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城计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城计课件范文1
将《居住空间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案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们的电脑技术能力,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空间形象设计等多方面的设计能力,让学生们的设计与现实不脱轨。任务建模分层导入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学生们对工程设计程序、材料性能、施工技术等多层面欠缺的内容。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居住空间课程设计》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将真实的户型业主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也可与业主当面洽谈,然后再以大作业的形式把设计的方案呈现出来。虽然以真实的户型让学生们进行设计,但是设计的方案很多都不能被业主采纳和满意,原因为学生们的空间塑造力较弱,对现有材料性能及施工技术了解较少,缺少现场实践的经验,学生设计的内容往往都很理想化,设计的构思虽然非常好,但有很多的设计在实践中却很难实施。这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在上课时给学生们讲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但从学生们的作品来看,很多学生会到网上摘抄、模仿,然后变成自己作品成交给客户,这样的作品就以失败而告终的很多,因为学生们的学习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模式就会存在学生的作品也都是被动的应付,没有实效性。此次改革将《居住空间课程设计》改为任务建模分层导入的形式来进行。这样训练的关键在于:
(1)学生在设计每一界面时都要进行调研,这样才能完成任务,而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联系的,只要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整个方案的效果。这种方式就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他们会把自己的成员各自分工,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市场考察、调研、网上查找资料等多方面的渠道来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在任务建模分层设计时,能够非常紧密地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在一起,学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与实际工程有很深的了解才可以进行,这就避免了很多纸上谈兵的设计。
(3)学生们的分组训练会让学生们感受到团队的合作精神,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提高学生们的电脑技术、施工技术,空间形象设计等多方面的设计能力。同时,任务建模分层导入式的教学方式与实际工程设计的程序是一致的,这样就非常高效地与实际案例结合在一起。比如学生在设计“建筑基础界面”时,必须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基础界面有很深的了解才能够利用电脑技术制作出来,而且当学生们设计到“连接工艺表现界面”时,必须得对材料的性能及施工技术有很深的了解才能利用电脑技术把各个部件连接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避免了很多理想化而不能实施的设计方案,学生的作品只要一出炉就是有效的设计,就是可行的方案。
三、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将《居住空间课程设计》以任务建模分层导入的形式进行,利用计算机建模的手段,将方案模型分层界面与实际工程分层界面(建筑基础界面—空间形象分层界面—连接工艺表现界面—装饰基础材料界面—连接工艺表现界面—饰面材料界面)相对应,并以“任务建模”的方式进行组合及存档。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将真实的户型、户主的信息以任务建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可分组进行共同配合完成本次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界面都有独立的文件包,在每一个界面设计中都会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实践能力,学生须通过市场考察、调研、网上查找资料等多方面的渠道将各个分层界面设计任务建模存档,最后再将每一层设计的内容组合成完整的方案。在每一套方案中,我们都可看到以电脑技术表达出来的从建筑的基础再到饰面的材料等与实际工程装修程序、装修套路完全一致的任务建模形式。
四、结语
空城计课件范文2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式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认识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并了解我国污水排放标准和相关规范,培养综合运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掌握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工艺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和工艺计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知识和理解的重要环节,是连接基本理论和工程实际的纽带和桥梁,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系统的理论课知识及感观的认识实习,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2]。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我国大学期间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关注相对较少,虽然目前逐步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课程,但仍然不能解决工科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就业和社会的需要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实习,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培养工程师,都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在构建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实践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搞好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提升本科生就业率,提高企业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满意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执教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探索与建设实践。
一、改进教学模式
过去《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通常安排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教学、认识实习之后集中一到两周时间进行,时间紧,任务重,而且通常安排作为本科阶段专业课程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学生没有相应的工程设计基础和工程类课程设计基础,因此对于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工程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的利用能力较差,往往感觉无从下手[3]。另外,这种先理论教学后课程设计的模式虽然能够令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设计,但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更注重原理和单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往往容易忽略构筑物的配水、衔接形式等内容,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此外,课程设计与认识实习分离进行,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基本对处理构筑物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不能深入了解构筑物内部结构,对于学生实际了解构筑物结构及运行维护理解困难,对课程设计帮助不大。新教学模式将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全过程,增加了课程设计的学时数,在理论教学初期,布置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完成方案选择及构筑物计算,理论课结束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制及工程图纸的绘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针对构筑物的结构、原理、设计规范、设计计算、三维动画演示运行效果等方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在实习实践环节,通过学院实验室现有构筑物模型或理论课期间安排认识实习,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的进行,有助于学生对课程设计和实习内容更深入的理解;期间通过查阅文献、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独立完成设计计算,最后通过答辩、修改等环节提交课程设计成果,教师根据设计成果及时将问题反馈,进一步保证和提升课程设计质量。
