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栽培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栽培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园林植物栽培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四位一体;内容;优势
中图分类号 G712;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34-01
园林植物栽培学在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因此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重在学生动手实验、实训和实习操作,而以往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主要以学期结束前某个实践技能操作为主要依据得出成绩,这样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同时造成学生在平时实践性操作过程中存在得过且过、重视不够的现象。
“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就是学生自评、小组测评、项目指导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的“四位”,学生整个实训过程的总体表现为“一体”。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对每个实训项目要求的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可以使课程任课教师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实践动手能力[1-3]。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天津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中职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通过项目研究提出“四位一体”的课程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 “四位一体”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4∶6,重点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课程总教学时数为72个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会安排各专业学生到校企合作公司进行1个月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其中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校外实习时间为1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全方面覆盖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个表现,再现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使教学评价从单一的考试考核转变成为整个学习阶段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1.1 学生自评
课程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每个实训项目都要求学生个人撰写实训实习报告,把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技能要求、动手训练、个人体会进行叙述,重点阐述个人的体会和感想,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得失。在学期结束之前把所有实训报告进行汇总,由学生个人进行自评得出成绩。
1.2 小组测评
在实训过程中每5个学生分成1组,让每个小组组员之间进行测评,即从服从安排、团队协作、吃苦耐劳、主动参与、态度认真等方面进行打分,按照小组其他成员实际打分情况进行平均,即得出测评成绩。
1.3 项目指导教师评价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以学生平时出勤率、上课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实训作业是否及时上交、操作过程是否细心、动作是否规范、是否遵守实验场所纪律规定以及实验过程自我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总体上把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都包含在内,进行综合评价打分作为教师评价成绩。
1.4 企业师傅评价
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园林绿化、园林苗木种植、园林植物养护等相关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专业教学实习,让学生实地了解园林绿化相关的知识,体验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操作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实习企业会安排实习师傅进行传授和帮带,指导学生完成这1个月的专业实习。通过对实习学生的敬业精神、学习的自主性或求知欲、团队协作、纪律意识、文明礼仪、个人操守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即为企业师傅评价成绩。
2 采用“四位一体”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势
在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评价体系,让学生从始至终都注重自己的学习态度,不会出现松懈或懈怠的现象,使其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改变了以往学期结束前考试考核的方式,彻底扭转了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强化技能操作的做法,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平时用功学、认真练以获得较好学习成绩的习惯。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真正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模式[4-5]。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的实施,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夯实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同时强化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学生今后就业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参考文献
[1] 朱益湘.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性研究[J].教师,2013(17):101.
[2] 张建玲,姬彦红.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现状调查――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1(19):22-26.
[3] 张守兴.高职课程改革凸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4):46-48.
植物栽培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园林专业 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项目来源: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J40:园林专业“一体两翼三结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前言
园林专业是生态、植物、建筑、艺术设计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发展起来的复合性学科,高职园林专业培养服务园林工程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被列为高职示范性院校国家级建设专业、陕西省重点专业、国家林业局重点专业,为陕西乃至西北园林事业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
经过多年的实践,专业已经走出规模发展的阶段,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即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专业的内涵与质量,形成品牌与特色,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专业将“一体两翼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建设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打破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模块体系为主体开展技能培养
