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材料 呈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是指: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数学学习材料或者教师创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抓住教学的有效时机,呈现学习材料,以达到材料利用效果的最大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处理不恰当现状较普遍,始终无法达到有效或者高效

1小学数学学习材料呈现的内容

数学教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呈现,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使用。

1.1呈现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也就是使数学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教师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解决,引导学生把数学的学习变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保持强烈求知欲望。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数,或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本来是很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材料,以生活中的两个信封为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一个信封标上A元,另一个信封标上B元,让学通过猜钱数的游戏,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

1.2呈现趣味性的学习材料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非常喜欢有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比如形象生动的故事、学习和生活中游戏、多媒体动画课件等等,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圆的特性: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都相等。在圆的特征教学之后呈现了非常有趣的学习材料,教学中呈现了有趣的游戏,马上调起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相互探讨和辩论中,自然而然地发现车轮为什么是圆的道理:圆心到圆的距离都相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刹那又被调动起来,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1.3呈现开方性的学习材料

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

(1)呈现弹性内容的学习材料。“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材料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呆板的呈现方式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提供学生有一定弹性的学习材料,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2)呈现多余信息的学习材料。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或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般没有人告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只有在碰到问题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才清楚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然后在原有的信息库中提取并灵活地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有一个重要的能力:提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有意识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呈现多种信息或多余信息,让学生在不断地提取中,不断的选择中,培养能力,获得技能。

2小学数学学习材料呈现的方法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规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应该是多样化的。

2.1直截了当呈现学习材料

直截了当呈现也就是开门见山,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知识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直接把所学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可能性》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意思有了大概了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写上三个词语( “一定”、“可能”、“不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知识起点,运用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组织教学,马上把学生的学习积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想,怎么上数学课有解释语文词语,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学生运用了很多的词汇来表述自己对这三者的理解,如学生用了“肯定”、“肯定喜欢”、 “一点儿也不喜(下转第86页)(上接第84页)欢”等来表示“一定”的意义;用了“都行”、“也许”、“或者”、“大概”等来表示“可能”的意义;用了“没有”、“不喜欢”、“绝对不行”来表示“不可能”的意义。这们很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2.2借助“实物”呈现学习材料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实物化’”是蒙台梭利创造的一套数学教育好方法。这一套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小学数学教育,因为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需要不断地用具体事物或“实物化”的模型强化才能形成。蒙台梭利创造的这套数学教育方法,就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提供一套具体实物或形象的实物教具,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2.3动态生成呈现学习材料

叶澜教授曾强调“要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教育活动会因为不同的因素生成新的动态要素”,这是新课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成性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由此,教师在呈现课堂学习材料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可变的过程”。

3小学数学学习材料呈现的时机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呢?数学学习材料的内容很重要,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呈现的时机更重要。有些好的学习材料,没有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呈现出来,反而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在教学要准确把握学习材料呈现的时机。

(1)在解决问题关键处呈现。每一个知识教学都关键知识点,学生对于关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学习素材,教学准确把握关键知识点,抓住有效教学时机呈现,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数学学习材料 数学活动探究 数学活动经验

【基金项目】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编号FZ2014ZX02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8-02

活动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数学素养而采取的行动。数学学习不能只是理解知识浅显的结论和运用结论,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继续重视“过程性目标”,并且通过“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三个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动词,阐述了“过程性目标”的具体内涵。这表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改变了以往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突显了学生的过程、思想、经验的重要性,旨在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智力、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材料是获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素养的载体,也是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必要的脚手架。数学情境图、问题设计、习题、教与学的操作材料等等都是课堂活动探究的学习材料。教学中,我们发现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组织不同的材料活动或对相同的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历程就会不同。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能使学生使学生对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全面考量探究材料的选择与准备,凸显数学的本质,在课堂上发挥和利用好学习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可是,由于一些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对“材料”的价值功能认识不到位,对“材料”的准备缺乏重视,缺乏对“材料”的科学优化,呈现方式简单机械,学生缺少了探索公式时思维的灵活性、深度性、广度性、求异性,影响着活动探究的低效。在“图形与几何”活动探究中,我们该如何去开发学习材料的价值,做到既重视知识表征,又有效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推波助澜呢?笔者展开了积极的实践与研究。