二、合理选题,丰富设计题材
根据以往课程设计经验,我们摸索出一套质量监控措施,最关键环节在于我们对选题进行了严格控制,课程设计的题目尽可能选用污水处理设施的工程实例,选题范围尽可能覆盖理论课大纲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然后将任务书中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改变,给出的任务书题目大于学生分组数,令每组学生设计任务书中涉及的污水总量、居民数量和水质(BOD、COD、SS、TP、TN、NH3-N)均不同,做到题目的多样化,同时对每个题目有人数要求,由学生选择相应水量和工艺,独立完成设计计算任务,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学生分组尽可能做到各组整体学习能力大致相当,但组内成员的理论水平、学习能力及CAD绘图能力等方面要有一定差异,组长根据组员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4]并进行列表记录,用于检查,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程设计,防止全班同一个题目,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又能满足设计团队成员间相互交流、团队协作的需要[5]。在课程设计任务书的编排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虽然在难度、深度和广度等要求上与实际工程设计有一定差距,仅为某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初步设计,但选题皆来自实际工程案例,有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素养;此外,设计任务书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具体设计内容、计划步骤安排,使学生明确任务,明确在哪些时间节点完成哪些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且使指导教师能够根据进度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6]。
三、评价体系改革
与传统课程设计模式中学生上交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相比,我们在评价体系上做出了相应改革,采用平时成绩、中期检查、答辩和成果评价的评价体系。中期考核是课程设计完成的保障,在以往的毕业设计环节,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实习、拖沓习惯等各种因素,习惯于在答辩前突击完成。因此,在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相关时间节点进行监督的基础上,严格的中期考核可以较好地督促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因此,我们借鉴相关经验,在穿插于整个理论教学周的课程设计中安排中期检查,根据学生中期检查的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初稿的基础上,组织答辩,让学生就课程设计的设计背景、设计规模及要求、设计内容、设计原则、工艺流程的选择、构筑物设计计算、图纸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制等方面进行阐述,教师根据计算说明书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给出答辩成绩,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就存在问题进行全面修改,然后提交最终课程设计成果。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勤率、讨论答疑参与度及按时间规划完成设计任务的情况(中期检查)给定;设计成果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最终提交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等文件的质量情况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平时表现、答辩情况及设计成果给出成绩。
四、课程设计反馈
通过答疑、中期检查、答辩和成果评价等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题迹象或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集中上课的方式给予讲解,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在课程设计最后,针对课程设计的一般设计步骤、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设计要点、主要问题等进行总结,令学生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同时巩固课程所学知识和概念;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再安排一次认识实习,加深感性认识,同时对污水厂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进一步加深了解,丰富课本外的实践经验;学生上交最终设计成果后,针对学生的设计内容,给出总结和意见建议,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课程设计是高校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校的改革实践证明,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加强实践环节,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保证学生对实际工程有直观、全面的认识,对学生工程知识、工程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郝桂珍,杨国丽.浅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学研究,2014,37(4):41-43.
[2]丁磊,汪明明,张新喜.给水厂课程设计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120-121.
[3]温青,李茹民,谭淑媛.基于“卓越计划”的团队合作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26-227.
[4]仇春华,欧晓霞,张凤杰,王崇.团队合作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9(10):154-155.
[5]王淑勤,张敬红.双语教学中课程设计的设置与考核[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18.
空城计课件范文3
过去几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云平台监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作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人员,需要随时关注服务器的性能指标,避免服务器性能降低甚至当机的风险.。通过云平台资源的特点,可以知道云平台监控的主要难点集中在被监控的资源的多样性、动态性及规模巨大这几个方面:
1) 资源的多样性—云平台上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从操作系统上分,包括 windows,linux,unix 等不同的操作平台; 从系统架构上分,包括如 cpu、内存、硬盘等底层的硬件; 还包括如 mysql 数据库、apache 等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 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资源进行抽象分类,从而简化监控任务,是云平台监控的一个重大挑战.
2) 资源的动态性—云平台上的资源不是固定不变的,云平台的节点可以动态的增加或减少,云平台上的应用及服务也可以动态的安装或卸载. 如何让云平台监控动态适应云平台变化,是云平台监控一个重大挑战.
