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1

能力在交流中提高

师:(出示购物场景图)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铅笔,每支0.3元;橡皮筋,每根0.06元;羽毛球,每只0.8元。

师:(出示问题“买2支铅笔要多少元?”)

师:你会算吗?

生:0.3×2=0.6(元)

(出示问题:买9根橡皮筋需要多少元?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这三题都用乘法算?

生1:第一个问题,买2支铅笔要多少元,也就是求2个0.3是多少。

生2: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分别是求9个0.06是多少,3个0.8是多少。

师:请大家观察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三道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

师:在这三道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整数,都是小数和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师:请看屏幕,我们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3个0.8。

师:通过涂色我们知道,求3个0.8用乘法算。从图中可以看出:0.8×3=2.4。刚才同学在口答算式时,也说出了这几道算式的结果,能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吗?

生1:第1个问题,先算整数乘整数,3×2=6,0.3×2=0.6。

生2:第2个问题,我也是这样算的:9×6=54,0.09×6=0.54。

生3:8×3=24,0.8×3=2.4。

师:从同学们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都把它先看作是整数乘整数。

赏析计算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算法。在建构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贲老师深知这一点,在上课伊始时,他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然后又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就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产生了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交流计算方法时,思维能力便得到了发展。

能力在思辩中提高

师: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屏幕出示)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买了一个西瓜,正好是3千克,每千克2.35元。

屏幕出示问题:5元,够吗?10元呢?

师:你能口算这题,不简单!如果估算,可把2.35元看作是3元。

师:也就是说,买3千克西瓜的钱数,比6元多,比9元少。

师:要用多少元,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大家试着在作业本上用竖式计算2.35×3。

(生试算,师巡视。出现两种写法:一种是末尾数与3对齐,一种是小数点与3.00对齐)

师:请大家比较,两种写法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7.05,但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

师:说说你们在写竖式时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生2:我在课前预习时,看到书上的竖式是末尾对齐。

师:你认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竖式应怎样写呢?

(学生争执不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

师:我们一起对照竖式,口述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学生说“三五十五、写五进一、三三得九、加一得十,写零进一、二三得六、加一得七”,教师示意学生“暂停”)这一段计算过程,我们特别熟悉——

师:对!刚才口述的这一段内容,是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在进行计算。所以在写成竖式时,末位对齐。当成整数乘法计算后,还要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这题积中的小数点在什么位置?

师:联系之前我们的估算,7.05元,比6元多,比9元少。积是两位小数,小数点在7的右下角。关于在积中点小数点,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家的想法也就是说,积有几位小数,要看因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这是大家现在的猜想,也与先前所算的3道题是一致的。

赏析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提高能力。当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出现两种不同的写法而产生分歧的时候,贲老师并没有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把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平息争执。而是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再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发现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对小数乘整数竖式写法的正确认识。在表达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重组,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能力在反思中提高

师:再看几题:

师:这几题,算完了吗?

生:没有。还要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对!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几题在算得的积中如何点上小数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显示所点的小数点,因数和积中小数部分的数字添加底色。

(学生用计算器验证计算结果)

师:请大家看屏幕。(出示:14.8×23)

师: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吗?

生:纷纷摇头。

师:需要帮助吗?希望告诉你哪一个算式和得数,就能直接说出这道算式的得数?

有学生抢答:148×23。

屏幕出示:148×23=3404。

学生口答出14.8×23的得数之后,教师依次出示:148×2.3=________,0.148×23=____。学生口答出得数,教师追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屏幕出示:1.48×23=34.04。

师:继续看屏幕。这三题不要计算,你能说出它们的积各是几位小数吗?

屏幕出示: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生反馈,师析因。

赏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本节课中,理解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贲老师设计了三个不同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反思:(1)“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几题在算得的积中如何点上小数点呢?”;(2)“学生口答出得数,教师追问学生是怎样想的。”;(3)反馈学生做错的题目,引导学生反思错因。使学生在反思中对如何确定小数点位置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确定小数点位置的能力。

能力在练习中提高

师:接下来,我们再做一组口算题。题目出示之后,请根据题目直接写得数。每行3题,就写3个得数。

(屏幕逐题、逐行出示。学生写得数。指名报得数核对。)

师:0.2×5的积为什么是整数?是怎样算的?

