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学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学专业范文1
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应该是分层次的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因此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分别明确中、高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高职衔接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学制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如“3+2”、“3+3”模式等,对于内涵式的衔接体现不够。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在我省开设有中药学专业的职业院校,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仅根据对职业教育性质的理解去独自规划相关课程与教学,缺乏有效沟通交流,更没有考虑中职与高职的递进和职业教育的系统性。由此导致了中、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递进性,区分度不大,甚至造成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错位。如浙江医药技术学校(中职学校)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中药专业各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用药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输送从事中药生产,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药品营销等工作的中高级实用型技能人才。”我校(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面向中药行业,从事中药的生产、经营、质量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中、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多头化,各类职业学校归口不同,中、高职管理部门也不同,使中、高职管理过程中出现政出多门,缺乏协调统筹,不利于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为此,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在各省市成立一个有统筹协调能力的权威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中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工作,包括推动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同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制度保障。
(二)创建衔接的有效模式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1)纵向延伸模式。即指学生在职业教育各阶段都能获得相同或相近工作范围的职业资格,高职获得职业资格的层次高于中职,每一层次职业资格都包含从事相应职业所需全部能力,学习意味着能力拓展和提高。(2)横向扩展模式。指学生在职业教育各阶段获得工作范围不同的职业资格,较高阶段获得职业资格的层次不一定高于较低阶段获得职业资格的层次,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3)纵横延伸扩展式。指学生在职业教育各阶段获得层次和工作范围不同的职业资格,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和从业能力的提高。相关部门和各院校研究人员,在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相应的调研和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衔接模式。
(三)加强中、高职院校的有效沟通
中、高职院校要加强联系,相互沟通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设立中、高职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同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联系中药企业专家,针对行业企业需求共同探讨、制定相互联系,又适度区分的中职和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衔接。
(四)加强中、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的衔接
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为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目前的现状是,中、高职中药学专业往往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由于缺少有效的沟通,经常导致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而对于职业教育较为重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很多高职院校未能明显体现高技能的特征,甚至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不如中职学校,出现中、高职技能训练“倒挂”现象。中、高职学校在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后,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教学内容、重构课程结构,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
(五)加强中、高职中药学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职业院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5,6]现行的中、高职中药学专业的教材区分度不明显;内容雷同较多,且往往陈旧、过时;同时缺少以职业标准为规范的教材。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应根据中职与高职的不同培养目标,做好教材的适当区分和有效沟通、衔接。在编写中需要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做到与行业发展贴近,体现实用性、先进性,符合知识够用原则。同时,重视教材实践性环节编写,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知识体系与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标准衔接,提高教材编写的应用性与实用性。
中药学专业范文2
实验教学导入案例利用部分实验课时间,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首先是教师示范引导,适时而巧妙地导入相关案例;其二是将有关案例预先发给学生让其查找资料作准备,便于课堂上展开讨论时各抒己见;其三是循序渐进,由学生制作符合自身特点、而又有点“麻辣口味”(需要借助外力解答)的案例课件.并由小组派代表或主动或点名,上讲台演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评估教学效果根据文献[2]有所改进,具体以教学兴趣、理解记忆、思维启发、思路创新四项抽象指标,主观评价认可程度;以期末考试成绩、创新课题及等量化指标,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中药学”教学期末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收回有效问卷表250份,总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情况,均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
案例导入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以四项指标主观评价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的3个班,自评单项能力增加均在85.0%以上,其认可率明显高于非案例教学的单一传统法对照班(83.3%以下),案例导入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不及格率:导入案例教学的3个班共为6.2%,而对照组有13.3%;80分以上(含80分)的优良率:7年制中医专业为58.6%,中西医结合1班为58.3%、2班为55.0%,对照班为18.4%;平均成绩:3个班依次为85.11、77.82、75.81,均高于对照班的66.75,尤以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差异有显着性(P<0.05),2.3案例导入教学对申报科研课题的影响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申报及批准数均较多,中西医结合2班次之,而对照班为0.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均分别公开2篇。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是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中药学”教学受多种条件限制,理论教学阶段中学生接触临床或实践操作机会较少,故常会对一些古今病名的枯燥及药物内容的繁杂感到茫然而厌学.为了夯实中药理论知识的基本功,为后续课程及临床用药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根据学生学历层次、专业和兴趣特点的不同,致力于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按本课程特点精选典型案例,课堂上展现解读或课后讨论.我们以案例引导归纳演绎中药功效及适应证;或要求学生将案例与教材有关理论结合起来,归纳一般性观点,围绕案例陈述其所辨证型、随症立法及其依法引出的相应方药;或将稍有难度的案例布置为课后讨论题,抽部分实验课由师生共同解答共性问题及难点要点,激发其创新思维.教师还应从案例库中再调出类似而又相对简单的案例,进一步检查学生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已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有了一定辨证论治基础,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基本可以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进行初步辨证.