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区建设工作意见

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安全工作,调动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工作积极性,积极主动抓好农村公共安全工作,决定对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实行岗位考核,具体考核意见如下:

一、考核对象

各社区(居)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根据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的工作职责和有关制度,采用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协管员的工作补贴相挂勾。具体考核内容详见考核细则(附后)。

协管员工作补贴的发放。根据文件的精神,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平均每年每人1500元的工作补贴由街道出资发放。工作补贴的发放必须经过考核,并与考核结果挂勾。具体发放标准:按工作补贴总额与年终考核得分总分计算出平均分值,再按每位协管员的考核得分计算工作补贴。

三、考核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村公共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要求高。各社区(居)必须加强对农村公共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公共安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全面深化农村公共安全建设,不断推进街道民生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明确责任,落实专人。各社区(居)要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抓好农村公共安全工作,根据县各有关部门提出的职责任务和要求,明确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的责任,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确保农村公共安全工作不断深化,进一步得到规范。

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文2

一、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1、成立区社区网格员年度考核工作督导组,负责全区社区网格员年度考核的指导及监督工作。

组长:

成员:各镇(街)分管网格工作领导。

2、各镇(街)成立社区网格员考核领导小组,组长原则由社区网格管理所所长担任,副组长由各社区网格工作站站长担任,成员由社区网格管理所成员和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担任。

二、时间安排

(一)组织实施

2016年6月28日~31日,由(镇)街网格管理所组织各社区网格工作站对网格员进行初评,并向镇(街)考核组提出考核的级别等次建议;镇(街)考核组根据社区网格工作站的建议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网格员的考核级别等次。

(二)上报备案

2016年1月10日前,各镇(街)将《考核结果汇总表》报区社区管理中心,《社区网格员考核登记表》及相关档案存(镇)街网格管理所。

三、考核的方式方法

采取听、评、看、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听:听取网格员的工作情况汇报;

2、评: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和网格内居民对该网格员工作态度、操作程序、工作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3、看:查阅各种资料和系统数据准确完善程度;

4、议:考核小组成员对该网格员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综合评价。

四、考核分值和考核内容

社区网格员考核采取百分制的办法进行。具体内容和分值分配如下:

(一)爱岗敬业:10%

主要考查社区网格员思想品德、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大局意识等方面情况。

(二)学习培训:20%

主要考查社区网格员学习培训方面。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和必要的工作技能,按时有效地参加各项业务技能培训。无故缺席或早退达2次的,不能得分。区社区管理中心统一将社区网格员实际参训情况归口汇总发各(镇)街。

(三)考勤:20%

主要考查社区网格员出勤记录及工作日志撰写情况,两项分值各占10%。

出勤记录:以实际要求考勤的时间起开始计算,以社区网格员考勤原始记录为依据计算实际考勤次数。考勤次数低于应考勤次数1/2时,不能得分;无故缺勤被市、区、镇(街)巡查发现达3次的,不能得分;连续旷工10个工作日或一年累计旷工20个工作日的,不能得分。

工作日志撰写:从规定撰写工作日志时间起,按规定撰写工作日志,所写工作日志内容能简要体现本人工作情况。撰写日志篇数少于应写篇数的1/4时,不能得分。

(四)工作成效:50%

主要考查社区网格员本年度完成本职工作及协助工作情况,两项分值分别占35%和15%。按完成的数量、质量等情况分级别评分。

本职工作:包括门边服务、城市部件采集及上图标注、上报案件、交通大调查之停车调查、社保卡发放、门牌编定、计生工作、双创工作等。

协助工作:包括违法建筑影像图斑核查、房屋分类处置、老楼危房安全隐患排查、房屋存量调查、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等。

(五)其他

根据社区网格员在特殊时期、特殊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

奖励加分:社区网格员获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奖励的,分别加7分、5分、3分、1分;完成抽样工作的,每完成一项加1分;在防风抗灾、服务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的加2分;其它适合加分的项目及分值由考核组商定。奖励加分累计不得超过10分,超出按10分计算。

