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1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鉴赏水平 激发兴趣 创新策略 培养情趣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鉴赏课程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教学心得,并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现阐述如下,与各位同行共斟酌。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放大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主角”,而且是唱“独角戏”的“主角”,为了将教材所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要求学生进行强行记忆与重复训练,而在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并不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上,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曲作者,甚至照本宣科地讲解音乐的表现内容等,使得学生还没听到音乐之声,其思维与想象力已被限制于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架之内,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所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基本知识,长此以往,便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尊重每个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过程。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例如在准备进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播放抒情而优美的音乐,或充满动感的欢快音乐,从而在一开课就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营造欢快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上,还可以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不拘一格地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然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使得学生能够自由愉快地鉴赏与体验音乐之美。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不仅体会到音乐之美,更体验到发现之美,从而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二、创新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那么,学生会觉得音乐鉴赏课程味同嚼蜡,从而失去积极参与的动力。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应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力求创新,以优化课堂,提高效率。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为学生的音乐鉴赏留出更大空间,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说出新思考,敢于提出新问题。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春江花月夜》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虽然高中学生的鉴赏水平尚有不足,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学生在教师的巧妙提醒下,仍然能够品味出《春江花月夜》中那皓月东升、夕阳西下、洞萧轻吹、鱼歌唱晚、水云深处、点点远帆的音乐之美。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参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

当今社会,不同的音乐“流派”,鱼龙混杂,其中,怪异而缺少真实美与内涵的音乐,往往会受到好奇心强烈的中学生的追捧,而许多音乐精品,却被一些学生认为不美,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人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在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音乐鉴赏水平,从而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通过对学生的“考察”,了解到学生的审美产生“偏差”的原因一般来说有这样两点:一是高中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并不是因为音乐之美,而是由于在娱乐媒体的“狂轰滥炸”下所产生的盲目“追星”和盲目跟风,二是缘于教师的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不能引发学生共鸣,因此,学生更容易被不良的审美情趣影响,置音乐中的精品于不顾,却狂热于缺乏内涵的通俗音乐。鉴于上述原因,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欣赏与鉴赏《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经典之作,以及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等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让学生受到高尚音乐的熏陶,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欣赏等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创新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策略,养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2

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和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相比较,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极大的差别。从两者的教学目标来看,大学语文侧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从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加强学生对母语的见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品格道德素质;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侧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词句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更加强调作品的审美本质,为了能够有效地达到这个教学目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则备受青睐[1]。但是,人们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完美的,反而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运用得当则获益匪浅,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尽可能地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除弊。

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地将图像、文字、声音等几种感官感受集中到一个位置,并且能够相互融合,这样的效果更加符合人脑的记忆曲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而更加能够贴近人脑的思维方式,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

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正确引导,学会做人的原则,领悟人生哲理,这才是大学开设语文课的最终目的[2]。因此,大学语文注定了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过程必须是就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配合完成的,于是,怎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能力,便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非常关键的要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凭借其混合了图像、声音、文字等元素的综合实力,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课堂上得到能够充分刺激,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参与欲望,不断激发学生在自主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2重现作品情景,增强理解能力

通常教师在讲解古文课程的时候,总会担心课堂气氛沉闷尴尬,尤其是对古代优秀诗歌这样寓意深刻的内容,如果讲解得不够鲜活生动,学生很容易会感觉到枯燥乏味,甚至表现出厌烦情绪,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般感受作品展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融入影音素材,是最简单明了又记忆深刻的方法。文言文作品年代久远,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而通过其他感官共同作用,重现作品所描述的场景与表达的感情,真实的现场感会令学生排除对作品的距离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讲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江潮浩荡、明月当空的清美夜月之景,只通过教师口头表述或是文字描述可能会不够形象深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为学生营造一个音乐的氛围,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熏陶与感染力,透过听觉感受作者在当时所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在诗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创建审美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优秀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但凡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啧啧称赞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内容的生动与形象,所以,如何品读和鉴赏文学作品中生动形象的内容,才应该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作品美好的意境中领悟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多媒体技术的成功运用,只要依靠其多元素的特性,就能打破时空限制性,把作品直观地铺展在学生面前,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有丰富想象力的审美意境,进而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例如,在讲授汤显祖的《牡丹亭》时,对于游园、惊梦等经典的片段,教师可以将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中的影视片段综合成锦集,配合教案设计,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戏剧中的情境。

