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文1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
研究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知识储备力量,同时也是进行科研创新、学术建设的重要人才队伍。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上,还包括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不仅是研究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关系到研究生未来一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因此,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也成为了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构建完善的研究生道德建设体系,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特别是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尤为重要。
1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概况
学术道德是指在科研人员在从事科研工作和进行学术活动时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是学者和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治学育人的基本要求,是科研学术的基本良心[1]。
研究生作为科研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其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大院校论文抄袭事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当前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文化的建设。当前各大院校中普遍都存在、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的一些学术造假活动[2]。特别是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验时,为了获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而进行数据造假。医学研究生在学术科研活动中不仅存在以上学术道德问题,还存在伦理意识不强、医德医风不正等问题。
2医学院校研究生存在的学术道德问题分析
2.1
我国各大院校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要求都是必须发表专业期刊论文和完成毕业论文,而由于种种原因,研究生无法完成论文或者论文完成质量不高。因此,便出现了找人和修改论文等严重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一些机构和单位甚至专门从事相关活动,明码标价和修改论文,帮忙等业务。为了获取利益,这些机构剽窃和抄袭他人的科研成果,不仅损害了原作者的利益,对于使用者也是一种威胁,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2.2论文抄袭
一些研究生由于自身学术水平的限制或者急于完成科研等原因,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剽窃他人的创意和劳动成果,在明知违反了学术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仍然非法使用他人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学术论文,严重损害了原作者的权益。一些研究生对于导师的理论成果在没有得到导师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导师的理论观点和实验结果,借以形成自己的论文进行发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侵权。相对的,一些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劳动成果也有占用的现象,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导师直接获取使用,研究生的论文导师直接署名或强制更改作者排位等。
2.3实验数据造假
科研实验周期长、工作量大,对于数据的要求精确到苛刻,特别是在医学临床试验中,对于实验环境、实验影响因素的控制更是要求分毫不差。而一些研究生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差错、实验数据分析错误、或者为了急于获取科研成果,不惜按照主观个人意愿更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或者直接盗取他人的实验成果,完成论文。这些行为导致实验结果严重失真,科研成果无效,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
3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3.1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变化。经济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经济的利益诱惑使得社会诚信缺失,人们一切以力为先,重利轻德,高校师生也不能免受其害。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体系扩充,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以往单纯为了学术科研而升学不同,现在研究生的群体增加了在职和定向培养的部分,大多是为了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获得升职加薪的依据。因此,对于研究生培养教育根本不重视。日常课程敷衍了事,论文应付交差,缺乏长期的、合理的学习规划,缺乏严谨的科研精神,缺乏严密的思维逻辑与自主思考能力。在进行科研活动是往往有针对性的选择热门和经济利益最大的项目,为获取成果不惜篡改实验数据、捏造实验成果,盗窃他人劳动成果和抄袭论文等。
3.2学校和相关部门监管不严
学校、医院等相关单位对研究生学术学风教育不够、刊物出版社等对论文的审查力度不够和缺乏有效的学术道德监督管理机制,这些都是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各大高校研究生的培养大都是通过日常的课程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奖学金的评审标准是,毕业要求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因此,研究生的评价标准片面、评价形式单一,导致研究生盲目参与科研活动,急于获得科研成果或。在这种情况下,科研成果和论文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一些出版社由于审稿不严、不够导致一些抄袭论文能够发表,更有一些低级刊物为获取版面费以及受利益驱动而降低标准刊登一些低级论文。
3.3研究生自我约束不够
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知识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也导致人才的质量参差不齐。生源的差异导致研究生的个人素养存在差异;研究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差异也导致研究生在后期的培养中存在差异。研究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则很可能在利益的驱动下或外界的诱惑下,做出一些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
4措施
4.1建立有效的学术监督审查机制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术审查体系,对学校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论文进行严格审查,严禁论文抄袭事件,保证论文的原创性,重视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学校对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对于存在严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研究生给予撤销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处罚,从源头扼杀这种行为。同时,加强对刊物出版社的管理和监督,取缔非法出版社,规范出版社的运行,避免一些出版社为了版面费在利益的驱动下发表不合格文章。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严厉处罚出版社。积极倡导科学的学术方向,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科研学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
