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后勤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后勤论文

高校后勤论文范文1

(一)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后勤员工素质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优秀的企业文化都能够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展现员工才能的重要作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因此应高度重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使企业文化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和自觉维护。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应在企业内部形成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应做到肯定员工的价值,尊重员工的付出,听取员工的意见,力求营造团结奋进、共同进退的人际氛围,从而使员工的职业修养和道德在无形中不断提高。同时,也应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建设,对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文化因素加以强化,从而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以保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1]。

(二)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虽然高校后勤企业在校园中处于相对特殊的位置,但仍然是整个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高校后勤企业立足于高校这一特定的市场,服务于广大高校师生,因此在做好其经营管理等企业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着以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能。这就要求高校后勤企业针对高校市场的实际,制定出包含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追求创新以及竞争与合作理念等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将这一企业文化与校园生活联系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校园的共同价值准则。因此可以说,建设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对推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

高校后勤企业作为一个共同进退的整体,应该力求使全体人员的努力和奋斗能够以实现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并进一步升华为对整个高校、整个社会承担自己应尽的职责。因此,建设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团结协作、在竞争中保持合作的精神得以发扬,并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工作氛围[2]。在这样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引导和带动下,企业的凝聚力会得以极大程度的增强,从而使企业发挥整体运作的优势,优化内部组织构成,提高工作效率并创造更大的利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应包含的内容

(一)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价值观得以确立的前提下,其他文化内容才能在基础上找到相应的立足点。对企业价值观的问题的回答直接触及到了企业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等关键性因素,因此要从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来加以思考。具体到高校后勤企业中来,对企业价值观的文化构建就应以自身面对的市场、业务范围等作为重要的依据。为了达到时展给高校后勤企业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后勤企业必须将为高校提供符合校园生活特点的服务作为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结合高校生活实际,构建科学的新型高校后勤企业价值观。

(二)企业宗旨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对市场做出自己的承诺,从而获得良好的市场信誉和较高的社会认可,这也正是企业宗旨存在的必要性。作为高校校园内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后勤企业,既有一般企业所具有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在企业宗旨方面,高校后勤企业常常会将高校师生的利益置于与经济利益等同甚至更高的地位,例如有些高校后勤企业将“服务至上,师生第一”认定为企业宗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履行自身的职责,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3]。

(三)企业哲学

为了使企业的价值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并切实履行对社会的承诺,就应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加大对企业哲学的重视。所谓企业哲学,意即在企业的生产或经营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指导方法和工作原则。正确合理的企业哲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反之错误的企业哲学只会给企业运行带来更多的障碍。高校后勤企业在企业哲学的确立上,应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渗透于企业哲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居安思危,自强不息”就是很好的高校后勤企业哲学典范。

(四)企业道德

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离不开全体员工对职业道德的恪守。在企业文化的制定中,必须将企业道德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规定。完善的企业道德建设可以成为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监督工作效率的作用,不但有益于企业,同时也有益于社会。对于高校后勤企业来说,企业道德的确立就应以师生的利益为核心,确立良好的职业操守。

三、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原则

(一)始终坚持以服务育人的宗旨

一直以来,高校后勤企业确立的服务宗旨就是“三服务,两育人”。也就是说,如果抛弃了以服务育人的传统,高校后勤企业的鲜明特征就将不复存在,其生存基础必然会发生动摇[4]。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后勤企业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改革和创新,这一宗旨都不能有所改变。因此,在努力传承这一服务宗旨的前提下,高校后勤企业要随时关注高校生活的新动向,把握市场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结合当前校园生活实际,可以将传统的坐等需求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寻求对象,使企业的以服务育人的宗旨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

