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项目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项目管理

信息化项目管理范文1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

医院在近几年发展中,其信息化建设主要在完善管理理念、整改业务流程、提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对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要涉及到多个知识技能领域,因此其具有专业多样性,在此项建设工程中,拥有科学化、合理化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在工程建设效率、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存在问题

医院在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时最常出现拖延工期、工程质量、松懈管理等问题,从某些角度来说,对其信息化建设工程起到了延缓作用,甚至可能会对临床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对其项目管理工作要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建设方法及思路来有效完成建设。1、“信息孤岛”效应。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没有对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共享性以及兼容性进行仔细考虑,所以导致了医院相关信息系统出现独立情况,其数据种类多、结构具有复杂性,使得数据不能实现共享,从而导致“信息孤岛”现象形成,对医院未来发展有着严重影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要适当将项目管理体制结合到工程中去,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为数据交换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协同作用,以此方法将各系统进行紧密相接,良好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为医院长期发展打下扎实基础。2、管理经验不足导致拖延工期现象发生。目前发展形势下,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是医患双方都表示强烈支持意愿的工程,不仅能够实现医疗水平提升,同时也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患者通过信息化建设,也提升了满意度,当然对医院社会竞争力也有着显著作用[1]。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涉及到很多环节相互配合协调,其中包括相关业务流程、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以及监管工作等,同时也涉及到很多临床工作科室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以更好完善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当中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可以使各环节得到良好控制,以此规避工程质量问题以及项目拖延现象发生,这样才能保持医院稳健发展。3、信息系统维护力度不足。随着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趋势,与之合作机构对于新项目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对于后期信息系统维护工作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导致些许信息系统存在无人管理现象,大大降低了系统使用率和工作效率,甚至会出现废弃系统现象发生。

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实施要点

基于项目管理角度来实施信息化建设,就是在对项目实施范围进行确认后,提高效率同时要使建设成本得以控制,并且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严格按照规定时限、规定政策完工,是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所在。2.1综合管理。对于建设项目采取综合式管理体系,会涉及到在一定周期内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领域相互协调发展,这也是项目成功实施关键点所在。当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做出相应决策时,随后要将其项目贯彻落实到各个科室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并且制定出合理项目管理计划。为了能够良好将组织和知识两个领域相结合,有必要合理制定出项目管理计划书,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2.2项目进度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时,要明确制定相关进度计划,并且将其积极落实,使得项目工期得以保障,在其进度计划书制定过程当中,应当考虑到各个环节建设难度等级以及施工顺序,对其严格分划,使得计划具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另外,应针对项目专门成立监管小组,并发挥出其作用,及时对工作进度进行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体工程项目作出微调。为避免工时浪费,可以将不互斥施工环节采取并行方式,填补时间空隙,以对项目施工进度形成良好管理模式。2.3质量和成本管理。医院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实时对其监控,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也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工程成本方面加以控制,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2]。对项目进程采取质量管理方式,可以良好满足社会需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不妨采取一些工具,比如质量审计、实验设计等辅方法。在工程使用成本方面,监管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前期所制定任务计划实现成本控制,并且实时把控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成本使用效率,避免发生成本浪费、资源损耗等现象。结束语:对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因其具有专业多样化、工程周期性长、涉及范围较大、参与建设人员较多等特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恰当使用项目管理方式对其中工期、成本以及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使其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张守波 李玉萍 单位:148医院

参考文献

信息化项目管理范文2

摘要:优化项目管理机制对于提升环境信息整体能力,实现环境信息化低成本、集约化、高效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当前我国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管理的优化策略,从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和构建项目绩效管理模式等方面对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设计。

关键词 :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绩效管理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对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计划、跟踪、控制,保证项目的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是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环境信息化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对环境信息化项目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建立和优化环境保护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对于提升环境信息化整体能力,加强环境信息化工作统筹和整合,实现环境信息化低成本、集约化、高效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外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

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项目管理机制,并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国外在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是通过立法确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大多在信息化相关法规或者战略计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协调和实施机构,并规定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各国国家层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基本都确定了决策机构、协调机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并且设有审计监察机构和由外部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形成了“四层两翼”的合理结构。

二是推广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简称“CIO”)制度。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CIO制度。2002年,美国在《电子政务法》中对13011号总统令关于设立CIO委员会的决定进行了法律确认。CIO委员会致力于提高政府在设计、更新、使用和共享信息资源方面的工作能力,与政府部门中其他类似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解决跨领域问题,例如财务管理、采购等。政府部门的信息化项目由上级CIO委员会批准后统一安排建设,不占用本部门业务经费渠道,有利于充分调动业务部门积极性。

