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韩语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韩语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导游韩语;韩语教学;教学创新
我国已有50多所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韩国语专业,高职高专开设韩国与或旅游韩语等。面对旅游企业对韩语导游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在韩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务必提高高校韩语教育教学质量,探究和提高高校韩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培养适应中韩两国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也不断在韩语教育教学上大胆探索创新,创建出切实有效的韩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全方位发展高校学生韩语专业的新技能。
一、韩语导游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导游业务能力不足: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旅游过程中的讲解服务业也是导游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导游过程中,要能够及时快速的形势,快速做出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能够综合的考虑天气条件,游客的身体素质等方面,合理的安排旅游景点,要不断熟悉带团业务,加入仅凭导游书本理论知识一旦发生突况,很多导游就会疲于应付,手忙脚乱,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带团过程中的问题,导游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外国游客对于中国的国情的了解有限,不同的经济,文化,政治,风俗等因素对于如何与外国游客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韩语语言的能力不足: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虽然迅猛,但韩语专业在教育教学理念中,还不能满足时代的新要求、人民群众教育的强烈期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主动性,在韩语的课堂上更是提不起兴趣,学习氛围效果不佳。例如在导游考试中大多数考生能够整篇的背诵导游词,但是在提问环节中,不少学生在韩语表达方面,漏洞百出,听不懂评委的意思。
3、韩语文化知识的不足:熟悉韩国文化,能够更加贴近外国游客,拉近游客之间的距离,了解韩国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找不到共同话题,讲解内容也就提不起游客的兴趣,掌握韩国文化的背景知识,也能够在相处的过程中减少摩擦,提升服务质量。
4、教学模式不足:多数教师的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学设施不完备等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下降。
二、高校提高韩语导游技巧的方法和策略
1、增强学生对于韩语视听说等训练:在词汇,发音,语法内容强化,注意积累,反复复习,加强表达能力的强化。不断加强听抄训练、抓住长句变短的重点、加强听说译的结合、提高对听力素材的理解。通过借助于听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连贯、逻辑清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及口语语言表达能力,掌握韩语听力需要的有效运用的策略。第一,加强课外的阅读量,组织文化体验活动,竞赛,听戏剧等方式多个角度学习韩国文化,第二,有针对性的了解一些韩国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了解一些韩国风土人情习俗等,同时增加预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与韩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韩国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韩国人进行交流,多加练习,说最地道的韩国语。
2,增加实践环节,导游资格证考试考验的是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与导游知识,但是业务能力只要在实践中才可以得到培养,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旅行社没去实习,回学校后,与学生分享经验总结。
三、总结
随社会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对于韩语教育教学的认识与期待更高,对于韩语导游教学的质量要求更高,对外语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方式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中韩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使社会需要大量韩语导游专科层次以上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雷挺,金锦花. 高职高专旅游韩语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 新技术新产品2010,1:239
韩语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韩语听说 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63-01
1 听说结合的必要性
传统语言教学中,听力与会话往往作为独立的两个部分,分成两门课程进行教学。高职高专的韩语专业较其他语言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上,也以分别开设韩语听力课与韩语会话课为主。我校韩语专业在建立初级,也进行了类似的课程设置,从学生大一开始开设韩语听力与韩语会话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课程设计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韩语听力与韩语会话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不同,教授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也不同步。这就造成了学生短期内被输入的词汇语法过多过于杂乱,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2)正因为两门课程的教材不同步,授课教师也不是同一人,学生在上完听力后不能经由会话的练习来对听力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巩固,同样,在上完会话课后也难以通过标准韩语的听力练习来进行会话所学知识的检验。