4.2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评价体系
当前,各大高校对于研究生的评价主要依据是课程成绩和科研成果。因此研究生为了获得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盲目参与各种科研项目中,这不仅无法保证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同时也是对科研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一套科学的研究生评价体系应该在对研究生课程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增加日常工作的比重。临床医学研究生一开学便进入医院实习,针对他们的评价应该增加日常科室考核的比重,减少科研论文的比重。在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视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文2
关键词:导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133-02
在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来源。面对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高校学术道德问题,使得我们必须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问题,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
学术道德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按照通说是指在学术研究及相关活动的过程中主体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科学共同体成员为保障学术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而约定的基本道德准则。那麼,违背了这样的道德准则的学术行为,我们就将它们称之为学术道德失范。
1.论文抄袭和现象。论文的抄袭是现在研究生学习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研究生必须面对的就是研究成果的发表问题,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学术成果有的是对期刊网上的学术成果进行的东拼西凑;有的就是对期刊网上的论文进行少数个别的修改,直接拿来成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研究生连抄都不愿意抄,而是直接付出相应的报酬找人拿来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2010年9月,英国杂志《自然》在“通信”栏目刊登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张月红的一封来信,来信中列举了一个数据,中国某期刊通过检测发现有31%的论文存在应用不明和抄袭的问题。
2.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2007年7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一则消息曾引来广泛关注。该消息声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一名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黄姓女博士,发表在化学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的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的行为。现在不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编造篡改数据的现象在毕业论文中较为严重。他们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里,面临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把时间都花在了找工作、就业实习和考公务员等事务上。这严重压缩了他们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导致编造篡改数据现象的发生。
3.一文多投或虚假署名。许多高校对于研究生发表学术成果都有数目上的要求,有的甚至直接与奖学金挂钩,以便督促研究生积极地进行科学研究。殊不知,这样反而使得部分研究生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将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细微的改写然后再向其他杂志投稿。还有的研究生为了盲目追求发表文章的数量,甚至在没有进行研究的情况下,在其他同学的文章中进行署名。这样的情况长此下去,就会直接影响我国研究生学术科研的质量。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渲染。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专业的学术型人才转变为应用型复合人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生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大,也就越来越忽视学术道德,片面地追求数字上的优异,而不注重学术研究的质量。研究生们的学习不再是为了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取得一个优异的工作“入场券”。社会就业压力的逼迫,从而直接影响到学术界科研成果的质量。
2.思想政治教育不彻底。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新生的素质也高低层次不一,同时伴随着大部分高校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使得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愈演愈烈。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有的高校没有开设关于学术道德教育的课程,完全忽视学术道德教育;有的高校则是趋于形式开设了类似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根本不能达到对学术道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研究生自身科研能力薄弱。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教育的改革,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现象就是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办学条件与招生人数不能成正比。一方面,一位导师同时带几个学生,研究生们得不到充分的指导,从而研究水平得不到提高,论文质量也随之下降。高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研究生的科研项目的需求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考研也成为许多大学生逃避就业的途径之一。我国研究生严进宽出的选拔机制,使得很多学生考前拼命学,考后拼命玩。在研究生阶段不能沉下心来进行学术研究,一心只想着获取文凭为就业增加砝码。研究生自身科研能力的不足也就加剧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导师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有利条件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状况调查对策
工科学生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前沿,是综合国力提升和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笔者以工科研究生为数据采集对象,对其学术道德认知、学术诚信状况、自我评价、评价他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对策,旨在对提高攻克研究生的学术自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术道德总体状况良好
本文中的“学术”特指学术研究活动。数据采集的基本情况的:发出问卷共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其中:博士生42份,博士一年级6份,二年级24份,三年级12份;硕士生142份,硕士生一年级50份,二年级68份,三年级24份。