师:这组口算题,每题0.5分。你能用一个算式来描述你能得到几分吗?

生:0.5×9=4.5(分)。

师:从这个算式中,你知道他做这组题的情况吗?

生:他9道题全对。

师:请学生用算式描述各自口算题做对的情况。

师:其实,我们大家刚才就是应用今天新学的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知识解决了一道实际问题。今后,我们将一起继续探讨小数乘法的有关问题。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2

《小数乘法的意义》一课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结合意义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置学生于开放的情景活动之中,让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二、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创设购物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逛购物吗?

生:(兴奋地)喜欢!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大家熟悉的苏果超市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个货架上,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每根棒棒糖0.20元,3根棒棒糖多少元?

生2:每包饼干1.2元,买4包饼干多少元?

生3:每包方便面0.80元,买2包方便面多少元?

生4:每千克苹果3.00元,买1.50千克苹果多少元?

生5:每千克橘子4.00元,买2.5千克橘子多少元?

师:太棒了!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我们就把它们作为今天研究的问题,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反思: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连,创设购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发现、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片断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

师:你们看,这几个问题是老师一个一个地讲给你们听呢,还是你们自己来研究呢?

生:(齐声)自己研究。

师:这几个问题,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来研究,也可以一个一个地研究,好吗?

生:好。(生独立思考、探索研究)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想不想把你们想法跟别人交流交流?

生:想!

师:好,让我们各抒己见吧!

生1:我研究的是第一个问题,算式是0.2×3,因为每根棒棒糖0.20元,3根棒棒糖就是3个0.2,这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0.2×3等于多少呢?你会计算吗?

生1:会,我用3个0.2相加,0.2+0.2+0.2=0.6元。

生2:我是这样想的,0.2=2角,2角×3=6(角)=0.6元。

生3:我用的是画图的方法:一个正方形代表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元,每根棒棒糖0.2元,就涂2份,3根就涂6份,也就是0.6元。

生4:从他们的计算结果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可以直接用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积就有一位小数。

师:厉害!你们竟然有这么多的好方法,真令老师佩服。特别是这位同学还发现了计算的规律,这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生5:我选择的是第四个问题,我想每千克苹果3.00元,这是苹果单价,1.5千克是苹果的数量,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列式为3×1.5。

师:那么怎样算出它的得数呢?

生5:1千克苹果是3元,0.5千克就是1.5元,合起来就是4.5元。

生6:也可以用1.5+1.5+1.5=4.5(元)。

生7:先用3×15=45,再看因数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有一位小数,即4.5元。

反思:对于0.2×3=0.6,3×1.5=4.5,同学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积极主动地尝试,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谓殊途同归。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已从他人的思想方法中得到启发,他们都能利用连加的方法,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的方法,以及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有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而发现数学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掌握牢固,运用自如,同时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功的喜悦。

片断三:运用新知识,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师:(出示课本第4页第2题)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这几道小数乘法算式的意义吗?

生1:0.3×4表示4个0.3是多少?

生2:5×0.3表示5个0.3是多少?

师:谁能说明每幅图所表示的意思?

生:每个正方形代表“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平均分成100份,每小格代表0.01。

师:现在让咱们动手涂一涂。(学生独立涂一涂,填写得数)。

师:根据涂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全班反馈)

师:我们知道了0.01×10=0.1,0.01×100=1,那么0.01×1000=?