处罚扣分:社区网格员在防范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中由于工作缺位或失职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一次性扣3分;辖区内新增违章建筑,出现“黄赌毒”等违纪违法活动未及时发现并上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一次性扣3分;因工作不力,被省、市、区通报批评的,一次性扣3分。处罚扣分不设下限。

五、考核的级别等次

各镇(街)考核小组对本镇(街)的网格员综合履职分成四个等级进行评议,即“优秀”(90分以上)、“合格”(76-89分)、“基本合格”(60-75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优秀率不得超过本镇(街)网格员总数的15%。

六、奖励和惩处规定

1、考评结果运用。区民政局将发文对2016年度社区网格员考核结果进行通报。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建议各(镇)街统筹年终绩效资金发放,向“优秀”网格员适当倾斜(具体标准由镇街考核组确定)。同时,全区将评出“十佳网格员”,并择优推荐市级优秀网格员。

2、对考核评为“不合格”的网格员,各(镇)街可给予3个月的考察期,考察期满,仍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的,(镇)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镇)街与网格员解除劳动合同,需及时将相关材料报区社区管理中心。

七、几点要求

1、各镇(街)社区网格管理所应依据该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考核考评细则,并组织实施。

因灵山镇、镇、大致坡镇的社区网格员2016年度仅工作3个月时间,建议由3个镇考核组参照《区社区网格员考核评分表》,按考核指标分值分配,自定考核内容,结合居民测评,进行综合评价。

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文3

[关键词]社区管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中图分类号]D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8-0077-04

我国正在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组织、人员积极参与、互相配合。长期以来,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国家、省、市各级民主机构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参政议政运作机制。本文在一项实际调查的材料基础上探讨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由于受到走访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次调研仅对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道八一社区、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古城新都社区进行走访,并与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座谈。问卷调研面向沈阳市,向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和沈北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就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意愿做了调查。同时,在沈阳市随机抽取了六个社区,面向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面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做了调查。填写问卷的社区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在该社区工作一年以上,居民半数在本社区居住了五年以上,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研结果表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言献策,促进社区管理创新。近年来,沈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审议报告、选举官员的同时,正在把从民间收集的意见建议带到会上,形成会议提案,对政府工作决策产生巨大影响。代表、委员已从参加会议为完成“学习任务”,转变为积极发表意见、传达民间呼声,参政议政。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工作重心逐渐下移,更多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社区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二是通过设立接待日,为百姓排忧解难;通过建家设站进户,建立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沈阳市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建家设站进户”运作模式,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主动地收集问题、跟踪监督解决问题,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到社区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开展社区特色建设。2012年6月,沈阳市出台了《关于沈阳市区、县(市)级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公开评议和听证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区、县(市)级调解组织可根据需要,召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专家、社区代表、新闻媒体、事项当事双方参加的事项调解会议、公开评议和听证。沈河区凯旋社区据此实行了“全社会调解法”,构建了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调解为一体的调解工作体系。2012年10月,“全社会调解法”在全市全面铺开。随着维护和谐稳定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稳定工作从管理走向服务,把调解作为稳定的基本形态和基本工作方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在加入到社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区组织体系中来。

二、当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和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如何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对社区建设的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共同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参与度低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沈阳市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90%的社区居民表示对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了解很少,甚至高达93%的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此答案。85%的社区居民认为代表和委员只有在选举前才走访社区和居民,选择这一答案的工作人员竟也高达57%,剩下的43%认为代表和委员在节日里会走访社区和居民。对于代表和委员对社区建设的物资投入和发挥职业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的调查,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工作人员,选择“很少”和“从来没有”的比例都高达80%以上。75%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社区的代表和委员没有和居民结成帮扶对子,也没能根据需要解决问题,对此认同的社区居民的比例高达97%。7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本社区的代表和委员在帮助社区建设和关注居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较差,90%的社区居民认为没发挥任何作用。代表和委员与辖区选民并不熟悉,很难成为基层民意的代表,直接影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参与度。

