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Chemical Teaching Strategy

Zhang Su Xuan

【Abstract】In this era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not only about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students, but also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are constantly learning, trying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pirit and philosophy of the new curriculum, expectations can be better used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talked about for the basic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Quality of education; Chem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因而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教学手段着力寻求实施素质教育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从而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培养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树立批判精神,能权衡地对接触的知识进行判别,明确学习方向、目的,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形成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意义。学习化学知识不是简单地做练习题,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初高考。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学好化学知识,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例如,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对周边环境的认识,可以意识到随着区域的不断开发,各种各样的污染不断加剧,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不断恶化,促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要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应该成为一种满足自我的需求,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例如,很多人都知道,饭后桌子上的油渍用酒去抹掉比用水管用许多,这就是化学反应在我们身边的体现。有了这种需求意识,学生便不会再硬着头皮为了考试而学,而是把学习化学知识当成一种乐趣,对学习化学保持一种好奇、渴望的态度。

最后,要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知识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化学老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少而精的作业往往比多而杂的作业更受学生欢迎,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作业太多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题海战术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适得其反。作业虽少,但只要精炼,恰到好处,便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利用多余的时间可以自由地思考、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生。

2. 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得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题设计得具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

(4)善于反诘和回避。 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如当有学生问:碳酸钠溶液遇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碳酸钠属于碱吗?反诘的问题是:碳酸钠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学的主动权应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3. 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适应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和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动性,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我利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参观制药厂,首先让学生知道制药废水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其次向学生介绍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通过现场对比,让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的工艺优化方案;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当学生观察到排放出来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色,使池塘中和小河中的鱼虾死亡时,不仅会感到污染就在自己身边,而且认识到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污染,找出污染引起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污染的危害性。我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利用黑板报和墙报等进行宣传和展览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实例。如节约能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使用环保购物袋代替塑料袋,不使用毒性大的杀虫剂,劝告父母少开车,使用无氟冰箱,拒食野生动物,少用罐装食品及饮料,使用无磷洗衣粉,多植树造林,等等;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提高学生对环境管理和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总之,新课程改革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机遇,教师只有适应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认知结构,科学地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刘运华.中学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途径探析.科技信息,2010.24.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字】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指导思想

化学教学综合方法是由若干种教与学的基本方法组成的。同样一些教学基本方法按照不同的策略组织起来,可以形成风格和效果迥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策略是化学教学综合方法中用于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指令性程序成分;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调控的认知知识和技能。化学教学策略常常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假说制定,是化学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行动规则和组织依据,是化学教学方法的精髓、灵魂和本质特征。高水平的化学教学策略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化学教学策略的层次

教学策略可以具有不同的概括程度而表现为不同层次。高层次策略是对低层次策略的概括,使用范围较大。低层次策略是高层次策略的具体化,他体现、蕴含着高层次策略,使用范围较小。

高层次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思想范畴,它体现着教师对教育教学方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认识,也常常表现为概括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原则或活动规则。因此,可以把教学思想及其原则体系看作是最高层次的教学策略。

中等层次的教学策略是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升华形成的,它已经逐步完善,形成规范化和概括化的工作方式和程序,是一系列活动规则的联合,符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因此,有人就把教学模式解释为教学策略,认为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是对教学的设计”。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策略的概括,但其概括程度低于教学思想,和中等层次的教学策略。

低层次教学策略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又可称为教学思路。虽然它的通用性很差,但其操作性最强,并且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具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起点和其他教学条件,运用教学模式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成果。跟教学策略有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教学风格。教学风格跟教学主体习惯和倾向及采用的教学策略有关,反映着主体比较稳定的教学特征,并且由此形成教学活动的个别差异。但是,教学风格不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具体教学策略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等都又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作图表示。

二、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法

1.自陈法。对施教主体介绍、说明自己采用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施教主体有自觉的策略意识的情况。

2.教案研究法。对施教主体的施教方案进行分析、概括,来了解其施教策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施教方案比较详细的情况。

