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1

【关键词】生鲜电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商品预售;消费者体验

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农业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以蔬菜、水果、奶制品、水产品、肉等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运营为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农业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而农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便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使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相关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升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一、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截止到2015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转折阶段、发展阶段。首先,生鲜农产品的起步主要是以2005年易果网的成立为代表。紧接着以沱沱工社为代表的一批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在随后的三年中快速发展起来,由于在此期间国内相继爆出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同时也更加注重食品品质与安全,正因为此,在2009~2012年期间,许多生鲜农产品企业把握此次机会开始发展起来,但同时也产生了行业泡沫。而那些简单复制别人电商模式的企业最终以倒闭收场。其次,2012年11月褚橙在“本来生活”网上的热卖标志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进入转折阶段,此次的褚橙热卖同时还带动了“本来生活”网上其他农产品的热卖,生鲜电商由此再度引起消费者和社会的热议及关注,同时新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生鲜农产品电商开始探索更多发展模式,因此第二阶段也比第一阶段更具有生命力。最后,从2013年开始,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联想佳沃等生鲜农产品电商开始获得资金注入,标志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进入到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各大生鲜农产品企业利用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拓展产品品类,几乎涵盖所有的生鲜类别。据统计,2014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得到飞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企业已超过3万家,2014年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260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100%。进入到2015年,各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使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工具和整合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发展企业竞争力,在B2C、C2C、O2O等电商模式下通过优化的供应链管理展开竞争以活动更多的消费者。

二、涪陵区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而且采购种类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五谷杂粮,对中、高端品质的农产品的需求开始显现。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其中以涪陵榨菜集团的乌江旗舰店为代表的一批涪陵区内的生鲜农产品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这些企业的供应链结构通常包括产品的前期种植或养殖、包装、配送、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企业承担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角色,网络销售平台通常使用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国内知名电商网站,但目前区内还没有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使用自建物流进行发货。首先,从供应链运作模式看,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模式属于“推式”供应链,即企业自己先行备货,然后消费者从网上下单,由订单信息驱动来完成后面一系列的环节。这对企业而言,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市场需求,容易造成成品的库存增大从而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由于涪陵区内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尽管在产品生产环节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质量,但生产与电商销售环节脱钩,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预判能力。其次,相关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电商订单量不大,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没有自建物流,通常采取与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合作的模式。而这样的合作模式,会使企业无法第一时间掌控产品的物流信息,也容易造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时长的增加,对消费者而言会使消费者降低在物流方面的消费体验。

三、涪陵区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在供应链运行中主要存在产品供应、产品标准化、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产品供应上,由于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导致产品供应上出现问题。一方面使得企业能销售的品种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电商销售的多品种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得企业不能及时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不能按时供货造成消费者体验下降和忠诚消费者的流失。其次,产品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特性,比如存在农户散养或小规模的种植形式,每一农户出产的产品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很难保证消费者的持续满足感。最后,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产品要求配送速度越快越好,因此就会增加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既要满足消费者对速度的要求,又要降低物流成本,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会因为考虑到物流成本而失去一部分消费者。

四、涪陵区生鲜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对涪陵区生鲜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对策。首先,除了保证企业自有生产产品的品质以外,还可以对产品的外部供应商实施激励制度,比如以大订单增加农户的积极性,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全程溯源制度和奖惩机制以保证产品品质,通过这样的合作关系来弥补企业自身产品品类有限的缺陷。其次,加强与物流快递公司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利用物流快递公司在各大区域的冷库,企业可以采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延迟策略,即事先把一部分货物发送到各大区域配送中心,一旦消费者下订单,根据消费者所在区域,选取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配送货物,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还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再次,采用商品预售模式。企业通过预售一方面可以汇聚大量订单,企业带着大量的订单跟供货商进行洽谈可以占据有利的地位,也可以实现订单农业让供需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预售获得的数据了解到市场及时的需求,从而调整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最后,企业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优质的商品以吸引消费者的第二次购买,从而提高重复购买率。企业可以在产品的推广期采用价格促销的方式,以低价高质来吸引消费者的再次购买,另外企业还可以开展一些线下的用户体验活动,比如让消费者亲临农场参观等,以增加用户的黏性。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LYF2015013。

参考文献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2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连管理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9)02-0073-04

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是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为达到生鲜农产品保鲜的目的,要求其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但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其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载这些集散功能的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的增多和拉长,而是追求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终端连锁经营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直接或通过农业联合体、经纪人、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能真正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生鲜农产品要求的提高,通过超市购买新鲜、安全的生鲜农产品成为很多居民的选择。所以连锁超市成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有其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将从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界定、特点和构建的条件等进行机理分析,并以家家悦连锁超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一、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界定

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肉、奶制品等。生鲜农产品不同于其它消费品,其易腐性特征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另外,作为食品本身,它还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而消费者的口味多变性,则提出品种多样性的要求。这些特性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第一,保证生鲜农产品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田间或水里到餐桌的流动;第二,保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实现品质的稳定或提升;第三,保证向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多样性的生鲜农产品;第四,降低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损耗,控制逆向物流的生成率,全面节省成本。而基于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最能最有效的实现上述的目标。

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是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连锁超市通过投资兴建生鲜农产品供应基地或通过与农业协会与农户、种养殖专业户联合,并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向连锁门店提供无公害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见图1)。