(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对社区居民民生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3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对代表和委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使其不了解社区的功能和需求是造成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热情不高,不能定期和长期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4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缺少管理监督和宣传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多数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优势和意愿,但90%的社区居民和4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调研及走访走过场。可见,虽然人大和政协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但由于对代表和委员在社区社会管理的履职情况缺少管理监督跟进,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了解情况不一样,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目前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宣传不到位,存在信息壁垒。一般的宣传往往过于重视社会效应,而忽视了内部信息的传达,即报纸、电台刊登了,但实际上本社区的居民并没接收到,不了解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希望能够创造条件,人大、政协能够形成制度,让他们有机会真正参与所在社区或所联系辖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了解“身边的”、“基层的”的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其面对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社区自身构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文化区,但是其所处的环境——社区之外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果出自于社区,对社区会有情感上的认同,工作时没有文化等方面的障碍。相反,来自于社区之外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实际进入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时就会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调研发现,社区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殷切期望和迫切需求,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和强烈意愿,但实际上并未形成良好态势。调查显示,3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建立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对接机制也是代表和委员们最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排在了定期与居民见面、一对一帮扶、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评价机制之前。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接成为其中的关键。人大和政协应该肩负起责任来,建立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1.要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辖区内代表和委员的基本信息、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务的意向等。数据库应设定一定的权限,社区可查询,方便社区根据需要和委员特色联系合适的代表和委员。

2.要允许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双向选择。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不可能凭空而起,总要依据社区的发展历史和现有条件,并体现自身的特色发展。人大和政协应避免形式化的“拉郎配”,允许社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申请适合本社区历史和发展特色需要的代表和委员参与本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做好对接工作,让真正有优势、有特色、有能力的代表和委员进入到适合的社区,才能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条件,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代表和委员对社区的作用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项目应与自身优势特色相匹配。纳入社区管理体系的代表和委员应根据社区工作项目的需要选派,避免出现一人多项,一人多管,疲于出场,将精力浪费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项目的现象。不应该限于人数,社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专项或专门人才申请,使进入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最了解社区情况,也是社区发展最需要的。如此才能充分挖掘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找到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和突破点,促进“一社区一特色”的特色社区建设。比如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是教育专家,拥有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则在社区教育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取在社区教育方面打造出社区的特色。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则是充分利用冯述委员自身的才华和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全面规划实施了社区“福”文化,实现了社区文化特色的创建,成效显著。

(二)搭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平台

为使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广泛地联系居民,履行代表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应积极打造代表活动的平台。利用街道、社区现有办公场所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站是代表的“活动之家”、“议政之所”,为代表在闭会期间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服务于民,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方便。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也应为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代表”、“名委员”建立个人工作室,允许其领衔成立为更好地履行代表委员职责的自己的工作团队,以期发挥更多的效能。同时,应制定常规活动方案,推进代表、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定期组织调研,开展行风评议,组织“代表、委员接待日”活动,开展助困帮扶及共驻共建等活动。同时,应将代表的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活动开展情况向选区的选民公布,拓宽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增强代表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为代表和委员进社区提供活动保障。

(三)形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约束力。为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活动方案,将代表履职和推进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上文提到的沈河区凯旋社区率先示范的“全社会调解法”,就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推广和发展。

