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范文1
2017湖北省最新恋爱账单调查报告出炉
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付出是爱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报告显示,花尽时间陪伴对方、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孝顺对方父母、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对方保管、为对方的梦想而努力的这些行为均上榜,是人们在恋爱中主要的付出行为。
而其中就 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这一项深入研究,会发现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愈多,面临的异地婚恋情况也愈渐增长,是否为了爱情而选择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也是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调查发现,五成80后愿意为爱跟随去对方的城市生活,此占比最多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数据显示,武汉、南京、成都、深圳、杭州是情侣较愿意为了彼此而迁居的城市,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外地媳妇外地女婿是最多的。
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
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
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 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千到2千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已到谈婚论嫁的人也都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经济收入也一直备受关注,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两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有超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各种快餐文化、速成概念大行其道,也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观念和情感耐心,也让现实中的单身男女在感情上只争朝夕。报告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有趣的发现,这群人中90后占比最多,可见90后在追爱的过程中更加执着。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而一旦表白被拒,51.09%的男女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恋爱是相互吸引的过程,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在追求上,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不够了解你。因此,如果双方的接触频次较高(包括电话或网络联系),三个多月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吸引到对方。如果频次较低,可以把追求期延长到六个月的时间。
恋爱易遇3年之坎 1年谈结婚最佳
婚姻有7年之痒,恋爱则有3年之坎。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男女认为恋爱3年都不提结婚就会面临分手危机,超过9成的男女认为,恋爱一年或者更短时间即可安排见家长。尽管如今大龄单身的趋势愈来愈强,七成单身男女依然认为26-30岁的年龄区间才是最佳结婚年龄。
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恐归族” 构成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01-01
一、“恐归族”群体的构成
“恐归族”指在外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害怕回家过节(尤其是春节)的人群。早在2012年,相关部门曾对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的人群进行调查,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在今年年前,由1840名网友参与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7.2%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恐归族”,其中20.6%的人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很多”;41.1%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恐归族”。[1]从“恐归族”的年龄分布来看,主要是“80后”“90后”这一群体。从该群体的知识结构来看:一是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是少年辍学,跟着父辈或自身怀揣梦想到城市打工的青年农民工。
