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和途径有教师自我反省、学生的学习反应、形成性评价、同行建议和已有的研究文献等。这五个方面为教师反思提供信息来源,教师通过这几方面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我反省,教师的自我反省是教师获取教学情况,修改教学进度一个主要依据。教师自我反省主要是指教师的个人反思,教师通过自己课前写的教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日志和教学录像,课后的感想等手段来实现自省。课程结束以后教师查看自己的自省材料时,是把它当做是一面镜子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时候进入了教学反思并进行假定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是这样或者那样会不会是比现在的效果更好。但是,在进行自省的过程不能经验主义,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自省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的,他是一个自我审查、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的过程。所以教学反思的过程不能只靠教师自省,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形成性评价和同行建议和已有的研究文献四个方面。

学生的学习反应是可以最直观的将将整个教学的情况呈现给教师,使教师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自己课程的成败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还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日志、互动交流情况和课程中的活跃度等一些反馈信息,进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教学反思改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对教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修改学习内容提供了依据,直接影响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所以形成性评价对教学反思的整个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

同行建议是通过其他老师或者上同一门课程的老师以往上课经验和经历为教师反思提供参考。同行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主要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教研室活动,讲课比赛或者邀请其他老师、专家到自己的信息化环境的课堂中,通过同事们提供的不同看法,教师进行反思,完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阅读已有的研究文献,帮助自己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经历,在已有的文献中同样一门课程或者同样的内容能够提供多种阐释的方式,从而有助于教师将这些文献研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帮助教师能更准确的把握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修正。实际上,对已有文献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理解自己遇见的一些困难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打破常规的思维,避免处理问题的经验主义。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有效的教学反思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我常用的教学反思的方法有:交流反思法、情境反思法、录像反思法、协作反思法、探究反思法、活动研究反思法、反馈反思法等。交流反思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查看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和小组之间的交流的情况进行反思;情境反思法,是教师通过观察学习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反应和对提供的学习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反思;录像反思法,教师通过反复的看自己讲课录像或者是录像中学习者的反应进行反思;协作反思法,观察学生协作学习的情况和协作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进行反思;探究反思法,通过提供给学习者探究性解决问题的题目,对学生探究的过程进行反思;活动研究反思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和学习的参与程度进行反思;信息反馈反思法,是教师通过收集和分析总结学生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信息反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

信息技术能够及时有效的对教学反思提供支持,但是技术对教学反思是怎么支持教学反思和支持的程度是有多大。信息技术对教学反思的支持是指,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反思环境、方法手段和途径使教师能够对正在进行或者已经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思考,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分析材料。它能够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通信息化环境中提供的社交工具,与学生、同事、同行和一些专家等交流中进行教学反思,在交流时我们可以使用QQ、论坛、Facebook、博客、微博等工具进行收集和记录当时的感觉作为教学反思的材料形成教师电子的教学日志,教师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参与的过程、交流情况、辅导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和自己电子日志等对教学反思有用的资料。

2总结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2

1.1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了许多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及时更新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和知识,提高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1.2参加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短期内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参加教育机构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

1.3通过自学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师德修养

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而学习与掌握的信息知识又是无限的和迫切的。要想在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自觉学习,就必须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2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教师师德修养

2.1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

教师们对于多媒体应该多接触、多练习、多使用,熟能生巧,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2.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写作

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通过研究、利用、管理和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并能更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条有效途径实现有意义的研修、反思。2.3与学科紧密结合进行学习与研究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教师根据所教学科自己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如汇报课、研究课、课题的研究等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4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活动

教师应把每一次活动作为提升自我素质、展示自我、学习经验的一次重要机会,积极参与活动研讨和反思,撰写活动总结和相关文稿,既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更是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良好途径。

3教师博客的开通,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带动教师的师德修养

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通过教育博客,能够及时学到新时期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理论的变化、师德素养的要求等等知识,将对教师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远程教育的借鉴,提升了教师的师德修养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信息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社会,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适应性自我学习