三是项目管理体制随信息化推进不断变化。各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普遍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定期汇报机制、咨询顾问机制和通用项目管理机制,并将各机制有机结合。信息化项目管理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以及推进体制运作的实际效果进行适时地调整和变化,不断强化其作用。随着信息化向系统整合、资源共享的方向不断发展,信息化项目管理体制也更加强调项目统筹规划、标准规范统一、基础设置集中化,在项目初期建设阶段就为今后的整合与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国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特点

注重项目管理机构和体制建设

我国许多部委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办法、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等文件或规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水利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都正式了各自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北京市政府及各委办局的信息化项目立项均须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信委”)审批,经信委主要从技术方面进行评审把关,下设评审中心、网管中心、资源管理中心等技术机构。

在加强机构体制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信息化机构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国土资源部按照“业务司局提需求,信息中心负责实施”的原则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数据、应用和网络等信息化建设统一由信息中心负责,产生的数据成果也都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水利部信息化项目涉及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中间件、安全体系的统一,都由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

重视信息化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以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指导而创建的信息化实施的总体框架,也是信息化实施的前提与依据,是信息化规划与信息化实施之间的桥梁。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均出台了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十二五”规划,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信息化建设,不在信息化规划之中、不符合顶层设计的项目通常不予审批立项。同时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每年制定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或要点,对业务部门信息化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北京市经信委审批项目依据是否符合“十二五”规划、市政府信息工作重点(如智慧城市)、当年信息化工作重点(如三网合一、信息共享)等。

采用“大集中”的建设模式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大集中”模式是大势所趋。通过信息中心自身或利用招标、托管机制引入第三方厂商,集中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基础软硬件设施,如机房(IDC)、服务器、网络、存储、数据库、中间件等,统一支撑业务信息化能力需求,各业务部门不再分散采购或建设。“大集中”模式既可以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又有利于资源共享、运维及安全管理。

我国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机制不顾畅,信息机构职能定位偏低

当前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仍主要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环境信息机构缺乏行政管理职能和协调能力。各级环境信息主管部门或信息办的级别与职责定位不高,协调能力有限,缺乏对本单位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预算编制和审核、技术架构把关、项目实施管理和验收等职能。环境信息机构自身的能力也受限于机构编制、经费投入、人员素质等条件,在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综合分析等方面的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业务部门对信息化不断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等国家级大型信息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环境信息机构的协调难度极大,内部无法整合各业务部门实际应用需求,外部在与其他部委或单位进行协调时,也因为不能代表整个环保部门、级别不对应等原因难以开展有效沟通,给项目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

缺乏统筹规划,难以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随着环保领域的跨部门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任务越来越重,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系统整合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当前环境信息化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无论是环保业务系统还是行政管理系统,仍然处于相对独立、相互隔离的状态,缺乏通观全局、统筹整体的理念。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目标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信息化建设规模小而散,信息“孤岛”和“烟囱”现象不断出现,环境信息化建设诸侯割据、部门壁垒高筑,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困难。

绩效评价管理缺位,项目投资效益不高

近些年各级环保部门吸引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但没有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能和综合优势,也没有及时反思导致建设项目未按时完成的具体原因。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高、工期和成本回收周期长,在实施过程中易造成隐性利润与员工能力量化、评估缺失等现象,形成投资“黑洞”。

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优化策略

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环境信息化建设领域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有项目管理制度缺失内容较多,尚未建立起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及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制定部级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用于指导环境领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办法明确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总体原则、司局职责分工、立项审批流程和总体管理要求:并通过实施细则具体明确环境信息化统筹规划、立项审批、组织实施与验收、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规范,从而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和现有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信息化管理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环境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信息化决策领导机构,负责研究拟定项目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规定,对重大项目进行决策,监督考核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或综合办公部门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建设需求,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检查评估项目建设效果;规划财务部门是立项审批的牵头单位,负责审核信息化项目的立项申请,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竣工决算审计;各级环境信息中心是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为项目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

按照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应对业务信息化项目规划、立项到验收全过程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在项目规划阶段,由信息办或综合办公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方针政策和环保管理工作要求,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业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信息办或综合办公部门统筹建设需求、整合建设内容,编制信息化项目年度计划,作为环境信息化项目年度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