(二)始终以提高服务效益为目标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使得高校后勤企业在服务效益的提高方面始终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且遗留了许多错误的经营管理理念。在服务方式上,有些后勤企业仍采用被动的服务模式,不愿主动发现服务需求,且常常存在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还有些后勤企业只提供浅层次服务或形式化的服务;甚至有些后勤企业只有政治化或检查式的服务,造成后勤企业在理念、信誉、功能上的严重缺位,最终不利于服务效益的提高,难以取得广大师生的认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必须对后勤企业做出社会化的改革,使其发展运行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据,重新定位自身的服务理念。社会化改革后的后勤企业要将服务效益的提高做为企业工作的重心,积极配合校园生活特点,完成高质量的服务,创造出最佳的企业效益[5]。这是所有后勤企业都需要完成的重要转型,也是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应力求将后勤企业营造成后勤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乐园,使员工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工作中来。不但使师生们真正享受到优质完善的后勤服务,也使员工在工作中逐渐养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质。只有在这样的高质量的服务效益下,才能使高校学子感受到后勤服务的便捷与实惠,将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温馨,使校园与后勤企业和谐发展,共同受益。

(三)始终以现代化管理为根本手段

完成对高校后勤企业的社会化改革后,不但要始终牢记服务效益的提高,还要具备科学的手段,才能使提高服务效益落到实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后勤企业的管理手段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提升至较高的层次。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引导下,后勤企业的管理手段的改革应从其他企业中得到有益的学习借鉴,积极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引进到后勤企业中来,并对这些先进方法与后勤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相结合,做到消化吸收,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改革道路[6]。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从整体框架上来说,主要应保证企业在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员工管理制等制度建设的全面落实,做到将顾客的需求了然于心,致力于解决顾客在使用产品或享用服务中的困惑。高校后勤企业要采用这样的管理手段,可以从两方面做起。第一,在信息管理方面,须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推进后勤管理的智能化体系建设,使管理工作日趋方便快捷;第二,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要加强重视使其深入开展,做到后勤企业的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到位[7]。

四、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措施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应具备思想政治高度

由于后勤企业处于高等院校活动范围内的特殊经营环境,因此其企业文化的构建也应该努力适应该环境的文化特色和内在要求。具体来说,后勤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应做到的就是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使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政治上的高度[8]。后勤企业可采用中心组学习的形式,专门对思想政治理念和要求进行学习和钻研,并根据钻研而来的心得体会制定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还要将思想政治内容与员工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对其中的方法论加以灵活掌握和准确运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对员工行为的有力约束,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从而实现具备政治高度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树立企业品牌意识

为了使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得以成功构建,就应将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作为关键性的因素。企业品牌的树立可通过引入CIS,即企业形象识别体系来实现,可使高校后勤企业拥有自身内在的灵魂[9]。CIS并非是对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进行参与,而是注重企业意识层面的文化渗透,成为照亮企业发展道路的灯塔。因此,高校后勤企业对CIS的引入,能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外部文化建设

为了使后勤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更加具体的着力点,可以从加强企业的外部文化开始做起。首先,要重视投资的潜在回报。应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形成规范、可操作的具体流程;其次,应在产品设计和促销活动中广泛采用艺术化的宣传手段[10]。产品或服务的优质与否,不仅在于其本身的质量,新颖独到的商标和包装设计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点来看,精心设计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产品包装,能够成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五、结论

高校后勤论文范文2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发展对后勤服务需要的日益增强,服务市场不断扩充,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也给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目前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主要还是由学校后勤集团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经营,人员由学校分流人员及聘用临时工组成。与此同时,社会很多专业物业管理企业开始注视并逐步渗透,把高校作为一个广阔而有潜力的市场进行开发,高校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展开激烈竞争的重要市场。这样,一方面学校从安排人员,减少成本等因素考虑,占据着高校物业管理的大部分市场,而另一方面,社会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为了抢占市场,拼命想挤进来。

2高校物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难以与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的模式真正接轨

学校后勤集团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由于在用人机制、制度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健全,难以真正达到专业化、企业化的要求。

2.2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低下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人员普遍还停留在值班员、保洁员的身份上,服务意识弱、水平低、办事效率差,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2.3物业管理队伍知识老化,年龄老化问题严重

高校物业管理者中大部分是从学校各部门分流的人员,没有系统学习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值班员、保洁员来自招聘的年龄偏大民工,本身素质较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这样必然造成管理上不去,服务不到位。

2.4高校物业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造血功能

大多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费用还是靠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广大师生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从福利型服务观念转变成有偿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水平差,达不到师生的要求。

以上几个方面相互影响,造成了目前高校虽然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但离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目标还相差太远。