3.实录研究法。对教学过程实录进行研究,从中概括出施教策略。这种方法比较可靠,有时还用自陈法和教案研究法配合,以便更好的了解施教主体的主观想法。在研究施教策略时,不但要了解施教主体是准备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认识、情感等领域的各项教学目标,还要了解他在怎样处置学习主体、协调教学关系方面的打算。一般说来,化学学习策略常常处于主体的潜意识状态,研究的难度较大。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1)内省法。主体报告、追述自己的策略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或者分析概括自己采用的学习策略。由于容易受被研究者主观意识干扰,难以核对、校正,这种方法的效果和可靠性缺少保证。(2)口语记录分析法。通过记录和分析主体在学习时有意或无意地伴随发出口音,研究他的内部活动过程。这种方法比较贴近被研究者的思维活动过程,但要求被研究者有口语习惯或者愿意配合,能大声的报告,要求学习任务有一定难度。(3)外部活动和活动结果分析法。以观察为基础,通过记录和分析被研究者的外部活动过程来推测其化学学习策略;或者分析、研究其活动成果,特别是分析、研究其作业错误,来推测其化学学习策略。这是一种间接性的研究方法,有效性不高。以对个体的学习策略研究为基础,可以进一步确定学习集体中存在的学习策略类型并确定学习策略的主流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化学键;教学策略;概念同化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5-0018-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键》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分子(广义)的形成规律。其包含的知识点有:化学键、离子键及其形成过程、共价键及其形成过程、电子式、结构式、化学反应的本质等。概念多,理论性强。而传统教学的模式“重双基,轻情意;重结果,轻过程”,教学呆板而枯燥,效果不佳。据统计,在历年高考中与此相关的试题失分率较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本节教学呢?本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仅供参考。

1 认知达标策略

1.1 利用概念固定点,促进概念同化

概念固定点(Anchoring idea)就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概念。概念固定点的多少与清晰度直接影响新概念的学习与同化。在本节教学中,化学键(属概念)与离子键、共价键(种概念)同时学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这些概念的固定点少,造成教与学的困难。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固定点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以“键”、“化合价”为概念固定点,收到了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1.1 从“键”着手,变总括学习为类属学习

从概念的字面分析,在化学键中,“化学”为限定词,“键”为中心词。因此理解化学键,要点在“键”。那么,“键”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使轴与齿轮、皮带轮等连结并固定在一起的零件。”(谷称销钉)。从中窥知:“键”的作用是连接物体,使之合而为一。在化学中,就借用“键”的这种作用来形象描述原子形成分子时的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于是,变总括学习为属学习,形如下认知结构:

1.1.2 与化合价联系,完成概念同化

从辞格上看,化合价与化学键都是借用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概念(价格与销钉)来形象说明化学规律,同为借喻。从学科角度看,化合价与化学键都是原子形成分子时所表现出化学属性:化合价表示原子得失电子或参与形成共用电子对的电子的多少,只有在成键的时候才能表现具体的化合价;化学键表示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而且强弱与原子得失电子共用电子对的多少有关。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使化学键与化合价发生“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顺利完成概念同化。

1.2 归纳要点,优化认知

本节要点:一是电子式的书写,二是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区别与联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小结:

1.2.1 电子式的书写口诀

电子式书写并不难,最外层电子记心间;阳离子只写电荷数(简单阳离子),阴离子还须带括号;如果共用电子对,不带括号不带电;写后不忘多检查,稳定结构是关键。

1.2.2 化学键比较一览表

2 技能达标策略

2.1 改具体实验为想象实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本节是从微观角度探讨分子的形成规律,钠与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格格不入,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因此,笔者改具体实验为想象实验:已知铜与氯气反应,试推断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情景并解释说明。这样,既增强了教材的整体性,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又能达到大纲关于“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想象能力”的要求。

2.2 梯度练习,形成技能

学生是有差别的。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并利用这种差别,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其“最近发展区”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笔者的做法是:编制梯度练习供学生选做,即:要求后进学生做好基础题,力争做提高题;中等学生作好基础题、提高题,力争做综合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必须作好三个类型的题。(具体习题略去)

2.3 制作模型,初识模型方法

模型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节“资料”栏目中介绍了氯化钠的晶体模型,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制作,并讲述了模型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模型方法在化学科研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应用。

3情意达标策略

3.1 联系化学史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化学反应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理论上可以理解,但实践中却不易看到。为此,笔者讲述了飞秒(1秒等于1015飞秒)化学: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给具有美国埃及双重国籍的化学家Ahmed.H.Zeweil先生,以表彰他在飞秒化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使人类第一次象看慢动作片一样,观察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能垒)的变化情况。”同时指出:迄今为止,我国大陆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而勇攀科学高峰。这样,使化学史教育有机的融入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感染力。