二、“恐归族”恐归的原因
一怕囊中羞涩,太伤。一项有611名网友参与的关于“恐归”原因的调查显示,57%的网友表示春节回家最怕赚钱少而不够用;近八成的网友表示,过年回家的花费会超过自己一个月以上的收入;更有15%的网友表示“回家一次,损耗半年积蓄”。[2]对于收入本就不高的“恐归族”,回家过年只能成为他们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二怕春运压力大,太惧。春节是一年中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春运期间,由于探亲流、务工流、学生流相互叠加,导致春运客流量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激化。倘若遇上恶劣天气、地质灾害或交通意外事故等,更是让不少“恐归族”心生恐惧,舟车劳顿之苦让他们“望乡却步”。
三怕面对“江东父老”,太窘。多数“恐归族”来自农村小城镇,他们大都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怀揣着事业梦、淘金梦。然而,激烈的社会竞争、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他们在事业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交不出满意的年终答卷。再加上“衣锦还乡”的传统心理,让事业无成、囊中空空的他们“无颜见江东父老”。根据《2014年春节基层打工领域调查报告》:47%的受访者表示“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3]
四怕父母逼婚事,太烦。对大龄未婚青年来说,“每逢佳节被逼婚”。根据《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曾遭父母逼婚。逼婚招数层出不穷:“唐僧模式”――不断地言语催促,发动群众――亲朋群体施压,赶鸭上架――强行安排各种相亲等。面对父母的逼婚,单身男女首选“躲”。
五怕饭局“车轮战”,太累。对“恐归族”来说,回家过年不再是纯粹的探亲访友,它承载着太多的繁缛礼节和既定程序。摆酒设宴、吃喝应酬等,一场接一场的饭局犹如“车轮战”,怎一个“累”字了得。
六怕春节“后遗症”,太愁。春节后,很多人内心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失落、焦虑或恐惧感,出现失眠、全身乏力和无精打采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等病症,这就是春节“后遗症”。为了避免这些消极情绪和不良症状,许多人逃避回家。
三、应对“恐归族”恐归的建议
(一)从个人的角度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使“恐归族”克服恐归心理:首先,调低心理预期,接纳自身现状,放下心理包袱;不要把自己“拔”得太高,不要过分强调“衣锦还乡”;学会接纳现阶段的自己,正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即便是事业无成、囊中羞涩,也要对自己满怀希望、充满自信。其次,正视困难,抵制攀比心理;要勇敢面对和克服春节期间春运、人情、红包等诸多困难;不与事业有成、收入丰硕的同学朋友攀比,做到理性消费,切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再次,理性地看待“江东父老”的关心,理解父母的关爱;要学会表达自己,要增强沟通交流,减轻心理压力。
(二)从家庭的角度
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从不顾及残酷的社会现实,不考虑子女的内心感受,让多数孩子产生恐惧和压迫感。面对“恐归族”孩子,家人应该给予孩子多一点的理解包容,少一些埋怨不满。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谅解他们的不易,尊重他们的人生观、婚恋观,支持他们的选择,给孩子一个最温暖的港湾。
(三)从社会的角度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因素是促成“恐归族”现象不可或缺的外因,所以社会应对其负一定的责任。首先,缩小地域差距、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改善交通运输能力、增强社会人文关怀等是社会应尽的责任。其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青年群体人生价值观的引导是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最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理解包容“恐归族”现象是社会应有的宽容态度。
【参考文献】
[1]梁恒.春节“恐归族”究竟在怕什么?[N].工人日报,
2014-1-29.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范文3
“寄生族”与“寄生虫”有一字之差,自然不同于坐享其成的懒汉。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他们是一群将生活基本条件依附在上代的羽翼下,薪水用来满足自己吃穿玩乐等“贵族”的享受,到了婚龄却不愿成家的新新人类。他们往往有较好的教育背景,有能力,有经济来源却迟迟不愿飞出父母的怀抱。因为有坚强的后盾,他们对工作也比较挑剔,对生计不太操心,辞职、跳槽都不需要理由。他们喜欢享受,回避责任,害怕付出……这样一群不愿自食其力的青春食客,在我们的周围渐渐浮出水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现在的流行有如宽带上狂奔的0101数据一样总是不断被更新着,当“炫”、“酷”等字眼还在媒体上出镜率颇高的时候,草莓族、BoBo族、米虫这些新名词又冒了出来,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众多媒体同时出现,成为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那么这些新族到底是什么呢?“米虫”:又称单身寄生族
