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excel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excel教学

excel教学范文1

关键词:excel教学要点;应用示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5-03

Excel in a Few Teaching Points

HU Xu-ying, HE Ming-rui

(College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cel in the Teaching of points, such as the fill handle, cell references, formulas and functions, data chart, data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and presented with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points.

Key words: Excel; teaching points; application example

Excel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套件中优秀的组件之一,是电子办公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Excel不仅能够方便地制作各种电子表格,还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制作图表等。由于Excel系统庞大、应用面广,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应向学生讲授哪些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Excel的使用,并以此为起点,深入应用Excel?

1 几个教学要点

1.1 工作表的管理

在默认情况下,新建的工作簿中只包含3个工作表。但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在一个工作簿中建立多个工作表。为便于识别工作表中的数据,可能要对工作表重新命名。因此工作表的操作也是必备的操作技能。工作表的管理包含工作表的重命名,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移动或复制以及打印等。

另外,当工作表中的数据比较多时,表中的数据在窗口中只能显示一部分,应使用工作表的拆分与冻结,便于浏览表中的数据。

1.2 填充柄的使用

在Excel中,填充柄是个重要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填充柄是位于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当鼠标指向填充柄,鼠标的形状变为黑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则可对其进行操作。

填充柄具有以下功能:复制文本与公式等内容、复制各种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填充序列数据。具体表现为:

1) 在同一行或列中复制数据或公式:选定包含要复制数据的单元格,然后拖动填充柄经过需要填充数据的单元格,再释放鼠标按键,则复制来的单元格数据将替换被填充单元格中原有的数据或公式。

2) 复制各种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对于数值(如1、2、3…)、数字串(如2009180501、2009180502、…)、日期(如2010-4-1、2010-4-3、…)、数字/文本组合(如师范1班、师范2班、…)等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利用填充柄可以方便地填充数据区域。

在待填充数据区域的起始的两个单元格中输入序列的初始值,两个单元格中数值的差额将决定该序列的增长步长。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再用鼠标拖动填充柄经过待填充区域即可。如果要按升序排列,则从上向下或从左到右填充;如果要按降序排列,则从下向上或从右到左填充。

3) 填充序列数据:序列数据包括系统内置的序列和自定义序列。系统内置的序列有Sun,Mon,Tue,Wed,Thu,Fri,Sat、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自定义序列通过执行“工具”菜单下的“选项”命令,在“选项”对话框中进行建立,如建立“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自定义序列。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某序列中的第一项值,拖动该单元格的填充柄,则循环产生该序列中的数据,从而达到自动填充。1.3 单元格(或区域)的引用

单元格所对应的列标号与行标号的组合称为该单元格的地址,单元格的引用是指单元格的地址。通过引用可以在公式中使用工作表中单元格的数据。因此,单元格的引用是一种告诉Excel如何计算地址,并从工作表中提取有关单元格数据的方法。

在Excel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相对引用:在公式中,基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与被引用的单元格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单元格地址。如果复制公式,相对引用将自动调整。相对引用采用的形式是:列标行号。例如,B6、C5:F8。相对引用在公式的移动和复制时非常地方便和实用。

绝对引用:公式中单元格的精确地址,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的位置无关。绝对引用采用的形式是:$列标$行号。例如,$B$6、$C$5:$F$8。

混合引用:是指在单元格地址的列标或行号前加上“$”符号,如B$6、$C20。当公式在工作表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单元格的相对地址部分会随着改变,绝对地址部分不变。

1.4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公式和函数是Excel中最具特色的地方,电子表格中的数值运算正是通过公式和函数来体现的,只有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才能真正把Excel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1.4.1 公式

公式是工作表中的数值进行计算的等式。公式以等号(=)开始,并常常和函数一起使用。例如“=A2+B2+C6”就是一个公式。

要正确列出公式,除了理解计算公式的应用含义,还要掌握运算数和运算符的正确书写。

1) 运算数:Excel公式中的运算数可以是常量(常数、字符常量、逻辑常量等)、单元格(区域)引用、函数。

2) 运算符:在Excel具有以下几类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乘方、*乘、/除、+加、-减、%百分号。例如,2^3+A3*2/D5。

