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1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研究属于个体对象层次,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特征。因此,心理健康范畴是介于中观与微观之间的研究。大学生有很多共同点,而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又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研究对象为地方建筑类高校学生心理,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某地方建筑类高校学生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能进行教育效果的检验。
一、调查对象特点分析――地方建筑类高校的学生构成分析
(一)性别特点
在调查的500份问卷中,男生占83%。
通过大样本总体成数检验,设H0:P=0.5 H0:P>0.5
Z=(0.83-0.5)/√[0.5(1-0.5)/500]=14.85
α=0.05,Z0.05=1.96 14.85>1.96 否定原假设,即可认为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统计结果表明该地方建筑类高校学生性别比例差异较大,男生多于女生。
(二)生源来源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生源为75%,经过大样本总体成数检验
Z=(0.75-0.5)/√[0.5(1-0.5)/500]=11.25
Z0.05=1.96 Z> Z0.05,即可认为农村生源多于城镇生源。
(三)择校(或专业)原因分析
学生选择建筑院校或建筑专业就读的原因中,选择“家中有从事建筑行业的,能够安排工作”的占22%,选择“父母或重要亲属拥有建筑产业,日后继承家族产业的”占16%,选择“建筑业每年的用工需求量大,易于找到工作”的占54%,选择“单纯喜欢建筑类相关专业,填报志愿时未考虑其它因素”的占7%,选择“随便填报志愿” 的占1%。其中前三项选择均与日后的工作相关联。
将前三项合并为“与工作相关”,所占比例为92%,将后两项合并为“与工作选择无关”,经过大样本总体成数检验,
Z=(0.92-0.5)/√[0.5(1-0.5)/500]=18.92 Z0.05=1.96 Z> Z0.05
即可认为地方建筑类高校的生源在选择学校或专业时均与工作相关。
二、心理问题分析
在调查的500名学生当中,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的有31%。地方建筑类高校的学生具有男生多、家庭收入低、考虑现实问题等特点。在该类特征影响下,其心理问题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业引起的心理问题较少。
认为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当中,只有5%与学业有关。换句话说,500名被调查者中只有8个人存在学业的困扰。
(二)情绪问题比较普遍。
500名调查者中,超过40%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情绪问题,当然其中一些并不认为这属于心理问题。然而我们知道,情绪对心情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心理也存在着间接地影响。长期的情绪激动、低落等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三)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敏感。
大学人际关系较为单纯,但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情绪并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在众多人际关系中,又数宿舍人际关系最为重要。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中最为密切、直接的人际关系,也是最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活中,宿舍生活至少占到1/3的时空,因此也是事故最为频发的敏感地带。
(四)情感问题。
大学阶段学生性心理趋向于成熟而又远未达到真正成熟的阶段,有一定的性意识,对异性兴趣增大,情感生活的重要性逐渐增加,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是一种浓烈的感情,具有唯一性与排他性,最炙热也最容易带来伤害。在大学中,因为恋爱、失恋、单恋等引起的自伤、自杀、伤人、杀人、抑郁等现象层出不穷。
(五)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适应性问题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如不能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并进而影响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因此,这是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六)就业心理问题。
由于较高的就业率,就业引起的焦虑问题在建筑类高校中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心理问题可以被忽视。地方建筑类高校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层次较低引起的挫败感、从业流动率大引起的不安全感以及女生就业困难引起的不公平感。
(七)调查中集中体现的不健康心理。
第一、自卑心理
异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全部精力几乎都用在考试型学习方面,大学更强调全面综合的发展。而在地方建筑类高校中,农村生源、中低收入水平生源较多,高中阶段参加课余活动少,其它文艺、体育技能也较少,知识面不宽。当进入到五彩缤纷的大学中来,这部分生源的挫败感会增强,自卑失落的心理较为常见。
第二、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是自卑心理的延伸。冷漠即不关心,不关心源于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不参与,不参与很大程度上由于胆怯与自卑。外表的冷漠往往是内心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用外表的冷漠来掩饰自我的自卑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坚强。
第三、孤独感受
孤独感受又与自卑心理和冷漠心理息息相关。其实很多时候,有些学生看见他人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心中无限向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学生总感觉自己被大学的世界拒之门外,主动的或被动的,必然的或偶然的。但无论原因如何,缺乏了集体生活的个人,孤独的感受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导致情绪失落的主要原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途径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心理健康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融汇。
从心理学讲座的上座率上不难发现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程度。在很多学生看来,心理学本来就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科,科学、神秘而又令人着迷。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猎奇心理,以趣味性为切入点,以知识性为目的,二者相融合,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教育学生的效果。
第二、健康教育的预防性与治疗性相结合。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即解决心理问题为主要任务,预防心理问题为次要任务。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也是大学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起来总是事倍功半的原因所在。健康教育应首先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发现问题越早,解决问题越容易,而不能当没出现危机事件时放任自流,一旦出事再积极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将预防性与治疗性相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并通过研究总结不同心理问题初期的表现,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