因此,案例导入法应贯穿于每次课的始终[2].案例评价是检验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班比较,3个班学生对案例导入法的兴趣度、理解记忆度、思维启发度、创新思维度四项指标均明显增强;3个班学生优良率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显着降低、平均分数差异具显着意义(P<0.05);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可能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课时及学生自身特点等有关.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以及公开,结果显示:案例导入班均比对照班多,表明案例教学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中药学”案例教学强调纵横比较药物,加之要求学生个人探索以形成想法和意见,使其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案例导入又加强了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判断及融会贯通能力;围绕案例进行师生互动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走上前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距离,有利于动态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对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相同教学时间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开放性[3]案例教学法,确实要优于常规传统教学法.当然案例导入法的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必然还存在不足,如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案例储备不多;实验课时少,学生发挥不够;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转变不突出,中药学专业人才现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调整不大等等.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好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案例教学确实能起到铺垫作用,因此该教学模式应加以推广应用.
中药学专业范文3
在实践结束以后我感觉这个暑假过得异常的丰富,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了与中药学专业有关的社会部门,进行了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亲身经历了本专业的工作流程,仿佛是一次模拟的职场人生,受益匪浅。
我们来到了位于区**附近的大药房**店。作为连锁药店中的一家,该点坐落在居民聚居区域,并南临**鞋城等商业街区,北临省医院,东面与颐玛特超市相对。沈河区作为市中心,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居民生活水平相对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店在选址上具备了充足的客源,一定的顾客够买力,便利的交通以方便顾客的前来购买和配送中心送货运输。**店的入口设计为封闭型入口,面向大街一面。进入店内,左面为非处方药专柜,右面为处方药专柜。紧贴店内侧的是中药饮片专柜,旁边还设立了一个医疗器械专柜,作为经营的副业以增加销售量。为了充分利用营业面积,在店中央设立了药岛,将柜台销售与货架销售有机结合。药岛和周围的柜台在整个店内形成口字型通道方便顾客从身边两册同时浏览选购药品,缩短了行程。在店中环顾浏览时感觉到**店虽然营业面积不大,但经营药品的品种很齐全。每个柜台都分为几层摆满了各种不同的药品,让顾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再与营业员的交流中,营业员具备了基本的医务能力和营业素质。对常见病、所售药品的药理常识掌握很牢固,能依据顾客的口述迅速判断疾病,帮助顾客选准药品。对治疗同种疾病的不同药品之间的差别、副作用等都能详细具体的解释。处方药的销售须严格持医师处方销售。
大药房**店之行,让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收获:
1、就是销售人员自身。销售人员要有一定的医务能力、识别顾客的能力、销售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给顾客带去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以体现药店的核心功能。这也正是目前我们在校大学生在即将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医药销售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
2、从经营者的角度考虑,药品销售是以盈利为核心。最初的药店选址应综合考虑客流量、购买力、交通、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已保障药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其次是店面营业场所的设计,一个好的营业场所能够促进药品销售、培养顾客忠诚度并提高工作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行业特点和顾客需求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各种布局、橱窗、货架的优缺点综合设计,扬长避短,以做到有利于顾客、服务于大众、突出特色、善于经营、提高效率、增长效益。在大药房**店的药品陈设中,让我不足之处在于药品的摆设有些混乱。儿童药品与成人、中老年人药品交错摆设,不便顾客寻找。同时,柜台分层摆设尽管充分利用了柜台空间,但却没有充分考虑群体特点。儿童药品摆在上层,而成人、中老年人相当一部分药品却摆在了下层,往往需要俯下身去才能看清药品。儿童正处于生长期,而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视力减退、行动不便,在正常视觉范围内很都会造成一定困难。最后,就是经营策略的选择上。促销策略是会员积分制。当顾客的积分达到一定不同程度时,增予不同的奖品以刺激顾客的再消费。同时在点内粘贴pop广告以唤起顾客注意,渲染气氛。经营者应根据本店自身特点兼消费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促销模式增加需求、扩大销售。
3、从经营的范围来看。销售的是药品,具有特殊性的商品,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问题。经营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常营业,不能为了谋取暴力而销售伪药、劣药,也不能强卖顾客实际并不需要的药品。由于药品的特殊性,经营者在经营前要持有相关的法律文件如《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gsp认证等。
我们又来到了实习的第二站的第一制药厂。接待员在会议室向我们介绍了药厂的大体概况。第一制药厂建于1949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药厂之一。该厂先总共有4种剂型的生产线。其中主要的整肠生胶囊剂销量曾位于全国首位。通过幻灯片,接待员向我们介绍了主要生产线的流水过程,并介绍了其中一些关键的生产设备和近年来厂里引进的新技术与新设备。随后,我们参观了整肠生和青霉素的生产线。药品生产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只能隔着玻璃观看里面的工人操作。生产线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工人的操作也很熟练。
从第一制药厂的整个参观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国的医药产业正在朝着更好、更高的方向积极发展,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将来投身药学事业增添动力和希望。
中药学专业范文4
1以专业为先导《中药学》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建立
开设《中药学》课程的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不同类别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目的及要求有所不同,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成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选用中药防病、治病,为患者解除病痛。所以,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辨证用药能力的考核;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执业药师考试,侧重于中药功效的考核。在给不同类别的学生上《中药学》课程时,教材和教学内容选取是关键,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是有效手段。面对这种实际情况,我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选取与之相匹配的教材,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因才施教,学以致用,我们实施了符合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特点的《中药学》考核方式改革。
1.1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的确定
为了有效实施考核方式改革,我们首先确定了符合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特点的《中药学》考核方式。见图1。
(1)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共同课堂考核方式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歌诀背诵、章节体系功效背记。