文本运算符:&。例如:B2&B3、"总计为:"&G6。

比较运算符:>大于、>=大于或等于、

引用运算符:联合运算符(,)、区域运算符(:)、交叉运算符(空格)。例如,SUM(B2:B8,D3)、SUM(B2:B8)、SUM(B2:D3 C1:C5)。

1.4.2 函数

函数是预先编写的公式,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值执行运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值。函数可以简化和缩短工作表中的公式,尤其在用公式执行很长或复杂的计算时。

函数的引用格式是:函数名(参数1,参数2,……)。

参数必须放在圆括号中(只能用圆括号),最多为30个参数;参数可以是数值、字符串、日期、单元格引用、函数等;在引用时要注意参数的个数、数据类型、书写顺序。

Excel中提供了240多个函数,很复杂,功能也强大。根据函数功能或运算数的特点,分成数据库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找函数、数学函数、外部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和数据函数等11大类。不同的专业可以重点掌握相关的函数,比如,工商类专业侧重介绍财务类函数、统计函数等函数,理工类专业则侧重介绍工程函数、数学函数等函数,但基本的常用函数,如SUM(SUMIF)、AVERAGE、IF、COUNT(COUNTIF)、MAM(MIN)、SIN、PMT、STDEV等,应是所有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和学习的。

1.5 数据图表化

图表是工作表数据的图形表示,它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表征数据之间的关系,凸显数量的变化,昭示事物的变化趋势。用Excel可以制做一个独立的图表,也可以将图表嵌入到工作表内。无论是嵌入图表还是独立图表,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变化时,图表也会自动进行更新。

1) 图表类型:Excel提供了标准类型和自定义类型,其中标准类型有14种,自定义类型有20种。表现不同事物的特征应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比如,柱型图用于比较相交于类别轴上的数值大小,饼图用于显示每一数值相对于总数值的大小,曲面图用于在连续曲面上跨两维显示数值的趋势线,等等。

2) 数据标志和数据系列:数据标志是图表中的条形、面积、圆点、扇面或其他符号,代表源于数据表单元格的单个数据点或值。图表中的相关数据标志构成了数据系列。每个数据标志都代表来自于工作表中的一个数字。具有相同样式的数据标志代表一个数据系列。

数据系列是在图表中绘制的相关数据点,这些数据源自数据表的行或列。图表中的每个数据系列具有惟一的颜色或图案,并且在图表的图例中表示。可以在图表中绘制一个或多个数据系列。

在生成的图表中,可以向其添加数据系列,也可以删除数据系列。

3) 嵌入图表和图表工作表:图表工作表是工作簿中具有特定工作表名称的独立工作表。当要独立于工作表数据查看或编辑大而复杂的图表,或希望节省工作表上的屏幕空间时,可以使用图表工作表。

嵌入图表是置于工作表中的图表,它作为工作表的一部分进行保存。当要与工作表数据一起显示或打印一个或多个图表时,可以使用嵌入图表。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图表都会链接到工作表上的源数据,这就意味着当更新工作表数据时,同时也会更新图表。

1.6 数据的筛选

筛选是查找和处理区域中数据子集的快捷方法。筛选区域仅显示满足条件的行,该条件由用户针对某列指定。Excel提供了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1.6.1 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是按选定内容筛选,它适用于简单条件。当使用“自动筛选”命令时,自动筛选箭头 显示于筛选区域中列标签的右侧。

对于每一列,自动筛选提供了“全部”、“前10个”、“自定义”等筛选方式,也可以显示列中的某一个值对应的数据。

1.6.2 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适用于复杂条件。要使用“高级筛选”功能,必须先建立一个条件区域,用来指定筛选的数据需要满足的条件。

条件区域的第一行是作为筛选条件的字段名,这些字段名必须与数据清单中的字段名完全相同,条件区域的其他行则用来输入筛选条件。同一行上的条件之间关系为“逻辑与”,不同行上的条件之间关系为“逻辑或”。

注意,条件区域与数据清单之间必须用一个空行或空列隔开。

1.7 数据的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1.7.1 数据的分类汇总

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使用到分类汇总,像统计每个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统计仓库里各类商品的库存量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首先进行分类,将同类数据放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求和之类的汇总计算。

Excel的分类汇总是对数据清单按照指定的字段(称为关键字段,或汇总字段)进行排序,然后对这些汇总在一起的同类数据进行数据汇总。

对Excel的分类汇总,有以下两点需要说明:

① 汇总方式有求和、计数、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乘积、数值计数、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方差、总体方差等;

