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424.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c)-167-02
药用植物学是植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它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中药学和药学及有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因而在中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药用植物学实验课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课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原植物的种类、药用植物显微构造,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观察、鉴定生药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基础[2-3]。因此,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设有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高校,其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4],但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主要以当地常见药用植物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淀粉粒、晶体),植物的组织形态、根、茎、叶的正常及异常构造,根茎的构造,花、果实、种子的类型及其构造。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检索表的使用及观察常见科的药用植物标本。实验过程大多为授课教师首先讲解实验目的,然后对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技术进行详细讲解。比如观察植物细胞后含物(淀粉粒、晶体)时,重点讲解观察淀粉粒及晶体的方法,也就是临时水装片及水合氯醛透化片的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步骤,制作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观察材料的特征,绘制相关的淀粉粒及晶体图。
自开设药用植物学课程以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没有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这样经过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学习后,大多数学生对所做实验的内容印象并不深刻,他们仅仅对实验报告中绘图的美观性感兴趣(实验成绩考查内容),并未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上也没有得到锻炼。因此,现行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既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初衷,也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及早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模式和内容,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革措施,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笔者认为,既然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且实践性很强,尤其是学习中药鉴定学的基础,所以,应该适当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以及至少10天的野外实习。通过增加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时间,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充分熟悉植物显微结构的观察,掌握组织透化技术以及提高学生对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技能,必要时可将其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考查,计入学期考试成绩,以引起学生足够重视。
2 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和设想
2.1 实验内容调整的建议
目前药用植物学的实验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在药用植物实验教学中占很大比例,是药用植物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实际观察常见药用植物的外部、内部组织构造,验证课堂理论知识,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是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常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植物细胞的构造,植物细胞后含物(淀粉粒、晶体)、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根的形态、类型和变态,根的初生构造等。从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来看,在药用植物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高为72.2%,而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较低为27.8%,设计性实验为0。因验证性实验主要针对某一个方面,如茎的初生构造或根的初生构造去验证课堂理论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极为不利,所以笔者建议在保证实验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验证性实验的某些实验项目进行合并,将其比例降低到60%左右。可将分泌组织和维管束类型与其他组织实验进行合并,因为维管束类型多作为示教,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维管束的类型即可。在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开设一些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内容应以校园内现有的药用资源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校园内的药用植物院内观察常见药用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对于根类药材必要时可挖去地下部分进行观察。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完毕后,可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水装片,以观察茎、叶及根的内部构造,进行显微鉴别,必要时可对其进行理化鉴别,确定其内部主要化学成分。另外可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并根据相关学科的知识,但以药用植物学为主,设计一些有创意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部分实验在药用植物教学中比例应为10%左右。
2.2 实验考核方法的改进
长期以来,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成绩仅仅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好坏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法,很难检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把握程度[5-6]。为此,笔者建议根据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特点,应将实验成绩分为三部分(实验成绩采用百分制)。
2.2.1 验证性、综合性实验的考核(60%)药用植物学的验证性实验主要为植物的形态学部分,包括显微镜的操作技术、植物细胞、植物组织及植物器官的内部构造。实验课程结束后应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两部分:问题问答和操作技能。问题问答为抽签式,可主要针对实验过程一些关键的问题进行考核。如在制作水合醛透化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或通过观察茎和根的初生构造,列出两者的主要区别之处,或通过观察蜡叶植物标本、新鲜的植物材料,写出其所属科的特征。关于操作技能的考核,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临时水装片或透化片,或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一些实验材料,然后对所做实验材料进行观察,教师可根据其做片及显微镜的操作技术是否规范等现场评价。
2.2.2 平时实验成绩(30%)实验报告的成绩评定重点是实验绘图是否规范,显微绘图是否与所观察实验材料相一致,比如在观察淀粉粒时,马铃薯淀粉粒的形状、脐点的位置、层纹的明暗程度与半夏的明显不同;显微构造的各部分结构标注是否准确,如茎的初生构造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髓及髓射线。另外在评定实验成绩时还应注意显微图的各部分比例,如在毛茛根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发达,在整个根的横切面上占的比例约为2/3。这些均应作为实验评分标准。
2.2.3 设计性实验的评价(10%)设计性实验成绩的评定应在实验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药用资源生物学特性(植物各器官外观形状)的描述、显微结构的观察及理化鉴定结果给予评分。另外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可根据其实验思路是否合理给予评分。
3 结语
笔者认为,通过上述三部分的综合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较为合理,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的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欧丽兰,朱烨,庄元春,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6):936-937.
