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语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语言论文

计算机语言论文范文1

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用来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收支执行的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报告等问题。本文将对预算会计的重要性与以上一系列预算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加强会计工作者对预算会计的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

预算会计;基本理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国会计体系跟随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日渐完善的企业会计体系对预算会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深化预算会计的改革,涉及到会计理论体系的诸多问题,对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将为预算会计改革探明道路,保证改革的方向正确。

一、预算会计的重要性

预算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会计按照反应与监督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侧重点不同,对企业会计来说,业务重点是对于在生产与流通环节之中的各种会计业务;而预算会计则侧重对于分配以及社会消费环节。严格来说,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会计。预算会计,是有属于其自身特殊的特征和性质的,公共性、财政性是其显著特点,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其自带的非营利性质。预算管理是预算会计的中心。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是预算会计的目的,所以,预算会计主要适用于政府以及事业行政单位;与之相反的企业会计的中心则是资本与资金的循环,其目的是营利,所以企业会计是主要被使用与各类企业。从经济学角度讲,利润的最大化毫无疑问是企业活动的最根本目的,但是,政府与事业行政单位与企业不同,它们的活动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具有很浓重的公益色彩。因此,作为国家在财务方面管理的基础和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的预算会计在当今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预算会计的基本问题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的活动的服务对象。一个会计主体的必须条件是拥有一定资产、承担相应义务、能够独立地进行财务活动,并且能够实行独立核算。会计主体的功能是可以划定会计活动的边限。会计活动必须在会计主体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对于预算会计来说,主体就是为之服务的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宏观性,由于预算会计的对象都基本都具有非营利性,所以,预算会计又被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会计基础

所谓会计基础,就是用来确认与记录收支的标准。资金运动是会计的操作对象。任何收支都有已经被固定的运动过程,在会计制度中用来确定收支的标准都应该有十分明确规定,我国确认的标准规定从会计学的角度被称为“会计基础”。预算会计的对象的经济活动都是具有特殊性的,一是营利不是预算会计的对象基本目的,但是,业务中有偿服务是存在的,其中有的甚至还可以盈利。二是预算会计的对象的经济业务可以被分为一般的收入与支出业务与经营的收入与支出支业务,对经营收入与支出业务来说,成本核算是必须的。预算会计的限定将经济活动分为事业活动、经营活动两类,并且进行明确规定,对事业单位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但是,收支核算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是允许使用的。而主要考量因素是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地位。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是用来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手段。会计要素有利于会计方面的科目设置,还对设计会计报表这一难题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预算会计的对象是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收支以及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等。中国在1998年1月1日推行的新预算会计制度中,融合了对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与国外的主流方式,将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分为五个要素。分别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被确定的这五个会计要素之间关系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不仅是当前我国复式帐建立的基础,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在设计会计报表结构时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

(四)会计报告

在我国,比较通用的预算会计报表是由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总预算会计报表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三表构成的。三种报表包括两张主表,即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支出表,除两张主表外还有会计报表附注和附表等。为帮助使用者理解报表内容对报表有关项目进行解释是会计报表附注使用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主要使用的会计方式、预算执行说明。附表是用来对重要内容作出补充的报表。预算会计中基本数字表是最为特殊的又重要的附表。其主要用来反映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设备情况和工作成果的报表。重要程度并不亚于主表,因为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业绩评价时非经济指标也是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改革的正在逐步前进,事业单位对预算会计的统筹更加依赖,因此,预算会计体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的进一步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建丽.预算会计体系基本理论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08:21-22.

[2]赵建勇.预算会计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J].财经研究,1999,06:59-63.

[3]王秀莲.预算会计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山西经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52-53.

[4]马国贤,丛树海,蒋洪.现代政府预算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1,10:8-13.