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所选择对象的总体学术状况良好。体现在以下命题和选项:撰写论文时,79.8%能够做到遵守论文的写作规范;从未请人论文或代人写论文占到89.8%;从未有过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用金钱购买他人学术产品占到92.4%;从未把别人的论文拼凑、包装成为自己的论文占83%;95.3%从未在答辩过程中,以不正当行为影响评委;94.1%从未有过个人学术情况填写不属实的情况;94.1%在投稿时,从未有过影响编辑的行为;88.2%从未有过一稿多投现象;85.9%从未有过论文署名“搭便车”现象;85.9%的人从未有过在自己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等等。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信用缺失环境影响学术诚信行为选择。
在问及“你认为造成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的原因”时,32.6%的人选择“社会风气不良”,排在第一位。学术道德问题应该首先从社会大环境说起,它是社会风气和道德状况在学术领域的延伸和表现。目前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如不良信贷、产品造假、政府失信、官员腐败、司法不公等直接危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必然影响了研究生对学术信用的认同。
在问及“你认为导师在你的学术活动中的表率作用”时,选择“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63.2%,选择“一般”和“很难说”占37.8%。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导师的学术行为对学生起了正面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但占37.8%的“一般”和“很难说”的比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俗话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导师不仅要“授业”,而且要“传道、解惑”,应该是既解学业之惑又解思想之惑,导师在学术信用方面失范所引起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当问及“你身边的同学是否存在学术剽窃和伪造等学术越轨行为”时,11.6%的人选择“普遍”,其他人选择“少有”“没有”和“不知道”。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学术诚信目前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随着良性的社会诚信环境的逐步建立,良好的导师示范作用正在发挥作用,普遍性的学术越轨行为也在逐渐降低,但还未达到完全杜绝。
2.对科学道德的认知取向影响学术诚信行为选择。
在“你选择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中,53%的人选择了“在就业时增强竞争力”,而只有16%的人选择“从事科学研究”。说明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献身科学的思想,也没有心甘情愿坐科学的冷板凳的准备,因此也就不可能拥有科学精神,当受利益驱动时,行为就会产生偏差。
在“剽窃是否涉及道德问题”及“抄袭、剽窃与偷窃哪个在道德上更应该受到谴责”等选项中,有21.8%的人认为不涉及道德问题,43.7%的人认为偷窃更应受到道德谴责,还有个别人提出学术剽窃与偷窃是不同的概念,不存在可比性。这充分说明对于学术诚信伦理价值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
3.学术诚信教育力度不够。
在“你对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关注程度”的问题调查中,“很重视”只占13.8%,而“一般”和“无所谓”占到86.2%,表明行为人对学术诚信行为的重视不够。
对于“你对于引用别人成果的法律规范的了解程度”,“不太了解”和“根本不了解”的回答占66.3%。在“您认为引用其它著作自述超过多少字属于剽窃”的回答中,58.5%的人选择300字以上,表明行为人对学术诚信内容了解不够。
关于“你认为造成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的原因”的问题中,“学校的学术规范教育缺失”占28.2%,而81.8%的学生选择“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学术规范教育”,表明对行为人的教育缺失。
4.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相对于本科生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经验而言,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还显得很薄弱,导师数量不足,思想教育力度不够,科研任务重等问题普遍存在。“你认为造成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的原因”,“科研压力过重”占29.3%;“假设您摘抄别人的论文可能会想”,“自己不会写,没办法”占30.3%,因为有49.4%的人选择不做假设,因此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
5.评价机制尚需完善,监察力度不够。
现行的研究生评价体系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视远远甚于对研究生道德素质的重视,过分偏重量化的指标体系。加之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监管不利等因素的存在,许多开题、答辩、盲审等环节流于形式。而且学校对研究生的失范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惩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部分研究生的侥幸心理、漠然态度和失范行为。“当发现有学术作假、学术抄袭等现象时,您是否会制止或举报”,其中“不会”和“视情况而定”的比例占87.5%。
三、对策与建议
学术失范现象的出现,并不单纯是个人德行伦理的缺失问题。它不但涉及“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涉及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学术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1.加强管理规范,发挥他律的外因作用。
学术规范是学术发展和学术进步的保障机制。“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表明,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博弈规则,反映的是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制度的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众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选择。“你认为学术道德规范应该是程序性的规范还是具体内容的规范”,内容规范占69.3%,远远高于占30.7%程序性规范,说明人们在内容规范问题上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
(1)建立完善的学术审查和惩诫制度
按照经济学的“经济人”的假设,人都有投机取巧,自利的机会主义倾向。要保证学术法律制度能够起到规范、导引人们的行为,还必须有完善的监察制度和惩罚制度。完善的学术监察制度,可以使学生中的失范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从而起到遏止他们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动机的作用;完善的惩罚制度可以使违规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可以使那些精于算计的理性人感到违约成本太高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在监察制度的设计方面,应做到依靠教授专家,实行民主管理,指导教师应肩负主要责任。在惩罚制度方面,应重视学术法律制度的建设,运用法律武器来规约人的行为。如在防剽窃方面,在美国不只是一种学术上的违规行为,而且是一种法律上的违法行为,剽窃和学术不端行为是可以导致教授被学校除名的重罪之一。由于我国相关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特别在知识产权法的普及方面尚有欠缺,此外,大多数教师、研究生对论文署名、文献引用规范仍不够清晰,经常会导致学术不端的发生。这次的数据抽样结果表明在研究生的入学教育时,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标准
