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1
教材简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对于小数并不陌生。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小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首先以商品的价格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对商品的价格进行分类,即分为整数和小数两大类,自然地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这样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另一方面初步体会小数应用的广泛性。由于学生有一定的购物经历和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小数形式大多能理解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特征;
(2)结合商品的价格,进一步认识小数;
(3)能正确读小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小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元、角、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商品的价格单,课前测量的身高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昨天老师到超市购物,看到火腿肠、面包、牛奶的价格分别是5.98元、1.20元、2.60元,大家知道这三个数是什么数吗?
师(引入):对,是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小数,会读小数
师:你发现小数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师:你们会读这三个小数吗?谁来读?(指名读小数)
师:他读得对吗?(学生齐读小数)
(若学生回答错误,师可问:“那应该怎么读?”)
师(小结):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数还是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读法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只要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师生一起依次读出小数并完成板书:5.98 五点九八 0.85 零点八五 2.60 二点六零)
三、了解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
1.探究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思
师(出示书中的表格):5.98元是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引导学生明确:5.98元就是5元9角8分)
2.探究表示价格的小数的特点
师:在看价格的时候有什么诀窍吗?(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前面都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几角,再后面一位数表示几分)
3.学生试读表示价格的小数
书包价格58.95元
铅笔价格12.00元
学习桌价格128.09元
四、初步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探究理解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小数都是表示商品价格的,那除了表示商品价格的小数之外,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师:不仅价格可以用小数表示,体重、身高等都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到处有小数的存在。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1米等于几分米?那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呢?
生:每份是1分米。
师:对。那么,这1分米就是多少米呢?
学生反馈交流、理解:1分米为什么等于1/10米或0.1米?
师板书:1厘米=( )/( )米=( )米
2.用小数表示身高
师:学了刚才的知识,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6厘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1.76米表示对不对呢?为什么?
出示题目:王小燕同学的身高是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板书:1米30厘米=1.30米)
五、知识拓展与应用
出示题目: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话费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米。
小兰买一个面包,用了两个1元和一个5分,这个面包是( )元。(此处注意让学生比较2.05和2.5的区别)
……
教学意图: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明确,即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认识小数和理解小数的意义,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应用中理解数学”。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首先让学生从商品的价格中初步感知小数。应该说,学生在生活中已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小数,所以对小数并不陌生。再者,因为有了一些亲身的购物经验,所以学生对小数的读法及价格中所表示的含义理解也不会感到困难。因此,我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小数,尝试写出商品的价格表示几元几角几分,效果还不错。
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人民币时就初步接触了小数,我设计逛超市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自然引出小数。学生通过积极比较、分类后,初步了解了小数的含义,明白小数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小数应用的广泛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5-0064-02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正是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教学组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学习有关线的知识。
1.2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并会画这三种线。2)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体会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作用。
1.3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准备
激光棒、多媒体课件、尺子。
1.5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桥相信大家都见过,但世界名桥可能就见得少了吧!想不想欣赏几座咱们中国自行设计的著名的大桥?(多媒体课件出示多个大桥图片并介绍相关知识,学生欣赏后谈感受。)这些桥的桥面宽阔,为了使桥面更加坚固,这里采用了立柱、斜拉索来巩固桥面(电脑闪现立柱和斜拉索)。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回设计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体验当设计师的感觉。(学生边说边比划出怎样画的)同学们和真正的设计师想到一块去了,看,这就是他们最初的简单设计图(多媒体出示设计图)。瞧,多神气啊,只用了一条一条直直的线就把大桥画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其实画线是基本功,我们要学设计首先要掌握线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直直的线。(板书:线)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想一想
师:这是红外线灯(如果不认识就告诉学生这是红外线灯)(教师用激光棒演示将光线射到黑板上),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条红外线从哪里射到哪里,并上台来指一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条红外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1:这个线应该很直。
……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我们暂时把它称作一号线。同学们看,现在老师将黑板拿开,窗户打开,将这条红外线射出去,如果没有任何物体的阻挡,一直射下去,你觉得这束光线会从哪到哪?