生:0.01×100=1,那么0.01×1000,结果扩大10倍得10。

师:你能计算6×2.5吗?请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生1:2.5+2.5+2.5+2.5+2.5+2.5=15

生2:6×2=12,6×0.5=3,12+3=15

师:小数乘法的用处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乘法,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这样的例子,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把你找到的结果写到数学日记里。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层次练习,多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涂一涂,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而且体现了数和形的结合。鼓励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写下有意义的数学日记,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点评与拓展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3

一、整体通读,确定要求,提出困惑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的快速提升而过于注重解题技能技巧。如何唤醒教师对数学学习过程价值的重新认识?集体备课组要求教师重读《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课本及《教师教学用书》,细化本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与要求,认真备课,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和思考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及如何培养。

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比较容易把握单元教学的相关要求。在集体备课之前,首先让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出教学难点:

(1)小数乘、除法时准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或商的近似值;

(3)熟练进行关于小数的简便运算;

(4)探索因数与积、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加强运算意义的理解指导。

教师提出的教学难点,大多都是教学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集体备课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计算教学中,计算技能的掌握貌似是最重要的,如何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教学本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关于归纳运算法则的时机,教师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进行计算,要尽快给出法则;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要延迟“和盘而出”,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悟”方法,在尝试、失败与成功中获得自己深刻理解的运算法则。

二、以生为本,突出思维,促进发展

【研讨】小数乘、除法的算理与法则。

运算法则是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称为算理。运算法则是指怎样算的、算理说的是为什么这样算。运算法则是计算的向导,是正确计算的前提。那法则究竟该不该归纳?在什么时候归纳比较合适呢?集体备课中,教师们积极商讨,提出了不同看法。一位教师认为,小数的乘、除法,都是在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乘法的算理,其实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后,探讨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怎样处理积的过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领悟到面对新知识,可以尝试用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小数乘法、除法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几乎都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的。所以,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悟算理,而不是用“法则”过早禁锢学生的思维。

“我觉得算理要讲,但法则可以早点给孩子,每学一例,都可以小结一些,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对于后进生来说,这更为必要。”另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同意见。

“那我们来尝试一下这两种方法,看一看最后的效果如何,到时再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年轻教师有点兴奋地提议。

【反思】他们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处理好“算理”与“法则”的关系。要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必须牢固地掌握法则和熟练地运用法则。根据最后的讨论结果,让教师们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班级,可以尽快给出“法则”,而在学生思维相对不太活跃的班级,则采用“延迟和盘托出”,给学生创造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如何正确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当发现计算错误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理由,再让其他同学帮忙指正。几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准确陈述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并很容易地概括出计算的法则。这样做可能会多花些时间,但给了学生思考、理解、运用、自悟自得、不断调整、大胆有序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实践中,处理“算理”与“法则”的关系时,应该根据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总结归纳法则的最佳时机和有效方法。

三、分析例题,找准连接,明确起点

教材上的例题讲授,经常只给出了例题,却没有突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生长点,这会导致年轻教师把握不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难以唤醒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研讨】小数除法的教学关键要注意什么?

“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计算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且也比较熟练地进行试商了,为什么一遇到小数除法就乱了套?”一年轻教师问。

“你知道小数除法的关键点是什么?”一老教师反问。

“把除数扩大为一个整数”,年轻教师答。

“方法是怎样的,你的依据是什么?”老教师追问。

……

“是商不变的规律,是学生们进行小数点移动、实现除数转化成整数后才进行计算”,年轻教师自言自语。

【反思】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关键性知识的突破,明确知识的来源,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并学会举一反三。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就是要充分挖掘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生有效学习新知扫除障碍。例如,小数乘法时末尾的“0”可以划掉,依据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看上去比较容易理解,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少孩子比较难做到。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还要给予积极唤醒,利用思维定势,进行单项练习或题目辨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年级的小数乘除法单元教学,一改以往比较单一的数学知识点或内容,一道例题是多个知识内容的大组拼,学习障碍多,有时教师自己都不清楚关键点在哪里、相关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因此,教师自身要善于发现、明确知识的起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铺垫,才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有效运用。

四、联系生活,重组教材,题组推进

【研讨】求积或商的近似值。

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或商的近似值,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上学年,我校有两位老师到外省学习,回来后曾进行移植课例《用除法解决问题》,当时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说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而是大量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取商的近似值的需要,而且明确是怎样取的,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取积的近似值的教学也可以模仿操作吗?”A教师问道。

“加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教取积的近似值时,我觉得只是书中有要求,紧迫感不大,没有唤醒学生的内需”,B教师应接道。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C教师说,“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唤醒学生的这种内需呢?”