二、构建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条件

1 连锁超市要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品牌资产和渠道条件

连锁超市要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必须具有资金、品牌、信息、渠道、信誉等优势,才能吸引供应链其它节点企业加入到其主导的供应链中来,才能拥有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主导权,其上游的供应商网络、制造商、分销商等才愿意处于从属的地位,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共同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努力协作。因此,连锁超市卓越的信誉和资金能力、良好服务质量、货物齐全、性能可靠、交货准时、较强的价格设定、市场开拓能力强是形成以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必要条件。

2 连锁超市要具备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

为了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产生快速反应,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度,达到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新鲜、多样化和富有创新生鲜农产品的目的,大型连锁超市必须拥有自己的配送系统。大型连锁超市一般专门建立大型加工及配送中心,对生鲜农产品进行清洗、分类、加工、包装和配送等增值业务,独立从事采购配送业务,这样既可降低进货价格,防止供货商与门店直接联系可能产生的不规范行为,又可充分利用企业内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利润。

3 连锁超市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

在以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连锁超市作为供应链的链主,成为信息、资金、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集散中心。这就要求连锁超市必须有相对较高信息技术,拥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来增加超市、生产基地、供应商之间交易的透明度。连锁超市把需求信息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生产商和供货商手中,能缩短信息流通渠道,减少信息的扭曲程度,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有效解决生产者远离市场,不能有效掌握市场动态的问题;生产商和供货商通过连锁超市建立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了解节点企业的库存、销售信息,浏览连锁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预测、销售计划、库存水平、促销计划、单店需求状况等相关数据,从而及时地做出合理的采购和生产计划,能够实现“即时生产”和“快速反应”,能以最少的流动资金进行生产和流通,把库存降低到最低水平乃至实现“零库存”;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还可以在网上完成采购下单、付款等功能。

三、基于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1 能使分散的农户有效地与规模化的零售终端对接

连锁超市因为自身所处供应链的地位优势,能使供应链长度最短,能够最方便、最快捷地搜集到决定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绩效的关键信息;能够在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易过程中,逐步掌握顾客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满意程度等,从而挖掘出顾客的潜在需求;能够搜集市场竞争信息和价格信息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然后与供应链节点企业共享,使供应链更快捷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做出反馈决策,使分散的农户直接与零售终端对接。因此,以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能增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捕捉和传导机制,有利于生鲜农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流通费用,减少流通环节。能充分发挥流通的导向作用,在不改变生产方式的情况下,按市场的需要调节和推动生鲜农产品的定制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生鲜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发展由自然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2 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消费者购买为驱动力的拉动式供应链

拉动式供应链流程是从响应顾客需求开始,从产品生产直到销售整个流程中消费者的需求是已知的。拉动式供应链是以连锁超市获得订单为前提。连锁超市根据所获得的订单来进行生产,所以又称之为“客户导向”或“订单导向”。这种供应链起始于

连锁超市收到客户的订单,并以此引发一系列供应链运作,这是“以销定产”的模式。所以,重点是“拉”到客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采购原料、组织货源、外包业务等,这一系列企业的行为都来自客户的订单产生。在这种管理运作方式下,整个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库存量较低,对顾客需求变化反应迅速。

四、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实证分析

提起生鲜食品超市,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山东家家悦超市。1999年山东家家悦集团公司开始超市生鲜经营,以山东家家悦超市主导的生鲜食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超市中最接近国际先进做法的方式,也是一种投入较大的方式,可以代表超市经营管理生鲜食品的方向。以自建的生鲜食品加工和配送中心为核心,通过农村经纪人、合作社组织上连农户或生产基地,做到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自营,及时地控制缺货、损耗、并做到新鲜与卫生,把特色和差异化体现出来,使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在工业化的条件下做到综合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也使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大大提高。

1 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形成的条件

(1)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品牌资产和渠道条件。山东家家悦超市集团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自1995年筹资开办第一个400平方米超市后,开始发展连锁经营,至今该公司已成为以超市连锁为主业,集物流配送、工业品生产、农产品批发和对外贸易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是山东省政府重点扶持的15家流通大企业之一。目前,山东家家悦超市集团公司拥有连锁门店近400个,食品厂、植物油厂各1个,现代化的物流中心3个,生鲜加工配送中心2个。销售网络拓展到山东省内近30个市县,企业总资产达8亿元,员工7000余人,总营业面积约60万平方米,经营商品3万多个品种,形成大卖场、百货店、综合超市、社区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互补发展的格局,销售额逐年上升(见图2)。各项经济指标连续8年保持60%的增长速度,综合实力连续6年进入我国连锁业50强,在“2005中国零售商业品牌榜”上,公司在连锁超市行业排名第六,被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评为目前国内最具成长性的10大连锁企业之一。

(2)具有比较完善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拥有比较完善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见图3)。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从1999年在文登市宋村镇经营第一家生鲜超市开始,到2006年已在文登市宋村镇建造1个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1个国际化水平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1个多功能为一体的生鲜配送中心,在荣成市石岛镇投资建立了1个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1个9000平方米的生鲜副食配送中心和1个占地9万平方米配套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威海市环翠区成立山东家家悦物流有限公司,并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家家悦物流中心也同时奠基。至此,山东家家悦的物流配送中心总面积已超过5万平方米,整体配送能力能够支撑1130亿元的销售规模,日配送商品能力达8万件,有效配送半径200公里,能够保证在24小时内将货物送达全省各地。 图3山东家家悦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图