计算机语言论文范文2

一、资产负债表要素

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一企业、非营利组织一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在企业会计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不使用“拥有或控制”这一企业会计常用的确认标准,而使用“占用或使用”这一标准来确认资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取得的无偿性和使用的非经营性或非盈利性的特点(除开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和已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单位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通常由政府直接提供的,而不需由行政单位用其业务收入去购买。

第二,预算会计中资产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之分。资产的限定性,是指资产的提供者(包括拨款人和赠与人)对所提供的资产规定一定的限制,拨款人和赠与人通常是以通过法规、行政命令或协议等方式对其所提供的资产附加限制,接受资产的非营利组织必须给予以遵守。从时间角度看,限定性有暂时性限定和永久性限定之分。与此相对应,其他资产可归为非限定性资产。资产的限定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特方面。

第三,非营利组织的负债主要表现为流动负债。如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主要表现为高信用的国债以及因财政周转金的融通而形成的借入财政周转金和因体制结算而形成的与上级往来等流动负债;由于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都不得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同时银行也一般只对其提供短期借款而基本上很少提供长期货款,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主要是流动负债。因而非营利组织基本不存在资本结构问题及利用杠杆作用问题,但是这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预算会计中资产与负债的差额采用“净资产”称谓,这与国际通行的用法一致。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这个差额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具体地说,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比较,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要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非营利组织不存在现实的所有者,其净资产不体现企业那样的所有者权益。

2、出资者,如拨款人、捐款人,是非营利组织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他们不要求出售、转让或索偿其所提供的资财,也不要求凭借其所提供的资财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3、实际上,非营利组织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也无法为其资财的提供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4、现实中,非营利组织的一些资财提供者通常对其所提供资财的使用、维持规定某些限定,即非营利组织的某些净资产具有限定性。同资产的限定性一样,对净资产的限定也可分为暂时性限定与永久性限定。

二、收入支出表要素

预算会计中收入支出表的等式关系为:收入-支出=结余。其中,收入要素与营利组织的收入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别,而支出要素是其特有的,“结余”没有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具有以下特殊性:

从性质看,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营利;提品或劳务等活动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决定,甚至无偿提供或免费服务。即非营利组织就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取得较低的收入或者甚至不取得收入;政府拨款一方面是为非营组织的存续发展,另一方面含有补贴性质。即有些拨款属于对低价格、低收费服务的一种弥补。从口径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是大口径的而完全不同于营利组织小口径收入概念。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仅包括业务收入,还包括投资利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性的各类拨款等。

从限定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之分。如,接受的捐款,若捐款人关于这笔款项有规定的使用要求或期限,那么这笔接受的捐赠收入就属于限定性的收入。

第二,非营利组织的支出要素在设计上,需要与收入要素相配合。同时支出与企业会计的费用相比在许多方面有特殊性。

从功能和目的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

从口径看,与收入的大口径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是大口径的。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狭义费用),还包括资本性支出。

从限定看,与限定收入与非限定性收入的区分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可分为限定性支出和非限定性支出,这也是资财提供者的规定要求使然。

从确认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的确认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的采用收付实现制。而费用的确认基本采用权责发生制。

从成本核算看,非营利组织的产品、劳务、项目等,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可以另外单独核算处理,这并不否认支出要素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结余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口径与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口径有着明显的差别。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与企业利润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

1、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通常也有差额,这个差额并不表现为利润(或亏损),而表现为结余(或负结余)。但非营利组织并不追求这个余额,而是客观以予以反映,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在性质上,非营组织的结余表现净资产的变动,其属性为净资产,而企业的利润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3、企业利润存在分配问题并且(正)利润必须履行纳税义务。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一般不存在分配问题。非营利组织正结余不需履行纳税义务,负结余实质上是对净资产的冲减。

4、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而企业利润表现为贷方余额。

5、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只分。限定性结余是限定性收入与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非限定性结余是非限定性收入与非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

正因为如此,结余是否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立会计要素,存在不同观点。

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如同企业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企业“损益表”的基础一样,收入、支出和结余三要素构成了预算会计的第二等式:收入-支出=结余,可以作为“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以系统完整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及其结果。而且关心非营利组织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当然希望能提供有关结余的信息。超级秘书网

不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其一,结余的本质属性为净资产,其作为独立要素的经济意义不大。其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重要的是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结余作为一个要素,平时无法反映出收支结余情况的真实结果,即没有实际的内容。其三,结余作为预算的执行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贷方余额,也可能是借方余额。那么连余额的方向性都无法确定,作为要素是不合适的。

当然,最终结余没有作为独立要素。而实际上,不将结余作为独立会计要素并不影响预算收支以及结余的核算和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

三、结束语

预算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财务会计在政府和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但与企业财务会计相比,预算会计有着诸多明显的特殊性。从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出发,探讨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基础、会计报告等的基本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预算会计要素这一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预算会计要素具有的特殊性做出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会计理论工作者对预算会计基本理论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年、1998年开始实施