“算钱的时候”,B教师应道,“如一千克苹果4.5元,买了0.75千克,要多少钱?得数肯定是三位小数,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掉到这个陷阱里,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这样会容易记住。”她恍然大悟。

“嗯!其实,在教取积的近似值时,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内需’,到学习商的近似值时,还可以进行对比,尽管商的千分位是小于5的数,如果涉及付钱,还是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否则就会出现钱不够买的现象。”A教师顿悟了。

教师们根据讨论对教材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不同的题组进行教学。

题组一:

(1)1千克苹果4.5元,妈妈买了0.75千克,要付多少钱?(请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小数位数)(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2)1千克苹果4.5元,妈妈买了0.8千克,要付多少钱?

题组二:

(1)1千克苹果4.5元,买了0.75千克,要多少钱?

(2)准备瓶子装酱油,每瓶能装1.25千克,有24千克酱油,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瓶子?

(3)用彩带包装礼物,每份大约要用1.5米,有25米彩带能包装多少份这样的礼物?

【反思】没想到移植课例《用除法解决问题》给教师们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而且,当时,备课组也是遵循设计者的意图,弱化了“进一法”“去尾法”这两个名称,通过不同的题组,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悟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这样的教学强化了数学理解,突出了数学的本质,确实让大家开了眼界。

其实,在运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应运用题组,促进学生根据问题理解题意而不是用定势思维“大数除以小数”来解决。

题组三:

(1)妈妈买5千克苹果花了10元,每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2)妈妈买5千克苹果花了10元。如果只有1元,能买多少千克苹果?

通过题组教学,让学生经历“悟”与“学”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循序渐进,强化对比,灵活变式

【研讨】简便运算。

中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会了五大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也学过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到了五年级,学生对简便运算感到困惑。一是对所学的运算定律有些遗忘了;二是对数的拓展感到不适,如1.02可以看做是1+0.02,9.9相当于10-0.1;三是五年级还要求学生结合积的变化规律与商不变的规律等进行简便运算。

对此,教师们经过商讨,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如:25×4=100,125×8=1000,2.5×4=10,1.25×8=100等。

第二,指导学生合理灵活地对算式进行变形。如:2.5×4.8,2.5×99,16.35×9.6-0.96×63.5等。

第三,要强化简便运算的审题步骤:(1)看算式的运算符号;(2)想数的特点;(3)考虑用哪个运算定律;(4)回顾检查。

【反思】诚然,简便运算是学习的一大难点,要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习时,可分阶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专项练习,然后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如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学生们总是误写成:(A×B)×C=(A×B)×(B×C),这其实是对运算定律本身不理解。只有在对比再认知中,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再进行综合练习,帮助其理清算式中数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认识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要择优选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定能得到发展。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4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一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

练习课中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二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三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对整数乘法的复习,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間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5

一、细导细究,导在新知萌芽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新知的获得离不开旧知的迁移。尤其在新知建构的萌芽处,教师要抓住细节,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探究交流,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认知。

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教材呈现的是买西瓜的情境,为使其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我将其改为买文具的情境:橡皮筋每根0.06元,买5根多少钱?铅笔每支0.5元,买6支多少钱?羽毛球每个0.8元,买3个多少钱?

学生列出算式:0.06×5,0.5×6,0.8×3。我接着问:“你怎么理解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特征?”学生发现:三个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因此学生的经验被激活,从而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0.06×5就是求5个0.06是多少;0.5×6就是求6个0.5是多少;0.8×3就是求3个0.8是多少。如何算更简便?学生从自己的加法计算经验出发,认为:橡皮筋每根6分,5根就是3角,换算为0.3元;铅笔每根5角,6支就是30角,换算为3元;羽毛球每个8角,3个就是24角,换算为2.4元。

在课堂中,我通过在新知萌芽处层层设疑,让学生思考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策略,据此建立初步意识:可以先将小数化为整数,而后进行换算。这样既能够避免学生只注重计算结果,而忽视算理的学习误区,又能够使学生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精导精学,导在思维绽放处

