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幸福的感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幸福的感言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题,但大多都是从探讨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很少见,有鉴于此,本研究在考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的同时,提出运用团体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一)研究目的。对主观幸福感低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检验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训练的有效性。
(二)研究假设。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GWB)对大连市某大学586名学生(男女比例平衡)进行幸福感水平测评,并从中筛选出幸福感发展水平低的28名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14人,控制组14人。
(二)研究工具。《综合幸福感问卷》(GWB)是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使用频率。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再测信度分别为:0.87、0.86、0.90。
(三)研究设计。实验组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团体训练,控制组不实施任何处理。(表1)
(四)干预过程。实验组在两名指导教师带领下,每周参加一次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训练。同时,控制组只进行常规的活动课训练。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低的心理原因、心理和行为表现,精心设计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活动方案,训练方案包括“八次活动、四个阶段”,每次活动持续一小时。
团体名称:提高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营。
团体目标:帮助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接纳他人。帮助团体成员找到自我价值,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成员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其幸福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训练过程:
1、准备阶段。这是第一次活动。在这个阶段,指导教师引领成员互相认识,消除他们的紧张、陌生感与焦虑感,提高他们对团体活动的兴趣,形成良好、融洽的团体活动氛围,并初步建立团体,使成员初步形成并体验到对团体的归属感。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六次活动,也就是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活动。指导教师要求每次活动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整个训练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活动,进而实现训练目标,六次活动的主题依次为:(1)自我探索:增强团体凝聚力,提高对团体的信任感,鼓励成员的互动和了解,使成员在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完成初步的自我探索;(2)认识自我:促使团体成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通过从同伴那里获得的支持、肯定和积极反馈使成员更加充分的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被其他成员、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觉。主要通过热身游戏、团体协作游戏和成员初步自我探索活动;(3)悦纳自我:运用语言和行为的训练,鼓励团体成员对彼此的身体、表情、动作做出积极的回应,改善成员对自己外表、身体、行为举止的接纳,进一步增强被同伴、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受,从而提高成员的自信,提高主观幸福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4)挑战自我:利用团体动力,激发成员潜能,使成员体会到和同伴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增强成员的能力感和价值感;(5)积极归因训练:运用归因训练,引导成员改变思维认知方式,帮助成员对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进而增强自我价值感;(6)积极应对训练:引导成员思考他们在什么情境下更容易产生压力、挫折体验,面对压力的反应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通过练习帮助他们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引导成员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进行积极应对。
整个过程中都强调成员及指导教师之间的积极反馈、支持合作与理解,使团体成员感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支持、认可与尊重,这大大增强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自我能力感以及自我悦纳感,使个体能够更加积极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体验。每次活动结束后都留下家庭课后作业以巩固团体训练的成果。
3、结束阶段。第八次活动也就是最后一次活动为结束阶段,在此次活动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离别情绪,进行总结,使成员能将所学所感带到现实生活中,延续团体动力的积极作用。在活动结束后再次应用《综合幸福感问卷》进行后测。
4、追踪评估。实验结束1个月后,为了评估干预的保持效果,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再次测评。
(五)无关变量的控制。我们将团体训练设置在下午活动课时间,团体训练打乱了原来的行政班级顺序。对于实验组学生来说,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在活动,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者效应。
问卷调查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在班级中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这样避免了作答时的内部比较和外部比较对学生自我的影响。为了避免学习效应,后测问卷的题目顺序、打印格式与版式均与研究一中的问卷不同。
(六)统计方法。采用SPSS13.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团体训练干预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定性方法包括主试的观察记录、团体成员家庭作业的评估以及团体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访谈调查。定量方法则是在团体训练前后用《综合幸福感问卷》进行测量,将两次测量得分进行差异检验。