2、荆新: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计算机语言论文范文3

关键词:维护;管理;硬盘备份

在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中,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拥有计算机实验室。随着计算机的专业普及,计算机实验室成为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的必去场所。计算机的实验课程量大,人流多,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还处于初步的学习阶段,所以说在学习中通常会有相当大的损坏,操作失误也比比皆是。一些学生甚至把实验室当成玩游戏的地方,不听老师讲课。在实验室中玩游戏会导致计算机常受病毒的侵袭,这也从侧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给实验管理者带来了重重难题。为了计算机质量的提高,降低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发生故障,必须要加强实验室方面的维护与管理力度。

一、计算机实验室维护中的相关问题

1.计算机软硬件常被损害

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任务通常繁杂、庞大,为满足强大的教学任务,每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程序,这使得每台计算机的安装费时费力,而重装系统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更是远远超过了家用电脑的时间与精力。电脑上机人员常常会把自己的私人硬盘、MP3和手机等移动存储设备带到实验室,在电脑上下载很多东西,然后再转存到自己携带的移动设备中。上机操作中,很多人会下载大量的视频与音频软件,这不仅拖慢了实验室的网速,而且大量的下载也会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导致接连不断的发生故障。

2.计算机实验室不太整洁

学校中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一般是从早到晚,使用非常频繁。很多电脑操作人员并不遵守计算机实验室中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机房吃零食,随地乱吐瓜皮果壳,各种坏习惯屡禁不止。而且上机人员过多,导致实验室中的空气质量不高。空气中的大量灰尘在计算机中长期积累会导致电路板的损坏与老化,实验室中的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也容易引起静电的发生,导致计算机的故障率居高不下。

3.管理工作量过大

在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中,由于工作量大,通常会导致管理人员的力不从心。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于计算机的软硬件进行维护,还要定期对电脑上的病毒进行清理,对于计算机的屏幕机箱等也要时常擦拭,保持清洁,对实验室的桌面、地面也要定期清理。而电脑上的专业问题管理人员还要时常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做到不与专业不脱节。针对上述基础问题,要求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力,对于电脑方面的各个问题都能得心应手的解决。

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制度化

1.制定与完善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的计算机管理制度能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使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保证良好的状态,保证学生能合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学习,而教师在实验室中必须要确保相关的教学质量。在实验室中,学校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编写计算机方面的管理制度与手册,在这些规章制度下约束学生的行为,降低计算机的实验室的设备发生率,延长实验室中计算机的设备寿命,提高教学效率。在计算机的某些规章制度中可以加上条例,例如禁止在机房内吃东西,一旦有违规行为会受到严肃批评,情节严重者会通报批评。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运作更加合理与规范,逐步降低机房的故障发生率,提高计算机的整体管理水平。

2.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维护能力

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学生练习和认知计算机的操作场所,学生在实验室里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多方面的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计算机中的相应知识。但是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往往会对实验室的设备造成相应的损耗。某些学生好奇心很强,会随意改动计算机重要数据,导致计算机的系统奔溃,管理人员不得不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一些贪玩的学生在实验室会安装一些游戏程序,导致其他系统软件没法正常的运行。针对上述问题,计算机实验室中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维护,确保计算机中的实验室能够运行正常。

3.强化计算机实验的教学管理力度

计算机的实验教学一般会在实验室中开展,为了避免过重的教学任务,实验室需要大力维修与管理,为避免沉重的负担,所以必须要加强计算机教学中的管理。第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验室中安装摄像头,监督学生的行为。计算机管理人员也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第二,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当期的计算机实验安排,及时把教学中的软件版本转述给计算机的其他人员,以方便在计算机在管理和实验活动开始前,更新软件,确保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

三、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

1.更新原卡的网络,更新系统

机房的安装还原拥有网络的对拷功能,这是借助网络把主机里的数据拷贝到客机上,选用机房的备份机为主控,然后把数据从一个地方拷贝到学生的机器上。在对拷功能中,每个网络都将拥有硬盘数据,实验管理员在机器上重复维护数据。当实验中的软件与系统被更新时,利用网络的对拷功能安装所有的机器,提高效率。在网络的对拷线上,为方便统一的管理,用户可以以设备策略,在计算机网络中重命名计算机的IP地址,在完成网络对拷后,计算机无需进行任何设置,就可正常使用了。