② 在分类汇总前,必须对数据清单按汇总的字段进行排序。

1.7.2 数据透视表

分类汇总适合于按一个字段进行分类,对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汇总。如果要求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如统计每个系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用分类汇总就有困难了。Excel为此提供了数据透视表来解决该问题。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交互的、交叉制表的Excel报表,可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并快速汇总,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也可显示不同页面来筛选数据,数据透视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组织数据,提供多层面、多方位的信息。

1) 数据源: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来源可以选择工作表列表和外部数据。外部数据是指存储在Excel之外的数据,例如,在Access、dBASE、SQL Server或Web服务器上创建的数据库。

2) 数据透视表的布局:在数据透视表的布局图上,有页区、行区、列区和数据区等四个区域,并在布局图的右侧列出数据清单的所有字段。

页区放置页字段,页字段用来指定页方向的字段。

行区放置行字段,行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按行显示的字段,并作为行标题。行字段决定按什么条件排列数据行。行字段一般是大的分类。

列区放置列字段,列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按列显示的字段,并作为列标题。列字段决定按什么条件排列数据列。列字段是大分类下的小分类。

数据区放置在数据透视表中要汇总的字段,一般是数值型类型。如果该字段是字符类型,只能采用计数汇总方式。

3) 汇总方式:数据区中的汇总方式与分类汇总中的汇总方式相同。

4) 数据透视表的位置:创建的数据透视表既可以放在包含数据清单的工作表中,也可以放在单独的工作表里。

2 简单应用示例

下面以表1中的数据简单介绍Excel的应用。

2.1 求总和、总评和优秀率

1) 求总和:在单元格G2中插入函数“=SUM(D2:F2)”,计算赵一的总成绩,然后拖动G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G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成绩。

2) 求总评:假设三门课程的总和成绩大于或等于270,则总评为“优秀”,否则什么都不显示。

在单元格H2中插入函数“=IF(G2>=270,"优秀","")”,计算赵一的总评,然后拖动H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H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评。

3) 求优秀率: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利用COUNTIF函数计算出优秀人数,COUNTA函数计算出总人数。因此,在单元格H8中插入函数“=COUNTIF(H2:H7,"优秀")/COUNTA(H2:H7)”,再通过“格式/单元格”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其“数字”选项卡的“分类”项目中选择“百分比”,并设小数位数为2。

最后操作的结果如图1所示。

2.2 高级筛选

筛选出英语成绩≥90的男生,条件区域设置在A9:B10区域中,同行条件的逻辑关系为“与”,筛选结果及条件区域如图2所示。

筛选出数学成绩在70~79之间(包含70、79)或性别是“女”的所有学生,条件区域设置在A9:C11区域中,异行条件的逻辑关系为“或”,筛选结果及条件区域如图3所示。

2.3 分类汇总

计算每个学院的数学平均分、英语平均分和计算机平均分。

先对数据清单按“学院”升序排列,然后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学院”、“汇总方式”选“平均值”、“选定汇总项”中选“数学、英语、计算机”。设置如图4所示,分类汇总结果如图5所示。

2.4 数据图表化

用柱形图创建姓名、数学和英语的图表,如图6所示。

2.5 数据透视表

利用数据透视表统计每个学院的男、女生人数。在“布局”对话框中,将“学院”字段拖动到“行”区,将“性别”字段拖动到“列”区,再把“性别”字段拖动到“数据”区,由于“性别”字段是字符类型,仅对其计数。创建的数据透视表如图7所示。

3 结束语

Excel的教学并不是面面俱到,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抓住它的几个教学要点,并辅以适当的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实现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超成,赵勇,林蓉华,赵晴凌.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excel教学范文2

【关键词】Excel 高等数学教学 极限 函数逼近 定积分

一 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许多高校的文科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程,高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任何一门学科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教学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应用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模拟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多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更贴近学习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

二 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CAI课件,常用的开发软件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Matlab及几何画板等。

PowerPoint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专业软件,制作出的文件又称为“演示文稿”或“电子简报”,是由多张幻灯片组成,将需展示的文字、图像、声音及视频插入到幻灯片中。还可以将这些对象设置动作,以达到一定的动画效果和交互功能。

Flash是非常流行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具有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更适合于网络,其制作的课件界面美观、声形并茂、动静结合、交互方便,同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方便地被Authorware、PowerPoint等课件制作软件所调用。