[3]邵世光.《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475-1476.
[4]邱金东,汤昆,邱娜,等.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90-1791.
[5]王利国,潘超美,杜勤,等.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31-2632.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2
1以技能掌握为目的,开展理论教学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中的形态、构造及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药材鉴别,进而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种类,包括形态、解剖和分类学三大部分[2,3]。药用植物学可为生药品质评价的研究奠定基础。生药品质评价所采用的四大鉴定方法,即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前3种方法所用到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均渗透在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中,因此,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生药学课程的学习及鉴定中药的能力[4]。但目前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的教学时数少,因此,更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为此,笔者根据学生必须掌握后续课程的必备技能要求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如针对生药学及我国药典中要求每味中药材都有显微鉴别,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就重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细胞、组织、根、茎、叶的构造等。由于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我们还对教材内容做出必要的修改。如学习植物细胞时,教材对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构造做了大篇幅的介绍;而细胞后含物内容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生药鉴定的实际操作中,显微及粉末鉴别中涉及最多的内容却是细胞后含物。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如针对近60%的中药材(包括人参、大黄、天麻等)的鉴别都用到内含物中草酸钙结晶这一现象,在教学中除介绍草酸钙的形成、类型、作用等基本知识外,还结合有关研究资料对草酸钙结晶的药材组织(细胞)中的分布、鉴别特点等进行详尽介绍,以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为学生能真正掌握中药鉴定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2“练”字当头,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
药用植物学的专业技能基本功应包括三大部分,即植物的外部形态观察、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药用植物种类的识别[4]。外部形态观察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植物器官的外部特征,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除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外,还利用实物教学,用新鲜的植物材料或制成的标本进行实物训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新鲜植物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采集新鲜的、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标本,保持其自然体态。有些实物也可要求学生事先采集或收集,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如在讲授叶的组成和形态时,要求学生先采集各种各样的叶、枝条,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分别辨认叶形、叶脉、单叶、复叶、叶序等;在学习花时,要求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花,配合教师授课,在观察的基础上,用列表的形式判别其类型、特点等。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采集和压制各种叶的形态、脉序、叶序、单叶和复叶,各种类型花的腊叶标本,并将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是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重点,在生药学的生药鉴定中,借助显微镜对生药材进行显微鉴定,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功。为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药用植物器官的显微鉴定方法,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用数码相机把教学中需要的显微部分或解剖部分拍摄下来,配合课堂教学。如在讲解细胞后含物时,我们将马铃薯、半夏、浙贝中的淀粉粒,大黄、黄柏、半夏、地骨皮、射干中的结晶,都用照片展示出来,让学生直接观察。二是利用实验课把植物解剖与显微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对照显微镜下生动逼真的物像加以理解掌握;通过镜下观察,要求每位学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经过反复观察、绘图,学生能透彻地理解各器官的内部组织构造和特征,从而真正掌握药材显微鉴定的专业技能。利用植物分类学知识识别当地常见的中草药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掌握本学科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涉及的科较多,而课时又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药用植物种类较多的科作为重点来讲,对于药用植物种类少的科,则要着重突出该科的特征,尤其是要抓住这些科最独特的特征来理解。如要求学生掌握豆科植物的关键识别特征:“花冠蝶形,二体雄蕊,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荚果。”唇形科植物的特征“: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小坚果。”十字花科的特征:“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在记住科的关键识别特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标本室观察药用植物标本;走出课堂,实地观察野外自然生长的药用植物,通过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必备的中草药鉴别技能。
3强化实验课上的“练”