(四)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看,对造成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的原因,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缺少对代表和委员的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务的积极性就很难提高。目前,个别代表和委员只看到了职务而忽视了职责。大部分的代表和委员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措施,自己履行职务的好坏得不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和肯定,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职务。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认为建立相应评价机制能够避免缺少参与热情及走过场现象的代表和委员的比例也高达17%,高达85.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在年底对社区选民进行述职,接受社区及选民的测评。因此,要激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特色建设与述职评议、评优评先相结合,组织代表、委员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将自己的履职情况向选民进行定期汇报,自觉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对在开展进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代表和委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做到“群众满意者上,群众不满意者下”,进一步调动广大代表、委员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开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应需培训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2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加大培训力度,介绍社区功能有利于帮助解决该问题。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夯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开展区情、街道情况、社区基本情况的专项培训。二是要进行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服务理念培训,帮助代表和委员准确把握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正确的服务导向。三是加强团队合作培训,使之适应当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应需培训可以有力地帮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熟悉社区机构设置和社区管理模式,了解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动态和社区管理的新需求,促进代表和委员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畅通民意、表达社情,更好地发挥促进公众参与和代言、桥梁、引领作用,使其工作更能体现人民意志,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求,更加具有权威和实效。

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文4

一、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可有效解决移民基础设施建设难的问题

特殊困难移民大多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要想解决他们的交通问题往往需要花上成百甚至上千万资金,有的地方饮水困难,由于附近没有合适的水源,就是想帮助他们解决也往往无从下手,上学难、就医难等各种难现象更是相当普遍。如莲花县的反上村小组原有村民29户,居住在与湖南攸县相邻的深山中,距319国道约10公里,要解决他们的交通问题,除村民自身投工投劳外,至少需要扶持3DO万元,户均超过10万元。修水县的杨家塘村小组,每到干旱时节,就要到1公里外的山脚下挑水吃,肩挑背驮,年年如此。该县上庄村由于地处偏远,孩子们每天需要往返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上学。村里如果有人生病了,必须先用‘滑杆’将病人抬着走上几十分钟的山路,然后再到外面找车去医院,往往需要花上几个小时。要是得了急症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通过搬迁进城镇进园区后,交通不便行路难的问题解决了,起早贪黑上学难的问题没有了,肩挑背驮吃水难的问题不见了,翻山越岭就医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同时还能省出大笔的资金,用于扶持发展生产,帮助移民创业致富。

2、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可有效解决移民就近创业就业问题

特殊困难移民由于大多生活在深山区和库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资源匮乏,生存条件恶劣,难以通过就地扶持发展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搬迁进城镇进园区后,一是可以就近进入园区企业打工就业,二是可以依托城镇发展服务、餐饮、零售等产业,解决创业就业问题。如莲花县御景湾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在县城工业相对集中的二环路地段,安置点四周有实惠电子厂、四新鞋厂、金泰特种材料厂、森美农材开发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该点移民中素质较高且有一技之长的移民自主创业或外出务工赚大钱,拖儿带女不能长期外出的群众(主要是家庭妇女)则可在附近企业打工就业。据调查,御景湾安置的移民,户均有1.8人在企业上班,在解决移民就近就业的同时,也缓解了园区的招工难问题。一举两得,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可有效解决移民增收难问题

特殊困难移民居住地大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发展生产相当困难,群众收入水平较低。搬迁进城进园后,他们依托城镇和园区创收增收条件更好,自主创业就业的渠道更宽、门路更多,更易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还是以莲花县城御景湾移民安置点为例,搬迁前,移民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库区和深山区,收入普遍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搬迁进城进园后,由于移民更加勤劳肯吃苦,一般人不愿干的活(如城市清洁工、城市建筑帮运工等)他们也肯干,工作机会更多、就业空间更大,一般家庭妇女在不离家的前提下,也能就近进园区打工,既能照顾好家庭,又不耽误赚钱,因此,移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普遍达到1-1.2万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五六千元,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之冠。

4、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可显著提高原安置区移民环境容量

由于历史原因,移民安置地的山林和水面大多被划拨给国有林场和水库管理局,移民只有很少的山林地,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林地,更别提水面了,造成移民群众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随着人口的增长,移民群众的耕地资源也日益匮乏,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地方比比皆是,通过搬迁进城进园安置,搬迁的群众得到了发展,而他们腾出来的耕地、山林地等自然生产资源又为留下来的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如鄱阳县的新庄和立新组,共有耕地129.6亩,山林地432亩,搬迁前人均只有耕地0.3亩、山林地1亩,搬迁后,移民人均可增加耕地0.5亩,达到人均0.8亩,增加山林地1.7亩,达到人均2.7亩。这些耕地和林地可通过流转、置换等形式,转由未进城群众进行耕作,极大地增加了原安置点的移民环境容量,提高了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这些移民群众利用增加的耕地和山林地,可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油茶、茶叶、果业、花卉苗木和大棚蔬菜等产业,勤劳创业,发家致富。