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的发展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由此,教师的导学重担便落在训练学生扎实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上。基于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抓住学生的动态生成,实现学生高效精学,突破难点和重点。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整数除以分数”时,学生根据教材例题得出“4÷■”,并提出猜想: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除以分数的倒数。如何证明呢?学生根据“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的规律验证“A÷■=(A×M)÷(■×M)=A×M”。根据学生的思路,我设问:整数除以单位分数可以这样计算,一般的整数除以分数也可以这样吗?学生继续推导得出“A÷■=(A×■)÷(■×■)=A×■”。那么是否所有的分数计算都可以这样呢?学生的思维一旦打开,就能在层层深入中逐步建立数学模型,证明如下:(1)分数除以整数,■÷M=(■×■)÷(M×■)=■×■;(2)分数除以分数,■÷■=(■×■)÷(■×■)=■×■。由此学生可以知道,A数除以B数(B数不为0)等于A数乘B数的倒数。

在以上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学生思维生成这一环节,从商不变的规律入手,拓展学生思维,回顾整数、小数除法,从而推导出除法的运算法则,使学生的儿童思维建立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所学的数学整体知识有了直观的把握。

三、深导深思,导在结果反思处

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反思和质疑的习惯。从数学本质来讲,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离不开反思和质疑。但在当前教学背景下,课堂上,学生忙着动手实践,忙着做习题,极少有教师肯放手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操作多、思考少,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能力自然就薄弱。由此,在数学课堂导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在课后积极设计反思总结的环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

如在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策略之替换”的教学中,学生根据例题能够得出将大杯替换成小杯,或将小杯替换成大杯的两种方法,为此我进行引导:这是什么策略?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策略?学生深入反思后认为,这种替换策略的运用,是依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的。例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进两种杯子,不能直接求出每种杯子的容量,因此需要采用替换策略。题目中有已知的条件“小杯容量是大杯容量的■”,由此可以得到,大杯是小杯的3倍,可以将1个大杯替换为3个小杯,或者是将1个小杯替换为■大杯。

学生通过反思,能够明确替换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适用条件,更深刻地理解替换策略的价值在于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6

教师上课离不开教材,一本教材的编写编排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更影响教学实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谈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实践。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将数学知识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进行排版的,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图文并茂,各知识点都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小数乘法这一部分知识,过去的教材几乎是把这部分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小数乘以小数三大部分进行教学,并且分别总结出三个计算方法。然而小数乘法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北师大版教材在本单元教材编写打破了这样的编排顺序,安排了"小数点搬家",让学生观察三种商品价格:6.00元,0.60元,0.06元,通过三种商品的价格的小数点位置不同,进行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街心广场"这一知识传授,是通过计算三个平面的面积。1、广场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2、花坛的面积:3×2=6(平方米);3、地砖的面积0.3×0.2=0.06(平方米)。由于本知识点的数目比较小,大部分学生容易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如果通过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转换成分米计算;也可以利用图解,算出得数。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法只要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法。通过这两个教学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2.北师大版学校数学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2.1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使用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实际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例如"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以元、角、分为单位的钱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如赛跑、身高、体重、住房面积等。通过对这些例子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从学生过去学习的"元、角、分和小数"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然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出示课本中的六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读一读里面的小数。通过这六幅图的启发,让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和同学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所找到的小数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小数表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树立起学生的小数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小数的意义,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2把课堂当作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激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这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材中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把小数和十进分数联系起来,认识小数的意义。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情境、直观模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如,除了利用直观模型得到0.1与1/10的关系外,还可以借助商品价格等情境,进一步体会0.1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直观模型的方式认识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数位概念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关系。

2.3认真研读教材意图,营造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在教学中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研读教材编排意图,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北师大版低年级教材就采用图文并茂,处处联系实际,教材中有许多充满欢乐情趣的游戏,让知识回归生活。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综合学科,光依靠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在小学生心底引起共鸣,是难以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只有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实现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和谐发展。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