(2)中医学专业学生其他考核方式设定根据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医生,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中注重中药临床应用的考核,将临床实践贯穿于考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体现中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考核特点。中医学专业学生期中考试的考核内容侧重于如何辨证用药;中药材饮片认知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中药材饮片的性状特点、药性、功用的综合性的掌握情况,在考核饮片性状特点的同时使学生完成对综合知识记忆、强化和巩固提高的学习过程;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具有层次性和体系性相结合,以及古本草学术思想认识情况和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考核特点。
(3)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其他考核方式的设定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中药学相关炮制、鉴定、研发等工作,在设计考核方式时,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在侧重于功效的同时顾及相关中药学和医学基本知识;饮片考核侧重于“模拟药房”标本章节分类排序考核;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注意与执业药师的考核内容相呼应。
1.2多元化考核结果评价的客观化
《中药学》多元化考核方式是过程性评价,相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评价难度大,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核内容的设计要符合该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考核评价结果要客观。教师应在授课前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考核内容制定相应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执行方案,并向该专业学生公开宣布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为学生建立《中药学》学习档案,备案保存,向学生本人公布阶段性考核成绩,并确认签字。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能力考核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细分性量化。项目研究过程中设立平行对照班级,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常规课堂教学,采取传统考核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使研究结果客观可靠。
2结语
中药学专业范文5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国的中药行业也加快了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步伐。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课程体系。中药学人才供求将趋于饱和,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就对中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而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知识结构,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实现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充分体现高等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1]。积极推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带动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学科发展,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我们进行改革探索的主要目的。下面介绍对本校中药学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体会。
1 推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们对本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以下改革: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机制;建立系统的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2]。以教师为主导,培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撰写读书报告、参与老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实物或投影等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特别注重实验课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并不断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修改设计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从而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 课程设置与改进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可行,它关系到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3]。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原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时较少,一些必要的选修课没有开设。课程开设较杂乱,尤其是实验学时偏少,导致有些实验课质量不能保证,学生操作能力较弱,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知识面及视野的开拓。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同时,我们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改与补充。课程体系调整主要包括: (1) 近年来,随着中药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学科。我们结合本校特色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特色,增加新兴中药学科。如中药市场营销学,中药新产品开发学,中药质量检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新药研究与设计,制剂设备与机械,这些新兴学科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也最能体现现代中药学的特色,我们将其作为专业选修课进行开设。(2)删除一些与中药学关系不大的课程,将一些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课时有所增加,如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学等课程。其中这些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学时几乎达到1∶1,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 (3)扩大选修课范围。随着社会发展,对中药人才的需求由单一性发展到多样化,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就相应地增加。各校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实际都开有方向选修课程,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本专业任选课程和跨专业任选课程。增设的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动态知识,如男性健康教育、女性健康教育、中医学入门、中医养生学、药物与健康等课程,提高了选修课程的数量,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创造了条件,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充分发挥中药学科的优势,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三个特色方向:即中药资源学方向、天然药物方向和中药质量控制方向)的人才培养思路重新修订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制订了中药学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强化实验能力、突出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3 制作所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于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我校中药学科担负着整个中药学专业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而所有这些课程都要求教师制作了PPT课件,并要求青年教师在使用前进行试讲,由同行指导,提出意见及建议,经过修改后再应用实施。经过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形象逼真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有flash动画;有的教师将自己多年的体会及经验融入到课堂中去;有的课件制作提纲要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还有的教师将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及体会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实例、实验装置图、科研经验和体会、科研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等通过课件制作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和热情,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同时我们还注重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一些课程的课件上网、习题上网,使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对话交流、探讨问题等。精品课程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教改成果,因此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们已将部分课程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希望通过建设取得好的成效。
