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素质教育范文1
我觉得“素质教育和应试如何实现双赢”这个论题本身有问题:
1.这个论题把素质教育和应试看成了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体,非此即彼。要么应试,你就不是素质教育;要么素质教育,你就不能有应试。以我愚见,这个论题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提出的:目前的情况下,应试不对,但它是无可奈何无法改变的现实,素质教育对,但它没法适应现在的应试。素质教育和应试是让教师烦恼的一对矛盾。所以,无奈之下,请你找一条“既能实施素质教育,又能适应现在的考试”的最佳途径吧!
2.以我之体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青少年一代整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应试教育则是单纯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而毫不顾及其他的片面教育(其实这已经不能叫教育,只能叫着考试训练)。素质教育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二是面向学生德智体美心(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而不是只训练学生怎样应试。素质教育也要而且应该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但它不单纯以此为目的。它要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追求更多学生升学的同时,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法制纪律、心理人格、意志品质、健全体魄、生活技能、适应环境、交往共处等等素质的锻炼培养。其中,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未知世界(即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3.在全民声讨应试教育,仿佛我们当今中国的教育已经全部陷入应试教育的大海之中的时候,我想提出我个人的观点: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其实就是正在实施素质教育。不错,我们的确是想追求升学率,让更多的学生考上高中,升上大学,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深造的机会,也满足广大家长望子成材的迫切愿望。所以,我们教师尽职尽责地教,学生刻苦认真地学,甚至让老师和学生加班加点抓紧时间,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训练其应试能力。但我们更注意学生成人,成一个品行良好,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锻炼习惯的人,成为一个懂得纪律,畏惧法律,不怕困难,争取上进的人;成为一个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人。我们没有追求人人都去考重高,升大学。对于很多没有升大学潜质的学生,我们并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我们让他们多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我相信,绝大多数学校都在这样做着。只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够,做得不好,必须不断地探索如何更好地更科学地更有效地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谈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
1 正确把握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们得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有良好素质的人。
纵观前些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多放在听、说、读、写等应试能力的训练上,许多教师仅仅将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四、六级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实际上,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另外,通过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上发生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全面公正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素质。反过来,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2 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人文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1)摒弃功利价值,追求简朴自然。如《大学英语》等二册The Professor and the Yo-yo中记叙了爱因斯坦性格的几个方面,他摒弃社会功利,追求简朴,谦逊自然,毫无矫饰。若不具备如此良好的人文素质,爱因斯坦也许很难有那么伟大的成就,造福人类。第三册Why I Teach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真挚笔调讲述了他对学生的热爱,教书丰富了他的人生,使他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作者视富贵如浮云,追求人生真谛的心声让人振聋发聩。(2)走出狭隘的自我,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走出狭隘的自我天地,树立起对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博爱的胸怀面对整个世界。Going Home中文戈的妻子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他的错误,用爱的黄丝带温暖他的心灵,爱的感化使得一颗迷失的心重新踏上光明的人生之路。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中的贝蔕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北方军官,因为他不是敌人,也是某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一个受苦受难的人。她们的行为向我们指明了一条博爱的人生之路。(3)藐视困难和失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A Fan’s Notes中莎拉虽然身患脑瘫,但她藐视困难的勇气和阳光乐观的性格带给每一个读者启示和鼓舞。(4)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善待自己、他人和自然,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Is There Life on Earth? 等课文都关注这一主题。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3 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运作中,应研究如何根据篇章内容,灵活安排课堂讲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的介绍与讲解之中。不仅如此,还要研究如何加大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启迪。从而既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促进其听、说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心智,提高素养,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育。
(2)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良好的课堂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师生间除了语言点操练或巩固的互动外,完全可以就成长、健康、人与自然、人与人交往等内容进行交流,就某些方面获得指导或达成共识,师生各自的态度价值观也因有所分享而相长。互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开放。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所以在互动过程中不仅有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情感与心理反应。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有足够的空间让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精神互动。教学互动不是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将教材知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景中,在互动过程中促成知识之间的融合、修正和生成新知,从而实现心灵对话、情感交流。
(3)教师还应建立愉快的课堂气氛、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须以爱施教,以情育人,既严格要求,又善于灵活处理和对待。同时,努力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配合,力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优化其态度、情感、价值观念、信仰等,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