Authorware是基于设计图标和流程图的可视化多媒体开发工具,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供多种开发向导,因此易学易用,不必编写复杂的程序代码,能够制作出表现力强、交互性强的课件。

Matlab是为科学和工程计算而设计的交互式软件,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仿真能力,提供丰富的函数,能够绘制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几何画板是一种教学辅助软件,适用于几何及物理教学,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能构造出复杂的几何图形。能够让学生实际“操作”几何图形,如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从而增强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几何问题。

Excel是创建和维护电子表格的应用软件,是目前市场上功能最强大的电子表格制作软件,与Word、PowerPoint、Acess等软件构成了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完整体系,并能与Office其它组件相互调用数据,通过Internet实现资源共享。Excel的工作界面和Office系列的其他软件的工作界面十分类似,制作者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编程技术,学习和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它内置了数学、统计、财务等多种函数,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分析和统计的功能,还具有强大的制表及绘图功能,能够通过二维和三维图表等多种形式。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数与形的结合,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不仅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而且还应该考虑将研究问题的数量关系表现出来。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同时使用Excel制作一些电子表格和图形插入PowerPoint课件中,供学生观察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方面去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本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应用Excel增强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高等数学是以函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所用的基本工具是极限理论,极限思想贯穿整个微积分课程,深刻理解极限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高等数学中微分和积分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求解某些简单的极限、导数和积分问题,但是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如何解题方面,对极限反映的数学实质没有深入的理解,也没有体会到其中的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

四 应用Excel对定积分的理解

定积分是高等数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水压力等问题都可以化为定积分问题。

“大化小,常代变,近似和、取极限”这几个简单的文字深刻地描述了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利用其它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定积分的思想,但是要反映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却有一定的难度。

excel教学范文3

关键词:混合引用,条件格式,数据有效性,图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06-02

The Classic Case On Excel 2003 Teaching

LIU Guang-feng, LU Liang, CHEN Hai-tao, NING Gui-xia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nyi 273400,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Excel 2003 is still the core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and is commonly used in daily life data management tools.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basic operations are too fragmented, with many years of computer-based teaching experience, summed up a few more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 typical case.

Key words: Mixed References; Conditional Formatting; Data Validation; Chart

Excel 2003属于微软Office 2003中的组件之一,具有公式自动处理、图表直观显示等特点。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的基本操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而精彩教学的案例或项目不仅可以将基本操作贯彻其中,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实践能力。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下面几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1 单元格引用

Excel 2003单元格的引用将单元格的数据和公式联系起来,标识工作表中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指明公式中数据的位置。基本引用方式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1],由其组合而成混合引用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九九乘法表为例讲述单元格混合引用方式。

首先设置好如图1所示标题行(i)和标题列(j)。九九乘法表的每个表达式类似于i×j=k的格式,i引用的都是第1行,j引用的都是第A列,均为混合引用。同时对于九九乘法表下三角矩阵的特点,可以借助IF函数来实现。因此,图1单元格B2的公式为“=IF(B$1>$A2,"",B$1 & "×" & $A2 & "=" & B$1*$A2)”,通过复制填充其他单元格,至此九九乘法表创建完毕。

2 条件格式

在Excel 2003工作表中,有时为了突出显示满足条件的数据,可以设置单元格的条件格式,用于对选定区域各单元格中的数据是否满足设定的条件动态地为单元格自动设置格式。本文以突出显示不及格的学生成绩和国际象棋棋盘为例讲述该重要知识点。

1)突出显示不及格的学生成绩

选定学生成绩所在单元格区域,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条件类型选择“单元格数值”,条件设置为小于60,格式设置为红色字体即可突出显示不及格的成绩[2]。

2)国际象棋棋盘

国际象棋棋盘是由深色方格(黑格)和浅色方格(白格)交替排列M成,相邻的棋颜色不同。在Excel 2003中交替排列的特点可以使用条件格式来实现,即通过相邻单元格的行号和列号的差值控制方格颜色的显示。操作步骤如下:先选定单元格区域A1:H8,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条件类型选择“公式”(如图2所示),输入公式“=mod(row()-column(),2)=0”,然后设置满足该条件的单元格格式为黑色底纹的图案即可。

