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馆工作计划

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博物馆设计;大审美经济;堡垒;建筑形态

审美,是人类直观的情感体验,本质上属于精神生活,与人类经济活动,各执精神和物质两端。但是,在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1],经济活动、商品消费和美学创造、审美赏析,却日益显出结合的趋势。消费社会,追逐一种意义消费,物的功能性消费转向一种精神性消费为主的文化消费。当代,足够多的现象表明,一种大审美经济形态正在形成。

经济学家认为,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形态,迄今为止的人类经济,正在进入大审美经济形态[2]。2001年,德国学者格尔诺特・伯梅(Gernot Bhme)在其《审美经济批判》中第一次提出了“审美经济”的概念。大审美经济形态下,就是以实用和审美,产品和体验相结合的经济,正在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中心的传统经济。一方面,审美经济化,即美学创造驱动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另一方面,经济审美化,产品和各类环境(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商业环境等)的生产,人们对其审美要求日趋提高。

审美经济化,在当前,体现为审美创造不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欧洲国家、美国、日韩等国家或城市,未来争夺经济制高点的新兴产业,被重点发展和扶持。当代城市越来与依赖文化艺术等审美创造,来适应这一大审美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需求。而博物馆在战后的发展潮,就是当代大审美经济发展的印证。在当代大审美经济中,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堡垒价值,以致于一个城市及博物馆着眼于通过博物馆及其藏品的管理及行销,而发展出一种关于博物馆的“美学经济”[3]

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提出,“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 1974年,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当代博物馆,从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正在向具有文化价值,具有娱乐性、知识性,发挥民众教育,介入大审美经济的重要机构,实现华丽转身。

在过去,博物馆作为一流的事业,一直不敢寄望可以参与一流的生意。靠政府基金拨款维持免票政策的大英博物馆,常常面临入不敷出情况。有时需要关闭其中25间小展览室,以节省开支。泰特博物馆需要依靠政府发行彩券才能完成建造。

但是,当代,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加入大型博物馆建设的队伍。1988年至2008年,古根海姆博物馆第四任馆长托马斯・克伦斯,成功主导了古根海姆的全球连锁式博物馆经营模式。“古根海姆”被作为一个品牌,全球各大城市争相邀请。加盟者支付品牌授权使用费,负责博物馆兴建、维护、经营,古根海姆总部则提供管理运营经验并出借和分享藏品。2004年,阿联酋政府成立阿布扎比旅游局,推出了阿拉伯快乐之岛计划,决定在Saadiyat 岛兴建新的旅游“麦加”。除了延请弗兰克・盖里设计古根海姆美术馆,还向法国政府支付预计10多亿美元的30年名称使用费、艺术品租借和咨询费,建设卢浮宫分馆,同时大手笔延请日本的安藤忠雄设计海事博物馆,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表演艺术中心。[4]

博物馆如何在城市当展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在当代审美经济中,博物馆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当代博物馆设计又在如何适应城市审美经济的发展需要?

从当代城市来看,城市发展需要适应并推进大审美经济的发展。城市博物馆规划设计需要针对当代城市这一发展现实及其经济需求。美术馆展览引入宝马等奢侈商品及品牌展示,日益商业化;艺术展览重视娱乐,日益呈现出“迪斯尼”式的娱乐化。这些体现为当代博物馆的设计及管理过程的审美经济化,是对大审美经济的主动适应和积极行动。(上图为阿联酋萨迪亚特岛上“沙漠卢浮宫”的电脑设计图)

成功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在当代城市推进“美学经济”中至为关键,因其可以极大地带动城市的文化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建筑是立体的艺术,根据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的记载,建筑包含了用(utilitas,实用)、强(firmitas,坚固),也有美(venustas,美观)的特点。当代建筑师的才华充分体现在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造“美”事业中。

博物馆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是城市文化精神的象征。一个城市建筑物,以“美”,即艺术的方式与所在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相互协调,凝聚和体现其城市精神。而城市的美术博物馆更以保存城市文化和艺术,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而成为美的圣殿,它是城市文化和创造力核心体现。所以,一个城市的美术博物馆建筑,一般来说都在努力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城市的文化名片。西班牙毕尔巴鄂通过古根海姆博物馆带来城市复苏,就是城市通过博物馆建设推进大审美经济的成功案例。

博物馆建筑的策划,需要尊重地域性,反映特定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该地区建筑形式、空间组织美学、地域材料和当地建筑技术等诸多方面,使其有机整合。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作为工业城毕尔巴鄂(Bilbao)整个都市更新计划中的一环,由美国加州建筑师盖里(FFrank O.Gehry)设计,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包覆钛金属,这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斥资一亿美金动工兴建的该建筑,整个结构体藉助一套v空气动力学使用的电脑软件逐步设计而成。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作为“一个奇迹”,成为欧洲文化名胜,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每年参观人数从26万人增加到100多万人。博物馆活化了当地的经济(巴斯克省的工业产品净值因此成长了五倍这多),也使一个遭受水灾过后的老工业城市带来新生。 (上图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外景)

对于巴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续的文化影响力,卢浮宫博物馆的存在也功不可没。法国的卢浮宫美术馆建筑本身,法王亨利四世花13年的功夫建造的长达300米的华丽走廊――大画廊,是吸引人们络绎不绝观看的主要原因。然而,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为卢浮宫博物馆计的高科技建造的“金字塔”,比卢浮宫年轻,但其文化内涵却比卢浮宫更为古老,为老旧博物馆注入新的生命力,又为巴黎市增添了新的光彩。

优秀的博物馆还要考虑与建筑形态结合紧密,进行非常考究的功能策划。比如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大空间、低密度,让人们有了一种去仔细品味每一展品的机会。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分馆,帮助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参观,行程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折叠的参观流线。

1998年,因应现代化问题的大英博物馆,由建筑设计师福斯特主导了为解决空间不足和游客参观动线混乱等问题的改建计划。福斯特在原本图书馆的青铜屋顶,覆盖上一层玻璃顶盖,成功地将大中庭(the Great Court)转变成博物馆的核心,并且利用光线之美,室内外气氛转换,成为一个新的视觉主体。玻璃屋顶的轻巧精致的设计,不仅为伦敦保存了一座伟大的古迹,而且让历史性的建筑真正因“服务公众”得以更新。

不仅基于现实需求的改扩建使博物馆能够获得继续产生重大影响力,而且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的丰富和重新整合,使其成为巴黎、伦敦、纽约等城市享有盛誉和游客络绎不绝的关键。世界各大城市,是世界范围内游客的主要目的地,而这些城市的博物馆又成为游客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地。区域性文化的发掘、艺术、博物馆的发展,促进地方旅游业。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带来宗教与考古有关的建筑物古迹或逐渐消失的技艺、非物质文化因旅游而得到修缮和保存。这样的良性循环又带来城市审美经济的做大做强。

除了建筑,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和雅典帕特农神庙浮雕等旷世巨作,引发希腊等过与之发生国宝的世纪之争。2002年底,其主导下与其它19家重要博物馆联合发表《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与价值》。文化保藏及其争议,始终使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5]。纽约现代艺术馆相对年轻,成立于1929年,然而被全世界公认为收藏“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最为重要的美术博物馆,安迪的《金色玛丽莲梦露》、马蒂斯的《舞蹈》、梵高的《星空》、达利的《永恒的记忆》,艺术爱好者耳熟能详的许多美术史现代经典作品真迹都收藏在这里,促使成千上万的人们成群结队来到这里,翻看这本现代艺术教科书,以回应“现代艺术是什么”等问题,因而被誉为改写现代艺术的推手。2002年,该馆也进行了耗资8.5亿美元的扩建。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让国际游客一睹为快的原因中,最重要的还有如《蒙娜丽莎》等文艺复兴大师的经典,《米罗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像》等古希腊罗马的雕刻,西班牙、荷兰的大师委拉斯贵兹、戈雅及鲁本斯、伦勃朗等传世佳作,作为其馆藏。

对于博物馆设计,通过展品作为知识、观念与观众沟通的媒介来实现美学上的影响很关键。如国内的广东美术馆,虽然建立时间比较短,但其对历史研究的重视,尤其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美术研究的注重,及民国油画的收藏,以其独具特色的学术、历史眼光在国内美术博物馆中享有独特声誉。