第三、教育开展的课堂性与生活性相贯通。
心理健康教育的收效绝非几次课堂教学就能实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来。只有有意识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心理学知识才算了学会了学懂了,不然再多的理论也起不到好的作用。
第四、教育者的专业性与业余性相辅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实施者主要包括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师,业余实施者主要包括辅导员、社会工作者、教师、党团干部、学生干部等。专业的开展方式包括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业务的开展方式主要包括其他人员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但业余的心理健康教育围绕着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为存在了其中一种就认为另一种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第五、教育过程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相协调。
不同年级学生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学生学习的专业课是一样的,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性问题,例如对大一的学生没有必要开展过多关于就业焦虑的心理疏导。所以心理教育和职业生涯是一样的,都需要规划,需要整体性与阶段性的协调。
(二)高校学生工作与高校社会工作相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的学校社会工作基本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所代替。虽然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工作有重合的部分,然而社会工作与学生工作的理念与方式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学生工作注重全面细致,面对同样的问题所采取的主要工作方法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服务的主体是相同的。有效的整合学校社会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可以从积极构建系统预防、合理完善资源分配、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和及时介入危机事件四方面入手。
(三)通过高校党团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肩负着为党输入高素质的新鲜血液的使命,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为了提高高校基层党建水平,从学生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积极融入大学,应从改变形式主义的党员发展程序、改善僵化枯燥的基层党建活动、改良作用单一的学生党建功能、改革动力不足的党建创新机制几个方面入手,拓展高校党建思路,切实提高党建水平。
(四)避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青年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尚未形成自己确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易被社会思潮所影响。例如散漫的新自由主义、功利的实用主义、虚伪的民主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虚荣的拜金主义以及猎奇的等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均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在此影响下,大学生形成了颓废型行为、功利型行为、冷漠型行为、冲动型行为和享乐型行为,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抵御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可以从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习主体地位运用现代媒介手段、了解学生个性心理,控制正确舆论导向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四、小结
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达到真正成熟的阶段,因而在心理发展中,就难免出现许多矛盾和冲突。在有些情况下,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心理发展的矛盾和冲突问题,所以在高校中才会频频出现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极端行为。例如大学生跳楼、马加爵碎尸、药家鑫杀人、以及在大学校园中各种各样的非主流个性张扬等现象,让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饱受争议,无数次因为各种事件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质还是反映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大学生活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大部分学生心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困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地方建筑类高校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性强、抗压性好的建筑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2]乐国安.《应用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3]巴伦著,杨中芳译.《社会心理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4]陆士桢,王,《青少年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
[5]张明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摭论》,今日科苑,2003年4月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性; 社会; 通识课; 教学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n teaching general-knowledge course “sex and society” in university
ZOU Yuliang
College of Public Hygiene of Wuhan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31, China
