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欣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诗欣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诗欣赏

现代诗欣赏范文1

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传媒的发展,更让直播火到无以复加。当然,除了美女游戏等网红直播之外,中国的主流商业人群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成为“内容创业”的参与者。

无疑,网红及直播爆火的背后也酝酿着一定的商业机会。中国的一些电商企业率先将视角落在了融合创新方面,他们认为,“直播+电商”既可以为网红们快速变现,也成为垂直类电商开启流量和流量变现的双重触点。

创新“直播+”

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从事网络直播的公司只有25家,到2016年5月,这个数字已经变成116家,国内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不仅创业公司不断涌入,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这个领域。

甚至有行业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直播行业市场总规模还将上升至1060亿元。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正在将“直播+”捧红。国元证券、平安证券、中银国际等券商日前还就“直播+”发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接近200家在线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直播已是互联网行业最新的现象级存在。日前更有昆仑万维、光线传媒、浙报传媒、宋城演艺、暴风科技、游久游戏、奥飞动漫等大把的上市公司开始投入巨资进入。

在流量入口变革的背后,如何通过“直播+”实现变现和可持续运营,成为众多直播平台的考验。当然这也让原本竞争激烈的电商平台加入到这场混战中来。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发现,目前手机淘宝在经过了近两个月的试运营之后,于今年5月正式推出了“淘宝直播”平台,涵盖了母婴、美妆、潮搭、美食、运动健身等范畴。

据淘宝公开资料显示,淘宝直播定位于“消费类直播”,支持“边看边买”功能。自开通直播功能后,线上观看直播内容的移动用户超过千万,主播数量超1000人,目前该平台每天直播场次近500场,其中,超过一半的观众为90后,而且女性比例约为80%,占了绝对主导。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拥有超过1.3亿用户、依托社交电商模式积累了海量时尚达人资源的蘑菇街也于日前宣布,携8000网红主播上线蘑菇街APP移动视频直播功能,切入“直播+电商”领域。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蘑菇街的视频直播界面看到,其直播除了常见的功能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购物袋”标志,点击可以即时弹出店铺的商品页面,创新地将在线直播和时尚电商结合在一起。在蘑菇街相关负责人看来,依托“内容+社区+电商”模式,蘑菇街积累了海量时尚达人资源,这些时尚达人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就能直接分享商品并促成购买转化。

跨境新玩法

今年年初,在直播热潮下,海淘和直播的交叉也开始进入资本和企业的关注视野。一个能快速变现,另一个能快速引流,只是1+1>2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其实从APP上线第一天起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仅把电商这块东西做完,很难让用户在心里面对你产生认知。因此我们必须想出新的玩法,以拉近商家和用户的距离,产生互动,建立信任。我认为这个玩法就是直播。”波罗蜜联合创始人雷婷婷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歪打正着”撞上直播的波罗蜜押对了宝。今年伊始,在“直播+”异常火爆,而市场潜力远未饱和的情况下,不少商家开始意识到“直播电商”这个风口,一股脑涌入这个领域中意图分得一杯羹。而如何保持自身竞争力,波罗蜜也有自己的思考。

雷婷婷认为,目前大部分“电商+直播”形态是粉丝变现:明星和网红把他们的天然流量带入到电商体系里,并且通过UGC内容增加粉丝的黏性与活跃度,从而提高整个平台的活跃度。还会不会有其他型态产生?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在雷婷婷看来,波罗蜜就在尝试做不一样的直播。

从最初尝试UGC直播+C2C“卖手模式”而最终被Pass掉,雷婷婷分析说,“我们不太敢做C2C跨境电商。”原来,正品是海淘过程中消费者最关心的,直接关系到信任基础。而C2C模式下,平台无法控制各个买手的货源,因此从源头上无法保真。

另一方面,如果完全UGC,内容很难出新,主播之间必然会产生竞争,内容就容易失控,陷入“三俗漩涡”,这也是目前斗鱼等众多UGC平台的死穴。综合权衡之后,波罗蜜为了能把控货源真实性,选择PGC直播+B2C“自营模式”。雷婷婷补充到。

一直在做直播电视的波罗蜜,谈及电商创新“直播+”的技术壁垒,雷婷婷坦言,“我们曾经一度认为直播技术壁垒是自身防护墙,但做B2B的移动直播服务提供商会大量兴起。它比互联网、移动手机的普及速度快得多。企业如果没想好就冲进去玩直播,可能非但没树立起直播技术壁垒,反而被直播绑架。”