3 数据有效性

Excel 2003数据有效性设置单元格中输入的数据类型,以避免用户输入无效的数据。比较典型的实例是用有效性实现如图3所示的下拉列表框,比便从列表中直接选择,从而简化操作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选定要设置有效性的单元格区域,并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然后,在“设置”选项卡的选择允许序列,并在“来源”输入框中输入序列“√,,,,,”,再在“输入信息”选项卡中设置输入信息的“标题”为“标示说明”。

最后,在“输入信息列表框”中输入“√出勤”、“休假”、“事假”、“病假”、“迟到”、“早退”等选项信息,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工作表即可完成数据有效性设置。

当单击如图4所示考勤表中的出勤数据列的单元格时,就会弹出上述设置的列表信息提供给用户选择。

4 图表

Excel 2003图表将单元格中的数据以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显示,使得数据的显示更直观,而且图表数据项和工作表中数据保持同步[1]。该功能日常生活中时常要用到,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以图表方式显示函数Y=2Sin2X曲线来讲解本知识点[3]。

在A列输入公式“=(ROW( )-2)*PI( )/10”设置自变量X的取值,然后借助Excel 2003自带的正弦函数来求得因变量Y的取值。即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2*sin(2*A2)”并复制填充B列其他单元格完成数据的输入。最后绘制图表,图表类型选择“XY散点图”中的“无数据点平滑散点图”,同时去掉网格线即可得到如图5所示的函数曲线。

5 结论

通过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在讲述Excel 2003时,零散的操作带来的是枯燥乏味,而系统的典型案例却能够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认真地去学习,从而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教育厅组. 计算机文化基础[M]. 7版.青岛: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8:125-140.

excel教学范文4

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

2、掌握常用Excel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

2、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主动思考、总结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Excel函数、Excel函数运算范围的选择

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ppt"、Excel文件"我的工作薄.xls"

现状分析: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是Excel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掌握。本节课的前一节内容是Excel表格的基础操作,本班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理解得也较透彻,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学习准备:

发送"我的工作簿.xls"文件到学生机的桌面

2.引入:

在《EXCEL函数的使用》一课中,我创设了的情景,要求学生以全年家庭消费数据为基础,对家庭全年的各类数据统计总值、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学生完成统计后,公布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名单(口头表扬),这样,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表现会更积极主动,对知识的应用会体验得更深刻,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就会逐渐把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就会更有兴趣。

学生们利用已有的数学、EXCEL知识与平常的处理经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大家开始着手计算。但没过多久,他们发现自己的方法很麻烦,有点灰心。学生处于无奈和焦虑的状态,这时教师应适当点拔。

点拔之后,学生有了头绪。通过教材和学习资源,有学生打开"粘贴函数",在里面查找SUM()、AVERAGE()等函数,并尝试用它们进行统计;还有学生打开EXCEL的帮助系统,在里面查找这两个函数的介绍与范例,并尝试实践。不多一会儿,就有学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通过交流,慢慢地有更多的学生能解决问题。

3.Excel函数的使用:

3.1 引出求和函数

介绍SUM、AVERAGE、MAX和MIN函数的功能,重点是求和函数SUM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函数的使用则由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自动求和函数的使用:

方法:选定存放答案的目标单元格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回车确定。

学生练习:打开桌面上的"我的工作簿"文件,计算1月份上、下半年的用水量

3.2 学生尝试使用AVERAGE函数

"自动求和"按钮是使用SUM函数的一种方法,那么在电子表格中还有其它函数吗?怎样使用呢?请学习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并用你学会的方法求2006年的平均用水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方法:选中目标单元格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 选择所需函数 选择数据区域 "确定"。

3.3 其它函数的使用(MAX、MIN)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据表中,还有"最高"和"最低"两项没有计算,请大家用函数的方法计算全年最高用水量和最低用水量。然后请大家完成表格中其它数据的计算。

(学生讨论、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总结方法)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公式可以复制,当然函数也可以复制,用复制的方法求出全年其他各类数据的统计结果。

总结不连续单元格的选择,SUM(C3,E3,G3,H3)

每位同学完成各自的表格,把文档以"Excel函数的使用+(姓名)"名字重命名后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