3) 资源的规模巨大—云平台往往包括成千上万计算节点,而每个节点上运行着各种应用软件和服务,造成云平台资源规模巨大,这就给监控系统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影响云平台的性能. 如何提供一种对云平台影响较小,且监控效率较高的系统,是云平台监控的一个重大挑战.单一的监控软件往往无法满足云平台被监控资源的动态性、多样性以及资源规模巨大的需求. 为全面监控云平台资源,往往需要安装多种监控软件,在查询时需频繁切换不同软件,不利于实时监控,同时增加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文献[2]提出一种基于 Ganglia 与 MDS 结合的网格监控体系研究,但该体系不具备可扩展接口,当现有软件需要升级或需要增加新的监控软件时,只能通过手工修改代码来完成.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扩展集成化云平台监控机制,可以灵活集成多种监控软件,以满足对云平台资源的监控需求,并有效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 相关工作
随着云平台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云平台上资源的运行和使用情况,以满足云平台监控使用者及时掌握云平台的运行状态,因此,对云平台监控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 下面从学术界和工业界两方面讨论云平台监控的相关工作.学术研究方面,在云计算技术发展之前,集群技术以其高性价比、易于扩充与易于裁减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高性能计算常见的解决方案,对集群监控的研究也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 随后对网格计算的研究,研究人员针对于网格环境中的监控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集成化云平台监控机制针对在云平台监控中遇到的被监控的资源的动态性、多样性及规模巨大等难题,提出了一种可扩展集成化云平台监控机制,下面将从监控系统框架、监控模型和监控软件集成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3. 1 监控系统框架
我们提出一种可扩展集成化云平台监控体制,可以在云平台监控系统的底层动态的增加监控软件,以适应云平台资源的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些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是透明的. 图 1 是监控系统框架图,将从云平台资源、监控数据的提取及存储、监控服务这三个方面介绍系统的框架.
3. 1. 1 云平台资源根据云平台资源的特点,可以知道云平台被监控节点具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对被监控节点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如下:
1) 操作系统不同—根据操作系统的不同分类可以将监控节点分为 window 系统监控节点和类 linux 系统监控节点.2) 应用和服务不同—由于被监控节点上运行着不同的应用程序及服务,如对 mysql 数据库、apache 等应用服务以及hadoop 分布式框架进行监控,不同的监控软件对于服务和程序的支持不同.
3. 1. 2 监控数据的提取及存储首先对监控数据的完整性进行定义: 监控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对监控软件的数据进行即时保存,并保证对所有的监控数据进行准确保存,而不淘汰任何老数据.一般情况下,监控软件会将监控数据存放在监控服务端的 RRD 数据库中,RRD 数据库最大的特点是以循环格式来存储数据,在持续插入新数据的过程中不断淘汰老数据,因此RRD 文件大小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样不利于监控数据的完整保存,所以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将监控数据存储到可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数据库( 如 mysql,mongodb 等) 中,并进行持久存储.
1) 读取特定端口取数据—被监控的节点将监控数据通过特定的端口传输到服务节点,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去读该端口并获取 xml 数据,然后利用解析工具取得监控数据,最终存入可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数据库.2) 通过脚本转存数据—对于不易通过端口获取数据的监控软件,则需要通过执行 python 或 shell 脚本将监控数据从RRD 数据库转存到可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数据库中,相比于上一种方法,这种转存方式效率较低,实时性较差.
3. 1. 3 监控服务在介绍监控服务之前首先要明确监控服务的使用者,使用者定义如下:
监控服务的使用者主要包括运维人员以及最终使用者.运维人员是需持续关注云平台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根据监控数据进行作业调度,任务迁移等操作的相关人员,另外运维人员还负责添加监控软件,并进行相应配置. 最终使用者是指需要查看云平台资源的状态,以及需要关注特定资源使用情况的相关人员.基于监控数据完整性保存模块,云平台监控系统提供了配置引擎、查询引擎、统计引擎和报警引擎四种功能引擎,并向上提供相应的功能接口.1) 配置引擎: 当现有的监控系统无法满足着云平台资源的监控需求时,则可部署新的满足条件的监控软件,并通过配置引擎建立或修改监控软件指标集与监控类属性集间的映射关系.2) 查询引擎: 系统默认向用户提供给定时间段的查询;另外系统还提供用户自己定义时间段,监控系统通过一定的算法实现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监控状态查询.3) 统计引擎: 系统向用户提供了监控集群以及自定义子监控集群整体负载的统计.4) 报警引擎: 系统向用户提供系统设定阈值的报警,也提供用户自定义指标的监控报警.