变现新模式

显而易见,在电商探索的直播模式中,直播的盈利模式不再绑定“打赏”形式,而是打通了电商的“奇经八脉”,粉丝导流、购物指引、海外推荐等等内容都为原本竞争惨烈的电商带来超乎预期的收益或者效果。

相对于传统电商,直播平台去做这件事有天然的隐藏优势。主播跟用户无缝对接,观众用户有问题可以随时跟主播沟通,用户的体验跟在现实中逛店没有区别,甚至更过瘾。

也正因此,和其他所有新经济一样,“直播+电商”的模式也引来大量跟风者。无论如何,在线视频直播的本质仍基于场景之中,让用户与现场进行实时连接,并且受众与受众之间,主播与受众之间都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通过网红和直播工具作为消费行为的闭环引导,这已经成为今年最明晰的变现模式。

然而,业内分析师指出,行业鼓吹以及资本追捧,让竞争壁垒不高的直播行业陷入了当年“”的混战局面。很多直播企业挖空心思让收益最大化,除了最直接的广告变现外,电商变现尤其是网红的UGC视频直播变现是最受欢迎的。但这种缺乏内涵的同质内容是不具备长久变现的能力。

雷婷婷指出,电商是个很重的模式。对于直播app来说,“其短板便是电商基因的缺失,一时半会补不回来,而跨境电商就更是个专业的领域了,一般的直播app很难驾驭这样一个重度模式。”

现代诗欣赏范文2

关键词: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信贷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自2008年底就进入了下行趋势。在保证就业率的政策约束下,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积极政策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总理提出的4万亿投资。最近的央行货币政策信号更是表明,除定向宽松外,还将创新金融调控工具,实施常备借贷便利操作(SLF)。种种迹象表明,一定程度的放松信贷管制是极有可能的。事实上,自2009年开始,政府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各商业银行拥有大量过剩的超额储备金,流动性严重过剩,从而推动了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信贷规模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经济下行速度,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毋庸置疑,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全,风控水平的低下都将在信贷规模急剧扩张的背景下,推动信贷风险的累积。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内在动力机制

1.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造成银行信贷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出口拉动和投资推动,高储蓄率,低消费率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来维持。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很快就波及了全球,世界经济大幅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对外出口大幅下滑,在丧失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中央政府不得不将目标对准了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上,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投资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由此导致信贷规模不断飞增。尽管这样做,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宏观经济发展,但也成为今后进行结构转型,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

2.政治压力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我国银行不仅要以盈利为目标,为国家扩大税源,但也要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完成一定的政治目标,特别是国有银行。在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失业率有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要配合政府,增加信贷投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金融业务同质化造成了较大的银行业同业竞争压力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业务创新方面做的很不够,利润来源较为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银行业同业竞争压力较大,特别是中小银行在面对金融资源日益流向大中型银行的情况下,开展信贷业务就显得更为被动,加之利率尚未完全自由化,无法通过市场行为,获取竞争优势,为保证稳定的业务利润来源,信贷规模扩张就成为银行不得不选择的经营方式。

二、信贷激增造成了信贷风险的积累

1.大客户管理的不规范

为保证贷款投放的安全和回款的及时,商业银行投放的信贷除了按照政府要求投向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外,主要选择一些经营稳定的大中型优质企业。但部分集团客户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资本运作给贷款的使用带来较大的风险,对此,银行也没有比较完善的追踪监控机制。

2.贷款结构的不合理

全国信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贷款结构存在失调,长期贷款比重过高,且有进一步加速提高的趋势,这容易造成资产的时间错配风险。而票据融资的过快增长,也进一步累积了银行业内部的系统性风险。

3.地方政府的压力

GDP考核指标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干预本地区银行的信贷决策,要求银行为本地区上马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信用担保。

4.借新债还旧债

有些企业没有能力按时还贷,便想尽办法通过向银行借新债来归还到期债务。有的银行管理者为了避免上级部门对其追责,也会帮助企业发放新的贷款,来保全资产,从而使得原有不良贷款转化为正常贷款,以此规避监管。