4.教学反思

excel教学范文5

《表格的数据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介绍的是利用Excel对表格信息进行加工。《表格的数据处理》是本节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对表格数据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但教材没有介绍Excel“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和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公式或函数复制”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方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便。我把“公式与函数”的相关知识与相关操作的学习资料做成自学课件,供学生学习参考。《表格的数据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我并不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让学生逐一掌握表格数据处理的这些枯燥的操作方法与步骤,而是引导学生利用Excel解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来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已接触过Excel,再通过《4.1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使用Word对文本信息加工已比较熟练,他们通过知识的迁移很容易掌握在Excel单元格中的一些基本操作,这就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校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初中时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面由于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对学生的要求不同,进入高一后信息技术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高一年级学生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社会生活和交往经验,这为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保障。所以,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既要考虑学生的类型差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掌握借助Excel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常用的处理方法与步骤。学会通过Excel对表格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协作;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展示与交流学会对自己或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交流评价时,学会自我反思,懂得尊重他人;体验在日常生活中Excel对表格信息加工的优势,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Excel公式与函数的概念;掌握公式与函数在表格数据计算中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学会Excel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公式或函数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领会公式或函数复制时地址(相对地址)怎样自动调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出一个成绩表并告诉学生:“同学们,假设期中考试后班主任让你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帮他完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打印出我们班的成绩表,你能否好好地表现一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够完全胜任这项工作并受到班主任的青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地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项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学生的质疑(如有些学生会有疑问:每个同学算一次总分,全班如果有50个学生,岂不是要计算50次?)不要急于讲解或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思路、线索或资源,如引导学生参考教材、自己看书、认真思考,参考“Excel公式与函数”自学课件等。学生参照大屏幕成绩表的格式,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他们不仅学到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教师活动

教师对上一环节的学生活动进行点评。师:刚才每位同学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制作了一份成绩表。有一部分同学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是成绩表显得比较粗糙,跟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差距;有的同学在排序操作中选中的数据区域没有涵盖要排序的所有字段,排序时这些字段的数据无法相应调整导致结果错误;有的同学在计算总分时每行的成绩记录都分别计算了一次,虽然计算正确但不懂得使用公示或函数的复制操作,工作效率很低;有的同学在计算总分和学科平均分时虽然正确,但使用的是公式而不是函数,这样使用不合理。为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要重点领会公式与函数概念的区别和适用情形、公式或函数复制操作的方法以及所引用的地址是怎样自动调整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通过合理分工与团队协作共同制作一份成绩表。要求输入不少于20条记录数据,表格数据计算正确,操作科学合理,界面美观大方,打印在A4纸张上,贴近实际应用。然后以本组制作的成绩表为样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筛选、分类汇总等表格数据的处理方法。

(2)学生活动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分工。有的负责数据输入,有的负责数据处理(计算总分和学科平均分、排序等),有的负责检查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公式或函数使用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科学合理),有的负责界面的调整与修饰,通过打印预览功能查看打印在A4纸上是否美观、贴近实际应用。

每位成员努力完成所分担的任务。

发挥集体智慧,小组成员集体讨论,集思广议,对作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圆满地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掌握筛选、分类汇总等表格数据的处理方法,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成绩表为样例,学习以性别对男生或女生的记录数据进行筛选的操作以及通过分类汇总计算所有男生或女生的学科平均分的操作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考虑了小组成员的分工,整个任务划分为小组中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成员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学习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这可以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增进小组成员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小组的共同努力完成任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后会进一步激发其合作探究的欲望,并主动合作学习掌握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其他知识和操作技能。

4.展示与交流,共同评价

(1)教师活动

组织各组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引导组间交流与评价。

及时参与评价各组的作品。既关注学习成果的优劣,又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程度以及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

(2)学生活动

各组推荐代表向全班展示与交流本组的学习成果。除了介绍本组作品的完成过程与情况,也可以归纳总结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与体会,还可以交流个人在合作小组中的作用、团队精神在合作中的价值、合作给学习带来效益等学习体验与感悟。

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全班同学尊重别人的发言并认真倾听,不仅要肯定别人的优点,修正完善自己的方法或观点,而且还要自我反思、敢于质疑。

尊重别人学习成果的同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别组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认真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表,小组成员在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提交评价量规电子文档。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主要有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过程的体会和心得,分享学习方法或学习经验等,实现组间的交流与互动,便于各小组相互借鉴与启发、互相评议与补充,构建知识技能体系,在完善提升本组学习成果的同时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达到全班的共同发展与提高。

