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1
1.1医院管理信息化。作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医院的综合性质较强,涉及的科室部门极多,且日均出入人员量大繁杂,在信息管理上存在着极大的难度,尤其在财务收费方面,统计的数字及记录的信息需要即时化、准确化、完整化,一旦出现了疏忽遗漏,就会给医院的相关工作造成阻碍。因此,在医院信息管理方面利用信息管理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进行调整是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工作。医院应建立局域网,并通过网络系统将各部门信息及全员信息进行整合,相关人员可以进行查询、补充、监督,以此实现对医院信息掌握统计的准确、全面、及时。1.2临床管理信息化。“临床管理信息化属于医院信息建设的第二阶段,目前在我国还无法实现普及。”但是我国各大中医院始终在进行探索与完善,力求尽早实现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临床管理信息化体现在临床诊疗的两个方面:电子病历系统及医学影像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即在挂号环节起,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便通过网络被医院存底留档于医院管理系统中,当患者再次来到医院进行治疗时,医师及医护人员只需调出患者的电子病历即可,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对病历进行操作、修改、补充,继而对患者的病情、症状、药方信息等一目了然,减少了患者的麻烦,也有利于信息的整合。医学影像系统则可以利用影像对患者采取更加优良的治疗方式,实现远程治疗,有效地降低急诊手术的失败率,继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3局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管理信息化。局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即建立一体化的保健、医疗服务、卫生管理环境,分散的医疗机构往往会消耗患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如果在局域范围内为其建立系统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然而,由于局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涉及的内容众多,包括网上预约、网上挂号、双向化转院、统一医保、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健康宣传教育等,因此必须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拓展空间,提高效率,患者只需要登录医疗机构的网络平台,就可以实现网上预约挂号,节省诊疗时间,区域间医院也可以利用网站信息共享实现双向转院。只有确保其信息化、数字化,才能将多项内容统一结合,实现管理的高效。
2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传统管理模式下,我国的医疗工作都依赖于人力展开,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医院的长远发展,且给医院的形象树立造成了消极影响,由于患者人数众多,医疗管理工作常常效率低下,导致患者片面理解为医疗人员懈怠误工。而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效率低、纰漏多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缓解了其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医疗人员可以及时地查询、监督医院信息,有效地减少时间、节约成本、保障质量,整体改善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医疗服务水平则意味着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综合实力的增强,具有十分积极必要的作用。2.2规范医疗服务,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于传统模式更具有监督性,传统模式下,由于信息管理太过繁琐、耗力,所以其更新、处理、监管存在不够及时、全面的情况,所以会导致一些医疗人员行为违规,这不仅会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更会给医院的长远发展造成阻碍。而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却能够有效地加大监管力度,例如,在储备或发放药品时,药品的各项信息都需要及时准确地被记录在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各项信息录入系统,医疗人员便不能擅自进行修改、删除,有利于医院领导及时进行监督管理,继而对医疗人员进行规范。医疗人员的服务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能够更好地建立医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对医疗人员更信任、更依赖,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奠定基础。2.3减少医院运行成本,保障医疗机构经济效益。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将所有信息进行整合,有利于医院领导进行综合决策,处理、分析,并最大程度地改进医院现有阶段的问题,现代化的医疗机构以信息、人才、技术为基础与保障,要想推动医院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战略计划,而信息化建设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条件。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性将信息、人才、技术三者结合,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精进合理的计划方法,通过成本核算、奖惩机制等手段严控成本,降低消耗,进一步保障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发展。
3结论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管理信息化俨然是大势所趋,只有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才能够让医院构建内外信息交流管理的共享平台,“进而实现整体管理工作与运行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实现共享资源信息、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尚未成熟,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调整空间,且信息化管理给医院管理带来了良性影响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为此,医院应积极培养人才,加大技术创新,保障信息化管理建设进一步完善成熟,促进医院管理工作更加合理、高效、规范。
参考文献
[1]史丽波,杨爱荣,李莹.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48.