【Abstract】Sex and Society is a general-knowledge course in Wuhan University. Topics about sex are always sensitive and involved of privacy, so it is hard to teach courses related to sex.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discuss how to teach knowledge about sexual behavior, sexual health and risks of sexual behavior.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general knowledge course of Sex and Society, the specificity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y must be considered; and we also focused on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students. Variant sources were used in this 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society and some real events that happened recently were discussed.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course were arranged in several them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as also considered seriously. We got good teaching effect through these measurements.
【Key words】 Sex; Society; General-knowledge course; Teaching
武汉大学通识课《性与社会》由社会学系周运清教授开设,主讲教师来自社会学系、公共卫生学院和其他有关院系。笔者作为主讲教师之一,参与了2010年秋季该课程的教学。自接到教学任务后,笔者深感上好此课难度较大。因为,有关“性”的话题非常敏感,涉及隐私;其次,课程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多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而且,授课对象是大学各院系、各专业的在校学生,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几位授课教师在课前讨论时,一致认识到课程对于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有关“性”话题的讨论实际上是对人类灵魂深处进行探索,并不仅是向学生们“呈现”或者“灌输”生理、疾病和健康方面知识。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多方广泛搜集资料;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也不断思考和摸索。现将在此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其中的经验和不足与同道共享、共勉。
1 教学内容准备
本课程一共18学时,由于课时数有限,课程负责人和各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讨论和分解,笔者承担的是有关“、性健康、性风险”教学内容,共两次课6学时。
1.1 充分分析学生的需求
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本课程的学习中,究竟大学本科生需要什么知识或信息?在准备授课内容时,考虑到选课学生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因此确定授课内容很重要。教师在确定授课内容时必需有依据,在搜索了对大学生所做的一些调查后,采用了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运清教授所做调查作为内容选定依据。该调查结果提示:对于“性教育”,大学生最希望了解异往、恋爱心理方面的知识,占全部学生的57.4%;有23.3%的大学生最希望了解性生理、避孕、生育方面的知识;有13.2%的大学生最希望了解性生活的具体技巧方面的性知识;另有3.1%的大学生最希望了解其它方面的一些性知识。
笔者承担的“、性健康、性风险”部分的教学内容,也应当涵盖性生理、避孕、生育方面的知识。众所周知,性不是单纯的生理活动,而更是一种情感活动,异往、恋爱心理方面的内容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安排时,我们考虑应当先对有关情感活动进行介绍,再引入性生理、避孕、节育方面的内容。这样的逻辑顺序不仅有利于同学理解,关于爱和亲密关系的讨论也非常必要。
1.2 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对上课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课程内容是否充实的有力保证。当今社会资讯发达,在教学材料方面,文献来源主要有教科书、期刊、报纸、网络等。文献类型有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区别,我们选择教学参考资料时,考虑主要采用二次文献中的教科书、专著类文献,再辅以少量一次文献。因为教科书、专著总结性较强,有关论点争议较少,而且部分教科书历史悠久,出版过若干版本,受众认可度较好。
搜索文献时,笔者首选大学图书馆作为资料来源地。首先经图书馆网站馆藏书目检索,英文文献策略以“sex”或“sexuality”为检索词。经检索,英文图书版本较陈旧,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当前时代特点,故未借阅。中文检索时,因检索词“性”、“”、“性健康”的检索结果不敏感,难以定位文献。我们直接根据中图法分类查找,中图法与性学有关图书主要分布于社会学中,具体编码层级为:C91社会学C913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C913.1恋爱、家庭、婚姻C913.14两性问题。我们在图书馆医学分馆C913.14分类下发现较多相关书籍,翻阅后选取了《性学观止》[1]、《性与生活》[2]作为两本主要参考书。这两本书均为美国专著的中译本,其中《性学观止》也是美国比较成功的大学性学教科书,我们选取的是该书中译本插图第6版。
根据分类查找文献会漏掉其他分类的重要文献,于是我们再根据国内性学领域著名专家姓名进行检索,如清华大学附属玉泉医院“马晓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银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等。李银河所著《二十讲》[3]和马晓年等人所著的《中国女性性调查报告》[4]进入我们的文献资料范围。
除图书馆文献外,购书网站上很多资源可作为补充。因为有一些优秀图书资源并未被大学收录,笔者也想购买一些书籍作为个人收藏。我们查询了购书网站卓越网和当当网,经筛选后购买了《人类的性存在》[5]第8版作为补充。此教科书和《性学观止》、《性与生活》各有长处,我们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不同程度地有所参考。另外,因性关系涉及“亲密关系”有关领域,我们在网站购买了英国动物学家Desmond Morris所著《裸猿》三部曲中的《亲密行为》[6]、《人类动物园》[7]作为参考。
在利用各种实体文献资源的同时,笔者也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电子资源。首先利用Google图书馆,以“sex”和“sexuality”检索,再选取有部分或全部预览者。经浏览筛查,最后选取的图书有“Sex and Society”[8]、“Sexuality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9]、“Sex and Sexuality in China”[10]、“Our Sexuality”[11]、“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Human Sexuality”[12]。特别是“Sex and Society”,共三卷,内容丰富,契合当前本科生教学需求。但遗憾的是Google图书提供的预览部分太少,倘若大学图书馆能考虑够购入部分优秀书籍,对教学和科学研究都将提供重要帮助。国外原版图书往往制作精美,特别是一些优良的图片和表格,可直接用于多媒体课件制作。
另外,由于笔者作为湖北省教师参加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生殖健康咨询师省级师资培训项目,在培训项目中接触到一些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教材,这些材料有些内容也适合应用于本课程。例如《生殖健康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试行)》[13]与《生殖健康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咨询技能(试行)》[14]。该项目培训中使用的课件部分也被选作为本课程参考资料。
2 教学内容安排和组织
2.1 充分考虑时代特点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对于性的观点有着巨大的差异,社会中有关性的话题也很多。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首先由焦点话题引出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了授课近期社会中发生的几个焦点话题。第一个是武汉《楚天都市报》登载的中学生手机挂件成为时尚的新闻,第二个是报纸和网络上登载的江汉大学内自动售货机上销售的新闻,第三个是2010年6月发表的关于美国某监狱首次在监狱内放置发放机的科学研究论文[15]。
