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试题及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1

目的:评估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成效。方法:对病理学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教改,强化病理学与检验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选取2014年医学检验专业1班(82人)作为教改组,2班(83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期末考核,对两个班学生进行评估。结果:教改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病理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改革;医学检验

病理学作为医学检验的重要内容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一直是各大高校教学工作者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更新理念、完善课程结构、攻坚克难的方向[1]。为了弥补病理学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为医学检验部门输出高素质技能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对医学检验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医学检验专业1班(82人)作为教改组,2班(83人)作为对照组。

1.2教学改革内容

1.2.1病理学理论内容的改革

课本内容是实现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直接载体,是传递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渠道,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学院教研组组织专业教师对病理学理论部分进行梳理整合,如精简概念性的内容,通过穿插实际案例等方法对涉及的概念性知识进行讲解,将检验相关的知识渗透到出现此病理过程的常见病变或者常见疾病中。增加病理检验技术相关知识如病例组织学检查技术和细胞学检查技术,另外在讲解常见病过程中增加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等。

1.2.2病理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有必要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检验医学的发展,增加病理检验技术和脱落细胞学等实验项目,比如标本的处理方法、常规石蜡切片制作、冷冻切片、免疫组化切片等新兴的技术。并在实验过程中将标本和临床表现以及形态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病理学和检验实践相结合

每一个疾病都与临床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阐明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了解病理变化与相关蛋白、酶及其它理化指标变化的关系。现行教材中缺少此类教学内容,例如发生炎症时,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肿瘤产物中,相关检测手段和肿瘤抗原、激素类分泌物的关系,应顺应医学的发展融合到教学改革中,强化理论和检验实践的联系。

1.2.4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教师照本宣科,达不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所以需要强化教师队伍,革新理念,以为社会培养素质过硬、专业过硬的人才为教学目的。

1.3方法

1.3.1教改方法

1班按照教研组梳理的教学内容进行,即将传统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相结合,增加趣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班按照传统的病理学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

1.3.2评价方法[2]

1.3.2.1考核

理论试卷由教务处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型有选择、填空、是非题、简答,涉及记忆、理解题型,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验考核内容主要是根据医学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病理学表现拟题,着重考察,学生选择何种指标进行检验及分析病理学特征,进而阐述引起这种表现的病理学原因。

1.3.2.2阅卷

记忆性问题以教材内容为准,分析性问题答案由本教研室教师统一制定得分点,统一阅卷,密封阅卷。

1.3.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改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病理学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照本宣科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不适应培养多种专业人才的高校的需要,同样也不适应汲取丰富医学知识学生的需要。只有将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深化改革,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学生的理论概念,以厚实的理论基础应用于实践中。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病理学教研组率先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强化培养专业过硬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理念,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杜军英,刘元昀,狄柯坪,等.病理学教学改革创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1):72-74.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2

【关键词】 病理学 教学活动设计 改革

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历时7年研究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界定,此次标准制定的突出特点是“职业化”。尤其对于高职临床医学,教育部要求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助理医师,并具备专业核心能力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危急重症的处理,就业面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疗岗位。因此,为使《病理学》的教学能促使高职生满足国家要求和社会需要,本教研室在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和学校的支持下,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对病理学的教学活动设计做了较大的实验性改革。

我们以“消化性溃疡”为例来介绍此套病理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病例导入

病例摘要:患者,男,30岁。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5年,剧烈疼痛伴呕吐半小时入院。疼痛多发生在上午11时左右,进食后缓解,常有夜间疼痛。有时有反酸、胃烧灼热感。入院当日中餐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急诊入院。半年前曾做纤维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椭圆形,中心覆盖白苔,周围潮红,有炎症性水肿。入院体检:体温37.2℃,脉率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4/80mmHg。急性病容,板样腹,上腹部压痛明显,有反跳痛。叩诊肝浊间界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0X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0.85,腹部X线透视膈下有游离气体,经外科急诊手术治愈出院。

思考:

1、请为患者作出诊断并列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例归纳消化性溃疡有那些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首先通过介绍“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真实病例来引导同学们了解和认识该疾病。对于本病历摘要中的病情描述同学们大多都不陌生,再结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病例,更能抓住大家的学习兴趣,去思考病历摘要中的疾病要点并互相讨论,不仅能快速切入本次课主题,还可迅速托起班级的学习气氛。

二、展示学习任务

理论:1、描述消化性溃疡的形态学变化、结局及并发症。

实践:1、会观察消化性溃疡的大体标本、病理切片;

2、会描绘消化性溃疡的镜下观图。

应用:1、能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做出初步诊断,并描述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

2、正确认识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3、能进行病例分析讨论。

4、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能说出防治措施。

在新课开始前即向高职生明确本次课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具备的运用能力,使大家更能从宏观上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知道本次课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学完后同学们会有什么收获。

三、知识链接

1、介绍胃的结构与功能。

2、介绍十二指肠的结构与功能。

本课程的知识链接其实即是将与本次课(消化性溃疡)相关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关于这部分知识在开展病理学的前一个学期同学们已经通过《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学习过,但由于部分同学已经对这两门学科的知识点开始淡忘,不记得某些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和结构以及显微镜下的表现是如何,从而就严重影响本学期对《病理学》的学习。因为不记得正常,就无法分辨异常,而我们《病理学》主要介绍的就是疾病的肉眼和镜下形态。所以这短短几分钟的知识链接,即能快速令同学们回忆起曾经学过的医学基础知识,为本次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病例分析和新知采集

患者,男,38岁,工人。骤发剧烈上腹疼痛,并放射到肩部,呼吸时疼痛加重3小时,急诊入院。20多年前开始上腹部疼痛,以饥饿时明显,伴返酸、嗳气,有时大便隐血(+)。每年发作数次,多在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或饮食不当时发作,服碱性药物缓解。5年前疾病发作时解柏油样大便,人软,无力,进食后上腹痛加剧,伴呕吐,呕吐物为食物,经中药治疗后缓解。人院前3天自觉每天15时~16时及22时上腹不适,未予注意。人院前3小时突然上腹部剧痛,放射到右肩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入院。体格检查脉搏110次/min,血压13.3/8kPa。神清,呼吸浅快,心肺(-),腹壁紧张,硬如木板,全腹压痛,反跳痛。腹部透视:双膈下积气。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诊手术。行胃大部切除术。

分析患者发生了哪些病理学的改变。要求收集以下新知

1、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

2、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新知采集是教学活动设计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转变为“学生主动教师补充”的自主学习模式。希望采用新的方式激励出学生最大的能动性,自主采集新知,并进行小组讨论,将各位同学所采集的新知做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做补充、纠正和统一。

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为:1.列出病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出引导性问题,要求同学们将病例的信息点与课本相结合来回答问题,答案即为本次课的新知;2.根据同学们采集的新知,教师对其作出详细的解释;3.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将各自所采集的新知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本次课新知的初步总结;4.教师再根据同学们的归纳做适当的补充和纠正,使本次课的知识点正确、完整。最后,由教师做全面的总结性的讲授。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1.用动态、唯物、职业的观点认识疾病,可迅速将疾病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连贯起来;2.学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可运用病理学知识去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更为深入;3.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成为课堂上推动课堂流程进行的主体,而教师进行的是引导、补充、纠正、归纳总结的工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度高,把握牢固,记忆深刻。

五、知识拓展

1、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和病死率

2、介绍消化性溃疡的综合防治。

知识拓展是提升同学们对本次课所讲授的疾病的兴趣、加强对疾病的理解和记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该疾病病人日常生活特点及注意事项、老百姓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该疾病的社会讨论热点、新兴药物等相关方面。授课前即要求同学们去搜集各自感兴趣的相关疾病的文章和讯息,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交流和探讨,发表各自的看法与心得,然后由教师对同学们讨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解释。知识拓展该环节的不可或缺体现在,充分地将病理学的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表现结合起来,同学们在搜集和讨论的同时,能深刻体会到病理学的重要性及它是如何为临床打基础为临床服务的。不仅如此,知识拓展也锻炼了同学们以开阔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疾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病理学不只是低着头记忆知识点,而是要抬着头看它的发展它对病人生活的影响和普通人对它的认识。将书本上的枯燥知识点与真实生活中的各种经验、看法结合,知识点不再是单一的、琐碎的、无味的,而是与病人临床表现、临床治疗、病人日常生活一环紧扣一环,与高职生将来的临床工作构成有趣的严密的充满奥妙的医学知识体系。

