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挂职锻炼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挂职锻炼总结范文1
在党委的推荐下,我有幸被安排在段统计科做挂职锻炼,担任统计员工作。选派段车间、班组等各个层面管理人员到重要的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充分体现了段和段党委对我的重视,也体现了段和段党委在用人问题上“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精神,是段党委、段为企业发展的大局考虑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对此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弹指一挥间,四个多月的挂职锻炼即将过去,在即将结束挂职的时候,有许多感慨、体会值得很好地回顾和总结。
一、挂职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
挂职的目的在于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和职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顺利、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信任和重托。学习了段有关挂职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提高对挂职工作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了部、路局、段《统计规章》,掌握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对《统计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四个月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基本掌握了统计的工作目的、作用、程序和要求,为我今后做好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经过四个月的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现在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了,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培训,掌握统计方法,积累实际经验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管理的需要,我深知光凭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出的经验,才能跟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机车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工作中我除了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外,还反复细致的研究《机车统计规则》,并且做到活学活用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的技术培训,现在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切实地解决了开始工作时遇到的诸多问题。
(三)注重基础,提高统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任何一项工作必须从基础上做起。基础实、底蕴厚、方法活、措施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四个月来,我注重统计的基础工作,工作质量从司机报单抓起,司机报单是统计的最原始单据,只有司机报单的正确填写和准确的录入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从而及时上报,为上级领导的决策和运输生产指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我每天在上机之前,对每一张报单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包括司机报单的各项时间的关系、机车的工作种别、运行公里等进行认真的核对,发现填写错误等问题及时与有关业务人员沟通,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工作中我认真做到了“凡是必做于细”,严把工作质量关,为段的统计工作迅速、及时、准确、有效、可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四)注重创新,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
为了更好的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进程,统计工作需要不断的改建和创新。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在做好大量的统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不断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充分运用机车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监督,来反映机车运用、检修和材料的消耗等情况,为日常运输生产指挥、段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所以我在日常的工作别留意和收集统计资料,并且不定期查看机车运用指标及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有较大的波动的,能够及时虚心向其他同事咨询请教,同时也更好的提高和锻炼了自己。
二、挂职工作体会
一年的挂职锻炼中,我本着“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的指导思想,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认真工作,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使本人在思想素质,工作水平有质的提高。
(一)思想素质提高了。我是我家的独生女,父母对我偏爱、甚至是娇生惯养,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依赖着父母,通过此次挂职锻炼,我自己感觉到变化最大的就是我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我是干着今天、总结着昨天、想着明天,保证自己的工作的连续性、条理性和稳定性,这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思想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在家里我也能替父母分忧,承担了家庭的一个重要角色,父母也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
中学挂职锻炼总结范文2
一、挂职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
挂职的目的在于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和职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顺利、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信任和重托。学习了段有关挂职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提高对挂职工作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了部、路局、段《统计规章》,掌握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对《统计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四个月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基本掌握了统计的工作目的、作用、程序和要求,为我今后做好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经过四个月的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现在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了,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培训,掌握统计方法,积累实际经验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管理的需要,我深知光凭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出的经验,才能跟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机车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工作中我除了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外,还反复细致的研究《机车统计规则》,并且做到活学活用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的技术培训,现在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切实地解决了开始工作时遇到的诸多问题。