生:从灯头到很远的地方。
师:很远的地方在哪里,你能指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这条线很长很长,没有尽头,也就是说它能射向无限远,我们将这条无限远的线暂时称为二号线。如果将这个红外线向两端射出去并且没有任何物体的阻挡,射出去的红外线将是怎样的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生:红外线向两个方向一直射向无限远。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暂时把它定为三号线。
活动二:画一画,说一说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根据刚才看到的和想象到的3种线画到练习本上吗?
生:画线。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教师小结比较并规范画法,把这3种线画到黑板上,为3种线命名。
师:同学们直线、射线、线段各有什么特点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活动三:寻找区别和关系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特点,那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等着你们去发现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由直线在动态的变化中逐步出现射线、线段,让学生在动态的直观变化中发现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寻找生活中的线
师:这3种线在我们的生中随处可见,你能在我们周围找到线段吗?
生:黑板的一条边是线段。
师:黑板的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竖琴、斑马线、广告牌周围的一段一段灯,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很多由线段组成的美丽的图案。
师:能说说射线的例子吗?
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
师:说得太好了,生活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射线和直线,它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数学是一门充满想象的科学,所以我们要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直线和射线的样子。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近似射线和直线的例子。
3)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师: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认清它们吗?
生:能。
①判断。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说一说。
②按要求画线。课件:画一条线段。学生随意画。课件: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从一点出发画射线。
师:想一想,从这一点出发能画几条射线呢?
学生先猜测,再试着画,发现过一点能画无数条射线。
师:想一想,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呢?
生: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总结,拓展。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大家的收获真多,你已经能当一名合格的小设计师了。小设计师们,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一段线带给我们的五彩世界吧(课件播放央视用线勾勒城市的宣传片)。欣赏之后相信你一定心有所动,课下请发挥你的想象,用线来设计你喜欢的建筑物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3
1.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着知识和方法这两条主线而展开。在知识中蕴涵着方法,方法需要数学知识体系的支撑,两者紧密联系,互为依托。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例如,对于10以内数的认识,要先要小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件感受“数字”,并逐步概况出10以内的数字。在此过程中,其实就是演绎再现了远古时代数字的发生过程,但蕴涵了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即归纳和概括。对于初入学的幼儿来说,这种感觉是浅显的、初级的,还处于数学发展的萌芽状态,是一种潜意识的对数学概念的建构。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让小学生在自我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表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其关键是要学生自己去亲历体验,从中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操作策略,就是对学习的法则、定理、概念、公式等,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日常生活和学生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方法、潜意识的体验等紧密结合起来,亲自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感觉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教学时,可以先创设一个生活问题情境,产生需要计算的一种需求,让学生根据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再结合学生已经习得的小数点移动引起数字大小变化的规律和整数乘法等知识,巧妙地将小数的乘法转化为学生已掌握的整数的乘法,并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规律,而且也对数理有个感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也对简单的数学建模、数学化规等思想方法得到了些许的认识和感悟。
2.通过反思使学生感悟的数学思想方法清晰明了
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探索数学知识、方法、认知策略等多方面进行二次认识及更深层次的理解。反思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即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使自己感悟的模糊的数学方法在大脑中清晰明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进行分析,笔者觉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要务实,让学生明白反思对自己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学生从被动引导反思达到主动、积极反思的转变。还要切忌浮躁,培养学生精心、踏实反思的良好习惯。二是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学习中的重要步骤、关键环节,回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提炼其中的方法和知识技能,并做进一步的思维“反刍”。三是要反思本身进行同伴间、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总结,互相学习,查缺补漏。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按照角的大小对不同的三角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刚才的分类过程进行回忆和交流,并说明自己这样进行分类的原因。通过这一交流反思的环节,让学生一方面明晰自己在此过程中的分类方法,并感受“同一标准、不重复、不遗漏”等分类原则;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分类对我们认识角的帮助和意义,从而体验到数学方法对研究数学问题的价值和作用。最后,教师再用集合图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者关系做一表示,在此过程中,也将集合的思想渗透进去,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的重要意义。
3.借助整理知识和复习知识环节,让学生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整理和复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和提高数学素养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一是要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做一回放,在回放过程中再次明确各个知识点,既是整理知识,也是复习知识,同时也将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再现了一次。二是要在再现回忆的过程中注重各个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凸显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共性,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普遍性、实用性、关键性。最终实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
4.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增强数学思想方法实用性的再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4
2022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贯彻《数学新课标》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实施县教研室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构建高效率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教研能力为保障,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规范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力能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教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
