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齐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国策齐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国策齐策范文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2)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早晨)

(3)令初下,群臣进谏(名词作动词,下达)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6)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一词多义】

(1)朝:A.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B.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 朝服衣冠(读zhāo,早晨)

(2)孰:A.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3)若: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B. 门庭若市(如,像)

(4)方:A.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B.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论语〉十二章》)

(5)私:A. 莫不私王(偏爱)

B.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观刈麦》)

(6)上:A. 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等)

B. 上书谏寡人者(送上)

(7)于:A. 皆以美于徐公(比)

B. 皆朝于齐(到)

C.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8)之:A.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

C. 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有:A.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B. 欲有求于我也(与“无”相对)

【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

(2)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

(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讽)

【重要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自”做“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重要词语】

(1)孰视之(通“熟”,仔细)

(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4)皆朝于齐(朝拜)

(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重要句子】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恍然大悟)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对我有所求。”〕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3)虽欲言,无可进者。

〔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4)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中考链接】

(2013四川泸州卷)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

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 ) 徐公来,孰视之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战国策齐策范文2

[关键词] 后过渡期 汽车零配件 发展策略

从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这段时期将被称为“WTO后过渡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行业开放的力度将更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对《财经时报》表示,“相比之下,后过渡期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从2005年1月日起,我国取消了汽车的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口汽车关税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下降到13%。至2006年7月1日,我国的汽车关税最终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

一、中国汽车零配件市场营销现状

中国加入WTO之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资产逐年上升,占整个汽车工业总资产的比例由2002年的5%左右跃升至2006年的35%左右。

2005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约为5800亿元,其中国内整车配套市场约为3650亿元,售后市场950亿元,出口额为1200亿元。200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57亿元,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34.8%;实现销售收入4035亿元,占汽车工业总销售收入(11896亿元)的33.9%;利润总额236亿元,占汽车工业利润总额(526.2亿元)的44.9%。从2000-2005年,汽车全行业实现的利税总额每年平均增长26.25%;汽车整车企业实现的利税总额每年平均增长13.05%,而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的利税总额每年平均增长20.55%。

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完成工业总产值5397.0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34.35%;汽车零部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272.35亿元,同比增长34.7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326.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9%;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42家。

2007年1月~11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835.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3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63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4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8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8.61%。

二、后过渡期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后过渡期”我国的汽车关税自2006年7月1日起最终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有利条件

(1)巨大的潜在市场。国际乘用车市场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可通过观察R值(R值=加权平均车价/人均GDP)来研究。当R值达到2~3时,乘用车即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其普及率会迅速提高,乘用车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09年,中国的R值将达到3,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购车能力,这意味着轿车大量进入中国家庭的时间点也将在2009年左右。汽车行业的良好前景必将带动汽车工业的上游产业,汽车零配件行业也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2)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产品。后过渡期内,随着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进口关税的逐步递减,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成立研发中心,构建全球采购中心,为中国带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产品。

(3)降低生产成本。零部件行业,既受到来自主机厂的压价压力,同时也受到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后过渡期内,中国汽车工业可逐步实现全球化采购,以降低生产成本,在价格上拥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不利因素

(1)市场竞争加剧。面对未来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在中国建厂或建立合资企业,以抢占中国市场。据统计,在全国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2)行业利润逐年下降。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以及从2004年开始的整车价格战,使很多整车企业把一部分成本压力转嫁给零部件企业。此外,跨国巨头的强势竞争也使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生存变得十分艰难。零部件行业的总体利润率正逐年下降,近几年一直徘徊在6%~7%左右。