六、知识运用

在同学们获得了本次课相关疾病的知识点并对疾病的新兴观点和发展有所了解后,接下来是让同学们将新知运用于病例进行分析,试着用知识点解决问题。对于刚接受的新知,同学们在运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各种错误或困难,由这些错误和困难就能反映出同学们在把握新知时的各种不足。例如,有的同学对新知理解不够深刻甚至理解错误,有的同学由于记忆不牢固而无法对临床病例给出的信息进行正确有效的归纳,有的同学知识点理解正确掌握牢固但缺乏将知识点应用于病例分析得能力等等。因此,新知在应用中出现错误和不足更能使同学们对自己把握新知过程中的问题迅速、直观地发现和改正,通过知识运用这一环帮助同学对刚接受的新知进行趁热打铁的完善和巩固。

七、任务检测

任务检测即为向同学们提供一套科学、完整的习题,去检测知识点的记忆和把握。该环节更侧重帮助学生认识和熟悉期末考试、助理执业医师考试以及执业医师考试的测试题型、考试范围、题量、测试难度。

我校临床医学的学生未来将面临助理执业医师和执业医师两大考试,这两次考试合格的同学才能真正具备当医生的资格。因此,为了尽早使同学们了解医师考试。尽早帮助同学们为考试做准备,在每次新知讲授后,都会在任务检测环节中提供与新知相关的习题和历年考试真题。

结束语

本教研室在过去的一年中试用本套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进行《病理学》的教学。试用过程中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主动、课后习题完成度和准确度高,在两次期末考试均取得了优于以往年份的成绩。说明,本套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虽然有某些不足或缺陷还有待修改,但改革实施后的确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

参考文献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3

[关键词]病理解剖学;现代教学观;全面的考试观

病理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病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多两难”,即学习内容多,抽象概念与形态学描述多;理论知识记忆难,显微镜下病理图像掌握难。因此,如何上好病理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摆在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病理解剖学教学,笔者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1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2006年教高16号文件》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应该进行一系列从传统教学观到现代教学观的改革,其中既有内容的,又有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1.1 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适时使用PBL医学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5个阶段。

比如肝硬化这一节,可先给学生一个肝硬化的病例,要求学生弄清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等问题。然后学生去看书,查资料,上课时让学生讨论,这样可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自信,使学生在自学与讨论中既解决了问题,又牢固地把握了病理知识,并灵活的将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紧密联系,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了起来。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提高他们了学习病理课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将病理学课程中理论课与实验内容相结合,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上网,提供图文并茂的界面,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而且多媒体课件,在重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又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使学生在复习、预习中又有新收获。网络教学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宽了教学信息的传播渠道,更易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作为知识载体适用于我国学生的学习传统、学习心理和基础知识的背景,更适用于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络病理课程的导航机制,实现非线性阅读、练习或自我适应课程进度,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也更利于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名师效应的发挥。

1.3 改革病理实验教学:实验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可采用:①问题引导式用于病例分析。提出病例引导分析(提供病例尸检所见,提供病理切片和大体标本,提供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学生自己观察标本、切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提出结论(结论表达、意义、条件、引申推断及实际应用)。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及时互动,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实验课更快更牢固的把握了病理理论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②因果关系式由于大体标本所表现的特征可以由镜下变化很好的解释,因此教师可以把某器官病变的镜下和大体结合起来讲解,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③发现式提供不同大体标本或切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异常和病变进行描述与诊断。④导学式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指导某个特殊的病理变化或特殊的病理细胞等。⑤病理形成性练习每堂实验课结束前必须进行形成性练习,以口答、作业和讨论形式为主,通过这种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用规范化的医学术语描述病理标本与切片的本领。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结果也有评估效应,反映不同教师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利于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地抽查,直观了解教学情况。