3. 2 监控模型
定义 1. 监控模型. 可扩展集成化的云平台监控模型可以定义为一个三元组: MM = ( MC,MS,MR) ,其中:1) MC 表示监控类,监控类可定义为一个二元组: MC =( ON,OP) ,其中:( a) ON 表示监控类的名称( b) OP 表示监控类的属性集2) MS 表示监控软件,监控软件可定义为一个二元组:MS = ( SN,SV) ,其中:( a) SN 表示监控软件的名称( b) SV 表示软件监控的指标集3) MR 表示映射关系,定义如下:
设 mc 是集合 MC 中一个监控类,对于p1 ∈mc. OP,ms∈MS,v∈ms. SV,mr∈MR,满足 mr( p1) = v,且对于p2∈mc. OP,p1≠p2,满足 mr( p2) ≠v.定义 2. 监控对象 MO = ( ON,OP,OV,OT,MN) ,其中:
( a) ON 表示监控类的名称( b) OP 表示监控类的属性集( c) OV 表示监控对象的属性值( d) MT 表示取得监控数据的时间( e) MN 表示监控数据属于哪个节点定义 3. 监控类实例化. 设 mc 为集合 MC 中一个监控类,mo 为集合 MO 中一个监控对象,对于p1∈mc. OP,p2∈mo. OP,且 p1 = p2,对于p3∈mo. OP,p4∈mc. OP,且 p3= p4,则可称 mo 是 mc 的实例化,记为 mo≤mmc.定理1. 如果某个监控类的属性与某监控软件的指标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且一个监控对象是这个监控类的实例化,则这个监控对象的属性与该监控软件的指标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证明: 设 mc 为集合 MC 中一个监控类,mo 为集合 MO 中一个监控对象,根据定义 3,mo≤mmc,对于 p1 ∈ mo. OP,p2∈mc. OP,则 p1 = p2,又根据定义1,v∈ms. SV,ms∈MS,满足 mr( p2) = v,所以 mr( p1) = v; 又根据定义 3,p3∈mo. OP,且 p1≠p3,p4 ∈mc. OP,则 p3 = p4,p1 ≠p4 ,p2 ≠p4. 根据定义 1,mr( p4) ≠v,所以 mr( p3) ≠v.通过定义抽象的监控类以及监控类和监控对象之间的实例化关系,使运维人员只需对监控类属性和监控软件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配置,不需要配置每个监控对象属性与监控软件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 定义了监控类实例化后,可以根据实例化关系自动生成监控对象与监控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也保证了映射关系的准确性.
3. 3 监控软件集成方法
对于云平台来说,决不能假设它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云平台资源的动态变化或资源出现故障的情况,需要云平台能及时采取措施,做到对高层用户透明或者尽可能减少用户的损失. 当现有的监控系统无法满足云平台资源的动态增加而产生有些监控指标监控不到的时候,则需要考虑集成新的监控软件,结合使用多种监控软件对云平台资源进行监控.添加新的监控软件时,首先将要增加的软件注册并部署到云平台,在软件集合 MS 中增加 ms. 通过配置引擎建立或修改监控类属性集 OP 与 ms 指标集 SV 间的映射关系 mr. 对于原监控软件监控不到,而新增加的软件可提供的指标项,直接增加新的软件的指标项; 对于原软件与新软件都可提供的指标项,可以从监控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等角度综合考虑是否要调整原有的映射关系. 映射关系确定后,可推导得到监控对象的属性与监控软件指标集里的元素形成的一对一映射关系. 监控数据提取模块将根据新的映射关系提取监控数据,完成监控软件的集成. 监控数据存放在保证监控数据完整性的存储模块,用来向上层提供业务服务.
通过上述对集成化的云平台监控机制的论述可表明,该机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可以灵活的增加、删除多种监控软件,运维人员只需对监控类属性和监控软件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配置,继而根据监控对象的实例化关系自动生成监控对象与监控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提高了监控软件接入效率,也保证了映射关系的准确性. 该机制还可将监控数据提取到可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数据库中进行持久存储,以及封装成相应的接口,以方便运维人员更好的对云平台进行监控管理.