(3)产业结构和布局亟待调整。2007年,中国汽车零配件产业延续自2005年以来的景气周期,年产值持续增长,贸易总额稳步攀升,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但是国产汽车零配件产品的技术含量总体上仍然普遍偏低,出口产品依然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这已经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阻碍。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汽车零配件产业依然呈现“散、乱、差”的局面,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三、后过渡期营销策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必须要调整企业的思路,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切实有效地采用营销策略,以使企业在后过渡期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1.提高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配件企业要么是依附在大型国企集团旗下,与市场脱节;要么扮演着“来料加工”的角色,缺乏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面对外资企业来势汹汹的气势,本土企业想要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创建自己的品牌,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2.熟悉全球采购规则,构建全球采购和供应模式

全球采购策略主要针对供应产品类别、成本、服务及长期战略合作等目的制定。汽车巨头中国采购中心的采购管理一般会包括:供应商管理;供应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制定降低成本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改善采购流程的计划和实施;制定采购战略和采购策略;对交货期、成本、供应商数量、付款期等重要指标负责;标准合同的制定;支持新产品开发等。采购方侧重在采购策略与流程方案的优化和监督实施,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对供应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整体采购的能力。国内零配件厂商在了解其全球采购策略和流程之后,就可能把前期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与全球采购中心配合得更好,以便顺利完成供应商资格的认定,从而进入其全球采购名单。

3.建立物流网络,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输成本

在汽车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零配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网络的规划,对汽车连带行业增强供应链竞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零配件物流组织得好,可以大幅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敏捷度和柔性,所以它在整个汽车供应链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零配件企业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都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品,同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构建信息化平台,提升企业绩效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商机,把握了市场。因此,汽车零配件企业应该及时构建信息平台,为企业打开市场,推广产品,加强与零配件采购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4.树立品牌

品牌,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优秀的管理结果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企业经营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几代人长期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任何企业要想长期占有市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需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因此,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占领市场的同时,应重视自主品牌的创建。

四、小结

汽车零配件作为科技成果应用的载体,汽车知识传播的载体,以及售后服务实现的载体,使汽车零配件行业在新的消费结构下担当了主要的角色。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本土零配件企业应充分利用劳动力的优势,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创建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曾 静:供应链环境下我国汽车零配件采购物流模式探讨[J].现代物流,2006年第9期

战国策齐策范文3

企业并购和企业战略联盟是物流企业扩张的两大重要策略。通过并购或战略联盟,企业可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营运风险,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并分享新技术。

(1)整合并购。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间兼并浪潮的兴起,带动了物流业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也推动和促进物流企业的整合和并购活动。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增大,运营成本降低,经营范围拓宽,满足客户的整合性需求。

以法国乔达国际集团的全球扩张为例:法国乔达集团(GEODIS)是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际性物流服务公司,是法国物流龙头企业,由SNCF(法国国营铁路集团,世界500强企业)集团控股。2006年11月,GEODIS收购TNT货运分部——礼信国际货运;2008年又分别收购了Rohde&Liesenfeld和Oughtred&HarrisonShipping。经过几次并购,乔达国际由欧洲区域性货运公司一跃成为服务网络涵盖全球120个国家,超过46000名员工的全球性综合物流供应商,利用分布在全球高度整合的业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整合物流服务。2009年SNCF乔达年报显示,其营业额高达74亿欧元,在全球相关领域已经跻身前十。

(2)战略联盟。除了整合并购,战略联盟也是物流企业扩张的可行途径。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和开拓新市场,物流企业通过合作或者战略联盟等形式联合一批在业务领域或地域互补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形成能提供一体化及全程物流的全球服务网络。

建立物流战略联盟,可节省联盟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2006年3月,欧洲五家大型物流企业在巴黎发起成立全球物流联盟——物流世界联盟(LWA),共同在业务、资源和信息技术上整合和共享。联盟总部设在德国,以欧洲市场为主,通过其国际合作伙伴,将服务延伸至亚洲,向客户提供一系列完整高水平物流服务。客户可以通过其信息网络平台掌握物流进度和实时货况。