(4)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良好的人格素养,在外语教学中无疑会显现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讲课。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外语教师高尚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磁铁效应:学生会愿意和老师接近,乐意跟老师交流,愉快地向老师学习,可谓是“度德而从之”。德国的迪斯多惠就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旦外语教师以健全的人格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他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感受。
4 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以高尚的人文灵魂、深厚的学术功底、灵活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育,课程教育就会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谈素质教育范文3
一、提升教师素质是关键
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告诉我们,教师内功深厚,自我完善,实力强大,责任心强,态度和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瞻远瞩,时事更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教师也是一样,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若不然,定会被时代的高速列车所抛弃,教学工作必然会脱离社会实际,必然走入歧途。
2.业务有专长,形成特色。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是活灵活现的有思想、有思维的人。所以,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的本领上,更体现在学生被唤醒和被鼓励的程度上。教师的专业水平高、功底厚、对教材烂熟于心,运用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讲解时洒脱自如,效果自然会好。而要想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边教、边研、边学,努力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否则,要想征服学生,使教学受学生的欢迎,就是一句空话。
3.兼收并蓄,知识面广。赞可夫说的好,大范围“扩充教师的科学知识量,几乎成了提高学生知识质量和提高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重要条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单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有长流水。
4.研究学生,对症施教。我们接触的是十二三岁的初中生,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不少学生对雷锋不感兴趣,认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已过时了,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共卫生,不珍惜粮食。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还普遍存在。如不正确引导,就会影响今后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民丰、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公民》教学中,我以主题班会、故事会、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设计了国旗含义是什么?国歌词曲作者是谁?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爱国英雄?我国有哪些世界之最等问题,组织课堂爱国知识竞赛;结合纪律,举行了守纪主体班会,让学生讲守纪律小故事。谈守纪体会,结合劳动观念,让学生自制工艺品等,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探究途径是保障
1.解决好“知”“行”问题。知是起点,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是从起点开始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道德观点就越明确、越坚定,并有助于转化为道德行为。“行”是归宿,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光说不做,它重在实际行动。为此德育工作者应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行动中检验其道德水平。
2.抓好道德评价。教学中道德评价多种多样,有表述性评价,命题评价,实践评价,抓好评价就是抓好信息反馈。教师必须紧扣时代、紧扣生活,结合学生现实问题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去探讨,论证理论的正确与否,让学生在论证中改变以往那种“思想政治理论是教条,实际用处没有,与学生关系不大”的想法,使学生在论证中感到思想政治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生动实际的例子予以体现。
3.寻求探索途径的多样化。抓好课堂讨论,是常规教学别强调的基本途径。教学采用启发式、开放式、多样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辩积极性,信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比较鉴别能力、判断能力、批判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分析推理是方法
l.克服思想政治课空洞无物的弊端。调查发现,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达33%,对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无兴趣、无所谓的达30.4%,对思想品德课抱重视态度但认为政治课上得不生动的占44.6%。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没有抓住初中生的特点。青少年好奇好动,喜欢参与、喜欢活动,教师往往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现状来上思想政治课和开展德育活动。而是照本宣科地讲思想政治课,或者是过什么节日就开展什么德育活动,因此学生觉得德育活动老会、枯燥无味。
谈素质教育范文4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他们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慎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为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毫不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化学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
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高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通过一些定型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在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比原大纲和教材在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适当拓宽,化学计算难度和数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学实验略有加强。这种变动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室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所选的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谈素质教育范文5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列宁曾经说过:“学校教育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和水平。”在学校教育的所有课程中,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基础的工具性的课程,对语文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对其他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担任民族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师要能成为学生的良师和学生人格形成的模范,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语文教师必须在探索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来。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的“三要义”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在课堂,语文的课堂教学必须落实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精讲,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学习、参与训练,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是全面提高。就是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教学生基本语言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与德育、美育结合的客观条件,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小说、茅盾的散文、郭沫若的诗歌、老舍的戏剧以及高尔基等外国优秀作者的一系列思想性、艺术性极强的精彩华章,都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用的素材。三是主动发展。就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文道兼修,教导合一