在项目立项阶段,纳入年度计划的信息化项目由规划财务部门按照项目预算申报与审批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审。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对各环保业务应用项目进行技术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项目采购、实施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网络覆盖、数据传输交换、存储管理、整合集成、共享服务、标准规范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统一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完成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环境信息化已有建设成果的效益。

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规范组织实施方法,明确在系统开发、测试、试点推广、维护升级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和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职责分工。业务应用系统项目由项目申报部门自行组织实施。

在项目验收阶段,由业务部门与项目承建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规划财务部门组织信息化项目专项验收评审。信息中心参与业务应用系统项目验收,对信息化建设内容、质量和效果进行专项技术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项目验收意见组成部分。项目验收通过后由信息中心统一承担项目运维。

构建环境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体系

将绩效管理的方法引入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以可量化的绩效目标为主线,有利于实现项目管理“立项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有应用”的良性循环,进而提高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成效。在项目初期的立项与设计阶段,应该制定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绩效目标进行跟踪管理,并针对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调整修正;在项目验收收尾阶段,要根据既定绩效目标和实施过程考核指标,对项目完成情况及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在项目完成并投入运行一段时间以后,还应对项目的运行效益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下一阶段项目立项和预算申请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来发现环境信息化项目实施和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加强环境信息化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

参考文献

[1]裴求根.电网企业高效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电力信息化,2012 (12):11-14.

[2]张文茹,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4):15-16.

信息化项目管理范文3

关键词:科研项目 项目管理 信息化 发展

当今是一个以信息作为主要传播的多媒体时代,我们可以获取信息的途径相比之前显得非常多样,且高速。所以,面对当下的技术革新发展与之前的传统和离散的管理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人们以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来尽快地解决科研机构在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根据我院项目管理的特点,在满足不同来源项目管理的个性化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项目管理流程中规范性的要求。而这些特性都使得科研机构项目管理工作呈现出繁琐和复杂及交叉的现象。医院的科研信息化管理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各个领域的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已经跨过了之前单纯的摸索和试验及研究的推广阶段,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也适时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办公和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因在具体的信息化发展中的起步相对较晚,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科研项目管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内部管理的核心之一。其为了达到满足各部门的需求,必须要对有关的研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科研管理,而在这个过程中所用到的最为简便的技术就是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如何总结工作经验,同时积极的结合实际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科研项目管理信息技术,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成为科研项目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对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其在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点:分别是对实现科研项目管理数据,提高科研项目数据的利用率,简化科研工作流程,降低科研管理成本,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实现经费按合同预算分类管理,改变经费超支的被动局面

对于实现经费按任务书预算分类管理,改变经费超支的被动局面,首先按照任务书的经费预算,将项目的总金额和分类预算金额分别录入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可以改变之前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中的模糊不清的情况,进而最大化的预防超支预算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在相关的信息技术引入之前,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会因为中间的沟通过少,时常导致研究项目的经费出现混乱。如能建立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具体办法,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原则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数据,提高科研数据利用率

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数据,提高科研数据利用率。对于科研项目管理而言,其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快速、准确、高效地管理科研数据,并且最大化地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将具有有关数据批量导入和过滤的功能,进而使得其在此基础上快速和准确的生成部分统计图表,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以此来保证科研数据的更新和日常的查询工作,有利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三)简化科研项目工作流程,提高水平和工作效率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简化了科研管理的工作流程。这一点笔者认为对于有关的科研人员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以其经费手续为例,在没有信息化管理之前,其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如果要到行政仓库领用实验用品,那么其必须要走的一个程序是:必须要持科研经费本在多个管理部门之间才能完成报销手续,而在建立信息化的平台之后,通常情况下只要行政仓库将购买的物品价格输入相关的系统,那么扣费即可实现,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发展能够解放管理人员的大量的繁琐事务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和简化科研项目工作流程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建议分析

(一)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应用发展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操作平台应用发展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操作平台应该要遵循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可以使用SQL查询功能,保证数据查询的简单准确,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信息的录入可以是采用姓名及部分不规范数据名称之外的项目,使用数字代码式的数据输入方式;其次是其必须要有较高的普及性且具有可操作性,简单实用的特点和系统使用单一功能的模块,相关的研究人员在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进行操作,无须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便于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工作的进行;最后是可以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导出,以便对信息进行统计,绘制等的处理工作。