二、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的工作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制定方案,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组织保证

深入推进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的工作,是按照十提出的“四化”同步推进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章康华主任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这项工作牵涉面广,协作性强,因此,各地一定要加强领导,任务重的地方要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做到主要领导亲自管,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积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要加强部门协作,做好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就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搬迁对象、安置方式、配套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金筹措、政策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各项工作技术要可行、资金有来源,目标能实现。

在这方面各地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如赣州市为彻底解决“水上漂”移民搬迁上岸进城区、进园区、进乡镇、进中心村安置问题,成立了专门的搬迁领导小组。与这项工作有关的上犹、崇义两县也相应成立了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各有关部门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并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搬迁工作方案,任务明确,分工细致,措施到位,有力地推动了“水上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广开渠道,落实资金,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资金保障

方案做得再好,规划做得再细,计划做得再全,都必须要有资金保障,才能落到实处。因此,要做好搬迁扶持移民进城进园工作,帮扶资金就一定要筹集到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筹措,一是将中央安排给江西省的解决移民突出问题的资金专项用于搬迁扶持特殊困难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工作;二是从后扶结余资金、应急补助资金和库区基金中专门切块安排一定量的资金,专项用于解决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问题;三是和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及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相结合,解决一部分资金;四是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整合牵涉到相关部门的饮水、交通、电力、学校、医院等项目资金;五是要求各级财政安排一部分配套资金,通过多方面合作,多渠道筹集,确保扶持资金落实到位。

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作到位方面,各县(市、区)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如武宁县,开展搬迁工作两年来,筹措资金26296.06万元,其中省级安排资金2194.5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61.5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1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810万元,同时带动移民户自筹投入资金21520万元,搬迁安置移民1472户6270人,彻底解决了这部分群众的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问题。

3、部门协作,完善设施,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创造有利条件

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移民安置点的排水、道路、饮水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否完善,安置点对外交通、群众用电、移民子女上学及就医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否配套,直接关系到移民搬迁工作能否成功。建议充分调动城建、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电力、规划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现有政策基础上,优先安排,包干解决,确保移民安置点配套设施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利于移民生产,便于群众生活。

乐安县在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各部门资金,完善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方面就很有心得。如该县下岭移民新村共安置移民268户1067人,规模较大,为完善新村的基础设施,县新村办把该移民新村作为新农村建设首选试点村,并倾斜给予了更优惠政策,把新村细分为六个新农村建设点,给予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县里还安排了县政府办、建设银行乐安支行、中国银行乐安支行、建设局、林业局、交通局等六个实力较强部门对这六个细分点挂点帮扶,同时整合其他相关部门资金,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0多万元。如今,下岭移民新村硬化路四通八达、下水道畅通无阻,自来水直通到家,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移民群众非常满意。

4、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就业支持

搬迁进城镇进园区移民能否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既然是依托城镇和工业园区搬迁安置,就要紧紧围绕工业园区做文章,充分依托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平台,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尽量出台优惠政策,简化企业办事手续,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为移民依托园区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做强企业,扩大就业方面,修水县就做得很成功,该县依托工业园区,不断加大贷款扶持力度,努力拓展园区平台,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广泛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已有落户企业141家,投产企业104家,返乡创业项目达386个,带动了2万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5、加强培训,解决出路,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智力支持