4增强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质

同样是需要鉴赏品味,但是大学语文教学和艺术又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没有真实的实体物件存在,在鉴赏过程中需要依靠语言的描摹。可是对学生来说,单纯地利用语言表达,形式上总是单一而苍白的,缺少视觉听觉上的冲击,缺少直观传达的表现[3]。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言未尽”之处得以倾诉,“意无穷”之处得以表达,许多教学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例如:李煜在《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忧思苦闷;柳永在《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绪;秦观在《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情意绵长等等,通过多媒体的表现,让学生不仅能在文字中领会作者情感,更能从其他感官领略到作品蕴含的深意,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消极作用

在大学语文课堂融入多媒体教学,表现形式声像具备且图文并茂,这样动静结合的模式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在无形中囊括了信息的容量,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之举。可是,尽管多媒体教学有诸多的优点,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理解程度不同,间接限制思维

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作品情景和教学氛围,不仅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也颇受教师们的青睐,但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的材料还很有一定限制性的,将一些文字的作品实体化之后,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想象力。由于各个学生的个人素养和个性都有所差异,所以在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上也会差之千里。而且文字作品本身也具备有其独特的魅力,一味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强调图片和影像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会模糊文字的表达意义。在古诗文的鉴赏中,许多诗句需要学生自行理解和感受,玄妙的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过度应用多媒体教学,反而会限制学生们的思维发散[4]。

2内容徒有虚表,陷入形式主义

大学语文课堂中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对课件的制作会有较多的要求,但是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容易陷入形式主义,课件内容一味地追求美观,没有实实在在地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眼花缭乱,课后还是不知所云。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无法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且完全没有重视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特色。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喧宾夺主似的彻底替代教师进行授课,教师更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让教学的课件华而不实,从而放松对课堂讲课的准备,逐渐陷入“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误区。

3追赶教学进度,忽视教学质量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显示,许多大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安排不够完善,普遍存在教学课时不足的现象,而大学语文学科时常被指定为公共基础课程,安排到的课时经常被“缩水”,教学进度受到明显的限制。而且,在大学校园中,对母语的教学氛围远远比不上外语教学氛围,甚至逐渐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处境。这不仅打击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影响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自主性。大学语文的授课内容丰富饱满,原本设定的教学任务就很繁重,但是,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让许多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得不忽视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许多大学语文老师格外青睐多媒体技术,只需要把教学的内容机械的罗列在课件之中,给学生们死记硬背考点,并没有教学的技巧运用,或是课堂气氛的营造,也不给予学生思考理解问题的时间。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等教学目的,生生扭曲成为追赶教学进度,令学生完全不能在课堂上感到愉悦,反而渐渐看成一种只为学分的任务。长此以往,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枯燥无趣的恶性循环。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是具有多角度意义的,既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也存在着消极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古板的局限性,可以增加新鲜的活力。教师只有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设计出综合两者特点的教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真正地优势互补。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客观地看待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它,不能一味想着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便利,过度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其本身具有的负面影响,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融入传统教学中去。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结合运用起来,既兼顾到文字作品本身固有的文学底蕴,发挥知识的基础作用,又能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热情,真正地活跃大学语文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自身的品格素质[5]。这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大学生们爱上语文课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苏敏梅.也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0(49):112-113.

[2]杨春艳.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思考[J].高教论坛, 2009(6):193-194.

[3]王欣玲.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研),2010(3):134-136.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3

其实我们都知道,古诗教学有着鲜明的个性,忽视了古诗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的味道。再者忽视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的兴趣也无从激起。针对这些,笔者不断探索,终于探出如何使小学古诗教学活起来的浅微方法,效果较好。

一、以猜谜作画导诗,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直观抽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而我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有时在教学古诗导入新课时边猜谜边用简单的、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咏鹅》一诗时,我一边用谜语讲述,一边画出一只鹅的轮廓。再用白色粉笔淡淡地点出雪白的鹅毛,红色粉笔勾出浓浓的冠子、红掌,绿色的粉笔点染一池清水。从而使得画生动逼真。最后我在画旁提上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拨。”这样的诗画相配,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

二、两诗比较学,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任何事都想极力尝试。我抓住这一特点,并结合其他老师留下的经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大胆整合,创造出两诗比较学的方法,设想到效果颇佳。记得教学《忆江南》和《江南春》这两首古诗时,我无意发现这两首古诗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以写景为主,写的季节都是春季,又都是唐朝诗人所作,而且都是围绕“江南”一带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不同点是:作者不同,所取景点也不同。因而我随即改变了原有的教案,同时出示了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注意结合注释反复读,然后再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将相似点找出来,并说理由。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相互合作,自主探究找出了两首古诗的相似点。即: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的,写的都是江南一带,都写到了江花,如“日出江花红胜火”“千里莺啼绿映江”。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再读这两首古诗,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结果笔者发现学生的发现力也是惊人的。他们不光发现了作者不同,还发现所写景的地点不同,范围不同等。