5.分层练习,巩固拓展

(1)教师活动

提供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供学生自由选择,任务都是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背景。基本任务(校园歌手比赛得分统计表.xls)如图1,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团委会和学生会统计出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比赛的得分情况,制作出得分排名表供团委会在学校宣传栏内公示。提高任务(流动红旗获得者各项评比各班得分统计表.xls)如图2,要求学生帮助高一年学生准确地统计出本周流动红旗获得者各项评比得分最高的班级以便向该班颁发锦旗。

(2)学生活动

根据自己实力自选一项任务完成并提交该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基本任务让后进生和中等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高任务激发了优秀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拓展了思维,获得了成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提高任务要求制作各班本周总得分的柱形图也为下节课学习“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埋下伏笔。

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对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的教学实践,成功之处需要我们今后继续探索与总结,不足之处更需要我们今后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任务驱动、学用结合”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的知识和操作,如果通过单独的练习让学生逐一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从教学内容出发,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来设计应用案例,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解决以校园生活为背景的实际应用问题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2.“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课程目标的变革,更是学习方法的革新。传统计算机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策划、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评价,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圆满实现了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学生原有水平差异给教学带来困难”的问题

本节课在教学准备阶段就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带着任务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的互相启发与帮助,达到共同发展与进步,实现优势互补,学会在实践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这不仅使每个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4.多元化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在展示与交流,共同评价的教学环节中采用多元化和多样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课堂评价的方式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组间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以及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或本组的优势与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的评价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课堂评价,如在组间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中,不仅关注学习成果的优劣,同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程度以及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点 评

excel教学范文6

关键词:常用函数;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292-02

Excel in the Teaching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Functions

ZHANG Lian-fang

(Dag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at Lianyungang,Lianyungang 222042,China)

Abstract: In the working and learning using spreadsheets to handle data that is quick and convenient, while Excel is very simple to learn, but to really grasp and make good use of Excel, not many people, many students are stuck in sum, an average dimensions,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with you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teaching of practical skills, to master these skills will greatly enhance your learning and work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common functions; teaching

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比如学生成绩表、教师工资表、企业报表、商店销售表等,那么我们如何快速地求出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值、优分率、奖学金等等。利用Excel的公式和函数这些问题将会迎忍而解。Excel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Office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依靠Excel进行数据管理不仅能够方便的处理表格和进行图形分析,其更强大的功能体现在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方面。函数作为Excel处理数据的一个重要手段,功能是十分强大的,所谓函数是预先定义好的,执行计算、分析等处理数据任务的特殊公式。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可以有多种应用,如给定一张成绩表要求完成如下操作:

1) 根据几门课成绩求学生的平均分;

2) 根据平均分给学生写出总评;

3) 根据总评计算学生的奖学金;

4) 计算出每门课的优分率等等。

从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要解决本题,至少需要掌握四个函数: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逻辑函数IF、统计函数COUNT和COUNTIF。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及日常学生管理中的工作,专门对几个常用函数进行探讨。

1 AVERAGE平均值函数

格式:AVERAGE(数值1,数值2,……);其功能是返回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说明:参数应是数值、名字、数组或包含数的单元格的引用;

注意点1:严格区分空白单元格和包含零的单元格。例如:若A1:A5单元格中的内容为2,0,5,0,8,则函数=AVERAGE(A1:A5)的返回值为3,若A1:A5单元格中的内容为:2,空白,5,空白,8,则函数= AVERAGE(A1:A5)的返回值为5。

注意点2:如何跨表求平均值。使用AVERAGE函数在同一工作表中求平均值比较简单,如果需要对不同工作表的多个区域进行求平均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选中 “插入”“fx函数”对话框中的函数,“确定”后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切换至第一个工作表,鼠标单击“number1”框后选中需要求平均值的区域。如果同一工作表中的其他区域需要参与计算,可以单击“number2”框,再次选中工作表中要计算的其他区域。上述操作完成后切换至第二个工作表,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输入,“确定”后公式所在单元格将显示计算结果。例如sheet1、sheet2和sheet3三张工作表存放三个班学生的成绩,则要计算三个班的“计算机网络”总平均分的计算公式为“=AVERAGE(sheet1!E2:E31,sheet2!E2:E31,sheet3!E2:E31)”(假设每个班有30人)。