搬迁的移民群众大多是特殊困难群体,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绝大多数人没有一技之长,搬迁进城镇进园区后,依托园区企业就近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掌握进企业打工必需的基本技能。建议依托雨露培训计划和江西省现有的移民培训计划,倾斜加大对搬迁移民的培训力度。各地也要采取学校培训、政府买单的形式,免费培训搬迁移民。通过培训,争取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在园区或县城就业。同时,多方开发和提供公益性工作岗位,重点安排搬迁移民中劳动能力相对低下的弱势人员就业。对有一技之长的移民,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他们自主创业,多渠道、多手段解决搬迁移民的生产出路问题。

加强培训,支持就业方面,乐安县就做了很有益的尝试,如为支持下岭新村的移民就业创业,解决生产出路,该县扶贫和移民办会同县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对不同的移民进行科技培训和生产指导,先后举办大棚蔬菜、优质水稻、瘦肉型生猪等实用技术和电焊、电脑、缝纫、家政、驾驶等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保证每户均有一人参加了培训,同时还组织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移民到南昌赣江学院、德能技校、女子学院等院校专业学习挡车、焊接、电子应用、茶艺、酒店管理等职业技能。对有创业能力但缺生产资金的移民,则向信用社担保申请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他们自主就业。该县还根据新村离县城不远,区位优越的条件,组织移民成立了便民务工队,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到市内从事搬运、基建、保姆、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培训,支持移民依托城区园区或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自主创业,基本解决了移民的就业和生产出路问题,真正做到了既能搬得出去,又能勤劳致富。

6、政策优惠,税费减免,为搬迁扶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提供政策支持

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文5

(五)圆满完成中国西部钣金机电产业园创建工作成立钣金机电产业园筹建办公室,克服资金紧、人员少等困难,创造性推进钣金模具产业园建设工作。该园区是一个纯外来企业组成的新兴产业的专业园区,规划面积5k㎡,园区极有可能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终端产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引资力度,努力引入一批旗舰型企业、重大高端项目。坚持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二)工作目标(三)主要措施1、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大力推进产业招商。要围绕“十二五”时期《绵竹县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食品饮料、精细化工、机械重型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上档升级,培育壮大钣金及机电产品制造业,科学制定产业招商重点与方向,努力做到招商引资的视野越拓越宽、触角越伸越远、行业越招越明确。转变招商理念、实现招商主体多样化。坚持从“招商”向“选商”的转变,除重点抓好以商招商、项目招商、驻外招商外,要积极整合产业、客商、在外创业人才等各类资源,实施产业招商、以情招商、人脉招商等。加强同与符合绵竹产业发展需求的经济发达地区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优势,开展委托招商,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县场化运作。进一步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要突出大项目招商,把央企国企、上县企业、台商企业、大型民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要加强招才引资工作,实现绵竹跨越发展

,不仅要引进项目和资金,更要重视引进人才、技术和先进管理。努力推进绵竹招商引资在量的增长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2、切实提升招商实效。一是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抓好已批项目的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抓紧签约项目的快注册、早登记。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在规划调整、用地指标、项目审批、专项资金、能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建设优先保证。

3、围绕创新机制提高成效推进招商。一创新招商引资政策和考核机制。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招商引资目标责任考核,将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位,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二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协调机制。制订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审定小组,加强对重大招商项目的前期签约、落地开工、履约评估、政策兑现、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的跟踪、服务,建立重大招商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重大问题。三创新招商方式,要采取重大招商项目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一个重大招商项目一套专门班子的招商工作机制,推进重大项目招商。四建立招商引资工作定期督办机制。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定期主持召开招商引资督办会议,推进招商引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五建立招商引资人员和经费保障机制。各镇要设立招商办,要有明确的分管领导。选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拟提拔的科级领导可以先到招商一线进行培训、锻炼。要加大招商引资经费投入,特别是要给镇乡预算一定的招商引资工作经费。4、围绕夯实基础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一要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招商队伍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招商人员业务水平和招商能力。二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健全招商项目合同管理,加强签约项目合同文本审核把关,严格合同认定工作;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准确反映投资完成情况。三要加强招商项目统计和信息工作,切实提高统计的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准确反映各地招商引资情况。四要加强招商客商资源库建设。重点推进大集团大企业台商企业客商库、周边地区投资企业客商库、绵竹籍在外创业人员客商库等三大招商引资客商库建设,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的

