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1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育深化改革,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教育方式。因此将其应用于新时代的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完成教人育人,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1]。我国的信息化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进步,教育深化改革的目的在于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开展和应用中,并不是说要颠覆传统教学理论和教育体系,而是要与传统教学中的精髓部分相结合,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为媒介,将教育的实际绩效最大化发挥。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1.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系统、信息、控制三者结合的新式教育理念,将由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等必要元素构成的整体教学系统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教师、学生、知识媒体这三者之间的交流和结合[2]。信息化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更有现时代“信息化”的显著教学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但又有所联系,可以将其看作由传统教学深化改革,并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上发展而来。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另外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可归类为个性化教学,可获取不同于常规的教育资源,并且以独特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1.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和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可见我国当前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开展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分为理论指导模式、教学实践模式、技术支持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学习认知模式五类,但无论是哪种,都要应用到现代化信息工具和信息技术,且对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依赖程度非常大[3]。从现实角度来看,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文化传递与现实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这种进步与传统文化沿袭的冲突产生了现实教育的矛盾,这与外部物质技术的应用和选择无关。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受传统及社会规范的限制,且因教学模式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其发展一直被制约,并没有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
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之路
2.1打破现实社会规范的束缚
冲破社会现实规范的束缚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第一关,一旦冲破则会带来质的飞跃。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并不能以单纯的技术更新体现,技术只是支撑的载体之一,并不能直接影响或改善学习[4]。由此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历程中,要利用合适的技术过程和合理的资源融合创建,将信息化模式具体应用、实践和管理,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习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客观环境、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师水平等多方面要素,以实际发展为需求,打破传统和社会常规的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
2.2建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绩效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客观的评测标准,对已经实施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效果的评价,从而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工作,首先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中以分数论成绩的评价体系,但从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和实施状态来看,这一点的改变非常困难,并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观。但不能就此下定论,中国的教育模式不可能千年不变,尽管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但在实际进程中依然在缓慢的创新和改变。推进信息化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遵从质量和效益意识,以规范、合理、完整性的信息化教学框架以及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支撑,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工作,在教育进程中对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发现实践的问题,之后进行调整和设计,创新方式,变革模式,将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的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发挥出其应用的实际价值。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最终应用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学本身改革上,由此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以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等为核心进行绩效评价,且立竿见影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中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2.3与传统教学精髓结合
教育深化改革的目的在于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就是说无论教育方式如何改革,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开展和应用中,并不是说要颠覆传统教学理论和教育体系,在多年的发展中,传统教育中依旧有诸多核心的精髓值得沿袭和传承,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要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精髓相结合,关注传统教学结构中的核心要素,贯穿整个课堂中的所有环节。教师是课堂的另一个主体,在具体教育进程中,却不能由教师主导了整个课堂,代替了学生的核心位置。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化工具和技术进行教学,也要经历初始、采纳、适应、领会和创新这五个阶段,也就是说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每个阶段的达成和发展并不是自动的,而是教师在教学或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的结果。由此,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需要学生、教师的配合才能完成,以信息化技术和基础设备为支撑,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精髓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3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需要在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建设,并且发挥实际的教学价值。教育信息化新的十年规划明确指出了新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信息化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和进一步建设的机遇,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进一步创新和变革,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进步,无论是在模式转换还是技术应用方面,都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际要求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刘俊琦.信息化教学为课程改革插上创新翅膀——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当代畜牧,2016,15:43-44.
[2]柏景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43-46.