1.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模块,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
根据“突出实用、服务当地、满足需求”的指导思想,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夯实基础、拓宽就业口径为导向,探索形成 “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把教育教学、企业经营和学生培养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行业一线进行调研,组织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与学科专家进行园林生产建设过程分析,提出行业就业岗位,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技能,进行课程开发。通过研究确定了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四大职业岗位: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园林规划设计岗位、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参照国家执业资格和行业工种设置,确立了与之相对应的四项核心岗位技能。培养的毕业生要求适应职业岗位群,具有较强的转岗能力。将四项岗位技能作为实践教学一级模块,细化出实践教学二级模块,再分解二级模块列出单项技能训练,制定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使得教学有递进性,整体有系统性。以目标倒推法进行课程开发,整合项目课程,形成知识、技能和素质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三段式实践教学
初期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了园林植物识别、园林制图、材料识别等单项技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认识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结合园林艺术课程开展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园林有深切全面的认识。近些年专业开发了昆明园林线、江南私家园林线、北京皇家园林线、岭南园林线四条线路,让学生以艺术欣赏的眼光认识园林专业的建设成果和涉及范围,明确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习欲望和热情。教师从专业分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讲解,增强专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中期开展课程模块综合训练,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园林专业的课程综合训练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园林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园林规划设计综合实训、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综合实训模块。通过设置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的生产任务,开创工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以任务驱动、小模块向大模块推进、项目轮训为模式的实战训练,使学生体验了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整体连贯的工作过程。
毕业前通过顶岗实习,培养职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是在三年级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主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全面有效的检验方式,也是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形成职业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落实具体岗位,参与实际生产,学习企业运作、技术实施、设备运行,领悟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全面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在就业时达到技能强、上岗快、留得住、受欢迎。
以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教材建设为两翼,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和助推力
依托国家级、省部级、院级项目支持,从师资、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1.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室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场所,主要满足单门课程实验实训需要,培养学生单项实践技能。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已经建成的有园林绘图室、园林手绘室、园林测量仪器室、园林植物标本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造价实训室及录播教室,并制定了配套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
(2)园林工程综合大厅
园林工程综合大厅是使用率较高的园林专业综合实训大厅,其面积大、功能全、设备先进。大厅长30米,宽16米,对外进行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接待上级视察指导及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对内主要满足专业多门课程实践教学及部分课程实训。内设假山模型、园路结构模型、地形地貌模型、著名微缩园林建筑结构模型、颐和园沙盘、现代园林景观沙盘、园林喷灌模型等,有立体构成、园林插花实训区,还有园林手绘、园林制图 、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设计等优秀作品展示区。
(3)农林综合实训基地
农林综合实训基地是2005年由中央财政资助建设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面积最大的农林类综合实训基地,占地4万平方米,集生产、实训、培训功能为一体,是陕西省重点实训基地。基地建有全智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苗圃,开展园林花卉、苗木的栽植繁育并对外销售、租赁,将生产与教学有效结合。室外建造了自然式小游园,划分有园林工程材料及施工场地,开展施工放线、微景观施工等。东北角建有一座五开间梁架式二层大厅,底层分为现场教学区、操作实训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园林机械区四个功能区。二层钢制观展台为廊道式,挂有历届学生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展板。基地主要满足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艺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沙盘制作、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机械等课程现场教学及实训操作。
(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与园林企业联合建立的教学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先进成熟的工艺流程、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是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1]结合学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园林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园林规划和施工公司的基础上,新增园林绿化苗木生产销售公司、室内花卉租赁养护公司、园林养护管理公司、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等。并进一步拓展地域范围,由陕西扩大至北京、浙江、青岛等地,结合工程项目提供教学参观、暑期学生实践锻炼、毕业生顶岗实习等。
2.实践教学师资及教材建设
通过实施“锻炼、进修、培训、引进”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青年教师暑期深入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教学案例;专职教师通过申请可到相关大学、企业进行1―2年的脱岗进修,或暑期到德国、香港等国外合作学校和企业进修;引进专业导师到校进行教学手段及方法、心理学等供需课程培训,举办德国、澳大利亚教育教学技术培训。聘请有工作经历的兼职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盟教学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库”。组织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院校同行合作成立教材开发项目小组,紧密结合专业生产实际,完成了国内首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指导教材,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发展、技能证书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使实践教学成果更丰硕