4 加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中药学专业实验室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实验室已拥有仪器设备总值300万元,今后会进一步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在明后两年将预计投资500万元,用于补充更新实验仪器设备。该实验室不仅对中药学科的教学及科研是一个重要支撑,也能为今后开办药物制剂等新专业打好基础及提供良好的条件。实验室目前承担中药学专业的中药化学实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药剂学等实验。目前中药学专业实验室已被定为校级重点实验室,下一步正在申请林业部重点实验室。在今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学校将继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学生实验和教师科研的基础条件和设施,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学科实验室、中药浸制标本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分析仪器室等的建设力度,分期分批对原有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扩建,使实验仪器和条件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为中药学专业的发展、学科的壮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们还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步将规模比较大、技术力量比较强的企业、科研院所及医疗单位和一些植物资源保护区作为专业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先后与杭州天目药业、浙江鑫富药业、杭州胡庆余堂、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临安市饮品加工厂、浙江杭州民生药业等十几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设十多个挂牌实习基地。另外我们学校位处临安,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植物生长条件,周围有很多有名的植物山林,如天目山、功臣山、高山、顺溪、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等,森林植物资源及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与同类院校同专业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药物植物种植、采集、实地考察及实习认知的优势。另外,校园里种植有两千多种植物,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园,极其便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认知药用植物。学院在2005年又启动了百草园(药用植物园)的建设,学校投入100万元用于百草园的建设,预计建成10 ha中药基地。目前已建成4个种植大棚,中药基地3.3 ha,计划种植以浙江道地中药材等为主的中药材,成为校内认知实习基地。它的建成和付诸使用,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药相关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探索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开展创新课题的申报及实施
近几年学校开展了开放实验室项目申报及创新课题申请。我院开放实验室是为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和自我提高的要求而建立的。二级学院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的使用与管理规程。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组成课题组,自选教师担当课题负责人,选择研究项目后进行申请立项,经专家组评审、筛选立项后进入实验室。学校给每个课题组资助600~1 000元的实验经费,由实验室统一管理,用于购买药品材料或用于测试,所用其他仪器设备由实验室提供,资助期限一般为6个月~1年。这种灵活的形式、宽松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求知欲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找指导教师询问或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解决。指导教师还负责审查学生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经过6个月到1年的研究后组织开放实验室课题及创新课进行结题总结。每个课题组要上交课题结题报告。通过实施可以看到,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独立进行科研的综合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绩,有些科研成果还撰写成了研究论文并予以公开发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6 进一步加强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教学的保证,一个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科及专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加大了学科建设的力度。坚持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教师梯队的规划,提倡教师在职进修,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进修的方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中药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需求,中药学专业近年来大力开展以引进优秀人才和加快师资进修培训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重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或到知名大学进修及深造,同时不断引进具有博士学历及高级职称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使各主干课程教师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组成上更加合理。目前中药学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在读博士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术梯队,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通过这些措施,使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7 扩大宣传和影响,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访兄弟院校,进行考察调研,加强联系,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扩大宣传和影响。我们先后与一些制药企业、研究单位及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食品与药学院进一步加大横向联系,积极挖掘办学潜力,不断优化组合教学资源,注重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拓宽中药学专业方向,探索联合办学新途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制药企业老总来院作学术交流等。
以上是我们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通过近几年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将不断努力,深入进行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与探索,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林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
[2]马凤余,彭代银,金传山,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
中药学专业范文6