(1)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一至五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的`业务、备课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及口算比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4)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2022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习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工作】
一、积极向上,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创优秀教研组。
本组有6位语文教师,骨干教师应在业务上、学习上都要带好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要积极引领组里的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研组的学习氛围、工作状态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因此,本学期不仅要保持教研组融洽、团结、向上的气氛,还要进一步美化、优化办公室环境,使教研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每一位教师热爱学生,热爱学校,自己爱学习,乐学习,争取创建先进教研组。
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1、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本学期我组要向“格式规范、重点突出、富有创意、及时反思”的要求奋进。重视备课的实效性,教师重视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批改及随笔的撰写,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究、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上课、磨课。
随着全校教研活动的展开,教师在教案、上课、教后反思三个环节上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尤其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本学期骨干教师上好挂牌课,青年教师上好锤炼课,尽可能组织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多地听课,琢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评课、反思,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3、规范“六认真”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本学期要切实抓好“六认真”常规管理,组长每月进行“六认真”常规检查,及时每月一查,及时反馈。发现问题,不轻易放过,利用教研组学习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讨论、反思,及时纠正。在检查的形式上要多样,可以互查、自查相结合。希望在严格的教学常规下,语文教学质量保证合格率100℅,优秀率在95℅以上。
教研组长落实随堂听课制度,每人每学期随堂听课5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督促本组教师自觉准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三、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跟踪工作,实现“我班无差生”的目标。
对学困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辅导计划,学习成绩进行跟踪管理,收到一定的成效。本学期,继续要实行学困生成绩跟踪管理。教研活动时,每位老师对班中的跟踪生作好一次口头的交流和建议,以利于同组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做到不使任何一位学困生掉队,真正实现“我班无差生”。
四、努力创新,组织好特色活动。
1、读书活动。
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唯一的方法是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热爱阅读!我们像上学年一样,争取每班都有自己的读书特色。每班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开展好读书交流活动,评比一回读书笔记,展出一版读书心得。使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习语文的课堂无限延伸开去。
2、本组课题(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活动
三年级是开始学习写作,本学期我们可以采用写周记、课前一分钟、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本学期我们要求人人会讲背70首古诗。
2、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又是一门生活的课程,没有生活就没有体验,就无法品味。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倡“到自然界去旅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心中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所以本学期仍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总之,争取每个月有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感知语文,热爱语文。
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周:配合学校做好期初语文教学工作的检查。
第二周:制定计划,学习学校工作计划精神。
第三周:开展“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文化”班队。
第四周:语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第五周:爱护公物教育。开展中年级作文比赛活动。
第六周:开展中年级写字比赛活动。
第七周: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
第八周:作文教学探讨与交流。
第九周: 学习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第十周:期中业务检查及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开展评优课活动。
第十二周:评比出“谁是最称职的小主人。
第十三周:班主任工作交流会。
第十四周:迎元旦活动。
第十五周:1、进行课改研讨课活动。2、开展朗读比赛活动。
第十六周:1、优秀教案评比。2、小班化教学谈。
第十七周:迎新年活动。
第十九周:做好本年度教研工作总结。
第二十周:期终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改善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抓好教学质量和面向全体,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检查、分析和管理力度,有效提高备课组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具体工作: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计划,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每个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做到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新体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周四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倡导的高质量的、深层次的、课后教学反思的切入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
(三)做好常规工作,注重质量监控
配合教导处做好期中、期末、阶段性检测,备课组要针对自己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讲评,对薄弱班科和检测中凸显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寻找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扎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促进提高。
(四)做好拉差培优工作,全面提高质量
(五)抓校本研修,促专业发展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反思、教学案例,以教师教育博客为载体,努力探究新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研究、学习模式,与他人多交流、多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育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网页的制作,使其真正的为教学服务。
(六)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开展课外活动
根据教导处的工作计划,进行口算、数学报、数学知识竞赛 。
三、活动安排:
1、教学研讨课:
周淑芝《可能性》(三年级)17周
蒋勇《条形统计图》(四年级)14周
卢成善《可能性》(五年级)15周
钱方理《统计图》(六年级)17周
附:除六年级外,其余时间可视教研组具体安排做适当调整。
2、集体备课讨论:
内容同上,时间提前一周。
3、主题交流:
周淑芝《创设学习统计与概率的高效课堂》