3.2 制谜语以提高学习兴趣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游戏,具有活化思维激发兴趣的作用,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本节笔者拟制了两组谜语:

(1)私有制、公有制 各打一化学键名

(2)离子键 打唐诗一首(《回乡偶书》)

共价键打黄梅戏词一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3.3 渗透求简思想,培养求简意识

“简洁是美”。因此,求简思想贯穿了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本节教材就隐含着这种思想:(1)离子键的形成。首先用原子结构式意图表示,然后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简化为电子式。(2)共价键的形成。首先用电子式表示,然后抓住“成键”这一主要矛盾,舍去未成键电子,只标明成键电子,简化为结构式。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凸显了求简思想,使学生树立求简意识并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自觉地应用简便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实践证明,上述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呆板和枯燥,跳出了“重双基、轻情意”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的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第76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实验预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化学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文重点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

一、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包括两大部分,穿插在内容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实验,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从这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谈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实验实施的具体方法。

1、演示实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化学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钠”这一节中的演示实验:钠与水的反应,我们可以这样来做:首先让学生自学钠的物理性质,同时我们要指出物理性质中需要学生主要掌握的是哪几点,然后根据这几点作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把该实验进行拓展,对比钠与水的反应、钠与酸的反应以及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最后总结钠的相关性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看似“钠的性质”的教学时间加长了,实际从总课时上并没有造成课时紧张的矛盾。另外,像“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等性质实验均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即使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也要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有机实验中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以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制乙醛等实验,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2、学生实验。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通常先由教师讲授实验目的、详细介绍实验仪器(名称、用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办法最后从理论上进行误差分析,然后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教学时间一般为两课时。实验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难以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许多学生是报着应付完了事的心态去做实验,有些学生甚至在做完实验之后不知道做了些什么。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可以直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设计实验方案、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测量方法,从而也解决了仪器、步骤和可能产生的误差的问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胶体的性质”等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滴定管”、“练习使用容量瓶”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

3、题中实验。实验题已经成为每年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学生在这道题目上的得分率不是很理想,如何提高实验题的分数,除了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平时的实验习题中积累知识,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学习。

通过这种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解决了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这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达到了最优化。

为了使这部分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抓好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接下来就预习和实验报告谈谈我的看法。

二、落实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措施,确保学生实验教学效果

1、实验预习。比如,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我们可以画一支试管里面放有药品,用箭头表明实验步骤。这样做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其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就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使得实验更加紧凑。

2.实验。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规范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保持秩序良好,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回原位,试管等洗涤干净;(4)注意自身和周围同学的安全。

3.实验报告。实验做完后学生要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写五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4)现象及原因解释和有关化学方程式;(5)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6)实验讨论。通过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强调学生在实验时自主探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因为弱化了学生具体知识点的落实,就会减缓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应该让探究的过程和双基的落实和谐进行,在探究的过程中落实双基,以扎实的双基指导探究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英.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2]杜伟娟.改进化学课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学难点;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39-01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部分可谓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同学都存在不能准确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以及无法准确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状态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化学平衡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抓化学反应移动方向以及平衡状态判断两个难点,使用适当的策略让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判断,提升教学质量。

1 化学反应平衡教学难点及常用判断方法

在高中化学平衡的判断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不能熟练的掌握判断方法,在进行判断时使用方法错乱,在应用相应原理时不能全面考虑应用条件。高中阶段的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勒夏特列原理、碰撞理论以及浓度熵规则,这三种方法的概念在课本中有详细的介绍,下面举一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三种方法化学平衡的判断。

例1 在体积密闭的容器中,正在发生N2(g)+3H2(g)?葑2NH3(g),待此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在密闭容器中通入部分氢气,此时,容器中的反应该如移动,各化学物质的浓度如何变化?