(一)团体训练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团体训练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综合幸福感问卷》上的得分差异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两组在幸福感总分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被试实验前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同质性。(表2)
(二)团体训练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为了进一步证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团体训练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幸福感总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幸福感总分上实验组都极其显著地高于控制组。这表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表3)
(三)实验组与控制组团体训练前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团体训练前后《综合幸福感问卷》总分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在前测和后测中,实验组的幸福感总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这表明,实验组总的幸福感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而控制组在前后测的幸福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说明,控制组的幸福感水平在团体训练前后保持稳定。(表4)
(四)实验组的追踪评估结果。为了进一步说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长期而稳定的效果,本研究在团体训练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了追踪评估,结果如表5所示。前测与后测以及前测和追踪后测在幸福感总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后者得分显著高于前者。而后测与追踪后测的比较中,幸福感总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经过团体训练,实验组总体幸福感水平都获得了显著提高,并且得到了巩固和保持,主观幸福感的团体训练活动对实验组产生了积极影响。(表5)
(五)训练后成员自我总结。在最后一次团体训练结束前,团体中的每位成员对整个团体活动的感受及收获做了总结。从成员的自我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每位成员在活动中几乎都体会到了高兴和愉悦的心情。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的“收获园”中,有很多成员提到“今天我很快乐”之类的话;2、大多数成员能够敞开心扉,结交新的朋友,其人际关系获得了提升。主观幸福感低的个体往往比较自卑,他们别别人不信任,将自己囿于狭小的朋友圈子里。甚至是自我的世界里。随着训练的进展,大多数成员学会了将自我展现给他人,也乐于与人交往,他们的交友范围也有所扩大;3、能够重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一点在他们的自我总结中体现的很明显,正如有的成员陈述:“原来我也有很多优点”;4、成员错误、极端的归因方式得到了纠正与改善,也能够积极应对自己所遇到问题和压力了,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面对挫折;5、绝大多数成员能够克服自卑,变得更有自信了,对生活和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也充满了热情。
另外,在团体训练结束后,大多数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很愉快,增强了对自我的了解,增强了自信心,而且所有的人都表示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仍然积极参与,也表示尽力将团体训练活动中学到的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四、讨论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而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但体现在学业、技能、思想方面的进步,还要体现在其心理水平的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本研究采用量表评估、量表追踪评估、成员自我评估以及领导者对团体成员家庭作业的评估等领导者的观察记录评估手段对训练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
[2]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2.
关于幸福的感言范文2
【摘要】(1)自我价值感的人际接纳权变性对积极情感产生负向的直接效应,并通过自我价值感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产生负向的和正向的间接效应;(2)自我价值感的道德原则权变性则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均产生正向的直接效应,并通过自我价值感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产生正向的和负向的间接效应。
1引言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特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反映了人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怎样以及感觉如何(Diener,2009;Seligman&Csikszentmihalyi,2000)。一般说来,主观幸福感存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Diener,Suh,Lucas,&Smith,1999)。有研究表明,个体对自己品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整体评价,即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Lucas,Diener,&Suh,1996)。然而,Diener和Diener(1995)在跨文化的研究中发现,在某些国家,自我价值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较低。不但如此,虽然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在失败和不安时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情感资源,但是,它的作用常是短暂的(Baumeister,Smart,&Boden,1996);而且,一些高自我价值感个体在面对负面信息时表现出了不利于自身情感健康的防御性的行为(Crocker&Wolfe,2001)。Deci和Ryan(2000)将此类自我价值感称之为权变的自我价值感(contingentself-esteem)。Kernis(2003)认为,权变性对于人们的主观体验和行为比自我价值感本身更有解释力。Kernis(2003)的研究建立在总体权变性概念之上,重点考察总体事件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程度,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对某一个体来说,权变性往往表现在特定的生活意义之中。因此,更精细的研究已经深入到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contigenciesofself-worth)。