学术评价要采用科学有效和同行专家评估的方法,不能采取行政决断的方法。比如,在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方面,如果仅仅根据的数量进行评定,将极容易导致研究生向低水平,甚至垃圾杂志投稿,从而产生大量的学术泡沫。在这方面,同行专家的评价就极为重要。同行评议制度是指学术评价制度中的评价主体应是同行专家。当今学术发展日益分化,通晓诸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专家是不存在的。因而,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主体只能是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其次,建立同行评价的制度方面,应注重制度的设计,功能不健全的专家评审制度,不仅会给滥竽充数和投机取巧者以可乘之机,造成不当得利的后果,而且会使原本符合评审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因担心评审不公正而无可奈何地加入“走后门”的队伍,从而使学术腐败演变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3)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首先要把学术诚信纳入个人信用体系之中。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设起来,但高校可以首先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将学术诚信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将在就业、职务升迁、银行信贷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要明确学术道德评价指标。如果一项制度存在模糊性,可能会诱使更多的作弊行为发生。不仅要制定诚信手册和荣誉守则,明确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处罚规则、申辩程序等,而且要及时应对新情况。
2.加强道德规范,发挥自律的内因作用。
要使学术诚信管理制度运行顺畅,还必须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因为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总是有不可能究尽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调查中“你认为当前的学术规范能够约束学术行为吗”,“能”占15.9%,“不能”占59.1%,“不知道”占25%。因此必须依靠道德自律的形成,促使道德主体出于道德自觉而规避学术失范行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加强道德规范,发挥自律的内因作用。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在学习之初,就要有明确的什么是“学问”,什么是“研究”,什么才是“做学问”,科学精神的精髓是什么。要创造学术精品需要埋头工作,长期奋斗,做学问最忌讳的是急功近利。所谓“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就是科学的探寻精神的写照。
要在研究生层面开设学术规范教育课程。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教育思想、观念、宗旨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加强科学精神、诚信意识、道德自律的教育,应传授学术规范的相关基本知识,包括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文献检索的技术和方法,引用文献资源时应遵循的规范等,进而达到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的目的。83.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针对学术规范进行专门教育。但“如果学校开设了学术规范的选修课程,您会?”的问题中,“很愿意选修”占30.7%,“没事就去听听”占60.2%,“肯定不去”占9.1%。因此,如果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还要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要加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力度。明确研究生院、学院、导师三级管理职责,并把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和实施效果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研究生院应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制订政策,更好地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性的问题。院级管理部门要增强责任心,设立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应以导师负责制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科团队的作用,同一导师梯队中,导师起“传”的作用,优秀的高年级研究生、博士生起“帮、带”的作用。
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大学社会功能作用的发挥,也加剧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因此,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解决研究生的学术诚信问题应摆在研究生教育的首位。
参考文献:
[1]朱月晨.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的博奕分析.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王林.研究生学术教范教育的调查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3]陈朝氽.加强高校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探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
[4]谢维营,刘晓雪.对我国学术失范现象的制度伦理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4).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专业学位 硕士 学术道德 教育
Explore New Ways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s Academic Moral Education
Yong Jia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s enrollment, academic moral education is paid more and more social attention. Academic moral educ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e need to find the reason of inappropriateness and obey the guidelines of academic ethics in order to improve graduates’ academic level, rich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academic evaluation standard, enhance academic anomie penalties and play role of master’s "Double mentor " to innovative ways of academic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Academic moral; Education
学术道德是科研工作者从事学术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1]。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的主体,其学术道德水平的高低关乎整个学术氛围的好坏,影响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研究生群体中频频出现的学术失范事件,敲响了学术道德滑坡的警钟。尤其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硕士”),其学术道德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应用型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关系到国家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前景,因此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专业硕士的学术失范原因何在,该如何针对专业硕士自身特点,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工作?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专业硕士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专业硕士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1.专业硕士学术道德失范表现