博物馆美学经济效益发挥,还取决于博物馆的功能设计。比如,参观动线在展陈设计中,相当于博物馆进行美学传播,实施美学经济的故事脚本、叙事大纲,展场装潢设计营造展览整体环境,决定整体视觉效果。总之,博物馆美学经济要求其有适宜观看的的空间设计。

良好的博物馆设计,包括展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的装潢,博物馆设计要在展品的组织和展览动线的策划上,做足“讲故事”的功夫。日本的江户东京博物馆,是一个介绍江户时期文化、社会与历史的大型博物馆。建筑物的整体造型,类似日本传统建筑的屋顶或木屐,很“古典”,但是其鲜红色的外露管状通道手扶梯及灰色、白色和银色的建材又很现代,以超时空的“文化探访”满足现代社会美学经济的视觉需求。展场内部以真实比例的“江户桥”,展开整个“历史散步”的动线,栩栩如生的场景道具和人物蜡像,基本上实际比例重现旧时包括服饰、餐饮等等都市景观。(下图为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内以“江户桥”为参观动线的展览场景)

展览作品陈列,离不开适宜观看的审美空间。展品的位置、面积,均要有一个适合观众“观看”的度。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是具体作品陈列区空间组织原则。应远离工程机房的组品陈列,应布置在博物馆通行最为便捷的位置。作品陈列区的面积、空间分配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但展览空间设计以人的视知觉为依据有一定的规矩。比如陈列主题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陈列空间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除工艺、空间、视距等有特殊要求的展览空间外,一般室内净高应为3.5~5m。陈列空间内在布置陈列装具时,应考虑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当代社会,唯美主义意识支配,纯粹追求心理和生理满足,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的浅表化表达中,围绕藏品,勃兴出一种以视知觉为主要满足对象的视觉产业。这就体现在对产品、环境等经济活动的审美化需求日益提升。

经历底片时代、CD时代,过渡至数字互联网时代,图片、视频超越文字,适应互联网上的传播及交易,成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强势媒介。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视觉艺术藏品,为图片、视频等视觉素材的加工、出版、衍伸品开发,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为视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首先,博物馆藏品为题材的图像制作行业成为视觉产业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颠覆重造创意图片及影像行业。终端移动化、信息碎片化、传播视觉化,媒体的革命性变化让“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 从机械复制时代到电子复制时代,艺术的再生产能力空前。依托博物馆对馆藏物品,尤其是原创艺术的授权,促推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创意产品的生产。这类衍伸媒介产品的开发是当代文化工业,利用现代媒材通讯技术的大众化和生活化,在此基础上,有了更为广泛的艺术传播和美学经济下的“为人民服务”。

其次,博物馆藏品的展览策划和组织是重要的常规内容。“美术馆作为一个能静下来看问题、做出文化判断的文化机构,必须有一种历史观,即站在当下建构一种当下的美术史 ,做出历史的判断”[6]。西方的美术史,尤其是近当代美术史,很多现象是由美术馆的展览和活动建构。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仍然是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出场的秀场,是博物馆当代艺术收藏的重要方向和风向标。博物馆自身的馆藏资源或者对当代艺术家作品的遴选展览组织,也在极大地影响艺术风潮和艺术市场风向,影响时代的美学趣味,甚至于时代风尚。1969年,哈拉德・塞曼Harade Szeemann在瑞士巴尔,做了题为“当态度变成形式”的展览,把当时在欧美风起云涌的新艺术潮流,带进美术馆的展览体系,开启了美术馆朝向试验性的当代艺术大门。

再次,博物馆与时尚工业的结合、商业品牌秀的结合,直观地展示了界限模糊的大审美经济格局。艺术介入品牌产品的设计,是艺术与品牌最为普遍的形式。最为世人熟知的是日本最当红的艺术家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 。2007年在上海美术馆的展览“锦绣梦想―――爱马仕展览会”十分惹人关注,不仅展示了HERMES这一世界著名品牌的丝织品,还为此特别推出了中国艺术家丁乙设计的名叫“中国韵律”的丝巾。

总之,博物馆正在通过外部建筑形态、内部功能、展场装潢、展览策划、跨界商业的策划与设计,在当代城市的大审美经济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和作用。这是大审美经济形态下的必然,也是城市大审美经济理应重点着力的领域,也是当代城市勃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不断获得创新动力的契机所在。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美国学者和思想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 发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他提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文化复合系统,文化商品化渗透到整个社会。在市场成为经济与文化的交汇点后,经济逐步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艺术的思想迅速地翻制成商品加以推销,尽可能为社会提供娱乐性的文化消费品。

[2]见张宇 张坤《大审美经济正悄然崛起》2005-05-10《光明日报》

[3]见刘惠媛著《博物馆的美学经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一版。

[4]据新华社(北京) 2007-09-01《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斥资数百亿 打造文化城》

[5]陈履生《“环球博物馆”意欲掩盖帝国主义掠夺的历史》美术在线2006/2/22.http:///article/2006/02/6848.shtml

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2

综上,笔者即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馆为例,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探讨一下高校美术馆在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的发展策略。

一、通过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相衔接,美术馆主题展览应做到多元化、系列化、定期化

目前国内的高校美术馆普遍存在利用率相对较低,展览类型较为单一的状况。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应最大限度对美术馆的展览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比如高校美术馆可以按照特定时间点推出不同类型的主题展览。

常规主题展览包括教学成果展、教师作品展、学术交流展、专业作业展、毕业设计展等。如推出学生作业主题系列:“场域―景观设计”作品展、“空间―室内设计”作品展等;教师创作个展或联展,按教师专业分类有:视觉传达专业教师作品展、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作品展等;结合各类设计大赛的预评,组织参赛作品进行主题专项展览。小到院系组织的各类比赛:如书画设计比赛、校园纪念品设计比赛、摄影比赛等;大到参加国内外设计比赛的获奖作品展等。除校内美术馆自己策划、举办的各种主题展览以外,美术馆还应定期承接一些非常规展览,如校内外专业人士、艺术家或机构策划举办的展览。这一类展览涵盖面广,从绘画到雕塑、从设计到民间工艺等无所不包,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美术馆举办的主题活动应做到创意化、国际化、媒体化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应做到活动主题创意化、内容国际化、宣传媒体化,并及时进行各类媒体的推介和报道。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或不同国家、不同团体、不同专业间的创意工作坊(Creativity Workshop)活动是打开美术馆活动日常的正确方式。“工作坊”一词最早是由1960年代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劳伦斯?哈普(Lawence Harplin)引用而来,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使其成为不同立场、族群的人思考、探讨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因此,创意工作坊不仅是针对艺术类专业所进行的团队创意活动,以解决问题、鼓励创新、达成共识为目标,以头脑风暴、团队共创、世界咖啡、未来探索、开放空间等组织形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不同群体、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有效共同参与,采用多种引导技术组织开展团队的学习,群策群力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改善美术馆设施、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做到网络化、资源化、人性化,为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美术馆的发展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如在美术馆内设立艺术鉴赏、展览策划等专业课程教学的艺术工作室区域,充分显示和发挥大学美术馆教育功能的多面性与教育性,使之成?橐帐踅逃?与研究的重要基地;打造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如增设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展览、展品及活动等相关信息;设立美术馆网站进行网上多媒体展览,让师生和校外人员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而获得最新最及时的美术馆展览、展件等信息。也可以开通网上美术馆艺术工作室,通过网站互动平台提供师生文化交流和艺术展示的平台。

美术馆建设只有做到展示网络化、信息资源化、服务人性化,积极改善软硬件设施,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完善运营管理模式,才能使美术馆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加大专业队伍建设、促使展览型美术馆向服务教学型美术馆发展

首先,要发挥学院各学科的优势和能量,强化美术馆在选择展览、自主策展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从导向者的角度,敏锐地观察当下的发展潮流,对学院教学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院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展览档期,利用美术馆现场进行实例教育或举办讲座,结合正在进行的重点展览,提供背景,给学生增加某个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增强鉴赏与应用能力,从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