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反映了各种不同特定领域的生活事件对自我价值判断和体验产生影响的程度(Crocker&wolfe,2001)。探讨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确定如何引导人们产生更为积极的主观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或主观幸福感的内涵与性质。目前,对于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讨论多集中在各种领域权变性与负面因素或不健康行为的关系上(Crocker,Luhtanen,&Sommers,2004;Sargfnt,Crocker,&Luhtanen,2006;Ferris,Brown,Lian,&Keeping,2009),但是,有关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因素的关系,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即着眼于这一方面,主要探讨在人际接纳、道德原则和个人目标等三个领域的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按照王磊和郑雪(2006)的研究,这三个领域的权变性较为普遍和较有代表性,同时涵盖了中国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较大范围。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为人们的自我价值目标设定了权重,当自我价值感较大程度地权变于某一特定领域时,在该领域中取得成功或达到预期就成为较重要的目标(Crocker&wolfe,2001;Crocker&Park,2004;Crocker,Luhtanen,&Sommers,2004)。主观幸福感的判断建立在当前情况与预期目标之差异的基础上,当前情况达到或高于预期目标将产生满意的感受(Diener,Suh,Lucas,&Smith,1999)。事实上,目标的达成能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还取决于目标的重要性(Brunstein,1993)。基于以上,当个体自我价值感权变于某一领域时,就已经为其设定了一个重要的目标,此时,该个体主观幸福感取决于这一领域的目标在现实环境中是否容易达成。Kasser(1996)在一项对囚犯的调查中发现,当人们把一个不易达到的结果设为重要目标时,往往存在较多的抑郁特征;而反之,则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如下的假设:首先,当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权变于人际接纳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应较低,因为人际接纳是较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一般很难达到自我设定的标准。Sargfnt,Crocker和Luhtanen(2006)就曾发现,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这一类型的领域常伴随着较多的抑郁症状。因此,可以假设,基于人际接纳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向的关系;其次,当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权变于道德原则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应较高,因为此时,他们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主要在于自己是否坚持履行了内心的道德准则,与外在的事件无关,同时对相应的参照物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内控性,一般较易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标准。因此,可以假设,基于道德原则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的关系;最后,基于个人目标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本研究中不易做出较为明确的推断,原因在于,个人目标的实现与否既受努力等内部可控因素的影响,又受限于运气等外部不可控因素。然而,相关的研究显示,当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个人目标,个体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往往较多地采用自责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解决问题等成熟的应对方式(王磊,刘建新,郑雪,2007),这从长远来看,显然对个体的情绪、情感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倾向于假设,基于个人目标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向的关系。以上分析显示,可以推断,自我价值感各领域权变性对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由于以下机制:(1)当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某个领域,在该领域成功就成为重要目标;(2)对于该目标,在客观生活环境中如果较易达成,那么,随后的主观体验较积极,反之,主观体验较消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机制不仅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也可以解释自我价值感。因为相关领域的成败不仅可以决定人们是否对生活感到满意或是否抱有良好心情(涉及主观幸福感),而且也能决定是否对自己满意或对自己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涉及自我价值感)。换句话说,不仅意味着“我成功了”(或“我失败了”),而且意味着“我是成功者”(或“我是失败者”)(Crocker&Park,2004)。因此,我们还可以假设,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也可以影响自我价值感。综上,再考虑到先前的文献显示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存在一定程度关系(Lucas,Diener,&Suh,1996),我们假设,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不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假设模型。
2研究方法
2.1被试从湖南和广东4所高校选取二年级本科生共186人参加了问卷测量,其中,211高校两所,一般本科院校两所,每所抽取一个班。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男生参加者64名,女生参加者122名,来自乡镇家庭的参加者90名,来自城市家庭的参加者96名。2.2研究工具2.2.1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量表采用王磊和郑雪(2006)编制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量表,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人际接纳、个人目标和道德原则等三个分量表,各自包括5项题目,分别测量是否被他人所认可和接纳、是否达到对自己的预期或是否坚持履行自己的道德准则等结果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评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能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分量表的项目分累加并除以项目数5,就是该分量表的得分,此处分数代表的意义分别是三个领域权变性的大小。