4 实验及分析
4. 1 实验环境设置
为了验证这种可扩展集成化的云平台监控机制是否适应云平台的资源的多样性、动态性及规模巨大的特点,我们搭建了一个云平台监控实验系统.该实验选择 4 台服务器组成小型集群,其中一台 win-dow s server 08 的服务器,三台 centos 5. 7 的服务器,软件采用Ganglia-3. 1. 7,Cacti-0. 8. 8a. 硬件环境均为 2G 内存,20G 硬盘. 一台 centos 的服务器作为监控头结点,剩余三台服务器作为实验系统的节点. 通过数据完整性提取方法将监控数据存到 mysql 数据库中,并向使用者提供业务服务,实验系统物理部署如图 3 所示,其中.1) 节点 a: w indow s 服务器,开启了 snmp 服务.2) 节点 b: Linux 服务器,开启了 snmp 服务,且部署了 hadoop 分布式框架.3) 节点 c: Linux 服务器,开启了 snmp 服务,且安装了 mysql 数据库服务.
4.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环境配置完成后,需要节点 b 上的 hadoop 框架进行监控,而 Cacti 对 hadoop 的指标监控不完整,所以需要集成 Ganglia 这款新的监控软件,通过实验系统提供的配置引擎,并遵循监控软件的集成方法,将 Ganglia 集成到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对 Ganglia 和 Cacti 共同监控的节点 b 进行实验,每隔 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并于实验开始 15 分钟后执行计算任务以增加负载和内存使用,35 分钟后结束任务,50 分钟后结束实验. 其中,系统真实值是调用 linux 的系统命令 uptime、free 得到的.图4,图5 和图6 是从监控的实时性,准确性方面进行对比的. 图4 和图5 中的纵坐标表示1 分钟和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单位是个. 图6中的纵坐标是空闲内存的容量,单位是KB.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云平台监控系统的监控数值与系统真实值更为接近,说明云平台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较高.同时,我们还对监控指标的完整性进行了比较,在监控指标的完整性方面,云平台监控系统比 Ganglia、Cacti 单独监控的指标更完整,从而保证了监控指标的完整性.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发现搭建的云平台监控实验系统在实时性、准确性及监控指标完整性方面要优于 Ganglia 或Cacti 单独监控,该云平台监控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云平台资源规模巨大,动态性和多样性方面的特点.
5 结 语
空城计课件范文4
【关键词】机床数控技术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48-02
一、引言
机床数控技术,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它融合了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精密检测等技术的最新成就,有效的解决了复杂型面、精密、小批量、多变零件的机械加工问题,其发展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1]。机床数控技术课程作为体现机械工程专业特色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技术集成创新、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近年,成都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结合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研究、探索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新思路、新体系、新模式,深入开展了包括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建设。机床数控技术课程结合相关平台同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二、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难于把握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机床数控技术是由各种技术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一方面,现代机床数控技术在社会生产需求的推动下高速发展,而在教学学时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相关理论基础、知识难点和前沿技术三者的取舍、综合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数控技术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当教学手段、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更加大了对理论知识讲授深度和广度的把控难度。
2.课程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传统的数控实践教学平台往往以各种数控车铣床、加工中心为主,这类以操作实践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设备价格昂贵,建设成本极高,除非资金非常充足,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建起功能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践教学平台。这种思路,往往恶化了设备建设的循环发展条件,造成数控培养系统功能单一,甚至技术落后;同时,精密、昂贵的数控机床对操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实践教学安全性等方面考虑,有时不得将某些综合性实验、实训内容等转变成演示性实验,难以达成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与课程多方位实际应用特点的不协调
数控技术是一门典型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多学科理论与多方位实践运用的课程。不仅是技术集成创新的产物,也是科技再创新的重要源头[2]。而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这种“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破坏了实践主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者必然缺乏面对多方位工程实际应用环境所需的看问题、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
三、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为了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先进技术理念、宽泛工程视角,创新精神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质量人才,机床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按照大学课程建设要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3],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用与先进并重,突出创新,强调应用”为指导思想创建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方法;以丰富功能,教、研结合,构建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从静态知识传授向智能教育的转变。
四、课程教学建设与实践