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3

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纯粹公助性的活动在总体艺术机会中的比例有所减少,社会力量对艺术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活跃的策展人往往主动在社会力量与艺术家之间、社会愿望与艺术行为之间起到沟通、融汇、整合的作用,而且通过有意识的筹资开源工作把规模越来越大的社会资金导入到艺术活动之中。筹集展览资金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策展人在展览中的现实地位。2000年,中国艺术展览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所谓的策展人中心制在投资方、艺术家的多向选择中应运而生,成为新展览体制的核心。计划经济时代艺术体制的遗留物如展览组委会委员和主任、评委会委员和主任、秘书长等头衔,经济转型初期临时出现的艺术主持、艺术总监等职位统统被策展人的角色囊括、取代。除了展览的经营之外,展览筹办、运作的几乎所有权力和责任都高度集中到策展人身上。2000年之后的当代艺术实践表明,许多展览的主办单位不仅认同而且也接受了这种策展模式。

2003年,继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之后,拥有中国美术圈正统、主流话语权的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也采纳了策展人机制,无疑是策展人制度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的一个缩影。

策展人

策展人的全部工作就是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最优秀的展出条件。这是策展的原则和态度。具体来说,策展工作几乎包罗了展览中的万象。从确立展览主题、立项申报与预算论证、遴选艺术家到选择展览规模与形式、把握展场设计与布展工程、落实展览保持和作品安全,从撰写展览前言与学术主题阐述文本到主持展览的学术研讨,从编辑展览画册、作品导读、文献资料到展览推广、媒体发布、社会宣传工作,从展览资金的分配到总体负责艺术家材料费的审核与发放,甚至作品的包装、运输、保险、报关、仓储,都由策展人来承担并统筹。在策展人的服务意识中有一条准则,即艺术家是对的。首先要努力把艺术家异想天开的创意实现出来。

当代艺术事关原创,具有较为特殊的操作方式、游戏规则和价值观,有别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理逻辑,有别于当代社会其他领域约定俗成的法度和规则,有别于流行的价值观。策展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为了让社会更多地认同当代艺术的操作方式、游戏规则和价值观。当代艺术的策展,指涉的是当下和未来的文化建构。所以,策展无小事,策展要求策展人适应一种事无巨细、周密细致的工作。大到让展览意义如何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小到把一颗钉子如何准确地钉在墙面上,都是策展人所要关心和落实的事。一个展览是否有意义,关键是看它能否打造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卓越的精神产品。

在21世纪的中国,随着当代艺术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也对策展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艺术家鲜活的艺术实践的及时了解、对视觉经验的丰富积累、对艺术动向的敏锐判断、对艺术问题的深入把握、对艺术社会内外各种规则的洞察都是策展人必备的素质。此外,筹集资金、商务谈判、艺术管理和学理思维的能力以及中英文的书面、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成为对一个当下国际艺术交流大环境中的本土策展人自然而然的要求。一个独立的策展人,就有条件成为一个务实敬业、实践中出真知的知识者。当代艺术的实验性,使策展人难以因循守旧,受限于既有的艺术标准和规则。策展人时时面对突发问题、不得不挑战的是自身极限。当代艺术的创新,就要求策展人不断打破审美定势,跳出路径依赖,摆脱思维惯性。策展人不得不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通才,需要将人文科学的各种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否则难以应对艺术家千差万别的艺术方案及其语境。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有卓越。

中国的当代美术馆

当代美术馆一般是公立或私立的非营利机构,宗旨是推动国际和本地的现、当代艺术。国际上的当代美术馆大多采用“白盒子”模式,场地简单大方、朴实无华,简单要素就是白墙、水泥地、色彩低调的天花板、专业灯光。许多现、当代美术馆还打造一些挑高空间,以应对当代艺术多样化的实验特性。

其实在美术馆整体的运作规范中,这一切并不简单。白墙需要能钉上钉子挂画,需要每次展览以后重新粉刷、维护。水泥地面必要时可以改造、开掘,以营造新的空间条件。天花板横梁必要时可以悬挂一定重量的重物。专业灯光必须可以调节、重新定位。

美术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一直是国内外基金会和赞助机构、公司追捧的对象。美术馆的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是其软件中的重要一环,是保持其形象、学术品位、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一旦展览质量、学术水准不到位,美术馆的形象建设则无从谈起。

当代美术馆既是一个社会与时俱进的思想前沿,又是一个追究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反省和批评的现场。美术馆自身学术形象是否鲜明,在于其独到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文化洞察力。而这一切又是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并重的制度建设来体现,其中以确立自身的学术架构为要务。

当下中国的一些开放城市,各种背景的中小型美术馆不断在浮出水面。2003年起,在上海,有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徐汇艺术馆等相继成立:在北京,有今日美术馆、北京皇城艺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宋庄美术馆等不断登场。其中,既有各级政府设立或间接支持的美术馆,也有诸多企业和私人创办的美术馆,也还有一些由外资作主要后盾的非赢利艺术空间。中小型美术馆的建筑物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盖起来了,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维持、如何管理、如何运作就成了所有美术馆热情创立者们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中的瓶颈往往是资金、管理团队和制度建设三大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美术馆,这种自我认识有助于中国的许多美术馆找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继续按国际规范加强美术馆的专业性,使中国的现、当代美术馆在行政运作、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典藏教育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向国际优秀的美术馆规范化运作的水准看齐。同时,中国的现、当代美术馆必须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在本土文化建设和国际交流语境中形成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个性和学术地位,身段灵活地与本土社会互动,以历史的眼光建设打造一个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文化平台。

中国新兴的美术馆策展机制

今天国内试图按国际惯例操作的美术馆,一般都实行正规化的策展人机制。设专业策展人,长年从事策展工作。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是日常性、持续性的。

美术馆的整体展览策划与管理机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艺术行政管理的学科建设中的重点,是美术馆之为现、当代美术馆的核心要素之一。现、当代美术馆不是展览馆,自身场地的展览须有学术规划,规划须有学理思考和文化建设的思路。一年或多年的策展思路不同于单一展览的策展思路,必须有长远的文化战略眼光和思想理论建设的标杆。以量取胜,频繁展出,无助于展览水准的保持和提高。而且美术馆团队疲劳应战,美术馆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也无助于自身的充电、调养、整顿提高。运筹帷幄,有张有弛,固然是美术馆展览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要义。但更重要的是,在策展的学术架构中推进并提升展览,让展览独具建设性。以学术理性规划全年或多年的展览,让展览少而精,不断地减少展览数量、提高展览质量,不仅是美术馆策展规划的重要理念和长远思路,而且也是在相对艰难的条件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当代美术馆能够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

美术馆的主流展览大致可分为自创展、合作展,引进展、交换展、征件展等几种。这样的分类便于策展人在行政操作实践中建构宏观思路和架构。经过梳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展览,采取一整套相应的应对机制和解决方案。美术馆展览的整体决策、管理思路一旦明晰,就能抓住重点,把握比重,精简具体的策展流程,提高效率。

美术馆的这几种展览都需要美术馆专业策展人不同程度的工作投入。策展人员必须制订全年展览计划。首先要策划原创展览,其次要审核合作、引进展览的申请报告,并负责实施所有展览。策展人员必须根据展览程序和国际惯例操作展览,包括签订协议、准备展览文案、全程落实展览布置和展览保持、人员接待和撤展。

自创展是指美术馆自己发起、组织、策划的学术性的原创展及具有一些其他功能特性的展览。这是美术馆确立自身学术个性的关键,美术馆必须重视的首要的创造性工作。自创展是一个推崇文化原创精神的美术馆的立馆之本,往往倾美术馆之力,把它们打造成美术馆全年展览的学术标杆和龙头。自创展一年至少应确定数个,数量可以逐年递升。也可以在两至三年之间发起一个重中之重、具备较大学术容量、但绝非国际双年展模式的展览。自创展必须有文化针对性,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原创性。但强调典藏性、教育性、文献性等功能特性的自创展也是可以超乎常规,策划出新意,让美术馆成为当地社区文化生活乃至本土社会文化需求的一部分。自创展由美术馆自身的策展团队独立策划,是但凡国际著名美术馆走向成功、树立独特学术形象的必经之路。纽约的moma、ps1、新美术馆如此,巴黎的市立美术馆和东京宫如此,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更是如此,泰特甚至有一个人数庞大的策展团队。

