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小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成长

小课题研究主要是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为归宿的研究活动,研究主体是教师。其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引导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实实在在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小问题。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的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有利于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贴近教育教学的实际,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幼儿园开展小课题研究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以“五大领域小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各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文献,各个领域的小课题研究都累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因为我们对小课题研究还处于摸索实践中,在推广和交流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因此我们的小课题研究还有待于我们日后进一步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形成我们教科研的园本特色。我们应该如何让小课题研究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呢?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消除教师对开展课题的畏难情绪

要消除教师对开展课题的畏难情绪,首先要了解我们一线教师畏难情绪的主要因素,即“教龄”“学历”以及“课题研究经验”。从这三点来看,教龄长的老教师,往往参与科研比较多,因此在研究中获得锻炼,也都撰写过一些研究性论文,整理过研究资料,对课题选题也较有把握。而青年教师的畏难情绪会更大一些,“学历”和“课题研究经验”往往让我们青年教师把科研想象得高不可攀,也有的会把科研想象得过于简单,对研究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

其次是影响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两个现实问题,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且繁琐。我们平时不仅要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安全和保育,还要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备课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等工作。这些都使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思考和深入研究。

二、幼儿园中所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坚持性不好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因此针对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学前教育专家提出几点建议:

1.研究目的也即选题,要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即“问题即课题”。树立科研促进教学,促进幼儿发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切忌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

2.选题从细微处入手。幼儿教师理论知识往往较为薄弱,但我们一线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因此,我们园领导扬长避短,避免一下子就着手做大课题,而是从微小课题入手,逐步过渡到大课题。

3.在研究过程中多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便于教师在日常实践中开展的研究方法。例如:在社会领域研讨中,我们将教育活动渗透于实践活动,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逛超市》主题活动。商议活动时,整个研讨组集合群策,最终制定出活动方案,从出行前的物质、经验准备―出行中随机安全教育―指导实践活动―结束交流反馈,这几个环节的层层递进,全方位考量幼儿的需要。这些让我亲身感受到实验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并为之团结合作的力量。

这类实地社会活动,是幼儿书本中学不来的,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使我作为一名教师感受到教学来源于生活,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更能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重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推广和运用,对已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要重视其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运用,使其真正能够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切结合。

三、促进课题研究常态化的措施

1.严格按照小课题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来进行。针对小课题研究,我们幼儿园进行了分组,确定了大致研究方向,因此我们每个小组就需要研究达成共识,拟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商讨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2.在研讨过程中,结合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情景和过程,建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注重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

每一个小课题的提出,都应该是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解决它仍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行动研究法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伴随这个过程的就是我们的经验总结法,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对工作的研究能力,将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将研究成果用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课题研究中的阶段流和结题的推广,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延伸,我们只有将成果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才能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研活动;有效实施

本着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目的切实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师课堂实践操作能力,将教研活动当作科研工作来有效规划,围绕固定主体形成研究策略[1]。本文针对自身在教管中心工作经验,对语文教研活动组织实施详细做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促进语文学科更好的创新发展。

一、组织课赛及观摩公开课活动

课赛活动是展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平台,也是教研活动的传统组织形式。年轻教师参赛前,需要充分准备工作,包括:参赛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引入、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选择、备课等等环节,进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效果[2]。同时,也要大量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向老教师吸取经验,指导不足,通过各方努力呈现一堂好的课赛。课赛的组织实施既能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又能激发教学热情;观摩课和公开课都是语文教研经常开展的传统活动形式,通过精心的组织安排课程内容,让教师见相互借鉴,学生摄取语文专业知识。参赛教师的选择上,第一轮应该选择学生喜欢的、有特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主讲,这样能起到示范标榜作用。第二轮,安排有朝气活力的青年教师。新老教师通过相互借鉴学习的方式,相互吸取优点,发现不足及时更正。