(3)高职高专的学生生源比较差,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积极的学习主动性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情下,如果把听与说分成两门课程,那再加上精读、诵读、韩汉互译、韩文阅读与写作等课程,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会很多,这无疑对学生脆弱的学习能力又是一沉重打击。
基于以上几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总结了前几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校韩语专业从2009年开始将韩语听力与韩语会话合二为一,开设了韩语听说课程。到目前为止,本课程已开设3年,经过2009、2010、2011三届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本课程已基本达到将听与说有机结合的程度,以听来引导说,再以说来巩固听,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选定一本好教材
要把听说课程真正上好上出效果,一本好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材的设计要符合项目化课程的设计要求,以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场景为情景素材设计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其次,每一课的结构要足够完整,会话、听力、活动等环节要齐备,以满足听说教学的要求;最后,课程内容取材要新颖,所用词汇及表达要是近年韩国人的常用语言习惯,这样训练学生的听说才有实用价值。本校韩语专业在对市面上韩语教材进行认真比对后,选定了韩国西江大学韩国语教育院出版的韩语基础教程系列教材,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该教材还是基本满足听说课程课堂教学要求的。
3 听说结合的方法
(1)教好听力。
想要将听与说结合得好,首先得做到听与说都教得好。所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达到“教好听力”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力过程是比较枯燥又漫长的,学生很容易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播放听力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在枯燥的听力过程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韩文歌曲、小视频、韩语笑话等内容,让学生可以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热情与注意力。其次要注意静听与泛听的结合,且每篇听力内容都布置一些背诵的任务。复旦大学教授,大学英语总主编董亚芬说过,“学习外语没有捷径可走,语言能力的强弱与掌握语言材料的多寡成正比,语言材料吸收量大,语言能力提高越快。其中,背诵是一种强化的语言材料输入,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多年来呗语言教学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做听力练习时要注意本次听力内容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这里面又包括相关文化背景(主要侧重于中韩文化在这方面的异同)、词汇的文化内涵等知识。这样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听力内容,并举一反三。
(2)教好口语。
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外语口语教学这一块我们是比较缺失和落后的。但学生毕业后运用语言的实际需求中,口语占到了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教好口语是一项艰巨又重要的工作。基本上我们的口语教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按照教材每一课所给出的活动素材,认真上好每一次活动课,让学生模拟例文中的场景进行新的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这样一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站到他人面前表演的勇气,二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情境的模拟达到熟记常用表达的目的。二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问答。每堂课抽5 min进行小小的互动问答,可以达到有效训练学生口语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通过一些适宜的韩国电视电影或小视频的观看与角色扮演,让学生熟悉并模仿纯正韩国式的发音及说话方式、语言习惯。
(3)听说结合。
首先,听力与口语合为一门课,使用同一本教材,由同一位老师教授,这已经走出了听说结合最重要的一步。即整合并学资源。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都会自然经历以听来引导说,再以说来巩固听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听与说的学习效果。
另外,在上听力部分时,可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插入“说”的内容,帮助听力内容的吸收与巩固。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较长一段的听力内容分解成3~4个小部分,每一部分设定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再以每个小部分为单位,事先做好每句话的填空PPT,让学生听一句,填空一句,大声把自己听到的句子说出来。每一部分结束后,再连贯播放该部分录音两到三遍,然后让学生试着凭记忆把这部分的句子通过刚刚的填空形式再一次复述出来。这样每部分反复直到整段听力播放完毕。通篇听力内容的学习都贯穿了“说”的感官刺激,能让学生“听”得更有效。另一方面,听到的内容经过自己的理解与记忆进行一遍一遍的复述,又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说”的语调、语速、语言习惯的正确度,学生也会因为复述得正确而得到“自己听力很不错”的自信感,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了开口说韩语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陈怀志.语言“听”“说”之哲学分析及其现实意义[J].海外英语,2010(11).