出生年月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性别 有男有女
工作 喜欢才做,跳槽辞职不需要理由
信仰 日子一天天过 享受当下生活
爱情 不想念爱情的存在,对异性顶多是喜欢。为了保持自己的个性化生活,要么不结婚,要么晚结婚,婚后成为丁克家族。
人生 关于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思考是非常可笑的,太累。
金钱 懒得存钱,对喜欢的东西不计较价格。
居住状况 与父母同住
生活原则 不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羁绊
健康状况 钙元素缺乏,不愿独立,依附父母
收支状况收入至少可供独立生活,开支主要用于除基本吃、住外的生活质量提升部分
人生哲学快乐轻松高于一切,只对自己负责,不让自己受束缚也不束缚别人,没影的事绝不考虑,过程就是目的,从不追求终极。
我想大多数人看到上面所述的条件一定都会觉得很眼熟,因为似乎总有几条适合现在的年轻人,而且能对号入座的大概不在少数,似乎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台湾:“虫”害肆虐
近期台湾一个专业机构指出,台湾绝大多数高学历“社会新鲜人”(刚离校的应届毕业生)排斥劳力工作,也不接受业务型工作的挑战,宁可让父母继续供养。东方广告公司2002年曾针对台湾地区1300多个、年龄在十三到六十四岁之间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发现,在金钱运用方面二十到二十九岁的群体,排名第一的是休闲、应酬与玩乐,显示出台湾年轻一代,更重享受、休闲与消费。台湾1111人力银行经理夏玮指出,“单身寄生族”、特别是“社会新鲜人”,连续两年的就业率不到三成,待业期间全仰赖父母经济提供,令父母增添不少压力。
除了一些失业在家必须吃父母的人群来说,拥有高薪的人似乎也很愿意成为寄生贵族。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宋小姐今年已经31岁了,父母为她的婚事操碎了心。可她自己却一点不着急,每天悠悠闲闲,自得其乐。她说,结婚着什么急,我要做单身贵族,而且,我也舍不得老爸老妈呀,弄得她父母也没脾气。像有宋小姐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另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张先生也有同样的想法,现在下班回家就有晚饭吃,脏衣物放在家中自然妈妈就会洗干净。每月只需要交一定的生活费,父母还帮着攒起来,剩下来的钱可以购物、休闲、继续充电,生活还是非常小资的。但如果要谈婚论嫁,辛苦攒下来的钱不仅要花光,今后的生活也要算计度日,现在的美好时光都将一去不返,这让他觉得实在不愿意负担起拥有家庭的重担。
有人将两个收入相当的单身汉进行了比较。同为月收入4万台币,单身寄生族的一个基本生活开销是 吃饭大部分在家里,其在基本生活支出上仅需要2000元左右,而其他自由支出则较为可观,办个人信用卡、买名牌外套、手机费、娱乐费、购书、买烟等,共计达31200元台币。而另一单身独居的支出就大不一样,其在基本生活支出中 吃6000元,买衣服省一点也得594元,房租,少一点的含有煤气、水、电费需要5500元,摩托车用油费900元,回父母家车费1800元,其他必不可少的还有 家用电话费加上上网费350元,给父母10000元,共计要25144元台币,而自由花用上的附加支出合计约4850元台币。两个一比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支出总数差不多的话,单身寄居型的可以活得更轻松,自由支出的部分很宽松,花钱的时候可以不用算计,而单身独居型的基本生活支出成为主要消费支出,所以在自由支出上则必须要节省、精打细算一些。
台湾“主计处”早些时候提供的”台湾地区社会发展趋势调查报告”显示 在台湾到结婚年龄而未娶未嫁的有2708万人,而其中仍与父母同住的人口,达到近216万人。而最新的数据则显示,台湾现在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目前选择寄生贵族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了上面经济收入支配的对比,人们又似乎觉得寄生贵族在特殊环境下的产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痛并快乐着
据台湾“中通社”报道,有人力专家指出,找不到工作的“社会新鲜人”,一种成为“浮萍族”,有一搭、没一搭地打工,没工作就回家投靠父母、亲友,一种靠父母资助或靠求学时打工的积蓄过活,再继续找工作,还有就是靠信用卡、现金卡”举债度日”。更糟的是,少部分”社会新鲜人”在长期碰壁后,丧失信心,甚至不愿再找工作,成为”潜在游民”。
日本学者山田昌弘在《单身寄生时代》一书中指出,单身寄生贵族的增加,代表了依存主义的抬头,而依存主义让年轻人丧失了企图心,社会因此缺乏了向上提升的动力。另外,由于单身寄生贵族吃住在家里,不再另买房子及其他家用品,减少这方面的消费,令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
台湾文化评论者平路认为,东方人会顺从父母的期待,对于离开父母有某种程度上的罪恶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人和家庭之间就无法切割清楚。但如果单身寄生贵族把精力都放在消费上,或是仅满足五官的需求,有种自爱自恋自宠的心态,势必相对地会削弱他们对国家及社会的参与感及责任感。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系高级讲师张汉音博士表示,西方社会鼓励年轻人独立自主,而东方社会则讲父母关照孩子的观念,东方社会中,家庭和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家的观念永远像强力胶一样,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单身贵族,甚至是已婚人士,总和父母同住的现象。