3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和社会品牌物业管理企业一样,都要追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精心严密的管理,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去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创立各自的品牌。但高校后勤物业也有别于社会其他类型物业的地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校物业具有教育性和功能性相统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在推进和实施高校物业管理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性的特点,不断将物业服务的功能与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实现和谐的统一。另外象高校学生相对集中、流动性大、物业使用频率高等特点,在从事高校物业管理时应高度予以重视。*

4加强现阶段高校物业管理的思路

4.1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发展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的水平与专业物业公司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别,而他们却占据着高校物业管理的绝大部分市场。为了促进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后勤有必要有选择地放开部分市场,让社会上有实力的优秀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到学校物业管理中来。通过竞争、对比来提高学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使其尽快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上发展。竞争机制是市场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在竞争面前,学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才会有发展,不会在后勤社会化面前被淘汰。

4.2加强物业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

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由学校总务处转型而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知识。因此要想提高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水平,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全面普及物业管理知识,采取送出去或引进来的方式,从上到下进行系统的培训。与此同时在选聘员工时严格把关,使员工朝着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只有物业管理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提高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增强物业公司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4.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思想和服务意识的体现。学校物业管理公司首先应从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在制度的执行上接受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监督。多与师生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后勤物业管理工作尽快实现规范化。

4.4加强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在立足高校为师生服务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用质量和信誉去赢得市场。反过来,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对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可以这么说,加快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建设,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是高校物业下一步地发展方向。

4.5走市场化经营道路,提高盈利能力

在过去,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单纯的行政福利型管理,所有费用由国家包下来,不重视成本,不讲经济效益。近几年来通过后勤改革,学校后勤逐步转向经营服务型和有偿服务型,开始讲成本,讲效益。但目前各高校物业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高,还需要学校不断输血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转。要提高物业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从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服务质量是基础,只有服务质量上去了,有偿服务才会理直气壮。

(2)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如在学生宿舍提供有偿洗衣、在教师住宅开展家政等特约服务。

(3)教师住宅区的有偿物业服务同市场接轨,提高收费标准。学校物业管理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服务上,而教师住宅的物业管理要逐步同市场接轨,这样就能有效的改善学校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盈利水平。

只有盈利能力上去了,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5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

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反馈服务质量的意见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物业管理有着有别于其他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它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在高校物业管理中,让部分大学生参与到物业管理中来,一方面有助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服务对象——广大师生的沟通,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给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提供一些打工的机会,给以他们关爱。让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和广大师生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汤满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物业管理[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高校后勤论文范文3

一、数字化后勤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大数据的时代,各类信息技术已经达到了空前普及的程度,高校管理工作为了应对大数据涌入的现状,就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首先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各行业均在开展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改革,其已经成为了各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作为人才培育基地,必须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数字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中产生的成本,节约下的资金则可用于我国高校其它工作的建设,提升其综合实力。第三,从教育主体角度来看,数字化后勤管理的改革有助于高校高新科技技术的建设,也能够为高校学生科技知识培养提供良好的实例教材,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字化技术的魅力,为其接受相关知识教育提供基础和动力。

二、我国高校数字化后勤管理的改革措施

1.服务方式的改革

当前国内各类服务行业数字化改革已经沿用了多年,而且在近几年取得了更高的成效,由此也促进了高校数字化后勤管理中服务方式的改革。例如食堂部门所使用的全自动智能电饭煲、自动面食机、自动餐具消毒设备等,大量节省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从而使得食堂服务更加便捷和快速。另外,门禁智能系统的更新也大大降低了宿舍门卫的工作量,其不仅可以识别学生身份,而且还可以记录改名学生离开和进入宿舍的时间,在晚间闭寝后可通过系统直接查看学生是否在宿舍内,提升了校园安保工作的效率[1]。同时,在学校后勤管理设备数字化改革后,相关后勤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服务也必然需要随之革新,提升后勤部门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避免了以往学生与后勤人员之间沟通的障碍,保证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