[3]谢传兵.以机制创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基于江苏省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50-54.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的中职院校教师基本都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且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然而对所搜集到的信息,大部分教师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并不能真正发挥信息的价值。为此,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时代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粉笔式”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地拓宽教学的空间,丰富课堂内容。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空间都有较大的延伸,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挑战,教师必须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1.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配备完善的计算机设备、优化校园网络等。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符合教学需求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其中包括了教师备课用机和学生多媒体教室。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网络,以便于教师能够便捷地查询信息等。完善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还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自我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更是不断将信息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科技的发展融入到教学中去[2]。在此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基地,中职学校更要不断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促进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改革,加速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3.转变角色
在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中,信息化教学涉及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它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交流空间,在一定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讲授知识的角色中转变为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接触到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接触信息化的知识,包容和接纳这种新生的教学模式,不断开拓学生视野。
4.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能够利用这些设备来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正解的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不断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和独特性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因此,在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以口头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并能熟练使用新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在互联网时展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而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职院校想要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跟上时展的步伐,从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培养出当前所需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111-02
2010 年 9 月 21日,财政部印发了第一个《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确立了中国建设国际一流会计人才队伍的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当前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推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都迫切需要会计信息化人才。作为本科院校,更应该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和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以期建立新的、合理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一、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大部分仍处于中低端应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还仅限于财务软件模块的操作使用上,以最终生成财务报表和编写财务报告为目标,导致国内企业数据利用率很低,难以充分发挥所掌握的丰富信息资源的价值,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撑。据调查,只有少部分企业领导者是靠信息作决策,大部分企业领导者都是在没有充分信息的支持下完全凭直觉作出决策,这部分决策者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信息对于决策的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而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中国会计人员现在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没有达到应当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水平。
高校是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但是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无法打造出会计信息化人才。为了保证中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目标的尽快实现,必须改变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以适信息化环境的需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只有真正地践行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理解会计人才的内涵,制定出符合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会计,既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又有独立创新精神,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从根本上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途径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理应顺应市场的需求和信息时展的趋势,重塑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自身的信息技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调整为:既通晓会计专业知识,又通晓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思想;既能独立操作会计软件,又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讲课,强化师资力量
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实践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各环节以及最终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理念、实践技能是通过组织教学开展实施的,只有具备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既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应会计信息化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学校需要与企业多做合作交换,聘用经验丰富的、有高级职称或职务的专家担任部分实务课程或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指导,这样可形成高端人才的嫁接,加强会计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的培训。同时加强会计教师的后续学习,鼓励教师定期到校外的合作单位参加会计信息化实践工作,了解实际业务,深入学习体验,使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真正推动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二)校企合作,创新会计信息化教材的编写
校企合作,能够带来新的市场动态,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解决在会计软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究,相互探讨,更能够研发出培养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的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推动会计专业整体教学资源的革新,让学生就业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被社会认可,被企业接受。编写会计信息化教材时,要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采用大型综合案例,将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财务软件操作流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就业能力。
(三)增加综合型实验课程比重,改革教学模式
综合型实验侧重培养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或同一学科的不同专业,或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信息化课程应主要采用岗位实验,岗位实验是按照会计信息化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课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工作的实践演练,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熟练掌握了会计人员的分工合作和会计核算过程,了解了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还能够进行软件的日常性维护,从而能快速达到各个会计岗位的要求。
(四)利用网络优式,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会计软件实验室,配备了专业的会计软件,以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还是表现出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就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发会计信息化课程相关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标准课程讲解方案,提供精品课程,链接相关电子图书,搭建师生网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网上优势灵活自主地学习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内容,借助网络平台掌握和了解大量课外资源和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了创新的变革,能够促使师生在课堂上进一步地沟通、探讨和交流,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五)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中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定位于初级、中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上,无法准确地了解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动和所需会计技能,导致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很好地与社会接轨,与社会需求产生了时间的延迟,造成了学校培养的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岗位,企业找不到马上能用的人才。如果学校能够与软件教育企业进行合作,掌握软件使用客户群和市场的需求,就可以将市场中企业会计岗位的最新动态带进校园,帮助高校建立仿真的综合实训基地,在课堂上模拟信息化企业实务情景,帮助院校更快地接触到企业实际业务,让师生体验、了解到目前会计信息化岗位需要哪些技能,需要更新什么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操作能力。院校通过与软件教育企业合作,就能够制定合理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参与决策的重大作用。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当前社会经济正在进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创新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顺应时代需要的高水平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不仅是会计专业学生顺利上岗的需要,更是会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09,(20).