三、信贷扩张形势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不仅造成商业银行风险不断积累,更直接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顺利完成。大量流动性被投放市场,实际利率水平不断降低,从而推动了房地产和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上涨,引发了大量资本入市投机博傻,在巨量资金的推动下,房产企业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拿地,进一步强化房价上涨的预期。不断攀升的房价引起全社会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当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促使通货膨胀的萌发,市场价格机制受到一定的扭曲,经济波动加大。宏观经济运行风险的积累反过来又会促使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损失率的提高,由此导致商业银行风险进一步积累发展。

因此,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极有可能突发的后危机时代,强化金融监管,合理引导信贷投向,改善信贷结构,积极化解信贷风险成为当下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间接融资仍旧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利率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以便能够让资金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进而让社会富余资金进入生产环节补充产业资本的不足,同时又能让中小企业获得急需的资金,保证其生产安全,助其加快科技创新,以此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其次,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无序扩张。最后,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完善其盈利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遏制无序竞争。

参考文献:

[1]李兵.银行监管边界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刘毅.金融监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大卫・G・梅斯,丽莎・海尔姆,阿诺・柳克西拉.改进银行监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现代诗欣赏范文3

引言

信贷业务在我国主要上市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占比在70%以上,因此,信贷资产质量仍是决定银行经营态势的关键,是境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变大,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不断完善适应经济新常态,上市商业银行应该及时采用最新数据优化内部评级模型,完善系统计量功能;持续完善评级监控和预警机制,提高评级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对分支机构的内部评级指导,深化内部评级结果推广和应用。

一、上市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现状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基于国家的政策制定了各自的信贷政策,对各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我国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对于分析我国整个银行业的信贷情况有很大的必要性。

中国工商银行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金融监管要求,注重信贷增量优化和存量结构调整相结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14年末,该行各项贷款110,263.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039.57亿元,增长11.1%。继续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光大银行积极对贷款总量实施“计划管理、上限控制、均衡投放、动态调整”,保持信贷总体均衡平稳增长。通过投行、资管、同业、租赁等多个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融资;落实国家信贷政策,新增贷款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城镇化贷款,国标小微企业贷款、三农贷款;支持居民消费信贷和住房信贷需求,零售贷款、信用卡透支额、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增长较快。

建设银行着力支持国计民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传统优势,2013年基础设施贷款新增2,714.82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新增的75.25%。积极拓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助保贷等新的经营模式,以及善融贷、结算透等依托大数据技术研发的小微企业专属产品,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水平。

各行的信贷政策都是以国家的政策为基础,同时兼具各自的特点,但各行独自为阵,缺乏整个银行业的全盘考虑。

二、上市商业银行信贷信用分析

2015年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各行也加强了信用风险管理。

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15年6月末,不考虑任何担保物及其他信用增级措施的最大信用风险敞口241,826.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18.88亿元。

按照五级分类,正常贷款110,582.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61.6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4.99%。关注贷款4,203.78亿元,增加1,005.94亿元,占比3.61%。不良贷款余额1,634.95亿元,增加389.98亿元,不良贷款率1.40%。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行业是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

公司类不良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27.60亿元,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个人不良贷款增加57.88亿元,主要是部分借款人经营性收益下降或工资性收入减少导致个人贷款不良额有所上升。

2015年6月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2,671.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5.57亿元;拨备覆盖率163.39%;贷款拨备率2.29%,其中境内口径贷款拨备率为2.43%。

抵押贷款53,393.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45.71亿元,增长7.5%。质押贷款14,903.42亿元,增加了1,177.37亿元,增长8.6%。信用贷款32,112.70亿元,增加563.47亿元,增长1.8%。

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部分制造业企业资金紧张导致贷款违约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增加。

三、上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信贷决策效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审批中,实行层层审批的管理体制。由客户申请、初步调查审定、报市分行、市分行调查审定、报省分行、省分行批准反馈,贷款申请客户和银行都会经历非常漫长和繁琐的步骤,审批过程中的效率太低,而且存在明显的时滞问题。面对着日益庞大的资金需求群体,这无疑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所以,商业银行面对着提高信贷决策效率的迫切需求。

(二)完善信用评估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信用评估机制,主要是基于贷款客户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情况,定性加定量来综合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但是这种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过去经营情况不代表未来走向,存在明显的滞后问题。目前各商业银行信贷员的评估工作量过大,在评级过程中是否能做到科学评级还存在很多质疑。因此,必须加快完善信用评估机制,优化信贷管理。