韩语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 第二外语(韩语)课程 教学改革 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外语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催生新的外语服务市场,对外语人才数量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对外语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双语型”人才,是高校外语教育应对改革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英语专业学生除了精通英语之外,还需要掌握第二外语。近年来,中韩经贸合作密切,很多英语专业学生选择将韩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借此帮助自己增加就业砝码,提高就业竞争力。然而,目前的第二外语(韩语)课程教学效果远没有达到社会需求。下面笔者将就选择第二外语(韩语)课程的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英语专业学生特点
(一)学习动机不同
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第二外语(韩语)课程的动机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兴趣型、修满学分型、考研型、出国深造型等。学习动机不同,决定了学生对第二外语(韩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度、难度的要求不同。兴趣型的学生希望课堂上多涉及“韩流”;修满学分型的学生多希望课堂内容轻松简单;考研型的学生多注重笔试内容;出国深造型的学生希望侧重口语表达。所谓众口难调,学生多根据自己的偏好参与二外课堂,配合度不高。
(二)语言基础薄弱
英语专业学生的韩语基础几乎为零,很多学生虽然通过韩剧等提前接触过韩语,但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发音和对韩语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因此,韩语学习需从最基础的语音开始。在语音学习阶段,学生容易混淆双收音;词汇、语法学习阶段,学生一般出现理解、记忆慢、遗忘快等问题。韩语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极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厌烦心理,不利于后续学习内容的展开。
(三)投入的韩语学习时间较少
学生一般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英语的学习上,而对第二外语(韩语)课程投入的时间较少。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没有捷径,都需要不断重复、积累、总结。但很多学生仅仅依靠每周的第二外语课上时间来学习韩语,课上不吸收,课后不消化,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第二外语(韩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时量少,与教学内容量不符
第二外语(韩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韩语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综合性无疑要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多样性。然而第二外语(韩语)课程的周课时量一般为2-4课时,课时量少,和教学内容量不符。教师为了完成课本上的教学任务量,不得不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但结果往往是实现了“量”,却忽略了“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多样性更无从谈起。
(二)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低
第二外语(韩语)课程一般为大班授课,学生数在60~70人之间。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很多互动环节不易操作,教师往往选择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即由教师讲授单词、语法、课文、练习,学生处于被动的听众地位,课堂参与度较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也得不到较好的训练。
(三)笔试教育为主,评价方式单一
第二外语(韩语)课程的学生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平时成绩多考虑学生出勤率,占30%;期末成绩占70%。也就是说,教师主要通过期末笔试成绩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机制无疑具有单一性、绝对性的弊端。学生为了顺利通过笔试,往往把学习精力都放在笔头功夫上,忽视了韩语听说、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免出现“哑巴韩语”“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第二外语(韩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笔者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特点,认真思考第二外语(韩语)课程教学现状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课堂实践,对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学生观念,加强对韩语的重视
通过分析第二外语(韩语)课堂上的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不难看出,学生在二外学习的重视、参与、努力程度方面存在问题。高效的韩语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因此,必须首先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韩语课不仅仅是一门二外课。掌握第二外语(韩语),可以帮助他们增加就业砝码,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考研、出国深造等方面也可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二外语(韩语)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应端正教学态度,用心上好二外课。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拓宽知识面,不拘泥于大纲和教材,与时俱进,多为自己充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用自身魅力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二外课堂;加强自我反思,思考、探索和解决二外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二外课堂,努力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合理设置课时量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第二外语(韩语)课堂上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还要让学生了解韩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因此,除了教授课本词汇、语法等知识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充实教学内容,例如由单词引申韩国饮食、酒文化,由语法、句子分析韩国人思维等;同时加强听说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韩语综合运用能力。但第二外语无法达到专业课的课时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课时量,教师根据现有课时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效果最优化。
(四)创新教学环节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
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法,采用对比法、交际法、情景模拟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提高学生参与度。如韩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英语外来词,先让学生猜测这些词的意思,并引导他们对比中韩、英n词汇发音、意义的不同;在学习韩语数词时,可用游戏法,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语法讲解过程中,为学生创造韩语语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法的用法;在学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自编对话,鼓励学生用韩语展开交流。
(五)活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视频、音频、图片等。如讲解韩国的婚礼文化时,可先向学生展示韩国婚礼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解韩国饮食时,可先通过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炸鸡啤酒”片段引出主题,再通过诱人的美食图片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简单常用的韩语句型,可以引入音频、短片,让学生模仿发音,强化记忆。
(六)完善评价机制,实现测试方式多样化