(3)比较完善的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山东家家悦超市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商品标准化管理,辅助生鲜农产品交易,配备了完善的信息平台,建立了完善的POS系统,使其成为连结生产、零售的核心环节。山东家家悦超市在企业管理控制技术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创新,与IBM中国研究院共同开发的“门店转型与业态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家家悦超市的管理控制技术信息化和系统化,使超市的管理具备了一个不断提升的技术平台,提高了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使超市能够站在信息管理技术的制高点,通过信息管理控制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来促进节点企业经营,促进山东家家悦超市总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变革,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经营业绩。

2 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1)分散的农户有效地与规模化的零售终端一山东家家悦连锁超市对接。我国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的一个大问题是分散的农户无法有效地与规模化的零售终端对接,虽然可以与批发市场来对接,但目前在我国这种对接很有限,并且是有缝对接,而山东家家悦超市基于订单农业,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订单农业方式如同一张产业网络一样,为山东家家悦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提供了基本保证,扩大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利润空间,也保证了农户利益,提高了生鲜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有效地与规模化的零售终端――山东家家悦超市进行对接。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3

关键词:山西省;生鲜农产品流通;质量风险规避;物流优化

一、生鲜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管理

生鲜农产品加工较少或者没有,常温下难以长时间保存,主要涵盖蔬果、花卉、肉、蛋奶及水产品等,其流通质量安全管理是指政府和企业通过法律制度、技术手段,加强这类市场的质量监管,提高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安全水平。

1.内容及其主体

生鲜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管理,是指生鲜农产品在供应链上的运输销售这个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所涉及的主体则包括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流通主体和最终消费者。

2.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生鲜农产品的质量风险,究其根源在于供应链的管理问题,最终将集中反映在销售终端。供应链管理无序、效率低下,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势必遭受消极影响,在供应链各环节中产生质量风险,因此做好物流优化,是监管、控制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极大助力。

二、山西省生鲜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内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非常多,分布零散的小规模生产占主体,流通环节较多,主要参与者涉及产地批发企业、销地批发企业和市场、农贸市场以及各类超市,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市场逐渐发展,物流主体、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良好发展。山西省是个农业大省,每天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量都非常大,质量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生鲜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越集中,其组织化程度越高,其流通管理就越便利。调查数据表明,从事肉蛋奶类加工销售的合作社占山西农户总体的35.4%,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偏低,销售渠道较窄,流通时间拖长,而生鲜农产品季节性强、保存期短、必须在短时间内出售,农户不得已只能接受较低的收购价格,打击农户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2.经营主体问题多

山西许多批发农贸市场环境不佳,不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缺乏仓储保鲜冷藏的设备,冷链运输系统也严重不足,导致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失较大。

同时在山西中小批发市场和偏远地区缺乏批发市场信息和网络建设,无法实现即时高效的信息共享,无法发挥服务引导、农产品促销等功能。

农贸市场管理松散,只有82.03%的山西农贸市场建立了农产品检测监管机构,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管体制并没有普及。

超市和连锁店的门槛偏高,它们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较严格,但入场费收取较高,货款结算周期较长,流通环节多,调查中有56.14%的超市从中间商购买农产品,而且许多超市并没有建立长期固定的生鲜农产品供货商,新鲜度和品种数量比不上农贸市场的商品。

三、山西省生鲜农产品质量风险规避与物流优化对策

应从流通环节入手,针对流通环节主体和微观成员,进行基于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质量风险规避与物流优化,实现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条件。

1.生鲜农产品质量风险规避

(1)减少流通中间环节。生鲜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有利于准确预测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应整合供应链要素,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超市可采取与农贸生产基地和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同时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也可得到大幅度提高,促进供应链的稳定,保障生鲜农产品供应的稳定、充足、安全。

(2)促进龙头企业和农贸基地的合作。主要途径有两个:成立产销合作社、实施进场验收制度。建立专业水平的产销合作社,帮助农户及时了解生鲜农产品需求、价格行情和各种绿色生产技术等,并负责其农产品的销售。实施进场验收制度,则是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多次农药残留检测,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在源头得到充分控制。

2.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优化

(1)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连锁超市可选择统一配送,对直销的农产品实行定量包装、品牌标识,加强供应链的保障能力。规模大地理覆盖集中的超市,可选择自营模式,成立自己的物流系统,有利于加强对物流的控制,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质量安全管理。

(2)成立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可帮助分散经营的农户获得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等支持,可大幅度促进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稳定,实现农产品的规模效益。大型连锁超市可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准确控制质量安全,降低流通成本。规模较小的超市,则可与企业合作,共同成立配送中心,有利于整合资源,但应特别注重协调与沟通。

四、结束语

当前山西生鲜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问题时有发生,质量安全隐患多,应加强对生鲜农产品流通质量的管理,采取必要的物流优化,降低供应链上生鲜农产品的质量风险,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广大消费者一起监督,促进供应链质量控制的落实,减少生鲜农产品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资源整合;供应链

我国现阶段的物流发展很不成熟,供应链管理也是初级阶段,但是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往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必将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由于农产品的消费有时间以及空间上的矛盾,而且是季节性生产,这就不能满足农产品需求的持续性,导致了出现季节性供应不足。同时,现在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有着明显提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价格这些要求也随之提高,现有的农产品制度开始往商品过度,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商品物流成本高、转化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了整个物流成本的百分之六十,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他们的成本一般是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据统计,我国的工业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所发生的库存、包装、装卸、运输等物流环节的费用是商品价格的百分之五十,而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费用甚至有时候高达百分之七十。另外,一些地方对农产品有行政保护措施。在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中专门设置了通道,但是对于当地的农产品的保护思想仍然非常严重。农产品跨地区的外销遇到了很多问题,这种就会加大农产品的物流成本