2.以多媒体的网络教学控制学生机

多媒体的网络教学融合了网络化、数字化和互动化等技术,通过平台的控制实现学生机的监控、广播及语音等,授课不再是单纯的在黑板上板书。平台控制能够实现学生机的监控、广播和语音方面,此系统实现了传统教学中的很多功能,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整个的教学模式中,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在屏幕前的互动,实现教学中的不同要求。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在电脑上的所作所为都能够了如指掌。对一些玩游戏的同学,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警告,若是屡教不改可以直接锁定该学生的屏幕,直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多媒体教学中的交互式学习优先于其他的技术,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中能够实现轮流监控,老师和学生可以轻松的建立联系,调控课堂的一些环节,提高在线操作的质量,还能够防止学生对于系统文件的破坏,方便了机房的管理与服务。

3.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

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一般是在每学期的开学需要做的事情,在开学前把重要的文件做个定期的备份。在正常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常常误删文件,有的后果非常严重。若是事先对相关文件做过备份后,就万事无忧了。在计算机的操作中让人堪忧的是病毒,病毒总是无孔不入,为了有效防范病毒,必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计算机防护系统,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计算机硬件对于温度、湿度和电源等方面非常敏感。良好的运行环境能够延长硬件的使用年限。在正常的维护中必须要定期检查接线、内存条、插口灯,将一切能预见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当学生在机房当天课程结束关电脑时必须要提醒他们关闭显示器,避免电源瞬间对于电子元件的冲击。在硬盘的拆卸中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维修时要先释放人体的静电,先用手触摸金属的外壳,避免产生静电,对主板与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失。四、结语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既繁琐又复杂,而且枯燥。但是,计算机的维护人员需要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对计算机实验室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任何方法都要去勇敢的发现,然后彻底解决,做好日记备忘录以应对未来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教学提供很好的保障。

作者:黄惠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康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21).

计算机语言论文范文4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会计基础

传统的政府预算编制和预算会计核算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中已逐步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为其确认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果逐渐成为当今世界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的一个主流趋势和发展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预算会计确认基础国际范围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加强政府财务和预算信息的全面性和透明度,提高公共部门运行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行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存在的局限性

收付实现制由于能够准确的记录货币收支,提供真实的现金指标,对加强现金管理,防止预算超支,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预算拨款进行符合性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收付实现制简单易行,便于编制报告,容易被使用者理解,需要的会计技术较少,因此成本也比较低廉。但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比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的前提是获得前瞻性的信息,以便在“坏结果”发生之前能够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风险。与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相比,由于确认和记录交易的时间大为提前,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在提供危机预警信息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原因很简单,例如政府签订贷款担保合同时,并没有花费掉任何现金。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就不能探测到这类风险,但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则不同。

同样,对于跨年度交易引起的风险而言,采用权责发生制则更具有优势。及时采取行动要求尽可能早地暴露这些方面的不利趋势,但在收付实现制会计下,这些均被“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的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的假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同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的不相匹配,有可能出现政府代际的债务转嫁,导致各届政府间权责不清,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政府绩效。

不能有效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国有资产流失在最近十余年中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信息问题相关。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旦支出以后,就一直以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得到完全反映;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已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的物资,在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纳入预算会计核算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管理。

财务成果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收付实现制下,收入、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入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确实可信的预算会计信息。

各国政府运用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经验

权责发生制主要应用于企业和私营部门,在西方部分国家的政府会计、预算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而且,由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和财政环境各不相同,以及权责发生制本身的缺陷,各国政府在财政改革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方式、内容也有较大的区别。权责发生制在西方国家的运用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即所有发生的会计事项都依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主要国家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对政府的活动完全采用了与企业相同的核算方法,在政府部门管理中实行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同时,政府的预算编制、财政报告也全部采用权责发生制方式记录、编报。在预算编制上,对资本支出的运用情况、当期成本、远期负债及税收估算等,利用“政府经营损益表”、“政府财务状况表”进行全面反映。政府财务报告中,对政府控制的资源、政府运用资源的方式与效率以及政府对远期资源的预期等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报告。