一、找准起点,提供直观趣味材料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充满魅力,强化数学的直观趣味是十分重要。直观趣味的学习材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学会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适当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进学生生活经验及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案例1】: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长宽有关,我们创设了长方形“变变变”游戏:

1.游戏“变变变”。

师:演示课件,观察下面的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长方形的长变了,宽不变,面积也发生变化。

生2:长方形的长变大,宽不变,面积也变大。

师:接着演示课件,继续观察,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长方形的长不变,宽变了,面积也变了。

师:再次演示课件,你观察到这个长方形又有什么变化了?

生1:长方形的长、宽都变大,面积也变大了。

生2:长方形的长、宽都变小,面积也变小了。

生3:长方形的长、宽都变了,面积也变了。

2.游戏“猜一猜”。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请你想一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猜猜看,有怎样的关系?

生1:我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长、宽越大,面积也越大;反之越小,面积也变小。

生2:我的猜测是长方体的面积=长×宽。

案例中借助课件呈现长方形的4次不同变化,学生直观看到了长方形的长、宽影响着它的面积大小,体会到变与不变的关系,从而大胆地猜测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与课件演示共同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真正理解“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在探究材料的选取上突出材料的直观趣味性,借助游戏中直观浅显的道理,向着数学的理性思考迈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把握目标,选择简单高效的材料

数学学习材料是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也是活动探究的物质基础。如果学习材料偏离数学核心本质,会导致思维肤浅片面,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要紧扣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彰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有深刻的情感体悟,才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3

一、成人学习特点

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在方法适当的情况下,成人可以极富效率地进行终生学习。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人老了很难再学习了的观念刚好相反,很显然,这种相反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目的。这种不同有时可以是非常明显的。

成人学习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密切结合真实生活情景的目的性极强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这种学习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成人学习又是一种经验导向型学习。他们所具有的工作及生活经验对他们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两个方面。正面的影响:过去的经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极大地帮助成人学习;负面的影响:过去的经验是一种接受新事物的障碍。

成人与学生不同,他的自我意识非常强,我们不能像对待学生那样对待成人。他喜欢参与式的学习,希望能跟老师交流,同时很希望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他们会产生很多问题,并希望老师能一一解答。

成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self-directed, self-control learning)。他们善于否定老师的某些见解,对于不认同的观点,会产生抵触情绪。

成人学习需要一种宽松、舒适,并具有激励特征的环境。他们不希望像学生一样坐的整整齐齐,他们通常喜欢“出位”。

成人的学习方式是“懒人”学习方式。他们不希望灌输式的教学,不需要老师教他这是什么,这为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希望获得诸如:如果这样,那么……的答案。他们很会偷懒,喜欢趣味和捷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概括地说,成人是一个特殊而普遍的学习群体,对于他们学习特点的把握讲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在这里,我把推式培训概念引入成人课堂培训中来。

二、推式培训简介

推式培训(Push to learn),是指把学习资料以多媒体、网络为媒介,以富有变化而有趣味的形式和培训内容直接推送到学员的桌面,以吸引成人学习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

推式培训的宗旨是:每天一小步,每年一大步。它强调的是学习的分解化和持续性。

推式培训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一是可消灭培训死角,二是轻松无压力,三是成本低,四是能体现培训创新,五是可真正形成学习型组织。

根据推式培训的宗旨和特点,我们把这种培训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推”的学习氛围,使得课堂也能变得有趣和高效。

三、推式培训课堂营造

成人学习者往往具有惰性,即使其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也很少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学习材料或帮助。但如果把学习材料放在他们的面前,他们或许会按要求较好地完成学习。因此,培训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好学习材料,多用小故事、小案例、小技巧、小方法等,以吸引成人的兴趣,也便于他们记忆。

组织好学习材料以后,就是营造推式培训课堂。课堂是培训师和学员直接面对面接触的地方,是学员学习交流的地方,因此,课堂氛围的营造就显得至关重要。

要想使学员好好地配合培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 把成人平时的缺点故意暴露出来。比如,课桌故意摆的很凌乱,故意在课堂上缺少某样必须的东西等,使得成人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平时的缺陷中来,从而勾起其解决问题的欲望。