(三)健全风险监控体系

信贷风险广泛的存在于信贷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现有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不能在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所以,在贷款审批和贷款跟踪方面,需要尽量做到对各个环节有效监管,综合分析贷款的安全程度,把风险降到最低。

现代诗欣赏范文4

Abstract: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business operations.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solutions to strengthe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credit 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39-02

0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贷款高速投放带来的风险隐患也在增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有所抬头。如何认识信贷风险的成因,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防范和化解,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长期在商业银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成因和对策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1.1 信贷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借款人在经济活动中发生借贷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时有可能出现亏损,甚至破产倒闭,这就有可能造成银行信贷风险损失。所以说只要有经济活动,就会有经济风险,有经济风险就有可能导致信贷风险的产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更不会存在完全无风险的信贷关系。

1.2 信贷风险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信贷关系发生后,在整个资源配置的链条中并非所有的变量都可测可控,所以这些风险往往以偶然的时间、地点、形式出现,影响最初的收益预期,从而造成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1.3 信贷风险的多变性信贷风险的多变性,就是指信贷风险的各个变量因素,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使原有的风险发生的范围、程序、频率和形式等发生相应变化,或者是旧的风险消失了,新的风险又产生,从而导致信贷风险的变幻莫测。

1.4 信贷风险的可控性尽管信贷风险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出现的形式变化无常,但它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人们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信贷风险做科学的识别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分散和转移,对风险损失进行控制和补偿。

1.5 信贷风险的危害性信贷风险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银行如果发生不良贷款,将使信贷资金周转受阻,经营性风险剧增,甚至发生经济损失,从而削弱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信贷资金的供给不足,将牵制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给社会经济活带来不利影响。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2.1 内部因素

2.1.1 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具体表现为:①在实践中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重视操作风险控制,轻视对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研究;②不能及时预警风险,在风险发现方面还存在着时滞现象;③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工具。

2.1.2 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银行内部信贷权力分配不合理,一些基层管理部门的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者的乱批贷款,乱投资等短期盲目行为,而忽视银行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惩罚措施不明确奖罚不合理,忽视对信贷人员道德风险的监管。

2.1.3 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仍然采用“金字塔”型的纵向组织结构,采用层级结构组织信息传导方式,信贷信息的传递层次多,传递速度慢,偏差大,信贷信息反馈差,银行可能会因此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1.4 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过大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学历普遍较低,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风险意识不强,使基层信贷工作难以向前突破;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资深信贷人员为了追逐高薪从中资银行跳槽到外资银行,这不仅会造成国内商业银行缺失许多高素质的信贷人员,而且还会对银行客户产生影响,使得银行流失很多高端客户,从而导致银行客户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中断,增加银行对客户关系的维护成本。

2.1.5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数据和信息的集中,初步建成了信贷风险信息系统,但是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之间的一些重要的内部信贷信息尚不能通过信贷风险信息系统完全真实的公布出来,信息还不能完全自由互通、共享和协调,不同的银行可能会对同一个借款企业做出不同的信贷等级判断,这会给一些资信状况不太好的企业有机可乘,为它们获得银行贷款创造了机会。

2.1.6 商业银行盈利压力和同业间的恶性竞争虽然商业银行经营要正确处理好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目前,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等这些收益相对较低的资产,在银行资产总盘子中占了将近20%,这些低收益的资产量份额越大,越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银行迫于盈利压力,不得不将这80%的资产用来冒险,于是银行有了更大的贷款冲动,同时银行同业间大搞储蓄战,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会不择手段,银行很难在放贷的质与量之间把握好“度”,这就给许多贷款企业有机可乘,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短贷长用的现象屡禁不止,再加上尚未完善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银行很难掌握贷款企业的真实情况,致使银行监管低效或无效,金融秩序混乱,最终形成不良贷款,信贷风险增加。

2.2 外部环境因素

2.2.1 微观经济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据统计,去年某省国有、乡镇集体企业中的困难企业面达到55%,国有企业亏损面达到50.8%,其结果必然会相应地影响到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也是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的一个直接原因。

2.2.2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由于企业破产失业救济制度没有完善起来,因而银行贷款风险无法直接分散和转移。企业与社会的问题没有解决,直接导致企业把生产所需资金的缺口留给银行贷款解决,形成贷款风险压力。企业保险制度不健全,使银行无法保全贷款资产的安全性,增加了损失的概率。

