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研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研修总结

小学音乐研修总结范文1

外引资源,

让每一所学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

1.引进市级名校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借助“城乡一体化”项目,引进朝阳区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学校。学校建成后,与朝阳实验小学为一个法人,实施一体化管理。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并辐射全区所有小学,提升了区域内整体办学质量。

加入名校教育集团。加入名校教育集团同样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之一。密云区第三小学加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实验二小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学习实验二小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经验、教师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经验等。目前,密云区第三小学在课程改革方面已经走在区域小学的前列,“三动”课堂研究已经初见成效。

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密云区通过名校办分校项目,引进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建立密云分校。目前,黄城根小学密云分校已经完成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校在教师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活动、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黄城根小学密云分校连续八年被评为区级教学先进单位和绩效评价优秀单位。学校骨干教师数量逐年增加。

友好合作校。积极推动“城乡牵手友好合作校”工作,各小学根据校本特色积极与市区名校自主联手,形成友好合作关系,借助市区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目前,有14所小学分别与15所市域内的名校或特色学校手拉手,定期开展活动,拓宽学校视野,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

2.引进专业的教科研力量,探索教师成长新机制

密云区分别于2014年、2016年引进“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推广研究基地”和“张立军特级教师工作站”,以“专家引领+自主研修”为基本形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新机制。

一是建构多样的研修模式。依托区级名师工作站和校级基地校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推广研究基地”采取“1+6+15+N”的研修模式,密云总站―带动6所研修基地校―带动分布在6所基地校的15位市区级骨干教师―带动全区所有小学教师;“张立军特级教师工作站”采取“1+4+16+N”的模式开展研修,即张立军老师―带动本区4位骨干教师(进入张立军课例研究小组)―带动分布在各校的16位核心成员―带动全区所有语文教师。基层基地学校采用课题引领、专家指导、课堂实践、研讨交流等形式开展研修活动。工作站辐射到全区所有小学教师,让教师们均能在研修中有所获得。

二是创新研修方式。采取跨学科研修、跨省市研修、跨区研修、跨学段研修等方式,在研修中开展同课异构、阶梯课研修、双师同堂等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三是开展主题实践研究。“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推广研究基地”以“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为主题开展课例研究,“张立军特级教师工作站”以“低年级体验式阅读研究”和“中高年级资源整合阅读研究”为主题,引领教师把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

四是定期观摩展示。从2015年起,每学期开展“学科展示周”活动,展示两个工作站的研究成果及密云区课改成果。

3.引进专业社会力量,涵养学生艺术素养

密云区积极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和引领作用,帮助中小学全方位、多样化、深层次地开展美育工作。密云区四所小学分别与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和中国舞蹈家协会签约。社会力量发挥优势,助推学校美育特色发展。

开设特色美育校本课程,扩大普惠。发挥协会专业优势,为每个对接学校开设一门特色美育课程。目前已发展到一至三年级,惠及四所学校66个教学班,直接受益学生2667人,占四校学生总数的50%。巨各庄小学的合唱、一小和二小的音乐欣赏、三小的舞蹈一年级校本教材均已完成编印。

社团活动点面结合,凸显特色。发挥各协会自身优势,全力打造合唱、管乐、舞蹈等优势项目的同时,陆续增加了行进管乐以及京剧、川剧变脸、皮影等非遗项目,师资包括国内外各专业领域知名专家、非遗传人、高校研究生等专业人士。目前,三个协会派出专业教师54人,支持35个社团,受益学生1561人。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进一步丰富,水平显著提升。

着力提升教师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结合学校需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国际管乐、舞蹈、合唱培训和交流。

学校文化品质整体提升。知名音乐家为学校创作校歌,舞协、合唱协会聘请国内著名词曲作家为学校进行校歌创作。此外,学校在校徽设计、校园电视台建设以及舞蹈特色课间操编创、辅导方面也得到了高水平资源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了学校文化品质的整体提升。

搭建高层次的学习、展示和交流平台。中国合唱协会促成了中德青少年合唱交流活动,辐射7所学校,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巨各f小学合唱团参加了中国合唱协会成立30周年专场演出;中国人民军乐团、中国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先后走进密云,等等。

内部联动,

让每一所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1.“城乡教育共同体”建构密云教育发展新生态

“城乡教育共同体”是指一所城内较大规模优质资源校与城内、农村多所不同类型学校形成团体,在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课题研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系列活动,本着“理念共享、资源共用、管理共融、团队共生”的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落脚学生实际获得。

培训资源共享。“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共同商讨培训主题,共享专家资源,既解决了山区学校规模小不利于开展培训的难题,又节约了培训成本,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培训研讨氛围,本校教师在与其他兄弟学校教师的互动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课程建设融通。2015年,北京市颁布了新的课程计划。一年级开设了区级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依据各自实际,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共同设计、实施课程,共享教育资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三所山区小学(不老屯镇中心小学、古北口镇中心小学和新城子镇中心小学)共同构建“走进传统文化――京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所学校前期共同开发课程方案,组织学生开展校内研究;共同聘请专家为学生做京剧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讲解;共同到资源单位――密云大剧院欣赏京剧,并进行相关艺术实践(如化妆、演唱展示)。