[2]李文哲.医疗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管理的影响[J].科协论坛,2011(03):62-63.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2
1.1医疗设备盘点分析
医疗设备盘点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整个过程很难完全实现账物相符[4]。入账医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盘点,在每台设备上粘贴单一条形码,通过对条形码的扫描获得设备的相关信息。但是,这种条形码很容易丢失或者损坏,且条形码在设备的位置一般比较特殊,经常出现乱贴和错贴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设备甚至不知道存放在哪个科室,容易出现盘点困难,账物不符等问题。
1.2设备维修分析
医院经常面临医疗设备维修不及时的问题,一旦维修不及时,设备可用性大大降低,极大地影响医务人员诊疗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管理中,通常是维修人员通过临床人员反馈的情况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修,反馈流程过长,降低了设备维修效率,加强对医疗设备的实时监测可以更好的帮助维修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5]。
1.3设备使用效率分析
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准确的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大多数医院将工作重点放在设备的招标采购与日常维护中,而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关注较少。除了超声科和影像科大型设备配置叫号系统可以进行实时统计外,多数医疗设备并无实时数据支持和分析[6]。由于设备运行时间和使用频率很难被医学工程部收集,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更加无法迅速调整,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
2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于解决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RFID和红外感应器以及全球定位等技术,将医疗设备与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与通讯,最终实现智能化与实时定位[7],消除信息的滞后和不精确。
2.1RFID技术概述
RFID技术又称之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主要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以及天线与管理软件四部分组成,电子标签进入读写磁场之后,阅读器会发出一种射频信号,感应其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经过解码之后传送到管理软件中进行相关的处理,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8]。这种技术在数据存储、传输以及多标签识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被逐渐应用到交通运输和工业自动化以及物流管理中。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也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9]。
2.2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初步应用
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医疗设备盘点。设备盘点建立在入库和出库信息完备的基础之上:设备入库主要是将设备的相关信息录入到医院设备管理系统中,同时通过写码器编入到电子标签之中,使每个设备有自己的身份;一旦设备需要出库时,设备的基本信息可以在出入库管理的界面中显示[10]。设备的盘点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系统会自动发出具体的盘点清单,管理人员在盘点过程中通过读取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信息,将设备的实际库存信息填入到整个管理系统中,与清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完成设备的盘点。由于管理人员不需要逐一对每个设备上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即可将实际数量填入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误操作。(2)简化医疗设备维修。运用RFID技术可有效的利用无线网络远程监控医疗设备,并通过网络报修的方式实时监控,从而提高维修效率。主要原理是,利用医疗设备上现成的报警系统,加装信号采集与发送装置,将报警信号与终端网络连接起来,一旦出现报警,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终端显示的信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11]。对于无法加装报警信号的设备,也可利用专业医疗设备维修软件进行网络连接,简化报修流程,更快的将设备送入到维修中心进行维修。此外,通过信息系统,维修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对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并总结故障原因,提高设备管理质量。(3)助力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传统做法采用人工统计的方式监测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不但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11]。利用RFID技术,大部分医疗设备可以自动记录其电压和电流,以及患者相关信息,确认使用时间和频率,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射频技术传输到网络终端,管理人员在电脑上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还可以监测设备水电的消耗、日常养护费用等信息,更好的评估设备使用效率并及时作出调整。
2.3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意义