1.整合、深化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对实现培养目标十分重要。在有限的学时数里,一方面必须精简教学内容,同时注意知识体系完整;另一方面必须顺应技术的发展,抓实用性和先进性。为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重组和更新。比如,在绪论中注重对数控机床基本工作原理、机床数控技术知识体系及相关专业术语介绍;要求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和校园网图书馆电子资源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完成一份数控技术国内、外应用现状、发展方向的研究报告,为课程后续学习内容的展开和带着兴趣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然后以学生熟悉的机械设计技术作为切入,介绍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特点。该部分教学内容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前期各种机械设计类课程知识的再应用,也要体现出机床技术的发展前沿。为此在探讨提高数控机床结构刚度时,引入对有限元分析的应用,选择学生们相对较熟悉的PRO/e软件,介绍如何分析数控机床工作台结构刚度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实例,课后自主研究学习PRO/e软件的CAE功能,从而拓展了他们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际能力。接下来将数控系统的教学内容分作了四部分。首先介绍连续控制系统的数控插补原理,这是数控系统的核心计算功能。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自主开发的插补运算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完成各种插补算法的学习和程序编写(自选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强了他们的高级语言编程能力。然后以有形的NC系统技术着手,展开到CNC系统技术,再扩展到伺服检测技术的介绍。这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对机械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力普遍不足,成了比较薄弱且难于突破的环节。其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茫然,我们抓住了一个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研发的技术路线这个关键,处处紧扣这个核心,使学生对学习对象的认识更加清晰。最后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对数控工艺及编程技术的介绍,在内容上除了注重基本的数控工艺分析和编程指令的讲授,同时加强了对CAD/CAM软件自动编程技术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设定的工程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为了配合上述教学内容的开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和前沿知识的传授,学生必须在学习目的明确的情况下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因此,着眼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根据内容特点采用灵活的授课形式,包括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现场课,避免“填鸭式”的一讲到底。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加强师生交流,重点讲思路,讲方法,提问题,启发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进行独立的逻辑思考和研究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精心设计讨论课的内容,讨论题目大多无标准答案,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比如以一个实际的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为例,同学们可以分组研究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主讲,展示程序及仿真加工效果,互相问辩,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针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某些教学内容,则采用现场课,如数控系统的结构和伺服检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等,则可在数控综合实验平台上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来完成。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和动画来提升教学效果,改变知识表述方法的单一性,建立多工程实际应用环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牢牢掌握理解困难并且抽象的数控知识,熟悉以工程师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媒体教学中同时要注意活泼课堂气氛,抓住经典内容,以多媒体结合板书推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启发学生跟随老师思路积极思维,做到“学、思、行”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一般来讲,机床数控技术课程的动画演示(尤其是各部件工作的动态展示),难以通过实际部件组建实现,也很难在网络资源里找到相应资源。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而清晰的认识,可以利用自主研制开发的教学平台或设备去获取动态知识素材。比如对数控插补的含义、原理、特点的理解我们就借助了一个基于VB的数控加工预处理系统来演绎,使抽象的知识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获取。
3.注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视角、技术应用能力、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创建真实的多工程应用环境,将“主动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抓“基础性、认识性、创新综合性”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中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并相互补充,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构建多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我们重点建设三种类型的实验平台。第一类平台拟建成以PPCNC系统为主的集数控编程与加工一体化的实验平台。传统数控设备“买不起、养不起、用不起、责任担不起”的特点使一般学校要么无机可用,要么有机怕用,进而造成学生们在数控加工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始终“眼高手低”。个人便携式数控机床(Personal Portable CNC,简称PPCNC)是一种针对数控加工教学的新型教学设备,它以塑料、代木作为加工对象,能满足数控加工核心内容的培训要求,具有现场教学互动性好、造价低、安全性高、场地要求低、运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能较好的应对上述数控教育的困扰,满足开放性教学的要求。第二类平台数控系统电气设计、组装、调试、维护等多功能综合实训系统,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实训紧密结合,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为前提,围绕研究性教学内容展开,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类平台CAD/CAM及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主要提供数控加工仿真及自动编程技术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对工程实际应用中各类数控系统操作的应对能力及利用CAD/CAM软件进行编程的能力。在上述三类平台上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构建起多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
五、结束语
本课程的教学建设探索旨在面向市场需求,提高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平台的建设等三方面出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工程视角,提升面对实际工程环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MOOCS风暴强烈地冲击着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必将促进机床数控技术课程的一线教学人员对构建网络化、开放型的教学和实践环境,以及与之适应的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更多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吉堂. 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2]李曦. 数控技术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J].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2010:228~233.
[3]陈彬.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11): 90~91.