1.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共赢
以学院“百县千企”工程为平台,选择大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参与园林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团队教师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提供人才支持。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充分享受到学校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优势,为实现真正的人才共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技能证书相结合,提升双证率
依托学院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各项技能训练与园林行业特有工种训练相结合,技能考核与岗位工种测试相结合。开展高、中级风景园林施工员、风景园林设计员、花卉园艺师、绿化工等5个工种的校内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96%以上。校内开展花卉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微景园施工、手绘表现技法等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及地区举办的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学生专业学习热情,也是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检验和肯定。
3.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提升就业竞争力
园林企业关于毕业生情况的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排在第五位,而更看重毕业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团队、比武、竞标等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实践创新等社会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善于钻研、分析解决等方法能力,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修养与扎实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才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培养更多优秀的园林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群:《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安徽农学通报》2012年第18期,第174-175页。
[2]邱希阳:《高职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职业教育》2014年第12期,第15-17页。
植物栽培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园林技术 改革
随着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培养了很多我国国内比较先进的园林技术人才,园林技术掌握的是以工程技术、艺术手段为基础的,还要通过地方因素而进行改造、管理水系统的同时还要对植物进行栽种,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园林区域,对园林技术人才的培养,这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就目前状况来说,园林技术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下文是笔者对园林技术专业改革的探索:
1 园林技术的特性
1.1 园林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相关人员,已经完全忽略掉了园林技术的重要性,意识到重要性,更可以让我们完全了解园林技术的根本理念,掌握其中的要领。
园林技术是和文化、生态、科学以及艺术一体化的专业学科,这不但可以对环境进行改善,还可以让人类心理健康得到发展,有效率提高了人文素质。
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非常重视人们生活的水平,在城市内建立一些关于园林绿化相关的部门,可以全面塑造城市的形象,这些园林建设方案可以在农村大山中进行,也可以在城市路边实施,这不但可以进行美化,还可以优化空气,改善空气的质量。
1.2 园林技术专业多样性
园林技术所针对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知识也比较多,不管是在理论分析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抓住园林技术的重点,园林技术专业涉及到了数学,这在改革前后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是园林技术只是内容整体顺序出现了变化,在学习园林技术的时候,主要从具有多元化性质,以植物学、植物种植设计、园林艺术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作为核心,从环境、艺术等角度掌握该专业,同时改革后,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却支撑了整个园林技术专业。
2 举出园林技术专业—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分析
自从园林技术改革后,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已经慢慢的取代了园林技术专业其他所有的项目,而且可以说它在该专业里已经是独树一帜了,各大城市都在运用园林绿化工程技术。
2.1 对园林绿化工程技术要选择适宜的起挖地点
在改革之后,园林技术的基本方法主要是针对实践,而之前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可以进行实地的观察,分析相应的地理形势,发现光和土地之间酸碱程度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会对一些植物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选择一些水多,而且有利于环境的地点,这样大树生活的概率更多一些。
2.2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技术选择适宜移植季节
一棵大树如果下边带着整体球,在精心照顾下,不管是春夏秋冬什么季节都可以进行移植,早夏季的时候,采取大树根本大土球方法比较适合,还可以对根本进行修剪。但在北方的雨季和南方的梅雨期,由于连阴雨日较长,光照强度较弱,空气湿度较高,如把握得当,也不失为移植适期。在实际当中,我们想要移植植物,必须要选择最加的时间,这样一来,还可以降低成本,对以后管理也有很大的好处。刚到春季移植是最好的时间,从春天到秋天这段时间是最佳生长时期,这也给大树在过冬创造了良好条件。
3 园林技术专业在改革后生态化趋势
上世纪末年,园林技术专业一直处于比较低调阶段,尤其是在绿化方面植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少,在园林实业发展的时候,又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园林工作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只寻找一些比较大尺度的方法,而忽视了路边那些小树木的栽培,路边上有一些草坪图案,这些图案可以飞机上观赏,远远违背了园林技术应用的价值性,这也不是园林技术发展的方法。
而最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之后,现代园林技术专业一直在发展道路中,尤其是园林绿化、在工程技术中起到了较为明显的进步,这一环节完全带动了园林专业其他项目的发展,而在这其中,我们趁机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具备一定的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应该应该在教学改革之后,在园林技术专业中最有优势的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作为重要的依据,来发挥地区园林技术的特点,从而实现城市化园林建设的目的。
4 针对上述园林技术总结的改革方案
4.1 内容改革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根本,依附于社会的需求,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行业科技、设施以及新方法等。比如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无土栽培技术以及园林工程的大树移植技术等。而且要在哪找学生的特性以及行业特性,深化实效,完善园林技术相关的改革内容。比如园林植物一反按科属种分型的理念,抓住侧重点,让学生对于此专业可以有的放矢。要把园林美术变更成园林绘画,主要训练园林景观绘画方法,挣脱传统专业理念的束缚。