随着专业硕士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种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抄袭剽窃学术成果、论文东拼西凑、不标注引用文献、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论文、一文多投或虚假署名以及采用不正当的方式影响学术评价等。学术道德失范不仅会浪费国家人力物力,损坏学术队伍形象,败坏学术风气,更会阻碍科技进步和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加强专业硕士学术道德教育刻不容缓。需要找出学术道德失范的本质原因,结合专业硕士的特殊性,力求做到“对症下药”,治标又治本。
2.专业硕士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1.专业硕士学术水平偏低
一方面专业硕士生源渠道多样,学习、科研能力参差不齐,直接造成了学术水平的高低不一。部分科研基础较差的专业硕士不愿意付出努力,为了达到毕业要求获得学位而“铤而走险”,学术道德水平也随之“滑坡”。另一方面专业硕士学制短,除了要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还要参加企业实践,在短时间内科研的积累量并不乐观,影响学术水平的提高。再者,由于我国教育模式及培养体制的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对以创新为灵魂的学术发展极为不利。
2.专业硕士评价标准陈旧单一
专业硕士的培养起步较晚,学术评价体系并不完善。部分以学术型硕士培养为重点的高校更是直接将学术型硕士的评价标准照搬到专业硕士的评价体系中,实行“一刀切”。在评奖评优、学位申请、论文答辩等环节以的数量或者是否被核心期刊收录为唯一标准,忽视了专业硕士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大部分应用型的科研成果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有些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堪重负,为了争取到荣誉而选择走上抄袭科研成果、数据造假等学术失范的道路。
3.学术失范的惩罚力度不够
虽然针对学术失范的行为出台了相应的惩治办法,规定了学术规范的行为准则,但是当前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行为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如果发现研究生有抄袭、造假等行为,处理过程也相对低调,处罚力度也明显不强[2]。事实上,社会上曝光的学术不端事件,也仅集中于部分身份地位较高的学者,而社会对于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失范行为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容忍度。研究生正处于科研工作的起步阶段,如果在该阶段不能亲身体会到学术不端带来的惩罚强度,造成学术失范成本不高的错觉,从而形成不良的学术观念,势必会影响其今后的学术发展。
二、提高专业硕士学术道德水平的新途径
1.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内容,提高专业硕士学术水平
专业硕士教育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其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能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围绕该宗旨,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教学思路、内容及方法也需独立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是应改变原有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专业教学思路,把工程实践、工程设计以及工程创新三者融合进教学内容中,以企业实践教学和工程实例为依托,开展研究式、讨论式和团队式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专业硕士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提高其应用型学术能力[3]。二是将学术道德教育课堂搬进实践基地,用企业在专利申请、项目申报和论文撰写中遇到的实际案例教育专业硕士,让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不易和学术失范的可耻,进一步提高他们学术道德水平。
2.更新评价方法,拓展评价模式,丰富专业硕士评价标准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的差异决定了必须要建立一套独立的评价体系,以适应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评价制度要实现“多样化、多层次、灵活化”[4],尽可能展示具有不同特长的专业硕士的水平。在毕业要求方面,不能仅以数量作为最终评价标准,要鼓励采用专利申请、项目鉴定、参与导师或企业研发课题等多种方式对专业硕士进行全方位评价,充分拓展评价模式。增强应用型学术成果的评价权重,鼓励专业硕士把有限的精力投在专业实践中。在评奖评优方面,要逐步摒弃唯科研成果为单一考核标准的评审模式,加大对学术道德状况的考核力度,改变研究生“重成果,轻道德”的错误观念,达到“以评价促提高”的学术道德教育目标。
3.完善追究机制,落实监督制度,增强学术失范惩罚力度
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有效的监督制度是保障科研工作者认真履行学术道德规范的“铜墙铁壁”,是开展专业硕士学术道德教育的有力支撑。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一要明确学术失范的责任人。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导师未把好“第一关”,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在明确责任时,理应将导师因素纳入其中,对导师形成约束。二要界定程度轻重,划分惩罚等级。只要是发生学术失范,都不能姑息,但也需要分类处理。对于失范情节较轻的,主观意识不强的,应该以批评、警告、教育为主;对情节严重的,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绝不宽容[5]。三要明确学术失范惩罚实施主体。相关责任部门专门负责失范行为的调查取证、责任等级界定等工作,利用处罚权对科研工作者形成威慑。落实监督制度,关键在于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培养单位学术委员会、纪律监查部门要制定出系统性强、可操作的学术失范监察体系,从新生入学教育到中期检查,从评奖评优到论文答辩,每一环节都应有相应的学术失范监督和防范措施,不留“死角”,实现全面、系统、有效监督。
4.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沟通环境,发挥专业硕士“双导师”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学术生涯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导师的学术道德水平深刻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态度。专业硕士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培养。因此,导师在专业硕士学术道德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一要加强导师自身队伍建设。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遴选上,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加强学术道德的考核。凡是有学术失范先例的,要延长考察期和试用期,慎重聘用;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可以组织导师进行学术失范案例的讨论,重点培养导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意识,从而带动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二要改善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沟通环境,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让双方都能了解研究生在校内外的学术表现。逐步完善校内外导师沟通合作机制,制定出台校内外导师共同防范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管理办法,双管齐下,为专业硕士的学术道德规范扣上“双保险”[6]。
参考文献
[1] 王沙骋,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68-71.