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应用发展。院外基金项目委员会,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到科研项目具体的形式审查,实施情况及验收工作基本已经实现了都信息化管理,其在相关的管理中实现实施的查询各职能部门及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的项目立项、成果这些材料都可以迅速,完整的查找到,并做出综合性的数据报告。因此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在未来的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其在管理层面的应用发展也会有进一步的拓展。此外,积极的推进科研项目进程检查和流程管理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使得科研人员在解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等工作时,能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科学标准的管理。

科研项目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发展。在其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人员作为管理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主要是通过具体工作来体现,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将查阅大量的网络数据资源和数据,为科研项目人员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优化学科梯队的建设工作,进一步的扩大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范围。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可与国家科学项目等的重大的申报和建立科技资料的资源共享,最大化的提高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服务能力和进一步推进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二)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分析

建立科研项目信息数据库。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医学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多创新性的突破,各个医学研究领域的机构在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国内多数的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对取得较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虽然有着这样的发展成就,但是依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阶段科研项目的管理信息化的总体现状。因此建立科研项目信息数据库,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整形外科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中,不但从根本上使得管理工作变得规范、标准、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其还可以提高医院的科研实力及现代化管理水平。这样就可以将许多的规范而准确的科研信息提供给科研人员,最大化的实现医院科研项目资料的标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以及科研资料的信息化查询,同时也使得其在具体的信息查询工作也变得更加便捷,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积极完善科研项目信息系统。若要建立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增设信息化查询点,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是加强医院各信息管理模块之间的关联,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是加强信息化的自动化建设,医学科研项目人才评价的多样性、多叉性等特点,决定了科研工作量统计是一项繁琐、精细而耗时的任务,所以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达到信息便捷利用,可操作性强。

加强科研项目人员素质建设。加强科研项目人员素质建设首先要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若要建立信息系统,要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来专门负责系统运行的安全问题,为此医院应重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确保信息的安全运行。其次是医院应该转变管理观念,开拓管理思路,应积极的重视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科研项目信息化是实现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创新的支撑技术和手段。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科研项目本身而言,其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只是单纯的工作,而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进行科研项目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大环境,从组织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及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充分重视和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匹配工作,力求在信息化与管理两方面找到最佳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益,进而最大化的提升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瑛,周波.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研发[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1(7):7-10.

信息化项目管理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模式;企业;项目管理;探究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很多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方式产生较大改变,如无纸办公、信息化管理等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得以明显提高。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及经济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信息化模式下如何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一、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在提升企业外在形象、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信息化模式下开展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开始注重项目管理工作与信息化的融入。分析发现,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众所周知,传统的项目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且项目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给项目的高效进行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信息化模式下企业项目管理不仅提高各部门沟通效率,而且使得管理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投入大大减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提升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前各个行业企业竞争激烈,如不能顺应时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项目管理水平则很容易被淘汰,因此,信息化模式下开展项目管理可促进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及实力的提高,更好的适应竞争激烈的环境。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寻找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有效策略,不断提高自身项目管理质量与水平。

二、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实施策略

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较之前有较大改变,因此,企业应认真分析这一改变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策略,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以适应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工作要求。实践表明,信息化模式下企业采用以下策略开展项目管理,不仅保证了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项目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因此,企业应结合项目管理工作实际,对项目管理工作加以调整。

(一)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模式下,为保证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增加在信息化方面的硬件投入。众所周知,信息化的实现需要网络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一些辅助设备的支撑,因此,要求企业从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出发,对信息化工作的实现进行全面部署,制定明确的信息化构建计划,做好实施信息化的硬件预算,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增加在软件方面的投入。企业应结合不同项目特点开发与购买专门的软件系统,利用软件系统实现对项目管理各种信息的管理。另外,制定完善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制度。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工作思路、工作理念与以往不同,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改变,因此,企业应从管理制度入手,结合信息化及项目管理特点,认真分析两者的契合之处,制定配套的工作制度。例如,使用ERP管理系统时明确规定使用规范,禁止随意删除信息,保障项目管理重要信息的完整性。

(二)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应立足实际,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调整。首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又要掌握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应改善人才观,引进既懂信息化技术又具备扎实项目管理知识的人才,为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工作的稳步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其次,做好信息化技术培训。为提升项目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企业还应结合整个管理队伍综合水平,在管理人员中开展信息化专业技能培训活动,讲解新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技巧。最后,调整工作晋升制度。为调动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企业应注重晋升制度的调整,注重对管理人员信息水平、项目管理知识的双重考核,均符合要求才允许晋升,以促使项目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三、结论

信息化模式下企业项目管理使得项目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得以显著提升,因此,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模式下项目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认真分析项目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的必要性,并立足自身业务特点以及发展目标,一方面增加信息化硬件与软件方面的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引进更多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项目管理人员在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洪蛟. 企业项目管理在信息化战略背景下的运用[J]. 科技展望,2015,12:174.