要想提高学生的韩语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仅限于期末笔试,测试考查也不能仅限于写。要将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和测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语音阶段严格把关,可通过读句子、读文段、说简单用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学习对话、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听音频,并将听到的内容用韩语表达出来,再根据音频进行听写训练。将这些训练都记入对学生的评价、测试内容,细化评价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韩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语
第二外语(韩语)课程的开设,是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个院校的具体实际不同,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合社会的需求适时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案,有助于高校外语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更好地为战略实施提供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灏.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韩语课程总结范文4
笔者2016年11月参加了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举办的第3届“培材大工杯”全国高职高专韩语口语技能大赛,所指导的学生在个人赛中凭借标准的发音、流畅的表达、出色的应变,喜获个人赛特等奖的第一名。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在经历了赛前指导和观摩学生参赛后,对韩语口语竞赛以及“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借此与大家分享笔者指导学生参赛的感悟。
一、 比赛内容及要求
个人赛项包括主题演讲、看图描述和交流问答3个环节,其中主题演讲3分钟,看图描述2分钟,交流问答2分钟。本次主题演讲的主题为“微信的故事”,此板块满分为10分,主要从选手演讲的主题内容、语言能力、演讲技巧、时间控制、现场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定。看图描述要求每位参赛者随机抽取反映社会热点、职场生活、韩国文化、日常生活等内容的主题图片,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此环节满分为10分,主要从选手的描述内容、描述条理、语言能力、时间控制四个方面进行评定。交流问答环节是根据描述的图片,与韩籍主试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此环节满分为10分,主要从选手的交流应答、语言能力、时间控制3个方面进行评定。
二、备赛环节及策略
通过几个月的备赛及现场的观赛,收获颇丰,感悟颇多。笔者就本次韩语口语技能大赛的各环节备赛策略谈一谈个人心得。
主题演讲环节主要考察选手的演讲能力。首先,重点打造出彩的演讲稿。话题的选取要吸引眼球,要与当下时事热点有机结合。同时,尽可能使演讲内容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此次演讲环节中融入了模仿新闻报道、模拟情景对话、活用韩语方言等形式。写稿时要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层次清晰,衔接得当,逻辑性强。其次,重点培训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辅导学生时,侧重于韩国语发音、语调、音高、语速的控制和节奏的掌握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最后,充分利用态势语言,努力营造亲和自然的形象。所谓态势语言,是指一定程度表达思想感情的眼神、表情、姿态和动作,它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可以赋予演讲活力,增强演讲效果。此外,为了培养选手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应抓住一切机会,给参赛学生提供在公共场合进行现场模拟的机会。
在看图描述和交流问答环节,进入“看图描述”前20分钟,选手随机抽取试题,用韩语进行2分钟的口头描述后和韩籍面试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内容设置来看,范围比较宽广,涉及各个领域,对学生应赛要求提高,旨在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的实操能力。赛前准备阶段,一方面要对看图描述环节进行专项训练,综合分析比赛题目可能涉及的领域,传授学生描述图片的技巧。通常,在充分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首先构思出描述图片的提纲,其次对图片信息进行描述,再对主题内容加以说明、分析、比较,最后用流畅的语言和充分的表达,将这一系列信息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总结。在头脑中将各段的提纲内容扩展成段落,然后有逻辑地将各个段落组成文章。另一方面也要有针对性地模拟比赛环境,对学生的仪表、礼仪、临场发挥与应变等方面进行指导,因为技能大赛是对选手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
培训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学生接触韩语学习开始,贯穿到整个应用韩语的课程教学中。总之,要确立全面的培训方案,最重要的是基本功的训练,指导语音语调、观摩比赛视频、模拟现场实战演练等。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训练比赛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强调听说和口语,开展实训练习。最后,比赛技巧和选手的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拉近指导老师和学生的距离,适当地给予选手鼓励和激励,对提高选手自信心和保证选手稳定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口语技能大赛对高职韩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口语技能大赛突出语言的实用特色,展现学生韩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了韩语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探索和改革高职高专韩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合理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目前,许多教材还拘泥于传统形式,对词汇和语法太过偏重,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本专业的教材和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同时,学生知识的扩展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在学习中总结规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开展小班教学,活用情景教学。例如通过图片、视频、情景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场景中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在听说技能方面的培养
高职韩语的学习更多地偏重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知识点、语言点固然重要,但是它们不该成为高职教学的重点。大多数教师深知提高学生听说技能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提高学生听说技能方面并没有卓有成效地实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对话表演、图表描述、分组讨论、辩论赛、主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起到提升学生韩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三)转变传统的外语能力考核方式
高职韩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韩语综合运用能力,大多数院校都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板块来进行考核评价。听得懂、说得出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但仅通过既定的考试范围和卷面形式来考核学生,则存在很多弊端。韩语口语技能大赛的考查?热萸康餮?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应积极推进高职韩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将学生的听说能力考核标准纳入韩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来,制订有层次的、实用性的听力技能测试方案。
韩语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二外韩语;混合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利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开始使用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再加上高校学生信息化素质不断提高,这些都为高校进行混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此条件下,笔者立足于本校学生的特点及二外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混合教学理论及学科特点,进行混合教学实践。
一、二外韩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的二外韩语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课,教学时长较短。二外韩语的周学时为4学时,教学周为18周,共开设2个学期,总学时为144学时。二外韩语的课程设置一般比较单一,课程教学一般会兼顾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达到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熟练掌握韩语语法使用语境,并达到基础对话流利的教学目标难度较大。