2.2.3 法律制度约束不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时间尚短,不论是公民或企业的法律意识,还是国家的立法、执法,都不尽如人意。银行常常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受到挫折。

2.2.4 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逃债者得不到法律和社会的制裁,廉价的逃债成本成为企业逃债的直接原因。造假、欺诈、逃债、赖债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诚信资源遭到了非道德主义的侵袭,社会信用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和流失,信用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3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

3.1 强化信息管理工作和内部稽核制度,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广泛性、集成性,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系统,尤其是对集团公司的信贷风险实施统一监管。对信贷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达到有效管理风险的目的。建立健全审计稽核管理体制,实行审计督查考核制度,确保审计稽查部门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3.2 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者岗位责任制,避免或减少违规行为认真执行贷款的审批、发放、检查三岗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防止人情贷款,提高整体分析判断能力;对贷款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岗位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不称职的信贷人员要坚决调离岗位;对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或违规操作的信贷管理人员,必须一律从严追究责任。

3.3 不断建立健全贷款信息管理系统一是收集贷款信息要做到全面、连续、实用,做到宏观与微观兼顾。二是对贷款信息的分析整理可以从上级行与基层行两个层次进行,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对贷款对象的经济活动做出真实的把握,并利用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三是要认真保管和正确使用有关信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及早发现风险苗头,提出预警。

3.4 信用环境治理第一,加强社会信用环境的综合治理,尽快建立社会和个人信用体系。第二,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评估体系。信用评估系统应是在工商、税务、金融等多部门提供的有关公司信用数据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公司以前的贷款记录、经济实力和还款意愿评估信用等级。

3.5 银行业监管和行业协会自律治理第一,加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和信息沟通。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建设中的资信系统,尤其是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尽可能消减银行信贷市场中的非对称信息,做到贷款风险的事前防范,改进信贷市场效率。第二,加强同业协作,建立不良贷款公示制度,使各家银行及时了解逃债者的有关信息,从而使逃债企业无法再次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避免银行间因信息错位而再次与逃债企业发生信用关系。

3.6 法律环境治理第一,尽快充实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对银行信贷资产的保护;第二,要加大信用立法和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沈红梅,胡士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

[4]李海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9,(5).

[5]马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浅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现代诗欣赏范文5

在即将到来的数据中心2.0时代,新一代数据中心将被赋予虚拟化、绿色节能、灵活性、高可用、高连续性、模块化、自动化等诸多优势。

一、传统数据中心的困惑

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正在促使IT与业务的不断融合,同时也在促使传统的数据中心不断进行升级、改造。但是,即使扩容、改造后的数据中心,仍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数据中心正在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数据量急速膨胀

几年前,企业的数据量也就在几TB,但是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数据、应用系统的逐步大集中,几百TB、PB级数据量的企业正在逐步增多。而且,由于很多法规都要求业务数据保存周期要长达数年,甚至有些行业企业的业务数据需要保存几十年,庞大的数据量和未来增长需求使传统数据中心场地、设备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很多企业的数据中心场地中已经塞满服务器,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

2 能耗压力

Gartner一项针对CIO的调查显示,70%的被访者认为。电力和制冷问题是其数据中心面临的最大问题。能源花费占IT预算的比例已经从8%激增到48%。在美国,3年的纯能源成本消耗已经等同于设备购置成本;在欧洲,3年的纯能源成本消耗甚至已经两倍于设备购置成本。

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中,电费通常占到数据中心实际运营成本的70%以上,而在电费成本中,大部分是被无效的空调用电消耗的。在国外,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和IT用电量比值为1.8左右,国内一般为2.5,甚至达到3,高耗电量带来运营成本的急剧攀升。

2008年底,《数据中心决策2008采购库存调查研究》的结论显示,84%的受访者表示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将是CIO们优先考虑的问题: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的部门将为电力费用买单。

3、管理压力

目前,除金融、电信等行业外,其他行业的大部分企业的数据中心面积都在几百平方米,上千平方米的数据中心非常少,上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更是寥寥,而且大部分都是紧邻办公区域,对办公环境进行简单装修而成的。但为了保证这些小型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企业同样需要配备发电机组、UPS、灭火器、精密空调设备、7*24小时运行、监控服务等,这种数据中心的运行成本非常高。