1.4 课外活动:病理教改的主要内容就是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通过举办课外辅导、青年病理论坛、病理学术报告会、临床病例读片讨论会等,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欲望。教师应积极贯彻落实《2006年教高16号文件》提出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创造一种学术氛围更加浓厚、更有利于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发展的宽松的环境,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青年教师。

2 改革现行考试方法。树立全面的考试观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针对病理课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4.1 闭卷笔试:闭卷部分可以由计算机从已建好的题库中抽题,实行专家干预、科主任把关的组卷形式。

4 2 开卷口试:结合使用多种媒体课件如实物标本、幻灯、投影等教具以病理标本、切片的病理描述、病例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主,采用必答题和选答题,后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由学生自由选择的人体系统中抽题考试。通过口试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应急、应变能力。在口试中可以发现一些具有扎实基础、又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学生。通过口试对全年级学生学习优劣作出进一步综合评价,这样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又可以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一种比、学、超的学习氛围,口试本身就是一场生动、全面的病理知识研讨会,这种形式的考试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病理的注意力,强化了师生双向的交流,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大力欢迎。

4.3 实验考核

4.3.1 以阶段性为主的个别式、开放性测试,适当延长开放大体标本示教室时间,在每章教学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情况通知教师,教师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进行抽查,检测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以有二次机会。着重考核同学对基本病理变化的掌握,应用医学术语的能力,对大体标本与组织切片描述的准确性。

4.3.2 课程结束时综合性测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次综合性实验考查,具体步骤为:①从实验题库随机抽取4组考题放映,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每个学生结合本题提供的大体和镜下图片写出诊断。②分小组,通过随机抽签方式,每小组讨论一组考试题。③每小组选派代表重点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有创新思路的答案可得到加分的鼓励。④教师最后公布正确答案,同学集体订正。在实验考核组织中增加教师人数下到实验小组,一方面参与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另一方面了解学生认知的能力与水平,结合学生阶段性考核的成绩,对同学有个较全面的评价。这样的考核既使每个同学都能认真思考,考核题量大,同时又能集思广益,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通过实验课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的考核,可以起到了对病理知识点的强化与记忆,锻炼学生综合与总结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了师生交流,这种形式可以把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结合起来,实行动态性评价,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确保本课程教学大纲目标的实现。

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精英式教学向大众化教学模式的转化。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在病理解剖学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是笔者的几点认识,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沈建新.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36~38.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4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教学方法 留学生

近年来,中国医学教育良好的教学水平、先进的硬件设施、低廉的留学费用,以及中国稳定的政局、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吸引了众多的留学生,使得医学留学生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留学生教育现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反映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问题都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和研究空间。

为了适应医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石河子大学医学院自2002年,开始招收巴基斯坦籍的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当时,我们没有经验可借鉴,经过10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留学生组织胚胎学教学做了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和个体的发生发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微观形态学科,组织胚胎学相关的知识内容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结构微细,理论抽象。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后续的社会效应,如何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也就成为我们必须研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对留学生组织学和胚胎学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为留学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1.强化交流,教学相长