余胜泉教授指出“适应性学习系统主要由‘知识媒体’所组成,它可以为远程学习提供更为优越的前提条件,可以以不同于传统的方法使远程学习更为简单、更为高效、更具有个性化。在这种适应性学习系统支持下的学习,我们称之为适应性学习。”(这里的“知识媒体”是指计算机、远程通信及认知科学相结合的“知识媒体”。)与“适应性学习”相呼应,“自我学习”主要是强调学习者这一方的主动性,学习者要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学习。“自我学习”指学习者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并能够自己制仃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自我学习”还指学习者知识的自我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习者的,而是学习者在与资源、他人等的交互过程中自我意义建构的结果。“自我学习”第三点是指学习的个别化,每个“我”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适应性学习”和“自我学习”是不能割裂的,二者紧密联系、相互配合、融为一体,组成一个大的学习生态系统。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和个人对“终身学习”的需求。

二、终身学习

我国学者陈东瑜认为:终身教育既不是一个教育体系,也不是现有各种教育形式的简单拼凑,而是建立一个从婴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框架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也就是说,终身教育是所有教育的一种组织原则。各级各类教育都应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原则指导下完成自身这一部分的工作,并随时随地地为每个人的一生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条件。按照终身教育的概念,教育应当是伴随人生到终点的过程,而不是一生中某个阶段的结果。

由此可见,“终身学习”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它,才能灵活地运用它。自己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还要将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三、终身学习的意义

1.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掌握的知识每五至七年就要老化一半,信息技术知识的老化速度更远远高于这个比例。计算机界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的速度每18个月增长一倍,价格则是每18个月下降一倍。正是这个定律推动着信息技术以难以想像的速度迅猛普及和飞速发展,从字符界面的DOS操作系统到图形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统,从单机操作到国际互联网,等等;还有一连串的新名词、新技术,比如虚拟现实,Flas,MP3音乐,等等—社会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学习内容,个人为了增强对社会和技术适应性,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内容。所以说终身学习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需求。

2.传统教育面临巨大挑战,终身学习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面对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传统教育出现了不适应症状,于是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许多新的思想,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习领会,更新观念,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以前指导我们教学的主要是行为主义的理论,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认为知识的掌握过程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受到重视。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在与包括学习材料、教师、学伴等情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己建构的。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要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主题、查找所需资源、开展小组讨论、共享学习经验并完成课程的学习。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要突破传统,就要创新,创新就需要科研,科研是转变观念的动力,是一个不断学习并运用知识的过程。未来需要的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育家”,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崭新的世界,教育对象是生动的,教育内容是变化的,教育手段是新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更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教师必须要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进而成为“教育家”。

成为“教育家”,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面对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比如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各有什么优缺点,素质教育是否一定比应试教育好?计算机教育,信息教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都是什么含义,是一个比一个好吗?这些实践中的问题和理论上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学习知识是一方面,关键是要学会思考,通过系统的思考促进观念的转变。否则,又会重复以前的错误。比如那种“满堂灌”式的课堂,以前是“人灌”,有了电化教育手段,就变成了“电灌”,现在有了计算机,又变成“机灌”—整堂课都用计算机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成了旁观者。这些并不是技术的过错,而是观念没有跟上,滥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四、终身学习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4

民族地区人才缺乏,教师队伍籍贯、学历、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思维角度当然更多有不同,共同研究同一课题可引起争鸣,思想碰撞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还会产生更多创新。教师交换心得经验等信息,彼此分享教学改革方法、实践技能,不仅能避免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教学习惯,还能让新老教师得到更好的学习。

在信息技术这门课当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老教师往往在教学规范性、教学技能经验方面具有优势,而年青教师在接受和应用新信息技术方面更为迅速灵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科”,集体备课为孤军奋战的老师提供温暖的帮助。“小学科”指在小学阶段设置的课时量少,各校教师配备少,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的学科。“小学科”集体备课能弥补教师个体备课的不足,达到集思广益,碰撞思维,共享资源的目的。又能让备课更有效率,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集体备课则有利于集合教师个体处理教材的长处,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处理教材的短处,从而收到同伴同助,扬长避短的效果。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集体备课实施策略思考

