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通讯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节通讯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节通讯稿范文1

关键词:外修内悟;内修外展;形体训练;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87-02

“外修内悟,内修外展”是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个体所要求达到的至高境界。这种至高境界的获得,与一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与所受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大学,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决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期间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使人终生受益。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代。所以,无论社会还是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与渴望都显现出了极高的愿望和标准。对于一名专业人才来说,仅仅专业能力突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一专多能,既要有专业素质,还要有综合素质,甚至很多企业用人标准都是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既要内强素质,又要外树企业的形象,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为适应企业的这一需求,在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教学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的开设与教学目的

1.什么是形体训练课。形体训练课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上来定义,狭义上的概念是指针对人体外型的培养和塑造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广义的概念是指高职院校根据社会企业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所开设的用于展示自身和企业的外在形象的专门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包括不同企业所需的不同情境下不同的站立、行走及坐姿,以及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要有很好的外在形象素质,既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要有广博的知识修为。

2.形体训练课的功能与目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体育手段和形体训练的专门素质达到专业技能同社会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外在形象上的培养和塑造。它不同于体育课,与体育课有着严格的区分。例如:根据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情境下要求员工采用不同的站立、行走、坐姿及姿态等,无论是教学形式手段还是内容上都具有“专门”或“专业”的特点,而且是根据不同的专业而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形体训练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专门的手段,不同的教学形式培养和塑造学生在不同企业部门所需要的端庄、大方的举止,文明儒雅外在的高贵气质形象,从而达到“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1.关于《弟子规》、《朱子家训》的启蒙与启明。《弟子规》、《朱子家训》这两部国学经典,是从思想上教育引导人,指导人怎样做人、做事,促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行为习惯,为人们规定了不是法律形式的行为规范,从而促使人们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是从人们思想理论层面去驯化人、感召人,也是人的内化过程。“黎明即起,洒扫庭厨,要内外整洁……”,“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儒家经典对于推进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提高道德修为与人文素质所做的巨大贡献,是青少年成长进步的“内悟”启蒙或成为“启明”之必修课。

2.关于《大学》及其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历经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源泉。在《大学》这篇经典当中的“三纲八条目”阐述的儒家思想以德行为目标,是从人的内在“修身”和外在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两个方面来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的。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忽略了《大学》当中所指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余以为,一个真正有作为,成就大事业的人不是仅掌握一定的知识就是真正的智者,他一定是在“修身”身立德方面同样拥有很高的修为,即“德行”或称为“大智慧者”,才能成就不凡的伟业。

3.关于学习后的“修身”及其感悟。《朱子家训》、《弟子规》、《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都从不同侧面告诫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都必须按照社会认可的不是法律的,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去认知、修身、立德,才能使“知、行”统一,才能成为“顶天立地之人”,也符合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学习传统文化是修身,也是内悟,更是内修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人的行为,是内在的,是思想理论,而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认知后的“内悟修身”产生的肢体反应的具体体现;从哲学角度说,学习传统文化是“内悟修身”,是“内因”,而人的行为是通过“内悟修身”而产生高贵行为气质的外显结果,是外因。故而,余以为,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要用传统文化理论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来铸造他们的灵魂,用外在的形体训练来指导和规范其行为,从而形成并达到内外兼修的“外修内悟,内修外展”之目的。

三、形体训练课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考

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名作《大学的理想》当中指出“博雅教育”的概念,是在人格层面上对大学生进行品性的熏陶,使大学教育的人文内涵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弘扬。然而当下有许多大学生每日沉浸于电脑、手机、游戏等虚拟的世界里变得肌体乏力、思想道德滑坡、冷漠无情、精神萎靡,成为精神价值的失落者。余在长达十年的形体训练课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例如:在对酒店专业学生进行迎宾站姿训练中,令其用眼神、微笑、鞠躬、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与尊重并展示自身姿态的美、气质的美,同时也赢得客人对自己的尊重时,有许多学生不愿意这样做或做不好。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并用《弟子规》的“瑾”当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来教育并告知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意义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为了体现个人的修养,为企业的和个人的形象要把自己的所学体现在为客人的服务当中,用优质的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企业,为个人赢得荣誉。所以,当学生理解了以后,其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得到了升华。这便是外在的行为规范通过学习与理解后得到内化,即“内悟”。形体训练课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就是用儒家经典从思想道德的人格层面上铸造灵魂成为内修,并指导形体训练课教学的整个过程。即先知其理,正其心,诚其意而后进行格物致知。有了“内修”的理论指导才能在形体训练课的实践中认真地练习、实践,并用动作的肢体语言来处处体现“内修”所获得的成果,即“外展”。

四、结语

形体训练课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内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人格意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的社会所需人才。形体训练课的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行”,而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培养大学生的“知”,将形体训练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是达到知行统一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