(三)注重基础,提高统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任何一项工作必须从基础上做起。基础实、底蕴厚、方法活、措施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四个月来,我注重统计的基础工作,工作质量从司机报单抓起,司机报单是统计的最原始单据,只有司机报单的正确填写和准确的录入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从而及时上报,为上级领导的决策和运输生产指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我每天在上机之前,对每一张报单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包括司机报单的各项时间的关系、机车的工作种别、运行公里等进行认真的核对,发现填写错误等问题及时与有关业务人员沟通,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工作中我认真做到了“凡是必做于细”,严把工作质量关,为段的统计工作迅速、及时、准确、有效、可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四)注重创新,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
为了更好的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进程,统计工作需要不断的改建和创新。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在做好大量的统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不断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充分运用机车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监督,来反映机车运用、检修和材料的消耗等情况,为日常运输生产指挥、段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所以我在日常的工作别留意和收集统计资料,并且不定期查看机车运用指标及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有较大的波动的,能够及时虚心向其他同事咨询请教,同时也更好的提高和锻炼了自己。
二、挂职工作体会
一年的挂职锻炼中,我本着“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的指导思想,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认真工作,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使本人在思想素质,工作水平有质的提高。
(一)思想素质提高了。我是我家的独生女,父母对我偏爱、甚至是娇生惯养,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依赖着父母,通过此次挂职锻炼,我自己感觉到变化最大的就是我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我是干着今天、总结着昨天、想着明天,保证自己的工作的连续性、条理性和稳定性,这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思想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在家里我也能替父母分忧,承担了家庭的一个重要角色,父母也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
中学挂职锻炼总结范文3
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学习团委的工作经验
一是参与山西省杰出(优秀)青年卫士评选活动的联系和组织。使我深刻认识到团的工作联系沟通和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对本身工作的安排和分析。达到促进宣传优秀卫士的积极效果,并带动全局团员学习的浪潮。
二是完成全局图片新闻、团的情况的汇总和筛选,并将好的信息、图片维护到太铁青年网上,并实现宣传、带头的优秀带动优势。
三是完成省级青年文明号、路局青年文明号汇总。对其进行分类归档、统计汇总,经张斌部长审核完毕后,向山西省共青团委员会送报。
四是对“知路、爱路、护路”宣传教育优秀铁路安全校外辅导员、优秀大队辅导员和护路小卫士进行表彰、并进行奖品发放情况,做好上报汇总、统计、核实等一系列工作。
五是完成团委文件的系统归总,作出相关的信息目录,配合路局文件室完成档案统计工作。
六是筛选全局第十一期团支部书记培训班和“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班心得体会,对好的文章和作品上传到太铁青年网。
七是参与太铁青年与春运同行的信息收集和优秀活动方案、先进个人的评选和奖品发放,对全局单位的春运总结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八是响应武局长增运补欠的精神指示,协助张部长做好各单位团委货运营销旬报告的统计工作,完成月总结和旬报告的分析。
九是完成全段团信息和团情况的汇总报告,并实现五四两红两优的评选工作,按照团委要求组织编发各种信息,实现上下级的良好信息通畅。
十是配合团委领导组织开展全局五四表彰会,并下发会议通知,做好会议的幕后准备工作,以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
十一是按时做好报纸、杂志和信件的取送工作,并定时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维护好工作环境。
二、增强学习意识,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身为一名基层团员,能有机会到路局团委这个新环境里挂职,是领导给与我的机会,以及对以前工作的肯定。我在挂职锻炼的学习过程中,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努力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以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和期望。
首先,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在工作过程中我学会如何协助同事完成各项活动组织安排,如何做好团队部门和上下级单位的协调工作、如何收集和整理信息材料、如何主动地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
其次,向领导、同事学习。团委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组织,领导和同事的才能,思维方式,强烈的事业心和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给了我很大影响,我经常和同事们进行交流,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超前的工作理念使我受益非浅。
第三,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挂职锻炼期间,我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认真参加团组织生活,认真学习、体会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精神。积极参加团委机关组织的各种学习讨论,并认真撰写相关的信息材料,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中学挂职锻炼总结范文4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它是提升农民群众精神和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有重要的意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能被选派到这样的岗位上挂职锻炼,我感到十分荣幸。我相信通过2年的实践磨练,自身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个人综合素质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一、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基层工作经验
我很珍惜这次挂职锻炼的机会,在这2个月时间里,我抱着学习的态度,积极了解XX镇农村工作的现状,并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努力拓宽自己的思想领域,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处理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能力。我还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向身边的同事请教,不断摸索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方法。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和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了工作角色。