4.2 深化实践
实践利用专项训练的实训、与生产项目所融合,为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好的基础,深化实践,构成一整套有组织,有体系的职业技能。要全面构建实践环境,大力开设设计性,全面性、实际性强的实训项目,和生产进行有机的结合。
4.3 构建校企结合、产学研多层次递进的途径
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理念,全面进行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研多层次模式的构建。设立有一定联系性的校企结合基地,要切实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目标,从而变成一体化实训基地。可在此基地中掌握一些生产任务以及科研项目。构建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从而通过生产实践深入的了解此专业的全新技术以及内容。
参考文献:
[1]何昉,锁秀.风景园林职业化道路的缺失和前景[J].风景园林,2011,33(11):114-118
植物栽培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树木;课程标准;制定
【中图分类号】G712.4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科目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主要授课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其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本门课程具体实施的依据和准则。高职课程标准要切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整体效果。本文以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课程标准制定为实例,探讨了课程标准制订的具体内容,为同类课程标准的开发及规范化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园林树木是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园林树木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常见园林树木的特征、习性、应用和养护要点,能够独立进行园林树木的运用、配置和日常养护管理。该课程涵盖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土壤肥料等的主要内容,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工程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定位完全是根据园艺技术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树木识别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园林植物应用方面的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见园林植物识别的基本知识和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对小面积的园林工程施工项目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二、课程设计思路
园林树木课程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性质与定位,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园林绿化施工员、苗木生产技术员、草坪建植工和景观设计员的岗位需求为导向,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常见园林树木,了解其对温、光、水、土、肥的要求,掌握其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等习性,并在此基础上具备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配植、栽培养护、繁育等一系列专业技能。
本课程的目标是完成园林植物识别、掌握生态习性、栽植管理、繁育及园林中植物配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内容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定安排,打破以往以理论知识为逻辑课程顺序,将所需知识渗透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及职业环境的真实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的杆、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
2.掌握园林树木的分类、植物资源特点以及其在绿化建设中的作用。
3.掌握园林植物选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4.掌握根据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营造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
5.熟知江苏地区园林中常见树木的特性及其应用特点。
(二)技能目标
1.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具有较强园林树木识别、应用、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在园林树木识别应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凝练重点的能力,能正确识别并能合理运用和养护园林植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园林树木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共60学时。全课程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园林树木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子植物识别、第三部分被子植物识别、第四部分常见园林树木配置应用与调查。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模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以任务为驱动使课程设计项目化,针对项目的技能关键点设计技能模块、学习情境,并组织实施,采用“课堂―实践场地”互替的教学模式,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最终达到项目的实现。为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能力,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形式来设计技能模块和学习情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在老师指导下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情境相融合,对具体的绿化项目选择适宜的植物,独立进行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并能够独立完成植物配置图。在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点的复习和传授,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在一起。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施的有力保障,随着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今后学生岗位发展要求,本课程主要采用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研的教学方法。根据每班情况,分成6-8个小组,每组4-5人,老师根据每个任务项目限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以PPT形式汇报,每小组间互评打分,老师做最后的点评和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互动,边学边做,教师在实践实训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实习,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3.课程考核评价
根据园林树木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要求,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结果考核(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其中过程评价以学习态度、课堂考勤、作业、实践操作能力、合作精神为等进行总体考核评价。
六、课程教学资源
(一)《园林树木》主要参考的教材有: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
2.邱国金.《园林树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
3.邱国金,石朝进.《园林树木》,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12.