客席策展人制度也是一些美术馆营造自创展的有效补充。自创展邀请客席策展人譬如独立策展人、来自其他美术馆的策展人联合策划,或加盟策展团队,利在整合学术资源、开放多元视野、交换不同经验。只邀请客席策展人联合策展,同时又不邀请客席策展人独立、完全地策划美术馆自创展,是一些坚持主导立场的美术馆的学术机制。这样的美术馆往往十分注重自身的发言权和独立文化形象。

自创展完全由客席策展人策划,美术馆自身策展团队仅履行策展行政的配合和服务之职,是中国中小型美术馆强调艺术行政的一种常规打法,这种打法的诉求主要在于艺术的教育推广、典藏和社区服务。然而,致力于自身学术个性建构的美术馆,往往会慎用客席策展人以及完全由客席策展人策划的自创展。

引进展也是现代美术馆的常规展览之一。由于美术馆自身策展资源不足,引进其他美术馆的优秀展览和独立策展人策划的展览,仍不失为美术馆拓展并借力外部资源、学习并借鉴他者经验的一种方式。引进展分两种:被动引进,主动引进。

被动引进的展览俗称“接活”展,坐地观望,等待人家的展览项目打上门来,从中仔细选择质量、意义、价值超群的展览进行立项、磋商、谈判。条件成熟,即加以引进。这是发展中国家美术馆最常规、最有惰性的展览形式之一,是以往场租展的惯性延续。在操作上具有不稳定性。展览的质量、时段、策划与运作方式深受展览提供方制约。几乎每个追求卓越的专业性美术馆,都以不断削减这类展览项目为荣。以开放的、不拘一格的心态、面对全球艺术圈主动出击,遴选那种可以整体打包、移师再展的现行展览,整体移入,或精选其中一部分引进门来。这种引进展就与守株待兔的“接活”展有本质不同。这种引进展的规划由于出于主动,预设条件可以较高,挑选余地可以较大,合作的空间可以较宽,酝酿时间可以较长。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首先可以锁定国际艺术社会和展览供求市场的高端。用“猎头”的方式在国际、国内争取学术资源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优的展览

当下,中国国内的中小型美术馆安排引进展较多,有的美术馆往往全年要引进多次展览。在自创展资源不足的情形下,变主动为被动,主动引进优秀展览,是美术馆提升展览质量、确立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必要举措。

交换展是引进展的特殊方式。不仅引进,同时涉及输出。美术馆与国际上优秀的美术馆形成合作、展览交换的关系,可以用共同策划、两地交换展出的自创展进行交流,也可以在常规条件下直接交换各自的自创展。国内、国外的优秀美术馆都预设在交换合作的意向之内。交换展是不同美术馆资源和经验的互补,由此,一个新美术馆在自身提升、锻炼过程中可以大得裨益。但美术馆一旦成长起来,就会回避这类容易流于形式的学术交流。因此,一个中小型美术馆安排交换展,应着力加以递减。

征件展可以强调实验性和美术馆特色。美术馆拿出一定的空间上网征求展览提案。在一定时段内,召开美术馆策展部学术会议或艺术委员会成员的评审会,选出适合展出的优秀提案,由美术馆本着指导、支持、制约的原则辅助实施。征件展应该是一个发现、推举年轻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舞台。征件展的频率和预算应有所控制,中,j、型美术馆应以全年安排不超过六个为宜,展览预算积极寻求国内外基金会和民间赞助的支持。

巡回展可以是美术馆的自创展,在美术馆首展后出去巡回,也可以是引进展、交换展和征件展,在展出后到其他城市的美术馆或其他空间展出;也可以打包出口,到其他国家展出。巡回展既可以获得更大的文化影响力,也可以均摊展览成本、降低预算压力和资源浪费。当然美术馆作为展览原创单位的品牌行销,也会取得放大效果。巡回展必须视美术馆自身能力和馆外资源整合的能力而行,适合从一年作一次开始起跑,积累经验,再作发展。

展览的行政分类法特别有助于展览管理制度的建设。在统一管理的理念下,什么样的展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来对待,配合什么样的处理方式,什么样的展览应该侧重,什么样的展览应该缩减,应该清清楚楚。方针既定,就要贯彻到制度层面的具体建设和执行。这样,策展管理才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中国首家现,当代美术馆的策展实践

2003年12月28日至今,作为中国首家政府背景的专业性当代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shanghai duolun moma)已成功运行五年多时间。五年多来,这家中小型美术馆硬件、软件建设初具特色。特别是由于一系列定位准确、文化针对性鲜明的当代艺术展览的举办,让美术馆获得了人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美术馆自创的《打开天空》、《上海酷》等注重本土平台视觉文化建设的展览,推出的《两个亚洲、两个欧洲》、《无人之境》、《hexa计划:闪现》等较高学术定位的国际展,在国际与国内艺术圈中备受瞩目,国际媒体《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和专业媒体《art in america》、《art press》、《artnews》、《artlink》等纷纷以专题多次报道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和学术倾向。这一系列以全球本土化模式举办的展览,通过本土社会视觉经验的不断刷新,致力于在纷繁复杂的艺术生态中,引导出塑造中国当代艺术主体性的全新语境。在国际视野中,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是中国自立、自为的一家成长中的小moma。在发展中国家的独特语境下,它不得不面对独创性、建设性乃至挑战性的美术馆工作。然而,它所打破的许多国内纪录,探索的许多前人未涉及的领域,都对中国其他中小型美术馆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既然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已经积累了五年多的经验,以分析、总结的方式看待美术馆自身的制度建设问题,从实际经验出发探讨完善中小型美术馆制度建设的可能性,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可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经验。以“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为办馆理念的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在一年多的摸索中逐渐确立了以原创思想为文化目标、以原创展为主打展览的学术定位。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有利条件、经验的积累可以视为美术馆推进自己,创立自己文化个性的前提。但是,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继续从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入手,调整在制度建设上的心理结构,确立一个可持续推进的、深具潜质的现代美术馆学术架构,是美术馆的当务之急。这也是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再次起跳,以卓越的文化建设形象真正跻身于世界美术馆之林的根本大计。

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中,自身学术架构的确立十分重要。就展览策划而言,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一反国内美术馆的常态,在开馆之初,率先设立总策展人职位和机制,并设策展部为美术馆的核心部门,就是重视策展在一个美术馆制度建设与学术架构中的重要性。通过策展的规范化管理,一个当代美术馆才能实现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所不容替代的文化建构作用和不容推卸的文化反省角色,并由此体现出一种基于发展中国家之后发优势的文化原创的特色。

策展与媒体传播

中国当代美术馆的策展与媒体传播的互动机制,在美术馆公共推广、营销方面十分关键。原创层面的当代艺术,在生成方式上往往先拒绝商业性,仅仅依赖于传播存在。这是实验艺术能保持它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精神性的可能条件。实验艺术如果不传播,作用还是体现不出来,纸上和网络媒体的放大成为它传播的最重要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口口相传的“口碑”。恰当地处理好实验艺术与媒体的关系,实验艺术就有可能保存它的敏锐性与前瞻性。

公共传播一旦生效,美术馆动员社会赞助的号召力方能立竿见影,因此,美术馆推广、营销的这一市场环节往往在展览展出并传播之后发挥功效。公共推广、营销的成功应该是一系列优秀展览的结果,而不是动因。

当代艺术在中国国内的本土化进程中,除北京、上海以外,当代艺术也形成了对广州、深圳、南京、成都、重庆等几个媒体中心的依赖,在这几个非主流的信息传播中心,已经形成一种媒体惯性的行为力量。这种行为力量由港台地区开始,在国内得以实用,而且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再就是,网络化的存在。以前在北京、上海做艺术活动才可能形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辐射。现在,把好的艺术活动在成都、南京、广州等地的美术馆或替代空间做,同样可以取得在北京、上海的效果。原因之一是当地媒体的主动参与,之二是通过网络的继续放大和媒体信息的自我克隆,自身繁殖,使当代艺术信息得到更多的传播。

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有以下三个点:学术性批评:局限于艺术圈;报道式批评更有社会性和广泛性,尽量强调通俗易懂;媒体活动报道:兴奋热点在于新闻性,可能会造成对某个艺术事件的误导,但其对新闻的捕捉是最敏感的。在艺术策展时要考虑到这三个点,考虑到和大众的关系。

