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柴胡的作用与功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范文1
不同入药部位 效果各异
不少植物中草药的根、茎、叶、花、果均能入药,虽是“同胞”,但其名称、功效均不相同,不能相互代替。
如麻黄和麻黄根,前者以地上草质茎入药,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痹;后者以其根及根茎入药,能固表敛汗、理气化痰。夜交藤、何首乌均来自何首乌,前者药用藤茎或带叶藤茎,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后者药用其块根,能补肝肾、泻肝风、清热解毒。地骨皮、枸杞子均来自枸杞,前者药用根皮, 有凉血止血、清泄肺热、清热滋阴、解毒功效;后者药用成熟果实,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中药里的“三苏”,即苏叶、苏梗和苏子,分别来自紫苏的叶、茎枝和种子,虽然都能和气,但用法也是有区别的。苏梗有理气宽胸、解郁、安胎功效,用于胸闷吐呕、妇女气滞胎气不安;苏叶能发散风寒、理气宽胸、解郁安胎、解鱼蟹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呕吐、中鱼蟹毒;苏子与苏叶作用相似,但发散风寒宜用苏叶,清利上下则宜用苏子,苏子还能定喘痰,通二便。
炮制品与生品
不少中药生品毒性很大,如附子、乌头、马钱子等,不经炮制一般不能直接应用,特别是不能内服。而生品与炮制品虽然原料相同,但药效已变,不能相互代替。
如半夏生品有毒,现一般只外用于消肿止痛,也很难买到,而炮制半夏的种类则相当多,效用差别也不小。如清半夏是生半夏用白矾浸泡、煮或腌制,作用以燥湿化痰为主,适用于体弱痰多或小儿食滞痰阻、病症较轻者;姜半夏是生半夏用姜矾煮、腌制、蒸制或生姜炒制,功效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是生半夏以石灰汤泡制,以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作用;竹沥半夏是生半夏或法半夏,用竹沥拌透阴干入药,其温燥之性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或痰热中风等;半夏曲是生半夏浸泡、晒干、研粉,用姜汁、面粉调匀发酵制成,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
类似的还有号称“万能解毒药”的甘草。生甘草性平偏凉,有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配以桔梗、金银花、连翘等药,可治热毒疮痈、咽喉肿痛及泌尿系感染发炎等症;配以绿豆,能防治食物中毒,农药中毒,铅、砷、汞等金属中毒及乌头、附子等药物中毒。炙甘草(生甘草用蜜炮制而得)性平偏温,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等功效,中医名方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丸、保和丸、补中益气丸等都用炙过的甘草。治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更是直接得名于它。
一字之差,功效各异
不少中草药名仅仅只有一字之差,而功能却大相径庭,稍不注意就可能用错。
如赤芍和白芍,前者味苦,性凉,具有化淤、止痛、凉血、消肿功效,对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疗效;而后者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又如南北沙参,北沙参味甘,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主要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引起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南沙参作用与其相似,但效力较弱,并略有祛痰、补气作用,主要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范文2
【关键词】小柴胡汤;慢性肾炎;疗效;应用
慢性肾炎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迁延难愈,病情易反复,西医常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能抵抗西药的副作用,且能明显改善症状。慢性肾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而大量蛋白尿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夹湿或夹瘀等兼证,常规治疗多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湿法,可取得一定疗效,稳定病情,但慢性肾炎患者因正气虚而易外邪侵袭,蛋白尿往往加重,经解表中药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后表证虽除,但蛋白尿不易减轻。笔者认为此阶段表证虽无,但邪已因虚入里,应继续祛邪,而不应立即冒用补益之法,以免闭门留寇,病情缠绵不愈。基于这一观点,笔者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小柴胡汤的渊源
小柴胡汤出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主方;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本方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半表半里之邪热;又有疏肝利胆,促进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之功效。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辛开苦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膜原之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拒邪、以杜绝内传太阴之路。由此可见,此方治在少阳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扶养正气,不是通过汗、吐、下之法以达到去邪之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以和解少阳而著称。
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者,本方应减去人参之碍表,而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外解。此方就是《伤寒论》中的柴胡加桂枝汤,它既能治疗外之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症。
2小柴胡汤的组成与用量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组成。用量分别为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肋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3小柴胡汤对慢性肾炎的疗效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腰痛、虚痨”,早期多表现为腰痛、腰部不适,当病程进入到一定程度,尿中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血尿时,患者会出现乏力、纳差、腰酸腿软等一派脾肾虚损之象。
蛋白尿在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也是中医所说的精微物质之一。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病多以脾肾不足,肾虚失于封藏,精气外泄,脾虚不能统摄精微,精气下泄则可出现蛋白尿;肾病多虚证。故古今医家皆于肾无实证之说,而以肾虚失藏作为蛋白尿发生的根本病机。血尿在肾脏疾病中也较常见,血也是人体所必需的精微物质之一。血尿出现在肾病早期,以实证多见,因情志不畅、内郁化火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味而致内火旺盛以致热破血行溢于脉外均可见血尿;血尿出现在肾病晚期多为虚证,多因久病及肾,肾阴亏虚,虚火内生,灼伤营阴而破血于脉外导致血尿,临症时应根据症候辩证。