(二)农产品的在物流的流通环节比较多

生鲜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运输到消费领域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农产品源地进行收购、然后再对产地和销地的批发,最后是零售环节,多种工序来进行批发,在农产品的销售中产地直接进行销售的情况还是比较少,流通环节比较多,这种流通环节的复杂化会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然后会使得流通效率也随之减少。

(三)农产品的开发市场功能不健全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是农产品的批发。现阶段我国的批发市场现状是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主,大多数市场的经营者就是生鲜农产品的种植者。所以这就导致在批发市场上没有经营理念,经营规模比较小,资金也薄弱。同时批发市场布局不够合理,缺乏了统一的规划;在信息网络的构建上不完善,导致信息闭塞;交易方式落后;批发市场不健全。

(四)农产品信息不通畅

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由于都是农民自己经营所以市场规模较小,而且大多数批发商自身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导致了农产品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不及时,物流的运作难以发挥到大批量效益,这样会影响到物流的成本。

(五)农产品附加值低

现阶段,在市场上我们所见到的产品大多数是原生性产品,在市场中的生鲜产品大多数是散装产品为主,这就导致他们没有很有规格性的认证,因为质量没有得到保障,所以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可能上升。

(六)流通方式不合理、效率低

无论是在农产品的什么市场里面,流通的方式都不合理,仅限于简单的交易方式就是面对面进行交易,现代物流理念中商物分离应用的非常少,难以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七)物流所采用的技术不高

从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的损失率大概都是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农产品的从采摘以后对于它的运输和储存都是需要严格要求的,都采用冷藏的方式。在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保存仅仅是依靠常温下的保存。据测量我国在农产品因为常温来运输的方式导致农产品的损坏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这种严重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经济也直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二、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整合的具体应用

供应链物流的整合有利于将资源最大化利用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应用供应链的思想理论,将农产品进行集成化管理。在供应链中每个节点上都有着不同的组织和企业,所以需要合理的建立机制,保证组织和组织之间的运作能够正常化运行。

(一)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的集成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都是以分散的农户自己进行销售,这样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现有的供应链中,应该将零散的农户集合起来,合作生产,这样可以形成规模化和集成化的组织以及公司,便于管理。

集成化的农产品组织,便于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使农产品达到规模效益。同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比如PDF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农产品的生产安全性提供保证,同时可以对农产品的信息及时收集和反馈。

(二)流通环节的集成

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流活动都属于流通环节,所以在这个环节所需要的费用很高,更加要进行集成,为了实现物流的规模化、信息化、集成化。在流通过程中可以对物流模式进行组织形式改进,这种方法就是实现中介功能,然后达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上的共享,有效的把信息进行交换。

(三)供应链一体化下生产与流通领域的集成

在供应链一体化的基础上把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集成,可以将市场上的信息和生产者的信息实现共享,生产者根据市场信息对农产品的品种以及规模进行调节,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把传统的盲目性生产改为依据市场有计划的生产模式,减少了农产品的损失,同时及时的调整了农产品的局部拉式供应链。而且另一方面来说,在整个供应链的链条上可以加入农产品的研发和农资商,保证生产者可以及时获得想要的农资,实行农产品的生产及时性。

在这个模式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订单生产来实现生产与流通的集成,这就要求中介组织提前下好需要的订单,然后生产者按照这个计划能进行种植农产品。这样农产品生产可以有效的保证自己的利益,避免单独进入市场的丰县,而对于中介组织来说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可靠来源。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农产品和市场的有效转化,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实现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结论

在供应链基础下的一体化农产品集成物流模式,是现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它可以有效的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共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给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黄桂红,饶志伟.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2):29-32.

[2]宋成英.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181.

[3]黄桂红.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以江西赣南脐橙为例[D].南昌大学,2007.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5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

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由于各种食用农产品安全违法事件频发,如地沟油、毒大米、假鸡蛋、瘦肉精、毒生姜、牛肉膏、染色馒头等等,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民生与经济问题。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从各个层面分析和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农产品供应链视角进行研究,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因素贯穿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农产品供应链是对从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包括农资供应、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消费的所有环节,如图1所示。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企业和个人都可能因为故意或无意的行为带来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从而给供应链最末端的消费者带来伤害。文中从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出发,分析河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2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毗邻珠三角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优质的水源,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甘蔗、亚热带水果等。河源市政府2016年工作报告提出[1]: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有机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在市政府的重视下,河源已发展形成了鹰嘴蜜桃基地、春甜桔基地、板栗基地和中国最南端猕猴桃基地等特色水果产业,培育了广东东瑞、广东中兴绿丰等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融和生态农业、广东霸王花等35家省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河源农产品发展已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条。截止2016年底,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总数250个,绿色食品总数62个,有机食品65个,名牌农产品31个,使“万绿河源,绿色食品”逐渐深入人心,为打造“广东绿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河源农业发展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农村基础设备薄弱,信息技术和创新意识不足;②农产品供应链专门人才缺乏;③保鲜及冷链物流才刚起步;④农产品溯源监管体系还未能发挥作用;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未发挥主导作用。在河源市普遍应用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下,也有一些企业和农户在探索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陈玲对河源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进行调研发现[2],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的三种新模式,如以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型供应链;以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以河源市双丰收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供应链。