2.管理模块的改革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存在效率低、被动性明显、科技含量低等诸多劣势,因此导致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但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对早期后勤管理是有效的,但并不适用于现代高校。因此,高校的后勤管理者必须重新转变思想,将数字化技术大量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不断充实自身的高新技术知识储备量,从而适应数字化后勤管理的发展规律。同时,在管理时必须敢于使用数字化技术,不能因其是新鲜事物而畏惧使用,进而重构后勤管理模块。虽然数字化后勤管理改革与传统管理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高校数字化后勤管理改革属于过渡期,因此新型管理模块是在传统体系基础上构建的。第一,需要建立专门的数字化后勤管理研究部门,其不仅负责对现有后勤管理体制的改进,而且还负责在新型管理模块施行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改革。第二,建立以校园局域网为核心的后勤管理网站,其内部应包括学生公寓管理模块、食堂餐饮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薪资管理模块、设备保修管理模块等,而且根据每个学校实际情况不同还可以加入各种个性化的管理模块,例如酒店式管理、图书馆管理等。第三,还需在各管理模块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监督模块,并将其设为开放性的平台,让高校内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对餐饮、安保、清洁、校区园林等后勤工作进行监督,以网络平台的方式进行搭建,并设立微信公众群,将传统的信件举报转变为微信举报,提升监督工作的效率[2]。第四,可在改革过程中调研学生的需求,建立校园内个性化后勤模块,以微信公众群作为调研平台,以电子问卷的方式要求学生无实名填写,然后根据其中需求率较高的项目建立相应的后勤管理模块,例如失物招领、二手市场、公告栏等,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的生活,同时院内二手市场的开放有助于提升学校安保效果,减少了外来二手市场给学生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并进一步鼓励学生创业。

3.应用平台的改革

在数字化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建立后,还应该运用当前应用平台的便利性,打造移动端应用软件,从而可以利用手机或其它终端设备直接对后勤管理网站进行访问,了解当前后勤管理的具体动态,减少了网站访问所消耗的时间,也消除了信息孤岛效应,真正做到高校管理信息公开的落实。但需要注意的是,可根据用户的类型设置相应的等级,例如学生用户只能查看寝室、食堂、卫生等管理信息,而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查看通勤车、教室管理、实验室管理等信息,从而保证管理工作的层级,避免发生信息泄露或混乱的情况[3]。数字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对后勤服务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块以及应用平台等进行重点革新,借助当前发达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满足现代高校教师、学生的需求。

作者:袁驰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高校后勤论文范文4

1.高校后勤管理的地位不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然而,在盲目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一些高校只重视教学方面的工作,却忽视了后勤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2.运行机制不完善,服务水平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工作采用粗放式的管理,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同时,后勤部门不重视自我宣传工作,直接影响了服务效果,服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3.高校后勤管理队伍臃肿,人员配备不科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的日益壮大,后勤工作需要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臃肿的后勤管理队伍,已经严重的挤占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人员配备不科学成为后勤管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有后勤员工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职称结构不合理。首先,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其次,多数专职后勤人员知识老化,其理论、业务水平均有待提高;再次,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后勤工作交流也越发频繁,既精通软件又熟悉后勤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精通外语的后勤员工更是凤毛麟角;第四,后勤工作者中的高级职称比例较其他部门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

4.思想观念落后,人员素质低。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后勤服务一直是以福利性质存在,后勤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竞争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服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此外,知识经济时代对后勤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许多工作者是滥竽充数,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二、构建节约型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壮大,高校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其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较大,创建节约型校园成为高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后勤是倡导和执行节约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全校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是构建节约型高校的主导力量。建立一套适应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后勤管理服务新体系,就成为高校完成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的重要任务。

1.重视高校后勤管理的地位。

高校后勤管理与高校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在高校发展中,教学与后勤都非常重要。高校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主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要认真分析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探究更好的管理方式。随着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方式的转变,缺乏竞争力,效率低、办学质量差的高校势必会遭到淘汰。高校只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节约型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主要包括:校园建设规划、土地使用、基本建设、水电等能源的使用和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师生生活后勤保障等,它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后勤管理应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融合系统管理、人本管理及精益化管理等理念。在高校发展的规划、政策和过程中,渗入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规范、标准和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科学、健康的发展。