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RFID技术更加方便,其电子标签比较薄,体积小,能够应用在任何的医疗设备上。同时,其内部芯片存储信息量大,具有可重复性,尤其在移动的设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点子标签还具有防水和防磁以及耐高温的特点,使用的寿命也相对比较长,能适应医院各种恶劣环境。传统的条形码需要逐一扫描来读取设备信息,而RFID技术可以在设备覆盖和遮挡的情况下读取相应信息,将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设备管理精确性,进一步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的同时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并为后期科学合理的购买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4RFID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费用方面。RFID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种技术的投资回报率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于电子标签的成本相对比较高,使得该技术在医疗设备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其对周围设备的较高要求也使得执行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利用不断发展的RFID技术本身来降低执行费用,是RFID技术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2)技术安全方面。随着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不断应用,RFID技术是否会影响医疗设备本身的性能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2]。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排除其对医疗设备性能正常发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RFID技术在解决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同时如何有效的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也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之一。(3)统一标准方面。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RFID技术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体系,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针对该问题,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国家对RFID技术的标准制定了简单的技术大纲,但仍然缺乏可操作性;而国内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依然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能否制定统一有效的标准,直接关系到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开展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3结论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科教;信息;管理
1 引言
医院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但是作为医生实践作为便利的场所,医院也具备教学和科研的作用,医院都有专门的科教部门,主要负责医院承担的教学实践任务,科研项目的管理,学术论文的统计等多重任务和工作,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政策较多,工作内容较繁杂,工作的广度比较宽泛。由于网络化、信息技术不断融入现代办公领域,使得实现更多快捷、方便、高效的科教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教学任务的统筹更加科学、对于科研相关的管理更加合理,对于学术论文的统计更加详细。
2 信息化系统的优势
2.1这一系统的建立提高的科教管理工作的效率 目前,医院科教管理工作在教学统筹、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统计等方面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如果医院引进使用这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科教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例如,对于论文统计来说,原来需要业务科室将自己部门本年度发表的论文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上报科教管理部门,科教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再进行统计各个科室的情况,一般需要1~2d的时间,才能完成本院所有科室的论文统计工作,但是有了这个系统之后,论文统计实现了网络化完成,很多的论文统计信息各个科室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进去,系统将完成整个医院情况的统计,大大提高了论文统计的工作效率。
2.2这一系统提高了科研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多元化 这种基于软件系统的统计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数据输入,例如想要知道近年来的数量、核心期刊收录情况等系统可以直接给出相应的结果,想要了解某一个医生近年来情况,通过筛选功能,就可以轻松实现某一个人的论文情况统计,这是以前人工统计不可能实现的,需要二次统计。这一系统实现多元化的统计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多元化。
2.3这一系统对数据保存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 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电子化处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很多数据输入电脑之后,可以实现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永久保存。相比以前纸质的数据统计表来说,保存质量大大提高。另外,一些科研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更新,这是以前人工统计很难做到的,一般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重新统计,实现数据的更新,这样就造成了相关数据统计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更新,然而这一系统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永久保存和随时更新。
3 信息化系统的实际应用