空城计课件范文5
关键词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0 概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材料成型专业”)从1998年增设以来已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全国各大理工高校中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多达80%以上。尽管专业开设时间不短,但是到目前为止,成熟的、统一的材料成型专业课程培养方案仍然是处于探索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材料成型专业包含铸造、焊接、锻造等相关的三个老专业的内容,也因此,新专业的学习内容更加宽广,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更重,如果仅仅是将老专业内容加以合并使学生学习,那么在正常的四年制大学学习时间内是无法完成这些内容的。这就造成了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课程加以取舍,这造成了目前材料成型课程培养方案一家一样的情况。材料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这使得一些高校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课程。如前些年快速原型设计仍处于理论发展阶段,目前很多高校已专门开设了此课程。国内各项技术的进步,原来仅存于科研机构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先进加工设备已快速走入国内大中小厂家中。这就导致了过往正确的、甚至是必修的很多课程内容不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课程的更新导致了培养方案的不统一。
本文结合东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发展背景,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人才的关系,探索如何拓展课程设置才能起到最优的学生素质教育结果,从而制定较好的人才培养方案。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之前,首先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来说,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受多种条件的约束,其一是社会需求,特别是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其二是学校发展历史和侧重,这一点对于建设一个有特色的专业尤为重要;其三是专业现有师资力量,是否足以完成相应的培养目标;最后是招收的生源是否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经过培养后能否掌握专业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制造业的社会,而制造业包含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相应材料的成型加工,这也意味着整个社会对于材料成型专业的人才是极为广泛的,同时也意味着这种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但需要金属材料加工人才,也需要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人才,不但需要做工程应用的人才,也需要能够进行工程研究的人才。因此,根据国家要求以及社会需求的这种情况,我们首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扎实基础理论,素质全面,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才。在这个培养目标中,不但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能够服务社会实际生产,同时还要求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能够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为人才的继续发展扩展了空间。
一个专业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明确特色首先要结合国家发展、学校发展、社会需求和区域强项等多种实际情况来明晰自身的定位。东北电力大学处于东北工业基地,周边具备实力强大的汽车产业链、客车产业链,学校本身具有悠久的机械专业办学历史,拥有一大批科研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群体,数千平米的实验场地和各项完善的材料加工设备,包括各式各类机床、加工中心、火花机、快速原型机等,而学校每年招收的本科生素质较高,基础较好。结合以上这些条件,我们以“培养在模具设计制造、数控加工和材料成型方面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管理能力的宽口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的特色。
2 注重素质培养的课程群建设
确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可以依据目标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使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达到标准。按照培养目标,专业培养人才需要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同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扎实基础理论,素质全面,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模具设计制造、数控加工和材料成型方面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管理能力、宽口径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根据社会反馈,现代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每一个从业者还需要更多的人文素养,包括个人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因此,对于课程体系的建设,我们决定从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三个模块来进行。
2.1 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课程模块
这个模块的出发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基于此,将此方面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部分:
(1)基础科学知识:这方面是以数学、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各类应用型知识,主要包括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微积分、运筹学等不同数学类课程;其次,包括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自然科学类课程;最后包括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形式与政策教育、创业就业教育、现代企业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2)核心工程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包括力学类、材料类、电子及计算机类、制图及设计软件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它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机械相关的力学计算;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等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材;电工基础、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据库理论及应用、网络技术等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及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及应用;现代图学、Pro/E、CATIA等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工程图样表示方法及三维设计方法。
(3)高级工程技术知识:这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材料成型专业更深入的课程,并且整个专业的特色要体现在这里。针对专业“培养在模具设计制造、数控加工和材料成型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开设了材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薄板冲压成型、材料成型设备、铸造、金属材料焊接、材料成型原理、模具制造工艺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等课程。
2.2 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课程模块
这个模块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践生产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能够步入社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个人职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常用机械设备的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与应用,具备一定的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能力;能够进行常用传动与控制设备及其零部件的选择、调试和维护,具备对项目或系统进行开发、运行和管理的能力;此部分主要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通过实习的方式来进行,如工程项目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等等;
在职业道德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机械工程师道德标准并勇于承担责任;具有敢于为坚持原则而承担风险的勇气,实事求是地承认合作者的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有志于学习与掌握知识,造福于社会与全人类;具有质量意识、环保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部分内容侧重思想教育,因此可以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业就业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课程来完成。