2我国国际物流企业扩张的策略分析

确定恰当的海外进入方式对于整体实力尚不强大的中国国际物流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国际物流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物流网点,这种方式可降低管理难度,但规模扩张速度较慢;二是收购,即通过出资加入一个已在正常经营的企业体系,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占领市场,提高市场集中度;三是合资经营,即寻找一个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建立一个合资企业,可较好的利用本土化优势;四是战略联盟,与海外的物流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而建立联盟,可优势互补,但存在信任危机。

由于各种海外扩张方式各有利弊,所以,国际物流企业应在控制力度、资源投入、所承担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一种能使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扩张方式。这方面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做法比如国际零售商沃尔玛。沃尔玛在墨西哥和中国的投资,采用了合资方式;在加拿大、德国、韩国、英国采用的是收购方式。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由于资本和技术处于相对有限状态,初期可考虑同实力相当的跨国公司搞交叉持股、战略联盟。当对东道国市场的适应性增强之后,再通过并购已有合作历史的海外公司等运作方式扩张业务、走全球化经营的道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扬长避短。

3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实施扩张的建议

根据我国现有物流企业的整体状况和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趋势,拟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实施海外扩张的物流企业参考。

(1)物流企业应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国际物流行业来说,其最重要的资源也就是可以构成其核心力的就是拥有可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全球网络。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业务范围,将过去分散的海运、陆运、空运、仓储配送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全球的货主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加工、包装、装卸、仓储、运输、报关等一体化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以客户供应链需求为导向,建立全球服务网络,提供整体物流服务。

(2)培养国际物流人才,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物流的全球化,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离不开多能的、适应多方面要求的国际型经营人才。他们既有开放意识,又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的能力,诸如外语能力、业务谈判能力等。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还比较落后,首先应该基于全球化经济对物流的需求培养全面的国际型物流人才。其次,要加强对物流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培训,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最后,可与国际先进物流公司合作,多方面引进国外高级物流人才。

(3)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我们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用信息化武装我国的物流企业和国际物流系统,发展全球货况追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要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竞争力。另外,也可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通过前期调研选择一家IT建设较好的公司作为收购对象,可通过收购整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迅速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战国策齐策范文4

然而由于曾巩对如何复完《战国策》三十三篇语焉不详,后人多疑曾本已非刘向三十三篇之旧。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书见引而不见于今本《战国策》的佚文多有发现,宋代姚宏校注《战国策》时,已列出《战国策》六条佚文:

1、司马贞引“马犯谓周君”

2、徐广引“韩兵入西周”

3、李善引“吕不韦言周三十七王”

4、欧阳询引“苏秦谓元戎以铁为矢”

5、《史记正义》“竭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

6、《春秋后语》“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鼓瑟”

在姚宽书《战国策》后序中,更列出《战国策》佚文多达二十七条。[4]洪迈《容斋四笔》亦言《战国策》为“《韩非子》、《新序》、《说苑》、《韩诗外传》、《高士传》、《史记索隐》、《太平御览》、《北堂书钞》、《艺文类聚》诸书所引用者,多今本所无”,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一亦举《太平御览》等所引《战国策》文不见今本。[5]到了清代,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三种》中有《战国策佚文》一卷,但所辑只二十多条。[6]今人诸祖耿撰有《战国策逸文考》,辑出了《战国策》佚文六十六条,约一万二千余字,[7]后来在其《战国策集注汇考》一书后,附有《战国策逸文》,由六十六条增至七十二条;[8]郑良树在诸氏《战国策逸文考》所辑六十五条佚文的基础上,又搜集到四十余条,合诸氏之文,共成一百零八条,二万四千多字,[9]并据此列出可以判断其归属在某一《策》的六十四则佚文,统计它们各在某一《策》里所占的比例,据他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策名