中医理论认为,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枢机病变关乎开合,对太阳,阳明都有很大引影响,枢机不利则水道通调失司,气机郁滞,邪气留恋,症变多端。故调节枢机便可调节升降出入,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的主方,取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等药,和解少阳,攻补兼施,升降并用,可平衡阴阳,安和五脏。慢性肾病病程日久,多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最易涉及少阳,以至正邪抗争,枢机不利,出现少阳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玉屏风散有益气固表止汗而御风邪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蛋白尿,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益气生血、利尿消肿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玉屏风散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肾病蛋白尿、血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方药:黄芪、白术、防风、柴胡、黄芩、太子参、半夏、甘草、芡实、金樱子、益母草、山药等;临症时如尿潜血明显加白茅根、小蓟、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药;如尿蛋白明显则加蜈蚣、全蝎、五味子、莲子等。
中医认为脾肾亏虚,运血无权,帅血无力可致瘀血阻络,在临床上早期瘀血征象常常不明显,可只见面色晦暗不泽,舌暗不鲜,典型者可表现为腰部或小腹刺痛,痛有定处且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再临床治疗时,如见以上瘀血诸症之一,便可将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均可得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常用泽兰、益母草、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而不用三棱、莪术、水蛭、蠓虫等破血之品,以免患者因体弱正气不足用破血之品而耗伤正气。
4小结
小柴胡汤乃少阳病证之主方,有和解少阳的独特功效,且有变通、兼理多经它脏之功,其所治病种之多,病症之繁,它方概莫能及,这一点从其主旨及或然证上可见一斑。诚如《伤寒论》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点破了小柴胡汤功效繁多的特点,为灵活用其治疗内、外、妇、儿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希望文章涵盖之小柴胡汤作用机制能启发诸位医家灵活运用本方,取其精髓,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处方。总之,中医治疗疾病讲求辨证论治,只要辩证准确,发依证立,方随证选,用药精准,掌握标本缓急的治疗大法,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范文3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6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78-0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对人类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我院对4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0.56±2.6)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例,胃溃疡患者29例。B组患者男22例,女23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0.55±2.7)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例,胃溃疡患者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A组患者西医治疗。患者每日服用两次法莫替丁,每次20mg;硫糖铝,每次1g。每天四次。对于HP阳性患者,则每日加服2g阿莫西林,800mg甲硝唑,分两次服用。治疗时间为4周。
给予B组患者中医治疗。取柴胡15g,半夏、大枣、党参、黄芪各12g,甘草、生姜各6g。对于腰背疼痛患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2g。胃脘胀闷者加苏梗、厚朴各12g。取水1000mL煮至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治疗时间为四周。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嗳气、恶心、呕吐、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面完全消失。有效:嗳气、恶心、呕吐、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溃疡面消失面积大于50%。无效:嗳气、恶心、呕吐、疼痛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溃疡面消失面积小于50%。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χ±s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A组患者显效16例(35.6%),有效20例(44.4%),无效9例(2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B组患者显效23例(51.1%),有效20例(44.4%),无效2例(4.5%),治疗总有效率为95.6%。两组对比,B组治疗效果更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发生率为8.9%,B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对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随访6个月,A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3.3%,B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5%。两组对比,B组复发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以及十二指肠,是一种慢性溃疡。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嗳气、恶心、呕吐、腹痛等。其发病的原因有多种,酸性胃液对黏膜消化作用,是造成患者发生溃疡的主要原因。较高的复发率是当前临床研究重点突破内容之一。
法莫替丁是一种组胺H2受体阻滞药,可有效抑制胃酸以及胃酶蛋白分泌等,是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之一。硫糖铝可对溃疡面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有效促进溃疡面愈合,同时对胆汁酸、胃蛋白酶等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可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病症,但由于治疗期间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失眠、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不良症状,因此存在一定的弊端。
消化性溃疡在中医学中属于“嘈杂”“胃脘痛”等范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长期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损伤,脾胃不和,气血不畅,食物淤滞。故调和脾胃、疏肝利胆是治疗关键所在。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主治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等症状。柴胡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等功效,可有效治疗肝郁气滞、血虚、胀满疼痛等病症;半夏具有消食止泻、化湿健脾、镇吐等功效,大枣具有健脾养胃、补气养血之功效,可有效治疗饮食减少、脾胃湿寒、完谷不化等症状;党参具有温肺生津、补脾养胃、腱运中气、鼓舞清阳等功效,可有效治疗气短心悸、食少便溏等症状;黄芪可治疗食少便溏、气虚乏力等症状,生姜具有刺激胃肠粘膜、增强消化能力等功能,有效治疗腹痛、腹胀、呕吐等病症;甘草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药性的特点。几种药物相互结合,共奏调和脾胃、疏肝利胆之功效。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得消化性溃疡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大大降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治愈后的复发率,效果更加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更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菁.小柴胡汤为主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01.