教学研究互动。“城乡教育共同体”内学校教师各有差异,互相取长补短,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共同磨课、研课,共同提高;定期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基于同一主题,开展专题研究,解决共同问题。

学生素养提升。“城乡教育共同体”内的学校之间定期开展学生游学活动,城内学生体验山区住宿生活,提升生活实践能力;山区学生观摩城内学校,体验城内小学丰富多彩的课程。通过游学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观摩展示促进。“城乡教育共同体”从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定期开展观摩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直播课堂”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在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教育新常态,实践互联网+教育,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网络享受密云区优质教育资源,密云区教育委员会中学教育科联手教师研修学院、信息中心,共同推出“直播课堂”项目。自2016年1月28日启动以来,在中教科、教师研修学院、信息中心的通力合作下,在全区中学干部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区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下,“直播课堂”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直播课堂采取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形式,收看人群涵盖了学生、家长及教师。初一至高二年级每周六上午及寒暑假期间收看直播,并在直播中设置签到环节,督促学生按时、认真收看。高三年级由于本身学习任务较重,采取录播形式,学期初集中录制讲课内容,高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与需求,在网络平台选择课程,收看录播内容。直播课堂的课程内容丰富,根据学生的需求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学科讲座,主讲人均为区级骨干教师,讲座内容紧跟学校教学进度,选择难度较大或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第二类为指导类课程,在特定时间,面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指导,如开学第一周,由教师研修学院心理研修员为初一、高一学生进行专题辅导,指导学生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三类为政策解读类课程,如针对初一、高一学生及家长,进行中考、高考政策解读,让学生及家长了解中高考变化,明确目标与方向,针对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课程改革,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让学生及家长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

为更好地推动“直播课堂”工作,区教委采取“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合作。技术部门负责学校、教师、学生账号设置及技术支持,并每周进行直播课堂在线数据统计。行政部门(中教科)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制定方案、监督落实、协调推进,直播安排,每周反馈,每学期进行评比表彰。研修学院负责精选直播教师,研讨直播内容、课件、习题;研修员组织本学科教师按时收看直播,并指导教师如何将日常教学与直播课堂相结合。学校主w落实,每周通过家校平台等渠道,按时通知直播内容;对上网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自习课等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回放。

“PDCA”管理环节。PLAN:计划先行。学期初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确定每周直播科目、教师、主题。DO:落实各种环节。每周四,中教科通过短信平台发送本周直播内容;学校通过家校互动平台、短信、微信等形式通知家长;直播时,中教科、信息中心、技术公司全程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CHECK:检查跟进。每次直播课堂结束前,设置检测环节,周一,学校教师根据直播课堂内容进行拓展与检测,中教科通报上一周直播课堂各校、各年级收视率。ACTION:反思改进。每学期,教委在学期中期组织召开“直播课堂推进会”,对阶段性收看情况进行总结,在学期末组织召开“直播课堂表彰会”。

小学音乐研修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细节 体验 打造 生成

细节决定成败,卓越就是成功。课堂教学更要注意细节。精彩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思想。

一、做好自己的细节

备课即“备自己”,这句经典的话出自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之口,仔细分析,确实如此。一部音乐作品最先要备的是自己。教师对作品的理解有多深,准备的教材有多充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如我在执教《鳟鱼钢琴五重奏》一节内容时,认为应该让孩子从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方法,并且对作品中塑造音乐形象的认知,还有对作品表达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理解作品的寓意入手。因此创设情境:你喜欢钓鱼吗?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是多么美好的事,但可恶的人还是不择手段地捕鱼。试问:①请同学们想想可恶的渔夫在捕鱼时音乐形象应该是怎样的?②小鱼四处逃窜时用怎样的音量和节奏比较合适?③整首音乐你觉得可以用几种伴奏音型?这些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发表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再感受音乐,学生似乎已经陶醉在音乐中,使整堂课整首歌学得有效而有诗意。因此,深究教材,抓住教材音乐特性,善于寻找不同教料的切合点,把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教材分析和处理之中,将成为备课的重中之重。

二、教材的细节

在2012年暑假教育研修中,特级教师李存老师曾提出,课堂中会出现一些和你预设的情境或者答案不相符,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虽然他讲的笑话让我们大笑不止,但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音乐教学中,很多结论并不是现成的,因为孩子的智慧是不可限量的,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时会有各种思路和想法。我在设计《鸭子拌嘴》一课时,通过小鸭子出发游玩、小鸭子玩耍、小鸭子打架拌嘴、鸭妈妈劝解、鸭妈妈带领小鸭们回家等情境的表现,通过聆听、讨论音乐的变化,让学生明白音乐旋律随着速度、情节、音色等变化达到不同效果,课即将结束时,老师问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

1.“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同样的音乐,如果速度不一样,听上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2.“我知道同样音乐旋律通过速度变化可以表达不同故事情节”;

4.“我明白同学间玩耍时要团结友爱,不打架”;

5.“我觉得妈妈带领小鸭子出去玩耍是很幸福的事情”……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知道很多生活中的音乐是变化多样的,如踏步时要踩着拍子前进能使队伍更整齐,明白生活的一些常识和亲情的进一步体验等。更重要的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小感受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