其次,我校选修二外韩语的学生主要是英语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跨院,跨专业的学生较多,每一届大概有200人左右。由于师资的限制,每个班上课的人数较多,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开展困难,课后交流不便。
再次,目前大多数二外韩语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师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只注重语法的讲解,忽略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课堂学习感到乏味,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单一,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网络在线学习,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时间自由,沟通渠道多样的特点。学生通过在线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课堂学习,能有效地改善课堂学习时长不足,师生互动交流不充分等问题,并能给学生很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网络学习的一系列优点,笔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二外韩语的混合教学改革。
二、二外韩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1.课程设置
二外韩语课程探索的是“课堂”+“网络”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设置了学习的四个模块,即基于课程任务的网络自主学习(线上)、课程内容学习(线下)、课堂实践活动(线下)、网络自主学习(线上)。其中课堂的线下教学设置了2学时,网络的线上学习设置了X≥2的学时。因为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长,所以设置了X≥2的学时。具体课程设置的形式如表1所示。
2.学习活动的设计
本课程的混合学习是由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两部分构成,整个过程强调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体验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设置混合教学时,对线上线下的内容充分设计。
根二外韩语的课程特点在线上部分的学习专题是以学习主题单元为单位。每一主题的下面会设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交流讨论四个板块。在每一课的第一课时教师会以课程通知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在播客单元设置学习任务,即把课程的重点、难点与新知识相结合创建教学视频,并提出问题或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在线测试。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负责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在第二课时的课堂学习部分,教师可以针对在线学生学习测试的结果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讲解,能极大地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内容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第三课时的课堂讨论时间,教师事先在网络平台上给学生分组设立不同的情景模拟任务,学生在课堂时间完成情景模拟任务,并互相评价。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在第四课时阶段,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和课文相关的文化,进入试题库进行自我测试练习。在讨论区进行话题讨论,教师通过讨论区答疑解惑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指导作用。
在二外韩语的混合教学中,体现了人机交互的学习。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取学习任务及学习资源,并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分组互助学习,也可以通过讨论区进行交流学习。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线批改作业、答疑、讨论等。新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想。
3.动态化的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首先,学生在每个模块的学习情况均被记录,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学习次数。其次,利用数据库设置了信息反馈系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网络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最后,网络详细地记录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较为科学的教学管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4.混合教学的评价
混合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从注重知识内容的考核转变为注重学习者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评价机制中采用综合评价机制。包括形成性评价(50%)和终结性评价(50%)。在混合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包括自我测验评价,小组评价、讨论互动评价、教师评价等综合评价模式。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中,以全面检测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水平。
5.学习资源的建设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必须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网络学习资源。所以在开发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教学团队重新编排了教材,并增加了情景韩国语的自编辅助教材及配套的网络试题库。录制和教材配套学习的视频和音频。
三、影响混合教学实施的因素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
对于教师而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教师在考虑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做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要考虑混合教学实践中哪些内容适合在网络上学习,如何分配网上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比例。如何做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线给予辅导及交流反馈等。上述这些环节都要提前做好设计,否则就会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软件应用,视频剪辑等知识。所以,网络学习环境下对教师的教育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不熟练,导致对任务流程、测验方式、如何讨论等基本常识无从下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网络学习也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此外,网络学习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是一大挑战。一些在线测试以及一些视频教学内容,学生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在调整了试题库的建设以及测试方式之后情况有所好转。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显示,那些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与不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相比,学习绩效更好,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网络环境和师生互动交流也是影混合教学实施的因素。网络的升级换代,师生网络环境是否统一会影响混合教学实施的效果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师生互动交流方面,师生在网络上交流越频繁、讨论越深入,学生对所学内容了解就越充分,深刻,学习效果也更好,也有利于建立更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通过二外韩语的混合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二外韩语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学时不够,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交流不畅,学习评价体系单一等弊端。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同时,该系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当然,在教学改革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我们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以期望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2).