调查访谈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老师普遍反映:这门课备课的依据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同时也认为是学生需要。可是一个学校就配备一两个老师,这很难吃得准三、四、五、六4个年级的课程标准;更何况还要充分把握学生情况、满足学生渴望的学习需求。虽然老师要用大量时间来备课,可是总还感觉事倍功半。面对多个年级不同的课程标准与要求,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进行备课能与教学结合起来就有了成就感,很难去奢望教学设计中独特思考和创新的分量了。加强学校间教学交流,集体参与、积极讨论、相互协助、共同提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加强与内地学校教学交流。多学习优质课例,从中发现别人的长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5

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的教学理论,为达到设定的合理教学目标而采取了一系列教学组织形式和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老师为中心,学习手段以强化为主,主要包括直接教学和接受学习两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反随着年龄增大,学生从出生具有的好奇心会越来越淡。学生发展特点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性,而传统教学一视同仁的做法,会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前不久新闻报道,清华大学附小一位小男生因不想做作业而把学校网络黑掉,成为最小黑客。如果老师在学习水平上将他与一般小朋友对待,那就是活生生毁了一个天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打破了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垄断,改变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从而加速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同时,正因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刺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毅然放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转而接受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适合于运用教学,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取向的学习理论,更多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都被运用到教学中,很多学校也配备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学系统。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从原来的灌输式教学到发现、探究、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也从以前的中心地位转到主导地位,对学生学习起的是引导、辅导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建构知识。正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才使教学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教学模式因有了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而更利于学生学习、成长。

2信息化教学模式特点

2.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摆脱传统教学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信息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及策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魏县新实验一中实行“235”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2013年起,该校一直秉承“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求发展”的教育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因为传统教学的蹂躏,学生被动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表面灌输进去的是知识,而丢失的却是那份不可多得的好奇心。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2丰富的教学内容,大量的教学资源

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另外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为支撑,具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影视、案例等,以前听的只是老师了解的信息,看到的只是课本传达的知识。互联网使许多时事、新闻传播更为迅速及时,将之结合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变化,掌握最新动态,也能掌握更多案例。而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了解的信息,增加信息量,并且在相互讨论中使感情更为融洽,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丰富的内容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弥补了“预设有余,生成不足”的缺点,能随时调用已存储的资源素材,做到灵活运用,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

2.3远程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无时空、无地域限制,便于开展远程教育,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学习。传统教学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学习的地点也只是学校,这样很耗费时间,而且学生发展速度不一,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不同,不利于学生成长。远程教学能针对此弊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信息技术被简单地作为一种工具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层次掌握信息技术,仅仅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演示或播放工具,将所有要学习的内容、环节都纳入到制作的课件当中,这并没有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和创新,只是将所谓的“人为灌输”变成了“计算机灌输”。信息技术促使教学容量增大,使得学生学习负担也加重了。虽说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声音、文字放大了,但教师只是从讲授者变成媒体的播放者,没有考虑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及时反馈,学生跟不上这种节奏而消化不良、叫苦连天。目前采用PPT教学的老师已超过90%,一旦某节内容的课程设计做完,老师则年复一年地使用,根本不考虑社会变化而信息也随之陈旧。

3.2互动频率低

教学过程中,一定的师生互动是必须的,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听课的状态,也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的注意力一味放在显示器上,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这样就把师生之间富有情感的交流变成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人人对话变成人机对话。有时候老师课件设计得不合理,问题答案一起出来,学生根本都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跟着多媒体的屏幕走。处于青少年早、中期的学生更渴望获得老师的关注,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冰冷的显示屏上,这无疑会使师生情感得不到深层次交流,对学生而言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老师来说也不利于其教学及管理工作。

3.3信息素养不高

从教师角度来说,有的老师对信息技术还不是很了解,而且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要么不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这样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要么完全依赖信息技术,而丢失传统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能力将会慢慢下降,最后就像流水线工人一样做重复的动作,说重复的话。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无法利用网络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资源,无法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不能及时为自己答疑解惑,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学习,不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时代脱节。