上述性话题中,尤其是美国监狱安置免费发放机的研究备受关注。即使在美国,这样的研究也引起强烈争议。争论焦点之一是,在类似监狱这样的机构,本身是不合法的,免费的发放有鼓励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发生的嫌疑。教师在介绍这个研究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研究结果证实,免费的发放并没有增加服刑人员的,而恰恰相反,与发放机放置之前相比,安全比例还有所上升。这对于美国监狱的性病、艾滋病流行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指出,这样的研究容易引起争议,应当科学评估其研究结果和作用。而且这一措施能否在美国其他监狱推广,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评估。
实际上,在整个教学内容安排时,作为教师,我们呈现了很多内容,大部分内容选自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教科书,争议较少。少部分内容容易引起争议,或者是各方意见不一,我们在呈现此类话题或观点时,有意识引导学生,首先指出这些话题存在争议,其次尽量以科学、客观的角度向学生呈现内容并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们在学习时注意辨析。
2.2 以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在前期分析学生需求基础上,针对《性与社会》课程中广泛的性话题进行了筛选,主要选取了以下专题:
2.2.1 性、性别、性存在(sexuality)和性取向等基本概念,并由此引出爱情、亲密关系、婚姻和性的关系的有关话题 此环节开场介绍“性”这一术语的源起,中英文的有关定义,再重点引用Morris关于亲密关系的论述,以及Sternberg的爱情三角模型。
2.2.2 具体类型的界定 引用大多数教科书认可的从性幻想到等6种类型,并引出一个人的性和两个人的性等有关概念,再引出性决策、性协商话题。
2.2.3 的流行情况 介绍国内外青少年现状,特别引用亚洲三个城市青少年水平变化的科学研究论文[16]。此环节可组织学生对我国青少年行为模式变化进行探讨。
2.2.4 性生理和性心理有关理论 在性心理发展部分,特别引用Freud的性发展理论,并介绍对此理论的批评意见。性生理部分主要介绍性解剖、性生理反应周期以及怀孕、胚胎发育、生育等有关知识。
2.2.5 性与生殖健康有关概念和知识 提出性与生殖健康概念,以及不同专家的解读,甚至是批评的声音,如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对生殖健康概念的批评意见。例如,针对我国强制性婚前检查取消这一事件,对婚前检查进行讨论,再引出孕前检查、男性质量下降、障碍等专题进行讨论。接着引用数据表明当前全世界和中国生殖健康现状。接着再引出促进性与生殖健康的一些措施。关于中国的障碍流行现状,我们引用了马晓年教授所做的《中国女性性调查报告》的有关数据。
2.2.6 性传播疾病/感染、艾滋病 在性与生殖健康概念介绍之后,我们重点介绍了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流行情况。随后重点讨论了传播途径、检测方法、感染风险估计,再引出“安全”(safe sex)的概念,以及在安全实施时性协商的技巧。然后,通过2个案例讨论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和有关性协商的话题。
2.2.7 避孕知识 指出避孕方法的大致分类:抗排卵、抗受精、抗着床。重点介绍男用、自然避孕法、传统避孕法的有关知识,这些方法可能比较符合在校大学生当前和不久的将来的需求。各种方法的注意事项和失败率也作了介绍。
2.2.8 异常 展示了一些异常的分类,并且指出对正常和异常行为界定的依据。
3 课堂教学组织
3.1 注意把握性话题的敏感性、隐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把握性话题的敏感性和隐私性。对性问题的谈论,我们既要理直气壮,也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更要强调科学客观地看待有关性的研究数据和结论。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理论和研究数据呈现,我们一方面注意把握内容的尺度,一方面在教学时也提醒学生对这些理论和数据进行辩证思考。
3.2 注意密切联系实际
性话题的讨论不能脱离时代特点,更不能脱离实际。引用一些当前的热点话题引出某些专题,能够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成为中学生手机时尚挂件,大学校园里自动售货机售卖这样的新闻报道,还有笔者所在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所做“武汉地区女大学生调查”[17]的研究结果。尤其是针对美国监狱的免费发放机这一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对这一研究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进行讨论,收获颇多。课后还有学生给教师发来邮件,谈论自己的观点。
3.3 合理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本课程各个性学专题内容的呈现时,由于各专题内容的复杂性和形象性,我们充分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形式非常丰富,我们除了使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作为主要讲解形式外,还采用图片、表格、数据、动画,甚至是视频资料作为教学材料。在备课阶段搜集到的很多制作精美的图片在教学中起到很直观的作用,帮助同学们掌握有关知识。
3.4 加强教学互动,及时获悉学生反馈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就留下自己的Email地址,以便学生提问和及时反馈意见。上课前,我们就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鉴于性话题的敏感性,我们建议如果学生不好意思在课堂举手提问,也可通过写纸条提问的形式。但是直到课程完毕,并没有学生写纸条提问。
4 教学效果评价
4.1 效果评价措施
本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几方面达成。一是课堂反应,如学生出勤率,听课时的专注程度,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二是学生通过Email的反馈意见。课后笔者一共收到4封Email,对课程内容表达了肯定的意见。例如一位同学在邮件中写道:“老师在讲到美国公共卫生的新闻的时候,我想到一部电影《勇闯夺命岛》,里面肖恩康耐利扮演的英国间谍曾说:‘……至少现在没有人在我上厕所的时候,冲进来我……’所以我也觉得那所监狱真的是很大胆的尝试。”
还有同学在邮件中提了几个问题:(1)中国人一般情况下到多少岁会没有性生活?(2)为什么有部分女生是处女,但第一次没有流血?(3)您是如何看待婚前的(我只是想知道一个大概的态度)?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在上课时就这3个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了讨论。
4.2 教学中发现的不足
性话题的敏感性对教学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发现,当涉及很多敏感专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害羞得低下头。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了要用科学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性话题。在有关专题的选择,教学材料的组织时,更加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本次教学中把障碍作为一个主要专题来介绍,但在课堂教学时,发现学生对这一专题兴趣不大,可能是在校大学生很少会有这方面的问题,故针对这样的受众,不宜过多讨论此专题,而应当适当多讨论一些性生理、性心理、避孕和生育方面的专题。
5 结语
《性与社会》由于课程内容和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过程组织方面都应该有较强的针对性,从现实问题出发,以专题形式讲解,并注重互动和反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贺兰特•凯查杜里安. 性学观止[Z].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9.