二、组织评课研讨及说课研讨

评课研讨是教研活动的中心环节。小结或点评课堂教学内容,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教师自己难以发现不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评课过程中一定要真实反馈,敢于提出问题找出缺点,共同进步取长补短,实现教师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的评课目的。说课是语文教在对教学流程和备课准备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说课的水平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语文教师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方法及理念的引入,各环节流程的条理性设计。说课活动组织实施,促进语文教学行为的标准化和熟练性,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组织创建和开发教材内容

语文课本教材是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载体,与其他学科教材的选择有所不同,它在结构上更加侧重自由灵活性选择。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课本教材的选择可以大胆的进行创建重组及开发,删除学生难懂的文章,添加具有正能量时代感的优秀文章作为教材内容,同时穿插考试知识点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组织创建及开发教材的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4]。

四、组织学习教学新理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善,语文学科拓展需要追随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借鉴吸收其他学校的先进理念,提取改进创建适合学校全面发展的理念。避免按部就班的套用,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有效进展。

五、组织命题评卷工作

命题试卷工作体现了教师对于语文学科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是教师语文教学能力的提现,一名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一定会较好的分配命题中知识点的分配。结合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根据教学进度现状,通过教研活动组织语文教师开展命题工作,从而验收学生学习成果。

六、备课及编写导学案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能够促进教师备课的集体智慧,挖掘集体潜能,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一个教师备课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相互探讨,提出好的学科理念及优秀教学方法,每一堂语文课中,汇集教师集体的智慧力量,必将创建出最佳课堂效果;根据教学主管部门对于学科辅助资料的配备设定,如:三点一测,优化设计等资料。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这些资料书籍中的试题设定,有些不符合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会产生失落心里,失去学习信心。因此,有效制定适宜的导学案十分关键。依据语文学科总体发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入手,设定导学案联系,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信心及兴趣。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实现高效教学成果。

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充分带动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教研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环环相扣的组织流程,引导新老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最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确保教研组织活动的完整性和正确目标方向,实现的教研活动开展的优良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坚.教研活动的策划、流程与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2(31).

[2]肖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研活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不良成绩;家庭稳定性;课程设计;双证书制

教书是一种脑力的劳动,表面看很轻松,内心和精神并不轻松,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人格培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现就以下几点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教学效果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影响,是否重视中职生,合理的进行市场定位,让学生很快找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学习的目标性。在社会上提高待遇,加强实践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让更多的人以上中职学校为荣。

其次,社会不良习气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改变社会的整体氛围,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只有大环境变了,才能真正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不良环境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减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

最后,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我校中职生基本都住宿,离开父母的庇护,放松自我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易受社会不良习气左右。造成一种“过去家长头疼,现在学校头疼,将来成为社会问题”。这样能不影响学生成绩吗?

二、教学效果与家庭稳定性相关

在教学期间,我对学生不良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析,尤其是双差生(成绩差、操行差)与家庭的稳定性非常相关。双差生主要来自以下家庭

(一) 父母离异、感情不和、长期分居

(二) 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

(三) 父母虽在身边,常年忙于小生意,无暇顾及子女的

这三类学生常年缺失父母之爱,缺少他们的关心,缺少他们的指导,这些不稳定因素感染学生,致使它们不能安心学习。这些学生缺少安全感,他们不能突破自我,学习成绩不能提高。

对于中职生提高成绩,一定要与家庭多联系,让家庭协助学校,共同监督督促学生学习。学生家长水平高低,都要参与学生的教育中,通过共同的教育,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校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与学校教学密不可分

(一)教学课程设置合适能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1.实用性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专业特点,这与基础教育不同。设置该专业以提高学生眼界,扩大知识面,但可降低难度为目标。

2.乐趣性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增加学习的乐趣。大胆的删减,勇敢的变革,学生感兴趣的我们多安排,勇敢的加,让学生学精学通,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大胆减。

3.合理性 明确各课程设置目的,拿出来讨论分析,不合理的去掉。选择合适的教材。鼓励老师在职业分析、教学分析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出一系列适合于职业教育需要的新教材。