4对策

4.1有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现在许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的程度不高,只会把书本的内容照搬到课件上,不能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发散思维、创造性的培养。课件制作过于简单,会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文字上,而过于花哨,又会使学生无法掌握到重点内容。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多层次阐述教学内容,将视频、图面、文字集合为一体。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甜品面包,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融合是为了教学效果更好,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学生。

4.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我们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信息的量更大。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但是,信息社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也有好坏,充斥在学生的周围,老师就应担当好监督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接受有用的信息,拒绝不良信息。4.3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信息资源现在很多学校已使用多媒体教室,但领导老师担心学生损坏机器,不允许学生使用。有的多媒体设备过于陈旧,需更新换代。学校图书馆里的书也都是陈年旧书,杂七杂八。学校应该多购进新书,完善书库,让学生能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学校电子阅览室应免费向学生开放,机房电脑也应更换。科教兴国,教育任何时候都要摆在重要位置,不能让硬件设施暂时缺乏或者落后而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障碍。

4.4设立合理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设立合理的管理和评价机制,能让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再三斟酌,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一套策略。同时,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得教师内部形成竞争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5结语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6

高中的信息技术,多数是以应用型的知识为主,以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为主,这些课程让学生熟悉并熟练应用计算机,学会基本的应用软件,帮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并最终为学生走入社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上,要为学生模拟一个真正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们自己去完成任务,并最终想方设法去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这是探究性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教师要负责这个任务的创设,这个任务要囊括此次学习的重点,并且要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有兴趣去一探究竟自主研究。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自主插入图片,自主实现图文并茂的各种形式的排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其它诸如艺术字、文本框等等内容;在《数据表处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计算某个区域内数据的各种运算,以及图表等的插入……问题的创设讲究艺术性,在给大家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巧妙的方式,比如:“大家一定看过不少网络上图文并茂的文档,今天就让你们大家自己亲自来试一试如何完成”、“全部都是黑色宋体字的文档是不是有点单调了?大家试试看艺术字和文本框怎么插入”、“大家知不知道老师们排名词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用EXCLE的自动排列功能,你们试试也能快速看到名次”、“这么多数据怎么计算?这些数据之间互相运算之后又得到哪些数据?我们不用再用笔算了,EXCLE自己会计算的,而且瞬间答案就出来了,大家试试看”……这些问题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很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且这些也是办公软件中常用的一些功能,学生们探究出这些技巧来,对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二、采取多种模式,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摸索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兴趣和目的进行探究,自主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联想此前所学习到的知识,尝试多种方法,最终完成任务,并能够举一反三地完成其它的类似操作与任务。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有些问题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来自主解决,有些任务需要让学生们互相结合着解决,还有些任务则是需要大家以团队的力量来完成。所以,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安排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简单地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或者是改变整体字体及布局特点,这些基本上都是简单而且即定的操作,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独立探究。而有些问题个体学生往往会出现片面的现象,就需要让他们实行互相结合、团体操作等方式来完成。比如图文排版过程中的各种效果的操作、对区域内数据的各种不同的运算,这些需要两个人合作,比如甲让乙做出某个效果或者是计算出某几个数据之间的和或者是顺排倒排等。再如对文档中图片的多种排版模式的练习与应用、插入图表等任务,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尤其是插入图表,如何插入,插入什么形状?又要用哪些模式?数据如何在图表上显示等等,这些需要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三、教师多重角色,适时给予评价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只让学生去探索便完成了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仍然是主导地位,教师决定着探究性教学的进展,把控着探究性教学的走向。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扮演出任务的角色和模式支配的角色,还要看准时机,适时地给学生们的探索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己学习与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改变错误的操作,从而改正自己的操作。比如在插入图表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我的要求是,以某个区域的数据为目标,将其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只是简单地将数其据以饼状的形式将其比例呈现出来,只有少数同学是将这些数据同时也显示在饼状图上,并加以箭头的指示。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们评价,让学生们知道为何要将数据清晰明确地全部反应在饼状图上,又如何将它们全部明朗地显示出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