2.1精减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科学地进行人员配备。

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壮大,后勤人员也越来越多,臃肿的后勤管理队伍,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良性开展。因此,精减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科学地进行人员配备非常重要。首先,细化后勤内部管理,明确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环环相扣;其次,规范后勤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及优质服务标准,调动员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科学地进行人员调配,人岗合一。

2.2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后勤人员素质。

高校后勤管理要牢记“以人为本”,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首先,高校后勤人员必须正确认识教学工作与后勤保障工作的关系,更新服务保障的理念,树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保障理念,牢记后勤三服务:为教学、为教研、为师生服务。其次,转变服务态度,变被动为主动,淡化后勤员工与师生间的距离感。再次,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后勤员工职业素养素质。如,开展后勤技能大练兵活动,训练后勤人员一专多能及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2.3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后勤应改变原来的管理体制,凸现“节约”,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如:引入文化导向机制、风险分析机制、绩效考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行政问责机制等,强化全体师生的节能意识,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在后勤管理中,可以按企业化管理标准来实现改革或创新,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覆盖到后勤工作的的各个岗位。此外,还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设置服务监督热线电话,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核查,并实时公布处理处理结果。

三、结语

高校后勤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型;改革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是新型的后勤改革模式,具有委托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的体制特点。其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与经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改变多耗、低能、低效的后勤管理、经营模式,为建立高绩效的后勤服务奠定基础。

一、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概述

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是高等职业院校根据一定的法律,将后勤部门全部或部分资产的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以契约的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能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运作,以实现契约规定的委托经营目标。

(一)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特征

1、社会震动小,权责明晰。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经营不涉及产权转移,只涉及经营权的让渡,是一种温和的渐进式变革,企业职工易接受,对社会震动也较少。而且,托管中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签订的契约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2、交易成本低,交易风险小。高等职业院校后勤实施托管经营,不涉及所有权的变更,只发生经营权在时空上的让渡,即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委托方只出让经营权,受托方一般只注入启动资金与输入现代管理技术,因此,托管经营,不发生产权交易与转移,其交易风险相对较少。

3、托管制更加科学、合理、完备。承包制是以一定的经营利润为指标的经营权让渡行为,在承包制下经营者并不关心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缺少对企业资产的整体评估,同时其调动资源、整顿改组企业的能力极其有限,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企业托管经营则是在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基础上的一种开放式的经营管理,目标是提高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有利于资源的调动、企业的整改和中长期发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改革的重要意义

1、推动学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自办后勤,严重制约了办学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推进后勤托管改革,能使高校领导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教学与科研,进一步密切了高职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了人员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促进了高职院校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后勤托管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社会优质服务引入校内,提升服务水准,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促进了学校和谐、稳定环境的创建。通过新建、改造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保证了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的顺利实现,初步解决了扩大高职教育规模的瓶颈制约问题。招生规模扩大,缓解了城市就业的压力,也促进了社会稳定。

3、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高职院校后勤托管改革的顺利推进,不但能加快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化的进程,也能有效地带动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商业零售、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所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而且,高职院校后勤托管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其他部门和单位起到了示范

带头作用。

二、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理论依据与可能的类型

(一)理论依据

1、信托理论。信托是指财产所有者为了取得收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在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契约,委托他人按照契约规定,代为管理、营运和处理其财产的一种经济行为。现代信托指的是营业信托,这是一种以有偿、利益关系调整为核心的商事活动,是一种法律行为。信托当事人由委托人、受托人和收益人3者构成,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分离;信托行为和信托契约在不违背法律、公共秩序和社会常理与惯例前提下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受托人根据委托及契约的规定并基于信托契约的弹性拥有一定的裁量权;在信托契约、法律、行政和社会的监督下受托人的裁量权一般不会滥用,委托人和收益人的权益不会被损害侵蚀。

2、理论。其又称为合同理论,在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下,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自给自足者,因此一种所谓的委托-关系便会相伴而生。委托-关系是一种明显或隐含的契约,根据这种契约,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前者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力,并依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授予者就是委托人,被授予者就是人。委托-关系的核心,是委托方如何将人的行为限制在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范围内。他所关注的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人的选择和对人的激励;二是减少“成本”或由所引起的资源耗费;三是签订最优合同,防止双方尤其是方寻机违约为自己谋利。