4.实践性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逐渐转变为一种“双证书制”教育(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为达到这一目标,对职教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势在必行。使学生在毕业时,大部分都可获得如测量工、试验工、CAD、会计从业资格、计算机等级等证书。

(二)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良好的学风考风建设

如何严肃考场纪律?1.教师要认真地经常地在学生中宣扬正确的考风,对违纪现象决不姑息。2.培养素质高的监考队伍,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老师监考严,能打消学生消极学习情绪,蒙混过关的思想。3.采用形式的考试,有利于考风的建设。考查与考试相结合,总结论文与常规试卷相结合,动手操作与书面考试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笔试相结合。同学们靠自己的实力公平竞争,学习气氛自然上去,班风校风自然上去,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强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每个专业课教师应以“双师型”教师来要求自己。培训教师和引进一线工作人员进课堂,能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采用多种形式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如讲座、送外地培训、出国考察、定期研讨、定期到单位调研等。

(四)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内容

1.课程重要性的提示“磨刀不误砍柴工”讲得就是开课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2.教学环节的把握 复习、引入、讲授、总结、布置作业各环节均不可少,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适度把握这几个环节。

3.教学内容的正确 如果你的课没有正确的内容,就会丢失教学的核心和精髓。对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可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学生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

4.精炼通俗易懂的表达现在都讲究包装,教学也是要包装的,主要通过精炼通俗的语言来包装。教师有很好的口才,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语言的精炼通俗易懂是搞好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要引起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

5.重点反复的强化 学生忘性大,前面讲后面忘,这与他们经验、社会阅历、兴趣有直接关系,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反复强调,不能嫌烦,直至学生能真的掌握。

6.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理论课不只限于在课堂上讲,将理论课程的讲解搬到实验室、现场,同时还可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与外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基地,亲身体验。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课堂讲学与市场调查相结合。

7.先进教学手段的采用 由理性认识转为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认识的理解,也是学习的一种提高。可通过感性的生动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认识。如录像、多媒体课件应用等。

(五)提高成绩要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1.尽量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留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搞科研课题,搞调研写文章,这可以彰显学校的水平,提高知名度。

2.充分尊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全校行管人员也必须做到。老师在多数学生中是有威信的,要想管理好学校就要强化这种力量,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文化娱乐条件。

3.提高教师的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的发展离不了老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4.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以教学的日常管理为手段,建立可行的监督机制。教师的自我管理制度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并能通过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帮互学,有竞争互促进共提高。

四、提高成绩离不开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和作用,探讨了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的要点,并对在督导过程中如伺尊重教师、帮助教师、恰当应用学生评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建立高职教育的教学督导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建立督导制,开展教学督导活动是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1教学督导的作用

教学督导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监督和调查作用

教学督导人员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委托,负有全面检查基层单位和教学个体的教学情况的责任,对被督导对象在执行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教育的质量、教学水准达到何种程度进行深人的调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各种督导措施促其改进。总结先进的典型事例及时地进行宣传推广,以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贯彻实施,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监督和调查作用。

1.2指导作用

所谓指导作用就是对被督导对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积极的帮助,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一般来说,教学督导人员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懂得教育规律,对实际问题了解比较透彻,因此,当被督导对象在工作上发生困难时,教学督导员能敏锐地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方法、措施上提出具体建议。教学督导工作包括监督与指导,在两者之间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指导。能否给被督导者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供实质性的指导,这是督导工作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方面。

1.3信息反馈作用

教学督导的反馈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上对下两个方面。对上级部门,督导人员把下面有关部门在教学过程中执行教学计划实际情况和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或主管部门,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对下,督导人员通过获得的信息肯定他们的成绩,或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转达上级部门对他们教学工作的评价,为他们提供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

2教学督导的方式

2.1对备课与教案的督导

备课、教案的设计与编写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活动。一节课的教学成功与否,与教师课前准备的内容、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学准备工作是一个持续而有序的工作。它始于教师活动的开端,又与整个教学活动并行。教师理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案进行修改。在教学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应加强督促任课教师做好这一项准备工作。