2. 引导学员自己布置课室。可以让学员自由组合,几个人一组,进行适当分组,并由小组成员决定自己小组摆怎样的桌子造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创造精神,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想“出位“的心态。

3. 多引入案例教学。成人喜欢照搬别人已有的经验模式,因此案例教学对他们来讲很重要。最好的案例教学是,先指出案例,然后由学员自己联想实际中的案例,先试着让他们解决,最后再综合汇总,得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增加了学员的成就感,又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4. 根据推式培训的思想,成人培训的专题尽可能细分。因为短短的培训课根本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解决有限的3-5个问题。

5. 增加情景模拟。可以先由培训师设置某个学员可能遇到的场景,然后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培训师旁观,做出指导,最后加以点评。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 认知负荷理论 课堂议论 创设方法

随着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到认知主义的“信息获得”再到构建主义的“意义协商”,学科教育从教学系统的设计转向了学习环境的构建,课堂教学也相应地从关注“教师的教”变成了重视“学生的学”,各种课堂学习模式不断涌现。学生通过“课堂议论”环节,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同时,“课堂议论”也因其给学生带来了额外的认知负荷而饱受争议,如何提高“课堂议论”的效率成为课堂教学组织中的重要一环。

一、认知负荷理论的内涵

认知负荷理论(Congnitive Load Theory)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ohn Sweller在1988年首次提出[1]。这是关于人的大脑工作机制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所谓认知负荷是指同时被要求施加在工作记忆上的智力活动的全部数量[2]。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在工作记忆中主要有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被挖掘出来,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认可的做法是尽可能减少内部认知负荷和外部认知负荷等额外认知负荷,增加有效的相关认知负荷,并且使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能承受的总的认知负荷。

二、“课堂议论”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学习效率备受关注。人们发现教学不是往容器内灌知识,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重点应在“教学生学”。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的特性,导致课堂教学吸引力差,学生普遍感到上数学课枯燥无味。从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出发,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议论”对于“学生的学”十分必要。其一,“课堂议论”是学生认识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课堂议论”过程中,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便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真谛;其二,“课堂议论”是学生转变思维的有效模式。在“课堂议论”过程中不同观点的提出,便于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发散性思维;最后,“课堂议论”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出路。“课堂议论”的创设为学生提供合作讨论的学习平台,便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建立。

三、以认知负荷为基点,创设有效的“课堂议论”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如何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从总量上减轻学生认知负荷,创设有效的“课堂议论”,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比重,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增长点。

(一)从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入手,创设多样的“课堂议论”。

在“课堂议论”的创设中,议论内容或是现实引入问题,或是教学重难点,或是知识典型应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呈现在学生面前。外在认知负荷是指由于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引起的认知负荷,因此以优化学习材料的呈现,减少学习者外在认知负荷成为“课堂议论”创设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在“课堂议论”环节的创设中,首先要避免单一的呈现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意义构建,多样的呈现模式更利于知识与经验的融合。因此,教师要避免单一的内容演示或语言复述,比如在议论内容展现时尽量使用双通道的信息刺激,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提高理解程度。其次,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增加了额外的认知负荷,“课堂议论”的创设要杜绝知识或知识点的轰炸式呈现,要充分考虑多媒体与议论内容间的兼容性,杜绝为了使用而使用的现象。最后,动画、网络等超文本内容的合理配置。配置多种呈现方式要以减少学习为原则,比如在动画展示时务必精简内容,减少冗余内容,避免造成额外的认知负荷。

(二)从减少内在认知负荷入手,创设层进的“课堂议论”。

“课堂议论”时常在教学重、难点等重要环节中创设,往往决定课堂教学的稳步推进,而议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又关乎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对“课堂议论”节奏的把控就尤为重要。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元素之间复杂的交互活动引起的,因此,减少元素间不连贯的复杂交互活动,畅通知识间的互动渠道成为创设有效“课堂议论”的另一突破口。