(二)课程资源库网站。将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在网络上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实训实习项目、在线测试等。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网站资源,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园林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识别分类的依据。
(三)课程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构建一个由课程负责人、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结合,形成一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高学历、强业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
课程负责人主要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按照“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课内教学、课外练习与课程设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启发引导、精讲多练,培养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操作能力,提高创新和创造力,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辅助的角色。
专职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授课和校内外实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定期深入企业参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生产管理和定岗实践,与企业一起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国内外园林行业的动向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掌握市场新的育苗技术和新品种苗木,并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
从园林行业企业生产第一线聘请本专业既能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技师担任兼职教师,主要负责生产实习和定岗实习,制定生产实习和定岗实习计划、内容,并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考核。
园林企业行业专家主要负责课程总体评价和教学点评。
参考文献:
[1] 邱国金.《园林树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植物栽培实训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职;园林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特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项事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尤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细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在农业高职院校中,《植物和植物生理》是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景观设计、生物技术等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那么,在这些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体现高职院校技能训练为主的要求呢?这个问题对《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一些园林技术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的特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植生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农业高职院校由原来的农业中专校升格建立,植生教学不管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基本延续了中专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二是实验与实践环节薄弱,不能满足职业技能教学的要求。2006年,我院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应该说这门课程的建设水平位于全国先列,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是不是对各专业的学生都适用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具体教学内容上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旨在培养工作在园林绿化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绿化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监理、绿地养护、花卉苗木技术、植物造型、园林场所管理等工作。《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其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但由于多数农业高职园林专业是从农学或园艺等专业转化或分化而来,研究的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实践技能不明确的问题还很突出。
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选用园林专业专用教材 我院于2000年编写的农业部高职规划教材《植物与植物生理》理论知识适中、实践应用可行、适用性广泛,被很多农业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选用。但此教材中实践应用部分都选用农作物作为例子讲解,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很不适用。我院唐蓉教授针对这种情况编写了一本园林专业专用的《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材,其中实践内容结合园林专业实习内容,可以推荐大家参考使用。
制定园林专业教学大纲 《植物及植物生理》由植物形态结构、植物分类和植物生理三大部分组成。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本门课程的讲授重点不能完全相同,应各有侧重。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园林树木、观赏花卉、草坪植物和花圃杂草的分类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有所了解和熟悉。针对园林专业特点,我院植生教研室编写了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大纲。本课程重点应放在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分类部分,重点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常见园林植物的类型。课时应向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分类两部分倾斜,课程一学期完成,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总课时64学时,植物学部分36学时,生理部分28学时,其中现场教学12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绩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又包括平时考核(含出勤、课堂提问等)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实践项目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是每一次实验实训后完成实验报告,专项考核指园林专业的3项技能考核。
