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梦令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赏析范文1

一、把古诗文阅读积累与生活密切联系

我曾在某篇文章中读过一段话:“语文教育应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另一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和生活的不可分割性。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语文,而且在经典的吟诵陶冶中,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六年前,我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从进校第一周开始我就尝试将古诗文阅读积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试图让每个学生随时能接触到古诗文,感受到古诗文的影响,希望通过六年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并使古诗文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成就学生的理想人生。我选择了《弟子规》作为开始。《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我把《弟子规》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结合起来讲解,由于学生都知道《弟子规》是流传久远的经典,对其中的道理很信服,且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所以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能将《弟子规》熟读成诵,平日但凡哪个学生有违规的地方,教师、父母引用《弟子规》中相关语句,学生立马心领神会,改正不当行为。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对这部古文的积累运用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二、让古诗文阅读积累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

1.以教材为点,系统积累。苏教版教材中使用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学习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会根据其内容、作者或朝代等做有关系统的拓展学习,便于学生积累。例如:在备课苏教版12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时,我决定这堂课摆脱细碎的讲解,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大量积累。我要借助《如梦令》,带领学生徜徉词的王国,熟悉词的特征,走进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系统品读其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上课伊始,首先,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自学理解了《如梦令》的词义。其次,我抓住词眼“醉”引导学生把握了词的主旨,随后,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再次,我引入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同样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了解词意,大声吟诵。接着,让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形式、内容、感情,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一词牌名的词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不同内容。同一词牌的词的形式是一样的:一样的字数和句数,一样的平仄和节奏。从而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随后,我告诉学生这两首《如梦令》均为作者早期作品,由于作者早年生活幸福快乐,所以作品的基调也是轻松愉悦的。但细细比较,两首词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此,学生很容易就搞懂词牌不过是一种格式,词人须依词牌格式填词,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则各不相同。最后,我又投影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武陵春》,让学生再次采用自学的形式了解词意后,通过朗读比较这三首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趁热打铁,又介绍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供学生赏析。短短一节课,学生品读了四首经典宋词,70%的学生记住了其中的三首。从教学效果来看,以教材为基点,系统性拓展积累,既方便学生的记忆,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2.比照学习,另一种积累形式。进入中高年级,教材中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或节选于古典名著,或是根据古文翻译改写的故事。在学习这样文章的过程中,我习惯把原文拿出来让学生比照阅读,并背诵精彩片段。比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我要求学生读《西游记》原著相关章节,并摘抄其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堂之上,学生情绪激动,不少学生直言原著精彩,相比之下,改写的课文不堪卒读。如此批判令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我不由想进一步了解,于是要求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原文对白骨精所变的村姑、老妪、老翁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才让唐僧一再上当,误会悟空,这些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但课文则粗略地一写,无法起到同样的作用。读了原文,真的不想再读课文。”……听到这样精彩的评价,我知道,预设的教案作废了。当机立断,我索性把这堂课改为原著片段赏析。比照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他们爱上古诗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见,合理使用教材,精讲精练,努力腾出时间来,把与课文相关的、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供学生品评赏析、吟诵积累。如此,学生所得必然丰富。

三、让古诗文积累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兴趣,那么积累背诵也会成为其乐趣所在。但由于古诗文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又精炼含蓄,这些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处理不当,反而让学生反感。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文能学以致用,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每学期开学,我会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选一句话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同桌。由大家共选一些名句,让书法爱好者写成条幅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环境布置。过年了,让学生为商场、书店、饭店、家庭等场所,选择合适的对联。当然,在平时写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引用合适的古诗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运用过程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储备的不足,更急于学到需要的古诗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会更好。

又如,开展各种活动、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古诗文积累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既愉悦身心,也使古诗文积累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赢得学生的喜爱。

如梦令赏析范文2

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71-02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常借助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其次,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还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读。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

当然,培养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笼统地提“多读”是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要多看。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三、要多练。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还要注意:

1、了解古诗词特殊之处

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如语法方面,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