[2] 刘玉廷.中国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J].会计研究,2010,(10).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4
【关键词】综合英语 信息化教学 创新路径
一、教学现状
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将一大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主学习性不强,学生成了课程教学的消极参与者和被动吸收者。很多高职学生临近毕业,仍然不能较熟练地阅读英文书籍,尤其是听与说能力的欠缺,很难有效的进行跨文化语言交流,这说明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教育的需要。由此可见,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1.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它围绕一个精选的主题,创造最大限度接近现实的语言环境,把听、说、读、写、译5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去,逐步进行准备活动,通过以听说为中心,以阅读为中心和巩固提高等阶段的语言活动,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信息化课堂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强调创设情境对信息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强调个性化学习和团队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多维立体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强调利用各种信息和多媒体资源来支持“学”的新型复合型教学模式。
2.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载体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学生按个体需求学习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信息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巧妙的应用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不是为了信息化教学而进行信息化教学,而是利用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课堂的建构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的完美融合,实现分类分层次教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英语语言输入输出在第一课堂上的及时,高效的循环,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在课外充分享用到互联网内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改变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在开展综合英语的教学课程中,学生需要积极的顺着教师的指导去发散自己的思维,让课堂上教学和学习都变成一个主动的过程。
三、信息化教学创新路径
围绕以上的基本方案,笔者建议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创新路径如下:
1.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文化的传递离不开语言,语言担负着表现和传递文化的职责。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参与者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文化差异这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多媒体技术在这一方面恰恰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更加直观的感受文化的差异性,并在相关图片或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对基于不同文化环境的语言交流进行深入了解,同时相关的电视节目也可以推荐给学生去观看,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想象,观察和创造三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使用英语的国家中,不同的文化背景让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例如手势语等有着差异的习惯会让学生对这种不了解的知识有着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对这些异国风俗的了解过程中自然的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文化情操。
2.信息化教学与实践应用的融合。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运用交流提高在语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就是综合英语教学对学生来说的实质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并非是主要的着力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并不能得到提升,这需要实际生活方面知识的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交流才能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内容上进行拓展和研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信息化模拟软件平台,让学生在基于一个虚拟的真实情景下进行相互交流,这不但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乐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之间找到一个搭接点,将实际生活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用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让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这个框架内,让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体会到实际生活中交流的乐趣,由此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3.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的情感方面需要加以关注,同时教师还需要着眼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其对学习的兴趣程度,而这兴趣又来源于对语言文化的不了解。教师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极为重要,需要在提前的课堂备课过程中,将课堂的时间合理的分配并安排许多互动式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趣味性、互动性、艺术性等特点,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得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加强自身语言的C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更能达到思维上的高效率,在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由此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的收获。
4.网络与多媒体的参与。随着现在信息化时代中相关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外语教学方面的改革应着眼于最新的技术水平而展开。在以往教学高级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由于难以将所学到的内容与具体形象思维联系到一起,学习仅仅是一个基于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思考和记忆过程,在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下的学习过程的效率和效果自然是不尽如意的,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现在的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习变得多维化,同时也让学习过程不再局限于抽象逻辑思维这一层面。另外,网络上的相关资源也需要得到充分运用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在网络上寻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在课上和课下都可以利用掌握的资料积极参与讨论,这一过程是得到鼓励的。
此外,教师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牢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被动获取,而是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在知识的主动获取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并不能完全的体现综合英语课程的内容,还需要在课外活动上进行延伸。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可以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在活动的深入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角色和任务能够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他在饰演语言实践活动中相应角色的时候会将自己所知道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都尽可能的表达出来,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达到了综合英语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教师在综合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障碍”的巧妙合理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求胜欲望,在学习过程中跨越障碍后的喜悦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成功是最能让人内心得到满足和激励人更加奋发进取的因素,这一点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因此,因材施教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性,教师需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功的喜悦促进下更加努力和积极的学习。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最为重要,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交流讨论以及发散思维。老师在这一过程的引导作用就需要得到充足的发挥,在完成知识的传授之后,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并对学生自我学习和讨论的行为进行鼓励,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以让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根本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娴娴.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03).