当代艺术活动的公众互动方式大体可以分几种:>中击型、灌输型和互动型。冲击型的当代艺术活动,如在一个公共空间里突然发生的行为艺术展,由于纸上和网络媒体的集团化操作,一下子辐射到全国上百家报纸。一个艺术行为,通过国内媒体竞相报道的方式进行传播,至少让公众知道有当代艺术这码事,有行为艺术这码事。他们可能会批评,但至少人们开始谈论当代艺术、行为艺术。在谈论过程中,当代艺术可以进行传递。

灌输型的当代艺术活动,如雕塑公园请艺术家在城市市区或市郊做雕塑作品和户外的装置作品。公园形成后,几乎每天有许多市民和游人参观。无论是上海张江公共艺术计划“现场张江”,还是桂林的愚自乐园等等,都以亲民的姿态,形成了当代艺术对民众灌输式的艺术教育。

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4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4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为重点的国家级视觉艺术博物馆,是文化部直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中国美术馆,活跃着一支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由公共教育部管理。自2006年3月组建志愿者团队以来,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工作已经取得令社会各界注目的进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使对志愿者的管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美术馆制定并推出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章程》、《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大了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素质与技能培训、志愿者义务导赏及其它服务方面的工作力度。服务范围涉及展厅导赏、教育活动实施、新闻宣传、外语翻译、摄影设计、资料整理等美术馆工作的诸多方面,其中导赏服务占90%。

近些年,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与肯定志愿者工作。各级领导大力支持该项事业的发展,文化部、中央文明办部署工作,推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在我馆志愿者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显示,8个方面的观众满意度均超过93%。

一、管理理念

一个公司需要经营的理念,学校将就办学的理念,志愿服务团队同样基于管理者的理念,定位好自身的管理主旨,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计划工作等。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服务口号:“共享艺术的快乐”,从06年3月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组建以来,我们的口号始终不变――“共享艺术的快乐”,也奠定了这支队伍的原始初衷。“人生”就是这项事业,如果把人生分阶段,这是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摸索中前行,虽然举步为艰,但我们“乐此不疲”。

(一)管理者的定位

一个团队的管理理念,离不开管理者的定位。“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

管理者的定位也是“创业”的基础:管理者既要明确和摆正自己的位置,又要努力发挥个人专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长避短,创造更大的价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允许“个性”,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样才能“白花齐放,百家争鸣”。志愿服务的管理绝不是邀买人心,而是体现在共同分享、体恤关爱、重情重义的基础之上。

(二)管理的正确的工作态度

首先,要评估既有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观念及态度,是为了更好地安排落实实际工作,合理实施,并取得相应的工作效果。

其次,将志愿者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整个系统中,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志愿者。我们要努力使大家共识一个观念:志愿者是在付出“自我”的价值,培养彼此的尊重,去建构一个长期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让志愿者明白这些做法和期望。

作为团队管理者,既要有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胸怀。还要有凝聚力和正能量的精神面貌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管理者性格会直接影响团队的某种层面,团队的风格,就是你自我定位的风格。古人也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最后工作态度以下几个点值得注意:正向、信任、实现公平、给予机会、

感恩、开放、懂得授权、有效激励。另,本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方式方法,还得学会变通,这点极为重要。“一个人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卡耐基的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

二、中国美术馆志愿者队伍管理的工作原则

“人生”发展的第二阶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最新的2014年中国美术馆 “志愿者导赏服务工作交流与反馈”问卷结果中显示:志愿者组织管理满意度为97.3%、开展培训满意度为91.89%。

(一)快乐与分享

中国美术馆不是给予志愿者年终奖励最高的,但我们有自信工作起来和在一起时他们是最快乐的。关心能给他们怎样的平台和成长的幸福才是关键,我们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志愿者不为糊口而来,对志愿者来说服务工作“快乐”为第一“根本”。换句话说,如果管理层不能达到志愿者这一个“需求”,很大程度上,你谁也吸引不来,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服务社会,对于公众服务事业来说,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都是对社会的“雪中送炭”,这有限的时间就更为宝贵。

在中国美术馆的团队工作风格中,志愿者不去比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而是更注重在美术馆得到“自我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如何让彼此两方面不平衡感消失,其做法是多元的。艺术欣赏过程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正如中国美术馆志愿者提出的团队口号“分享艺术的快乐”这一宗旨始终伴随着大家,在这美妙的“追逐”过程中,体现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境界。

(二)责任与权力

责任是义务和承诺,权力的含义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在说到权力时,同时也需求其履行尊重他人权力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概念对“志愿者”来说,不仅标志着他们的责任,而且也标志着他们的权力。责任绝不是无条件的奉献和服从,只是任何人都要以尊重责任者的基本权力(人权、尊重、自由、平等)为条件和基础的。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办法》在运用权力的原则时,是从所有人应获得的普通权力而出发的,强调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权力和义务,是建立在普遍性原则之上的。所指定的规范及管理办法与本原则相一致的体制和结构,它兼顾不同的个体权力和机会平等,是集体性质的。

(三)人性化管理

“人性管理”不等同于“松散管理”,它认为在工作中有问题就是管理不善,或制度不够严格造成的,这些都还是停留在单一化用制度管人的层面。而“人性管理”为基点的管理,是以每个人都能得到满足、尊重、肯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

在我们的团队中,虽然大家始终保持的高度的热情,为观众服务,但原本是“中坚份子”多是在职人员,身兼本职的工作和家庭的负担,许多人担心长期的承诺不能够保证,或者不能长期实现“承诺”的付出。他们想要在他们有限的时间里从事志愿者工作。例如,根据1992年在华盛顿特区一项由独立部门所做调查报告中显示,人们未担任志愿者的第一原因是太忙,没有时间。所以,在工作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使得志愿者制度合理并有效按照实际工作来制定。我们的做法是:给予志愿者弹性工作时间的选择除担任导赏员外(我馆90%志愿者从事导赏服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工作项。全年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时间后,可延续志愿者资格。可集中服务或者后期补齐服务时间。

(四)考核与激励

谈到“考核与激励”,就要提到“价值评估”,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有一套自有的“价值评估”体系,它既是如何运用在实际管理中的体现,又是这个“价值评估体系”在实际中的支持考核与激励。

运用这个方法选出了一部分队伍中的“核心人员”,形成团队良性循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良性循环即“中国美术馆的价值评估”,也是共同价值观的一部分组成,这种循环也正如“马斯洛理论”的描述一样,实际存在于管理中。志愿者的付出、分享、得到的尊重、需求的满足等,反向得出“实现自我成就”,当他们在这里实现自我,就成自我的同时,也会给团队带来整箱的循环,最终达到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现状,也就是现阶段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发展的“成熟阶段”。发展到此时,我们才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志愿者不是工具,如果把志愿者看作工具,只能完成短期目标,或短期工作规划,在本文中所讲:属长期志愿者工作和规划范畴,志愿者目的性也会随之增加服务长度,这是成正比的关系。以价值链循环为主体的绩效考核系统,同时构建了评价和考核系统。价值评估是构成评价和考核的核心依据。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中,还拥有一项重要环节――对志愿者的价值评估。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的“价值评估”是建立在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之下执行的。此时此刻,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尤为重要。我们把它看作能诉诸稳定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在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中不断被讨论,它也就变得更具体,更丰富,更深入人心,最终逐渐变为团队的行为准则和出现问题时的理论依据。对此,管理者对此做法的原则基于与团队讨论问题,坦诚相待,公开透明,理性批评。

另外,看到一些志愿者管理采用“实用主义管理方式”,尽管它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明确、具体、易操作等益处,但这种管理方法背后,对个人工作积极性的伤害,对群体合作关系与情感活动的消极影响,包括对个人与团队的归属关系,以及个人对团队风格(文化)的认同等等,都给予消极影响。错误的理解此方法,导致人们对工作热情不够,责任心下降,尽管每个人都在认真执行“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但整个团队的目标几乎为零,队伍的风气受到破坏,也是一些管理者总是在探讨志愿者队伍每年流失率的问题,此方法的不得要领是造成人员流失最直接的原因。

马斯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年提出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可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连同下表)

志愿者的价值取向层次

Z理论 6.最高需求(超越性灵性需求)

Y理论 5.自我实现的需求

4.受人尊重的需求

3.爱与归属的需求

X理论 2.安全的需求

1.生理的需求

团队的正向循环,良性循环

付出分享尊重 需求

“自我成就”反向出

B.价值评估的实际运用:

价值创造(要素,它牵引着价值评估)

价值评估(考核,总结,依据)

荣誉 ― (回报、激励)

C.价值评估具体内容包括:

热爱学习与教学:学习的定义――自我学习

博物馆教学――懂得运用博物馆资源教学

拥有博物馆的相关经验与知识

①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特殊技能(如:翻译,对外交流,设计等)

②导赏人员(非讲解含义)

③发展个人风格:种种因素的结合,可更好诠释博物馆教育的含义、教育人员理念及团队的风格,属于最重要的核心人员。

④时间计量,年度服务时间的统计。

⑤检查督导

(五)明确计划

志愿者管理要拥有目标,不可迷茫无方向,盲从无思想,不得陷入事务,把眼睛看向更远的地方。

计划也如同目标管理:当团队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就没有清晰的方向,看不到方向,也会容易放弃。制定目标时,这个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短期目标就更是如此,制定的越清晰,力量也就更集中,效率也就更高。

团队计划:计划包括年度(短期)和团队策略计划(长期)。

年度(短期):有明确实际的短程具体目标,和本阶段可实现的工作目标,计划明确,操作性强的原则。

团队策略计划(长期):评估团队可完成哪些工作能力后,计划各项工作,并注意留有一定努力可实现的空间。

有本阶段实施方式:重点注意的到上级领导与同事的支持,让团队中的成员多参与到整理计划中。管理人发现,组织内部成员一起参与到整个计划当中时,他们完成计划时,会显得十分自然。这样的参与感,往往换来的是他们的热情投入和坚持。

(六)致力培训

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培训计划是我们设定工作目标后,重要的一项内容,最终目的是提高志愿者专业技能、素质、观念,进而影响志愿者工作态度,完成工作目标及团队阶段性调整。

我们的工作目标定位是,将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培养成为优秀的导赏员(docent)和博物馆教育人员。带有教育性质的导赏员的培训应该是一套能顾及其各方面责任的完整教育工作体系,包括博物馆展示与运作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等,都应该全盘了解,同时也接受有关在运用博物馆资源(馆藏、展览、建筑等)及带领不同观众类型的训练活动。此类训练需要花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需要志愿者全心投入。我们也坚信,受过训练的志愿者导赏员是博物馆无价的财富。正因如此,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在教育上的全心贡献,让他们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拥有诸多可能性及发展空间。

许多志愿者已经具备很多专业知识,但是他们认为有必要也需求接受一些特定的培训,好让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必须明白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大相同,因为为博物馆担任志愿者,其实就是一种教育,什么事都是不一蹴而就。大多数志愿者需要在我馆从事一年以上的导赏工作,才能熟悉藏品和展览的导赏方法。

由于诸多的因素,培训的过程和计划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面面俱到,繁杂而艰辛劳动过程,下面将逐一进行说明。

培训的系统性

培训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前期培训、中期目标及远期计划,并与志愿者需求相匹配的培训工作,是很难保证工作效果的,就会出现培训时人员积极响应,培训后投入服务工作情况不佳的现象。

在培训开始之前,首先要做调研。一是看看志愿者希望开展哪些方面的培训或是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运用不同方式了解他们的兴趣;二是调研的基础上要制定培训计划。三是关注培训中参与学习者的反应,并对日后培训计划进行改善。及时进行培训的总结,积极为以后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

培训方式的选择

培训步骤:

基础培训。以知识为主、包括讲解技巧和方法、讲解接待礼仪、讲解语言训练、语音训练、讲解训练。

技能培训、观念培养。情感及情感把握(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以便向个性发展,达到具有一定深度广度。

定向培养,能力及教育方向。博物馆导赏员并非要是宣讲式,或者表现的很有学问的姿态。我们更加鼓励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与观众的互动。一些恬静的志愿者,也有个人以活泼丰富的表情和语言动作表达,更有像聊天一样,朋友之间讨论的形式。

培训内容和方式:

专场讲座培训

展厅现场教学:邀请策展人,在展厅中进行现场教学。

经验交流会:展览期间的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并对今后的志愿者相关工作进行探讨和展望。

外出教学,如:馆校结合的方式,走进各大学。

自学:大多数还是要通过志愿者的自学来完成将知识和导赏技巧,教育方式,熟知美术馆资源结合等结合起来。

小组学习:讲解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志愿者提供导赏的示范交流和观摩学习安排。

培训类别

常规:推出重要展览并开展志愿者义务导赏服务时,中国美术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外策展人、艺术家等结合展览举办系列培训和讲座,以增进志愿者们对展览的了解和熟悉,更好地服务公众系列志愿者素质与技能培训课程,邀请富有经验的专业培训师和专家学者讲授。

讲座:中国美术馆结合展览举办的各种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也优先向志愿者开放。并结合常规展览培训进行规划安排。

创新理念和形式,带领志愿者们“走出去”,开阔视野,丰富体验:有计划组织安排场外观摩学习。

参观展览和其他活动:选择我馆以外的优秀精品展览和观摩活动。

机构内部合作

当导赏员在为一项展览做准备时,展品的背景资料主要靠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提供。然而,专业人员都有许多其他份内的工作,无法一直讨论展品或回答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资料整理和收集,并由研究人员把关的工作的设立,并为各个问题做协调的窗口。

(七)自我成就

在之前章节中我们谈到共同价值观,“自我成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共同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去评估,作为管理人的评估标准和如何评估的过程,这是决定团队个人的“自我成就”的来源。成就大家,就是成就团队。

中国美术馆在定位“自我成就”这项的内容为:致力于学习、教学与研究,这些带给导赏人员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调查问卷中也明确显示出:为什么来中国美术馆做志愿者这一项,统计的结果如示:自我实现的需要占57%。(在此团队管理战略上,中国美术馆教员概念的提出,后面详细说明。)此部分内容,在很多章节中分别详细指出运用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内容。

三、团队的领导力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不是品质、技能、魅力,不是影响力。而是――责任!”

领导力指的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领导力首先是责任,领导者首先是承担责任的人,不能承担责任的领导,失去了拥有领导力的第一条黄金法则。领导力不等同于职位,是需要不断努力,理清问题,解决问题;是“无时无刻,事无巨细,耗费精力”的事情。志愿者管理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需要要有责任承担的人,带领大家走在扎实肥沃的道路上。

为志愿者创造个良好的展现平台,也使志愿者的回报得到合理体现,给对志愿者提供良好体验的气氛和工作目标,这就是对志愿者领导力最有效的诠释。完成不同事情,也是经历不同人生。因为我们所承担的,是超越一己之力所完成的职责,是一个团队能力的总和。所以你不要因为你的职位低,就失去你的领导力。

接下来,根据中国美术馆10年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使用领导力的几个关键和方法:

(一)自我管理

成功有效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离不开自我的管理,这其中最大的区别也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首先是管理自我内心的状态,志愿者管理工作错综复杂,涉及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充分调动了管理者组织能力和各方面协调能力。遇到的具体事务当然很多,这时候就需要内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问题。你不能乱,内心的平和最重要的表现是“稳定”,“家里有粮,遇事不慌”,这个“粮”就是过得硬的“管理”素质。理清团队的规划,有目标的战略方针,有始终如一的前进方向。

第二,我们无法决定外界的所有客观条件,给志愿者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消极及困扰,这时就特别需要“自我管理”。另一个方面就是:“原则性”。原则性,也就是自律,是一种重要的优秀品质。比如,由于战略上多样化,需要做的东西又很多,在组织系统和人员管理如果跟不上,就可能“功亏一篑”了。正因为如此,中国美术馆志愿者管理者,在团队管理上和业务上,求扎实,求稳健,不求“好大喜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这一目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所以,管理自己是最难的,千万不要以为领导别人,就是伟大,当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切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把自己溶入团队中,行程“互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真诚待人。如果你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空间,大家就会一门心思,“众人拾柴火焰高”,努力实现大家共同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极为用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绝不能心浮气躁。

(二)沟通的重要性

发现问题时,如果对方不理解怎么办?没关系,这是个好现象。都是普通人,谁能“无过”,不要怕有质疑,分歧出现了,以善良的心态,良好的方式解决,解决了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上级领导的沟通 (承担遇到的问题)管理过程中,与上级的沟通非常重要,遇到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说明,阐明团队计划和设想,以便及时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与同级的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