[2]黄荣怀,马 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
[3]杨文婷,何伏刚.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技能的新要求[J].中国远程教育,2008(6).
韩语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韩教育合作;“中韩2+2”;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8日
一、“中韩2+2”教育合作基本情况
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韩教育合作不断取得进展。1995年7月,中韩双方又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大韩民国教育部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深化,中韩两国高校建立了广泛而又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特别是近年来,旨在整合国内外高校教学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互补性合作,打造项目合作品牌,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机制,已成为中韩教育合作的重点。“中韩2+2”作为新生事物,采取 “双校园、双教学、双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本科阶段即可获得中韩两国政府及国际承认的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并能熟练掌握韩语,成为有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毕业后就业情况良好。同时,学生在韩国的两年中,能够申请研究生学习,易于获得高额奖学金,为在韩国继续深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安徽外国语学院开展中韩教育合作实践探索
(一)中韩教育合作前期情况。安徽外国语学院自2009年起持续多年开设应用韩语专科专业,2012年又开设了本科朝鲜语专业。8年来,安徽外国语学院不断强化本科办学理念,着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科学科研,努力拓展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朝鲜语本科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安徽外国语学院注重拓宽国际化办学渠道,迄今已与韩国白石大学等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15年,创立了“中韩2+2”人才培养模式,当年9月开始招生,优秀学生在高校东方语言学院学习两年后,前往韩国白石大学等高校再学习两年,考试合格获得韩国院校的本科学历,实现了国际跨校办学。
(二)“中韩2+2”课程设置情况。目前,开展“中韩2+2”人才培养模式的高等院校很多,在课程设置上院校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根据国家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人才需求和语言类课程教学规律,总体上还是大同小异的状况,即共性是相同的,但在起步探索阶段,院校间的个性差异还是很大的。现就安外“中韩2+2”课程设置情况举例分析如下:
1、“中韩2+2”课程国内2年开设情况。安外在总结本校多年韩语专业专科及本科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韩方合作高校及本校韩语教师的意见建议,精心设置了“中韩2+2”国内2年课程,具体如下: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基础朝鲜语、朝鲜语口语、综合辅导;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基础朝鲜语、朝鲜语口语、朝鲜语听力、综合辅导;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基础朝鲜语、朝鲜语口语、朝鲜语听力、朝鲜语阅读、朝鲜语语法、综合辅导;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基础朝鲜语、朝鲜语口语、朝鲜语听力、朝鲜语阅读、朝鲜语语法、综合辅导。
2、“中韩2+2”课程设置分析。任何课程设置都有优点与不足。通过对安外“中韩2+2”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其特点、优点与不足及对策如下:
(1)特色方面。安外“中韩2+2”课程设置的特色是两学年中每学期均开设了“综合辅导”课,旨在帮助学生对韩语产生兴趣,克服厌学问题,尽早打好韩语基础。
(2)优点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安外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设置的要求开设“中韩2+2”课程,并形成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计划性强、标准性强、系统性强”的“三强”特征。教学内容上,课程计划安排由浅入深,由窄到宽,循序渐进,程序性强,简洁不繁杂;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操作性强,容易把握课程要求;同时,由于课程设置标准性强,对教师教学都有统一要求。教学实施上,由于课程设置较为稳定、不过多过滥,教师通过“中韩2+2”课程教学,可以较快熟悉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同时,还能提升自我,提高教学艺术,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学管理上,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进行监督管理,根据固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能够客观公正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教学质量上,具有可控性。学生通过对“中韩2+2”课程的完整学习,整体上可以达到预期水平。