由于现在医院的科教管理工作中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统计,对于科研、教育工作的管理首先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因此,科教工作的基础就是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有了数据和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措施才有根基。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相关科研、教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个系统在每一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终端,各个科室的科研成果申报、信息反馈都有专人进行负责,将自己科室中的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传给相关的科研管理处室。而且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主要由几个细化的模块组成,下面就从这几个模块的管理进一步探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过程。
3.1项目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的管理需要设计项目发展的全过程,例如项目的立项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开题报告、课题可行性论证会、科研成果取得的时间等情况进行分别记录,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数据,例如某一时间段发表了多篇论文,论文的质量等进行相关统计,在课题结束之后,需要对相关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统计等,另外还有课题负责人、参与人员等等信息都是这个系统模块需要记录的主要信息[1~3]。
3.2论文模块 信息系统中的论文模块将医院医生、护士、学员等发表的论文进行相应统计,数量和质量充分体现出一个医院的科研实力,对相关的论文信息进行统计可以有效掌握医院的科研实力和成果等。论文统计的需要涉及到论文名、作者、第一作者、登载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等。上述也说明了这个信息系统在进行信息管理的时候,将每一个科室都设置相关的管理入口,业务科室可以指派专人对自己科室的情况进行统计。
3.3学术研讨模块 学术研讨是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相关科室人员外出参加学术研讨的时间、地点、会议种类(国内、国际)等等信息需要在这一模块中进行输入,一些重点医院具有自己组织相关学术研讨的机会和能力,这一系统也可以对举办相关学术会议的基本情况进行信息登记。
3.4教学管理模块 教学任务还是一个医院的主要职责之一,医院有大量的实习医生,对于他们的管理主要还是以学分取得为主要依据,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块的实现,这一模块对于实习生实习情况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管理的学分多少,学分多的实习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对其评价就可以是优秀,反之亦然。这种规范化的、透明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降低的空间,反映实习生的真实情况。
4 结语
医院在进行日常的接诊工作之外,还兼有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职责。一个医院教学、科研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统计梳理,信息化技术可以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冒海春,陈建荣,等.建设数字化急诊中心提升灾害医疗救援能力[A]//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产业成果展示洽谈会.2014,09:153-154.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共享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16-02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必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为此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点是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化,即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HIS系统、EMR系统、LIS系统,这些是医院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研发使用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真正做到了影像学资料的传输、存储完全数字化、网络化。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实现放射线、CT、超声、腔镜、核医学、病理、心电、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检查等的图文报告传输到医生的电子病历工作站上,使各个科室之间的医疗信息得到共享。
1 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研发的目的与意义
长期以来医技各科室图文报告信息形同孤岛,数据不能共享,医技医生在做诊断时不能参考患者的其它诊断因素,患者基本信息只能通过患者口述或参考申请单,易出现不准确。实现网路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可以将患者基本信息直接导入,对患者需检查项目、项目费用等相关信息了解明确;可以实现患者医技检查信息集中管理,信息共享,提高医技科室信息统计管理;可以方便历史资料的快速准确的查询,以及进行检查费、日常工作量和综合信息的快速准确统计等工作;可以构建各个影像学科图像及文本信息整合,实现在统一ID、统一界面及统一索引下涵盖医疗、教学和科研信息的管理;可以在电子病例系统中查阅患者检查的图文报告数据;可以为医院全面数字化、信息化奠定基础。
2 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的研发方法
连接医院各科现有主要影像设备,实现全院影像资料标准化存储与管理;建立服务器集群和大容量集中存储系统,并可平滑扩容,所有数据按照国家相应法律法规进行长期备份保留,提供多级数据安全体系保障;建立数据的备份及容错系统,提供数据转移、恢复措施;在系统内部建立统一全面的用户权限管理;提供多种影像调阅模式,实现放射科、门诊、住院及部分相关科室的影像快速调阅,提供各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以提高质量诊断;实现影像检查质量控制管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管理;实现临床科室影像调阅和报告阅读;连接放射线科、超声科、腔镜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影像科室,实现全院范围内的标准化数字化影像系统;实现医院内部影像资料及相关信息的统一存储管理,数据共享;实现与HIS系统及电子病历系统的进一步融合;建立整个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系统的系统安全机制,主系统出现故障进可快速切换;实现数据的容错、容灾及安全备份,在线数据系统出现灾难性故障时,可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恢复。