众所周知,农村工作繁琐细微,每件事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每个问题的处理,也考验着我们乡镇干部的综合办事能力。因此,在工作中,虽然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学习,以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今后我会多下基层、坚持锻炼,努力学习,一定会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二、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群众的工作
以前,我在市里工作,对农村基层工作了解的甚少。真正到岗后,才慢慢意识到农村工作并不容易,以前的工作经验都找不到着力点,而且渐渐认识到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以群众为根本,走好群众路线。在最近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开展对6个村的调研工作。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跟随党委书记不定期走访农民群众,了解他们的情况,掌握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情况。这样因工作原因,我常常能够接触到农民群众,了解到农业生产及农村医疗、教育、公共文化事业等各方面的情况。
当然,有时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群众的家里。但我能够感受到群众质朴、热情的品质,在他们简朴平淡的话语中,寄托着对美好生活,增收致富的希望。有时他们的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和他们谈话,我也很轻松愉快,并且对进一步了解农村社会事业的现状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够锻炼人。组织让我到农村锻炼,也是对我寄予了厚望。因此,我要扎实开展农村工作,绝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要摒弃以往作风不切实、联系群众不够的缺点,心系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实事求是,事无巨细,千方百计、尽职尽责地把群众的事办好。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好基层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挂职干部,只有常怀爱民之心,常思群众所需,才能真正融入到群众工作当中去,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的工作。
三、要结合自身优势,谋求工作上的突破发展
在农村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了解到农村社会事业整体还比较滞后。这里面除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外,主要还是人民群众的接受度还不够深,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在与农民群众交流期间,我也常常向他们宣传国家惠农政策和教育、医疗、社保等其它政策,积极联系实际,为他们做好相关的后续工作。
在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生活水平也较落后。国家也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和出台了相关的“三农”扶持政策。因此,我要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相关工作,努力为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要树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观念,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开展工作。多下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农民群众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为民服务。
同时,要积极把自己融入到XX镇领导班子中。不把自己作为“外人”,要把自己作为一名“正式”工作人员看待,不能为自己找借口,做不好工作。要敢于担当,有所作为,主动承担任务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这就是对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因此,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积极主动协助领导抓好其它相关的工作,增进自己的工作经验,为XX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四、认真反思,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中学挂职锻炼总结范文5
培训方法不应存在于培训师的喜好之中,而要基于学员的学习需求,顾及学员所在学校发展需要,遵循成人学习规律,结合培训内容类型探寻培训模式。
(一)以例释理
同伴的经验能增加学员对新知的认可度。培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新知识、新观点的传授,比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教学方式更利于让学员接受。培训教师做为引导者,给出一个案例,引导学员自主合作探讨,通过思维碰撞,共同寻求知识新规律,并在学员讨论基础上引导其总结新知、完善体系、上升理论。以例释理学习方式的起点是学员自我分析、自我探寻、自我推理,终点是学员自我归纳、自我寻求结论。这种方式有利于其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创新人格的生成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以研促学
让同一层次、同一类别,并有统一观点、统一目标的职业教育教师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能使培训时间更灵活、培训内容更深入、培训结果更实效。在培训中,课题研究是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受训者在任务中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培训任务必须通过正式的结题程序,结题的压力促使学员不得不对原有的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重组知识,以便得出改进教育方式的新观点。做为课题参与者,将课题成果在实践教学中验证、运用推广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验证的过程就是学员自觉将成果内化的过程。
(三)以境启智
有效学习需要学员“听、看、做”等多感官同时参与,让理论和技能在真实情境中训练和验证。在各级有关职业教师培训文件中,均要求培训学员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但在现实职师培训中,企业对职师培训积极性不高,高校和企业培训目的脱节。创建模拟现代企业,将企业要素融入模拟企业平台,是现代职业教师培训模式探究的新突破。职业教师在培训中可通过模拟现代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生产,感知企业文化,熟知企业知识,强化企业技能,树立企业意识,预知企业发展。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建成的全国首家高仿真先进制造模拟工厂,完全能满足职业教师了解现代工厂所有管理、生产要素,使培训不需要依托企业就能达到以境启智的效果。
(四)以用促变
在职教培训中,承接产品加工,参与企业开发项目、企业托管、顶岗挂职等形式能使教师在实际生产中学习、提高。在实际运用中感知企业文化、丰富企业经验,不仅训练了职业教师熟知企业各种技能,还在职业教师过硬的技能基础上训练其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运用能力以及统筹管理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企业需求。
(五)以终为始
培训除了关注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外,更深层次目标是强调学员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加工、内化提升并转化为工作方式。终极目标是学员的行为改变影响到所在学校及单位同事,并在一定程度促使学校教学质量、同事工作方式产生改变。因此,培训结束是学员学习成果内化的开始;是学员将知识转化,付诸行动的开始;是学员所在学校教学改革转折点的开始。
二、总结
中学挂职锻炼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课程改革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程改革自2006年启动至今,“以学生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正一步步地融入到教学中。但在实施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时,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对课改林念理解不透彻、不全面而影响课改实施的效果。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题,教育创新必须与教师的发展同步,因此,课程改革急需专业化的教师。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教师,仅就以下几点浅谈一下如何依托课程改革实现专业化的成长。