信息化项目管理范文5

该文从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特点开始分析,简述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并对信息化的各个功能版块做出分析,以及信息化依赖的软硬件。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对未来的信息化系统做出展望。

关键词: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信息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各类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工程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做出探讨。

1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1)工程信息的特点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涉及面广,变更多。尤其很多大型工程,一边设计、一边招标、一边施工,属于三边工程,在各种变更中产生了巨大的信息量。工程项目信息的构成有以下几个大的版块:财务信息,物资信息,工程信息,综合信息,计划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其中,数据量最大的是工程、物资和计划三个版块。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除了数据量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数据更新的非常快,在工程建设的每一天里,都产生着设计、供货、施工等多方面的信息,工程项目信息的及时录入和充分共享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点[1]。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局域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由于技术和管理理念是从国外引进,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方面的进展比国外落后一些。随着软件更新和管理流程的更新,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国内大型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软件是MIS系统,该系统依托局域网技术,局域网内的各终端依据不同帐号实现管理、操作和浏览功能[2]。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结构

(1)各版块的功能和应用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重中之重是工程版块。工程版块的信息包括了工程日志,工程例会的会议纪要,施工合同,设备的技术协议,重要的工程联系单,电子版的施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建设的三级进度计划,工程依据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重要的传真[3]。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网络的软硬件

在MIS系统的硬件中,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和终端的办公电脑成为整个局域网的主要硬件。做为辅助硬件,还有UPS。MIS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中,在局域网模式下,各台终端通过在地址栏直接输入IP地址的方式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并通过不同帐号权限的授权来确定安全等级。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所依托的硬件和软件核心都是从国外引进,MIS系统的内核是IBM公司在十几年前开发出来的,由于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现在国内的MIS系统需要升级相关的软硬件。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部分:缺乏移动办公终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师需要有大量的时间在现场,包括检查施工安全、施工工艺,协调各类施工中的相关工作。国内的工程师在现场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要返回办公室,在电脑上签发各种工作流程,编辑各种文档并到MIS系统中。不停地奔波于办公室和施工现场,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路上,相关的工作也无法及时推进。MIS系统的数据存储量和数据交换能力需要加强,在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里,对大量数据的更新系统反应很慢,数据交换仅限于各固定终端和程控电话。数据更新时,经常出错。另外操作界面非常陈旧,也不够美观。MIS系统只是一个网站的功能,各类信息可以,但是不具备各终端之间互相交流的功能。在沟通工作中,依赖的还是手机和对讲机,甚至在一些工程管理中,大家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来及时沟通。工程中的协调会非常多,为了开会,工程师和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人员放下施工现场,在会议室开会,甚至一些厂家人员,专程从外地赶来开会,对人力物力都是一大浪费,为了等待某一人,可能造成会议延期举行,对工程建设的进度造成影响[4]。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亟待加强。

4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工程项目管理会大量的应用移动办公终端,工程师携带工业级的笔记本进入现场,既可以及时了解现场情况,也可以及时推送各种工作流程,并对现场的关键部分,比如隐蔽施工一类,及时拍照存档[5]。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各类文档的编辑、录入和工作。通过电脑的触摸屏,还可以实现关键单据的手动签名。在未来的工程管理中,除了MIS一样的网站类功能外,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举行视频会议,场地内的通过移动终端参加,场地外的可以在网络上开放端口,通过授权可以参加会议,使得急需协调的问题得以解决。

5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工程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设需要及时更新技术,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喻颂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96-99.

[2]米帅.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J].项目管理技术,2010,08(5):86-89.