我校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大多为巴基斯坦学生,留学生大多不懂汉语,由于巴基斯坦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因此留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较强,但是他们流利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与“美式发音”及“英式发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学生间的英语发音差异也非常大,加上我国过去长期所采用应试英语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并不是很强,这些都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带来一定的障碍,会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英语表述上力求规范、熟练,不断加强自身英语沟通能力,这也正是留学生英语班教学特点之一。同时教师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熟悉他们的发音,同时使学生也适应教师的发音,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授课过程更为自然和流畅。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英文水平,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我们参照国内外资料,首先确定本学科的教学大纲;遵循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度,并严格执行。根据留学生班的具体情况,我们与国内教学安排不同,组织学占90学时,胚胎学占36学时,分两个学期进行。除此以外,我们在备课、课堂教学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我们选择英文原版教材Mcgraw-Hill出版的最新版(第12版)Basic Histology和Lippincott Williams & Wikins出版的Langman’s Medical Embryology(第10版)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是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是用全英语授课。因为组织胚胎学是医学基础课,它涉猎多门学科,授课前必须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常见英文词汇,有些词汇难记、难读,甚至在字典里都查不到,我们请教外籍教师、外语教师、专业教师,熟背这些词汇。在授课前应做到充分的知识和语言的准备,但又不能死记硬背书本上的语句或是设计好的词句,而应根据具体内容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讲解和表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先明确并统一每章的教学重点、难点,再通过查阅大量英文原版专著写出讲稿,与此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留学生的知识背景、知识体系,以期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此,每备好一堂课,写完一份教案,都要花费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几倍于课堂的精力。当然,充分的备课会使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更有信心,更好地临堂发挥,教学效果更好。

2.改进教学方法

国内的学生喜欢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而留学生受到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方式比较开放,从小学课堂开始,就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很活跃,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参与问题的讨论。留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交流互动能力和表达能力,上课喜欢及时提问,课堂气氛较活跃,他们会随时打断教师的讲授,提出自己有疑问或听不懂的问题。对于较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他们习惯于听和问,很少记课堂笔记。他们的这种“主动性”与我们现阶段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十分不适应,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摸索出更适合留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备课时对有些难点、重点还要考虑到他们的理解力,设计多种释疑方式。

加大启发式教学力度。教师先从文字上讲述某一结构的组成特点、相关名词等,然后给出一张没有注释的图片,请学生根据讲述的内容分析其结构,这样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思考的状态,不仅可以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问,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时我们还把学生请上讲台,让他在黑板上绘图回答问题,这样做效果特别好,学生也喜欢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

适当增加讨论式教学。每个段落或主题之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随堂讨论,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某些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与学生进行共同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每章节结束后,给出一些光镜图片,鼓励学生辨认和探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弥补传统教学中灌注性教学法的不足,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授课,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发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留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阶段,科学教学仍然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但要保证每节课都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针对他们感兴趣或不甚懂的问题进行探讨,加深他们对当堂课内容的理解。

3.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全英文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多媒体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全英文教学中地位尤为突出。与国内学生相比较,留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和问,很多留学生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喜欢拷贝PPT,因此,任课教师每堂课把课件拷贝给他们,并鼓励他们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把重点、难点做适当标注,这样有利于课后复习和总结。因此,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多媒体与板书的合理使用,否则会出现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忽略了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缺乏互动性和生动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目前我校的留学生组胚实验课安排在多媒体数码互动形态学实验室进行,运用数码互动形态实验室,形成了组织学彩色图谱、模型、组织学实验教学课件与数码互动技术有机结合,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数码互动形态实验室优势的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实验课时,教师既可在主控机上同时观察每位学生的镜下画面,又可及时调出实验画面进行指导,同时,教师或某一个学生镜下特殊的组织结构图像可发到每一个学生的屏幕上,做到了资源共享。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提出,教师既可对单个学生进行指导,又可组织几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同步讨论。数码互动系统对发现的典型结构,可拍摄并储存下来,便于反复观察。这种现代化的组胚实习课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验课教学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引线,以问题开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观察。学生在观察标本中带着问题思考,主动寻求答案,当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推理、综合获得答案并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心理上会有成就感和愉悦感。留学生表现欲很强,我们利用数码互动投影机将学生观察的标本投影在大屏幕上,请他们上台讲解,师生一起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此外。我们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显微镜下绘图作业,面对面地做针对性指导、批改作业,使学生及时获益。