实验课的训练是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手段。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安排要有系统性[4],我们主要安排了以下5方面的实验教学内容(: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会使用和维护光学显微镜。(2)植物的细胞:会徒手制作横切片、粉末片等临时标本片,能辨认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特化现象、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和晶体的形态、类型。(3)植物的组织:会辨认5种成熟组织的类型及维管束的组成、类型。(4)种子植物的器官:会识别六大器官的组成、形态、显微构造、类型及变态类型、叶序、花的组成、花和花序的主要类型、果实类型、种子形态结构、种皮特征。(5)各类生药:会识别植物重点科的特征;能辨认各常用生药标本;能对麻黄、大黄、黄连、肉桂、甘草、番泻叶、黄柏、苍术、红花、茯苓、五味子、半夏、金银花等进行显微鉴别。此外,我们还在实验中加强了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绘图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记载药用植物的结构和特征,具有文字记录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学习药用植物形态解剖时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也是学习掌握生药显微鉴定技术的必备基本功之一。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实验来验证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强化了自身基本技能,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和显微绘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强化练习,我们除了在规定的实验学时外,还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药材标本和实验材料,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药材,动手操作和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3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中药鉴定人才,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过程中,应加强实验设计(内容和方法)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注意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毕业生的中药鉴定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普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所致的师资经费的相对缺乏和人均拥有实验仪器数量的相应减少,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实验方法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1],从中反映出目前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相悖的问题,急需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笔者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认为在本学科实验教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或指导中所编写的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这部分内容与所学理论知识相配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单一直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按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时,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方法的创新性。内容的综合性是指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应涵盖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多个学科,如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矿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仪器分析、生物技术等,主要应用于单个品种的鉴定,尤其是多来源品种以及常用易混品种的鉴定,如大黄、天麻、麻黄、砂仁、厚朴等的鉴定。通过综合性实验训练,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方法的创新性主要是指中药鉴定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常规中药鉴定方法多为药典法,但有时对某些品种的鉴定还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应探索多种有效快速鉴定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完成。通过创设多种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有目的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
实验材料即样品的代表性是指取样的典型性。样品材料的典型与否直接决定实验结果和质量的好坏。供实验使用的材料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产地不同,但为了反映所鉴定的品种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必须选用那些特征显著、重复性好、易取易处理且成本相对低廉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如鉴定用药材品种往往都选用品质优良、特征显著的道地药材。实验材料的可行性是指取样的可能性和便捷性。可能性主要考虑实验材料的成本和市场供应情况,如果材料成本过高则实际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数院校的实验经费紧张而难以承受高额实验支出;若该材料市场供应不足或缺乏则都难以选作样品材料。便捷性主要指取材的方便性。由于实验材料是消耗品,又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从降低实验成本和取材的方便性考虑,常常采用就地取材。
3 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此外,还有近年来兴起的生物鉴定法。与上述鉴定方法配套的实验技术包括药材形态解剖观察与描述技术、标本采集、制作与核对技术、绘图与摄影技术[2]、常用理化试剂配制与仪器分析技术、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技术等。在实验项目设计与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特点着重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所谓基础性是指中药鉴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如药材及其原动植物的形态解剖、观察、描述、比较归纳的能力,常用显微制片、绘图及摄影的能力,常用理化试剂的配制能力,常用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所谓实用性是指实验项目与内容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或方向选用与之相适应的中药鉴定分析技术,如中药学专业或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重点只要掌握常用中药材的基源及性状鉴定技术,而中药学专业中药分析方向则尚需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及常用仪器分析技术[3]等。
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指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预习,精心准备,准确操作,及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有关原始数据资料,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完成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实验者操作的规范程度,包括他(她)的准备情况、自始自终的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首先必须从带教老师做起,只有实验教师操作示范准确,指导具有启发性,才能使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规范,有目的地验证理论并经自主思考而进行有创造的实验设计和研究。实验操作的均衡性是指本学科实验项目所涉及的操作内容和技能训练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地说包括中药基源和性状鉴定所需的形态分类学或细胞染色体分析实验,显微鉴定所需的组织解剖学实验、理化鉴定所需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生物鉴定所需的DNA相关技术分析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所需的中药炮制、药理等实验操作。在设计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的基础,均衡性则是实验全面性的保证,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技能提高而言尤为重要。