立体招商网络。五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加强招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创意和包装,尤其要重视第一、第三产业及工业园区的整体招商等项目的包装,收集、筛选、增强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吸引力。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文6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3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亿元,占计划16.1亿元的19.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50.8%,更新改造投资下降94.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倍,电力等基础产业投资增势强劲。投资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红河烟厂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下降。雷打滩电磷一体化开发、巡检电厂扩建、脚落沼煤矿、县城给水扩建、县文体中心、庆来学校、庆来路、虹溪排洪隧洞工程、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巡检至西三连乡公路、北过境公路、弥师二级公路、锁平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巡检司电厂2300MW机组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厂区排洪沟及排洪沟道路工程已完工,集控楼人工挖孔桩、汽机间人工挖孔桩浇筑已全部完工,厂区场地平整工程已完成80%,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1162万元,占总投资的15.5%;雷打滩水电站正抓紧大坝及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661万元,占总投资的54.1%;县城给水扩建土建标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脚落沼煤矿完成投资741.17万元,占总投资的17.2%;庆来学校正抓紧配套工程建设;西部连乡公路路基成型100公里,完成投资1850万元,占总投资的46.3%,弥师路、锁平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进入施工阶段。虹溪排洪隧洞工程完成投资1034.7万元,占总投资的38.5%;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完成投资955万元,占总投资的52%。农村公路建设再掀,全县开工建设农村公路60条103.52公里。

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推进。装机7.5万千瓦的糯租水电站项目可研已获得省发改委核准,进入施工阶段;“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已通过专家评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已编制完成,目前正抓紧编制《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分析报告书》、《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及《项目核准报告书》,待材料齐全后,尽快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巡检司至小龙潭运煤专用公路正抓紧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多喝乳业乳品加工厂项目可研已上报登记备案,奶牛养殖场和乳制品加工厂用地协议已签订,进厂公路路基已完工;天城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抓紧编制上报规划;新哨夸竹褐煤开发项目正抓紧编制规划;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研已上报省发改委;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获得州水利局批复;新建龙母沟水库可研、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已通过州级评审,竹朋东沟扩建工程、利用日元贷款开展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研已上报州发改委;装机8万千瓦的江边大桥电站正抓紧踏勘。天城县行政办公楼可研委托云南省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已完成可研,待环评完成后,逐级上报审批。天城县年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围绕烤烟、优势畜产品、优质稻米、亚麻等10项省级优势农产品生产,抓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项目的筛选、上报工作,18个优势农产品项目可研已上报州发改委、州农业局,13个优势畜产品项目可研及资金申请报告已上报州发改委、州畜牧局。

二、投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可喜的进展,产业培植力度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投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红河烟厂技改项目已基本完工,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下降(下降95%),加之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偏少,比去年同期下降50%,没有形成新的投资增量;二是投融资渠道仍然单一,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尚待时日;三是受宏观调控影响,一些新上和技改项目信贷资金到位和落实较差;四是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的困难越来越大。

三、今后的工作意见

一是扎实抓好项目的储备、论证、上报和审批等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结合省州“双百”工程的实施,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做到建设一批,新上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向省州上报项目。抓紧做好竹浆纸一体化、糯租水电站、多喝乳业乳品加工、夸竹褐煤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竹浆纸一体化项目争取尽快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确保年内动工;巡检电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已上报水利部,争取尽快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加快项目建设进程,聘请有资质的专家对天城工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认真做好白云水库、岔河水库除险加固、龙母沟水库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天城县行政办公楼、会议中心、天城中学、天城技工学校、西区面山绿化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培植和设施建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多种投融资方式,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