5.明确学习态度、严肃考风考记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5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考核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以往实验课考核方法的经验,结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自身特点,将考核成绩化整为零,以每一实验项目为一个模块,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细化操作和理论知识给分点,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实验教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的重要手段[1]。医学是一门重视实践性的科学,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重创新、突出中医药特色”的指导思想,我校中医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开设了针对临床中医学专业一年级新生的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将基础实验技术作为专门的实验内容独立设课[2]。该课程以医学实验中涉及的基础技能和常用仪器为主要教学内容,着重于对学生医学基础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正确的科研态度,为今后临床或科研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中建立有效的学习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然而,在高等教育的评价研究中,对实验课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较少[4]。传统实验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大多参考理论课程考核方法,以笔试考核为主,不符合实验课程自身特点。因此,我们以高等教育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学习评价理论为指导,以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为平台,尝试构建多元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验课学习评价考核体系。

1评估实验课程考核模式现状

1.1实验课考核模式现状及分析

目前,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共40课时,全部为实验课,主要讲授机能、形态、生化三个方面的医学基础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与各学科实验课程联系十分紧密,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中药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等专业基础实验课通用的实验技术。考核方法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期末考核为理论考试。在考核过程中,发现现存考核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平时成绩中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这种考核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有的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改写实验结果,从而不能从实验报告中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无法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作出相对真实的评价。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敷衍了事,对动手实验缺乏积极性,不重视对实验结果特别是失败结果的分析,难以激发学生在平时实验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从操作考核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出发,拓宽考核内容,对考核指标作量化处理,有利于全面和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笔试考核时间不统一,影响考试的公平性。目前,笔试考核在课程结束前最后一节课进行,采取闭卷方式,时间为30min,卷面成绩为40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然而,各个班级考试时间无法统一,容易出现试题泄露等问题,影响考试公平。最后,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不能完全依靠笔试理论知识评价教学效果。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对实践能力要求高,而理论内容相对较少,教学重点多是掌握某些实验技能而非理论概念。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扎实,然而不能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不足,依然无法达到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实验课程应该根据实验课自身特点进行量化考核,强化实际操作考核,适当增加操作考核所占比重,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手练习。

1.2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任务、教材、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考试或考核、实验报告和实验研究6个二级指标。其中实验考试或考核作为评价教与学的重要指标,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评价学生对所学技能掌握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客观科学的考核方法可以明确教学目的,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5,6]。以往我校考查课实验操作考核一般不设专门的考试,传统的实验成绩主要综合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及实验课出勤情况进行打分,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实际情况和实践能力,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实验课程的量化考核内容较传统方式更加全面,可操作性强,对学生的实验思维、操作技能、问题分析、实验态度等可进行全面、动态的考核与评价。因此,改革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的考核方式十分必要。

2构建基础医学实验课多元评价体系

2.1建立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评价模块

将考核成绩化整为零,以每一实验项目为一个模块,建立量化考核的评价体系。每个实验模块占总成绩25%,每个学生需要完成4个模块。其中平时考核模块2个,期末随机抽取模块2个。每一模块包括该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三个部分,所占分数分别为5分、10分和10分。理论部分的考核根据每部分实验项目的重点内容,建立试题库,每个实验不少于5个试题。操作考核按照操作步骤量化考核,现场打分。

2.2考核实验卡片的创建方法

教师根据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开设实验项目,整理出本课程中涉及的所有可操作性强的关键技术和常用仪器,将这些关键技术和仪器进行合理组合,制成基本技能实验项目考核卡。进行项目组合时,力求做到考核内容面广,并且具有代表性。确定实验项目后,按照每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命题,考核内容为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熟练掌握的相关内容,即教师总结的重点部分,命题范围应覆盖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计算和实验注意事项。对于仪器使用实验项目,理论问答还应包括仪器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及应用、日常维护保养方法等重点内容。每个实验项目卡从试题库中随机分配一个该实验所涉及的理论题,命题形式为问答题,方便现场快速考核。实验项目考核卡应分为2种类型,即学生考核卡和教师评分卡。学生考核卡包括口试问题、实验操作项目题目和操作要求。教师评分卡包括口试问题、问题答案及给分点,该实验操作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及给分点,以便教师给出客观合理的考核成绩。考核卡制备完成后,将学生考核卡随机编号,以便学生抽取。