5 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当实验人员按计划、按步骤完成某一规定实验项目后,通常都要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准确性是指必须强调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和综合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作业与思考、实验时间与人员等。撰写时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A4幅报告纸,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完成,作图报告用HB或2B铅笔完成;对于生药材料要写明基源或生药拉丁名;报告正文部分主要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注意文字记录部分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显,绘图部分要求布局合理、文字简洁、图形逼真、结构清晰、比例恰当、线条均匀一致、点小而圆,立体感强,形态结构名称常用平行直线标注在图右侧,每幅图下方应注明标本名称、部位及放大倍数或比例[5]。上述注意事项与报告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其次,报告呈交和批改的及时性也十分重要。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综合分析和总结本次实验的成败得失,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及时送交指导老师批改评阅。一旦迟写迟交报告,既影响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又影响教师的及时批阅和集中评析。当学生递交报告后,指导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并在下次实验前进行集中讲评,总结经验教训,特别要强调实验过程中易误操作、误处理的相关事项,为学生逐步掌握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6 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一般要求单独考核记分。因此,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仅与被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分直接挂钩,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本次考核能否反映出学生实际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以及整个实验教学的质量。本学科实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能力、显微鉴别能力、理化鉴别能力以及常用实验室仪器操作能力。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主要指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考核内容的全面性,通过考核记学分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如药材性状考核的方式宜每人单独进行,从常用药材及饮片中随机抽取100~300种各类品种,同时应选取一定数量性状相似同科属或不同来源的药材以及不同炮制品作为考核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用一定数量常见易混药材或饮片。考核的全面性应重点突出反映学生实验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更重要的是考核的效果和所起的作用。综合考虑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将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药鉴定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这对于提高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科研素养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综合分析与探讨[J].中药鉴定理论与实践,2003,1:264.
[2]赵奎君.生药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7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0,75.
[4]张贵君.中药鉴定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前iii.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一体化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16-03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实行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观念上,把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实验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它更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上,一直都在为理论课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多是实验教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并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事先制定好,学生进入实验室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指令程序“按方抓药”,其结果是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积极推进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们对我院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系列改革,开展了以“药”为中心整合药学专业多学科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同理论课一样,药学专业的实验课也相应被分成各自独立的课程,割裂了各学科群内部基础实验课与专业实验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实际的实验教学效果极差。为此我们进行了药学专业各学科实验课程的整合。
1.建立以“药”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板块。我们依据药学专业特点及新药研究开发的基本程序,将药学专业各课程的实验课重新整合为药学基础实验、药品生产实验和药品评价实验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实验,该板块的重点是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第二板块包括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设备、波普解析等课程的实验,学生们通过药物的化学合成、天然药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修饰、中药复方的制备及各种制剂与剂型研究的实验,完成从原料药到药品的全过程的实验技能学习;第三板块包括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与药代动力学等课程的实验,通过各种检测手段与方法对原料与制剂的质量分析及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过程的实验,掌握了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和进行重量监控的基本方法。通过三个板块的构建,各课程之间以“药”为纽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三基”的基础上,对药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掌握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