3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问题

3.1农资供应环节的问题

河源市农业部门对农资供应企业有一定的监管,但农户可以从黑市、违规网络平台等非法渠道获得违禁的农药、金属含量超标饲料、毒素或细菌污染的饲料和化肥。在农业部门监管下的农资供应公司也存在农药的销售台账记录不完整,弄虚作假的行为,甚至有些偏远山区的农资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也存在销售不合格农资产品的行为,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3.2农业生产环节的问题

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山区,农户多、分散而且比较复杂,而农业合作社和规模生产基地还相对比较少,这些农户普遍文化水平低,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常常出现违规使用农药,使用金属含量超标或含有毒素、细菌超标的化肥和饲料,甚至使用“瘦肉精”等违规的动植物生长激素。另外,河源的气候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采取“不得已”的手段,河源地处华南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相对温暖低湿,对“两迁”害虫和螟虫越冬有利,农户为此要多喷农药,而春夏季气候多变,很可能刚喷完农药1-2天就有台风或暴雨警报,农户为了避免损失,提前进行采收和售卖。

3.3农产品加工环节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易储藏和运输,所以,河源市很大部分的农产品都会经过一定的加工再流通到本地、珠三角或全国市场。但是,加工环节首先面临的是生鲜农产品原料的质量问题,由于农户或供应商的原因,不可避免会将质量好的生鲜农产品直接用于销售,而将可能存在质量隐患的农产品作为加工的材料。除了少数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作业是由农户、个体户、小型加工厂来实现的,这些农产品加工单位多数属于政府部门监管的盲区,其主要特点是加工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生产不规范、自身缺乏生产的质量监控和管理措施,由于机器老化生锈、环境不卫生等原因可能让加工出来的农产品金属含量或细菌超标,甚至采用违规的添加剂和已经腐烂变质的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材料。

3.4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农产品具有不易储藏,不易保鲜、易腐烂等特点,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多,每个环节都需要搬运装卸、储存、转换运输单位或运输工具、改变包装等。导致农产品不可避免要出现物理损伤。由于河源市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冷藏技术和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全程GPS和温度监控的冷藏物流车还比较少,有些偏远地区没有冷藏仓库,导致过多使用保鲜剂,使农产品出现腐败变质、细菌超标等安全质量问题。

3.5农产品销售环节的问题

河源直接销售农产品的超市、农贸市场、便民店等多数没有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设备和技术,面对供应链上游的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无法进行甄别。有些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故意销售假冒伪劣、腐化变质的农产品或采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包装袋。河源的个别农产品销售商还常常因为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农产品过了保质期,或因为储藏不善提前变质,他们可能会恶意采用所谓“翻新包装”或使用“石蜡油”、“漂白剂”等让腐化变质的农产品恢复好“卖相”,使农产品毒上加毒。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总会有一些农户自营或小贩等销售个体,这些销售个体沿街(村)叫卖,他们没有营业执照,不受监管,也存在较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4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建议

4.1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关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但就具体监管的效果来说,总体上是不理想的,在具体执行层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问题是:监管权力分散,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归属不同部门监管;检测的设备和手段,监控的机制等有待提高;政府的GDP绩效目标与监管目标有存在冲突等。要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首先需要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高标准的监控目标。2016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确保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显然是不够的,考虑到抽检覆盖的更多是受监控的规模企业,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最低的“监管盲区”没有覆盖,同时受检测设备和手段的影响,很多质量安全问题存在漏检的可能性,那么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中依然可能存在超过10%以上的不合格产品。所以,政府应该提出更高的监控目标,包括抽检合格率、抽检覆盖率和漏检率等;其次,要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在农业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只负责农产品供应链的1-2个环节的监管,当出现权力交叉的时候,难于协调起来一起解决问题。例如,当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发现某超市售卖的农产品有质量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问题,也可能是农户的问题或者是农资供应商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环节都属于其他部门监管的范围,于是该部门为了省事,就仅对超市进行处罚,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应该成立由食品药品监督局主导,农业、质检、工商部门参与的监管委员会,并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倒查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往供应链前段倒查,直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最后,监管部门要在实践中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更新检测设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参与方学习质量安全标准,自觉参与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名牌农产品的认定,给予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农户和企业更多的补贴。发现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农户应取消农业补贴,并加大惩罚力度,及时在报纸、电视、公共宣传栏等宣传媒介曝光农产品质量的问题,给消费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对违法严重或存在主观故意性的企业和个人应该列入黑名单、吊销营业执照等。

4.2优化和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越多,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在最终发生安全事故后很难追查到最终的责任方,为此,应该创新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并确定流通过程中的主要责任方。①“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烂易损伤的主要特点,最好能应用“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如图2所示。“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缩短了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搬运装卸、仓储中变质腐化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工作。农贸市场、超市、便民店成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主要责任单位,主动对供应链上游农户、合作社或基地的生鲜农产品进行质量记录、抽测和监控,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由这些单位负责协助政府部门进行追溯和召回的工作。②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供应链模式。生鲜农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往往需要销售到珠三角或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流通环节增多,建议政府引导和支持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发起成立以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如图3所示。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的供应链模式里,流通中心成为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的主要责任单位,这些单位除了承担流通、仓储和运输的职能,还可以承担农产品质量记录、检测、协助监控等工作。为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些企业需要购置的冷链物流设备和质量安全检测设备,这些设备除了为本企业服务外,还可以提供租赁服务,例如,冷藏仓库和冷冻运输车还可以租赁给供应链上下游的组织使用,其质量检测设备也可以为政府或上下游组织提供有偿服务,这样提高了设施设备的有效利用,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关键是还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集中管控。