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是为后续职业技术课程服务的,其主要服务的课程对象包括组织培养、花卉生产技术、树木学、盆景与插花、园林植物保护、遗传育种、园林规划设计等,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针对以上职业技术课程来选择。我们的经验是植物学部分注重形态识别,减少显微观察;植物生理部分注重实践应用,减少理论原理。因为现在学生的高中生物基础都比较好,植物学的细胞部分内容用4学时复习一下即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要详细讲授并做好有关观察和实验,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然条件下对这些基本的植物外部形态结构有感性认识,显微解剖结构不宜过分强调。植物分类部分只把应用性较强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作为重点介绍,主要通过学生课后自学来增强教学效果。植物生理部分内容比较枯燥,要选择贴近园林生产实际的应用性部分讲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只要求他们初步了解一些理论原理,重点要说明这些理论原理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例如讲述水分代谢时,只讲水势的概念、水流方向的判断,不讲水势的物理公式及其推导,要强调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性,特别是园林上常用的树木移栽时如协调水分平等,提高移栽成活率。以大树移栽为例说明增大根部土球可以保护根系,及时吸收水和无机盐供应地上部分的需要,保证植物移栽后能正常生长。如果损伤根系,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和无机盐,会使植物萎蔫;再结合蒸腾作用说明在移栽时要修剪枝叶,或用物品遮盖,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最后,说明如何及时灌溉,根部堆土、配置支架和灌排水管道等,提高移栽成活率。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要略讲机理,结合生产实际讲通风透光、合理密植的要求,介绍温室植物栽培时如何调控环境因素保证物质积累和消耗的平衡。讲光周期时结合花期调控,讲激素时结合树木、花卉株型调控、切花保鲜技术等。这些与园林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为学生今后上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明确园林专业的考核技能 对园林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进行调整,以往的园艺、农学专业,显微结构识别考核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这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1)可以将考核的内容转换成外部形态认别考核,如皮孔、芽鳞。(2)植物种类识别考核不要求学生递交植物标本,要求进行实物抽签识别。(3)完成一份周边地区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要求注明名称、科名、主要识别特征,根据内容进行评分。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
增强现场与实践教学效果 本课程共安排了26学时的现场与实践教学,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每个器官都安排了现场与实验教学。我们的做法与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卞勇教授的做法一致,即将理论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把理论知识和每一次相应的实验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效果良好。如讲解植物叶时,教师先在教室里把一些关于叶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罗列出来,但并不做具体讲解。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到校园内观察,看到有关的内容再逐一讲解。在校园里再让学生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的正反面有何不同,单子叶植物叶又何如。在下一节课,就让学生带着这些植物叶回实验室看显微镜,观察一下叶的内部结构。这样的教学灵活生动,动静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之后,马上实验观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特别是像皮孔、芽鳞痕、叶痕、叶迹、腺点等比较难认的结构,一定要在自然条件下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显微结构理论不宜拓展或讲得过深,最关键的是要与实物位置形态相结合。例如,维管形成层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构位置,以后嫁接的时候要做的是形成层对接。很多学生在显微观察的时候能够在显微镜下准确地指出形成层位置,但拿到实物枝条却不能找到位置。这时,如果让学生亲手把枝条上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分离一下,他们就会恍然大悟。
提高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效果 近十多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及,许多课程都制作了比较全面的课件,但并不是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适时适量,才能保证效果。在《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过程中,植物形态部分主要是现场和实验教学,可适当结合多媒体图片加深印象。分类学部分则主要依赖多媒体课件,因为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可多介绍几种植物类型,课后再让学生慢慢自学消化。我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植物生理部分多媒体课件包含从水分、光合、呼吸直到逆境等,这些内容虽然十分完善,但有些对园林专业并不适用。因此,植物生理部分不能过多依赖传统教学课件。相反,由于生理部分的讲解更多地倾向于园林方向的实践应用,这部分的课件大多在专业课中才会出现,如前面提到的大树移栽、温室调控等。因此,在教学上需要和相关专业课教师沟通,适量补充,保证不同课程对同一问题讲解的前后一致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课程网站 高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植物与植物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自己消化。另外,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技能实践,理论课教师不会介绍得很详细,科研领域的发展也不是授课的重点。那么,当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或继续深造时需要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去获得这些知识。课程网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平台。建设一个完备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网站,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考核测试及研究前沿等信息,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帮助。
植物栽培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
参加一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会给职业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受到深入、持久的影响,在备赛的时间里,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基本都会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开展,学校的相关方面也都受到影响。它能够吸引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忘我地、夜以继日地接受训练,积极备战,满怀信心地参加比赛;能够促使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忘我地备战;能够引起各级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认真组织和举办;能够让企业深入地了解职业学校、了解学生,并主动赞助职业技能大赛、深度参与“校企合作”,主动与职业学校“校企合一”和参与“教学做一体化”研究。
一、学校园林专业开展技能竞赛的困境
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也曾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08年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插花比赛荣获一等奖;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园林植物修剪比赛获一等奖1人、优秀奖2人等。进行专业技能竞赛是展示学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和技能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但由于受参与学校个数、专业人数影响,各级技能比赛无法常态化。与其他专业学生技能竞赛相比,一是自治区、市级教育部门组织园林专业学生技能比赛不常态。主要原因是整个广西和各市有此专业的中职学校不多,横向举行此专业比赛难。如电子、机械、计算机类等专业单在桂林市就有许多中职学校设立,而园林专业在桂林市内除本校和农业学校有,广西农业学校又直属区级管,其基本上不参加本市内组织的各项比赛。二是学校对学生技能竞赛重视度不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次数少,师生参加积极性不高,参加人数少。三是通过竞赛,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参加比赛的学生技能水平不太高,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比较差。