格律方面,近体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偶)。同样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方位结构对方位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上下词性一样,结构相同,对得非常工整。

2、了解古诗词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

如梦令赏析范文3

【关键词】 生活 写照 才华

在词史上,李清照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被称为婉约之宗。她的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从古及今,征服了众多喜爱词的读者,现就其词中高超的抒情艺术作简要赏析。

李清照,工诗词善文章,尤以词著称。她的词作,依据其生活的地域不同,人们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期,在北方时的生活是前期,条件优裕;在南方时的生活是后期,境遇狐苦。

李清照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是著名学者,母亲也喜爱文学,家乡的风景又特别秀丽。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成长起来了,纯真多情,才华横溢,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占绛唇》很好地反映了她这一时期的生活和个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这里剪取"蹴罢秋千"后一刹那的镜头,动作虽已停止,但读者仍能从中想象出她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象燕子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愉快之情溢于字面。"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慵"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使人想到她下秋千后疲劳不堪的神态。"纤纤手"形象的刻画出主人公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了人物的年华和身分。寥寥十数字,准确地反映了李清照青春少好时优裕的生活状况,抒发了她愉快的生活情感。"见客来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荡完秋千,正在疲劳之际,忽然花园里进来一个陌生人。主人公非常惊诧,来不及整理衣服,匆忙回避,甚至将袜都划破了,戴的金钗首饰也掉到地上。那么,这进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情感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即含羞之意;"走"就是小跑。但她并没有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跑过一段后,进了一道小门,此时她停住了惶忙的脚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以极其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明白大胆地去见的微妙而又细腻的心理。然而,最后她还是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来人必是一位举止不凡、风度潇洒的翩翩少年。作者简洁的几笔,一下子把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见到翩翩少年时那种惊惶、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情感绘了出来,无怪乎清人沈际飞也称赞说:"片时意态,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①另外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忘情的心态的描写,《如梦令》"昨夜雨浓风骤"中体现的惜春之情,《怨王孙》"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中传出的开朗愉快之情,《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等表达闺中寂寞的词作,都以清丽婉转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何一位作家,其创作都不可能脱离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李清照前期的这些词作,抒发的或愉快或寂寞的情感,正是她前期贵族家庭优越生活和幸福婚姻的反映。但是,民族间的战争很快将她这种生活淹没了,她的生活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战火纷纷的地上。从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遇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她从此过起了长期流亡的生活,但写出了更为动人的词作,如《菩萨蛮》、《念奴娇》、《孤雁儿》、《南歌子》、《声声慢》等。这些词作中反映的思想情感代表了当时南迁移民中大多数人的感受。它虽不象陆游、辛弃疾等人诗词中表现的那种愤怒的呼啸,而只是痛苦的,但它同样是一幅现实主义的图画,一面映像清晰的镜子,人们从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实的黑暗和悲惨,看到人民所受的屈辱和痛苦,从而激发对敌人和权奸的憎恨之情。爱国词人辛弃疾乐于"效李易安体"②,爱国词人刘辰翁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与此词类似的《永遇乐》而"为之泣下"③。下边就其后期词作中最为传诵的《声声慢》作简要赏析。