2 [美]拉瑟斯. 性与生活[Z].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 李银河. 二十讲[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4 马晓年,杨大中. 中国女性性调查报告[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5 [美]珍妮特•海德,约翰•德拉马特. 人类的性存在[Z].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6 [英]德斯蒙德•莫利斯. 亲密行为[Z]. 上海: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7 [英]德斯蒙德•莫利斯. 人类动物园[Z]. 上海: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8 Sex and Society[M]. Marshall Cavendish Corporation, 2009.
9 Bruess C E, Greenberg J S. Sexuality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2008.
10 Jeffreys E. Sex and sexuality in China[M]. Taylor & Francis, 2006.
11 Crooks R, Baur K. Our Sexuality[M]. Cengage Learning, 2007.
12 Greenberg J S, Bruess C E, Conklin S C. 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Human Sexuality[M].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2010.
13 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司组织编写. 生殖健康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试行)[M].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8.
14 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司组织编写. 生殖健康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咨询技能(试行)[M].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8.
15 Sylla M, Harawa N, Grinstead R O. The first condom machine in a US jail: the challenge of harm reduction in a law and order environment[J]. Am J Public Health. 2010, 100(6): 982-985.
16 Zabin L S, Emerson M R, Nan L, et al. Levels of change in adolescent sexual behavior in three Asian cities[J]. Stud Fam Plann. 2009, 40(1): 1-12.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3
关键词:幸福;过程;天赋;刺激
一、引言
把握幸福: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美丽硕大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如果能够将这个斑点剔除,那么它就会变成世界上最最珍贵的宝物了。于是,他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然而它仍然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这个人心痛不已,并因此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如果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个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
每次想起这个故事,我就会联想起一对头发斑白的老人。有一段时间,我每天傍晚都去海边散步,经常会看到这对老人互相依偎在海边的一条长椅上。他们总是静静地坐着,脸上始终挂着祥和的微笑。一天,我好奇地走到他们跟前,轻声地招呼道:“你们也喜欢看海吗?”老人微笑着朝我点头示意,然后,抬头指了指身旁的老伴。此时我才发觉,他原来是一位聋哑人,而他的妻子竟是一位盲人。蓦然,我为自己刚才的失言而感到后悔。然而,两位老人的神情没有流露出半点儿自卑与遗憾,惟有幸福、自足的笑容在默默地向外流淌。
那一刻,我忽然从残疾老人的笑容里寻找到了幸福的定义———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生之憾的危险,刻意地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这样,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那么什么是幸福?
幸福的定义: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我们可以看出幸福特征:(1)渴求;(2)曲折;(3)满足;(4)快乐;(5)持久。
二、幸福在过程
恋爱日记:一个单身女郎在旅游的轮船上海上度假,她在她的日记上是这样写的:
第一天:我遇见了船长,他长得英俊魁伟,风度翩翩。
第二天:船长约我与他共进晚餐,他彬彬有礼,我真笨蛋。
第三天:船长邀我到船上参观,还带我到了驾驶室,想吻我,可惜驾驶室里有人在,所以我回绝了他。
第四天:他带我到他的房间,同时提出要与我结婚的要求,我很想接受,但是由于我们女人的矜持,我还是回绝了他。
第五天:他又提出同样的要求,还说假如我还坚持不肯,他就要把船炸沉,和我同归于尽。
第六天:我救了船上所有的人。
幸福是被爱的过程!
幸福由过程的六个方面构成:
(1)爱在过程;
(2)志在过程;
(3)天赋主线作动机;
(4)刺激副线作需求;
(5)乐在过程;
(6)美在过程。
三、幸福之阐述
(一)爱在过程
两个调查: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研究生毕业那年,他的论文答辩题目是:人在什么时候最喜欢表达爱?
他在图书馆查阅了很多资料,又访问了很多的老师和同学,结果总是不能令他满意。他决定到医院里去做一个调查,因为那里有许多悲欢离合的场面。
他的第一组调查是在临危病房中做的:当一个人将走到生命尽头时,他对家人会嘱托些什么?调查的结果是:大部分人都会说:“好好照顾妈妈、爸爸,要让他们安享晚年。”“好好照顾孩子,要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几乎没有人想到财富和权力,想到的都是亲人的爱。
第二组调查算是一个实验,在妇产科进行。他把随机选出的婴儿分成两组。他让护士每天将分在第一组的孩子抱起来抚摸3次,每次5分钟;对分在第二组的孩子一次也不摸。结果第一组的孩子体重增加的速度是第二组的两倍,并且第一组的孩子的皮肤明显比第二组孩子的红润、亮泽。
于是同学得出了结论:人最需要的是爱,无论是临终前,还是出生时。
凭着这两个调查,同学的毕业论文得了满分。
人有爱与被爱及归属的追求,无论生离死别,这是幸福的起点!