三、课堂生成的细节

研修课中,刘德昌老师指出,教师要搞好教学,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驾驭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他曾讲到上课时小花猫饿了的例子,我们认为小猫饿了没有力气了,所以音乐速度要放慢,但孩子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小猫饿了会不停地叫,所以要快。这样的意外往往令人措手不及,打乱整体的思路,其实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是令我很头疼的事件。记得一次,我在三年级讲授反复跳跃记号的时候,刚刚出世反复跳跃记号要开始讲授其作用时,突然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冒了出来,“噢!就是一房子和二房子!”此时,很多同学嘀咕起来,把眼光都投向这个同学,而他却跷起二郎腿,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以前我会批评他多嘴,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学习新课标以后,我没有这么做,而是走到他身边,说:“呦!你真聪明,还没学过你就知道了?那么下面请你当一回小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反复跳跃记号好不好?”这样,这位同学被我推上了讲台,他还像模像样地为大家解释反复跳跃记号。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还举手问几句。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我直接停下来训斥,也许会坐端正闭嘴不说话,但他的心还是不会收回,还会对音乐课甚至对我都产生反感。我认为,作为一名出色的音乐教师并不容易,需要平时学习与积累。就像教育家叶澜指出的:“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可能发现意外通道和美丽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因此,打造有效课堂,从有效细节研究入手,精心设计细节,真心体验细节,慧心发现细节,用心处理细节,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让课堂得到有效提升,打造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研修总结范文3

一、课程设计应是专业化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研修培训面对着个性鲜明的教师,所以,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对学员进行需求分析。如果缺乏对教师语文专业作针对性分析,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就缺乏实用性和全面性。就如有的语文研修课程设计,以专家讲座为主要板块,把宏观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作为研修课程核心,不顾“语文”的特性,内容空洞而枯燥;有的虽以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和反思培训开展研修,但如“蜻蜓点水”,研修形式呆板,不顾学员的个性,理论和实践成了“两张皮”,学员在研修培训时叫苦连天。

此处的“专业化”,指“语文”的“专业化”,其实质是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全面提升语文教师读、写、听、说、用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收集和筛选信息能力。作为母语教学,语文专业化应是研修课程设计的主线。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准确定位语文专业内涵,体现对语文专业化内涵的理解,把一线名师和一线教师对接,如设置课程模块有:“语文教育史漫谈”“名师心路历程”“教材研究探寻”“语文小专题研究路径”等等,充分利用语文专业研究最新前沿信息,用身边语文名师较高的哲学境界、广阔的视野,促进教师思考和感悟。笔者在具体的培训中,通过语文名师进课堂,在具体课例中感受名师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如设计课程“语文教学个性化研究”“写作教学本位回归”“古诗教学本真”等具有语文专业化实质的研修课程,由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专业化内涵,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由于参加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者教龄一般在8年以上,但他们同时承担了繁琐工作,研修学习的质和量得不到保障,合格教师要进一步成为骨干教师,还需要系统吸纳学科前沿知识。为此,还应增加“儿童文学发展与语文教育”“漫画、绘本与网络时代”“语文教育发展史”“西方母语教材解读”等专题,增强语文课程时代性内涵,加强教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

也有的语文研修课程的设计,虽然也以语文教学设计为主干,3年一轮的培训以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设计的讲座和课例分析为核心,看似满足学员在教学实践中的需求,在部分学员评价中获得好评,但没有满足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需求。语文研修课程设计还要充分研究教师个性化教学行动,以教师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研究中进行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语文课程设计,切实落实教学行为跟进和全过程反思,融合教师语文的个性发展。

作为全程培训设计,应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教师个性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对于他们暂时还没有意识到的、深层次需要的内容只能采取多角度培训方式,甚至布置量化要求,使学员在学习中逐渐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如一些骨干教师,可在设计“同课异构”“与名师同行”等研修主题中,充当主角和专题发言人,给他们提供提前研修的机会,并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语文教学研究的要求,完成比一般学员难度大的语文教学设计及更有理论深度的语文教学反思小论文。而对专业意识较被动、教学积淀较薄弱的教师,可在设计“教材研读”“语文的观课和评课”等研修主题中,多给他们提供发言、讨论的机会,留下足够的时间,为他们解答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惑,要求他们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法有关的知识梳理的小论文。

设计语文研修课程模式,应立足于调动教师自我反省意识、研究的态度和及时的经验总结,如在语文研修设计时,把“集中研修”和“在岗研修”相结合,如“学员献课及研讨”“与名师同课异构”等,专家和名师一线引领,和名师、专家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全程跟进。让教师建立理性思考,用语文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生动、鲜活的案例背景下的情景学习,正切合建构主义学习观,让教师参与到真实情景中学习,形成有效培训。当真正形成了独立的研究意识和反省思维时,教师才能成为骨干教师。跨学科语文课程研修课程设计,将使教师体会到生命质量与教师职业发展是多赢的,并力图丰富教师职业和生活情感,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语文教师丰富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思维,将有益于面对鲜活的学生和来自各阶层的家长,在解读教材、分析问题方面就可以高瞻远瞩、收放自如,面对日益综合化的课程时”,[1]就“有源头活水来”。