(二)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可能类型

1、直接托管经营。由受托法人获得被托管企业的经营权,然后直接派员或注入适量资金进行托管经营,并把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优质的行业服务优势引入校内,凭自身的管理和资金优势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

2、中介托管经营。由托管公司寻找可靠的托管方,以托管公司对被托管企业实行托管,在合同规定期限内,使被托管企业解困搞活,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再将企业经营权归还资产所有者,或经资产所有者同意,实现被托管企业资产的法人主体变更。

三、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有效托管的路径

(一)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基本原则

1、受托人资格审查原则。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不仅涉及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涉及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对受托的资格和范围有一定限制。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受托人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专业、行业优势,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及必要的现代技术、管理方法和现代营销模式。但外国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不能成为受托主体。

2、契约明确原则。托管必须通过契约形式,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订立契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委托方与受托方自由真实地表达各自的意图和要求。是否托管、是否愿意接受托管,完全以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为准,双向选择,互惠互利,而不能借助行政干预或其他外来影响,否则就失去了托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作为后勤改革的途径与方式,必须遵守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即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保证企业经营者享有生产经营自,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通过市场调节,明确产权关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运作程序

1、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对委托企业进行调研和考察,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选择确定被托管企业。

2、资产评估。在托管前,委托方应按照国家规定,聘请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对被委托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界定产权并进行资产评估。

3、公告招标。学校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告被委托部门生产经营状况及资产负债表结构和所有权结构以及委托目标等内容,向社会招标受托单位。

4、组织招标评审。组成招标评审委员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对各投标方的资信条件、经营管理能力、未来经营改造方案等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为托管双方签订合同提供依据。

5、签订托管经营合同。委托方与受托方应签订各自责、权明确的契约合同。托管双方在对经营目标、经营策略、风险责任、利益分配等合同条款达成共识后。签订委(受)托经营合同。

6、确定托管资格。委托经营合同签订并在公证机关公证后,由委托方向受托方颁发委托经营书,然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手续,确定托管资格。

7、受托方在产权清晰和享有充分经营自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被托管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产经营目标。学校应制定托管经营的实施办法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以规范托管经营行为和有利于托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问题解决的方法

1、规章制度要健全。建立和完善招标议标、经营活动、监督管理、文明服务、岗位职责、安全责任和经济合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规定、合同等应尽可能细致、全面和合理。

2、监管运行不停息。后勤托管后,作为校方主要的就是监督管理。学校要建立全方位的后勤社会化监管机制,成立由工会、纪检、监察、审计、学工部、团委、后勤、总务、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强有力的监管组织,建立竞争、制约、监督和考评机制于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坚持全方位的全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要求受托方提供担保。为了监督和制约受托方的行为,防止受托方的违背诚信经营行为,所有权人和受托方签订协议时可要求受托人提供一定的担保。如果受托方出现违规经营时,可用担保财产抵偿经营损失。另外,还要确保进入学校的后勤服务人员的基本纯洁性,杜绝经济风险承担力较差、经营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的投机经营分子,思想素质很差的社会浪子和不法奸商混进校园。

4、服务宗旨不能移。后勤社会化不能完全甩手,各部门的服务范围、经营项目、时间和地点、价格和质量等,学校应该统筹管理。必须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坚持姓“教”原则,充分体现公益。具体服务内容均须明确职责,规范服务准则,按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严格考核,最终达到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5、违规行为狠打击。监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照顾关系和忍耐迁就。违规经营、损害学生利益、破坏学校形象的行为则要“重拳出击”、严惩不贷;涉及违反工商、税务、卫生法规、商品质量、环境保护和治安条例的要移交各相关行政执法管理部门处理。

6、文明服务常年比。学校的后勤,不同于社会上的商业,它是固定地为师生提供后勤保障的,除了经营,还兼有服务和育人的功能,要注重效率、效益、安全和质量,提倡文明经营、文明服务,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文明示范服务窗口、优质服务职员的竞赛评比活动,把优质、优价、优良服务活动变成全体后勤服务部门和员工共同关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谭晓萍.国有企业托管及其财务会计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2,

2、夏庆丰,贵州省高校后勤企业改革研究[D].贵州大学,2006.