全策文字

亡佚文字

亡佚占百分比

《周策》

6160

150

2.5%

《秦策》

24200

2031

8.4%

《齐策》

19800

582

2.9%

《楚策》

12540

1558

12.4%

《赵策》

22800

976

4.3%

《魏策》

17600

403

2.3%

《韩策》

11300

128

1.1%

《燕策》

14000

521

3.6%

《中山策》

3520

战国策齐策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政策;挑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85-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将进入了一个崭期的历史时期,在社会政策方面也将面临着崭新的挑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政策目标的挑战,路径改变的挑战,服务能力的挑战以及民主监督的挑战。这些挑战具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计划经济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人民已经无法享受到原来计划经济下所能供给的最低生活保障,因此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就越来越大。新的阶级矛盾更加的多样化,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剧,这等等一系列的变化就对我国现有的社会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由于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很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在社会政策的领域反映出来。中国目前还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和政策正在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我们能否顺利的应对这些挑战,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政策目标的挑战

我们知道,各国的社会政策目标都是以缓解社会阶级矛盾,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国的社会政策基本都集中在缓解贫困,增加人民收入和社会福利保障上。

在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这三个政策目标的提出是历时性的:缓解贫困是社会政策最早的目标,其后提出了收入保障的目标,然后才把促进社会平等作为重要的社会政策目标。不过,在福利国家成熟之后,这三个政策目标则是共时性的,只是侧重点变了。比如,在主要发达国家,缓解贫困都不是最优先的政策目标,但是,促进社会平等、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或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则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

在达到人均 GDP3000 美元之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是发展经济。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在社会政策的目标选择中,缓解贫困始终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在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较早地把城市人口的收入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来追求。社会保险支出占了社会保障支出的90%以上。但是,这个目标始终不是针对全体人口的社会政策目标。针对全体人口的社会政策的首要目标,始终是缓解贫困。

在向低收入中等发达阶段迈进的时候,最主要的社会政策,特别是农村社会政策的目标,开始逐渐拓展,从缓解贫困为主,向缓解贫困和收入保障并重转变。同时,为了应对老龄化、贫富分化和公民权利运动等挑战,出现了多样化的政策目标。在政策目标拓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社会政策领域研究者的认真考虑和应对。

二、路径改变的挑战

在社会政策的目标从缓解贫困,开始向缓解贫困和收入保障并重转变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路径转变的挑战。路径转变包括两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从城乡分裂的社会政策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转变;第二,在社会保障的提供方面,从以社会保险为主的政策手段,转变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并存,并主要依赖社会救助的政策手段。

中国目前以社会保险为主要手段的收入保障政策非常昂贵。 根据 Whiteford 等的研究,中国的社会保障缴费占劳动力成本的百分比高达 29%左右,超出 OECD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5%)。除了原东欧国家,这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这个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是一个不平等的制度。

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是养老保险,用替代率衡量,其待遇水平是世界之最。如果从人均养老金占人均 GDP 的比重这一指标看,中国的水平在全世界最高,超出 OECD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个制度只覆盖城市中的少数人口,要依靠财政的转移支付来保障。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低收入家庭得到最大份额的公共转移支付。如英国,10%的最低收入的家庭收入中,有30%来自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收入最高的 10%的家庭,只有8%的收入来自公共转移支付。在中国城市居民中,这个比例和英国正好相反。如果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情况,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平等就更明显了。

现行这个昂贵的、不平等的制度之所以可以维持,依靠的是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对年轻的劳动人口。如果这个制度扩大到全体人口,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劳动力成本,降低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老龄化高峰来临之际,这样的政策在经济上没有可持续性。对社会安定也构成非常大的威胁。转变社会保障的提供方法,采用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并重的社会政策,有利于减缓社会保障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有利于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过去的 10 年中,路径转变正在逐步发展。从领取社会保障待遇的人数看,由于中国最大的社会救助项目: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到 2004 年,社会救助在中国的社会保障的受益人口中,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这种社会福利路径的变化,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所以很难一蹴而就。