词的开头是一个奇特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没有写景,没有叙事,而是述说了一种单纯的心理感觉。为什么要"寻寻觅觅"呢?她一定是丢失了什么,是的,她确有所失,大有所失。李清照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是著名学者,母亲也喜爱文学,家乡的风景又特别秀丽,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她,纯真多情,才华横溢。十八岁,嫁了金石学家、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夫妻志同道合,生活美满。但险恶的战争霹雳击灭了他们甜蜜的生活。1126年,金兵南侵,次年北宋灭亡,清照仓皇南渡。1129年夏,丈夫奉诏赴任湖州太守,不幸途中中暑暴死。从此,词人颠沛流离,备尝辛苦。遭此国破家亡之祸,难怪她会怅然若失,生出"寻寻觅觅"之感;然而失去的是一去不能寻回了,周围只是一片"冷冷清清",极为空虚而寂寞;面对眼前萧条衰败的深秋景物,更让人觉得"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伤的样子。三层意思,七组叠字,浓笔重彩,反复渲染,从而造成一种强烈的气氛,笼罩了全篇。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词人开始铺叙。"乍暖还寒",笔触很细。深秋季节,天气转冷,偶尔暖和一点,很快又变得更冷,这时候,人的身体是很难调养的。漂泊南国,生计艰难,精神抑郁,健康更加恶化,这样,她感叹"最难将"当是十分自然的了。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晚风料峭,袭人肌肤,清照体弱,更觉难支,只得借酒抵御。这一细节是典型的,它说明:词人会喝酒,但喝不多;词人生活穷困,便毕竟不是衣食无着,还有酒,自然,很淡,所以抵不住黄昏的急风。由此,我们似乎看到她紧裹斗蓬、身子颤栗的模样。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寒风中,一群鸿雁在匆匆南习,发出凄凉的鸣叫。词人感到伤心极了,因为那雁原是过去上识的呀!而古人又认为雁能传书。当年婚后不久,明诚远出求学,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以送之,词中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是他们夫妻相思的信使。另外,清照曾于清州至莱州途中作《蝶恋华。晚止昌东馆寄姊妹》,词中说: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鸿雁又是她们姊妹相爱见证。过去,亲人不在一起只是生离,如今,却成了死别,触景生情,忆甜思苦,怎不使人感到分外的悲伤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又是一番伤心景物。风卷残花,花瓣堆得满地都是,好不凄惨。从"如今"二字可以看出,残菊可能又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本来,她十分爱花惜花,东篱黄菊、南枝红梅、绿肥红瘦、宠柳妖花,都曾经触动她的感情,体现着他的淡雅清趣。如今却是风鬟雾鬓,体质羸弱,纵有好花,哪儿还有当年的心情去摘了呢?更何况这些都已憔悴凋残,没有可摘了!这里是又一次今昔对比。享受过欢乐的人最能够体味悲哀,从理想的天际跌入现实的深渊,她的痛苦是要超乎常人之外的。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句直接写到自身:一个人默默地守在窗前,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一定数量的时间,人们在有些情况下会觉得太短,而在另一些场合下又会觉得太长,词人现在觉得时间太长,并不因为她有什么急迫的事情,而是因为她孤苦零丁,百无聊赖,凄苦难当。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细雨,前人曾不止一次地歌咏过,易安这里却写出了独特的意境。雨点声滴滴嗒嗒,单调呆滞,没完没了,令人感到加倍的寂寞。晚来风急,本来就冷,再下起秋雨,更是寒气逼人,这和开头的"乍暖还寒"是一个照应。"点点滴滴"又是两组叠字,凄惨的气氛越发浓重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铺叙结束。这是最后总结的总结。这个总结和开头的表现方式一样,是纯粹的抒情;不同处在于:开头是连用七组叠字极力渲染,而这里却是以一个"愁"字高度概括。然而,词人却说,这种情景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概括得了的呢!于是又使人感到这种愁漫天盖地,茫茫无边,是找不到什么言语来形容的。用语言的乏力说明愁思的巨大,有反衬效果。开头结尾直接抒情,中间层层铺叙,各句抒情和各层铺叙又彼此照应,互相烘托;形式上分为上片下片,内容上却是一气贯穿,形成一个紧凑的结构。

细品全词,人们不能不叹服李清照这位婉约派大师的绝妙艺术、卓越才华。

总之,不同的生活经历,在作者内心留下了不同的印痕。李清照用她的生华妙笔,把这些情感用绝妙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展示了她卓越的艺术才华。