2.3评价模块的具体考核方法

每堂课教师随机考核6-7名学生,考核内容为当堂课所涉及的实验模块,保证全部课程结束前每名学生完成2个实验模块的考核。最后一节课作为期末考核,每两名学生为1个考试组,由2名授课教师同时监考,采取一对一的监考方式。考核时,学生采取抽签方式抽取考核卡,每名学生抽取2张考核卡,按照对应的实验项目要求进行操作。监考教师根据具体量化指标及给分点进行打分,评定操作技术的规范性。操作完成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考核卡上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内容按照答案的给分点来判断该学生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情况,客观给出分数。每个考试组的实验操作时间大约为5min,问答题回答时间为2min,每组学生在7min之内即可完成2个项目考核卡。每名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课堂实验项目考核成绩+期末2个实验考核模块的成绩。

3改革后考核方法的评价

3.1量化评分标准,减少教师评分的主观性多元

量化考核方式在评分过程中,无论是操作考试还是知识点问答,都在教师评分卡中给出了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关键技术的给分点更是进一步加以细化,减少因不同教师主观影响造成的评分标准的差异。另外,每名学生需要完成4个实验项目模块的考核,减少评分的随机性,更能反映学生实验技能的整体水平,评价更客观,更具有科学性。

3.2课堂随机考核,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每名学生需要随机完成2个课上实验项目模块,而不是简单的依靠点名和提交实验报告来约束学生,一方面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动手实践的主动性,使学生比以往更加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做到课前积极预习、课后认真复习,实验中既注重自己动手操作,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实验报告的书写也比以往更加认真细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促使其认真备课,课堂上对学生要求更严格,讲解、示教、辅导也更加耐心细致。虽然改革后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课堂上的工作量,但同时减轻了教师在课后批改试卷的时间。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教学设计、准备中,及时发现一些教学过程中易被忽视的问题,从而促使其不断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促进了教学相长。

总之,基础医学教学中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元化实验课评价模块的建立,不断总结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在实验课中的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慧萍,葛金文,张国民,等.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大赛对中医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75-76.

[2]陈文娜,马贤德,孙宏伟.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多元量化考核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2,31(4):39-40.

[3]铁茹,周辛春,张海锋,等.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实践和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41-143.

[4]胡燕,龙瑶,卢研宇.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229-232.

[5]翟旭光,吴娟娟,张亚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87-388.

病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6

【关键词】PBL教学法 神经病学 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14-02

神经病学一直以来以其教学内容广泛、学科基础复杂、思维系统严密的特点而被公认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涉及学科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学、流行病学、影像学等;临床系统思维则以定位和定性诊断为代表,强调高度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理论性。因此,无论是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临床实践分析,历来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的神经病学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教学方法之外陆续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以基本问题提出为中心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 based teaching,CBT)等,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促进了神经病学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作为受众的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同样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而不是原先的被动接受者。目前,PBL教学方法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1, 2]。

新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研室于2006引进PBL教学模式,并根据PBL的教学特点实验性地在见习教学开展了PBL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在见习教学中合作性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 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浅谈对“PBL教学”方法运用的认识,以此与同道商榷探讨。

1 开展PBL教学,必须明确教学条件

我们选择在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率先开展PBL教学,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是因为我校的临床本科一般有80-100人(班级过大)。如果在理论教学中

采用PBL教学,实现不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按照国外PBL的教学模式须6-7人一组,且每组都有一位带教老师,显然师资不足。但是我校的临床见习教学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人数小于20人,各组在不同时间见习,因此开展PBL教学较为适宜。

第二,开展PBL教学,学生需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大四以上年级学生开展PBL教学,因这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二年的临床见习经验,有一定的病史采集及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同时,临床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对所见习疾病已有所了解,通过PBL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特别是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 精心组织教学,实现PBL教学的预期目标

以神经病学中帕金森病和重症肌无力的见习教学为例,现将我们实施PBL见习教学模式介绍如下。本病例的临床见习时间一般为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帕金森病和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