本研究中,以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0.81、0.77和0.76。2.2.2总体自我价值感量表从黄希庭和杨雄(1996)所编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中选取测量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全部6项题目,被试在五点评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能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上应答,将6项目分累加起来,所得分数作为自我价值感的指标。这个地方用总分而上面的量表用平均分分别是按照惯例和原创量表编制时的建议,而且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中,使用总分与使用平均分在结果上没有差异。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5。2.2.3主观幸福感量表Diener,Diener和Diener(1995)编制的有关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5项)、积极情感(6项)和消极情感(8项)三个分量表,量表采用Likert七点评尺(1~7分别对应极为反对、反对、有点反对、不确定、有点赞成、赞成、极为赞成),分量表的项目分累加,就是该分量表的得分。在本研究中,以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0.74、0.80和0.68。本研究考察了该量表的构想效度。首先,Diener(1984)认为,作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不能直接反映情感成分,但是,它必然被情感所影响,针对这一构想,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分别与积极情感(r=0.48,p<0.001)和消极情感(r=-0.16,p<0.05)存在显著的相关,与上述构想是一致的。其次,证据显示。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是独立的(Diener,1984),本研究中,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相关极不显著(r=-0.03,p>0.68),与这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最后,我们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考察了生活满意度量表,结果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只提取出一个单一的因子,各题项在此因子上均显示出高负荷,该因子的解释率达到50.45%;对情感量表进行的分析表明,限定两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积极情感各题项在第一个因素上有较高的负荷,而消极情感各题在第二个因素上有较高的负荷,与理论构想相符,两个因子的累积解释率达到41.39%。2.3研究过程按照以上量表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13.0和LISREL8.30等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
关于幸福的感言范文3
【关键词】 孕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胎儿 宫内感染
婴幼儿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人群,而母婴传播是一条重要的感染途径[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HBV标志物,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不同HBV感染状态的孕妇血清和脐血中的HBVDNA进行检测,结合上述二者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孕妇HBV感染状态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5年2月~2007年2月在本院产前门诊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简称大三阳)的孕妇4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HBcAb均阳性(简称小三阳)的孕妇30例。2组孕妇肝功能全部正常。于分娩前采集孕妇静脉血,分离血清贮存于-20 ℃待测。
2.脐带血采集:(1)采集方法。新生儿娩出后,在距脐轮约5~10 cm处用止血钳夹住脐带的两端,于两钳之间剪断脐带,在产妇侧脐带一端选择粗大而显露的的脐静脉,75 %乙醇消毒,用无菌真空采血管的针头向着胎盘方向穿刺,留取5 ml血,作好标记送检。(2)注意事项。采血人员为经过专门脐血采集培训的护士执行,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严密的脐带消毒,保证避免母血的污染。若双胎分娩,须待第2胎娩出后方可采血,且2条脐带血分别采取作好标记。
3.血清学检测: 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HbeAb、HBcAb均采用ELISA检测(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按常规进行。HBVDNA的检测采用PE5700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试剂由广州达安基因有限公司提供)。(1)DNA提取。取50 μl裂解液至1.5 ml的离心管中,加待测血清50 μl,沸水煮10 nim,离心待用。(2)PCR扩增。取处理后样品和定量质控标准品2 μl同时扩增。PCR扩增条件:93 ℃、2 nim预变性,然后按93 ℃、30 s,55 ℃、60 s,40个循环进行。(3)检查值。HBVDNA定量结果以指数形式表示,测定范围为103.0~8.0拷贝/ml,测定荧光值
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1.大、小三阳孕妇血清及脐血HBVDNA检出状况:大三阳孕妇血清HBVDNA和脐血中HBVDNA检出率均高于小三阳孕妇血清HBVD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孕妇血清HBVDNA与脐血中HBVDNA的关系:47例孕妇血清HBVDNA阳性的不同感染状态孕妇,其脐血HBVDNA阳性率为31.9%(15/47),28例孕妇血清HBVDNA阴性者其脐血HBVDNA均为阴性。
讨论
HBV可经母体垂直传播感染胎儿,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已成为乙型肝炎高发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HBV母儿传播与HBV标志物携带状态有关[2]。本研究表明,不同HBV感染状态孕妇血清、脐血HBV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普遍认为血清HBVDNA是反映HBV在体内复制和宿主传染性的直接指标[3]。本文45例血清HBVDNA阳性孕妇,其对应脐血15例检出了HBVDNA,而孕妇血清HBVDNA阴性者,其脐血中无HBVDNA检出,进一步支持以上论点。
经垂直感染的婴儿几乎全部发展为慢性HBV携带者,其中许多人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4]。因此,控制母婴传播至关重要。对育龄妇女普查乙肝血清标志物,发现除有抗HBs以外阳性者,均应查血清HBVDNA,对感染HBV的孕妇,产前多次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于广军,朱启熔.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免疫学预防的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6,23:161.