(3)不足与对策。一是在课程内容上,相对固定和单一,而且教材的选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备课时补充教材背景知识、韩国文化等资料,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解释与说明。教材调整后,教师还要花大量时间熟悉新教材;二是在教学实施上,教师按部就班上课,自由发挥受到一定限制。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艺术的“度”,做到既完成课程规定的任务,又通过实践体验教学等方法,尽可能多地丰富学生的韩语知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其韩语水平;三是在学生学习上,其自主性学习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自主性学习的要求与安排,又采取个别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给予及时指导帮助,逐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从教师的“要他学”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四是在教学管理上,容易出现简单化,存在“重过程而不重视效果”的倾向。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部门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督查、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重过程又看结果,多维度、多层次考察教师的教学工作,并给出符合教师工作实际的鉴定。同时,要鼓励教育教学创新,为教师教书育人、提高工作水平创设必要的条件。
(三)“中韩2+2”生源特征。教育教学必须是“因人制宜”和“因材施教”。办好“中韩2+2”合作教育,让受教育者等诸方面感到满意,首先必须了解把握“中韩2+2”培养对象的特点,教育管理、教学实施甚至后勤保障等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必须与他们的需求相适应。“中韩2+2”学生群体有其鲜明的共性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素质方面。这类学生选择韩语作为本专业,除部分学生自主选择外,有很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除了受近年来韩流影响,也有与老师、亲朋好友的推荐有关,或是不得已的选择。如果最初的选择不是自愿或由兴趣引导,则不利于他们坚定学习信心,入学后会产生动摇、迷茫、彷徨甚至放弃等心理问题。此外,由于目前的高考录取体制,他们大多数是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或不平衡,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态度上比较慵懒、散漫、惰性较强。但总体上,他们天资聪慧、活泼开朗、思想活跃,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如果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和帮助,绝大多数都是可塑之才。
2、学生学习方面。由于高中外语一般都不开设韩语,“中韩2+2”的学生绝大多数的韩语基础是零起点,一切只能从头开始。由于他们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控能力差,许多学生不会学习,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去学”。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该记住什么,更多时候靠教师去提醒。即使上课“听话”的学生,大多只听不问,不会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有些学生课堂学习完全取决于对这门课的兴趣或是对教师的好感。只有“对光”他们才会积极投入,能够很快接受并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如果是不喜欢的或是枯燥听不懂的内容,他们就会主动放弃。尽管很多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意愿,但自主学习不够,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去学”,多数依赖教师的布置安排。他们很少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或融通,也不擅长课前预习和知识拓展,缺乏自觉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学是在教师不断鼓励和督促下推进的。
3、学生心理方面。“中韩2+2”学生入学后,大多数在心理上、生活上都存在从未有过的放松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仍然延续着这种松懈状态,跟不上高校学习节奏,表现为适应性差。他们上课时不能很好地收心听讲,课后更多的是放松自己、享受生活。而这种懈怠往往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此外,学习易情绪化,对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觉得有用的知识愿意接受,并且能很快掌握;反之枯燥乏味的内容或者自己觉得不实用的基础知识则相对接受困难。许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加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不良情绪,轻者悲观失望,重者产生厌学自弃等心理,对所学专业和以后就业丧失信心。
(四)“中韩2+2”教学策略。鉴于“中韩2+2”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内在的客观矛盾,教学策略上必须坚持以培养人才为目的,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着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韩语水平。为此,着重抓好如下两个方面:
1、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针对安外“中韩2+2”多数学生韩语零起点的实际,而韩语的元音、辅音、收音、变音等不同的发音规则,以及海量的单词和繁杂的语法知识,又使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他们大多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让学生只背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很难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创设韩语学习氛围,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实物、图片、视频、音频等来展现课本知识、文化背景、韩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韩语。除此之外,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须配合实践体验教学,带学生体验韩国料理的做法以及韩国传统娱乐项目等,让学生乐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在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改善能力结构,丰富其社会经验。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中韩2+2”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适应性培训、人际关系处理、情绪控制以及认知偏差纠正等方面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谈话,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中韩2+2”学生面临出国留学的挑战,他们会遇到更多的心理困扰和难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更多的需求。