2.2对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研究、实际参与、分析指导

为了解最真实的教学情况,督导人员听课是随机进行的,被听课的教师事先不通知。根据我院制定的教学质量侧评标准,从教学大纲、教案的制作,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态度等各方面的基本工作,首先进行检查。在听课的过程中,对课程中的每一个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并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2.3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

教学督导工作还应包括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学生具体的实习过程等。实验(实训)课对于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院的督导组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检查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实训)进程表中的实验(实训)安排是否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没有按大纲要求开足实验(实训)的督促其增开实验(实训);没有按规定分组的要求重新分组。通过督导,我院的实验课教学改变了以往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的习惯,使实验课程的教学变得规范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各种实习、训练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的劳动态度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主要场所。我院的实习、实训基地大多分布在企业中,给学生管理、教学的组织带来了不便,校外实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环节教学工作,切实扭转和改变目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放羊”现象,一直是我们学院关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督导组建议学院制订实习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严格按照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实习指导。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随机抽查,抽查结果与工作质量考核挂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由于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情况的发生。

2.4采取相互评议的方法,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每年组织同行评议通过同行评议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为此,根据我院制定的同行评议的测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进行相互评议。要求教师相互听课,相互检查教案及教学进度,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并对教学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职业素质及职业素质训练等指标进行检查,从而达到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5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质皿的评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主体的地位,由他们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该说最有发言权。但在评价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们缺乏评价常识,往往会感情用事,不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评仪之前,先讲明评价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在评价结果处理上注意删除个别偏差比较大的样本,从而使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召集学生座谈,了解和听取学生对各门课程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将学生的这些意见利用不同的方式反馈给教师本人或他们所在的部门,并提出建议。2.6挖掘典型,推广经验

高职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还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将课堂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在督导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教师和他们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并积极地推广。如:一些从企业来的教师,他们有的过去曾在高校搞过教学工作,他们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他们把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应用在教学中,把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授课,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把这样一些成功的典型利用教学经验交流、召集公开课等形式在教师中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7建立符合高职教育模式的考核指标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具有综合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求以综合技术应用型课程为课程体系的主体。围绕这种目标制定出一套教学质量考核指标,指标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应用能力技术为中心。在课堂教学考核指标中,对实际操作方面的权重加大,要求教学内容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的内容、组织、方法、能力、实用性方面等进行全面考核。

2.8正确处理好督与导的问题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督导过程中,要做到督与导相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的原则。坚持“严格督、认真查、科学导、热情帮”的宗旨。督导人员在督导的过程中,尽量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正确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教学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几点思考

3.1督导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督导人员自身的基本素质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德,德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诚于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在督导过程中,坚持“严格督,认真查,科学导,热情帮”的宗旨,事实求是,敢讲真话,不怕困难,耐心细致地去做好督导工作;二是才,就是要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再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身,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育理论的修养和学术水平。要能够高屋建扳,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此,督导人员必须加强进修,走出校门,把先进的经验学回来,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督导经验用在我们的工作中。

3.2督导人员要尊重教师,做教师的知心朋友

督导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和相互信任的关系。督导人员在督导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认真地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要以真诚热情和友好的态度,把问题向教师提出来,尽可能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以理服人,并尽量帮助改正,让教师们从内心感受到,督导人员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事实上,常常有教师怀着真诚心情主动地找督导人员征求意见,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一、学校整体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138人,教职工58人,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坚持“教书先授能,育人德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努力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提升学校思想道德水平。

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我校生源大多数学生是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学生年龄在 6--16岁之间,学生的思想受农村地域性的影响较大。全校 138名学生中,其中来自百色市各地的学生90%以上。很多都是没入过学的,这种情况造成他们的语言、生活习惯及思想道德也存在差异。有些刚转来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不是很有信心,认识不清楚,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另外,留守子女、隔代抚养子女也有一部分,有的会有娇宠和孤傲性格,自我意识较为强烈。

三、德育队伍状况分析:

学校教师大多有十年以上教学经历,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学校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育人队伍,师德师风良好。从结构上看女教师校多,青年教师较多。学校设有少先队,但还没有配备专职的德育负责人,现由教导处兼任德育工作。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大部分年轻富有活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意识较强,整个团队呈现出积极、团结、向上的态势。能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制定行之有效实施方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牵头,所有行政人员和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组织机构,外聘法制校长,为切实加强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扎实开展工作,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显著提高,取得瞩目的实效。我校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1、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将使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因此,学校以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校园礼仪、公共礼仪入手,学礼、知礼、懂礼、守礼。在社会交往中,自觉运用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同时恰当地把握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并继续从出操、路队、结队集会、卫生保洁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尤其加强对学生卫生保洁习惯的培养教育,少先队加大检查曝光力度,使存在于学生中的不良陋习逐步根除,并使文明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学习做现代文明人。

2、充分利用祖国各种重大节日特有氛围开展系列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种活动,真正把德育教育深入人心。

3、每学期末进行表彰一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发奖,鼓励他们努力向上。

4、大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班会、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 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消防大队联手,每学期开学为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组织开展消防疏散演练,组织参观消防大队,进行安全讲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与学生谈心、评语改革等诸多形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人格,全面落实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提高育人效果。

6、每周规定星期一下午第二节,各班播放《德育学堂》电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1、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空间,精心设计, 突出人文主题,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2、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更重视校园环境的净化,时时保持整洁,并有良好的秩序环境:地面无纸屑杂物和痰迹,墙面无球印脚印,无乱涂乱刻乱贴;做到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每一个师生的心灵。

3、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班教室张贴物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

(三)密切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建立学校、家长、家庭三结合的联系网络。班主任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 通过家长会、 家教培训会、 告家长书、 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五、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家校合力有待加强。家长多为外地进城务工人员,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学生的教育缺少应有家庭引导,造成学生在家与在校有着不同表现,双面性较强。另外,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刚从农村到城市不能很快适应和被接纳,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更多的难题。

2、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科研力度亟待提高。学校规模小,缺少研究氛围,且德育教师均为兼职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压力,给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冲击,教师无法潜心研究德育工作,造成教育方法、方式相对简单,老师不能针对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差异,把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补充和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用教师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化为教师具体的道德行为和德育工作方法, 进而在师生和谐交融中使学生自主、自觉、自动地接受教育。这种现状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4、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教育基地严重不足。受“安全、经费”这根弦的制约,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停留于说教、停留校内,很多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不敢开展,没有切身体验的德育就显得如此苍白。

三、存在问题及困惑。

1.教学成绩的评价机制使学校必将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德育地位相对降低,重智轻德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2.手段途径上过于强调形式,忽视了学生内心内在的需求,为德育而德育的现象比较严重。

3.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学生、家长过于宠溺下的学生的增多使德育更为复杂。

4.还没有配备专职的德育工作人员,一般由大队辅导员或学校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日程比较满,事情比较多,工作压力和内容比较大,精力多少有些不够用,影响了对德育实践的研究,使德育实施操作处于被动地位。

四、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先决条件。

1、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坚持每两周一次的德育工作例会,明确工作内容,不断充实学习目标,使之主题化、层次化、有效化。要求班主任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做一名“用心”的班主任。

2、开展班主任管理能力培训,促进管理规范化。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班主任外出学习。要求班主任平时要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记载。指导班主任开好班会,精心设计班会课教案,要求班主任围绕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常规管理等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并做好主题班会的资料积累。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3、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学校每年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宣传班主任好的工作方法,为“评优”打好基础。每个学期都要组织评比学校优秀班主任,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学校的校报予以通告表彰。要求每人每学期都作班主任工作小结,通过专题小结把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科学与科学地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4、对班主任老师的“倾斜” 。学校领导理解、尊重、依靠、关心、信任广大班主任,既在工作中为他们创设机遇,提供锻炼他们能力的机会,积极支持和培养,使他们努力向上;又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评优评先,表彰奖励,晋级晋职、绩效考核等政策上对班主任适当“倾斜” ,以充分调动每一位班主任的积极性。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把握重点,创新模式,提高实效。