2朱启熔,段恕诚,徐华芳,等.乙型肝炎病母从母亲到婴儿的产前传播[J].中华传染病杂志,1989,7:159.
关于幸福的感言范文4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226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它作为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用于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并反映出主体的社会功能以及适应状态。[1]在主观幸福感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人格特征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所以通过对医学院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
1ο笥敕椒
11研究对象
以某医学院四个专业的三个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和问卷调查法。测量工具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测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某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现状
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上的平均分为772049,标准差为1215736。
22某医学院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状况比较
在人格的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这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神经质因子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六个因子和总分中,主观幸福感总分、对健康的担心以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的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结果见表1。
23某医学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状况比较
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作统计分析发现(见表2),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其次是大三和大二学生;大二与大三、大一学生在人格的神经质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大二学生得分最高,大一与大二、大三学生在人格的外倾性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得分最高。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五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心这个因子上大一与大三、大二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大一在满足和兴趣、心境、控制和松弛与紧张这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24某医学院大学生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人格的精神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为显著的负相关;人格的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总分为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见表3。
3讨论
31某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现状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平均值高于常模,总体幸福感6个因子的各项平均分也比较高。这说明医学院大学生基本上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是比较满意的,他们拥有积极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同时拥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只有少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差。
32某医学院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状况的分析
各学者之间关于性别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不统一的,比如国内学者张雯[2]、王极盛[3]等人的研究表明,女性幸福感要高于男性,而李靖等对北京市的大学生的调查却发现,男生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女生。但是严标宾、郑雪[4]的研究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性别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发现,男生在幸福感总分和对健康的担心以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显著高于女生,产生不同结论的原因可能是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的不同、被试取样的不同等。
33某医学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状况的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来看,大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对健康的担心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最高,大三学生次之;大三学生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和松弛与紧张这三个因子中最高,大一最次;大二学生在各个方面最低。大一的学生则是刚入学不久,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是新鲜和令人激动的,对未来也开始充满期望和热情,所以表现为积极上进,精力旺盛,对许多新鲜的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大一的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幸福感较强。大三的学生离实习和毕业较近一些,可能是紧张的学习和掌握技能的重要阶段,医学院校的大三的学生这段时间起基础知识较为牢固,因此实验课比较重要,而且医学的实验的要求更高更严谨些,所以大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会稍低一些。大二学生处于这两个年级之间,已经历了新生时期的热情,距离毕业还较早,对未来可能还有些模糊感和迷茫感,所以大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比较下较低一些。
34某医学院大学生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在国内,唐洁等曾对大学生和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即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5]本文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h E M,Lucas R E,etal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
[2]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I):61-63
[3]王极盛,丁新华北京市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11):868-869
关于幸福的感言范文5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省贵阳市550009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出院5个月后,观察组幸福指数(4.2±1.2)分,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都有着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针对性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幸福感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或伴有气喘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2]。本文将以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法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53-74岁,平均(62.4±13.5)岁;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56-75岁,平均(63.1±13.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常规护理
从止咳、抗炎、解痉等方面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创立一个空气流通的室内环境,并嘱咐患者注意保暖,并合理饮食。
1.2.2观察组的针对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指导康复等护理方式。
1.3观察指标
1.3.1幸福感评价标准
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3]对患者入院时以及出院5个月后进行调查,分为三个等级,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分值区间为2.5-14.3,分数越高代表越不幸福。
1.3.2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医院自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4]对出院患者的生活自理、无心理问题、掌握运用训练的方法、家庭和谐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越差,分数越高。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比较
出院5个月后,观察组幸福指数(4.2±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幸福指数,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生活自理、无心理问题、掌握运用训练的方法、家庭和谐在入院时和出院5个月后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对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幸福感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长期患病的患者,其心理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因此,对该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研究表明,出院5个月后,观察组幸福指数(4.2±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幸福指数(8.2±1.8)(P<0.05)。经过医院的积极治疗与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患者的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增加患者的幸福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芳,朱均权.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15(30):95-97.