业内专家指出,如果数据中心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那么每平方米的建设、运营成本可能高达数万元甚至更高:而如果数据中心面积达到上万平方米,则可以享受到规模效益带来的单位面积成本的大幅降低。

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将数据中心外包给专业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数据中心服务通过共享发电机组、UPS、灭火器、精密空调设备、运行服务人员等,可以帮助企业大幅降低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投资,并且提高运营、服务质量。

4、高可用性压力

目前,有些企业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虽然很多,但是利用率非常低,有观点甚至认为,传统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平均使用率还不足30%。另外,对于大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来说。都无法根据业务部门需要做到快速、灵活、动态调配,因此,来自业务部门的压力以及数据中心本身的可用性压力与日俱增。

5、合规压力

传统数据中心大都基于1993年颁布的数据中心标准进行建设,但是,该标准早已不符合新的发展形势和需要。GDS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何政指出,如果按照现在正在起草的新的数据中心标准衡量的话,国内90%以上的数据中心都不符合标准。

国际上比较公认的TIA/EIA-942标准将数据中心分为四个等级,即从最低级T1级基础性数据中心一直到最高的T4级容错数据中心,如果以该标准来衡量的话,国内大部分数据中心都处在T1级和T2级,电力保障、可用性非常低。

6、业务连续性压力

企业数据中心承载着大量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系统和数据,而且,数据和业务、应用系统正在呈现集中化发展趋势。但目前除了金融、电信、航空行业外,其他大部分行业的企业在灾难恢复时间目标和灾难恢复点目标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没有进行必要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建设。即使在那些已经进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建设的企业当中,很多企业也都只做了同城的灾难备份,缺乏预防、应对大规模、大范围灾难的能力。并且,部分企业缺乏专项的应急演练和灾难恢复预案的变更、维护,无法真正反映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的灾难恢复能力。

如果遭遇地震、海啸、洪水、火灾、电力中断等突发灾难,这些企业的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能否快速恢复令人十分怀疑。

二、数据中心2.0时代的标志与趋势

对2.0时代的数据中心,业界虽然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划分界限和标准,但是从现有情况看,新一代数据中心与现有数据中心有着几方面差异:首先。现有的数据中心基本上是基于比较低的标准进行建设的,这跟过去标准制定偏低有一定关系。其次,原来企业往往把数据中心建设工作看成是一个装修工程。新一代数据中心则是把数据中心建设看成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主要是关于机电设施建设的系统工程。评判新建数据中心是否先进、优秀往往只看:它是不是有一个足够强壮的供电系统、制冷系统以及动态分配系统:是否节能、环保?能否满足IT高可用性、高连续性、高灵活性要求:在IT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系统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动化能力。这是我们评判现有数据中心和新一代专业化数据中心的主要区别。

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窥见2.0时代数据中心的主要发展趋势:

1、绿色环保

能耗是数据中心主要的运维成本。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可以达到节省运维成本、提高数据中心容量、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可扩展的灵活性等效果。理想状态下。通过虚拟化、刀片服务器、水冷方式等多种降耗方式,在满足同等IT设备供电情况下,绿色数据中心可以降低空调能耗20-45%,同时增加IT设备容量达75%。

因此,绿色数据中心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至于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从芯片、服务器、存储到网络设备厂商。甚至是软件厂商,都在通过更优化的设计,力图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推出更为节能的产品,以帮助企业数据中心实现节能降耗。

2、虚拟化和云计算

虚拟化是影响新一代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技术之

一。虚拟化的优势在于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投资成本,整合、优化了现有服务器的资源和性能,可以灵活、动态地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虚拟化让数据中心所承载的基础设施资源可以像水、像电一样让企业随意取用。

另一个与虚拟化紧密相连的商业模式是云计算,云计算的核心就是虚拟化资源共享。因此,云计算对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模式影响非常大。

虚拟化、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由于都要面临颠覆传统IT应用理念的挑战。因此,还处于推广阶段。但两者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勇尝“虚拟化”这只螃蟹。

3、整合

整合是现有数据中心时代,以及未来2.0时代数据中心领域都需关注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可以通过重新设置服务器,提高服务器利用效率或者采用新型刀片服务器。提高数据中心单位密度利用效率等多种方式提高数据中心的利用效率。甚至,企业可以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以及关闭高能耗、低效率数据中心等手段整合数据中心资源。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这么做了,比如:近期,某大型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就整合、精简了不少数据中心。