三、融合情感演诗,再现古诗中的情境

大人常言道:小孩没胆。是啊,不管在什么场所,小学生都有一颗好表现自己的心。再说,“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在了解诗意后,激励他们上台表演。他们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的会边演边把诗唱出来;有的会配画、配解说词演出来;有的更会相互合作,把诗演出来。记得在教学《凉州词》时,许多男同学联手扮演边塞将士,手举酒杯,以水代酒,开怀畅饮,少顷,便醉卧不醒。一位会弹琴的女生以古筝代替琵琶奏出那急促的曲调,好象催促将士赶快起来出征。看到此景,班上朗读特棒的同学随即吟诵出《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这样的再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了边塞生活的疾苦以及将士的毫爽之气。再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一个学生饰贾岛,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童子做出动作,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的同学产生了共鸣,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

四、引导想象,配乐读诗,感受诗中的文景美

想象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学会想象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途径。再加上学生本来想象力又是极其丰富的。抓住此特点,我指导学生将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再置身其中,想所人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我播放江南春天的美好风光,并配上苏轼为何写此诗的解说词的课件,,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是你作画,这幅画还有哪些美景要添?你要是此时站在那样美的地方,心理有何感受。想象之后,我再引导学生一起在配乐《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从而深入地品味出诗中的语言文字美和景的独特美。

五、注重古诗积累,以便古诗改作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4

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出现了变化,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跟新时期大学生的要求不相符合,而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为此,本文阐述了网络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网络;大学;语文;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到来的网络社会使传统社会的运行模式发生了变化。其中,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方式,信息传播的高速化以及信息的多元化与开放性让人们能够迅速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推动者与参与者,他们的见识和观点受到网络的深深影响。由于大学语文教学缺少重视程度、定位的课程不够清晰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等,因此需要改革大学语文教学。

一、教师时刻保持先进性,有效地应用网络资源

迅速发展的网络方便了人们的学习,教师需要紧跟网络社会的脚步,注重学习教学技术,学会取得、整合、应用网络资源的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摆脱空间与时间的制约,方便和迅速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从而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网络给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像是优秀的讲座、教学案例、公开课视频、微课、电子教案、精品课件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引导学生查询有关的学习资料,也能够有目的性地整理网络资源,划分资源为各种类别,从而让学生参考。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建设论坛、QQ群、微信群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且跟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针对一部分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可以使学生减轻口语表达的压力感,从而向老师轻松地反映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且实时地解决问题。以学校作为视角而言,能够将专门的教学资源呈现平台建设在学校的主页之上,这涵盖优秀的题库、论文、课件、案例、课程等等,从而让学生实时地下载或者是上网浏览。

二、让学生转移注意力,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学习

当今,大学校园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低头族群体,他们整天通过手机玩微信、刷微博、聊QQ、逛淘宝、看影视等,这已经变成不少大学省每一天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且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也玩手机。不少学生没有了手机或者是一会儿不玩手机,就感觉到比较不安。大学生过于使用手机,不但对自身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也不利于自身的生活与人际沟通,或者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尽管大学对学生玩手机的行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是常常是治标不治本。而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来讲,能够以此为契机,让学生的手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工具,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手机进行学习,从而启发学生发现自身周围的美,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春江花月夜》这一首诗歌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这一首诗歌表达的情感之美、哲理之美、景色之美,并且使大学生懂得怎样追求美好的生活与珍惜时光,让所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拍摄若干关于学校景色的图片,图片可以是人物和景色等,且将一段语言文字写在自己拍摄的图片上,而这一段语言文字能够是诗歌、能够是散文、能够是说明性的文字。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常常能够捕捉到最美丽的画面,从而能够发现美和感受美。与此同时,学生在写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够流露出自己的真挚的感情。并且让学生在微信群、QQ群、微博、论坛等上传,从而互相学习、交流、评价。教师以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欣赏美、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材

在当前网络时代的影响下,教材文本并非唯一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应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的教学经验、自身的教学能力、网络教学资源来调整、分析、处理教材,从而确保选用的各种教材变成师生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文本。教师需要彻底地转变思想意识,活用教材,科学地拓展、完善、改编教材内容,以使学生更加快乐和有效地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自我,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四、合理与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基于网络形势的影响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方式与考核评价方式变得日益多元化。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实践性,而更加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大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为此,语文教师务必创建一种全面的、合理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但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进行考核,而且对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参加活动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成绩根据一定的比重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当中。如此一来,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大大地提高考核评价的有效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脚步、优化目前教学现状的一种关键方式。在机遇跟挑战共存的影响下,大学生需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地定位教师的角色,有效地应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从而大大地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作者:卢朝霞 单位: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5

