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植树节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植树节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工学结合;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药品检测的知识与技能,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与安全意识,具备药品质量检测能力与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对《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程改革的依据
黑龙江省医药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每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员新增需求约2000人,为制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是依托具有四十余年历史的校办制药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起来的,是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最早开办的制药类专业。至今,本专业六百余名毕业生大部分已在省内百余家企业就业。在哈药集团等多家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药品质量检测职业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岗位有药物检验、制剂工艺质量监控、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与养护和前物料管理等5个岗位。药物检验岗位是本专业的核心岗位,通过分析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检验过程及检验的行业要求,结合职业技能标准,我们确定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我院本专业课程团队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的设计,完成了药品检测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改革理念《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应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通过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的分析流程确定课程内容。以药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流程为主线,以典型药品、典型检测方法为载体,依托校内药厂实训基地,在真实药品、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的情境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以任务驱动、现场教学为导向,实现教学、工作一体化。
课程改革思路(1)对岗位——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开展广泛的调研,联合多家制药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明确了从事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岗位有药品生产中制剂工艺、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与养护管理、前物料管理、药物检验五大岗位,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2)依药典——基于药品生产过程与检验流程,按照药品标准构建教学内容。中国药典是药品生产和检测的法定依据,是制药企业检测药品的强制性标准。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依据中国药典。依据药品生产过程,即入厂(原辅料、包装材料)检测——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成品(各剂型药品),设计了原料药质量检测、包装材料质量检测、成品剂型检测3个类别(1个包装材料和10个药品);依据药品检验的基本流程——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验记录与报告三个步骤,设计检验方法。(3)练药检——以单项检测为基础,综合实训作提升,教、学、做整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设计了11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依据典型药品单项检测内容和典型检测方法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学院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完成;4个综合实训项目在校办药厂完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药品质量检测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实现了学校与药厂、课堂与基地、教学与生产的合一。
课程改革的实践
遵循“对岗位、依药典、练药检”的课程建设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岗位需求确定学生该“用什么”,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使教、学、用相统一,以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药品质量检测课程根据药品在入厂(原料药、辅料)——中间产品——出厂(成品剂型)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任务设置3个类型、11个检测项目,根据真实药品检测工作过程中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的典型工作任务安排20个任务(检测项目)和4个综合全检项目,共108学时。每个教学项目都包含布置任务、查阅资料并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材料准备、检测操作、记录结果并分析、学习效果评价、思考与练习、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等8个方面的内容。
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药检教材经过几年课程改革探索,2009年,我们编写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首次以模块的方式突出技能训练,设计了三个模块:基本检测能力、专项检测能力和综合实训。教材将药品质量检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按原料药、包装材料、成品制型等质量检测技术要求安排实训任务,最后设计原料药、中间产品、片剂、注射剂4个类型药物的全部检测实训项目,是一部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多家制药企业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探索出了基于“一条主线、两个典型、三个真实”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1)一条主线:以药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流程为主线。针对制药企业中原料药、辅料、成品剂型的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确定教学项目,基于取样、检验、书写检验记录与报告书的药品检测过程序化教学内容。(2)两个典型:以典型药品、典型检测方法为载体,从药品的单项检测过渡到合检测,由简单到复杂,使课程内容与药品质量检测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以片剂、注射剂等9种剂型为典型剂型,以一般杂质检查、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等作为典型检测方法。(3)三个真实:在真实药品、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的情境下,进行现场的药品检测。充分利用拥有校办药厂教学资源的优势,使课堂与基地一体化,实现教学、工作一体化。该教学模式明确了药检岗位的任务、应具备的检测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转换角色,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成长为合格的药物检测员。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典型:从典型药品切入教学内容,从典型检测方法确定实训任务,从操作标准出发,教学生掌握药品检测的方法和技能;从行业标准出发,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从就业质量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2)现场教学法——三个真实:将全部课程移到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使学生置身真实的药检工作环境和真实岗位中,规范实训条件和要求,严格训练操作技术,对真实的药品进行检测。例如,正确取样、多份平行测定、填写药品检验记录和报告等,使教学形式和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实用的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药品检验任务,从中产生成就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前校后厂,真岗实做,“学员”成“准员工”利用学院校办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药品检测专业学生全部能在药厂5条生产线实训,能对药厂生产的原料药、注射液、颗粒剂等多种剂型的药品进行检测,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实训过程就是检测过程。学生能切身体会厂风厂纪厂貌、责任和态度,技术与技能同步提升。学生能按照GMP认证要求去生产、操作、检测,边学习,边工作,适岗位、强技能,教师教,师傅带,由“学员”变成“准员工”。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们以网络教学系统为平台,建设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开发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网络课程,包括教学资源、课程标准、自主学习、教学课件、试题库、在线考试系统、教学视频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网上互动、网上练习、辅助学习的虚拟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单项与综合全程考核,德技双修,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我们本着“单项考核要达标,综合考核要精准;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贯始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试相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一体”的思路完成课程的考核评价。总成绩包括职业能力考试(50%)、职业素质考核(20%)、结果考试(30%)三个方面。
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水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教育教学改革论坛、课程建设能力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职教理论培训,拓宽教师职教视野,使教师的职教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学院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材编写,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科研和专业技术水平。教师累计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四十多篇,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12部。(2)采取“导师制”、教学竞赛等措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目前,本专业有6人通过考试,获得了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广泛开展课程组内教师听课、评课、上公开课活动;进一步明晰“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职责,完善考核方案;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升药品质量检测与管理能力;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完善顶岗实训的设计和管理充分研讨顶岗实训项目,与校办药厂和校外合作企业有效对接,加大对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力度,使顶岗实训管理与考核更加规范化。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利用课程团队现有技术优势和优越的实训条件,积极与省内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管理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工作,为黑龙江省制药支柱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紧跟企业的生产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白玲玲,姜辉,李伟威.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
[2]王金香,梁颖,刘浩.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6(4).