一、深入理解课改理念,迅速完成角色转换
作为刚从学校出来的青年教师,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分数和升学率,而不是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进入正式工作之前也曾做过兼职教师,虽然已开始接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并未真正深入理解课改理念。而经过岗前培训、教师传帮带等一系列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深刻体会领悟到何谓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不光要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中思”等一些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材,改进方法,更新教育理念,从一个“教书匠”转换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采用多渠道学习提升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实时更新知识
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课堂上所面对的学生每年都会不一样,教学内容、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课程改革正是处在这种环境下,因此要求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要有连续性,需要采用多渠道学习提升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实时更新知识。
1、一门课程需要深入研究才算掌握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刚进入教学角色的青年教师来说,即使这么课程是曾经学过的,曾经很熟悉的,但如何将自己懂得的知识转化为语言让学生学进去,而不是照搬教案素材,生硬乏味,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对课程一遍又一遍地深入研究。一门课程只教过一遍并不能算真正掌握,至少需要两遍甚至更多。第一遍的研究是对教学文本深刻的解读,提供更贴近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到第二遍甚至更多遍的研究就可以逐渐深入了解该课程的精髓所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显示个人的个性化教学特色,将课改理念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本人初次教授《综合布线》这门课程时,正值系部专业课改,尽管有师傅带领,每次课都精心设计并与师傅探讨,第一遍上下来还是感觉教法与传统教法没有太大的区别,并未完全懂得课改精髓,对课改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仅仅停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以及所占比例不同上。第二遍上下来以后,通过网上论坛、多本教参研读等扩充相关专业知识的方式,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多的认识,随着对课程的深入也慢慢对课改有了更多自己的见解,学习知识本身就应该是曲线回旋式的,这就意味着项目化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几个项目分开上,而应该是项目与项目之间有其必然的衔接和重复。而随着更多遍的过程下来,在这门课程上能更熟练地运用“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学中做”,深入贯彻课改理念。
2、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技能大赛、企业实践等融入课堂教学
青年教师大都从学校回归学校,除了缺乏教学经验外,更多地还是缺乏企业实践操作经验,如果还是固守着书本理论知识,那就是坐井观天,教条主义。况且课改要求教学内容实时更新,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因此需要走出学校,通过各种措施与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充实课堂教学。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挂职锻炼,意在将企业学到的实践知识融入课堂,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更在2011年完善挂职锻炼考核方法,明确要求通过挂职锻炼修改或制订所教授课程的单元设计内容等。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充分地认识到了“实践出真知”,也意识到如果理论与实践脱节,那么课程改革将成为空谈,也使得专业知识能适时地不断更新,不至于与目前行业脱节。更加有幸的是学校给了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连续两年作为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参加网络综合布线的技能大赛,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指导将课程很好地分成了一个个切实可行的任务与项目,将项目课程实施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
3、反思教学教育实践,创新性思维开辟教学新途径
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对前一次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再思考,通过反思,可以找到前一次教学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下一次的教学任务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课程改革。
每次上完一个班,就会根据几次项目学习的效果来思考学生对此次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再下个班级就会微微调整一些策略,以期得到比下个班更好地学习效果。最初的教学模式是先讲些理论知识,然后就是操作实践,总结思考,再操作等等循环,虽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比较好的模式,但发现与自己预期的学生掌握程度还是有差距,于是调整了授课计划,有些理论知识先不讲,在操作中留问题,当学生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后再补充讲解,这样对知识掌握地更牢固,比如在讲解线槽敷设时没有直接先教学生通过计算选择线槽的规格,当学生操作时自己就发现选择的某规格的线槽并不能放的下足够多的电缆,这样只能重新选择重新操作,加深了印象,回过来再讲线槽计算选择时就很快并且更牢固地掌握了。
三、校本教材、工作页的开发,激发自我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材、工作页也应运而生。在以前的想法里,编教材是那些课程专家、教授的事情,年轻教师怎么有资格做呢?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校本教材、工作页的开发与实施中时,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在随之转变,由课本内容的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更主动地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
在教授《综合布线系统》时,也是需要完成工作页的,初时以为工作页就相当于学生的作业,但随着任务的推进与学习,发现工作页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作业,它有着教材与作业所不可替代的部分,是引导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好助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而随着这两年知识的更新与高职校教学的特色,相当部分的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师上课的需要,因此也加入到编写校本教材的行列中,这就是课改的理念深入我心的结果。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这三年依托课程改革所获得的专业化的成长,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将课程改革更深入地渗透到教学教育工作中,实现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月芳.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2):106-107.
[2]王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6-27.
[3]陈维新.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师教育,2006,(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