卢成善《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材梳理》
蒋勇专题讲座
钱方理专题讲座
附: 具体时间视教研组活动安排
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前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狠抓临界生为重点,积极努力地做好初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中考上线176人的任务,力争突破200人大关。
2022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让他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下去,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7、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9、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将教学的眼光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5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彩纸、活动角、直尺。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先引入角,板书“角”字,学生读。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在哪儿见过它?”学生们回答:“认识,人民币里有元、角、分;还有经常说的衣角、桌角。”教师接着说:“今天就要学习衣角、桌角中的角。”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角,在身边找到角。能从指定的实物中找到角。
第二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老师问:“你对角有哪些印象?” 学生们回答:“这有角(指衣角)。”“这也是角(指桌角)。”“还有墙角。”接着,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红领巾)。最后找一找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并板书出三种类型的角)
第三步:实践感知,探究新知。一是折角。教师问:“我们能从实物中找到角,那我们能不能动手折一个角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彩纸,动手折角。二是探究角的特点。先摸一摸刚才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学生们回答:“尖尖的,扎手;平平的,滑滑的。”接着,让学生试着给角的各部分取名字;揭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标到刚才板书的一个角上;让学生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然后出示练习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最后启发学生:你能从周围找到角吗?(注意桌角和黑板的角,有弧度,不是角)设计思路:学生动手用纸随意折叠出一个角。学生动手折出来的角,说出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引入角的边和顶点,并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会区分什么是角什么不是角。
三是角的画法。问学生:“我们认识了角,那你能把它画下来吗?”①指名说说觉得应该怎样画角?用什么工具?②视频演示角的画法。③学生一起在空中举起手,表示一下画角,教师观察画角步骤。④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不同的角。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投影展示学生画的不同的角。设计思路: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角应该怎么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然后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方法,学生认真看,和自己的想法比较。之后再让学生动手画角。在操作中加深对角的认识。
四是角的大小。教师课件出示两个边长不同、大小相同的角。学生汇报:多数学生都说边比较长的那个角大。教师多媒体上演示两个角完全重合。总结:两个角如果顶点和两条边能完全重合,这两个角就相等。教师问:“角的大小和边长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拿出活动角,指名找出活动角的顶点和边。用活动角摆出大小不同的角。学生看视频《红角和蓝角》。课件验证:揭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张开有关。设计思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两个角一样大。
第四步:全课小结。教师总结了一首儿歌来描述角:“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第五步:练习。1.填空。①一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②画角时先画( ),再画( );③三角形有( )个角,正方形有( )个角。2.判断。①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②边越长,角就越大。( )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填在( )里。4.拿一张长方形的纸,随便折一次,剪掉,然后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
教学反思
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集合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生活中的角来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同时,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6
一、正确对待高中数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设置的问题
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人教版新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三视图、二分法,算法等内容的加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三角形,数列等内容的后置等;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程改的思想,有些知识的编排体系还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前后知识衔接不上等。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虽然它经过数百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由于地域原因、学生原因但它离实用仍有距离。因此在实践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教学时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存在问题
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 对“课时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教学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缓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又如,过去习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全部习题(包括练习和复习题),但新教材却有些习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于是有人认为教材习题太难。事实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教材将习题编成三种层次,供学生选做。因此有些习题有学生不会做也不奇怪。这说明过去的某些观念要改。另外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是不是真正领会了,哪些该是让学生了解的,哪些是该让学生掌握的,是不是把握好了教学要求,这都是课时不够的原因。
(三)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认识不清
举例说,高中几何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课程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立体几何初步”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基本要求。
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向量既是几何对象,又是代数对象,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内容定位差异,按照《标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课程要学生达到选修课要求,加重负担的情况出现。
二、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课标为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建议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大体按以下三点来把握:(1)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极限等;(2)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有不同处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现,对解题可能产生影响,则应适当告诉学生;(3)对新增内容,如必修3中的算法,不同版本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二)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