[2]唐丰军.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2013(11):203-204.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范文4
【中图分类号】R27.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22-01
临床上常见一种腰痛,每于午夜之后始作,尤为五更为甚,辗转床第,痛苦不堪,而晨起活动之后,其痛渐缓。顾丞荣主任医师以其发病特点将此命名为“五更腰痛”。近几年这类病例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2010年至今,本人通过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五更腰痛20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年龄在30~50岁,男性16例,女性4例。病程在1个月至2年之间。所有病例均经过B超及腰椎CT检查,排除腰椎和泌尿系统疾病。专科检查脊柱无明显畸形及压痛,舌质多淡,舌苔白滑,脉细弦。
2 治疗方法
(1):针灸 :取穴:肾俞、关元腧、委中、蠡沟。
手法:肾俞捻转补法,其余腧穴平补平泻。
留针20分钟,同时TDP照射,起针后再予拔罐10分钟。
疗程:隔日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2):中药处方:独活12g桑寄生12g、秦艽12g、防风10g、熟地12g、桂枝10g、牛膝12g、杜仲10g,细辛6g,当归12g、,柴胡12g,赤芍9g
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连服10天。
结果:经过1~2个疗程,20例患者均全愈,半年后随访三例有反复,再次治疗后仍有效,其余都未发作。
讨论:
一:老中医顾丞荣主任医师治疗五更腰痛的原方是独活寄生汤减味加柴胡:独活6g桑寄生12g、秦艽12g、防风6g、熟地10g、桂枝6g、牛膝12g、杜仲10g,细辛3g,当归12g、柴胡6g、赤芍9g。该方在十几年前的中国中医药报上登载,初始使用时效果不太确切。读了刘艳平的文章后我发现问题的症结,改变了思路,调整药物剂量,现在中药品质与以前差距较大,同时发挥针灸的调节作用。
二:五更腰痛特点午夜后腰痛发作,活动以后缓解,白天基本正常。本质归根结底还是肾虚,夹杂风、寒、湿邪,导致人体气血不通畅,尤以气不通为甚,不通则痛。人体阴阳气血随经络运行不息,营卫之气起始于手太阴而终止足厥阴,如环无端。夜半之时气交于子丑,适当风木司令,乃肝胆阳气初生之际,木郁气不顺接,肝木得春气助,其气更盛,克土(脾)侮其母(肾)。腰为肾之府,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转化不利,故痛。起床活动后气血通畅,通则不痛。
三:独活寄生汤出自《千金方》,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对属于虚实夹杂的腰腿痛有良好作用。柴胡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包经、肝三焦、胆经,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一味柴胡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肾俞、关元腧具有补肾健腰功效,委中舒筋利腰,蠡沟疏肝理气调经,诸穴合用起到补肾解郁作用。针药结合,直达病所,腰痛解。四:经过对所有病例分析,发现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且男性居多。我认为现在的中青年因忙于工作,疏于锻炼,造成肾阳不足,不能抵御外邪。压力过大,情志抑郁,气不顺畅,故导致五更腰痛。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范文5
风寒感冒多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明显、鼻塞喷嚏、流清涕、咳嗽、痰清稀等症状,治疗宜选用解表散寒的方剂,如:
1.九味羌活丸:由羌活、川芎、白芷、防风、苍术、细辛、甘草、黄芩、生地组成。具有解表散寒,祛湿止痛,兼清里热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疼痛、口苦而渴等症。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也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
2.川芎茶调散:由川芎、细辛、白芷、羌活、荆芥、防风、薄荷、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偏正头痛、巅顶头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薄白等症。常用于感冒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以及鼻炎所致的头痛。口服:每次3~6片,每日2次。
3.正柴胡散:由柴胡、陈皮、防风、赤勺、甘草、生姜等组成。具有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等症。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轻度呼吸道感染等。冲服:每次10克,1日3次。
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春暖之际,主要表现为恶寒轻、发热重、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渴、咽喉红肿而痛、咳嗽、痰黄而黏稠等症状,治疗宜选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的方剂。
1.桑菊感冒片:由桑叶、、连翘、薄荷、杏仁、桔梗、芦根、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等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咳嗽、咽痛、口干症症。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等。口服:每次4~8片,1日2~3次。