爱在过程!爱就是幸福的第一特点:渴求!
(二)志在过程
珍惜的变数[1]:美国的天堂动物园里,新来了一个喂河马的饲养员。老饲养员给他上的第一堂课,让他有点接受不了。听起来也确实有点离奇。老饲养员告诉他,不要喂河马过多的食物,不要怕它饿着,以免它长不大。新来的饲养员听了这话,十分纳闷。心想,世上怎么会有这种道理,为了让动物长大,而不要喂过多的食物。他没有听老饲养员的话,拼命地喂他的那只河马。在他喂养的河马前,到处都是食物。人们无不感到他的仁慈和善意。
但两个月后,他终于发现,他养的这只河马,真的没有长多少,而老饲养员不怎么喂的那一只,却长得飞快。他以为是两只河马自身的素质有差别。
老饲养员不说什么,跟他换着喂。不久,老饲养员的那只河马又超过了他喂的河马。他大惑不解。
老饲养员这时才一语道破天机:你喂的那只河马,是太不缺食物,反而拿食物不当回事,根本不好好吃食,自然长不大。我的这一只,总是在食物缺乏中过生活,因此,它十分懂得珍惜,是珍惜使它有所获得,有了健壮。珍惜是一种正常的生命反应,甚至是一种促进,是生活中的需要,而不是离奇的假说。
日本的一家动物园里,一个常年喂养猴子的人,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猴子很难吃到。正因为吃不到,猴子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猴子整天为吃而琢磨,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努力地去够,把食物从树洞里弄出来。
别人都很奇怪,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
养猴子的人却说,这种食物猴子是很没有胃口的。平时,你真给猴子摆在跟前,它连看都懒得看,它也根本不会去吃。你只有用这种办法去喂它,让它很费劲地够着吃,它才会去吃。你越是让它够不着,它才越会努力去够。正因为猴子们很难得到它,在得到它时,才会珍惜。是珍惜使不好的东西变为了好东西。
养猴子的人和养河马的人,从日常生活中都发现了一个真理,不能“好好”喂养他们的动物。或说不管怎样,得让它们有点费劲,学会去够,只有努力去够的东西,其实才是好东西。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但就是因为我们够着困难,又十分费劲,还不一定能够得着,我们才去珍惜,才觉得它贵重。天下有许多事,一旦容易了,就等于过剩,人们就会抛弃它。不管它是多,还是少,它的原有价值都会被降低。
人世间,什么是最好、最宝贵的?解释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准确的,就是那些往往离我们最远、又最难够到的东西最为宝贵。当然,这些东西有时并非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因此,珍惜,在生活中永远潜藏着不可预知的变数。比如,我们常会出付出极大的代价,把我们十分珍惜的东西想方设法弄到手,但在过后的日子里,我们却发现,这种千方百计弄来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高的价值。我们最终常常是把这些东西放烂或是遗弃,但它却使我们懂得了珍惜,有了追求。
生活中,我们正是因为懂得了珍惜,才使我们无处不获益。总之,把一切“稀少”、“难得”当成宝贝,对一切够不着的东西努力去够,是人类的本性。这种伟大的本性,也是生命不断延续下去的深奥秘密。
“够不着”与“珍惜”是永远分不开的两样东西。它们相辅相成,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努力去珍惜,努力去够,才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美妙更多彩。人生中的许多发现、许多创造也都尽在其中。
过程之“S”形扭动激活潜能!符合幸福的第二个特点:曲折!
(三)天赋主线作动机
谁是画家[2]:西班牙著名的画家穆律罗经常发现他学生的油画布上总有未完成的素描,画面相当协调,笔触极富天才。然而这些草图通常都在深夜留下,一时无法判定作者为谁。
一天早上,穆律罗的学生陆续来到画室,聚集在一画架前,不由得发出惊讶的赞美声。油画布上呈现着一幅尚未完成的圣母玛利亚的头部画像,优美的线条,清晰的轮廓,许多笔调无与伦比。穆律罗看完后,同样震惊不已,他挨个询问学生探查究竟谁是作者。可学生都遗憾地摇头,穆律罗感慨道:“这位留画者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大师。”他回头问站在身旁颤抖不停的年轻奴仆:“塞伯斯蒂,晚上谁住这儿?”
“先生,除我之外……别无他人。”
“那好,今晚要特别留神。假如这位神秘的造访者大驾光临而你又不告诉我,明天你将受罚30鞭。”
塞伯斯蒂默默屈膝,恭顺而退。
那天晚上,塞伯斯蒂在画架前铺好床铺,酣然入睡。次日凌晨钟鸣三响,他突然从床上蹦起来,自言自语地说:“3个小时是我的,其余是我导师的!他抓起画笔在画架前就坐,准备涂掉前夜的作品。塞伯斯蒂提笔在手,眼看画笔既将落在画布上时,却凝然不动了。他呼喊道:“不!我不能,绝不涂掉!让我画完吧!”