二、课程设计应为教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服务

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实现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但是,现在的一些课程设计未曾顾及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只是从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层面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员需求不够了解,缺乏对教师身心发展的分析,没有对学员进行“量身打造”,忽视了语文教师身心发展的需求。比如,有的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只是设计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研究,缺失对教师职业情感、职业内涵和价值观的研修,没有关注教师作为社会性的人,作为独立成长的个体,课程设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教师个人的生活,教师的生活本身又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有研究认为“单一的教师职业发展,势必人为隔离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使教师陷入双面人格的冲突中”。[2]可见研修培训应为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服务,其内核还应以教师身心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

如设计“教师课例反思研究”课程模块,并设置完整而科学的“跟岗研修”制度,让一线名师引领,师徒结对。基于基本观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学员的反思技能和反思技巧,培养他们自我反思的习惯,养成教师的研究意识”,[3]如设计课程“语文教师小专题研究”“语文校本专题研究”等,梳理教学实践中的兴趣点或困惑点,进行小切口专题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明确其在职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及职业发展水平,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发展心态。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面力求宽,内容尽量丰富。如心理学类,“语文教师心理调试与幸福生活”,艺术类“书画艺术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口语艺术和社交礼仪”“人际交往和理财技巧”,适当增加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专题,拓展教师视野,满足教师身心发展和谐需求。

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应成为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主线,通过与名师“同课异构”实践和研究,名师的教学风格渐渐渗透、滋养教师,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这样站在名师肩头,语文骨干教师的素养会渐渐提高。同时,设计研修课程应以经验总结和反思研究为核心。如:设计研修模块“教育名著解读与欣赏”“教育电影赏析和反思”等,学员共同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教育名著,共同观赏电影《地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通过研讨书中蕴含的语文教育教学的细节,通过影片中感人至深的画面,从另一个角度,打通教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的通道,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反思,形成教师个体的教学智慧。如电影《地上的星星》所描述的情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有了教师的点拨,重建信心,找寻到阅读的兴趣。有试听冲击,有画面感染,有同行感同身受的研讨,并从中反思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将让教师的身心滋养在名著、音乐、美术和多元视角、多元文化中。

三、课程设计应为教师搭建全方位的交流和共享平台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制度的建设及评价体系形成尚处于理论研究层面,操作层面缺乏一定的引领和规范,处于自发、自为实践中,缺乏课程研究和开发自主性,整个研修过程没有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如何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应关注语文教师的成长历程,进行系统研究和成果提炼。

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缺乏专业性操作指南,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虽呈现“百花齐放”局面,虽体现出一定的针对性和地方特色,但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尚未形成系列专业化操作体系,没有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比如,有的研修课程设计,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修呈序列化,但学员在研修期间的实践和反思如何及时得到反馈和交流,学员平时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与研修如何对接,如何及时整理和资源共享,尚处于混沌状态。

搭建全方位交流和共享平台,应是语文研修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发挥参与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将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的补充,在同伴的思想碰撞、交流中,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应以搭建交流和共享平台为主线,课程设计的专题如“精彩瞬间”“我读童书”“聊书吧”“书画赏析”“音乐涤荡”“语文教学细节回放”等等,激发教师进入交流平台,分享和共创鲜活教学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将见证教师的成长,记录他们教育行动中的足迹。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还应“关注教师理智行为、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儿童的热爱和了解、对学校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教育事业和现有生活方式的选择”,[4]发挥共享平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由于参培教师个体呈现出差异性,有一些教师,热爱教学事业、热爱学生,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特别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论知识,他们初步把握了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动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5]同伴互助的课程设计平台,形成培训学员“精英团队”,通过长期而有专题的互动交流,将起到双赢的效果,也会为教师成为学者型名师做好储备。

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搭建高效有层次的交流平台,分层次设计交流和共享的主题,从初级的“会话沙龙―每周一书”,到中级的“习作探寻博客”,再到高级的“语文的知和行(电子图书)”等,用同伴互助、导师引领方式,让教师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拓展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这种方式,比集中的理论讲解,更易被教师理解和吸收。设计研修专题,可从初级的群聊话题“语文课外阅读”“面对网络阅读”“我看娱乐文化”等,到较复杂专题呈现如“名师教学风格启示”“教师下水习作赏析”等。还可汇集、整理、出版参研教师的随笔或文章,把语文教学方法和研究,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还应在平台交流和共享中,设置讨论专题,加强纵向的理念引领,如“名师教学风格解读”“教师职业规划”“儿童绘本阅读研究”“语文与网络语言”等等。在交流和共享中,参培教师以其原有的文化积累和教育教学经验,去填充、确定研修课程设计中的空白点和定点,从而丰富和延伸语文研修课程内涵和空间。同时,与名师同行的教师常态性的教学实践,将形成语文学科发展共同体。

虽然在课程设计方案中出现了“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培训方式,课程设计也千姿百态,但语文研修课程设计,针对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课程设计及实施的参与式?”“语文课程设计及实施的互动式的内涵和呈现方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探索。再者,如何从学生层面去评价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效果,需要持续实践和跟进研究,寻求切实有效、科学的操作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张进宝,宋媛.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8).

[2]苏尚峰,张景斌.教师教育中的理解与视域融合[J].教师教育研究,2011(3):23-3.

[3]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

[4]邓睿,王健.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催生教育家的现实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1(3).