2.改革实验内容,建立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药学专业实验课的基本实验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实验课程的整合编排,建立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一体化实验优点是围绕“原料药的合成/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纯化制剂与质量分析活性评价”(它包括原料药的合成/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优化、质量分析、药理试验、药物剂型确定、产品制备、质量控制等全过程的一体化)这一新药研发的思路来设置专业实验内容,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系统性、科学性、创造性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课。此外,利于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节省费用、时间及空间,有效地避免重复性实验内容。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围绕“三中心”转,教师安排一切,学生处于被动、机械实验的状态,不利于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主动性。应该使学生在实验中“活”起来,据此,我们在实践中逐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1.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规划。为了改变学生“按方抓药”的被动实验现状,我们在具体实施时让学生从实验准备开始,列出实验中所需试剂,查阅并制定试剂配制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前的试剂配制及实验预试等等,要求学生头脑中不能只是单纯的某一个步骤的知识,而是整个实验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方法、分析总结等都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全面系统掌握药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
2.设置平行实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同一实验环节尽可能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先让学生拟定几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以小科技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案的各自优劣,从中获得对药学相关知识的认知。比如:天然药物中提取纯化皂苷常用的方法有四种:(1)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法;(2)乙醇提取,乙醚沉淀法;(3)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4)碱水提取,加酸沉淀法。但是大多数实验操作只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学生只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法做,没有改进的余地,也不能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为此,我们在实施时将上述四种方法分别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分别比较四种提取分离方法所得皂苷收率的差异。让学生领会到,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科研成果的出现都是和一定的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认真探索、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3.采用循环排列法组织实验教学。我院药学专业为新办专业,近几年学校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由于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多,所需仪器设备多,尽管有学校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但现有的仪器设备仍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按传统的方法组织教学,每组学生过多,势必会影响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设计了循环排列法进行实验教学,即几个实验同时开,学生按一定顺序分组循环实验的方法,多种仪器同时运转,几个教师分别指导,使学生达到2人一组,有的实验甚至是1人一组,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动手做完实验的全部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当场签字,确保每个学生真正是自己交出自己的实验报告。
4.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近年来国内的很多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由于已经通过了GMP、GSP验收,所以传统的到医药企业参观实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规范化管理,很多企业不欢迎学生参观;另外根据国家药品法的规定,医院也相继取消了大输液的生产车间,只是生产一些简单的口服和外用制剂,而且各高等院校不可能耗资巨大来建立相应的生产车间供学生参观实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把实验过程按照原理讲解、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果分析、课堂小结等环节制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放映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大生产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多媒体也可以解决某些常规实验因为条件限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5.构建新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实验课程考评是对学习效果评定的手段,借此以督促学生培养严谨客观的科研态度、规范正确的操作手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它不仅是衡量实验教学水平,获取实验教学反馈信息,从而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判断实验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行为进行外部控制与规范,激发学生的表现动机以调动其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为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分别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即:实验准备(30%)、实验过程(30%)、实验报告(20%)和答辩总结(20%)等拟定详细的评定细则,实施过程评价。通过及时记录学生每个过程的表现,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了实验考核的错判、漏判,防止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作弊现象,做到了打分时胸中有数。
三、结语
通过几年药学专业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深深体会到,实验课程改革和一体化实验教学手段的实施,既利于对学生药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科研思维,对适应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治平,刘刚,刘运美,等.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实验室建设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
[2]刘继勇,郝天龙,朱全刚,等.药学专业本科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2).