参考文献

[1] 清"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

如梦令赏析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学习 快乐教育方法 学习氛围

一、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诗歌意境深远,散文语言隽永,小说形象栩栩如生,语文课充满了感情,学习起来应该更加生动活泼。因此,老师在为学生们讲解文章大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到一种意境、或是一种中心思想,例如,在讲授《黄河颂》的时候,老师首先要充分“吃透”教材,了解《黄河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试着想象诗人光未然创作时的内心感受,在讲解的时候渲染气氛,如同拍电视播放背景音乐为演员渲染气氛一样,可以预先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让学生在“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2]的歌词中领略战争的波澜壮阔。在这种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跟随战斗部队行进至黄河边,内心充满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意志,面对母亲河,此情此景,用《黄河颂》一文抒发激情澎湃的心情。《黄河大合唱》配合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自然情绪激昂、心情愉悦地学习这篇文章。

又如,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语句优美生动,节奏轻快明朗,如果带着想象的阅读会感觉到其中的诗情画意。因此,在教学引导中,我用多媒体将“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3]这四句词表现的意境展现给同学们,让学生看着画面朗读,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让本来静态的文字能够在动态的画面中引导学生,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词作者作为古代女性却风姿潇洒豪放、性格活泼开朗。让学生们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习这篇文章,同时体会到作者用词考究、生动的语言表现技巧,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北宋的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4]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假设教师不想出办法令学生达到智力活跃和情绪高昂的心态,就急着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麻木的态度,而不用感情的脑力劳动则会引起疲倦。”[5]从他们的理论中可以看出,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师在授课时要运用许多手段和办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令学生们体会到学习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活动,是一种乐趣。以乐促学,以学为趣。

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师生一同参与,触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是抛出去的砖,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即是引出的玉,如何将这块砖抛得又高又远,形成巨大的水花呢?这就要求老师参与到学生中间,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把讲台留给学生,对于适合分角色朗读的课文,让学生们分别去扮演这些角色,让他们感受主人公说的话做的事就是他们自己说的自己做的一样,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让其亲自实践以获得语文学习的愉悦。

2.设置疑问,巧妙点拨,使其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初中生正处在求知欲、主动性、自尊心大大提高,叛逆情绪高涨的阶段,当新知识让他们觉得摸不到头绪的时候,适当地设置铺垫,巧妙点拨,诱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让他们在即将放弃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而收获学习的成功,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发现快乐的教育方法

环境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都带动起来之后,中间就需要一个穿针引线的事物,这就是教育方法。语文课是一门厚积薄发、重积累的学科,想要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快乐教育,就需要带领学生一起研究积累语文知识和优化教学的方法。

积累知识,可以从许多方面做准备。例如利用早课时间带领学生朗读优秀学生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等,或者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课与学生一起赏析经典古诗词、经典名著等,从审美、艺术创作等方面科学指导学生,教他们阅读、写作的方法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开展活动,让学生活跃起来。可以开展读报活动,让学生选择大家普遍关心的动态新闻,可以针对热点新闻写观点、评论。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时事动态,而且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辅以工具,优化教学教程。现在的初中生处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们接触到的事物除课本外多种多样,教师讲课时可以“投其所好”在听觉、视觉等方面用以辅助工具,优化教学课程,多感官的刺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育,让学生因学而乐,因乐而好学,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真正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快乐教育对教师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工作热情,而且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乐教、会教的能力。总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从“要我学知识”转变为“我要学本领”,如此一来学生的文学素养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2.

[2]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1939.

[3][宋]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赏析范文5

春天是杭州最美的季节,正如老舍所说:上帝把春天赐予了杭州!我们何其幸运,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的西子湖畔、人间天堂!今天老师就选取几首相对比较成功的仿写习作与大家分享。

二、写法复习

1.我们先请这几位小作者来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吧!同学们如果觉得好的话就给鼓鼓掌!来,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挨个来!【过渡】

老师发现,这几首词牌,有的是老师上课教过的,比如《望江南》《如梦令》《相见欢》《菩萨蛮》;可是还有几首词牌像《清平乐》《蝶恋花》,老师是没教过的,我们同学却能写得有模有样!这让老师又惊讶又欣喜,老师觉得同学们好厉害哦!很想知道,你们是如何做到的。我们来问一下小作者。

2.你来说说看,怎么想到选择没学过的词牌写?你是怎么写成的呢?