小学音乐研修总结范文4

不同的人要求不同,工作总结格式也不同。有的会要求用ppt来写,有的要求用word来写,而你知道怎么写比较好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1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各教研组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2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引领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加强集体研讨,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广大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作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校所有领导和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理论的学习当中,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他们既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因此,在课改实验中,他们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我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07—2019年新一轮校本研修的工作方案。通过座谈,讨论,使全体教师明确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广大教师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教师的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校本研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按照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校采取了集中研修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在研修方式上,形式多样。首先是行之有效的教研组活动,我校通过各教研组的活动,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各位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定出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由教研组长负责,围绕每次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为了使研修更加生动,我们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专题培训、主题研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会诊等多种形式,务求取得实效。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一)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一大批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形成兄弟学校那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并争取把我校的教师教育博客办成在当地有影响的博客群体。

总之,校本研修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校本研修,要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教师的教。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3在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校园和形式多样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中心无论是在创建学习型校园,还是在教师校本研修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观。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工会主席为校本培训副组长,三个部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主任决策调控-副主任具体负责-部长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

我们每周一、四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参加组织的“校外视频会议”,与全国优秀的校外场所互相交流、探讨校外发展。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校外培训书籍100多本、报纸、杂志20多种,还有一些音像资料;中心向上争取了教学设备采购资金30万,对校外场所需进行再完善、再提高;对师资力量进行再培训、再加强;对培训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再开发、再创新;争取了“校外场所能力提升项目”资金80万,翻新楼盖、改造室内卫生间、装修功能教室、更新走廊文化建设等。今年,教师外出培训、交流费用5000多元,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实培训

学校注重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各种教师培训档案资料齐备完善,分类存放规范。制订了《校本研修长远规划》、《青少年活动中心研修工作计划》、《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制订的每年度校本研修管理实施方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活动中心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活动中心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做到懂法守法;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2.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中心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方面,派年轻教师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校外专业发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锻炼、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使校外年轻教师和能适应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

3.骨干培训。

制定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措施,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后背干部、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校外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径: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中心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校外活动的研究,以此带动教师培训。每位教师研究校外活动,如《少儿才艺大赛方案》、《科技节活动方案》、《九九重阳情活动方案》、《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方案》等,达到活动的丰富、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外出学习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校外场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萝北县校外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中心有体育、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3人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中心组织教师到省内各家活动中心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个人研修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之一,中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首先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校外教育教学书籍,如《与研究同行》、《实践·探索·反思》;《好玩的科技创新实验》、《一起走

进七彩世界》、《创意电脑美术》《主次与语言表演》等,还提倡教师通过网络,阅览电子图书,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当前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的局限性,中心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体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水平。今年,中心相继邀请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赵清福教授来萝北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导校外领域中的课题研究;相继又聆听了赵清福教授的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通过兄弟活动中心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校外教育的发展,交流成功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畅谈今后校外的健康发展之路。

4.教育资源培训

积极开展“向最美丽教师张莉莉学习”的活动、观看《师德启示录》,每位老师写学习感悟,优秀的张贴在学校的廊报上,供全体学员、教师、家长浏览、阅读。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热情。积极浏览全国校外网站,学习外地校外场所的办学经验,学习校外名师、专家的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让名师的言行来影响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5.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方面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训练教师基本功。

(1)中心将公益性普及项目作为常规训练,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培训中进一步研究、提高。现在,校外每位教师都能承担一个专业的普及班培训或“三下乡”活动中的对乡镇学生的校外兴趣培训。

(2)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

校外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让未成年人得到身心健康发展。活动中心注重了教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十多项目大型,在活动中,教师们得到了很大的训练。目前为止,教师们不仅能根据校外实际、策划出有意义的活动,还能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各岗位都能管理到位,使我们成立五年来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非常圆满。

(3)撰写活动案例分析。

活动中心不仅重视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训练,而且注重对活动案例的研究。

我们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教师基本功,又通过活动后的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分析、总结能力,教师的校外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校本培训与自我主动培训相结合。中心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活动,中心为教师搭台,组织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校外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

四、培训成果

一年来,中心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示县级优质课5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2节;涌现出各类优秀:县优秀教师1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县读书先进个人2人,县校本研修先进个人2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5人在全县中小学生首届艺术节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各类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活动中心艺体部荣获了萝北县“校本研修工作先进教研组”,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集体,教育系统特殊贡献单位、“妇女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县(区)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校外检查指导,对萝北校外的管理和组织的活动、培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当然,本次研修活动除取得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观念有待转变,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教师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研训任务及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被逼无奈。

2、博客研修尚待努力。

“博客研修”是研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有利途径。但是,我们发现个别老师把“博客研修”当作一种负担。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校外在职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型教师,缺乏专业化培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校本培训,使校外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建设一支优秀的校外教师队伍,以更好地落实“服务青少年、服务家长、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年,我学校在县进修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热潮中积极响应校研修指导方针,开展了扎扎实实的研修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立严密的领导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规章制度

由于学校要求校本研修活动人人参与,由秦玉辉校长亲自督导,杨立革主抓安排,教研组长郝晓雯、陆海峰、王甲军、张海峰负责落实。集体研修时间形成惯例,铁板钉钉,雷打不动,教师每周一进行个人反思,周二进行分组研讨,周四进行集体交流。活动期间有事的向校长请假后方可离开,事后将拉下的事宜补上。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确立务实可行的研修主题