[3]刘运美,雷小勇,高治平,等.整合药学多学科实验教学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2).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5
摘要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Abstract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availability facto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integrate of experiment resource,construction and plan,regulations and system,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the laboratory safety and the open.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laboratory for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
Key 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new built colleges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乃至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实验室的高效、合理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实验室工作是办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理论较多,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道尚少,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应树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务求实效、不断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实验室功能,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本着实用、高效、节约、开放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实践,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思考了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整合现有实验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且多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并存。对旧的实验室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实验资源整合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调整组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根本宗旨。实验室按照分级设置的模式进行建设。学院按照全院基础实验中心、多学科多专业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的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各系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实验室设置如下。基础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显微镜室、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专业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基因工程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药材中试提取室、植物育种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紫外分析室、凝胶成像室、中药材检测室、中药材重金属检测室、中药材农残检测室、制备液相室。
2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要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的建设实验室。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实验室建设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规划时,应以本科专业为主、兼顾专科专业,力争做到既能满足师范专业教学需要又能满足非师范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要保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先进行考察调研,充分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配置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多学科公用的先进的、实用的和急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应纳入规划之列。商洛学院近年来以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中药资源实验示范中心。
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组成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对学校实验室现状(包括设置体系、服务功能、任务效益以及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环境设施等)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全校实验室发展总规划、审定各学科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全校实验室投入经费、审查年度设备购置计划、考核评估实验室规划执行情况等。各系结合全校总体规划,在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订自身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2]。
3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措施与保证[3]。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实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违章处理办法。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方面,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设备定期维护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预约制度等,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实现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卫生方面,制订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守则、学生守则等,使实验仪器、药品、用具摆放有序合理,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方面,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药品使用管理办法、废液回收办法等,确保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
4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考核。
实验技术队伍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仪器的保管、日常维护,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学人员负责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等工作。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统一的培训内容。经常组织实验室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班,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对实验装置、仪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做到全面掌握。聘请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在实验室培养1~2年,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实验室的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鼓励实验室人员多参加有关学术讲座、聆听学术报告,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减少固定编制,启用流动编制,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最近几年,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先后派出6名实验教学人员外出进修,其中4名实验教学人员获得上岗培训证书。有4名实验教学人员参加仪器操作培训班。聘请2名兄弟院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有9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轮流参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化考核,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
5加强实验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这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将各个功能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到人,管理者全权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仪器设备的验收建卡、使用维护以及借用。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批量仪器设备及药品的采购要采用招标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经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规范物资采购渠道,杜绝质低、伪劣产品流入实验室。制订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每个具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参考使用说明书,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建立详尽、规范的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的故障表现及处理措施,打印、压膜塑封,供使用者按章操作。每次调试或使用均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计量仪器定期进行校正,保证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仪器设备在帐物卡齐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二是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首先成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采购计划、安排人员分工、供货商家的招标及最后决定供货商家。其次成立采购小组,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进行具体分工,账、物、资金分人管理,批量的耗材2人以上采购。在此基础上,设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对采购过程、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6搞好实验室文档管理
实验室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建立完整的文档,既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4]。
实验室文档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档案、教学资料、仪器资料、科研资料、实验室开放资料、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实验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聘任、外出进修情况、考核材料、奖惩情况、等情况,对各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队伍配置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实验课表、实验教材样本、学生实验考试试题、实验报告、实验开出记录、设备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仪器借用记录、仪器损坏与处理情况记录、实验值班记录、工作日志等,制订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规程,设计各种教学资料管理登记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规范登记。平时及时收集、记录,期末进行整理分类、汇总成册。仪器设备的数量、单价、规格型号、购置时间、生产厂家、报废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仪器设备说明书及维修记录的管理,将各种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类存放,并在扉页上编写目录,以便查找方便。另外,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作为维修仪器设备的依据,应认真填写并按各个实验室不同仪器设备分类装订成册[5]。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师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自制的实验用具等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登记。
实验室开放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的科研、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科技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对外服务的项目、时间等及时登记,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例如实验室对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平等,也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实验室文档管理引用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实验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实现资源共享、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等优点。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引用信息化管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探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
7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对进人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操作程序。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束起长发。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使用易挥发的药品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远离火焰和热源。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实行“两专两双一督”的管理制度,即专柜、专账、双人双锁、监督管理,做到定期清点,账物相符,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保管人员的监督下准确取用,并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签字的完整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保存备查,保证人身安全。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工作制度,对专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的专门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在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完好。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实验室使用完毕,及时关水、关电、关窗、关门。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8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开放管理包括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首先是校内开放。一是为承担的教学实验课程开放,包括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为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支持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其次是社会开放。一是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6]。
9参考文献
[1] 陈华絮,杨素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55.
[2] 张志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44.
[3] 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217.
[4] 原宝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