3.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归纳宋词仿写的方法和步骤:A.选择词牌 B.查询格律 C.依声填词

【小结】这就是上学期,我们通过四节《唐宋词赏析》语读课,学到的宋词仿写的第一个步骤:依声填词。这几位同学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而且,有的还写得挺有韵味。

三、赏析学生词作(预习作业)

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说说,这几首你喜欢哪一首?哪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小结】作为初学者,这几位同学的习作写得已经很不错了,连没有参加春游的老师,我也能从大家的作品中感觉到湘湖的春色和同学们的心情了。

四、运用所学知识,修改下列词作

瞧!经过一个学期《唐宋词赏析》课的学习,我们中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大胆地开始了唐宋词仿写的尝试,并且慢慢写出了感觉。

课下,老师也了解到,还有一些同学虽然喜欢词,就是觉得仿写太难了,有时候辛辛苦苦写了,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连平仄、押韵有没有对上,也检查不出来。这里,老师从上学期同学们的语读课考卷中找了几首考场习作,请同学们对照相应的格律,帮同学检查一下,哪些地方不符合词牌的格律。

1.检查平仄和押韵

试做修改如下:《忆江南-兰亭》

阴山忆,最忆是兰亭。羲之鹅池名天下,书圣旧地聚书灵,能不忆兰亭?

【小结】看来,只要同学们耐心仔细地对照格律,都能检查出出律的地方。以后同学们自己写完也可以这样进行自我检查。

2.修改练习(预习作业)

查出了不符合格律的地方之后怎么办呢?对,就要修改。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大胆地往前走一步: 对照押韵表,在尊重词作原意的基础上,对出律的地方试着加以修改。

【提醒2点】A、有时候碰巧了改一个字就成功了,但是很多时候没那么巧,可能要改一个词,甚至于整句话都要调整。B、不管怎样,别忘记修改完之后最后再对照格律检查一遍。

3.修改展示

A.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一下本组同学修改的诗句,选出符合格律的,写到黑板上来。

B.点评修改稿。分级归类:①第一级别:对(即平仄押韵符合格律) ②第二级别:顺(语句通顺) ③第三级别:妙(用语典雅有古韵)

五、依声填词练习(一)

练习了检查、修改之后,我们再来做一个有趣的练习:老师抽走一首词中的一句,请同学们依据词牌的格律要求,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尝试着填写一句。

【记住要求】1.要依据词牌的平仄和押韵要求填写。2.最好能兼顾上下文的意思和情感。

《破阵子》格律 《破阵子・春景》

中仄中平中仄, 燕子来时新社,

中平中仄平平(韵) 梨花落后清明。

中仄中平平仄仄, 池上碧苔三四点,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叶底黄鹂一两声。

中平中仄平(韵) 日长飞絮轻。

中仄中平中仄 巧笑东邻女伴,

中平中仄平平(韵) 采桑径里逢迎。

中仄中平平仄仄 疑怪昨宵好,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元是今朝斗草赢。

中平中仄平(韵) 笑从双脸生。

六、结束语

如梦令赏析范文6

要想诵读有实效,得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引导学生进入书中。现在,我针对这一点谈一谈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

第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诗歌意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传统意象。如果我们学生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其中的代表有杨柳。长亭。南浦、酒等。柳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王维的《渭城曲》中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二组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代表意象有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斜阳(夕阳、落日)、杜鹃鸟等。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第三组: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楼兰。长城: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第二,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因此,读出关键字词,还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具体思路可以参考以下几步:步骤一,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举例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绿肥红瘦”一句,“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 “肥”和“瘦”,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用来写人的“肥”、“瘦”二字,用来写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意。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景观,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最有名的当属《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特别巧妙,历来备受好评。这个字好在什么地方?

上一篇护林员职责

下一篇高考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