一会儿,他进入了画画的境界,时而点缀色彩,进而添上一笔,然后再配上柔和的色调。3个小时不知不觉悄然而逝。一声轻微的响声惊动了塞伯斯蒂。他抬头一看,穆律罗和学生们静悄悄在站在周围!晨曦从窗户中透进,而蜡烛仍在燃烧。
天亮了,塞伯斯蒂依然是个奴仆。所有的人目光都投向塞伯斯蒂,流露出热切的神情。他双眼低垂,悲切地低下头。
“谁是你的导师,塞伯斯蒂?”
“是您,先生。”
“可我从未教过您。”
“是的,但您教过这些学生,我聆听过。”
“噢,我明白了。你的作品相当出色。”
穆律罗轻身问学生们:“他该受惩罚还是应得奖励?”
“奖励!先生。”学生迅速回答。
“那么奖励什么呢?”
有的提议赏给一套衣服,有的说赠送一笔钱,这些无一打动塞伯斯蒂的心弦。有个学生说:“今日先生心情愉快,塞伯斯蒂,请求自由吧。”
塞伯斯蒂抬头望着穆律罗的脸庞:“先生,请给我父亲自由!”
穆律罗听后深为感动,深情地对塞伯斯蒂说:“你的画笔显露出你的非凡才能;你的请求表明你心地善良,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奴仆,我收你为我的儿子,行吗?我穆律罗多幸运啊,竟然造就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时至今日,在意大利收藏的名画中,仍然看到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的笔下优美的作品。
绘画的天赋就是创作的原动力,穆律罗和塞伯斯蒂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天赋异禀:李小龙的天赋在武术,吴清源的天赋在围棋,巴赫家族的天赋在音乐,高斯的天赋在数学,邓肯的天赋在舞蹈,的天赋在军事和文学,牛顿的天赋在数学和物理,爱因斯坦的天赋在物理……
听从心灵的召唤,以天赋作为人生主线、事业的动机,会事半功倍!
事业幸福的第三特征:满足!
(四)刺激副线作需求
男人的理想、信念是其上进心的表现,事业主线支撑着男人的自信心。男人需要女人崇拜!
最佳女友守则[3]:不要经常去试探男人,更不要以分手作为威胁,当你经常给他这种暗示,他的潜意识就会做好分手的打算。
不要因为男人爱你就无限制地扩张自己的权利,不要干涉他的理想、信仰和追求,他一定有些特质是你所不了解的。
不要经常迟到,不要以为男人爱你,就应该有无限的耐心。所有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耐心消磨完了,就会消磨爱。
不要信奉这句话“你爱我,你就应该知道我想什么”,没有人能完全了解对方在想什么。由于男人没有及时了解你的想法,而得出他不爱你的结论是愚蠢的。
男人在热恋时为你做的事情,不要指望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持续下去,聪明的女孩通常懂得打五折。
不要去试图完全改变男人,去适应他比改变他来得明智。
不要对自己的魅力过分自信,没有几个男人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除非,这个男人爱你别有动机。
不要在男人的言行中寻找他不爱你的证据。男人不能每时每刻都将精力放在女人身上,他也不可能注意到女人的每次暗示和不快。当你用放大镜来寻找灰尘的时候,总会找得到。
男人和你再亲密,也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因为伤害就是伤害,无论你如何爱他。
不要总把自己的男人和别的男人比较,每个人都是特殊的,爱的方式也不同。
爱情是一个磁场,而不是一根绳子,捆住他,不如吸引他。一根绳子会让男人有挣脱的欲望,而一个磁场却能给男人一个永恒的诱惑。
男女分工的不同,决定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有魅力的女人吸引男人,两人世界才完美!
绝对的爱:他是一位华人导演,在美国留学毕业即失业,当了六年的“家庭主夫”:带孩子,习厨艺,闲下来才构思剧本;家里的开销完全来源于做药物研究员的妻子。6年里,丈夫一直处于怀才不遇的境况,到处奔波,到处碰壁。6年里,妻子听到了太多的劝说,劝她离开那个“无用的”男人。她的心中,并非没有委屈没有抱怨,但一想到丈夫的梦想以及他所承受的磨难,她便心疼他。于是,她继续任劳任怨地养家糊口,相夫教子。
丈夫36岁第一次独立执导时,家中的经济相当困窘。为了节省开支,老婆、孩子都被安排上场,人称“一人执导,全家参演”。对丈夫来说,妻子是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妻子给予他的支持与体谅,一直是他的力量源泉。这个导演就是以《断臂山》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他的妻子叫林惠嘉。
6年的磨难,足以使世间的多数伴侣劳燕分飞。但深爱李安的林惠嘉,默默地守着李安,鼓励他、支持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此看来,真正地爱一个人,就不只爱他的欢笑,也爱他的泪水;不只爱他青春时英俊的容颜,也爱他衰老时痛苦的皱纹;不只爱他成功时的荣耀,也爱他失败时的酸楚……
真正地爱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绝对地信赖他绝对地接纳他绝对地包容他;这种绝对的爱,带来的便是绝对的幸福。
李安就是“期货”变“现货”的榜样!符合家庭幸福的第三特征:满足!