[2]唐燕玲.论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与综合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8).
[3]白杨.民办院校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浅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5
关键词:选择性课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会带来信息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尤其在职业教育中,信息化教学对各个专业及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会带来新的挑战。
一、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及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指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现代化工具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信息化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来看,它扩展和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范围,提升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还有指导、计划、统筹、评价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内化知识,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信息化教学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教学也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坚固的基础理论。
二、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教学改革突破了时空限制、思维限制和教师角色的改变,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带来挑战。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是要做好知识的引导,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环境中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如何转换教师的角色,如何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何开展校本教材及课程的研修,如何善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创新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同时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角色行为也提高到了一定的要求: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用设问、善用教法、善于评价、善于沟通、善于入群等。目前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教学改革主要有视频微课、翻转课堂等。“微课”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小型课体。视频载体主要记录教师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展现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方法。“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也是教学重点或难点的重要呈现,它主要包含与该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课件、练习测评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教学组织关系和独特的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鲜明的资源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不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设、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而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创新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对传统教学资源的补充和拓展。翻转课堂一般被称为“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前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微课、课本、学习任务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学习指引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记录下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反馈给教师;课内成为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统计出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给出评价,并整理学生需要解决但又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由教师创设活动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解决、教师答疑)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随后教师再通过课堂练习测试,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可再布置拓展练习,提升知识,深化课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所以“翻转课堂”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递与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堂,创新思维,让学习内化自身的需要,构建知识结构。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的授课知识。并且课堂和教师的角色随之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自主探究。
三、如何做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应做到以下方面内容:教育思想的信息化,从班级批量化的教育到信息化、小班化、个性化、人本化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校要创建各种分布式的、超链接的、多媒体化的、智能化的、开放性的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库,使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实训室、阅览室等全面网络化、智能化,学校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使人、财、物、时间、空间等各种资源最优化;课程教材的信息化,要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水平;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努力构建信息化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创新及知识的学习、掌握、评价等进行教学模式过程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提高各种应用于教学软件、硬件的信息化技术含量;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学校要创设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合理化、美化的信息化环境。
四、新一轮选择性课程改革给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带来可能
新一轮的选择性课程教学改革给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分层、走班、自由选课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自由选择性课程会带来课程的丰富性,课程内容更细化、专门化。分层教学,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自由选择性课程会带来课程小班化教学的可能,同时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专业及课程专业特点提供一定自由选择课程。那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课程整合的能力,课程的丰富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班化教学及课程整合都给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和带来了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微课视频,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通过上网学习“微课”来完成,它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学习自觉性。那么选择性课程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为课前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可能。小班化的教学为翻转课堂的课内问题探讨及小组讨论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信息化应用的可能。丰富的课程资源及课程整合,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学校教师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空间是自由的,我们完全可以构建自己的信息化校本课程。尤其在职业教育中,课程改革带来课程的重设,专业教学内容向专门化、细化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相对较自由,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及信息化手段来实现。