个性体现在工作魅力上,与领导和平级之间则需要共性。志愿者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与同级同事的沟通与其他项目工作的配合者,在对接环节时或许有人会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是个好事。既然问题出现了,就本着好的工作态度和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第一出发点去考虑,拿出具体解决方法,以最良好的方式落实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正所谓:“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万众归一”就是这个道理。

四、观念的转变

据国家文物局2014年的资料统计,全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4165所。到2013年底,全国已有2780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6亿人次,同比增长13.1%。这个数字还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鉴于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下,我们就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在快速发展的博物事业中,有多少家能够体现出了教育功能,并且教育功能完备体现。怎样实现。二,体现教育功能,最终需要落到“人员”(软件)上,这就需要有走在第一线,最直接接触观众的人员。在中国美术馆,这部分人员不单纯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出现,而是以“教育人员”的含义所定义的。这就要求博物馆志愿者们,在把握说话人的身份及观念上要直接代表博物馆发声。同时我馆志愿者管理极为重视“个人自我表达”与“自我选择希望的工作类型”的权力。在安排工作时做到统一部署,并且兼顾平衡。正因为如此,就形成了我馆在艺术博物馆中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确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与高效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的办事方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讲解到导赏的观念转变

“讲解”一般多为讲授式,由上而下,带有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内容上也多为博物馆专家的研究理论来诠释展览和藏品。

“导赏”是从博物馆导向转变为观众导向,是教育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在“导赏”过程中有效的与观众互动,使观众能够更多的参与其中,互动联动,促进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为什么用此评估志愿者的原因。

其中,我们组织了国外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如何结合实物在展厅开展互动对话式的导赏进行了探讨。仅这一部分内容,将是日后我们更艰巨的任务之一,也是如何提高志愿者的互动品质,从多种角度培养更多成熟的志愿者导赏员。为观众带来无尽享受及乐趣,未来还将会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和拓展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美术馆教员

近年来我馆逐步自主培养了一批热爱艺术博物馆事业、理解艺术博物馆教育的意义、懂得策划实施公共教育活动的志愿者,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志愿者教员”队伍,出色地完成了部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它是部门工作有力的补充。

“教员”,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发挥所长,展示自己的研究。也可以为不同类型和年龄层次的观众服务。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导赏员承担着专业人才的职责和角色,他们是具有智慧和教育力的一群人。中国美术馆较早有意识在教育的层面上,培养自我的志愿者导赏人员,将培训、参与活动、学习资料、工作任务类型多方面立体建构,达到目前教育能力的此种状态。同时他们也在志愿者工作中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也干成了一项对社会对人民有着“切身”利益和好处的大事业,“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博物馆的导赏员,并非教师亦非研究员,也不是行政人员或带领大家玩乐的人,二十将以上各个角色集其大成的人”。Moore,E.M.(1941)

导赏是一种教育服务,一种具有探索性的服务。一名称职的导赏员就像一位让人着迷的花衣魔笛手,带领观众轻松地进入一个新奇有迷人的世界,一个他们的感官过去从未穿透的地方。导赏员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态度:知识、热忱以及亲和力。Edwards.Y.(1976)

五、处理志愿者各工作事项的管理原则

标准化:把重要事项行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

书面化:将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通过书面形式形成模板,便于记忆和沟通。

透明化:形成各工作项,各责任人的工作透明制度。达到相互知晓工作信息,做到相互配合。

简单化:把复杂事务和各管理制度流程简单化,便于实施和操作。另各方面人员清晰明确,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

具体工作方法:

机构内部工作手册: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明确各工作项负责人及工作职责。

征求有志愿者服务工作需求的同事,倾听他们提出的问题,收集他们的需求,合理安排落实志愿者其具体工作的承担和实施。并做好及时反馈、及时调整的工作环节。

撰写志愿者管理工作流程:招募、面试、活动项目的安排准备工作等。

科学分工:各工作项之间的合理分工,部门内部各项工作对接完善。

六、志愿者未来的讨论与设想

未来我馆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我馆也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未来的工作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这支队伍,凝聚力量,发挥各自专长,调动积极性。通过新手段增进交流,鼓励志愿者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结友爱互助的志愿者队伍。

(er )创新培训服务形式,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质量。加快开展以“艺术博物馆教育”为主题的志愿者素质与技能系列培训,着力提升志愿者队伍在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能力。我们也将根据情况继续组织志愿者参观各馆重要展览、开展馆际交流。计划开展,第二届“全国文化志愿者服务与管理”年会。

(三)我馆还将继续根据上级领导的部署,继续结合本馆重大展览开展志愿者展厅导赏、教育活动策划组织等服务等。

(四)我馆也将组织采写志愿者优秀事迹和经验,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促进志愿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成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的更高”。经历了“风雨”,方能见“彩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现在,就借用哲人的两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从此,我开门直接走到阳光底下。不再只重复月光下的冥想。至此,行走,终于水到渠成”,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1987。

[3]张德:《组织行为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5

【P键词】艺术高校;图书馆发展

一、图书馆起源与发展

文字的出现与文献的产生,是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阶段的一个重要性的标志.人类在意识到应将自己的生存经验和所了解到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以后的利用,最为原始的文献就此产生了。当人类认识到了应该对现有的文献继续进行不间断的搜集,将所搜集来的具有一定数量的文献进行有顺序的摆放在一起,以便更长久的保存和利用时,最为原始的图书馆就这样诞生了。

现代的图书馆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公共图书的出现。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欧洲,由于发展大型机械需要具有文化的工人,教育便开始普及到了百姓之中,从而促进了一些代表国家的图书馆面向社会进行开放。同时现代大学的图书馆以及专业的图书馆等各种类型图书馆都有了长远的发展。

在21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又将面对着新的发展和时机,虚拟化的图书馆,电子化的图书馆,数字化的图书馆等等新名老词的出现以及讨论,成为了现代图书馆的一大景观。

二、艺术类院校及其图书馆的发展

最早时期的艺术类院校有三种:一种是被人们称为“美术学院”的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以及湖北美术学院,这些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都是以美术为主;第二种是艺术的学院: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以及九大音乐学院、各大电影学院、舞蹈学院等等,这类院校是以不同艺术门类为主要专业的;第三种则是以工艺美术为主要专业的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工艺学院以及无锡轻工业学院等等。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于美术的概念已经变为大美术的概念,用艺术设计来形容会更为贴切。现时代的艺术设计院校又被划分为四种:一是在传统上仍然以美术为主的“美院”,但是虽被称为美术学院,却又在美术的基础上增添了设计专业,它已经由一所专门的美术学院变成了以美术类为主,带有多性质艺术类院校;第二种穿了延续传统的美术院系,在同样建立了其他的艺术设计;第三种综合大学中的美术系、设计系,例如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等;第四种则是以专业的设计所命名的学校,例如北京服装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所以设计院校它不只是培养艺术家们的摇篮,同时也是培养著名设计师们的摇篮,艺术院校图书馆是为院校的教学以及创作研究提供保障的服务性机构,是艺术院校的教学以及创作研究可以正常有效的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大多艺术类院校的图书馆都是建立于五、六十年代,经历了文化大改革时期具有磨难的时期以及文化改革后修复的时期,最后到现在可以稳定发展的时期。作为具有专业性的图书馆,它的发展历史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自从成立之初就为培养我国的艺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转变及其发展特征