我国学者认为,对于已婚“寄生族”来说,这种即使结了婚,仍躲在巢穴里与“坚强”的上一代互相取暖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传统大家庭某种程度的复生,不如说是社会变革下的新形态婚姻与家庭的概念重整。
这种现象虽出现在被儒家伦理价值观覆盖的东亚地区,仅用经济解码来诠释显然不能说明问题,大多数专家在看待这一现象时援引了儒家文化的诸多影响,认为与东方社会中个人与家庭的密切关系有关。有趣的是,儒家把”修齐治平”的个人奋斗方案交给人们时,也把这种理想作为压力一起让人背了下来。被这种使命感浇灌过的社群中,人们难以树立平民意识,过重的抱负和现实间的落差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据统计,新兴寄生贵族在日本已多达1000万人,台湾处在适婚年龄而未婚,且与父母同住的人口,达到了215. 9万人,几乎占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40%。另外,在新加坡、在汉城,在深圳……在亚洲许多城市,甚至加拿大华裔家庭都出现了“寄生族”。
但仅把”寄生族”认为是坐享其成的懒汉也有失偏颇,因为新兴”寄生族“不是传统说法中不学无术的“寄生虫”,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经济来源,不少甚至是高薪,同时,住父母家中能程度不一地尽到部分家庭责任,如做家务、照顾老人等,并且通常能与父母有较多的交流和沟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薪的寄生贵族又成为了时尚消费的新宠,众多的商家指望着从这些”贵族米虫”的口袋中”淘”出更多的钱来。相对于名牌时装、化妆品厂商,汽车厂商也是费尽了心机,购买方式也由全款购车到贷款购车,贷款手续由繁化简,而贷款额度也一降再降,甚至有了现在的零首付。
戴姆勒・克莱斯勒(Dalmler Chrysler)公司旗下的克莱斯勒(Chrysler)集团最近新推出4座SUV概念车"Jeep Compass"。其设计理念为“在都市中也可营造出家庭氛围,同时还拥有赛车般的自由感”。 目标是确保微型SUV的行驶性能与宽敞的行李空间,并设定一个诱人的价格。公司仔细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答案却让学者们争论不休的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它们拟定销售对象就是的24岁以下的“寄生族”。
痛并快乐着,且恨且爱且狂,痛并快乐着,不理不问……齐秦的《痛并快乐着》似乎更能代表新新一族给人们的感受……寄生族贴士
台湾
根据最新公布的《台湾地区社会发展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整个台湾地区处在适婚年龄而未婚且仍与父母同住的人口,达到215 9万人,几乎占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40%。
台湾地区初婚年龄越来越往后延,1981年男性平均在27,1岁结婚,到2001年男性初婚年龄已经为30 4岁,女性也超过了26岁才结婚。
未婚率方面,以晚婚但仍适婚的30至34岁这一组来看,1994年时男性的未婚比例是29 4%,到了2000年,已经升高到35%,女性同期也从1 5 3%增加到20%。
每个妇女生育子女数,也从1981年的2 4个降到2000年的1 56个。台湾时事杂志《新新闻》就此做了一个深入的社会报道专题,并打出“台湾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单身寄生贵族”的标题。 日本
据统计,新兴寄生贵族如今在日本多达1000万人。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针对此一社会现象深入观察分析后,完成了作品《单身寄生时代入引发社会共同关注。
新加坡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范文4
光棍多了怎么办
一、农村光棍现象的影响(一)光棍众多导致拐卖妇女的现象频发。由于农村光棍太多,整个社会对可以作为媳妇的妇女具有无比强烈的渴望。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发生了无数的拐卖妇女的事件。据新华网成都20xx年4月13日专电,由山西省警方护送的94名被拐卖妇女乘火车抵达成都。这是20xx年打拐专项行动的战果之一。有的村庄拐卖来的媳妇有二三十个。(二)骗婚。有婚姻买卖市场,就有假冒婚姻行为。有的外来女性,携带孩子,伪装成做男人妻子的样子和男子假结婚,骗取男人的信任后,乘机卷款逃跑。(三)助长了婚外情的蔓延。婚外情,是国家法律规定以外的不受法律保护的男女关系。婚外情在一些农村被称为"串门子"。一般情况下,婚外情是偷偷摸摸的。但是在一些社会落后精神文化贫乏而光棍集中的农村,婚外情普遍存在。在光棍群体中,"串门子"现象尤其严重。与"串门子"相关,经济上开支很大。光棍"串门子"现象恶化了村庄的社会风气。也有因为串门子产生矛盾,发生刑事案件的。(四)影响到农村社区的正常运行。光棍形成了农村独特的不完整的家庭,家庭正常的组织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功能无法完成。尤其应该注意的是,随着中青年光棍转向老年,他们 的老年生活将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他们没有儿女,也没有经济积累,数量庞大的光棍人群对社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外,农村女性离开了,农村经济条件好的离开了,农村有文化的离开了,农村居住人口越来越收入低、素质低,农村在经济上、文化上的过快衰落会影响农村社区的正常运行。