4.3建立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在优化和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具体方法是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建立对商品的追踪信息,并形成体系。政府部门与主导企业要求农产品供应链的农户、加工企业、流通商、批发零售商等运用条形码、RF设备、台账和信息系统等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全部问题进行记录和标识,包括农产品生产时种苗、农药、饲料和化肥的来源;播种、施肥、病虫、疫病、喷洒农药、喂吃兽药等信息;包括农产品加工的材料来源、加工时间、批次、质量检测结果等信息;包括农产品流通的仓储、运输的时间和温度等信息都要进行记录。这些信息既方便供应链各环节对上游农产品的监控,也便于在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能追溯到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进一步恶化和扩散。在建立农产品追溯信息的同时,应该完善农产品共享信息平台,让政府部门、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组织和消费者能很方便的上传和查阅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政府部门负责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定期上传和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包括对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法规法纪的信息、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和组织信息、优质产品的推荐信息等;农产品生产者可以上传信息,也可以查询上下游组织的产品追溯信息,供求关系信息等;消费者可以查询农产品和供应单位的质量安全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举报和监督农产品的生产者。通过平台的功能完善,在政府部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督。

4.4增强全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首先要增强农民、农产品加工单位和流通单位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他们是农产品供应链的直接参与者,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起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认知水平有限,没有意识到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存在;也有一些人法制意识薄弱,心存侥幸心理,为了蝇头小利故意生产、加工或售卖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所以,应该对这些人群进行质量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质量安全法规教育,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如果向消费者提供不安全的农产品,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将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自己也成了受害者,只有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消费者才会买单,才能增加长期的收益。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开展面向全民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引导消费者认识不合格农产品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因为贪图价格便宜和方便购买没有质量保障的农产品,而应该共同抵制有毒有害或假冒伪劣的农产品。通过质量安全月活动、优质农产品企业推广活动等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鉴别能力,鼓励消费者向监管部门举报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并对举报查实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最终实现消费者理性消费、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者自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建文.2016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Z].河源市第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2016.

[2]陈玲.河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4).

[3]邱祝强,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自建可追溯系统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04).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6

关键词: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riven effec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the development of Wanjiang city bel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As the core of Wanjiang city belt with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area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Anhui province, Wuhu city became the national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pilot cities in 2015. The study of Wuhu city's develop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path shows strong reality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Wuhu cit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draws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mature agricultural logistics, and finally constructs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Wuhu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logistic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Wuhu city.

Key words: Wuhu city;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development

1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概念

1.1 生鲜农产品的概念界定

迄今为止,对于生鲜农产品的涵义界定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界定为: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畜禽、水产品、瓜果、蔬菜、肉、蛋、奶等的深加工产品及花、草、苗木、粮食等,不属于鲜活农产品范围。

本文所涉及的生鲜农产品是指没有或经过清洗、修整、切割、分级、包装等初级加工的生鲜食品,在常温下不能长期的保存,一般包括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禽蛋等农畜产品。生鲜农产品表现为以下特性:鲜活性、易腐性;季节性、区域性、周期性、风险性;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货架期短。

1.2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含义和特点

1.2.1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含义

生鲜农产品物流是农村物流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将生鲜农产品物流定义为:是对生鲜农产品生产资料的采购和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分销、配送等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控制与管理。

生鲜农产品物流是实现、保持和提高产品产后价值的重要环节。生鲜农产品物流就是要实现“货畅其流、物尽其值”,以创造鲜活农产品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1.2.2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具有其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供求特性,从而使生鲜农产品物流表现出明显特征:

第一,生鲜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资产专用性高。

第二,生鲜农产品物流难度大、R敌郧俊!靶孪省笔巧鲜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生鲜农产品保鲜期相对较短,极易腐烂变质,这大大提高了对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第三,生鲜农产品物流包装难、运输难、仓储难。一方面,其运输、储藏、加工和装卸要求都比较高,要充分考虑其形态、腐变性、串味性、抗震耐压性、通风透气性和吸潮吸湿性等特点,以保证在物流过程中不变质、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要使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包装、运输、储藏及装卸等环节上认真研究、统筹考虑,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加工增值是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物流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产品增值和物流增值,主要体现在生鲜农产品加工转化与加工配送。

2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概况及问题分析

2.1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 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2.7亿美元。对外开放合作全面拓展,芜湖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芜湖港跻身亿吨大港。2015年,芜湖市成为全国物流标准化城市先行区和智慧物流的实验区,一批物流中心、物流基地项目正全力推进。芜湖市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5.2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为10.2%、3.9%。

与此同时,芜湖市农业蓬勃发展。2015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6 55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7 14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4 956公顷。粮食产量143.43万吨,比上年增产3.6%;油料产量13.14万吨;棉花产量4.39万吨;蔬菜产量153.6万吨,增产6.8%。肉类产量16.18万吨,增长3.9%;水产品产量17.06万吨,增长1.9%。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5家,芜湖市成为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市。新增家庭农场9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5家,无为县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市场已形成多方位、多渠道的流通格局。三产稳步增加,为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生鲜农产品种类多样、产量丰富,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品基础;现代物流业的不断提升为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创造优良条件。然而,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依然存在若干问题。

2.2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分析

2.2.1 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流通主体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较低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有所改善,但仍显不足。第一,乡镇系统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形成多式联运交通网络,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装备总体相对落后,特别是大多数运输车辆仍以普通车辆为主,冷运率只占到总运率的6.4%~15.2%;第二,物流仓储设施专业化与现代化程度较低,立体和低温仓库等数量较少,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的存储需求;第三,物流园区发展不健全,配送中心规模有限,辐射范围较小。