文道并重,教导合一,这是中国教育实践的重要经验。语文教学首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积累文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能明辨是非,学会爱憎好恶;性格上积极向上;感受华彩文章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真谛,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升华。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文道兼修。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品德高尚,坚持真理,言行举止堪为学生表率的教育工作者。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语文教师还要加强业务修养,不断提高教书水平,教导合一,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在语文课中大多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充电”,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通过朗读,我们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归田园居》《荷花淀》所勾画的意境美,也可感受《麦琪的礼貌》《小二黑结婚》所表现出来的结构美和语言美。教师还可以通过文章的线索、词句、创设情境等方法诱导学生步入胜境,领略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境界。
三、提高语言素质,突出说写能力的培养训练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其“说”的水平和“写”的能力尤显重要,因为“说”(口头表达能力)不行,无以为师,“写”(写作能力)不行,无以为范,只有说写俱佳,方可锤炼成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 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还应做到说理述事具有逻辑性,描述人物具有形象性,范读谈话具有感染性,借助手势,具有谐趣性,发音正确,富有精确性,举一反三,具有启发性,阐述分析,富有教育性。
从“写”的角度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只的一大难点,要教好学生写作文,语文教师是关键。既要自己知道“怎样写”,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写”,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写作基础,掌握写作规律,通晓各种文体的知识,擅于不同文体的写作,语文教师要把自己工作中的作法、总结、感想等用笔论述出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样,既为学生做出榜样,又为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适应未来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师,必须大力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教师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宽容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真诚地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
五、多积累,海纳百川
谈素质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学寄宿生;现状特点;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56-01
一、小学寄宿生现状与特点
寄宿生上课现象千奇百怪:不让家长走,在教室内、外打滚、不听讲、走神、嘴里吃东西、随便离位、不做作业、不听铃声;就餐让人啼笑皆非:要老师喂、用手抓饭菜,不洗碗筷,饭菜倒在桌上、地上,饭沾在脸上,菜汤泼在衣服上,有的吃饭不吃菜,有的吃菜不吃饭,有的吃不完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那儿流眼泪;睡觉起床更是“兵慌马乱”,要生活老师拍哄着睡、抱着睡,洗脸、洗手、洗脚、穿衣穿鞋全不会,踢被子,尿床,早晨起床穿别人的衣、鞋,反穿衣、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二、如何对小学寄宿生进行素质教育
1、向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学前班、一年级的学生,因长期在家受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宠爱,不愿离开家长半步,要求家长实行“”,即陪吃、陪读、陪住。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变了,物非人亦非,那种温暖、呵护的感觉显得荡然无存。他们只是一个劲地想家,依恋父母、爷爷奶奶。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和保育员首先可向这些学生进行谈话,先用夸奖的口气说:我们都是乖孩子,乖孩子最听老师话,不哭、不闹是好孩子。其次是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倾诉,多安慰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信心,鼓起战胜自己和困难的勇气,让孩子逐渐放下家长这个“依靠”,一下子放下,不现实,也不可能。再次,树立乖巧听话的孩子为榜样,抓住孩子一个细微进步,一个细小闪光点进行正面教育,因为个个孩子都爱听好话,戴高帽。最后,教师和保育员对学生的态度要温和可亲,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恐吓学生,因为这样只会招致学生的畏惧心理,师生的距离拉开了,甚至会造成敌对情绪。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比家里好,老师要比家长好。
2、培养小学寄宿生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寄宿生由于年幼,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凡事依赖父母,事事不会做。为了提高寄宿生自身素质,教师和保育员须从生活细节抓起,从穿衣穿鞋到洗脸刷牙,从排队就餐到刷洗碗筷,从摊床叠被到夜晚大小便,从课余娱乐到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和保育员手把手耐心细致地教,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叮嘱,都能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教育作用。生活老师要反复示范,示范的次数多了,学生学会了自理,独立生活的能力就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
3、创造宽松环境,开展健康有益活动 小学生实行寄宿制,每天早晚不上自习,他们应该有自己活动空间。学校必须有活动室、娱乐室、活动场所,并有老师和保育员引导小学生看动画片、放碟子、唱卡拉OK、看幼儿书籍,学生被精彩的文艺节目和故事情节迷住了,想家、打架、闹事的就会减少和杜绝。寄宿生成天关在教师里不行,还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下跳棋、玩积木锻炼学生机灵、敏感的思维力,可以组织学生跳跳舞,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针对小学寄宿生,任课老师应具备的特有素质
(1)注意小学寄宿生的情感
情感是智力开展的翅膀。黑格尔讲过:“要是没有感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由此说明情感的重要,况且小学寄宿生整个人格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知”和“情”的关系,富有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教学时做到亲切、融洽、和谐、自然,激起学生对学生的注意和需求;形成学生的信念和追求,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生活。
(2)注重对小学寄宿生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