二、城市光棍现象的影响(一)影响身心健康。首份中国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在今年情人节前夕出炉,数据显示,"剩男剩女"负面情绪超七成,"多重压力、性压抑、过度晚婚晚育"成威胁"剩男剩女"健康的潜在"杀手"。(二)"剩男剩女"三成错过生育最佳期"剩"现象,威胁"下一代"健康。调查显示,有30%的"剩男剩女"错过最佳生育时期。其中有10%的女性将错过最佳生育时期,而男性晚育和不育的现象也在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三)"剩男剩女"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我国的最新调查数据证实了"单身公害"的地位--5个光棍要比五口之家一年多燃烧61%的天然气、多消耗55%的电和多购买39%的日常必需品。这指向一个结论: 以前我们总认为单身生活的成本很低,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现在发现单身经济不但不划算,甚至还"一个人很贵"。最重要的一点,大批处于婚育年龄的"剩男剩女"不婚不育,必然会推迟"婴儿潮"的到来,从宏观上给经济带来后续影响。面对日益明显的光棍现象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影响,我们应该加强警惕与重视。根据城乡光棍现象各方面出现的差异性,针对性的解决光棍现象产生的问题。
对光棍节的评论
1.光棍节恶搞教程:女生看见情侣卿卿我我,甭管认识不认识,冲男的就是一巴掌,"你敢背叛我?!"扭头就走别管后面什么反应,能拆散几对算几对,男生反之,而且男生抽男生效果更好。甭管是QQ、人人网还是微博,所有的状态都改成最恶毒的祝福:我祝愿天下所有的情侣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
2.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再过几天就是众人熟知的光棍节了,本来打算提前的,可天气那么冷,了会感冒的,还是不脱好!不过还是祝各位不怕冷的GGMM早日。
3.光棍节宣言:今天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女朋友!
4.光棍节宣言: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5.光棍节宣言:我光故我在,你想怎么样?
6.光棍节宣言:在这种社会,这种现实情况下,我还是不婚不育的好。因为我的父亲不是李刚,我也做不成李刚式的父母。所以,没必要把自己的苦恼分享给另一半和自己的孩子,就让我一个人在夹缝中求得一点肉渣吧!
7.光棍节宣言:向广大单身女生发放饭票中,仅此一张,有效期60年。
8.光棍节宣言:下辈子投胎做男人,娶一个像我这样的女人。
9.女友几时有,把酒问群友,不知群里姑娘,可有男朋友。我欲离群而去,又恐机会流走,夜难眠,不应有醉,何时才能把梦有?女有黑白美丑,男有高矮肥瘦,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光棍不再有!
10.男人节是8·3,妇女节是3·8,他们相加就是11·11,相减就是4·5,光棍节和清明节就诞生了,计算完以后我震惊了!
11.上联:去年光棍,今年光棍,明年好像还是光棍 下联:同桌有主,同学有主,同龄似乎全都有主 横批:悠闲自得。
12.本人是卖早点的,今天早起特意推出四根油条加一个鸡蛋的"光棍节套餐",结果在这条街引起轰动,一直卖到现在还有人来光顾。
13.""教程:男女之间最暧昧的事莫过于借东西,一借一还便有两次见面机会--林语堂。[10]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信用消费 蚂蚁花呗 Eviews分析
一、引言
2015年11月3日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其中,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将在各金融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6年1月22日CNNIC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6.88亿,互联网覆盖率约50.3%,普及范围极广。网民中手机持有者有6.2亿人次,约占90.1%。网民增速逐渐回落的同时,手机终端上网人数却以异军突起之势加速上涨。由此可见,移动设备作为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愈加明显,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作下铺垫。依赖于手机存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便携性及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用户。
在此背景下,针对宁波地区大学生进行调查,用Eviews对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所体现的信用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在文末对其信用消费行为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第三方信用消费工具的衍生,促使不少学者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进行深思。陈鹏(2013)提出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对信用消费行为有一定影响,他提取了三种主流消费价值观,揭示三者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不同影响[1]。张宣花(2015)以信用卡为主,解析消费地位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4]。此外,周慧虹(2015)表示,信用支付衍生工具中的借贷宝前途无量[2]。邓秀焕(2015)总结归纳了当前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发展的困境[3]。