4、模块化

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方式构建将更灵活,更适应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需要。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将数据中心看成一个单一整体,我们可以将数据中心按应用、服务类型和资源耗费率将数据中心分成多个功能区域。各个功能区域在不影响其它区域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动态升级和维护。比如,按照密度可以分为高密度区和普通密度区。在高密度区。地板承重、冷却系统以及电源供给配置都更高,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数据中心服务需求。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分类方式,比如按照应用类型,可以将数据中心分为生产中心、测试中心、灾备中心等等独立区域。

5、灵活性

灵活性是新一代数据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企业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必然需求。企业在扩展、增加业务时。必然要对IT资源做出动态调整。业务增加时资源不能及时提供。或者业务减少时资源不能及时收回,都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不良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都会将灵活性作为新一代数据中心发展演进中的重要一环的原因。其中,HP把模块构建、加快实施IT变更的速度写进了HP对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理解中:在IBM的路线图中,动态为其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的最终阶段,而“动态”的含义不外乎更灵活,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绿色环保、虚拟化、整合、灵活性、模块化以及自动化、云计算等等技术趋势,必将引领数据中心2.0时代的发展。

三、站在数据中心2.0时代起跑线上

几年前,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理念就已经出现,但当时的技术和产品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数据中心的弊端,所以,相关市场一直不温不火。2008年,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数据中心技术、管理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站在了数据中心2.0时代的起跑线上,展露新一代数据中心宏图:

2008年1月,Sun Microsystems公司公布了Sun Modular Datacenter(Sun MD)S20,该产品是全球第一款虚拟化的数据中心,被称为“黑盒计划”。它提供了一个高密度、高能效、可快速部署的解决方案,能满足数据中心扩展和移动的多种需求,可在异构环境中提供每秒18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计算性能或者3PB的磁盘存储能力。与传统的数据中心相比,Sun MD只需十分之一的时间和几分之一的成本即可完成设计、构建和部署。采用了创新的水冷设计技术后,Sun MD的冷却成本比普通的数据中心低40%。

2008年5月,惠普公司宣布其新一代数据中心体验中心在北京正式落成。作为中国首家面向客户开放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真实体验环境,它将帮助客户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行成本,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并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惠普新一代数据中心体验中心展现了业内非常全面的节能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数据中心改造服务,这些解决方案将为业务提供诸多技术和工具,包括自动化、虚拟化、数据中心整合、业务连续性及节能解决方案等。

2008年6月,IBM承诺每年支出10亿美元用在该公司一年前宣布的“大绿色计划”,以改善IT能效。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IBM还推出了一项新的企业级模块化数据中心,即一个装在盒子里的,占地大约5000到20000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IBM表示其产品有助于减少成本和运营开支。

现代诗欣赏范文6

北京保监办主任刘京生说,随着北京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压力逐步加大,北京保险市场目前出现了高比例支付人手续、以退费形式变相支付手续费等违规经营行为。甚至出现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销售十分火爆,但新车承保业务却增长并不多的现象。为有效遏止车险市场的恶性竞争,规范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并为下一步全国车险费率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北京保监办决定在全国率先采取以明确第一责任人的形式,对北京机动车保险市场进行全面整顿规范。

据刘京生介绍,此次整顿的重点是新机动车的承保。从2002年8月15日起,凡开展新机动车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必须在机动车辆保险单的保单编码末尾加入代表新车业务标志的代码“N”,保证能从保险单编号上区分出新车业务与续保业务,并在计算机业务处理程序上作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新车保险业务能实现单独统计和相关数据抽取。如果在20 02年8月15日前,保险公司未达到整改要求,北京保监办将暂停这家公司办理新机动车业务。

北京保监办要求各家财险公司在经营新机动车保险业务过程中,保证严格执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第47条关于手续费支付标准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给予优惠返还,不以任何理由批准和放宽分支机构支付保险手续费标准。保证加大对保险人的管理,严格审查车险人的出单资格,严禁本公司各分支机构授权未经北京保监办批准的专业或兼业人出具车险保单,杜绝代外埠保险公司出具车险保单。

上一篇在路上文章

下一篇社会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