首先,我们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当加入氢气时,反应必然朝着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所以,此时反应向着正方向移动,容器体积不变氢气反应必然消耗一定的氮气,因此,N2(g)浓度减小,反应生成了部分NH3(g),因此,NH3(g)浓度增加,虽然反应朝着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但是不能将加入的氢气完全反应掉,因此,H2(g)浓度增加。勒夏特列原理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平衡判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用也最为频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此种方法的教学,从定义、使用条件以及判断方法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准确判断。浓度熵原理的应用频率仅次于勒夏特列原理,此种方法适用于表象不明显,但是存在数据或者可判断数据变化的化学平衡类题目,例如,存在一个反应aA+bB?葑cC+dD,当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时候,可知存在常数K=〔C〕c〔D〕d/〔A〕a〔B〕b ,此常数保持不变,此时反应处在平衡状态。浓度熵的表达式为Q=〔C〕c〔D〕d/〔A〕a〔B〕b,当化学反应条件或者化学物质的量增加或者减少时,Q的值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QK时,反应就向逆方向移动,最后达到平衡状态,浓度熵属于定量的判断,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活用,用于定性的判断。

碰撞理论也较为常用,主要是通过定性判断反应两方的碰撞频率,通过碰撞的频率来判断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方向。以本题为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部分氢气,导致氢气与氮气、氨气的碰撞频率增加,但是氢气与氨气不发生反应,因此,反应朝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并且还可以判断出,反应到达平衡时,可逆反应的速率大于原反应速率。

2 高中化学平衡判断教学策略

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虽然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寻找化学平衡类题目的规律,根据题目中的标志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判定,例如遇到某题增加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学生立刻想到勒夏特列原理,出现较多的数据,且前后数据发生变化,考虑使用浓度熵原理;遇到化学反应平衡速率变化时,立刻想到利用碰撞理论。在学校考试或者高考中,化学平衡类题目并非上例那样简单,需要学生将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灵活判断。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敦促学生养成严谨的习惯,在读题时将重要的条件作出标记,判断之前认真思考是否符合应用条件等,下面试举例说明。

例2 在某温度时,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存在X、Y、Z三种气体,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当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其他的条件不发生改变,改变反应的温度,其中Y气体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那么根据以上条件,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图2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X(g)+3Y(g)?圳2Z(g),且H>0。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提升环境温度,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X的转化率降低。

若在反应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的体积,则反应朝着逆方向移动。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 中专医学教育 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一、化学课程在中专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课程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化学基本知识,了解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依赖于化学元素,以及由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了解化学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正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使学生了解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地位,使学生掌握在未来的医学专业学习中所需的基础知识,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医学问题。

二、具体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给卫生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照顾到现有生源的实际情况。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必须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教育学的有关原理进行教学改革。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学理论的显著特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和能力、学习动机,以及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等等。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获取新的知识,教师只是在此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防止学生由于思维的片面或偏歧而发生错误。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教学做好准备。

首先,应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认真调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认识过程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我校为例,护理专业的学生95%是初中毕业后进入我校,年龄主要在16―19岁之间。这些学生自尊心强,思维活跃,好动,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自制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上都不太好,由于在中考中被淘汰下来,因此缺乏学习自信心。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教学做好准备。

其次,在教学前,充分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教师必须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作全面、科学的分析,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同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确定教学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

(三)变知识上的一味强求为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速度上尽量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对于基础差,但有进步的学生给予正面的评价和鼓励。这样,学生会因获得知识感到满足,有成功感,在不断重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并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好奇心。对于学生而言,好奇心大多源自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需要学生解决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有一定距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出现,只要难度适当,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建构主义也强调使学习在与真实性情境相似情况下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设置“问题情境”,在问题中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由于医学专业的实验学时较少,我们可以增加课堂演示实验。在课堂演示实验时,由学生协助教师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传统教学中,一般理论课在前,实验课在后。我们尝试作了一些改变,如在电解质溶液的教学中,将课堂搬到实验室,边讲边实验。

(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最好。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状况,教学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变为创造性的活动。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要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于较为抽象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如“渗透压”、“缓冲溶液”等采用“问题探索法”与“讲授法”相结合;对于知识点难度不大的内容,如“盐的水解”等尝试采用“学导式”教学;对于有机物知识,采用“自学”与“讲解”相结合;对于与医学联系紧密地内容,如“葡萄糖的性质”、“蛋白质的变性”等尝试“案例教学法”。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必要从本专业的特点出发,探讨融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为21世纪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六)注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化学。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化学。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化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化学知识。我相信,乐于自主探索的学生,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