[2] 吕淼华,吕晓健,姚峰平,研究生学术行为分析及基本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11-15.
[3] 郭玉珍,孙威,顾青瑶,王婧菲,有效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方法探索[J],江苏高教,2013(3),112-113.
[4] 戴雪飞,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根源和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50-52.
[5] 何宏莲,宋雪,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防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4(30),78-84.
[6] 鄢娟,何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中导师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7),133-134.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荣誉制度;美国大学;学术诚信;诚信教育
一、美国大学的荣誉制度
荣誉制度(Honor System)是美国大学生对学校的一种承诺制度,也是一种独特的学生自治制度。其实质是信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在考试、课外作业、校园生活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荣誉制度是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维护学术诚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促进我国高校文化建设和学术诚信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1.荣誉制度的产生背景
荣誉制度源于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的民主思想,19世纪中叶,最早产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时任校长的杰斐逊认为:“对于品格的自豪感、值得赞扬的抱负和道德气质是医治年轻人不良行为的良药。当这些手段反复运用,又经常迎合受助人的需要,其效力就得以强化”。1842年,学校推出一项决议,要求学生在考试时签署一份声明,声明自己“没有从他处得到帮助”,也“没有给予他人帮助”,这就是最初的荣誉制度。
荣誉制度发展至今,已从不成文的君子协定发展到条例化、组织化;从一项言而有信的信用制度延伸为以承诺为突破口的做人教育。
2.荣誉制度的主要内容
荣誉制度是学校制定的一系列维护学术诚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失信行为,从定义、表现形式、处罚规则到申辩程序,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荣誉制度一般包括荣誉规则、荣誉声明、负责机构、惩罚机制等几个部分。其中,荣誉规则是对荣誉制度的详细说明和解释。荣誉声明则体现了学生对荣誉制度的认可和支持。如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声明是:“我以我的荣誉起誓,在本次考试中,决不给予他人或接受他人任何帮助。”
二、荣誉制度的具体实施
美国研究人员在考察不诚信行为的产生原因时发现,如果人们事先不知道哪些行为构成学术失信,他们就更容易犯错误,反之,则会减少进行欺诈的心理冲动。
2010~2011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ECE)访问期间,旁听了9门课程,与相关教师、学生进行了广泛交流,从中体会到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通过渗透整个校园生活的、贯穿本科4年的一系列教育环节不断重复、强化得以实现的。MSU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之重视,使笔者感触颇深。在这里,诚信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品质,剽窃则是最可耻的欺骗行为。
1.新生入学教育
美国大学从新生入校就开始以各种形式进行诚信教育。以MSU为例,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会把印有荣誉制度内容的学生手册(Student Handbook)发放给每位新生。手册中详细列举了欺骗、剽窃、抄袭等各种不诚信行为,逐一解释了每种行为的具体表现。此外,新生入学后收到的第一个来自校方的邮件也是关于诚信教育的。邮件在介绍MSU学术诚信优秀传统的同时,要求新生在MSU学习期间,考试等各种校园学术活动中,保证不剽窃、不作弊、不把从因特网上下载的资料据为己有。
2.开设道德教育正式课程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指出,学校不能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标。目前,使美国年轻一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已成为美国教育界的共同追求。为此,绝大多数大学都开设了道德教育的正式课程。例如,MSU的ECE系开设了“职业道德规范与当前热点问题”(Ethics,Professionalism and Contemporary Issues)必修课,通过讲授道德理论(Ethical Theories)和道德规范(Code of Ethics),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敬业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此外,MSU还开设了美国宪法、美国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民主、宗教问题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3.渗透性教育策略
MSU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贯穿本科4年,渗透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诚信作为学术道德的核心,被列入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通常,在每门课第一次上课时,教师都会将包括诚信内容在内的教学大纲印发给每个学生,并详细阐明该课程对诚信的具体规定。例如,“微型处理器与数字系统”课程在其教学大纲中对欺骗行为及其处罚做了如下规定:“任何形式的欺骗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作业,但直接抄袭他人的作业就是欺骗,由此,抄袭者与被抄袭者都将被处以零分。此规定同样适用于实验报告。在各种单元测验和考试中,翻看笔记、窥视他人试卷等行为都视为欺骗,也将处以零分,并上报院长办公室备案。”而“模拟线路原理”课程则规定:“所有提交的作业都必须是独立完成的,不得与其他学生商量。任何与其他学生雷同的作业都将同时被处以零分的处罚,抄袭往届作业也将受到严厉惩罚。”
此外,MSU还规定凡因失信而不及格的学生,没有补考机会。因此,尽管一些考试根本就没有监考教师,学生也会诚信作答,谁也不愿意为蝇头小利损害自己的名誉。在MSU,学生把诚信看得比成绩更重要。
诚信教育、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在MSU无处不在。在学生守则中,将剽窃行为(Plagiarism)作为独立的一章进行阐述;在几乎所有课程中,都会涉及学术诚信问题的探讨;教师授课中的任何援引,小到PPT中使用的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都会清楚地标明网址;学生的报告(Report)、论文(Essay)等,尽管只作为学习训练,并不发表,但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都必须详细注明出处。总之,诚信已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荣誉制度的启示
美国大学荣誉制度的立足点不是如何惩治失信行为,而是怎样有效预防失信行为的发生,使学生生活在一个信任与被信任的校园文化氛围里,这对我国高校的诚信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加强诚信制度建设
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诚信道德体系,是培养诚信精神的前提和保证。从制度上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有失信记录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罚。激励守信,惩治失信,提高失信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扼制失信行为,使未失信者引以为戒。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文6