1研究的意义

1.1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术欣赏是审美主体积极而能动地反映审美客体的活动。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感受到美的情感力量,引发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爱国的情怀、协作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与无私的品质以及人世间的情感冷暖,能陶冶情操,转化为学生向前的勇气和动力,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

1.2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合理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学生能逐渐透过作品的形式层面和形象层面,品味到作品中的深层意蕴。随着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化,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有了更为生动而丰富的内容,艺术家的人文情感被以物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品味解读出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境界、哲理思考、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等理性内容时,映射在内心的将是一种心旷神怡的喜悦。在欣赏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在充分享受由美术作品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知识,提高了审美意识,启迪了审美智慧,树立了合理的审美观念。

1.3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欣赏时积极主动地创造过程,美术作品能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抽象绘画或抽象雕塑作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等几个方面。作品通过形状、构图、色彩、线条以及所描绘的内容或情节等因素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感受,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也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2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问题和误区分析

2.1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缺乏主动性: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艺术知识、审美能力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不理会老师的授课,而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教师应先从自身做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结构,改进授课方法。

2.2授课资料的不足与授课手段的误区: 课本中的图片往往不能涵盖一个作者的全部作品,或对同一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类比。这就需要我们事先查阅大量资料,再根据需要去芜存精,既保证资料的翔实可靠,又要避免资料的罗列堆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借助于多媒体来追求授课效果,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近几年,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在欣赏完毕,总结内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时,学生却不知从何入手。可见,多媒体的确将课堂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但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必须适合教材内容。教师授课之初,就要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好引导的问题,列出题纲重点,做到多媒体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对策

3.1教师要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专业名词繁杂生僻,不同国度,不同朝代的艺术作品云集一堂,各树其帜,需要教师一一去讲解。如果只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乐趣。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要精心准备教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添加作者的一些逸闻趣事,创作背景等资料。

如介绍达·芬奇,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寥寥几笔,可以讲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蒙娜丽莎》这一作品时,可以谈谈后人对女主人身份的猜测。有人说是富商的妻子,有人说是一名交际花,现在有人利用电脑成像技术把达·芬奇的头像与之比对,竟然相吻合,故又有达·芬奇自画像一说等等。通过讲授有趣的故事,以及后人对作品的不同研究,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2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3.2.1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增加古今中外的名画、建筑、雕塑和工艺名作图片等,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更多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

3.2.2增设书法课,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与审美能力: 增设书法课,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手好字,当他们欣赏到自己喜欢的名家书法作品时,通过教师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

3.2.3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和网络,将美术课堂与其它艺术形式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美术课堂增加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表演、舞台艺术、服装、化妆、戏剧、设计等丰富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和网络,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媒体艺术的认识和运用,使学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来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3.3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大胆的评论,加强教学互动: 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眼观察,分析作品的色彩,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作品的所感所想。教师要预先设计好合理的评价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学会观察,分析和反思,不断建构知识,获得主动发展。

3.4注重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要及时、准确、巧妙启发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创造力。听着《春江花月夜》名曲,欣赏唐画家周方的《簪花仕女图》,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看过的电影,并摹仿,表演唐代宫廷贵族妇女那优美的舞姿和在庭院中悠闲、采花、嬉戏的生活场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或吟诗、做画,让学生发挥特长,各显其能来进行各种创作。教师并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审美想象和艺术创作活动中去。并把自己编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表演时,要求学生设计服装、道具、配音、化妆等。舞台上,学生像演员一样尽情展示自己,当掌声响起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像开了花一样感受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及艺术价值。

3.5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的授课范围如果只限于课本,脱离艺术发展的社会动态,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势必会受到限制。教师应事先让学生预习,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或者写出自己的看法与评价。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或研讨会,也可让学生选题,自发组织。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画展、设计展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倾听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层次的审美观点,检验其鉴赏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结束语

学生的美术欣赏认识是建立在已具有的美感基础上的审美认识,因而欣赏是不能强迫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是欣赏的前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让学生在美学的世界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的同时,学习美学知识,提升鉴赏能力,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李若琪.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 . 山东教育,2003(29).

[2]张韶明.以学生为主体,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J] . 艺术教育,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