五、职业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就业与升学并轨,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发展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一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学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取相应的学分。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信息化,以下方法或许可以值得一试。第一,网络自学模式,如艺术欣赏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利用网上现有的资源,如名家名画欣赏,教师对课程进行前期的重整,开通网络课程,利用网上的视频资源如艺术家的简介及艺术特点介绍、名画赏析等,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行观看视频,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对其作业进行网上批改,在线评价完成课程教学,使学生拿到相应的学分。第二,课前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的可能,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微信,或开发相应的课程网站,如美术手工教学,建设网络课程,将每一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制作成视频教学,并设置一定问题,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技能知识,再在课内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一定考评,解决较难的技术问题,最后通过课堂作业(技能训练)掌握技能知识,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评价反馈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自己的作业评价结果,了解作业的不足地方,教师同时上传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欣赏,形成一定的图片库,日积月累,会形成强大的课程资源库。第三,建立课程网络电子书,教师可以根据现有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课程内容重组,将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知识掌握的难易进行编辑,将课程内容按照学时进行编排,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含义,基本技能讲解,技能应用要点,操作步骤,问题解释,作业内容,评价标准,如美术手工的卷纸造型,包括卷纸的含义及特点,卷纸的方法及要点,卷纸的变形方法,卷纸的造型技巧,图片赏析,作业内容,作业评价等。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电子书,掌握知识技能,完成课程内容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教师在课内对学生的作业过程进行指导。当然,课程网络电子书相对教学技能较简单的课程内容或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能很好地进行。第四,游戏闯关模式,游戏闯关是根据游戏的特点,设置关卡或作业题(技能题),学生通过打游戏的形式,层层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每一关卡上设置一定的知识内容及技能要点,让学生通过自学模式。每一关设置一定的评价及奖励机制,通过一关游戏拿到一定奖励积分,当学生遇到问题无法突破时,可以寻求帮助,或求助于教师及同学,整个学期下来能把游戏打通关了,就表示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获取相应的学分。当然游戏闯关模式更适合技能性较强的项目技能学习课程。当然,信息化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尤其是课程前期的准备需要教师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就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在驾驭各种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上不能够完全具备,或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预备不足或课堂随机应变能力稍逊时,就有可能无法很好地掌控课堂的进展和出现的局面,这也会给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带来困难。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直接提供教学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探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控制支配的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会失去以往的教学权威地位,在这个丰富的环境中,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难于预见的问题,教师有能力必须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信息化教学会带来信息资源的丰富、教学资源的整合,信息量、知识量增大,各种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个别化教学的可能,并且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发展。但是信息化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有些学校可能难以实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要求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不断更新和升级、维护,学校的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的教育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有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学校无法全都具备购置必要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即使有些学校能够购置目前流行的全部现代化设备,具备上网的条件,但要能够支付起每月的网络信息费,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此外,先进的教学设备对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要求也较高,一些学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每位教师都可以自如地驾驭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这些都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施行带了阻碍。
作者:蒋慧娇 单位: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范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1(8).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模式 理念 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现了大规模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的音乐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乐课,不仅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必修课之一。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自身存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其不能充分的发挥出自身具备的教育责任,教学目标不易实现。因此,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和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主要以德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为主,严重忽略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音乐教育中应该以美育为宗旨,对学生进行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关注音乐教育具备的外在价值,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最终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缺失,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只注重讲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式具有单调性、机械性的特点,过程比较枯燥和程式化,不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逐渐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教育工作者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和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互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初中音乐教育的互相结合,转变教学模式。
1.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因素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初中音乐知识建构意义的目的。构建主义来自于心理学领域,其认为每个人都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建构世界。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求教师要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转化为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条件,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作为音乐教育课堂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促者;音乐教材作为学生进行自我构建的主要对象;媒介作为创设的情景,以协作、会话作为认知工具;最后,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的互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角色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创新
由于实施初中音乐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实现音乐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有力的物质保障。在信息化背景下,要通过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以往单一性、教条性的教学模式。在对初中音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先进性的教育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改革完善音乐课堂的教学条件,实现优化音乐教学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初中音乐课程的互相结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与音乐创作热情,进一步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才能充分的展现出来。
伴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电视、光盘、录音、广播、电脑、录像等多媒体硬件设备与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等软件,都能够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例如在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通过充分的利用学校具备的多媒体设备,自己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实现美丽的草原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达到情境交融的目的,并通过将视、听完美的演绎,让学生体会到歌曲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音乐和画面的互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掌握了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体验到中国民族音乐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和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音乐教育人员要进行教学反思,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备,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展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并提高音乐技能水平,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