2、学校的各种德育活动制度化、正规化和系列化,德育工作坚持做好课堂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特别是要加强课外德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形成合力。

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教育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根本所在,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的监控体系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高校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基于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构建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教育各环节的管理体制以及相关文件,并用信息化技术支持教育活动。一般来说,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由教育质量标准、教育运行机制和教育质量信息监控三大方面组成。因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不尽相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潜在性,所以难以采用固定、客观及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高校的教育质量,这也是高校对自身教育水平进行监控的最大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出杰出人才,管理教育活动,各高校必须根据自身教育活动的环节和内容,确定适当的质量评价标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对教育全过程进行动态有效的控制。

 

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要素

 

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监控者、被监控者、监控活动和监控目标是其基本要素。

 

1.监控者是指高校中实施教育质量监管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监管层次分校、院、系三级,监管主体主要由校教务处、各院负责人以及各系负责人组成。校级监管者主要是以校长为代表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和以教务处为代表的主管教育教学的机构,校级监管在高校教育质量监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务处是监管高校教育质量最直接的机构,负责全方位安排和管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校级监管是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主要职责是制定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方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灵活调控活动的运行过程,开展教育质量调研,进行教育质量测评,进而不断完善高校的教育质量监管制度。院级监管者主要是以院长为代表的学院领导以及以教务办为代表的二级监管机构,主要职责是依照校教务处的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相关活动、监管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适时解决教育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院教育教学水平。系监管者是系、实验室的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对所属课程进行改革和管理,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反馈和总结课程或项目的成果,是高校切实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单位。监控者是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管理者,与高校教育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有直接密切的关系。

 

2.被监控者是教育活动中的受控者,包括人和物。教师、学生以及各级教育管理人员是人这一方面的受控者,教学中使用的建筑模型、仪器、资料是物质这一方面的受控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人和物的因素需要相辅相成,协同发挥作用。监控者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受控者进行严谨管理、合理安排,受控的各因素才能紧密结合,共同发挥最大作用。

 

3.监控活动是指在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监控者对被监控者的活动进行监控的过程。监控活动主要由教育基本建设、教育运行状况以及教育管理状况组成。教育基本建设包括高校学科课程安排、教材采用状况、学风建设等;教育运行状况是指教育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对课程和教育活动的接受程度及反馈等;教育管理状况是指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的职责、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等。监控活动是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直接作用形式,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4.监控目标是指教育质量监控要达成的目的,教育活动的开展以监控目标为指向,教育质量的高低以监控目标为标准。监控目标往往是高校的理想化追求,这个目标引导着高校的持续发展,推动着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上述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四大要素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协同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运转,决定着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

 

二、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重点

 

从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环节、标准制定环节以及管理环节来重点探讨教育质量监控,为打破高校监管教育质量的瓶颈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1.协调教育质量监控各方的关系。有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组织协调监控者、被监控者、监控活动和监控目标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可以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监控者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因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被监控者是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配合者,被监控者应与监控者经常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监控者和被监控者才能够基于同样的监控目标,完成相应的监控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宏观上协调好教育质量监控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条理分明,责任清晰,不仅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学工作的推进,而且有助于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的运行。

 

2.制定明确的教育质量标准。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是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明确的教育质量标准不仅有利于监控者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也有利于被监控者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虽然各高校已意识到制定明确的教育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但是各高校的教育质量标准大都含混模糊,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巨大隐含性的动态活动,这给教育质量监控带来了极大阻碍。其次,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缺少纲领性文件的保障,大大降低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也为教育质量监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因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质量标准,尤其要建立具体的条目文件。

 