学校通过对以往教研活动的反思,结合对现在一些流于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的思辨,明白了一个道理:校本研修要弄出花样来很容易,但真正收到实际效果不容易;要教师表面应付性的“参与”很容易,但要教师怀着一种激情来真正地参与不容易。校本研修,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要使校本研修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让全体教师从校本研修中得到实惠,使之成为教师的“内需”,使教师真心实意而且满腔热情地参与。要使校本研修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能哗众取宠,搞花架子,要求真,要务实,要静下心来“务本”。我学校密切联系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环境、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来观察,来思考,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商榷,决定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研修活动,上期,我们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修活动;下期,由于学校合并,班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导处结合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长,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题的研修活动。

三、扎扎实实的活动,确确实实的效果

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也收到了确确实实的效果,我们的开展情况如下:

(一)专业引领,在引领中明确方向

理论学习使教师们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成长。我们的理论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听专家报告。

理论知识学习活动期间,我们主要是学习教师们推荐的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材料,如《有趣的课堂前奏》、《课堂的自主化方法》、《小组合作要注意什么》等材料。大家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交流,在反思总结中提高。交流结束后,学习材料和反思总结装入个人成长档案,以备参考。

专家引领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辅助手段,我学校非常注重专家讲座的作用。每次听完报告,我们都及时组织教师研讨反思,使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中快速成长。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按教学的进程,我们要求教师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教学前,要求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哪一部分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哪一部分难度大,需要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中,又有哪一部分需要引导。小组合作交流时采取怎样的方式合适。

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教师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学生独立思考时,对学困生多加关注,及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及时观察采取的方式是不是最佳。

(三)同伴互助,在共享经验中成长

同伴互助是研修的标志和灵魂,在研修活动中,我们在反思的同时,开放自我,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

1、相互对话

我们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大家积极主动交流自己拥有的信息,我们组织读名着交流会,让大家交流看过一本书后的心得体会;我们组织教学经验茶座,让大家交流自己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交流失败的教训和感想。年轻的教师找年长的教师探讨鼓励后进生的方法,强化优等生的经验,

2、同事协作

我们共同研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每次活动,教导主任徐红梅确定好活动的形式和主体后,大家都各尽其责。

理论学习时,酒庆利老师把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教研组长毛艳霞和张小安组织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年轻教师提疑问,年长教师谈经验。有时年青教师的新见解、新思路对年长的教师帮助也不小呢!

观课议课活动时,我们先请作课教师谈作课思路,然后大家针对这节课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劣之处发表意见,经过研讨,作课教师将意见汇总,然后将整改方案说给大家听,大家再进行二次研讨。我们针对李桂荣老师的《故乡》等课进行了观课议课活动。在针对李桂华老师的那节《秦汉丝绸之路》进行观课议课时,秦校长肯定了这节课的环节安排,同时指出本节课应该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熟读文章之后再讲比较合适。商国庆老师感觉导入部分过于沉长。毛艳霞老师指出课讲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处课堂气氛就达到了,下面的题目分析放到下节课进行,不要在此草率了事。大家还针对“收集材料,分组交流”这一环节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李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小组内发言后,再在班里发言,让大家交流圆明园辉煌的资料,了解情况就行了,否则,交流材料就要用掉15到20分钟的时间,后面的环节时间不足。酒老师认为得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言,这样能保证人人参与。最后大家觉得,把交流材料放在课后或课前搞一个交流会比较合适。

老师们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大家在协作互助中加快了成长的步伐,研修使我们在团结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使我们在互助中提升业务素质,也使我们在协作中发展了专业水平。

四、硕果在枝繁叶茂中闪烁

我们研修的收获光环在共同协作中闪光,我们的收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春色。

教师们就研修主题“如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所写的案例反思也得到了发表,教师个人也发表了很多篇文章。

我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没有花架子,但扎扎实实。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中,在互动中得到了成长。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5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在平时授课时,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1)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受到教与学的高效率。在辅导学生学习时要加强对疑点难点的练习。

(2)教师要一道学生自己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些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向这些方面发展。

二、当堂达标,迁移训练:

(1)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2)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补充补偿练习,给学生针对性训练的机会;要让学生有做题不全对就要重做的习惯,要让他们有做题认真的能力。

(3)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学生课下学习主要是通过作业来实现在,所以一定要在布置作业上下功夫。

三、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印象

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评价:学生的当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1、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

小学音乐研修总结范文5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2014年是渝北区实施教师教育“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校长班、中层干部班、骨干教师班,上海、北京、重庆,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培训、影子培训,“国培”“市培”“区培”“校培”整体联动,形成了教师教育的合力,揭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篇章。渝北教师教育“456”行动模式已经逐渐彰显魅力。

一、基于“四个关键词”的教师培训实效性探索

提及“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广大教师基于“繁忙、辛苦、没时间、职业倦怠”等各项理由,各级各类的“培训”已经成了教师心中的“额外负担”。费时费力费钱的“被成长”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处于“被提升”状态。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推进,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培训只有走入了教师心里,培训的价值才能凸显。有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改实验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才能真正给教师带来收获呢?关于这一话题,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四个“关键词”:即 “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 “如何培训”“效果如何”。