关于植树节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民间音乐;陶冶情操;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72-02
中国作为礼乐之邦,从远古时代起,音乐就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作为中国的第一位音乐教育家孔子,把音乐摆放在他所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书,数,御)的第二位。在他看来,不学音乐的人只是一堵站立的墙,不会有什么出路和成就。古希腊的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以音乐为基础,每个人都要学”。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游戏和童话一样,也不可缺少音乐”。可见,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民间音乐教育,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选取合理的民间音乐教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制定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这是进行民间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音乐
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到了3岁,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之间能相处得很好,比成年人更乐于交朋友,并且有自己特殊的朋友,能更好地使用语言,并被一些词句所吸引,开始懂得词语的幽默含义。他们也喜欢那些无意义的节奏,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4岁幼儿在词语方面的兴趣给教师提供了将音乐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机会,对歌曲的旋律也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一些大点的孩子已能开始去分类和组织关于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旋律、节奏、力度、曲式。5~6岁的幼儿肌肉之间协调能力提高了,孩子们更有兴趣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实验。更喜欢有节奏的唱歌,乐意为一种音乐创编舞蹈。更积极地去参加唱歌和节奏游戏,愿意把音乐动作化、戏剧化。大部分幼儿能将自己的动作与节奏刺激协调一致。从生理角度来看,学龄期儿童所使用的音域(唱歌),d1到a1(中央c1以上)也可扩展到中央c1以下,柯克帕特里克1962年的报告说:4~6岁幼儿的唱歌音域低可在中央c1以下的F,高可在中央c1以上的e1(高音谱号第四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选取幼儿音域的,所能承受的歌曲。
(二)选取合理的民间音乐教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选取趣味性的民间音乐。在选取民间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如贵州民歌《螃蟹歌》,这首歌采用诙谐的语调,描写螃蟹用它那“两只大脚脚,夹住了我的脚”这样生活的一件趣事,全曲突出了一个“脚”字,由此发生一连串戏剧性的情节。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的方言呈现,更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情趣,采用歌曲表演的形式,满足幼儿的表现欲,通过这种形式,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掌握。
2.选取促进良好情感发展的民间音乐。一次好的音乐活动所产生的强烈情感之影响,甚至会成为终生的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如在教授自编歌曲《夸家乡》(选用河南民歌《编花篮》曲调),歌词为:“夸,夸,夸家乡,我的家乡在塔城,生我养我是塔城,我是一个塔城人,我深爱塔城,嘿,乖乖咙地冬”,通过学习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最主要的是培养幼儿爱家乡、爱塔城的良好情感。
3.选取幼儿拓宽知识面的民间。幼儿民间音乐来源于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还可以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如贵州民歌《植树造林》,在教授歌曲之前,教师给幼儿讲解树对人类的重要性,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并启发幼儿集体种树,给小树浇水,这样既拓宽了知识面,感受到自己种树的成就感,又感受到歌曲的欢乐情绪。通过应用多种手段有机地结合,互相渗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面受益。
4.选取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教育,作为幼儿美育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对幼儿有着特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幼儿喜欢与音乐作伴,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唱、跳、游戏等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喜悦,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音乐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事先幼儿人手持一布娃娃,为其设置良好的环境氛围,伴随音乐,轻轻拍着布娃娃,随之轻轻摇摆,通过自身行为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宁静、温馨、甜美的乐曲风格,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以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二、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间音乐教学
1.通过民间打击乐器的学习,培养幼儿节奏感。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一些民间打击乐器,如竹板、鼓、碰铃、钗等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打击乐器,熟悉打击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作为老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练习,通过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2.通过民间舞蹈的学习,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促进动作协调发展。民间舞是生产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人民群众不断加工创造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及今,舞蹈始终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活泼可爱,并富于幼儿的情趣,节奏欢快、明朗,孩子特别喜欢。从舞蹈中体现了民间舞蹈特有的魅力和特点。
3.通过民歌、民谣的学唱,创造特定的环境情绪气氛,来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民间音乐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有地域之分、民族之分、时间之限,南方的音乐清新美丽,北方的音乐粗犷豪迈,维吾尔族的音乐诙谐有趣,蒙古族的音乐奔放有力,要让幼儿感受这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采用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让歌曲唤起幼儿情绪的反应,去感受歌曲中的情景,创设特定的环境,带幼儿与同伴交流。通过谈话方式诱导幼儿联想、想象,达到教育和感染幼儿的目的。民族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还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幼儿的劳动、生活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化幼儿的生活,长期的民间音乐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爱好,还可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民间音乐审美能力,同时还增加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民间音乐来自于民间,不仅有一定的主题,且语言精练,节奏感强,颇受幼儿喜欢。通过听这些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孩子们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对风土人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孩子们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愿这寓教于乐的民间音乐,继续发扬光大,永远流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