2.1 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进行选题,包括典型病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教师集体备课及探讨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确定安排教学时间及讨论学习内容。二是提前一周下发见习内容,并提出问题:锥体外系的解剖生理是什么?帕金森病有什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是什么,有什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三是提前选取病房中诊断明确的重症肌无力和帕金森病病人各一名,带教教师提前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并准备好病人相关的辅助检查资料。四是要求学生针对问题提前查阅教材、参考文献、网络资料,收集总结相关资料。

2.2 要精心部署实施PBL教学:首先安排学生复习神经病学的检查方法,具体通过录像和带教教师示范正确的检查手法及有关的操作要点,然后让同学们相互动手检查,切实体会正确的检查手法,经老师检查过关后,再进病房进行见习。其次,将见习同学分成二组每组10人左右,带着问题各见一名病人。该病人有何临床症状及体征,需要进一步做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第三,二组交换查看病人。每次先见病人组为责任组,各组推选出3-4名同学就所见习病人的相关内容向另一组同学介绍,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资料、治疗等内容,让另一组同学更深刻地了解责任组同学所查病人的情况,如有疑问当堂课交流,由责任组同学负责答疑,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再去询问病人。带教老师根据回答的具体情况,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共同分享资料与讨论结果。并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的不足,全面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见习结束前,带教教师进行相应试题测试,并准备1道或2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3 采用PBL教学模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3.1 小班教学,个性化的辅导,是保证PBL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一种新颖的医学教学方法,PBL有其独特的优势[3]。首先,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提高了理解力,学习技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其次,PBL教学培养了学生将来实践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团队合作精神、主持能力、倾听与记录能力、相互尊重与宽容、对文献评价能力、自我指导学习和文献使用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等。第三,这是一个整体性参与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生们在把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然而,PBL教学也不是万能药,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需要充足的师资。从中国医学院校的现况来看,大部分医学院校的一个班级通常由30多人组成,根据学校不同,有些院校每班人数可达40-50人,甚至更多,如实施PBL教学,须将班级拆分为几个小组,导致教师的需求数量增加,这给大范围开展PBL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在我们的师资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懂PBL教学法,他们习惯使用知识的单向输入,因此常常觉得PBL教学比较困难。此外,PBL教学要求学生查找和研究大量的参考文献,当学生面对大量陌生的信息时,有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

3.2 要“因课制宜”运用PBL教学模式[4]。PBL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和学科,应针对不同教学科目、不同科目的不同教学单元、不同模块实施不同的PBL教学形式,甚至设立传统授课与PBL教学相结合的精品课程或单纯PBL教学精品课程,做到“因课制宜”。如我们可以考虑基础医学理论课程保留传统教学,而对于临床医学尤其是高年级的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部分采取PBL教学模式。此外,根据教学需要也可在基础课程中具有临床实践的部分灵活插入个别PBL教学的课程,如组织一节讨论课,对某一临床真实病例进行讨论,通过实践渗透PBL教学的思想,启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对临床教学中需要牢固掌握的理论,也可适当穿插传统大班课程,形成互补,避免知识漏洞。

PBL教学方法是1969年由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率先引入医学教育领域的。鉴于PBL教学法的使用条件,至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但在使用PBL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临床上,特别是高年级临床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合作意识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以往学生依赖于从教师那里找答案),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而这些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临床系统思维[5] ,养成良好的终生自主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们建议要合理有效地开展PBL教学,特别推荐在高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PBL教学。同时,在进行PBL教学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PBL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以加深和完善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给同学们提供合作交流,动手、动脑、动嘴、具体实践的机会,为今后真正进入临床积累经验,努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的、动手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尽管PBL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相信,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容易与学科相融合,容易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抓手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其在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拓展实践技能以及提高专业素质方面,是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相信PBL教学法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萍,商庆新,郭栋. 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12:104-105.

[2] 任翊. 临床教学中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5,4:52-53.

[3] Dolmans D, Schmidt H. The advantages of problem-based curricula. Postgrad Med J 1996,72:53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