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是美国和一些OECD国家。由于权责发生制在政府财政管理中的运用前景不清,更多的西方国家只是部分或者改良的运用了权责发生制。部分运用权责发生制也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财务报告、部门管理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财政报告虽然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报告所反映的政府控制、运用资源及远期资源预测等内容,建立在完整的统计、分析系统上,并不完全通过预算编制取得;部门管理上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核算部门的成本、产出,提高部门行政效率;预算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反映本财政年度内资金来源及政府运用资金的情况。另一种是以OECD国家为代表的“部门会计和预算管理采用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编制、财务报告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模式。

改革我国预算会计确认基础引入权责发生制

根据现阶段经济背景明确改革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实行分税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而且,随着会计标准日趋国际化,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权责发生制虽然有助于加强政府预算成本核算与业绩考核,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一些长期项目和或有负债的信息,增强了预算信息的完整性、可信性和透明度,更能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但是,权责发生制在全面、准确反映当期现金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这还需要收付实现制加以弥补。因此,权责发生制应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活动。超级秘书网

明确改革的推进方式。综观各国的改革实践,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一步到位”改革模式,即直接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如澳大利亚和英国;二是“分步到位”改革模式,即按照“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步骤,一步步实施改革,如加拿大就采用这种模式;三是“逐渐扩展”的改革模式,先在部分政府会计科目中应用权责发生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政府会计科目或主要会计科目。

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还不可能全方位推行权责发生制,从中长期看我们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基础并存作为预算会计的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作为两种会计基础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补充,同时存在的,可以根据具体的会计事项和特定的环境选择各自使用的范围。法国自1999年起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开始在年末计提应计应付利息,对以前不核算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后记录并计提折旧,提取坏账准备等。这些做法没有改变会计系统的整体核算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收付实现制会计的不足。又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一些主要的影响财政事项的内容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养老金,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对当前不能真实反映财政结余的迫切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而对其他部分可以继续使用收付实现制。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在组织机构、法律制度、人员与技术上进行充分的准备,将改革成本降到最低,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政府会计研究报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计算机语言论文范文5

[关键词]政府采购;预算会计;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作为我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政府支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其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延伸财政支出监督职能,规范政府消费行为,从源头抑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成为宏观经济改革的一个兴奋点。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需实行配套联动式的改革,尤其是要完善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

一、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弊端

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使得现行的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致使政府采购难以实行规范化管理。

1政府采购资金运动过程与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不适应

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是根据机构设置与经费领拨关系制定的。每年财政部门按预算指标和各单位用款进度,层层分解与下拨,年末又层层上报经费的使用情况以编制决算,同现行国库制度共同实现对经费的拨付和支出。这种方法在政府采购方面没有实现采购人和结算人的相互独立,使合同的订立与执行过程中缺乏对资金流动必要的外部监督,容易出现资金挪用、拖延支付等问题。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操作程序,财政部门不再简单按预算下拨经费,而是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方拨付货款,此规定完全改变了政府采购资金的运动过程,将过去的财政拨款———用款单位采购———财政审查,这种事后监督模式改为了用款单位申报———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审批———政府采购中心采购———用款单位验收———财政结算。由于现行会计制度还没有和政府采购资金运动实现一致,也没有对相应的会计业务进行统一口径的核算,从而导致各地的采购实体在账务处理上不统一。

2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滞后于会计实务

近年来,作为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政府采购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这势必影响预算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方法,但预算会计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新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政府采购都缺乏规定,政府采购如何列报支出,是否应在行政事业财务制度中增设有关政府采购内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从而使各单位难以真实、准确、完整地全面核算和反映本单位的政府采购活动,政府采购会计管理滞后于政府采购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3预算会计体系下的现收现付制影响政府采购会计核算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都实行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入账的依据,但在实际的政府采购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弊端:一是政府采购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方式上,可采用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或按合同规定在采购完成后,要保留一部分尚欠由以后支付等方式。在现收现付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却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二是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尤其是对项目工程,通常是集中进行决算,当年拨入的专项经费,如果不能及时付款,只好当作“结余”转入下年,使年终结余出现虚增。这种做法极不规范,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三是不利于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核算,不利于对政府采购效率和绩效的考核。四是不能预警某些决策的长期影响,难以全面地反映政府采购状况和提供关于政府采购行为的长期持续能力的信息,不能将政府采购的成本与绩效配比,难以满足更加注重成果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4没有建立科学衡量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政府采购既要讲究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讲究经济效益。研究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内涵和外延,制定政府采购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对于科学地评价政府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采购效益,促进政府采购向纵深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科学衡量政府采购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5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反映政府采购状况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没有提供政府采购的营运业绩及会计信息,相应的财务报告没有体现政府采购的数据,不利于对政府采购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在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单位会计报告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及会计报表说明书组成,其格式未涉及政府采购的有关项目,从报表中无法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规模、金额、所用资金性质等,在固定资产报表中也没有体现政府采购的情况,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单位政府采购的情况,无法披露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和调整方向