在“课堂议论”的创设中,首先要创设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的议论环节,通俗来讲就是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课堂议论”的材料既要有一定难度,材料难度又不宜过大而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议论时的互动不至于带来过大的内在认知负荷。比如,在组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议论前,最好先解决对方程的解的思想掌握。其次,议论环节模块化。将议论设置在同一元素的互动范围内,比如,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的解、方程组的解等知识的相关议论在同一课时内开展;再次,样例教学、变式教学的层进式设计。在知识点的早期议论阶段,学习不完整的样例、变式是有效的手段,但随着课堂议论的深入,内在认知负荷减少,这样就可以把富余的认知资源用于应对外在的认知负荷或相关认知负荷。

(三)从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入手,创设图式的“课堂议论”。

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需要付出认知努力,为了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而内化为个体经验,学习者需要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式,这种可促进知识构建的相关认知负荷称为相关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的增加说明学习者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认知努力增加。

在“课堂议论”创设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实践证明,基于图式的学习方式是高效的学习,创设图式议论模式,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图式是“课堂议论”的重要目标。其次,努力促进学生图式构建的自动化迁移。图式构建会增加相关性认知负荷,反复的训练图式构建过程能促使图式自动化,最终提高认知效率。再次,促进学生对议论的自我解释。图式的构建对议论的效率提高至关重要,学生要逐步培养对议论材料的自我解释,在这一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也是有效负荷。

四、结语

从学生认知负荷出发,创设高效的“课堂议论”是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务必利用认知负荷理论,减少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性认知负荷,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 导学案设计 道德课堂 高效自主学习

新课改要求课程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的学习。随着“道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设计导学案的原则

在设计编制导学案之前,教师在头脑中应该已经形成一种既成的理想效果,而这种效果,就是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所应该坚持的原则。

1.目标性

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始终以这三个问题为指导:第一,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这就是学习目标问题。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这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的问题。第三,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这是评价问题。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2.以学生为本的合作探究性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要牢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学材”;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案”;制定适合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利用导学案,学生在“学堂”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导学性

导学案突出的特征就是“导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学法线应该贯穿始终,如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贯穿导学案设计内容的各个板块,构成一条清晰的学法线。

4.教研性

教师要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二、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过程

我们将“导学案”的设计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展示,课后反思三大版块;具体分为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等。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在设计和编写导学案时,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四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课标、备课堂流程。

备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如根据学生基础,学习目标怎么设计;怎么引导学生、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怎么延伸拓展;哪些内容要求学生独学,哪些内容要求学生对学、群学;小组讨论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课后导学案的订正检查、反思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规则,应用语法,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4.思维拓展性。

(1)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并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给出积极的评价。

三、导学案范例(以高一英语必修二定语从句的导学案为例)

Module1 Unit 5 The Attributive Clause Ⅱ(语法课)(节选)

执笔人:xxx审核人:xxx使用时间:x年x月x日

Learning aims:After learning the lesson,you should?

1.会判断定语从句中是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

2.在“介词+关系代词”结构中,能够正确选用介词。

Important points(学习重点):关系副词的正确使用。

Difficult points(学习难点):关系副词和关系代词的区别。

Learning guide(方法导引):研究,对比,讨论。

Learning Procedures(学习过程及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材料(如果学生有辅导材料,可以学习材料上的相关内容)。

“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在“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只能用which或whom。先行词指物时,用which;先行词指人时用whom。在这一结构中,介词的使用原则是:

(1)根据从句中谓语动词的习惯搭配。

例7.This is the book on which I spent 5 yuan.

例8.This is the book for which I paid 5 yuan.

课中展示

(方法指导:独自完成,课前小组分组讨论,然后展示)

设计和编制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引导学生以自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学习,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并使用好我们精心编制的导学案,我们必定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促进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也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代灵性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6

总的感受是课改无论怎么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根本。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上,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于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效”度,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原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俗话说,有需要才有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课堂上,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差生的脸上也能看到阳光般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同时,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材料上也看到了教师的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不是解放了教师,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钻教材,提炼教材中所包涵的思想依然是我们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高效”的主阵地,我认为,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如果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所谓“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高效我不敢苟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实施教学的有效时间,应该是在课堂40分钟。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