(一)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部门要从追问“为什么培训”入手,明确培训需求,把握培训目的和意图,结合区域内教师教育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目标。我们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思考。一是宏观层面的教育改革需求分析。任何一个教师培训都要关注项目的“社会价值”,体现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 中发挥什么作用,也就是教师培训项目设计要关注最新的课程改革进程。其次是中观层面的组织需求分析。在中观层面上,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区域内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培训着眼于“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是微观层面的学员需求分析。也就是“培训谁”,就需要对“谁”背后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对学员个体培训需求开展深度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

2014年,我们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需求进行“把脉”,区教委成立11个调研小组,先后深入全区108所学校(单位),召集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五个方面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谈话、发放问卷,就我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培训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渝北区教师专业成长“五大工程”。

(二)深度分析 “培训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和内容

“培训什么”旨在回答“用什么内容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培训课程和培训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说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那么,培训课程就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基于需求---设计课程---开发资源”是渝北区区级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以及完成的全过程中,我们采用严格的项目、课程申报审议制度。2014年,我们着眼于“深化课改、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的目标,着力于“研训融合、有效练兵、城乡互动、提尖培优、全员发展”的策略,采取“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的形式,开展了5个大项30个小项的教师培训,共培训干部和教师6668人次。2015年我区的培训项目先由进修校培训部向组织部申报,然后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写出详尽的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课程设置注重多维目标,兼顾知识、技能和情意三大领域。有以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更新学员理念的“知识课程”;有以参与式分组研讨、学校实践性考察、培训简报、培训心得(作业)等注重实践的“活动课程”;也有以开班和结业仪式、班级活动文化等影响学员的“情意课程”。每个项目由“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学校实践与培训作业”四个基本单元构成,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研修兴趣。

(三)积极探究“如何培训”:着力“走进教育现场”的实践性操作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前一致公认的方向是“研修合一”――既注重对课堂操作的研究、设计、打磨、操作,更讲究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积淀、增值、涵养、提升。当前的培训我们主要采用菜单式、联动式、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通过开放式开班和结业仪式、专家讲座、小组讨论、案例(课例)研究、学校现场观察(近距离感受学校文化、听课、听学校介绍)、组织辩论会、问题解决式活动、虚拟研修论坛、基地学校影子研修等多种途径让学员“走进教育现场”,不仅增加了学员的研修路径,而且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

在“走进教育现场”的具体教师研修实践中,我们让参训者与名师、名校长以及专家的对话、交流、探究、提炼、引领等,提炼研修主题。如我们在“走进北京小学”的校长研修班中,通过与参训学员、培训者以及研修基地学校协商、沟通、调研,确立了这样的研修主题:从名校崛起看校长的作为与使命、现代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新动向、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等。

我们希望通过“走进名校”、“基地学校影子研修”等让研修者领略名校文化,学习成功经验,创新办学思路;关注名师、名校长成长历程,解剖名师、名校长成功因素,促进教育家办学;探索名校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基本方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学校合作发展共同体,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对话教育理论专家,发掘名校、名师、名校长成长与成功的教育规律和理论基础,共同探讨,互动交流,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理论素养。

我区选择了上海“竹园小学、龚路小学”两所学校为培训基地学校,外派校长、教师参加影子培训,还在区内确定了“渝北中学、实验小学、空港新城小学、长安锦绣实验小学、渝北幼儿园”等5所学校为影子培训基地学校,不仅承担区内城乡校长、教师的影子培训任务,还承担了西南大学的影子培训项目。2014年5月,四川广安市21名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在渝北区基地学校参加“影子培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对话,开阔视野。我区空港新城小学校长参加上海竹园小学影子培训后,把所有的校级领导都带去学习、实践,并以田荣俊校长团队为主持,以空港新城小学为主场,举办了全区的班主任培训班。还通过培训与北京小学吉春亚老师结缘,邀请吉老师到校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授课及指导教师课堂实践,不仅引领本校教师发展,还通过与名校、名师的互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密切关注“培训效果如何”: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如何”,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关注学员在培训现场的学习反应,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其次,关注学员经过培训后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及其掌握程度。再次,关注学员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的运用。我们相信,在实现了“研”和“修”的“双翼并举”“双剑合璧”后,学员们必能积聚起“无招胜有招”的底气和功力。

二、基于“五大工程”的教师专业成长加速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2014年度区教师进修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经费共计395万元,农村中小学按生均公用经费的5%共计853.81万元用于教师培训。我们认为,仅仅有经费保障还不够,关键是要启动教师自身的动力系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度。于是,我们将培训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和参训教师,狠抓“五个工程”,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五大工程”即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主的“龙头工程”、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为主的“提尖工程”、以全员培训为指向的“主体工程”、以优秀教师主题研训为主的“特色工程”、以国培市培为主的“示范工程”。从设计上看,“五大工程”既有“点”的提升,又要有“面”的拓展;既面向全体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又重视高端人才的精心培养;形成了“点面结合,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新格局。

(一)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主的“龙头工程”