1实行政府采购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后,采购资金不再层层下拨给用款单位,而是直接支付给供货商。因此,需要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直接支付及其核算办法,以适应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需要。要增设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目前政府采购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预算外资金,自有资金和其他收入,国内外贷款与捐赠款,各级政府规定的其他资金等,但实践中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在短时期内无法完成。作为一种过渡措施,设置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因为所有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都要存入财政设立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所有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都只能从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中支付,这样财政就能对政府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

2政府采购引用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在本期实际发生为标准。因而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水平,是国际公认的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预算会计体系还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还未制订,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有待提高,因而在我国现阶段,还不能“一步到位”地将预算会计基础全部转为权责发生制,而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先从政府采购引入权责发生制,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过渡。政府采购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准确地核算采购货物的支出情况,尤其是对跨年度的工程支出能进行更准确地核算,更好地实现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配比和协调。超级秘书网

3制定更完整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资料的高度浓缩,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应在现行的月度和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采购的项目和内容,以全面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规模和金额,更好地进行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4建立政府采购成本效益指标体系

成本效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减。政府采购成本既包括直接的、有形的成本,也包括间接的、无形的成本。因此,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义深远。与政府采购成本分析相对应,政府采购效益也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效益。为了准确地反映政府采购的成本和效益,必须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成本效益体系,既反映政府采购过程本身直接的、有形的微观成本效益,又能囊括政府采购广泛而深远的宏观成本效益。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成本控制,降低不合理费用开支,提高政府采购的成本效益比。

[参考文献]

[1]张弘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新机制[J]中国财政,2004,(11)。

[2]阕辉论政府采购财政效益及其对策[J]中国政府采购,2003,(4)。

[3]张凯军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几个相关问题的再认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5)。

计算机语言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管理

1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关系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约占企业全部信息的70%,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把管理信息系统比作大脑,那么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好比神经中枢系统,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企业通过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简单的核算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它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以财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真正建立起信息管理平台,那么基于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与实时发生业务处理、管理控制相分割的传统会计电算化,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将不亚于从手工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飞跃。那么,建立在企业信息管理化下的崭新的会计电算化———“会计化系统”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是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是一个能与业务协同处理,能实时进行数据处理,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它能随时查看各种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变事后反映为事前分析,事中控制,随时利用账表一体化产生业务执行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信息生成和传递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财务职能与企业各环节的密切联系。使企业的信息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2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现行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2.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使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2.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2.4对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以后,会计数据的生成与管理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由于集成系统处理总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元的,因此记账凭证的数量将会大量地增加,再打印记账凭证将会付出较高代价。二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业的业务源头,再强调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书面匹配,将会人为增加冗余的业务流程和处理工作量。三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查询、使用以及财务报表的越来越趋向于网上在线的形式,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书面资料的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办法应过渡到基于电子数据的会计数据生成和管理办法。

2.5对会计数据处理组织的影响。传统会计组织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并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因此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将完全融合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

3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运用了电算化系统的企业,只是解决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尚未进一步提出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一揽子解决方案,因此无法实施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网络资源共享。许多企业既上会计电算化,也搞信息网络平台,但从一开始两者就是分离的,不相干的,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

3.2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行业所运用的电算化软件版本种类多样化,系统开发与应用平台不相兼容,系统结构复杂化。为数不少的企业所运用的电算化系统大多是软件单机版,跟企业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往往是脱节的。一些企业实行了核算的网络化管理,但没有与整个管理平台连接起来;从而为信息一体化的推进增加了难度。

3.3安全性问题是顺利实施网络会计的重要因素,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垃圾文件泛滥成灾,网络黑客充斥其间的时代。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泄露、破坏和遗失。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色INTERNET传递,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露机密等安全问题,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3.4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对相应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会计、又懂管理,不仅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能适应这种发展的要求,因此人才问题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一大问题。

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必将为企业今后的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