但由于新型工具的发展历程并不长,目前研究成果不多。蚂蚁花呗作为新起之秀的宠儿,目前仅有刘军(2015)对其进行研究[4]。因此,本文基于蚂蚁花呗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三、问卷与样本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宁波地区大学生,涉及经济与非经济两类专业,共回收100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1份,有效率99%。问卷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个人信用与基本信息,分别从大学生信用记录、花呗使用状况、客观态度及影响使用率因素展开,全方位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进行诠释。
四、调查分析
(一)信用消费现状
由于生活费等限制,信用消费观念逐渐被大学生接受。问卷数据显示25位大学生存在信用消费记录。这表明信用消费在大学生中并未广泛普及。
研究后发现,60%拥有信用卡的大学生会用卡消费,其余40%有卡却不曾使用,大大降低信用卡用卡率;同时,有40%利用信用卡以外的信用工具进行消费。该结果表明,第三方信用消费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信用卡。
(二)蚂蚁花呗消费现状
1.蚂蚁花呗开通及使用状况。第一,蚂蚁花呗开通情况。样本中有80位大学生了解并开通蚂蚁花呗。大学生大多通过淘宝等网络渠道了解,这意味着互联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信用消费衍生工具强势发展。84.85%信用额度位于1000至5000元,反映出大学生信用额度不高的事实。
第二,蚂蚁花呗使用率。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频率也不高,所使用的额度也远低于信用额度,样本中有63.64%每季度使用一次或者间隔更长,15.15%每周使用。每月使用额度处于100元以下有47.47%,而超过1000元的比例总和为10.1%。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或因网络安全隐患,如遇诈骗、泄露隐私、资金无安全保障等缘由,从而拒绝使用花呗。
2.影响使用情况因素分析。第一,因素选择。影响蚂蚁花呗的使用率的主要因素可归类为性别、专业、单身与否、月生活费及月消费额,本文将其作为影响蚂蚁花呗的使用率的主要因素。
第二,数据预处理。五大因素中的前三者为定类指标,后两者是由五个区间构成的定量指标,均难以直接运用,所以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此处引入“哑变量”,用于处理定类指标。月生活费与月消费额选项是五个区间,数据预处理为组中值后进行分析[5]。分析主要利用Eviews,研究五个变量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的影响,蚂蚁花呗的使用率为因变量。根据问卷数据得到每一影响因素选项对应的使用率,将其连乘所得积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五、大学生信用消费建议
信用消费实质是提前消费。大学生为何会选择提前消费呢?作者据此给出以下建议。
(一)学校应推广信用管理教育
部分大学生认为信用无足轻重,但事实是,一旦个人信用出现裂缝,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会面临层层阻碍。因此,学校在设立各专业学科课程同时,应开设信用有关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信用管理意识。
(二)培养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
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由于经常接触市场经济,对金融的市场了解程度远高于非经济类。他们由于课程需要、个人爱好、羊群效应等原因,金融理财意识强烈。因此,大学生需多接触经济知识,培养个人理财意识。但切忌产生攀比心理、盲目跟风等不良风气。
(三)大学生需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性别、是否单身、月生活费与月消费额在本质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购物导向、购物需求等购物现状。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理智消费。由于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补给,所以个人消费仍需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在选择购买物品时,要做到多方面考虑,结合自身需求。同时加强自制能力,切勿陷入感性消费误区,也不应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周楚.购物风格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影响分析.商业时代,2011(11):20-22.
[2]周慧虹.线上“熟人借贷”须消除两大“软肋”.金融经济,2015(19):46-47.