在英国的各类高校中,存在着人数众多、复杂多样的学生群体,包括全日制学生、半工半读学生、国际留学生等。首先,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意味着高校需要增强对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重视。在一个集体中,当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时,授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业关注和监督势必减少。高校中经常出现学生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如请人、复制网络资料)等现象,或者串通作弊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学生学术诚信的教育十分必要。近年来,英国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经验小组委员会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努力鉴别和解决学生的学术剽窃问题。其次,在英国高校中存在着大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由于之前的教育经历不同,对学术规范认识不同,不了解英国的学术写作规范(如文献参考规范、注释规范等),这些学生学术写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也会出现无意识的剽窃行为。因此,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尤其是学术规范教育十分重要。最后,加强学生学术诚信教育能够确保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术写作能力等。例如,英国的很多高校会给学生集中教授各种学术研究技能,包括如何引用文献、避免剽窃,理解学术写作规范等;还有一些高校经常针对学生的研究任务和水平,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和工作坊。可见,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主要路径
近年来,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管理和解决高校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作出了很多努力,如积极改进学术诚信的管理政策,提出预防学术不端的策略和措施,建立学术诚信的教育项目等。自2008年起,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和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联合创建了学术诚信服务,引发了英国高校对学术诚信教育的又一次反思,并积极推出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措施。
(一)使用电子检测工具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监督
使用电子剽窃检测工具对学生的文本作业、学术论文等进行鉴别和监督已成为英国多数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一项措施。例如,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莱斯特大学等多所院校都使用了Turnitin软件来检测学术研究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且这一检测软件已被世界很多国家引进和使用;邓迪大学创建了一套维护学术诚信的剽窃检测系统,即将SafeAssign软件嵌入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中,以此检测论文内容是否出现抄袭、复制他人作品的现象。邓迪大学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术剽窃问题,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的检测结果记录在他们的毕业证书上。尽管这一电子检测系统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所检测文本的剽窃率会因研究时间、研究主题、参考文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够精准,但总而言之,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创建有效的维护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体系
建立或引进维护学术诚信的制度是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2001-2005年期间,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学生上交的非原创作业数量每年成倍增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避免学生学术作弊的情况,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引进了学术行为办公系统(ACOs)。起初,该校制定了相应的学术规范、错误行为的记录方式和年度报告形式的模板,根据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自2005年开始,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通过定期举办学术研究方面的论坛,鼓励参会人员积极提出建议、分享经验,并年度报告。同时,学校也强调对学生学术规范和研究技能的指导,如正确使用Turnitin软件、PLATO资源等。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系统进行评估,并创建了相应杂志和国际性刊物。总之,学术行为办公系统的创设大大地改善了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学术诚信教育,促进了师生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三)开设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
英国高校维护学术诚信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在课堂教学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对学生的学术诚信的信念及行为进行熏陶和指导。莱斯特大学设计了一种对学生个体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网络辅导课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也创建了一种网络课程(LSE100课程)对学生的写作技能给予指导。北安普顿大学的学术诚信教育更具特色,注重在整个学校环境中创设一种诚信的学术文化氛围,将制度性的维护措施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职员工的参与和教学课程的设置结合起来,统筹合理地维护学校的学术诚信。首先,该校为全校师生制定了一套高等教育的价值准则和培养目标,体现在学校的政策、文件中,并将诚信的理念融入整个学校的活动中,如课程开发、学术评估、宣传活动等。其次,该校开发了一门供所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课程———剽窃消除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学术诚信的观念和重要性、理性学业评估的价值,并设计了消除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方法。剽窃消除课程的学习需要6周时间,该课程主题为“学术的旅程”,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术写作的技能、参考文献的规范、检测学术研究作品Turnitin软件的使用等。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剽窃消除课程已被该校学生广泛接受和学习,很多导师也将其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最后,学校对使用剽窃消除课程和Turnitin软件的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举办一些研讨会来鼓励师生们积极探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方法。2009-2010学年,该校有1900名学生得到了相关的信息培训与服务。北安普顿大学的剽窃消除课程已实施了十几年时间,对师生坚持诚信的学术研究理念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开发网络资源,宣传诚信的学术研究