三、服务能力的挑战

社会政策目标的拓展和福利递送路径的变化,这对我国项目管理和服务方面的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中国社会政策将要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西方,政府机构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例如,1997 年,根据 Newman 和 Clark 等的研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在政治方面,有资本和劳动之间达成的合作和妥协的共识;在经济方面,有凯恩斯主义的制度安排;在社会方面,传统的家庭是国家福利提供的基础;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官僚制度和专家负责结合的制度:官僚制度保证了政府官员对公民一视同仁,使所有的公民得到同样的福利待遇。同时,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在专家负责制下得到辨认,并获得国家相应的支持。这几个条件对福利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危机,导火索是石油危机,导致了战后劳资之间关于妥协条件共识的改变(资本要求减少国家干预和税收、占有更多利润、拥有更宽松的流动条件等)、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造成滞胀经济问题等等。但是,福利国家社会基础的改变和行政管理的危机等,也是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福利的发展,国家机构对社会福利的递送能力和我国社会福利递送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过低,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会构成重要的制度瓶颈。

四、民主监督的挑战

在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扩展与公众参与度的提高有很大关系。中国在福利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面对的最大挑战即是民主监督的挑战。

社会福利的提供,必须在公共财政大大增加、国家税收也大大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社会中,民众参与意识提高,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政府无法像以前那样垄断信息。国家机构通过纳税征收了大量的收入,纳税人对国家机构在经济、政务等各个方面的公开性也会逐渐提高。政府如果不能满足对公民对政府运作的公开性、公民社会对民主监督的要求,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合法性。这对于我们政府机构,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五、如何应对挑战

从以上分析得知,新时期的社会要顺利的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以承认政府的权威为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在今后我们政府要做到:

第一,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我国要面临全球化进程的挑战,就必须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权利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要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科学决策体制和监督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和决策的质量,有效的控制和避免决策失误,只有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行政决策,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二,加大民主监督力度

为了进一步加大民主的监督力度,我们政府就要为公民参与决策提供正式的渠道,不断扩大民主参与的程度,广泛的听取公民的不同建议,更好的树立政府的权威。此外,还要有效的加强民主监督,增加政府办事的透明度,保证公民的知情权益,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政府的信任度,更好的展开相关的行政与监督工作。

总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在不断的积累和加深。中国政府是否能够在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上成功地应对新的形势的挑战,拓展政策目标,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增强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并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是维持社会和谐状态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只有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做出共同的努力,才能使得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的经验研究―导入新制度因素的两种方式[J].管理世界,2001,04.

[2]宋林飞.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黄[J].江苏社会科学,2002.

[3]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任振兴,北京市民政局,孙志祥.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趋向[N].中国社会报,2000.

[4]刘继同.社会福利制度框架结构性变迁与社会工作专业战略性地位[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

[5]刘继同.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安排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6]黎必刚,张甲凤.让社会福利事业走出困惑─关于湖南省社会福利事业的观察和思考[J].中国民政,1994,11.

战国策齐策范文6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百多年来,汽车的进化时刻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随之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危机。 对不可再生的能源过度消费导致能源危机,传统燃油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使人们不得不研发新能源汽车。

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曾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实验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总理也曾指示: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新能源汽车发展回顾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说与世界同时起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还领先于世界。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基本完成了起步阶段的任务。

任何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最难的是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仅靠市场的力量不够,政府必须发挥积极的倡导和支持作用。在起步阶段支持力度越大,成效会更显著。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加快

2013年生产1.7万辆,与之前的四年产量总和相当;2014年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2015年累计生产达到37.9万辆,销售331092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车产销分别是254633辆和247482辆,分别增长4.2倍和4.5倍。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十二五”后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明显提速。虽然距离最初确定的50万辆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当下经济增速趋缓,经济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居民消费能力不强,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环境下,能取得如此成绩也实属不易。