2.感冒清热冲剂:由荆芥、薄荷、柴胡、防风、杏仁、桔梗、葛根、紫苏、白芷、地丁、芦根组成。具有解表清热的功效。主治外感表证所致的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咽痛口干等症。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冲服:每次12克,1日2次。
3.银翘解毒片: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桔梗、荆芥、豆豉、薄荷、竹叶组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干等症。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也用于治疗乙脑、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等。口服:每次4片,1日2~3次。
4.感冒退热冲剂:由大青叶、板蓝根、连翘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上焦风热所致的咽喉疼痛等症。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冲服:每次9克,1日3次。
此外,暑湿感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见发热恶寒头痛,脘腹胀闷,恶心食少,或有腹泻、苔腻等症,最好选用藿香正气丸(散、片)来治疗。
柴胡注射液或复方柴胡注射液。对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发热均有良好作用。
以上中成药请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哪些人不宜服人参
常怡勇
人参是我国传统补品,尤其适合老年体弱、消耗性疾病后期、术后病人等服用。但有下列情况的人不宜服人参:
1.患有动脉硬化症。人参中的蛋白质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加重血管壁脂质沉积,故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脉管炎者应慎服人参。
2.高血液黏度。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畅者不宜用。人参有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会更高。
3.失眠。人参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失眠者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擅服人参只能加重失眠。
4.胃病。现已查明,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杆菌,而人参对该病菌有保护作用,不利于药物对其杀灭。
5.胆囊炎、胆结石。人参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抑制胆管排泄胆汁使胆汁变稠。调查证明,长期服人参者,胆结石症发病率明显升高。
6.舌质紫暗。中医学认为,舌质紫暗为气血淤滞之象,如服用人参反而会加重病情,出现“疼痛、烦躁不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
7.舌苔黄厚。正常人的舌苔薄白而又显湿润,黄则表示消化不良有炎症,此时服用人参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等。
8.红光满面。临床发现,红光满面之人情绪往往兴奋,血压常常偏高,再服用人参会导致血压上升、头昏、失眠多梦等病症。
9.发热。发热应先查明病因,不可因病体虚而盲目进补。感冒、炎症等发热病人服用人参后会使病情加重。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范文6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多发疾病,多继发于他病损伤脾胃之后,也可作为一种单独的疾病存在,临床上以较长时间进食减少,甚至恶闻食臭为特征,在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后,因患儿饮食不知自节,或家长的溺爱等因素,而损伤脾胃继而出现厌食。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数经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儿长期不愈,进而出现气血生化乏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出现疳证等恶性疾患,甚至则影响生长发育[1],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因此,探索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新思路、新方法,就更显得迫在眉睫。
传统中医文献中,没有专门的“厌食”病名,而部分古籍中涉及的“恶食、不嗜食、不思食、不饥不纳”等病症的临床表现与本病有类似点,可作为参考。在传统中医辩证基础上,现在对于小儿厌食的研究和探索,多立足于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等方面,而忽略了肝胆气郁之证的治疗。
传统观点多认为儿童多外感,少内伤,而忽略了肝气郁结对小儿厌食的影响,在临床上,患儿除了食欲不振之外,多伴有烦躁易怒、易哭闹等肝胆气郁之症[2],正如《育婴家秘》中指出:“儿之初生日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指出了少阳之气在儿科疾病中亦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少阳春生之气,易疏、易长、易郁,少阳郁则六腑皆郁。据此我们拟疏肝理气健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1 “疏肝理气健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组方原则