教育质量文件体系包括不同层次的标准文件。首先,应制定有关教育质量的总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理论性教学环节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起始阶段就确定总的纲领性文件,有利于指引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较为准确地预计教学成果。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可通过制定课程目标来确定开课计划,指导后期的课程设置,指导教师安排课程重点;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制定明确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纲领性文件,可以确定不同专业的实验安排和实习计划,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就业方向等具有推动性意义。其次,应制定与教育质量监控方案相对应的措施性文件,对教学环节中的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以及检验考核等做出相关规定,对监控工作的开展制订具体方案,方便监控者采取应对措施。最后,针对记录方式、经验总结制定文件,这是指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对各环节具体情况的记录方式、各方的工作经验总结等都要有相关规定,以确保教育工作各环节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教育质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给教育质量的监控带来巨大的阻碍,因而,制定条理化、明确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必不可少。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就是将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要求、目标和相关规定纳入文件,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标准可循,有规定可依。

 

3.切实落实教育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对整个教育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对各环节进行统筹协调,有助于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整体框架,在构建框架的基础上,严明及高效的管理和监控是重中之重,即对教育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给予制度层面的保障。学校教育管理、教师课程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是生成教育质量的三大主要环节,这三大环节的管理、监控制度化,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建立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检查制度,对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随机抽查,对活动的开展状况、课堂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总结汇报,这将极大地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审核新进教师的制度,以确保新进教师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是教师课程教学监管制度化。对于日常教学的监管,教务部门应例行开展教学监管;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在每周的教学例会上,集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另外,在教学督导制度中,应由学校教务部门相关人员、优秀教授、骨干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小组,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能力检测,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督导,这将帮助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学生学习质量监管制度化。制定跟踪调查毕业生毕业去向及就业情况的制度,即教务部门通过应届生就业率以及对应届生工作初期的跟踪调查,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估,这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方式、方法具有巨大的参考意义。另外,教务部门应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建议,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些都是监管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主要应从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信息体系,建立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两大子系统展开。

 

1.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信息体系。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信息体系是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而教育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是构建和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必然环节。

 

首先,教育质量信息的收集。主管教育监控的人员要注意收集信息,如学校教务部门在不同阶段的教学安排,对教师日常教学的检查记录,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结报告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实行分类管理。教务管理系统现已成为高校教务信息收集和管理的主力,它记录着所有教工及学生的个人信息、课程信息、教学信息。大量的有效信息使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有据可循,使教育活动的监控更加透明化。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自身教务管理系统,更好地利用它的优势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活动。

 

其次,教育质量信息的整理。高校院系众多,教育信息繁杂,所以要对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信息的整理主要分为信息归类整理和信息价值整理。分类整理是将相关联的信息放到一起,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这有助于教育质量信息的有效反馈,有利于教务人员对教育质量信息的整体把握。价值整理是对收集的信息按价值高低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终保留能够真实反映教育质量的有效信息。

 

最后,教育质量信息的分析和总结反馈。教务人员对已归类整理的教育质量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教学质量进行反馈,并讨论整改方案,制定出新的教育教学制度和方案,不断总结,不断改革,从而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2.构建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就是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教育质量需要有明确的教育质量标准,对众多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后才能做出教育质量评价。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包括课程开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实验实践、学生学习、教职工管理等各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而教师又是教学的主体力量,所以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心。

 

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校、院督导、教师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之外,还要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利用多种渠道展开学生评价,如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座谈会、问卷等不同形式开展调查。除了关注评价主体,还要关注评价方式,学校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如每季度召开教工大会,对优秀教师、优秀课程进行表彰,大力鼓励其他教师以其为榜样,对其进行学习;另外,系列教研活动及赛课活动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而且还能有力推动课程改革。

 

教育质量是考察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各高校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迫在眉睫。现如今,高校纷纷面临教育质量标准含糊不清、教育质量监管不力、高新技术对教育质量监控的支持不足等困境,高校教务管理在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时,应把握重点环节,明确教育监管各方的责任,协调各方关系,制定教育质量标准,规范教育质量监管制度等。在构建和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注重教育质量监控信息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两大子系统的构建,高校应该不遗余力地不断完善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强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砥砺自身,谋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