[2]严翠莲.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0(30):250-251.
[3]杨艳萍.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30):1592.
[4]朱亚军.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效果评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09(30):1317-1318.
关于幸福的感言范文6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归因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陕西某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效问卷260份。结果:不同主观幸福感维度在归因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归因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外归因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归因风格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归因风格;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10-02
1前言
近些年来,人们对主观幸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分析,有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1]。有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着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2]。也有有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3]。
归因是指根据行为和事件的结果通过感知、思维、推理等内部加工过程而确定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Weiner 的归因理论还特别强调对不同性质结果(正性或负性)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把正性结果归于内在的、稳定的原因,会给人带来更高的自信与自尊;而如果把负性结果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能力,则会给人带来更多的自我谴责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容易导致抑郁等不良情感。由于归因行为自一个人有了思维以后几乎时刻伴随其左右,这种归因行为就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归因方式,并内化为其个性的一部分,从而对个体的情绪、心态、心理健康等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深远影响。
以往的研究在考察二者关系时,只是探查了归因风格对主观幸福感消极情感(如抑郁)的预测作用,并没有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全面考察。而且归因风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此二者进一步验证,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及测量问卷
2.1 研究对象: 抽取陕西某高校大一到大四各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共260份,有效率为92.9%。
2.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手册,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本量表共有24项,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 0.91、在女性为 0.95。
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手册,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涉及关于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因果信念,共有48个条目。内部一致性 在0.58至0.80之间。
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幸福感各因子在归因风格的分布特点: 将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与归因风格各因子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不同的归因风格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存在明显的显著,其中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因子中学业内归因的平均分高于学业外归因,人际内归因的平均分均高于人际外归因。心情忧郁或愉快该因子学业内归因平均分高于学业外归因,但人际内归因平均分低于人际外归因。对因子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学业内归因平均得分低于学业外归因,人际内归因低于人际外归因。
3.3 不同主观幸福感水平大学生的归因风格分析: 按照主观幸福感量表计算总分,把得分低的27 %作为低分组,得分高的27 %作为高分组,其余为中间组,对不同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大学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归因风格在主观幸福感中分组上差异显著(P
4 讨论与分析
在研究归因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的相关时,我们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发现, 学业失败的能力归因、交往失败的努力归因、交往失败的运气归因、交往成功的背景归因对个人的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但是其联合解释的变异量却很低, 说明上述归因因子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却不是唯一的和最重要的影响。同样幸福感的各因子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或紧张不同归因风格得分也不同,同一因子得分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内控组比外控组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感,但在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外控型的大学生往往过分强调外部的背景、运气等因素,而忽视个人能力与努力的作用,容易导致过多地怨天尤人而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内控者遇到各种困难时意志力会更坚定,能以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去面的问题。
幸福感与内归因负相关,与外归因成正相关表。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或外部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增强正性情绪体验,降低焦虑水平,增强幸福感。归因风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前人主要研究了归因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中消极情感的关系,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外控性与抑郁呈正相关,而内控者则体验到较低水平的消极情感。本研究得出了与此较为一致的结论,不论在高、中、低得分组中内控组的平均分均高于外控组。对于学生来说,把学业成功知觉为是由能力、努力等内部稳定的因素造成的,将会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自豪和骄傲,产生乐观的情绪情感体验。而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等外部不稳定的因素,会使人产生幸运感,但同时可能降低自尊、自信。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会挫伤学生的自尊,使他们产生自卑感,甚至引起绝望、无助和抑郁,从而产生不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因此,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等一些不可控因素时,有利于维护个体的自尊,保持乐观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严标宾,郑雪,邱林.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4(2):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