(五)乐在过程
失去的都会得到补偿[4]:赫本是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著名影星,她有两项非常有趣的记录:一是她结过7次婚;二是她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前不久,一位叫史塔勒的美国医生对此产生兴趣,因为他常在半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视明星的电话,要求他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史塔勒作为心理学家,对绝大多数人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对有些人,他也一筹莫展。这些人多是些影视大腕儿,要么片酬在1000万美元以上,要么出场费高达百万美元之巨。他们衣食无虑,崇拜者如云,是一群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史塔勒获知赫本的两大记录之后,好像在黑暗中发现了一抹曙光,决心深入研究一下,他想,说不定从她那儿可以得到一点突破。
他翻出那年代的报纸,找出有关赫本的所有报道,他发现赫本区别于其他影星的不仅仅是那两点。比如说,赫本曾息影8年,这在好莱坞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要知道,在当时,作为著名影星,息影一年就等于洛克菲勒家族在田纳西州封存一口油井。那种损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另外,史塔勒还发现赫本曾做过67次亲善大使,尤其是1956年至1963年间,她几乎每个月都到码头、监狱、黑人社区去做义工。有一次,她甚至谢绝了贝尔公司每小时5万美元的庆典邀请,而去医院给一位小男孩做护理服务。总之,赫本除了上面那两个特征外,还有一大特点, 就是乐于做无报酬的慈善工作。
史塔勒对这一发现非常重视,他认为这里面肯定蕴藏着心理学方面的某种东西。为了能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他推而广之,对其他乐于公益事业的名人、富翁进行研究。最后,他发现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其他不良记录,他们同赫本一样,几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后来,他把他的发现应用到他的那一批特殊病人身上。许多人在接受医疗或忠告后,一扫过去的心灵困惑,变得乐观起来。有一段时间,好莱坞甚至掀起了一个争做联合国亲善大使的热潮——他们争着去非洲的索马里,去科索沃的难民营。因为他们在慈善行动中发现,世界上存在着这么一条公理:当一个人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的回报时,必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上的愉悦。
幸福特征的第四条:快乐!
(六)美在过程
共鸣点:乔伊·吉拉德刚开始做汽车推销员时,有一次向顾客推荐一种新型车,他热忱接待,并详尽地为客人介绍车子的性能、邮电。客人很满意,并递上名片,有说有笑地随他一起走向办公室,准备办理购买手续。岂料,从展厅到办公室,短短几分钟,客人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正要办手续时,突然决定不买了,眼看就要成交的生意“黄了”?
这位顾客为什么突然变卦·吉拉德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他回忆着自己的每一句话,并没有发现讲错的地方,也没有冒犯顾客的地方,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忍不住给那位顾客拨了电话:“很抱歉!我知道夜已深了,但我检讨了一整天,还是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因此冒昧地打电话向您请教。”
“真的?你在听吗?”“我在听。”
“可是今天你并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我签字之前,我提到我儿子即将进入密歇根大学就读,我还跟你说到他喜欢赛车和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可你根本没听我说这些话!”
听得出来,客户对吉拉得很不满意。事实上吉拉德当时确实没有在意客户的话。对方继续说:“你只顾推销自己的汽车,根本不在乎我说什么。我不愿意从一个不尊重我的人手里买东西!”
原来,那位客人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全家人异常高兴,并准备凑钱买辆跑车送给儿子。客人谈话中数次提及儿子、儿子、儿子,而吉拉德却一味强调:车子、车子、车子!
吉拉德恍然大悟。他从此引以为戒,外出推销不仅带上自己的“嘴巴”,更带上自己的“耳朵”,带上感情、带上爱心。经过几年努力,吉拉德最终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汽车推销员,有一年竟推销出1425辆汽车。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曾说:“懂得倾听对方的谈话,尊重对方的兴趣,你就成功了一半。”说话要说到别人的心坎上,首先要学会听别人说。通过倾听,来了解对方心灵深处的“共鸣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说,这样就能切中要害,一言九鼎,知己知彼,百“说”不殆。
倾听对方的共鸣点,让对方美在过程,就会无坚不摧!
《说文》说:“福,佑也。”“福”字本为动词,意思是保佑,赐福;后来作名词用,解释为幸福,也就是俗话说的福气。什么是幸福,怎样才算是达到了幸福的境地?我国儒家经典《尚书·洪范》有“五福”一说,概括地说明了五种幸福的内容:“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幸福的第五特征:持久!
四、结论
杰奎琳“智擒”肯尼迪 [5],杰奎琳欲擒故纵,过程之“S”形扭动激活了肯尼迪的征服欲,“智擒”肯尼迪!曲在过程,美在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雅倩,珍惜的变数,少年文摘,2005年第1期。
[2] 管之江,谁是画家,春风(意林),2004年第2期。
[3] 魏云,最佳女友守则,北京纪事·纪实文摘,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