我区在北京市、上海市等发达地区的优质名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干部、教师培训基地8个。为提升进修校教研员队伍素质,我们加大了对教研员选培和送培的力度。2014年先后选送了15位中小学教研员赴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培训提高。选送了4名小学校长赴上海参加了“影子培训”,选送了50名中小学中层干部赴北师大参加管理能力提高培训,选送了50名中小学校长赴华东师大参与高级研修培训,组织了40名小学校级干部参加了由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任职资格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了67名小学德育干部参加由长江师院承办的德育干部培训,组织了97名幼儿园园长参加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能力提高培训,在暑假完成了311名中小学校长(书记)管理能力提高培训任务,组织了120名校级干部开展了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参与组织了校园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284人。

(二)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为主的“提尖工程”

2014年完成了528名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培训结业工作,评选区级骨干教师300名;开展了第二届名师工作室79名骨干教师研修工作;选送了14名干部、教师到区级影子学校参与培训学习;开展了“未来教育家”、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培养对象的推选工作。

(三)以全员培训为指向的“主体工程”

截止2014年底,除高中语文、数学、化学学科外,其它各层次各学科均已完成全员培训任务。2014年完成80学时教师全员培训的有三个学科,高初中英语、初中政治和化学,共计培训教师425人。完成313名新聘教师上岗培训。完成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81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2014年下期,我区精心制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时间,分解培训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巧安排。第一期培训于2015年1月27日正式启动,全区1359人参加该项培训。

(四)以优秀教师主题研训为主的“特色工程”

本年度,委托市外高校、全国继教网及培训基地培训的项目有7项:选送了小学语文、数学优秀教师各50名赴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参加培训,选送了375名音、体、美、科学学科教师参加由市内高校承办的紧缺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组织104名民办园教师参加了保教能力提高培训(由二师承办)。区内培训有两项:组织了1748名学科教师参加了2014年暑期主题教研培训,组织了101名中小学班主任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五)以国培市培为主的“示范工程”

2014年国培、市培人数多,任务重,难度大,对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一定影响。在选送工作中,我们耐心地做好基层学校领导的工作,提高他们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尽力克服困难,解决工学矛盾,努力完成送培任务。全年共计选送国培教师149名,国培示范性培训教师118名,市培教师221名,共有141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分别参加“国培计划”、“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英特尔、微软、乐高和中国移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

三、基于“六个名师工作室”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

(一)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

渝北区教委下发了《重庆市渝北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20名未来教育家、30名学科带头人、70名教学名师培训对象的选拔工作,力争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全区教育发展与改革,并能在全市产生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

(二)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打造“卓越教师”

我区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构建卓越教师专业成长“四结构”模式:一是普教学科共同体、职教综合共同体、区域科研共同体构成的组织形态结构;二是课例共同体、课题共同体、课程共同构成的研修内容结构;三是目标导向机制、制度促进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构成的运行机制结构;四是个体研修的自喻文化、同伴合作的互喻文化、专家引领的前喻文化构成的研修文化结构。同时,一些城区学校也建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引领各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点线面”式的发展路线,带动渝北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两届名师工作室成果丰硕

小学音乐研修总结范文6

一、建构幼小联盟“2+1”三方体系

我园与左岸幼儿园相邻,拱宸桥小学离我们两所园都很近。是我区唯一配备有专职体育、美术、音乐教师的学校。而且,刚巧三门课的教师都是非常优秀的男教师。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决定采用“2+1”的模式,即我们两家幼儿园和拱宸桥小学结成联盟,以确保三位男教师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利用。

二、建立幼小联盟“2+1”活动规程

园长、校长全程参与,并委派业务负责人,联络商议各项事宜。我们协商后规定:三名男教师每月分别来两所园执教一次,两所园的执教内容相同,并制定了上课时的职责要求。同时,为了配合男教师上课,幼儿园制定了教师的配合细则,包括教育器材、幼儿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要求。我们还商定了联盟内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做到“前有菜单、中有研讨、后有总结”。

三、扎实推进“2+1”式的教学与研讨

为了让男教师的教学更有效,联盟经过反复商讨,设计了几个操作方法。

1 前期准备“2+1”

一份书面菜单。向小学男教师提供由幼儿园教师设计的体育、美术、音乐三门学科的典型教案,让他们熟悉教学容量、特点和流程。

一份实践菜单。请小学男教师来园,观看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美术、体育教学活动,让男教师对幼儿园的孩子、场地、教室环境、活动材料有直观的感受。

一次力量拥抱。我们把全园大班的孩子聚集在操场上,隆重推出三位男教师,请孩子与三位男教师进行一次拥抱。当男教师把孩子抱着举起来的时候,孩子们好兴奋,他们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阳刚力量。

2 教学推进“2+1”

我们采用三位男教师轮流每周来园半天的形式,每次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分别先后到两所幼儿园开展教学。每次活动采用“一课二研”形式,一次教学活动后马上反馈调整,并将策略运用到另一所幼儿园的第二堂课中。这样,男教师不仅发挥了自身的专业优势,而且其教学方法也越来越适合幼儿园的教学特点。

3 教研沙龙“2+1”

在联盟活动中,我们不仅有课后随机的交流反思,答疑解惑,还组织了专题沙龙,如针对幼儿园女教师在健康活动中的疑问、动作的难点分解等,与体育男教师以沙龙的形式展开研讨。女教师们争相与男教师互动,双方都获得经验的扩展。

4 教学延伸“2+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