2.3 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课程模块
调查发现,在社会工作中,要想取得成功,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要低于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培养他们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本模块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工程项目实习、专业类课程、认识实习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摆脱空泛的思想教育,而代之以实践中由学生自己意识到其重要性,并进一步由教师指导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比较有效的。
空城计课件范文6
关键词:商业空间设计;实践教学;技能;模式
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的今天,商业空间在城市环境中所占有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每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其商业发展也往往呈现繁荣昌盛的局面。作为商品经营的空间载体,商业空间的设计及商业氛围的营造一直受到经营者的重视和顾客的关注。商业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设计教学一直处于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如何协调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实践教学的商业价值,二者应该互通共融,绝不能此消彼长,在环艺专业的教学中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商业空间设计的社会性与价值需求
在城市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与商业环境产生交往。从你迈出家门的那一步起,路边的商业广告就映入眼帘,各种形式的商业媒体广告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是最直接地体验商业环境的行为,此时商业空间的设计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商业空间设计的舒适与否,氛围营造的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购物欲望与休闲心情。在一个令人舒适放松的商业空间环境中,人的购买欲可能会大大增加,无形中创造了消费,提升了购物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加了商家的利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反之如果购物环境令人厌倦,就会打消人们的购买欲,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商业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商家的事情,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顾客及他人的心理,并进而对社会层面产生影响。设计作为一种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其与商业模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优秀的设计能直接产生商业价值,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商业空间设计作为城市生活的延伸和拓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根据人们对商业空间的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的多重需求,对商业环境加以利用、调节、充实和发展,并建立一种适合购物且促进其自身综合发展的生活环境空间。
二、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审美需求
美国著名的城市专家伊里尔·沙里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可见城市的建筑环境能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文化灵魂,商业空间又是城市建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空间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品位和内涵,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程度。曾几何时,商业环境已经由原来单纯的购物场所转变为具有休闲、娱乐及审美需求的综合性艺术空间。以济南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型的购物场所仅有泉城路的百货大楼,经四路的人民商场、大观园等几个规模单一的商业体,当时济南的经济发展也远远没有现在这样繁荣。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的济南从泺源大街的银座商城到泉城路的恒隆广场,从经四路的万达广场到经十路刚刚落成的银座中心和谐广场,每一个都是综合性的SHOPPING MALL(综合购物中心),功能十分齐全。拿恒隆广场来说,整体建筑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作,由巴拿丹主持设计。恒隆广场集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卖店、娱乐场所、电影院、酒店、商务办公、餐饮为一体,有17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及10万平方米的停车场,体量宏大,为济南市单体商业建筑中面积最大,华北地区档次最高的商业设施、是在全国都可以排在前五位的全方位商业综合体。这些综合购物中心使济南市商业格局彻底改变,也使济南跻身于国内一流的商业城市圈。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现代商业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济南城市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内涵,营造了优美舒适的商业空间,为商业空间设计提供了高层次样板实例,构建了高品位的购物环境和优质的商业氛围。
三、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商业空间设计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是有一定距离的。商业空间设计作为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的设计理论非常具有针对性。对具体的项目就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设计理论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非常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育内容体系。我们在商业空间设计的教学中将传统的人文观念、环境美学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时尚导向,并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实践案例来验证理论,达到一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辅相成的理想状态。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我们不提倡构造脱离社会生活的空中楼阁。即使是虚拟的概念性设计课题,也要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商业空间设计更是如此。当下是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商业空间设计的教学应该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一方面,商业空间设计本身要求有实践的可行性。作为一门设计课程,商业空间的限定条件应该越接近实现越好,这就为商业环境的空间营造提供了无限可能。另一方面,设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商业空间设计本身的要素,造成设计的庸俗化。在各种纷繁芜杂的城市商业空间中,大到超级市场,小到一间格子铺,都应该有专业设计师为其精心设计、策划,以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购物空间和舒适氛围。商业空间设计不要因规模小而不重视,也不宜因位置偏僻而降低要求。记得前段时间到过江南水乡西塘的一家路边小店藏书阁,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设计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内容,把江南的柔媚婉约印在了顾客的心里,让人驻足留恋。只有将设计融入到商业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才可以说“设计改变生活”。
四、商业空间设计教学的实践技能训练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的类型及范围,设计基础知识、界面材质、色彩、灯光设计等商业空间方面的内容,掌握商业卖场设计、酒店、餐饮及娱乐等专题商业空间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使学生熟悉商业空间设计的工作流程,从功能、技术、形式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正确表达设计内容,独立完成设计项目。在具体的实践技能训练中,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结合实际案例是最佳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选定的实际项目作模拟训练。第一阶段,拟好设计任务书,做相关内容的市场调研、资料搜集等工作;结合项目案例作具体分析并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案例进行设计构思、讨论,绘制设计草图等。第二阶段,方案设计可模拟投标方式展开评议、演示文稿、制作标书、方案汇报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直接参与到商业空间设计的工作流程中来,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加深其对设计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除了在学校中的专业技能训练外,还可以将学生派往设计单位进行实战演习。可利用一些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培养解决在实际工程项目所遇到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技巧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