《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一书中将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为三种时代:第一种时代的图书馆是纸介质的图书馆,通过纸张以及印刷介质信息的资源为主的;第二种时代的图书馆是较为机械化的图书馆,它同样也是以纸张以及印刷介质信息的资源为主,但是实现了计算机化的作业;第三种时代的图书馆是数字型图书馆,利用计算机以及通信的技术手段,对文本、图像或影像、数值等多媒体的信息进行处理。我们较为习惯的把第一、二种时代的图书馆称作为传统的图书馆,第三种时代的图书馆称之为现代化的图书馆。当人们一提到数字化的图书馆时,主要就是针对着信息的处理;电子的图书馆则是以针对资源所形成的;虚拟的图书馆针对所存在的形式。数字化的图书馆的五项特点:共享化信息的利益、数字化资源的信息、虚拟化信息的实体、网络化信息的传递、知识化信息的提供。当下的图书馆正在由传统的图书馆过渡到现代化图书馆的一个过程中,这个时期叫做复合型的图书馆。通过图书馆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时代:第一种时代的图书馆是藏书楼形式的图书馆,它主要已收藏为主,像类似官府藏书、皇家藏书、私人藏书等等,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帮其秘藏、数量较少、图书整齐;第二种时代的图书馆是以阅览为空间的图书馆,它可以优先的开放、藏书与阅读并重、书籍刊物可以借阅;第三种时代的图书馆则是文献中心的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收藏阅读两者合一还有文献的资源;第四种时代的图书馆则是复合式的图书馆,它的主要特点是将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图书馆管理的思想转变、通过网络让图书馆走向人们、扩大以及延伸图书馆的性能。图书馆在当代社会下的需要是:知识方面的摄取、整齐有序的信息以及各项能力的训练。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朝着:第一点现代化的观念;第二点对各项功能加以扩大,在传统的图书管上加以延伸;第三点将所有结构整合形成一体化,便于人们的翻阅。第四点将资源有效的数字化。

总 结

综上所述,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起步相对较晚,又有自身的独特性,艺术类高校的图书馆是教学和创作研究的服务保障,其必须结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发展规划,运用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用户服务,实现艺术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者简介:赵杨(1985.6-),女,籍贯:湖南岳阳、学历:本科、毕业学校:四川音乐学院、职称: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参考文献:

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策划;组织工作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77-02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而博物馆作为人民群众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推动力之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显得极为重要。其中,展览布置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工作,它的运作情况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文化传达力度,因此,极需要具有优秀专业技能以及独特策划理念的展览策划人。下面分析我国近年来相关独立策展人运作展览的成功经验,结合博物馆展览运作实际情况,为培养博物馆业内自己的策展人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为博物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策展人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一个复杂的角色

策划人即根据自己独特的学术理念来策划组织艺术展览但策展身份不隶属于任何展览场馆的专业人士。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机构设置的不断完善,西方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首先开始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的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近年来我国的独立策展人也不断涌现,参与者多是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和美术理论家。随着“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雕塑精品展”等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展览带来的良好反响,我国的策展制度也逐渐完善,并总结了一些策展工作前瞻性的经验。

目前,临时展览策展人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被探讨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这样认为,博物馆临时展览策展人不是馆长,但在具体的展览工作中,他应该有馆长思路的体现;他不是商人,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能将商家的意图得以发挥;他不是完全某一个专门领域的权威泰斗,却能在策展过程中,去力求拔擢一些倾向。一言以蔽之,展览要成功,策展人必须把自己当作一个在展览领域的专门家,标准不是级别,也不是职权的大小,而是展览最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博物馆的策展人是展览组织工作的专家,是身兼数职的通才,是一种需要实际工作技能的职业,可以说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一个复杂的角色。

二、设立和培养博物馆策展人是博物馆发展的内在需要

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博物馆,由于各馆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具备实力引入独立策展人的还是少数。虽然有些博物馆早已采用了“展览项目负责人”、“总策划人”等专项负责,但就其工作实效来讲,大型的临时展览基本上是政府机关领导牵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则成为具体的执行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展览策划人员。而博物馆自身策划的展览除了几个固定陈列外,就相对比较少。有些小型展览其展览的形式,往往就是简单的文物或图片展示配合说明文字,还是最原始的最简单的“直线性”展示构思。至于主题研讨、举办活动这样更能显出学术价值的展示程序是没有的。另外那些引进的展览,大部分都是属于名声在外的成熟型展览,大多属于文物精美、展览大纲和展览主题都已清晰,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也已阐明,展出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针对这些展览主要开展的工作,就是根据自身的展厅情况,挑选对方提供的文物清单,筛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较好且能刚好满足展览空间的展品,然后进行自身的展厅形式设计、宣传海报设计及展览的画册出版。由于自身的展厅、人员、经费等限制,在展览形式上也无法作出更大的创新,能加入的元素就是只是多媒体的播放,简单互动设置,观众参与互动问卷,与展览相关的讲座、论坛之类的学术性活动,则很少举办,因此大多临时展览在学术性挖掘上是做得非常不够的。

三、博物馆策展人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从博物馆策展人在公关、宣传、协调、科研这四个方面需具备的能力做简要论述:

(一)良好的公关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展览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在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年度展览运作资金是有限的,一个展览不管自己筹办还是引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用于展览前期的操作,开展期间的维护和撤展时支出。再加上博物馆的各项活动运营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完全依靠国家的拨款又难以维持其良性循环,因此,筹措一部分办展经费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博物馆策展人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则十分重要,他不能囿于“等、靠、要”的固有思维,需树立产业经营的思想,借鉴引进一些产业经营管理的做法和策略,在坚持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需综合自己的策划展览的主题和社会需要,做到在维护博物馆举办展览的公益性和艺术性的前提下去寻求各种资助,如若能争取得到与展览内容相关的行业或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力求与他们合作联办展览,适当筹集经费,解决部分临时展览的办展费用问题,对博物馆的临时展览运作将会十分有益。这样的合作对联办单位而言也是双赢的,在博物馆举办展览等于某种程度上的宣传,双方都可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二)创新的宣传能力

任何一个展览的成功都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博物馆临时展览的针对性、时效性较强,只是在一段时间或一个地区引人关注,策展人要使展览产生轰动效应就要充分调动媒体的参与,把临时展览信息更广泛地传达给观众。美国人曾说过,没有媒体宣传的博物馆充其量只是一个储藏室。所以,策展人具有创新意识的宣传能力对推广临时展览尤为重要。首先,他要用灵活敏锐的观察能力,去仔细分析判断形势,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把展览宣传出去。比如,印制展览宣传册,海报等在人口流动区进行发放或张贴。同时,还要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争取支持,以加大对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如在开幕前展览预告,播出展览筹备实况,在展览推出后还要进行跟踪报道,传播展览的信息等方式,利用传媒形成一定的轰动效应,使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成为人们近期谈论的话题,从而激发公众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让博物馆得到广泛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有积极作用。

(三)灵活的协调能力

协调是一种意识。策展人必须要具备一种协调的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本部门出发主动和别人协调。推出临时展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整体地把握运作策划工作,临时展览策划涉及内容、形式、宣传推广等多项策划,每个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首先策展人提出展览策划,并上报馆领导,由馆领导负责对展览进行最后审定。经核准举办的展览将由研究部门将展品清单及图录提供给陈列与设计部进行展览的陈列设计与制作,策展人为展览确定展厅,并协助完成展览的说明、展览图录的编辑等工作,完成展览合作方式、展品的担保方式等等。如果是涉及国外的展览合作,则需要完成相关的对外联络工作。这些工作纷繁复杂,需要策展人要将各单项全面考虑,在大多数博物馆这些单项策划都分属不同业务部门,有的展览还要涉及中标的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来承担,如果没有统筹兼顾,系统把握,策划工作会是一盘散沙,只有通过策展人整体策划,将各单项纳入到一个可操作的策划中,通盘考虑,交流沟通,使各单项达到高层次和谐统一,从而打造精品展览。

(四)专业的科研能力

博物馆很早就被定义为科学研究机构,但实际上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在研究方面的做的还是不够的,例如在展览策划工作上,展览前期的研究工作几乎是没有的。在我国一个展览筹展的时间不到半年,而西方国家筹展的时间一般要3到5年。正是因为我们的很多展览是仓促的,对于研究不够重视,所以没有体现出博物馆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展览是艺术与广大观者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艺术影响思想、文化、社会趣味的中介和平台。与此对应,博物馆策展人就需要在长期的策展工作中形成自己的学术概念系统,从而使展览活动真正进入学术层面的操作和价值回归。博物馆展览策划人筹办临时展览时,要具备让这个展览转换成为可以流传下去的一个学术成果的意识,一旦转化成学术成果后,博物馆在研究方面就会很有特色了。另外,通过展品的展览、出版、研究也是博物馆开展收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由博物馆这个国家的机构去完成出版、展览、主持活动的工作,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展品的研究工作、资料整理工作,艺术家或个人收藏者会很愿意将作品和藏品捐赠。所以说策展人的科研能力对发挥博物馆收藏功能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对于博物馆业内展览策划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博物馆行业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制度创新以及理念创新,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形成优秀的管理机制,才能最好地体现出博物馆展览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