2 IF逻辑函数

格式:IF(测试的逻辑值或表达式,条件为真时应返回的值,条件为假时应返回的值)。

功能:按条件测试的真或假返回不同的值。

注意:“测试的逻辑值或表达式”是任何可以计算为逻辑值(真/假)的值或表达式;可以在IF函数中嵌套IF函数(最多为七层)。所谓嵌套函数,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您可能需要将某函数作为另一函数的参数使用。例如,下面的公式就是AVERAGE 函数和SUM函数嵌套在IF函数中,“=IF(AVERAGE(G2:G12)>60,SUM(G2:G12),0)”。

值得注意的是当嵌套函数作为参数使用时,它返回的数值类型必须与已知参数的数值类型相同。例如,如果参数需要一个 TRUE 或 FALSE 值,那么嵌套函数也必须返回一个 TRUE 或 FALSE 值。否则,Excel将显示 #VALUE! 错误值。

3 COUNTIF统计函数

格式:COUNTIF(range,criteria),它的功能是计算某个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其中第一个参数range为统计的范围,一般最好用绝对地址来引用;第二个参数criteria是以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形式定义的条件,甚至可以使用统配符。其中数字可以直接写入,表达式和文本必须加引号。比如我们要求出平均分为88分的人数则=COUNTIF(G2:G12,88);如要求出平均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数,则= COUNTIF(G2:G12,">80");如要求出所有学生中姓“王”的学生数,则=COUNTIF(B2:B12,"王*")。

4 COUNT函数

格式:COUNT(value1,value2,…),它的功能是返回参数组中数字的个数。其需要说明的是,计数时,函数把数、空白、逻辑值、日期或以文字代表的数计算进去;但忽略错误值以及其它无法转换成数字的文字。若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则只有在数组或引用中的数字才被计数;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字、错误值都将被忽略。

假设在工作表sheet1中已建立如右图所示的表格:

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用函数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2) 根据平均分为每个学生写出总评:平均分在85分以上为“优秀”,85分至75分为“良好”,75分至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3) 根据各学生的总评计算奖学金:“优秀”为500元,“良好”为200元,其余都没有奖学金(其对应单元格为空)。

4) 计算每门课的优分率。

对于上述第1)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利用AVERAGE函数,直接在G2单元格中输入“=AVERAGE(B2:F2)”确认即可,然后拖动填充柄至G12单元格即可完成操作。对于第2)和第3)个问题,则需使用IF(test,value1,value2)函数。其中第一个参数test为一个逻辑值或表达式,不能加引号;第二个参数value1为条件成立时的结果,如果是显示某个值,则要加引号;第三个参数value2为条件不成立时的结果,如果是显示某个值,同样要加引号,但是对于第3)个问题若没有奖学金,则其相应单元格为空,则该值应为空串(””)。另外,该函数可以嵌套,即在第二个或第三个参数处可以再写一个IF函数。比如在求“总评”时,根据条件首先判断其“平均分”是否大于85,如果条件成立,则返回“总评”为“优秀”,否则(即“平均分”小于或等于85)进入第二层嵌套,判断“平均分”是否大于75,如果条件成立,则“总评”为“良好”,否则又进入第三层嵌套。依次类推,直至能根据条件表达式的值直接求出结果。

因此,为了得到“总评”列所要的结果,可以在H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G2>85,"优秀",IF(G2>75,"良好",IF(G2>=60,"及格","不及格"))),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柄将其复制到下方的单元格。

同理,为了得到“奖学金”列所要的结果,可以在H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H2="优秀",500,IF(H2="良好",200,"")),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柄将其复制到下方的单元格。

从上述两个问题可以看出,IF函数在使用时关键是掌握该函数的格式、功能、各参数的含义,特别是当参数中含有嵌套时,内层IF函数的格式,参数一定要正确。

对于第4)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优分率”的概念,即85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这里就涉及到两个函数,一个是统计85以上人数的COUNTIF函数,另一个是求总人数的COUNT函数。因此,可以在“优分率”单元格B13中输入=COUNTIF(B2:B12,">=85")/COUNT(B2:B12),确认后利用自动填充柄将其拖动至右方单元格。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确实是独点鳌头,利用其提供的丰富的函数,不需掌握很深的数学计算方法,不需了解具体的求解技术细节,更不需编写程序,而只要正确地选择适当的参数,即可完成复杂的求解过程,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和完整的求解报告。

参考文献:

[1] 石河成.计算机操作与使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