留学生作为中韩文化交流的直接参与者,是当前以及未来中韩友谊的重要基础,他们能够身心健康的生活、学习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中韩2+2”合作项目的长远发展,还会对未来中韩友好合作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开办“中韩2+2”高校必须创设条件,采取正确的措施,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服务体系,适时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程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教育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中韩2+2”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质量,推动中韩教育合作健康发展。
三、“中韩2+2”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对策
目前,安徽省开展中韩合作办学的有安徽外国语学院、合肥学院等十多所高校,从整体情况看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中韩合作办学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渠道,促进了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与其他高校相比,安外是语言类的特色专业学院,在严格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坚持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出适合于安外实际、满足学生需求的中韩教育合作之路,形成了具有安外特色的“中韩2+2”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办学对策如下: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全力夯实韩语基础。与其他中外合作办学相比,中韩教育合作的主要矛盾体现在韩语的教与学上。鉴于“中韩2+2”学生的韩语基础是零起点,为使他们顺利通过语言关,对教学双方而言,都是头等难题。在为期两年的国内学习中,不但有专业课考试的通过要求,也有对韩语等级考试(TOPIK)的要求;不仅短时间内要打下韩语的坚实基础,还要实现语言的活用。充分的学时是攻克语言关的根本保证,安外在韩语课程设置上,做到紧密、紧凑、不杂乱,科学分配学时、学分,确保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衡发展。通过教学互动,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为两年后韩国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始终如一培养学生对韩语的兴趣,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体验,增强韩语和韩国文化的吸引力,使他们尽早对韩语产生浓厚兴趣,为自主学习韩语、了解韩国增添持续动力。
(二)坚持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增补教学内容。针对课程设置的不足以及教材的不确定性,安外在“中韩2+2”课程设置上增加了“综合辅导”特色课程,要求教师在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资料全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尽早夯实他们的韩语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进“韩流”元素。教师注重创设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韩国本土信息适时注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最大限度地获得韩语基础知识和韩国相关讯息,为日后去韩国深造并取得双学位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安外“中韩2+2”坚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补充鲜活的教学内容,在以教学大纲为出发点、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允许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做到既基于课程又不局限于其设置,使课程教学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三)坚持科学调配力量,实行中韩合作教学。安外中韩合作办学及“中韩2+2”的师资力量一般都由中、韩两国教师组成,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中韩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中方教师为主,韩方教师为辅,扬长避短,实现“强强联合”。尽管韩国教师在教学上主要是起语言教学的辅、互补性作用,但在课程安排上,将其教学任务集中于口语课程,并适当增加这种课程的授课内容,不断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在发音、连音、变音和语调等多方面进行强化练习,为日后学生在韩国大学课堂上能听懂教师授课、敢于表达交流夯实基础。
(四)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中韩2+2”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取得成功,师资建设是关键。对于大多数韩语零基础的“中韩2+2”学生来说,最初中方教师的教学起着“引领入门”的至关重要作用。中方教师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零基础上实现突破,尽快融入、适应外籍教师的课堂教学。为此,安外在选拔中方韩语教师时,要求必须拥有多年韩国留学经历的研究生。同时,学院还不断给予韩语教师“充电”的机会,不断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升自身语言和专业水平,并提供较多机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访问考察等,使之能够学量最新知识,及时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相关专业的教学应用能力,并着力在教学上建立教师一起探讨、一起研究、相互砥砺、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成长新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广翠.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