[3]邓秀焕.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前景分析.现代商业,2015(17):282-284.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范文6
1.财富
金钱可以买到一定程度的幸福,可一旦你的钱负担吃穿行住用绰绰有余时,金钱对你的意义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科学家们发现,拥有一定数量的金钱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次要条件,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金钱能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这句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谚语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道理:有时有钱人反倒不如穷人快乐。说白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更乐意想办法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并很容易满足,否则,他们的生存就将没有任何价值。
2.欲望
拥有多少才会让你感到满足芽本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阿列克斯·麦考斯向来自39个国家的18000名大学生递交了一份问卷。大学生们被要求按照重要程度列出使自己感到幸福的东西。科学家最后看到了孩子们的心声———得到幸福的媒介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朋友、家庭、事业、健康……在生活中,那些列出的条件越多的人离幸福就越远。
那些不容易快乐的人想要的是更多的东西,而不是愿望的满足。
在近期的一份投票问卷调查中,富裕的美国人列出了很多他们认为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重要的物质财富,而较贫困的亚非国家居民的要求就相对少很多。
3.智商(社会性智力)
只有少数人认为聪明人是幸福的:因为聪明人常常可以赚到很多钱,而钱可以让人感到幸福。
科学家的结论则是这样的:智商的高低和获得幸福的能力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推测,聪明人总是会产生更高的期望,因此,除了更高的成就感,他们不会轻易满足于任何事。“高智商只表明你拥有大量的知识和反应力,还有让每件事情都在脑海中得到游刃有余的处理的能力。却无法代表你有能力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如是说。他强调,打开幸福之门的真正钥匙是“社会性智力”,而非高智商。
4.遗传
遗传基因是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遇到令人不太愉快的事件时,我们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时候取决于遗传基因。”戴维在研究了大量人群后得出了结论,获得快乐的能力50%由基因决定的。遇到磕磕绊绊时,是想办法优雅地跳过去还是难过地坐在那儿哭或是直接转过身绕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体内的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乐观主义者大都性格外向,内向甚至自闭的人获得快乐的机会相对少很多。
除了基因,环境也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路易斯威尔大学的研究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去看喜剧,一组去看悲剧,结果是从喜剧剧场回来的人明显要比另一组开心,并且健谈。
5.容貌
首先,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个坏消息:相貌出众的人的确会比样子一般的人幸福些。但是当研究人员向人们提问“你认为容貌与幸福密切相关吗”时,超过半数的人的回答是“个人的魅力的确与幸福的感觉紧密相关。”
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迷人的脸庞大都是对称的、标准的。而这种对称标准来自于良好的基因及良好的免疫系统。
因此可以说,美丽的人更幸福是因为首先他们是健康的。
相貌不完美的人也不要灰心。如果你对自己的容貌有十足的自信,即使长相平平,你也仍会获得幸福的感觉。不幸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女人更注意的是自己是否太胖了,而男人呢,则老是担心他们自己的身材不够健壮。
6.友谊
很难想象有什么能比流浪在加尔各答的大街上,或生活在贫民窟中,或沦为妓更让人感到揪心了。
然而,你可能无法理解,尽管生活是如此贫困与悲惨,这些人却挺快乐。
研究人员曾将中产阶级中的大学生与城市中的下层人做了对比,发现后者的快乐远远大于前者。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科学家得出结论,“与相对孤傲的大学生相比,城市中的贫民得到的关爱与帮助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了温暖,从而觉得幸福。”
7.婚姻
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来自于42个国家的调查报告后得出结论:已婚者的幸福感强于单身的人。“是婚姻让人感到幸福,还是幸福的人都尽可能地选择家庭生活呢芽”
在一次对3万德国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幸福的人的确相对而言倾向于家庭生活,他们会尽可能地结婚,然后悠然地享受婚姻生活。
每个人都期待通过结婚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
而事实上,婚姻也的确能够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其良性作用一般是从结婚那天开始,持续至少一年。
此后,大多数人的满足感将回落至底线,但一个令人欣慰的事实是,良好的婚姻可以延续这种良性的影响。
调查结果还显示,同居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婚姻相比,同居关系带给你的不安全感远远多于幸福感。事实上是,不安全感是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8.信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宗教信仰与幸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当人们衰老的时候,你会清楚地感觉到流逝的时间带给人的压力。此时,宗教信仰是顶住压力的最有力武器。”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的哈里德教授如是说。
物质上的追求与欲望相对来说是无止境的。人若没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做支撑,没有信仰与执着的心灵追求,生活就失去了动力和前进的力量。
9.慈善心
研究证明,幸福与心地善良与否紧密相关。多数人都能从最大限度地帮助别人上得到快乐。
洛杉矶玛丽蒙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康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找来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给三分之一的人发了10美元,三分之一的人发了5美元,剩下的分文没给。然后,他要求钱多的人把手里的钱平均分给那些没有钱或是钱少的人,一直分到所有人的钱数相等。康诺发现,那些愿意把钱分给别人的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快乐的心态。而另一些人更关心的则是自己手里的增长速度,时时刻刻都很谨慎,根本无暇也不可能感受快乐。
10.年龄
有的人认为,消逝的青春将带走一个人所有的快乐。研究成果却证实,事实正好相反,较年轻人而言,年纪大一些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在一次调查中,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斯藤森将一份问卷交给年龄处于18岁至94岁之间的184人,让他们回答有关情绪的一组问题。结果是,年纪大一些的人的答案中的消极观念远远小于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