创建相关网站,分享网络信息资源,宣传诚信的学术研究活动是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方式之一。例如,伦敦城市大学建立StudyWell网站,为师生们提供与学术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网站最初的创建理念源于学者布卢姆(Blum)在2009年提出的一种观点———高校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由高校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结果所致。因此,StudyWell网站的文化与英国伦敦的公共社会机制相适应。网站创建的目的是预防学生的学术剽窃行为,促进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其内容包括理解、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其资源包括学术评估、学术行为规范、学术行为指导的相关信息,以及该校图书馆和学生会提供的一系列信息等。为了使网站更有吸引力和活力,伦敦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网站中添加了更多的个人反馈、测验、预防剽窃的视频等信息。随着网站不断更新和发展,浏览和使用StudyWell网站的人数不断增加。网站极大地宣传了英国高校的学术诚信教育。
(五)利用小组活动、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学术诚信教育
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学生小组作业、召开研讨会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尤其是外国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鉴别学术剽窃。格拉斯哥大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写作能力,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资源(尤其是原始资料),并避免学术剽窃行为,采用了学生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如期刊论文等;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写作案例,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学生在小组内集中讨论案例的内容,如该案例是否具备诚信的学术研究态度,是否存在剽窃,如何引用文献、释义等;请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概括材料中例证的优缺点,并深入理解材料的细节。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疑问和专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们主动探索案例背后的一系列写作规范,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亚伯丁大学为了预防和解决学生无意识的学术剽窃,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加入了各种关于学术写作、预防学术剽窃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中,师生能够建立密切联系,并持续交流观点和意见。通过学生、教师、专家人员在研讨会中的意见反馈来解决学术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减少了学校中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
三、对我国开展学术诚信教育的启示
学术诚信教育得到了我国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及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而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却普遍堪忧,这与高校所持的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的理念不符。北京大学的王辑慈教授曾指出,在我国的高校和学术传统中,根本没有严格的参考文献制度,这是造成学术腐败的土壤。郑州大学的郭英剑教授也认为,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接受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关注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现状与不足之处,积极借鉴英国高校的有效经验,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和开展规范的学术研究活动。
(一)建立有效的学术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学术道德规范和严格的学术纪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了一系列关于学术诚信建设的文件。例如,教育部于2002年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11年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的《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生规范建设的意见》,2012年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意见和部门规章力图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机制、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学术道德奖励和惩罚制度来强化高校学术诚信的制度建设。但是,除个别院校外,如北京大学2006年出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四川大学出台了《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等,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还没有重视对学术诚信教育的管理与制度建设,学术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不断。因此,高校需要从自身做起,建立一套完善的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制度,从学校管理规章的制定,到课程的设置安排,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相应教学资源的提供,有效地保证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进行。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术诚信的教学活动
从现状来看,我国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学术诚信、学术规范等相关课程,如北京大学为研究生开设的学术道德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四川大学开设的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等。此外,高校图书馆也拥有很多关于学术诚信教育的学习资源。然而,全国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学术诚信教育名不副实,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不仅不够正规,如缺乏系统教材和专业教师,而且教育方式简单,没有特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此外,学校图书馆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宣传学术诚信的作用。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对学术诚信不够重视。因此,各高校应该努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践行学术诚信教育。例如,开设讲座、举办报告会、进行集体教学等;积极发挥小组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一起参与学术诚信内容的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术写作的辅导或网络授课等。总之,我们应将各种学术诚信教育的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术研究的价值并在实践中用诚实、规范、端正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
(三)利用资源预防学术不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