3 结 果
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实现了图文报告系统的网络化传输,使医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病人的诊断结果;实现了放射线、CT、超声、腔镜系统、核医学、病理、心电、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检查等的图文报告传输到医生的电子病历工作站上;实现了医院影像数据及相关信息长期的可靠存储与科学有效管理,使其能更好的应用到医院的诊断、科研、教学等实际工作中;实现了医院影像诊断过程中各类信息的全面科学管理,提高了医院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的系统接口功能,实现了与医院HIS进行无缝连接,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的高效整合。同时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使医技图文报告信息网络化,数据集中存储到服务器上,定期备份,避免在本机时数据易损坏易丢失。数据共享使得医技医生通过此系统可以调阅参考患者在其它检查科室诊断,可以为此次检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信息集中处理简化了作业流程,提高了历史资料的快速准确的查询,以及进行检查费、日常工作量和综合信息的快速准确统计等工作。
4 结 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给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对于提高医院和科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医院科室的数字化发展、并融入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必不可少的,结合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完成医技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综合信息及数据资料的自主管理等工作,规范的诊断报告使临床医师阅读方便,减少了手工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了医技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及科室的综合管理水平,塑造了医院的窗口新形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更好的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 赵晨晖.医疗信息系统集成问题研究及实践[D].浙江大学,2010.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5
8500亿元的投资驱动,无疑给卫生行业信息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据市场调研机构CMP咨询的分析与预测,预计2009年~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度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7%,预计到2011年将达130亿元。
卫生信息化不差钱,可是有了钱该怎么用?这其中面临两方面的难题: 一是如何使用这笔钱; 二是如何用信息手段来监督资金的流向。
“人才、技术和标准的缺失,恰恰也成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在新一轮浪潮中发展的短板。”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计算机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包罗直言,在炙手可热的医改话题之下,爬坡上坎的卫生信息化潜伏隐患。
杜绝“面子工程”
过去,医院CIO常常抱怨没有钱; 如今,医改带来的可观投入,又常常让CIO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这一状况,在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中可谓是成了一道“谈资”。
“一旦不知道怎么用钱,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李包罗表示:“过去医院发展信息化是自己掏腰包,凡事精打细算。如今,政府掏腰包,乐了厂商,但要如何用,值不值得考虑就会欠缺了,更有领导为了面子工程,即使不好用也硬扛。”
不仅如此,医改新方案体现出的“公益”精神,还昭示我国的医疗体系逐渐从市场化过渡至公益性。
当市场化的影子在医疗体系中逐渐散开的时候,如何督促执行、如何调节各方利益变得尤为重要,更有效的监管迫在眉睫。“将来,医院会得到国家与政府更多的补贴,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监督,譬如: 这些补贴是不是花在政务上,医院的运行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政策,医疗系统是否真正地惠及百姓等。”李包罗直言,医改不是“面子工程”,靠忽悠行不通。
4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会上,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保部四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时,对于如何确保8500亿元投入到位的问题上,信息化成为五项措施之一,以此提高管理水平。
为此,李包罗算了一笔账,以往医疗行业一年能得到55亿~60亿元的政府投资,如今面对8500亿元的增量投入,尤其是这笔投资更多地投入到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中。除了怎么用外,还应该注重有没有用到位?
据了解,增加的8500亿元投入有2/3是用于需方、1/3用于供方。投入供方的钱,其着力点也主要是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使供方能够更好地向需方提供服务。
当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以及农村时,对资金流向的监督更是必不可少。“如果对农民的补贴上升50%,或者30%,将是原有补贴的几倍,如何保证这笔钱真正落到农民手里,信息手段的监督功能相当重要。”李包罗强调。
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言,目前很多地区还处于手工操作的阶段。服务网络不健全,管理机构工作效率低,信息收集汇总复杂,统计上报工作困难,上报、汇总的数据准确性差,差错率高,乱收费难以控制,基金监督不到位等等弊病横亘中间。一旦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将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可有效避免运作中非规范化行为发生,规范基金监管、杜绝漏洞,也便于建立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合作医疗基金监督机制,有利于合作医疗的层层监督体系的完善。
那么,要踏踏实实地用这笔钱,谁来管理这笔钱,谁来使用这一管理手段?