(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到目前为止,我国十二个部委相继出台政策20多项,包括购车补贴、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税收优惠,以及新能源汽车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补贴改革、充电设施建设奖励、充换电优惠电价、新建纯电动车企业管理、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等。

我国已形成较完备的、系统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补贴政策,据统计:2013-2015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补贴、奖励资金284.44亿元。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14个省市获得中央财政充电设施建设奖励7.7亿元,2015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地方财政2013―2015年拨付补助资金计200多亿元。

(三)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作用

2013-2015年8月,我国在示范城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5.96万辆,推广任务完成47%,其中2015年1-8月推广新能源汽车7.84万辆,占2013年以来推广总量的49%,示范推动作用明显,影响巨大。

在示范城市推广中,北京新能源汽车指标单独配置、上海“免费”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其他:如以租代售、分时租赁等商业模式,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2013-2015年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24.6万辆,占同期总量的一半左右。

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

(一)政府主导让位于市场主导

“十三五”纲要中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列入国家的重要计划,要求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化水平,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处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实现这一重要战略地位,政府鲜明提出“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

在准备和起步阶段由政府主导,到“十三五”期间转变为市场主导,这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重大的、多方面的、根本性的变革。

如果在快速成长阶段仍由政府行政力量占主导,而不是市场力量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不会成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我国支柱作用的新兴支柱产业。

“十三五”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以电动汽车为核心,向纯电驱动技术转型,开发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完成电动汽车产业链,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将获重大突破

获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原因是,“十

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将会得到强有力的实施,在2020年,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运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系统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至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系统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三)政府支持将重点放在社会公共政策上

“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空前,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财政补贴政策。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起步阶段主要靠政府推动,其中巨额财政补贴成为刺激市场的最强力量。

现国家已出台补贴退坡政策。2017-2018年,缩减40%;2018-2019年缩减20%。到2020年完全取消财政补贴,这一选择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

当一个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如果再靠纳税人的钱来扶持产业发展就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业,必将进入依据自身实力的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利润进行技术创新,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成为新兴的战略支柱产业,必然会走上一条自我积累,自我成长、自我壮大、自我提档升级的轨道。

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把发展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尽快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产品性能、以性价比合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标准来开发、拓展、壮大市场,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壮大的唯一出路。

社会公共政策支持:不限行不限购政策、减免停车费及过路过桥费等。如果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享有购买的优先权、使用的优惠权,其对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亚于财政补贴。

社会的公共政策还包括两点:基础设施的优惠政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大投入行业,还受制于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

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方面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将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在竞争中形成以骨干企业自主品牌为主的格局

比亚迪汽车在市场上成为领跑者,在技术上不论是动力电池研发制造,还是汽车电子智能化,比亚迪均有建树。与德国戴姆勒公司合资创新开发制造腾势电动汽车,代表了当前电动汽车产品的一流水平。

北汽新能源汽车,其战略重点在纯电动汽车上,是目前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和市场占有率都处在前列的汽车公司。

江淮汽车,采取独特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把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目标。该公司虽然处在经济不发达的合肥市,但在全国新能源市场中也取得骄人的业绩。

2015年,比亚迪、北汽等企业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前十位;国产新能源客车销售全球30多个国家、160个城市。

目前这三家企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的骨干企业,在“十三五”期间,这三家企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中坚力量、带动力量,也会在世界新能源汽车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他如长安汽车,目前是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导者;上汽集团,自主板块和旗下的两家合资公司都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

不能忽视目前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他们生产低端产品,技术底子薄,产品品质低,经济实力不强,但却十分接地气,了解消费者需求,对三四线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有超强的认知、开发和拓展能力。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呈现出产业散、乱、盲目发展的现象,有些企业不具备产业基础、缺乏关键技术与研发能力,加速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而汽车行业中的大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有技术没产品,有产品不贴近市场,不贴近用户的问题。而这些与中小企业恰恰相反,他们虽然技术不多、也不先进、但心中有用户、眼睛始终盯着市场,不断学习、创新、开发,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这样的企业正在成长,未来五年其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五)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介绍