>>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提高中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融合药学专业特色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中药学类本科专业课程编制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制药工程专业特点的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医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深化 浅析化学教学在中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循证医学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改革与实践 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药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整体观及启发式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化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的教学探讨 高职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学的实践教学初探 关于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激发 “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 浅谈中职中药学的兴趣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曾金祥 朱继孝")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分析化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与实用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课的基础。激发学生了解、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学好分析化学,是中医药院校分析化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文章分析了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分析化学兴趣的影响因素,并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分析化学 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60-02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极为广泛,如:中药材的GAP建设,包括引种、栽培、采集、加工、炮制、检定、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中药材内在质量及其与药效间的内在规律研究;中药药剂学中制剂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制剂生产工艺的制订;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化学中药效物质基础的分离制备及结构鉴定等。因此,分析化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与实用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分析化学可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未来从事药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中医药院校从事多年分析化学的教学实践,在此对如何激发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进行浅谈。
一 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1.分析化学学科交叉性较强,偏重于方法原理介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分析化学是由化学、化学计量学、数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而成的综合性学科,而课程内容侧重于介绍基于各学科发展而来的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但对各种方法在中药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却涉及较少。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储备不足,加上对分析化学在中药学专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造成学习分析化学原理的能力常显不足,主动性下降,久之则兴趣下降。
2.对课程的认识偏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特殊性。分析化学虽然非常重要,但内容上易使学生产生与专业相关性不强的错误观点。另外,许多分析方法与技术在其他课程如药物分析中也会涉及,这同样会使学生认为分析化学的重要性不如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分析等课程。因此,极易对分析化学产生轻视、排斥、拒绝情绪。
3.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虽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当前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考试内容为半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具体的仪器设备、实验操作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学生往往学而不知,最终导致其感觉课程枯燥、乏味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二 激发学生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
分析化学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与动力,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从分析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药现代化是依靠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产品,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中药材的GAP建设;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药剂的开发及质量控制;谱―效关系;药代动学研究等诸多方面讲述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分析化学与中药学学科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既强调分析化学学科内涵,又突出了中药学专业特色,在学生学科储备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2.从分析化学方法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用一些分析化学在中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即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从现代中药研究文献讲起,既介绍中药研究的过程,又介绍其中应用到的各种分析化学技术和手段,然后再导入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现代中药研究文献中HPLC、GC及其联用技术、NMR、IR、UV、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等现代分析仪器以及经典分析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从文献开始介绍各种技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如笔者从陈竺对中药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白血病研究工作的文献介绍现代原子吸收光度法与PCR技术的应用;从中药利尿研究中的应用到容量滴定分析方法氯离子测定文献中强调容量分析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同样具有的重要作用;从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介绍NMR、IR、UV等技术的重要意义。这种授课方式既介绍了分析方法技术的应用,又阐述了方法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另外,笔者还通过文献及时将分析化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如电分析中的电化学传感与生物传感、中药分析中的样品处理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分析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发展前沿。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方式教授分析化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日益浓厚。
3.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从三个方面大胆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笔者大量选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以及仪器内外部的结构图片来演示分析化学的分析操作过程与原理。比如笔者制作了化学的分析虚拟实验动画;GC、HPLC分析原理动画;质谱分析原理动画;拍摄了仪器大量内外部结构照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动画和照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笔者大量采用教学道具,演示分析技术的操作。如容量滴定分析酸碱滴定、配位滴定等所用仪器设备非常简单,可以酸碱式滴定管为道具;色谱分析教学可以应用色谱柱、滤头、滤膜、注射器等色谱耗材为道具;紫外及荧光分光光度法可以使用比色皿为道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使用元素阴极灯;毛细管电泳法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及其色谱柱卡盒等作为道具。将道具与照片、动画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学生参与程度高,效果很好。再次,让学生走进研究中心了解参与科学研究。如我校具有中药制剂国家工程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中医理论分化研究中心、大型分析仪器共享中心。这些中心拥有大量的先进分析仪器,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具体的实物,还可以现场学习各种操作,因而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笔者还邀请主持国家各级项目的负责人讲解课题研究中所应用的分析方法,学生不仅能学习分析化学原理,还能了解分析化学所产生的重要科研成果,因而学习兴趣愈发浓厚。
三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