“谁拿钱,谁监督,谁管理。”李包罗举例到,如果区县卫生局获得医疗补贴,那么这一级的领导必须明确,要新建多少社区服务站、社区中心、乡镇卫生室、农村卫生所等,在理清这些问题时,将信息系统的需求一并考虑。
谨防新孤岛
“8500亿元来了,我们不差钱。那么是不是要将每一个社区建立成为新的孤岛,是不是每个区域医疗协同最后还是成为孤岛呢?”李包罗坦承这是他最大的担忧。
这一担忧恰恰是由于我国卫生信息化人才、技术和标准的缺乏而带来的。
他进一步解释,标准化的问题,在医院内部体现的并不明显,但一旦扩大到区域间的互联,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核心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在国外,通常将这种共享称为互操作,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一起工作并共享信息的能力。
根据李包罗介绍,标准化的制定包含三层内容。第一层是数据源的表达标准; 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标准; 第三层在于工作流中决策以及业务的标准化。目前,美国正在致力于推动整个医疗体系向互操作方向发展,主要通过三项联动机制来控制: 第一为标准制定机构,第二为产品标准的认证机构,第三为激励机制。一旦标准制定出,厂商在遵照标准的情况下开发系统,再通过认证,购买这些符合标准产品的用户则能得到国会的“奖金”,实现开头到结尾的控制。美国认证机构的主席曾说过,如果没有三项联动机制,我们不过是将过去用纸糊的烟囱改装成了更贵重的计算机。
在对国外案例的研究中,李包罗发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都各有不同的医疗体系,但是所用的基础技术、标准化问题、互操作性问题、平台搭建问题都是通用的。在这其中,试点路径是必不可缺的。
但现今,在国家层面的标准还未统一的情况下,试点地区只能自己制定标准,局部推行。长久一来,无论厂商还是地方政府的心里都会打起“退堂鼓”,不敢继续。“如果继续建设,一旦国家标准出台,无法匹配,系统很有可能需要推倒重建。”采访中,记者频频听到专家的呼声。
“有关区域医疗协同中的标准问题,必须是自上而下地推广,国家层面有了统一规定后,才可能带领下一级有条不紊地进行。”李包罗告诉记者。
除标准问题,人才与技术缺失的短板,也不是有了钱就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克服的。
李包罗认为,在过去近30年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顶端医院基本实现了数字医疗的目标。但在县城、乡镇中,却是有了机械没人会用,有了计算机不上任何应用系统,人才、技术的问题始终制约着资源的平衡部署。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卫生信息学相关学科的欠缺,无法培养出既懂医疗业务又有IT知识的HIT人才。”李包罗直言,由此一来,常常出现医院CIO偏重技术,与业务脱钩,系统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如今,卫生信息化面临全新挑战,没有强健的作战队伍,很难达到目标。
“建立独立于行政、盈利之外的科研机构,组建一支国家级HIT队伍,应该是卫生信息化的一大投入方向。”李包罗笑谈,在这一波卫生信息化的浪潮中,不可能实现所有的目标,我们需要的是在波峰时抓住机会,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6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临床诊疗、医院管理、政府卫生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支撑,因此这就要求医疗信息化工作者必须是同时具备医学、IT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其中医学是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技术是实现目的的工具和基础,而管理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方法论。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在语言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与IT工程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医疗信息化人才需要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通过艰苦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培养成。而目前,学医的不懂IT,学IT的不懂医学,学医疗IT的不了解医院和行业的状况和进展,不知道如何将IT与医疗临床和管理相结合,这就是中国医疗信息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
目前,国内医学信息学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应用的状况。很多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理解不深、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这可能与相关专业的学科设计和师资缺乏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国内高校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大多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学校汇集了大批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优秀的人才。但这些人员,特别是非医学类高校的计算机或软件相关专业人员,根本没有医院和IT企业工作的经历,他们可能未必真正了解国内的医院和医疗IT行业,更不了解最终用户的需求,因此他们培养出的学生也大都只会纸上谈兵。
笔者曾经参加过一个高峰论坛,会上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大谈物联网、云计算等时髦名词,一些博士和硕士的科研论文也确实非常高深和尖端,但这些科研成果却与实际相差太远,很难转化成可以应用和实施的技术或解决方案。最让笔者记忆深刻的是在会议快要结束时,主持会议的外国专家请到会的具有医学背景或在医院工作过的代表举手时,整个会场100来人中只有2个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