3、黎民.公共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高校后勤论文范文6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校后勤管理 服务理念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强调后勤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后勤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物质保障,它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方面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温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人文关怀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放在首位。对人要关心、爱护和理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思想态度和价值目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代管理者的重要理念。

人文关怀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体现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后勤管理者要有“服务师生为本”的理念,为全校的师生提供一个恬静、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及时为师生排忧解难,保证师生工作学习顺利进行;二是后勤管理者对于本部门的员工要关心、爱护和尊重,维护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使员工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从而激发员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

高校后勤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是由高等学校的特点所决定。高校是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通过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书育人”;而后勤管理人员则是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用“行动育人”。教师的育人是直观的,后勤的育人是隐形的。后勤管理更多的承载着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校园环境的好坏对于受教育者会产生很大影响。校园优美的环境会使受教育者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因而容易形成乐观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校园的文化长廊,水景、绿化等能使受教育者获得美的享受,有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同时,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后勤服务要始终围绕这个主体,以饱满的热情为师生提供高效的、优质的服务,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要真正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践中。

1.转变观念,增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要不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以适应高校后勤工作的需要。后勤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树立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明确服务宗旨,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师生解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管理者更多的扮演着行政管理的角色,并没有引进有效的市场和竞争,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更多的是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将学校的师生看做是被管理者。因而出现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衙门作风,工作人员的一脸严肃、满嘴说教、粗鲁言行,处处体现出管理者的王道作风。

在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转型,转变观念,增强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刻不容缓。首先,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作为后勤管理部门的权力中心,其各种决策和行为都对自己的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注重搞好舆论宣传,营造一种以服务至上为宗旨的浓厚的舆论环境氛围。再次,后勤管理人员一般文化素养较低,尤其在高校学者云集的教授、博士面前基本属于体力劳动者。因此对后勤工作人员,要通过培训、学习和竞争上岗等方式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其思想素养、业务素质。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比如,实行岗位责任制,责、权、利统一;实行统一着装,微笑服务,礼貌用语。这样变管理为服务,无不体现出人性和关怀。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具有创新精神,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2.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这是贯彻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依据。高校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从各个高校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明确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规定其享有的权利、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尽的职责,从而使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顺利开展。

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制度建设要有目标性。高校后勤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总的目标要与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相一致。具体的目标要根据实际确定。明确的目标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功能,它告诉人们做什么,具体如何做。

第二,制度建设要有实效性。也就是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与本校的发展规划相适应。制定出科学的、健全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同时制度制定后一定要狠抓落实,才会取得实际效果,否则将流于形式,变成一纸空文。

第三,制度建设要有创新性。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形势,制度建设要引进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以追求优服务、高质量、高效益为宗旨,及时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使后勤管理模式从原有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使后勤管理工作的角色由“管理”转向“服务”,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3.后勤管理要科学管理,注重经济效益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一所高校要正常运转,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及高质量的生源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经费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以确保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园环境的优化,师生生活的改善,等等。这些都涉及高校后勤的科学、有效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学校的钱、财、物,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体现人文关怀。

财务管理,要本着服务教学的理念,做好科学、合理的预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率。财务预算支出要向教学科研方面倾斜,确保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要坚决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

财产管理,要制定合理的预算采购登记使用维修报废等流程,严格管理,确保物尽其用。

后勤服务设施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物质保障。后勤服务工作十分繁杂,包括教学设施、公寓楼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学校的供水、供电、网络、电话等设施的维护,校园环境的优化、清洁、绿化等,校园的安全保卫,学校的校车的调度、管理,食堂、餐厅、超市等与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后勤设施的建设要以师生为本,注意节能环保。管理上要严把质量关,生活上要方便师生;后勤管理要使校园更干净、道路更平坦、环境更优美。

4.人文关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合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乃至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大人文关怀,播撒人文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后勤管理人员责无旁贷。要注重人文精神,为校园文化打造另一种精神家园。要有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美化绿化的现代社会责任感,如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环境意识、节水节电等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推进高校整体发展、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坚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纳入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有利于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