在芜湖,生鲜农产品流通主体虽然数量大,但大多实力规模有限,生鲜农产品的现代交易方式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农村经纪人帮助销售、网上交易等方式所占比例较小,尽管农产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物流主体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倾向,但从规模上仍然难以满足市场和现代物流企业的需要。

2.2.2 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保鲜能力较低,深加工程度低,增值能力弱

“新鲜”是生鲜农产品的价值和质量保障,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殊性质,生鲜农产品对流通渠道的保鲜条件和交易时间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大多要经过多个环节,生鲜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运销商―销售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业务流程过长,农产品要多次被装卸、仓储、运输,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物流服务普及率较低;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水平低下,很多生鲜农产品产地忽视农产品采摘后的保鲜储备,大多数生鲜农产品在流通渠道中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进行流通,导致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流通环节的损失率达25%~30%,保鲜储藏比例不到20%,加工比例不到10%,粮食平均损失也有14.8%。一些生鲜农产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进而造成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成本较高。

另外,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1,日本2.2∶1,而我国仅为0.38∶1。芜湖市生鲜农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其加工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20%,致使绝大多数农产品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的粗加工后就进入消费市场,生鲜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2.2.3 生鲜农产品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较低,尚未形成有效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芜湖市提供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专业性仍处于发展的阶段,行业之间协作性较差,物流服务的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营物流仍是主流,返程空车率较高,阻碍了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芜湖市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省内、省际以及国内其它地区的一些运输专线,主要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对于物流综合服务,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得较少,对销售融资、货物质押、销售渠道拓展等增值项目的开发力度较小。生鲜农产品交易基本处于供、产、销脱离状态,长期以一家一户的形式存在,未形成有效完整的供应链,呈现出“小规模、大市场”的运作模式。

2.2.4 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行业物流信息流通效率不高

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地区,农村网络信息化依然在普及,宽带用户数量比例不高,农民的信息意识还较淡薄。芜湖市特色农产品较多,特别是四县地区,虽然大部分建立农产品网页,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实际运作中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更多的还是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涉农信息Y源整合不够,缺乏一个把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连接起来的网络,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整个农产品物流过程的信息链是阻断的,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2.2.5 缺乏专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芜湖市现有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工作的人员大多来自原有的运输、仓储、货运、贸易等部门,缺乏专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作业一体化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对物流方案的设计、有效使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人才。社会上也缺乏专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咨询机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3 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3.1 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

3.1.1 美 国

美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美国生鲜农产品主要流通方式是通过超市到达消费者,一小部分通过批发市场或者对外贸易销售到零售商和贸易商,还有一部分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如图1所示)。

生鲜农产品物流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

第二,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农业生产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共享为美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第三,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论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专门的部门提供服务。

第四,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政府对农民生产不加直接干涉,但对公共领域却有严格而有力的规范性措施,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3.1.2 荷 兰

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它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农业物流,向世界各地配送优质农产品。荷兰是世界奶牛大国、蔬菜大国和花卉王国,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荷兰的公路上的货运车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车辆是载运农产品和食品,以向世界各地提供及时有效的物流服务(如图2所示)。

荷兰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第二,建设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农业物流的城市中心主要是协调联运物流中心,如经营粮食、鱼、肉、水果等货物运输的鹿特丹;专门从事进出口可可豆的阿姆斯特丹港。荷兰的冷链物流非常发达,人均制冷和冷冻容积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一行业的公司大都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3.1.3 日 本

日本农产品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自然资源有限,很难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为了解决小而分散的生产规模,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他们非常注重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并形成了以“海岛模式”为特点的蔬菜物流模式(如图3所示),通过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农产品供应。

日本农产品物流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政府主导、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为了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本从本国国情出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这为农产品的输出和输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硬件设施建设。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需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市场开设者主要是地方公共团体、株式会社、农协、渔协等。

第三,农业合作组织是发展农产物流的主要力量。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

~90%是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的。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技术优势,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担当了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中介。日本农协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提供全程服务,其为农民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生产者、农协和批发商三者之间的委托销售关系是一种以高度信赖为基础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3.2 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

通过分析比较美国、荷兰、日本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可以看出,由于每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特点、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和背景不同,其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要根据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阶段和背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等特点,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盲目的规划建设,导致物流业态的单一化。

但是,国外农产品物流的成功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不断地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生鲜农产品市场的硬件设施建设,科学设置流通网店;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积极建设生鲜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政府要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鼓励生鲜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4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模式

4.1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

芜湖市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着重整合生鲜农产品物流资源,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业产业结构,构建与皖江城市带物流业紧密配套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联动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创建宽松、适宜的政策环境,并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鼓励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可由宏观和微观两部分构成(如表1所示):

4.2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模式

4.2.1 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供应链管理所强调的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战略管理、高柔性、低风险等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必然的趋势。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关键在于培育核心企业。另外,对芜湖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来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组织之间的相互选择和关系的确立以及维护关系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确定供应链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不同关系、类型、关系的紧密程度和联系方式。

4.2.2 运作模式

所谓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运作是指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主体、物流渠道和物流功能都由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决定,供应链主体是物流需求主体,物流节点即为供应链主体的经营所在地,物流活动的组织则由各节点功能特点决定。