信息化项目管理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管理;研究

一、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内容及意义

当生产力的发展超出了生产结构的有效管理范围时,就必须对生产结构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才能真正的体现出生产力的应有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已经完全摆脱了那种传统的点对点或者面对面管理模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开展的信息化管理措施不断应用在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企业决策层对项目的执行进度管控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企业的内部行政管理执行力。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是服务于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的管理,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为目标,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主要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方面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效果。

二、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宏观上来看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完成项目的有效管理,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对于企业项目的实际执行人来说,在企业项目的管理阶段上仍然对具体的执行措施落实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一些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进行深度调研之后发现,问题多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健全。尽管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引入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但是由于大部分企业的战略性投资与扩张速度过快,其相关的管理体系没有与现代化的理念相匹配。尤其是有些企业在对项目管理岗位负责人的选择上仍然没有摆脱“家族人选”或者“任人唯亲”的模式限制,导致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中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根本无法落实,因为这些所谓的管理岗位人员根本不了解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到底是包括哪些内容。一方面在下意识的抵触有可能侵害其个人利益、触碰到其既得利益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同,一方面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视为阻碍其在特定环境下发挥个人影响力的障碍加以排斥。内外因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就导致了企业项目信息化的体系在中层管理人员中,特别是凭借裙带关系晋升到一定管理岗位的人员中并没有去贯彻和执行。第二,企业项目信息化进度不协调。比较明智的企业决策者对于企业信息化改造的过程和进度还是比较重视的,不惜重金引进了相关的人才,在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恰恰是因为这种过快的体系调整,忽视了基层对信息化管理措施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形成了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措施与实际操作措施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衔接的局面。也就是说,有些企业项目的实际管控措施通过信息化管控平台的确下达下去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特别是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没有达到同步,因此导致了相关的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第三,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缺乏指导性规划。企业在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措施来融合企业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不仅增加了行政办公成本支出,而且还容易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交叉管理”情况,通过笔者对部分企业存在的交叉管理进行分析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交叉管理之间存在的管理结合区往往会成为管理上的责任缺失内容,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运行。

三、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纠偏措施

梳理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实不难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了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滞后,但是考虑到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就目前的外部条件来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解决,因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化解。其一,建立和健全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规模性发展,一个项目要想真正体现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其企业信息化管理架构中就应该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摒弃原有的裙带关系影响。在人尽其才的前提下真正实现物尽其用的效果。只有打下这个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的让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走向正轨。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涉及到谁,无论是影响到哪个层面的部分个人利益,都必须在遵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进行调整,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应该调整其在企业中的相关领导职位,以保障企业项目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二,基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开展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这个培训要覆盖项目操作的所有岗位和环节中,如果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参与和融入其中。这样做主要是为基层的企业职工灌输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架构及措施内容。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项目信息化操作过程中的相应指令在传达到基层之后具备可操作性,从而提升企业职工的执行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由于一些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操作指令可能存在跨级别下达的可能性,基于企业管理中“只有一个上司的原则”考虑,项目的相关进度必须由项目具体责任人来完成,对于这种指令可以视为是干扰指令,不予执行。笔者个人认为这种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因为在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架构中,存在信息双向互通和反馈的渠道,当基层接到相关指令之后,如果对指令存疑,可以采取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复核。这样既满足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操作需要,也符合了基层执行上行指令的企业信息化基本管理要求,同时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和有效。第三,基于独立的环境下完成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编制企业信息化管理总体规划,需要企业相关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共同参加,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决策层就已经对不同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点有了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从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对完成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平立建设的工作有了认知上的提升。这样就有助于在独立的环境下完成相关的平台搭建工作,由此就最大程度的将了企业项目信息化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外部客观因素干扰的可能性,提升了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也提高了项目实际负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特别提升了基层操作人员与中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整体联动协调能力与执行力。

四、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展望

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在于信息化技术的利用,因此,在下一段的工作中,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在于一方面融合云计算技术提升项目概预算和决算之间的平衡配比工作,这样能够给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成本支出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分析,确保其成本支出实现性价比最优化;另一方面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项目从决策层向基层的执行力度,对相关执行进度结合不同的工作岗位来监督其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解决了工作懈怠或者是工作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最主要的一方面是借助云存储技术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将企业内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经营效益和经营责任审计延伸,这样不仅是加强了企业项目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对于执行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责任人也是一种有效监督和制衡,可以进一步规范其自身行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是有效提升企业实际竞争力,实现战略性资本扩张的最佳助力,其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瑕疵在所难免,只要是能够及时的调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企业项目科学、规范、高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敏,翟培甫.浅谈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挑战、机遇与应对[J].低碳世界,2016(23).

[2]赵凯峰.浅谈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

[3]李芳.谈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项目管控[J].山西建筑,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