总体来说,整个专业教学中缺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专业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另外,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不了解学生技能情况,因而对学生就业需求积极性不高。首先是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其次是企业与学校缺少交流平台,虽然企业也接收学校的学生与教师到单位实习,每年12月初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会到企业进行短暂的实习,但企业担心工作的质和量可能会受影响,所以只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粗造的体力活动,甚至有些企业还害怕学生因技术不熟练带来麻烦,担心轻则损坏机器设备,重则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所以许多园林、花卉公司对园林专业职业教育态度冷漠,表现出不支持也不热心,更不太欢迎学生实习,使学生实习比较困难,更不用说企业还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或者提供一些实习设备等。上述问题急需解决。唯有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让企业走进校园,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才能提高专业的办学生机和活力,让企业更好地了解专业技能教学,了解学生,从而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解决方案
构建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园林专业技能比赛中的作用,自觉联合园林相关行业、花卉类企业举办技能竞赛,积极推行学校与企业合作,用企业的最新标准来引领并制定技能竞赛的标准,制定园林专业的教学与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一种科学规范的竞赛机制。三、对策
(一)建立校企合作、行业参与制度
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从领导的专业管理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开始,引导园林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指导学校进行园林专业设置和相关课程改革,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为建设学生实习渠道出谋划策,在教师技能培养和学生技能竞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技能大赛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积极联合园林行业、企业举办园林专业技能大赛。要用园林行业的标准引领专业技能竞赛的标准,积极引进园林行业的最新设备和技术,来支持、服务园林专业技能大赛,最终使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聘请园林行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大赛评判。鼓励园林类的企业在竞赛现场进行招聘,学校积极推荐选手优先就业。竞赛结束后,学校工种鉴定部门积极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联系,努力使获奖学生直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常规教学工作,并努力拓宽范畴
深入调查了解园林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现状以及他们参加技能竞赛的需求情况,分析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切入点,积累研究个案,并在此基础上交流、碰撞,不断实践、反思。开展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提升园林专业师生的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园林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园林专业技能大赛必须实现由少数专业师生参与转向全体师生参与,努力做到覆盖全校园林专业的每位学生和每位教师,覆盖全区每所设有园林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努力做到竞赛中“园林专业技能全部覆盖,园林专业师生全员参与”,最终做到使园林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园林专业技能大赛,并力争取得最好成绩。要想把一个专业技能比赛举办出如此成效,我们必须把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向常态性工作,把技能大赛作为一项重要常规工作。不仅要办起来,要办好,而且要常抓不懈。努力拓宽专业技能竞赛的范围,从个体到集体,延伸到社会服务,增强专业技能竞赛在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
(三)制订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竞赛方案
园林专业竞赛内容的建设要科学规范,竞赛规则的制定要公平公正。研究“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的细化标准,制订园林专业竞赛的实施方案;制定技能竞赛的评判标准时,既要突出园林专业教学环节的重点,符合园林行业生产实际,又便于在技能竞赛中操作执行,有利于专业竞赛选手的选拔。要求所有竞赛裁判员严格按照技能竞赛裁判和评分细则,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秉公办事,公正严明地选出优秀选手。在具体操作技能竞赛内容上,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园林植物、插花、盆景制作、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选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技能要求,实现不同的目标,形成不同的专业技能竞赛方案。通过课堂教学——生产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的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从而使技能需求内化为专业情感,并自觉落实于技能操作行动上,激发学生职业情操和意识,落实他们的自主行为。能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渠道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把握“技能培养”载体,抓好教与学环节
从教学方面,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园林专业技能讲座;二是在课堂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做到“赛普结合,赛教结合,赛改结合”。做到技能竞赛基于全体学生,避免走入“精英教育误区”,结合学校园林专业特点,开展技能竞赛。同时,做到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相结合,使“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专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的相辅相成关系,实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完成各项教学生产任务。善于做中学,实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对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一是引导学生多看园林专业相关书籍,多看现场绿化设计(城市绿化、公园、小区等)艺术,多看相关园林网站,了解园林行业最新动态。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内涵和品位。二是要求学生多练多做多总结,不同园林景观有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施工方法,积累经验,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较快提高动手能力和实地操作能力。三是教育学生吃苦耐劳,指导团队协作。园林专业学生必须结合园林工地进行实践,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五)形成赛满校园活力四射的文化氛围
树立“赛文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观,主动承办和参加园林专业各级技能竞赛。使技能竞赛活动富有挑战性,容易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人人参与,你追我赶,超越自我的一种行为文化。让它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成为一种校园竞赛文化。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分校级、市级、区级、国家级农林类的四级赛事。校级竞赛中做到调动园林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市以上级的选手选拔时要保障科学性,平时对选手培训工作要做到长期性、长效性。大赛指导教师要相对稳定,要让指导教师安心做好指导工作,简化他们的课时申报。校园内通过宣传栏、广播站高效地宣传报道,及时兑现参赛的奖励等。为那些通过层层选拔优选出来的学生提供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发展的平台。
(六)形成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