适合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运作模式为二段式供应链。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起始点是农田(肉类、水产品则为养殖场),运至销地批发市场,这是生鲜农产品第一段物流。这一段物流主要由生鲜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从销地批发市场到各个零售终端也就是超级市场是生鲜农产品的第二阶段物流,这一阶段物流主要由销地批发商组织配送至各个零售终端。物流模式可以采取第三方配送中心模式。

5 促进芜湖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措施建议

5.1 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打造皖江多式联运节点,培育与壮大多层次生鲜农产品流通主体

首先,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规划提升湾石路、通江大道的公路技术等级,加强芜湖中心城区与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和无为县城区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发挥长江航运的作用,形成层次清晰、网络化、市域全覆盖的市域城乡交通一体化网络。

其次,在生鲜农产品物流中用“互联网+”改造传统的运输服务业,着重发展多式联运。优化多式联运节点,重点要以城南中国芜湖商品博览城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契机,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公路、铁路、水运等三种方式的转运设施,加强县区、开发区的交通流和经济流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一定辐射范围和市场影响力的区域性商品集散枢纽,打造成为皖江重要的多式联运枢纽节点。

再次,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办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尽快培育有效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根据芜湖市现有情况,可发展以下几种物流主体:传统的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流通市场内部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检疫监测中心,为农产品贸易发展服务;大力发展生鲜超市,加快芜湖市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培养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内部各环节的整合优化;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借鉴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社”的先例,以农民合作组织的形式专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运销。

5.2 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提高生鲜农产品加工环节增值能力及效率

针对鲜活、易腐、高附加值的生鲜农产品,建设完整的冷链系统,与生鲜产品销售商结盟,按条块开展冷藏及运输服务;与同行业进行合作整合,开展第三方冷藏物流业务;与连锁商业业态的销售结盟,开展区域性冷藏物流配送业务。要注意冷链系统整体性,给顾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新鲜农副产品。建设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包括皖南r批市场冷链物流园、清水和城南冷鲜物流中心、繁阳冷鲜物流中心、湾b冷鲜物流中心、籍山冷鲜物流中心分别为市区与四县提供生鲜农副产品加工配送。

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价值的关键在于对生鲜农产品进一步深层次的加工。提高深加工业能力和水平。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提高生鲜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生鲜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有效途径在于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营,辐射和带动广大农户,加工转化生鲜农产品,将相对过剩的生鲜农产品加工转化为能够进入市场实现大幅度增值的产品。

5.3 推动物流运营模式多样化,特别是发展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大力发展

不同生鲜农产品在运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也有差异,应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市场细分,创新生鲜农产品物流机制,实现物流模式的多样化运营。一是供应链加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使批发市场、超市直接与快递公司结对共赢。二是推广以多式联运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体系,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物流网店。三是完善农村商品流通骨干网络和服务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道,“十三五”期间,建设连锁超市100家、社区邻里中心50家、乡镇商贸中心10个、商品配送中心4个,建设改造县乡农贸市场10座。

重点发展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发展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不但有利于保持农产品的“生鲜”,节约大量交易成本,保障供应的及时性,而且还有利于扩大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和流通量,使得在生鲜农产品仓储业、加工业、运输公司、配送中心以及零售商等各部门之间,形成表面上是各个独立的组织实体,而实际上却是由他们联合而成的一个以信息技术作为桥梁和纽带的虚拟大组织。与此同时,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经销商可以将配送转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做,各成员之间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其专门领域的潜力,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又通过合作来降低整体的成本,节省的这部分资金可以投入更多服务,达到生鲜农产品的增值。

5.4 加快信息共享与公开建设,构建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广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

第一,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目前,芜湖市宽带数据网已覆盖所有县区、乡镇和行政村,所有乡镇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站,76个试点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和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网页。

第二,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物流信息平台。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物流信息平台,同时打造电子化可视平台,传送流动信息,让农民随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芜湖市通过建设“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芜湖名、特、优、新农产品门户集群”和“芜湖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系统与平台,积极创新平台的资源建设和整合利用,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信息沟通交流。

第三,培育本地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引导农民使用电子商务,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构建“互联网+农业”新业态。不仅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对接,而且直接与种养基地对接,并根据时令的变化,适时推出不同的主题活动,将芜湖市的特色生鲜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加强网上宣传与推介,引导和鼓励更多生鲜农产品流通主体开展网上交易,活跃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促进城乡商品物资双向交流。

5.5 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

首先,可建立农业物流教育培训中心。一些物流专业应根据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特点,例如花卉物流、速冻鱼、肉和其它初加工、深加工食品物流,开展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农业技术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加快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人员培训,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教育培训中心。

其次,物流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正规教育、在岗培训、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扩大高等院校物流本科和研究生的招收规模,培养中高级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对农业物流行业在职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多渠道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集中办班和分散授课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

参考文献:

[1] 阮冰花. 安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10-111.

[2] 雷勋平,王亮. 安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23.

[3] 范静.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 改革与战略,2016(8):146-150.

[4] 凌斌涛. 农产品物流“最先一公里”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16(9):124-125.

[5] 王玉侠.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79-84.

[6] 吴波. 区域农产品物流基地选址研究――以安徽芜湖农产品物流基地选址为例[J]. 梧州学院学报,2012(10):7-15.

[7] 秦寒. 宿州市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探讨[J]. 宿州学院学报,2016(6):1-28.

[8] 荣兆梓. 论芜湖跨江发展[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37-138.

[9] 邱正来,李新剑. 芜湖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视界,2012(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