中能东道集团创造的全球第一的动力总成,成功推出超续航500公里以上的U能纯电动汽车,打破了世界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的问题,标志着全球首款低压高速纯电动汽车在中国诞生。

1. 核心技术全面领先世界

与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和全球的美国的特斯拉进行对比:比亚迪一次续航为260公里;特斯拉一次续航为400公里;U能纯电动汽车一次续航能力超过500公里。

2.电池总量对比

比亚迪的电池总量为700公斤,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特斯拉电池为450公斤,采用三元锂电池;U能的电池总量为196公斤,使用的是纳米碳纤素电池,体积是铅酸电池的1/16,重量是铅酸电池的1/10,而电能是锂电池的两倍。

3.充电方便

U能纯电动汽车采用110V-220V的电源插座。全世界所有的110V-220V插座都可以充电,彻底解决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中国38年来,只是汽车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原因是我国的传统燃油车制造业缺少核心技术、缺少核心品牌和独有的知识产权。唯有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六)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主战场。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五月底,全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62.8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达7.27万辆,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到2020年汽车产品将保持40%的年复合增速。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但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也最多。经过“十二五”启动阶段发展,中国已具有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量。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原因在前一阶段完成的城市推广计划,已摸索出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相对较好。

北京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最大,截止2016年9月底,北京已推广纯电动汽车2.3万辆,累计建成5座大型换电站及1.3万个充电桩,成为国内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未来北京将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最大,保有量和运行领先的城市。

国家拟从三方面调整相关补贴

2016年7月5-7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西安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发展座谈会。马凯表示:新能源汽车面临“充电设施短板突出、行业秩序有待规范、动力电池亟待突破、扶持政策需要完善”等问题。

在座谈会上,认定骗补和违规谋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二是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三是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马凯要求对督查发现的这两种情况,视情况严重与否进行相关惩处,包括取消财政补贴资格、追回补贴资金、罚款、取消汽车生产资质、将问题车型从现有车型目录中剔除等。

骗补行为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添乱、抹黑”。骗补行为其实还有第四种情况也非常严重:就是成本与车价不符,如成本仅5-6万元,但标价竟达到十几万元,仅补贴就可以完全覆盖成本。

发动机的成本与汽油车的成本差不多,也就是2-3万元,现在动力电池价格透明,每辆车的电池10-15千瓦时,加起来成本价也就是5-6万元,但最终销售价达到17-18万元。大巴车售价随意标高现象普遍存在,相较同类型的40万左右的汽油大巴车,价格甚至达到200万元,其中水分太大。目前国家对10米以上的纯电动大巴车补贴是国家补50万加地方补50万元;6-8米纯电动大巴车国家补30万加地方补30万元。

对补贴政策三方面调整和完善

一是研究建立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等因素挂钩的补贴标准动态的调整机制,适当降低6-8米、8-10米纯电动客车车型补贴标准,并改进补贴拨付方式。

二是工信部将研究提高进入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的条件,对现有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补贴产品的先进性水平。

三是推进乘用车系列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同管理办法的出台,建立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挂钩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

督查报告显示:目前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目录的车型共3411款,但产量达到1000辆以上的未超过100个。其中,227个乘用车车型中,产量在1000辆以上的只有43个,有型号但没有量,这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工信部每年将更换一批新的车系目录,主要是淘汰没有量的型号,让产业集中度更高。

新能源汽车补贴初衷是在发展初期进行扶植,最终达到退出补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自我发展。财政部2015年已明确宣布: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全部退出。

通过实行补贴标准退坡,倒逼企业加快向市场谋求发展,有竞争才能有市场,如果产业链仅仅依靠补贴才能生存,这样的发展是不健康的,也是脱离市场的。现在电池成本下降了很多,补贴下调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