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情志,肝脾胃调和,方知饥欲食,食而能化。前文提及《育婴家秘》所中所说,少阳之气为先导,少阳郁则六腑皆郁,六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腑气不通则发为厌食。《灵枢・脉度》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小儿脏腑娇嫩,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多种原因均可影响肝脾的正常运纳功能,产生厌食。基于以上临床及病机分析,我们在确立药物治疗时,提出疏肝理气健脾的基本原则。主要组成有柴胡、生石斛、内金、清半夏、桔梗、神曲,腹胀者加枳实壳,便秘者加生白术,脾虚症状者气虚加山药,阳虚加炮姜、吴茱萸。
全方以柴胡疏肝理气为君;臣以内金、神曲消极化食为臣;降逆和胃之半夏为佐,使以养胃阴之石斛,醒脾之桔梗,综观全方,疏中有补,补中有消,消中有运,补而不滞,消不伤正,疏、运、消、补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
2“疏肝理气健脾”法组方方药分析
柴胡:在现代中药应用之中,柴胡的功效如下: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以至于世人皆知柴胡能解表。其实前人在应用柴胡方面,远远不止向现代这样简单与局限。《神农本草经》[3]是本草学的鼻祖,其对柴胡的功用总结为: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明确指出了柴胡可以荡涤胃肠、推陈致新。而对于“陈”具体应当如何理解,《本草乘雅》明确指出:“如寒热邪气,及饮食结积心腹胃肠中者,此为陈也”,小儿厌食,多由于饮食不知自节,以致宿食积滞于胃肠所致,而至大便不通,大便不通反过来又影响胃的“以降为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柴胡恰好可以入大肠经“荡涤胃肠、推陈致新”,诚为治疗小儿厌食、积聚的要药。
神曲与鸡内金共奏消食助运之功。神曲性味甘、辛,入脾、胃经,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药性论》:“化水谷宿食,结积滞,健脾暖胃” 《汤液本草》:“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止。”《 本草正》:“神曲,味甘气平,炒黄入药,善助中焦土脏,健脾暖胃,消食下气,化滞调中,逐痰积,破瘕,运化水谷,除霍乱胀满呕吐。其气腐,故能除湿热,其性涩,故又止泻痢。疗女人胎动因滞,治小儿腹坚因积。” 《国药的药理学》:“神曲,是借其发酵作用以促进消化机能,但是在胃酸过多、发酵异常的患者,当绝对避免使用。”鸡内金: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能消食健胃。《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本草述》:“治消瘅。”《医学衷中参西录》[3]:“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口服鸡内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均见增高,其中消化力之增加出现较迟缓,维持也较久。服药后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期之延长及蠕动波之增强,由于胃运动之增强,故胃排空率也大大加快。鸡内金本身内并不含有任何消化酶,其对胃分泌及运动的影响,并非服药后立即产生,而必需经过一段时间,故其作用是由药物被消化后进入血液内之某种体液因素引起的,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以证明。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世人皆知其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正如《本经演绎》所说,“今人惟知祛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药类法象》云:“半夏……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半夏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胃液分泌,降低胃酸酸度,能抑制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能促进家兔胆汁的分泌,降低奥狄氏括约肌的张力,显著增强胃肠道的输送能力,在体外还能松弛乙酰胆碱、组织胺、氯化钡所致的肠管平滑肌收缩。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神农本草经》云:“石斛,主治伤中……久服厚肠胃”,《名医别录》所说:“石斛,主益精……平胃气”,《本草乘雅》所说更为形象:石斛功力,宛如胃府,运化精微,散精于肾,气于骨,散精于肝,气于筋膜,以及从脾肌肉,从心血脉,从肺皮毛,……久服则量而满,故肠胃厚。”现代药理研究亦可证明,石斛对胃肠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桔梗:现代多用其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对其健脾消食作用多不知,《神农本草经》云:桔梗:“主治腹满、肠鸣幽幽”,《名医别录》云:“桔梗……温中、消谷”,《本经疏证》云“桔梗主治消谷者,以其升载阳气,使居中焦而不陷,则脾中阳气长浮而谷食自消矣”,现代研究亦可证明,桔梗有抗消化性溃疡、增加胆酸分泌等作用。
纵观全方,补中有消,消中有运,补而不滞,消不伤正,运、消、补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蕾.理气健脾法治疗小儿厌食56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