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前端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规律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三、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一)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二)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四)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四、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尽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一)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二)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2
一、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规范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穿戴的防护用品,是最普遍、最直接的防护手段,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宣讲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教育大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标准。作为维修电工,一定要穿好绝缘鞋,穿好保护服,并做到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二、工具器材摆放要规范
职业技能训练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训练,不仅在规范操作和设计工艺上,还包括实训工具、设备的摆放,材料、器件和加工余数的放置都要规范。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工具器材摆放规范。工具摆放要做到摆放整齐、取用方便。
三、工具使用要规范
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按规范使用测电笔,使用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一是在使用之前,首先检查试电笔里有无安全电阻,氖泡能否正常发光,再直观检查试电笔是否有损坏。
二是在使用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要用手触及测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在明亮的光线下应特别注意确定测电笔的氖泡是否发光,如造成误判,将涉及人身安全。
同样,其他的电工工具使用也一样要记住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带电操作时,一定要检查工具的绝缘是否良好。
四、元器件安装要规范
学生在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时,往往比较粗心大意,一些元器件的安装比较随意,带来了安全隐患。指导教师一定要再三强调元器件的安装规范,特别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问题,一定要把隐患消除,如熔断器破损,要让学生更换新的,不能心存侥幸。
五、接线工艺要规范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装接进行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是:
第一,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紧贴敷设面。
第二,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第三,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转向。
第四,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第五,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按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的顺序进行,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第六,在每根导线的两端套上编码套管。
第七,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要求接触良好,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第八,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第九,一个元器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电拖装板过程是训练学生接线工艺的过程,要求学生要按照规范进行接线。指导教师要按照标准要求学生规范接线工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六、通电试车前检查要规范
学生在装接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好通电试车前的自查,学会规范自查。
一是按电路图或接线图从电源端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子处线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同时注意接点接触应良好,以避免带负载运转时产生闪弧现象。
二是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检查时,应选用倍率适当的电阻挡,并进行校零,以防发生短路事故。以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为例,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可将万用表搭接在L1、L2两端,合上QF,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按下启动按钮SB时,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电路短路,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控制电路开路,应认真检查控制电路;借助工具使接触器KM的动合触点闭合,观察万用表,阻值显示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如果阻值显示为“∝”,则说明自锁回路开路,应认真检查自锁回路,如果阻值显示为零,则说明控制回路或主电路短路,应认真检查。
七、通电试车步骤要规范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449-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实训教学的多元化、网络化、多层次化,全面开放化的发展,需要满足现代实训教学复杂性的实训室信息管理系统。对实训教学进行管理、加强实训教学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构建实验室管理平台,利用有限的师资、实训室、仪器设备等办学资源,合理、规范、高效的为实训教学服务。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实训的质量、提高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的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从管理平台功能分析和管理平台设计两方面进行设计。
1管理平台功能分析
实验室管理平台是提供给实验室管理部门依据教学任务对实验室及其设备和人员进行综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当前实际实验室运行情况和管理规章,可以把实验室管理平台划分为以下五个功能块(如图1所示)。
1)平台管理模块。此模块分为两功能其一对实验室管理平台整个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四个模块间数据通信;其二其也可以和其他校内系统互联,实现跨系统的管理。
2)课程管理模块。该模块实现对实验课程的管理。教务管理者设置实验课程,接着实验室向教务管理者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人员信息,教务处根据这些信息分配实验资源,从而建立实验课程。课程管理模块获取实验课程信息,根据教务管理者对实验课程的要求,设计功能模块。
3)设备管理模块。从设备调入实验室开始,到设备调出实验室为结束,实验设备管理模块提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使用管理。该模块提供实验设备详细的使用和维护信息。
4)实验人员模块。该模块根据对实验人员的管理要求,设计管理功能,如记录所上的课程,学生实验效果等,为上级部门提供对实验人员工作考核依据。
5)学生模块。所有实验室并非全天都在使用,学生可以查阅实验室使用情况,在非使用期间,根据自己需求,预订实验室、实验台号;对学生的整个课程进行管理,并记录学生的实验表现、实验效果,为学生课程考核提供依据。
2管理平台设计
1)B/S结构模式: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随着网络技术和英特网的快速发展,浏览器和服务器模式的结构受到人们的青睐。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只需通过客户端中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服务器中的资源,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
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S结构最大的优点不需要再任何一台客户端上安装任何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和有浏览器的电脑就可以了。这种结构正好适合学校在校园网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管理,并且也能和学校容易和学校其他管理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利用效果。
2)功能设计:此部分是对功能分析的具体化,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其所提出的功能,系统划分为对应的五个子系统来分别实现。
①平台管理模块子系统:该子系统分为对其他4个子系统的管理,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也可以实现与学校内其他系统的互联和数据交换。
②课程管理模块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分为实验室信息管理模块和实验安排模块。
实验室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实验室的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实验安排模块: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等情况的查询,进行实验课程的安排,它包括手动安排和自动安排两部分。
③设备管理模块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实验仪器设备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以及仪器设备的图像处理。此子系统包括设备信息处理模块(课程信息,设备状态好或坏,设备修理信息及设备的使用说明)和设备摆放信息处理模块(设备编号,设备所在实验室号,所在实验室的实验台号)。
④实验人员模块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教师信息模块,其作用主要是对教师信息、如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记录教师的详细信息,所能担任的课程,以便教务管理者对教师的课程分配,考核。除了教师模块还有一个班级模块,教师可以对该模块内所承担的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考评通过平台管理模块反馈到学生模块子系统。
⑤学生模块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学生信息模块,预订模块和学生评价模块。学生信息模块记录学生的详细信息,如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预订模块,根据学生的信息模块,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登录账号,学生登录此账号后可以对其所涉及的课程有详细的介绍,并能查询其设计课程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在实验室未使用情况下,学生可以提前预订实验台,对做过的实验再次进行训练。学生评价模块,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详细记录对该学生的评价,通过系统反馈到学生评价模块内,学生可以根据评价内容,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改进。
3)平台实现:
从图2可以看出,最底层是Windows2000 Server操作系统;第二层是SQL 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第三层是数据库接口;第四层是服务层,时通过HTTP与Browser进行信息交换;第五层为客户端,它面向最终用户,通过用户页面与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整个系统可以采用开发平台设计,系统设计应包括用户页面设计(学生、教师和系统管理员)、数据库设计(设备信息、实验人员和学生信息等)、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位于该系统Web站点的数据库服务器上,用户界面位于Web浏览器上,为了节约成本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同一物理服务器,这样整个系统由次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和发送,用户界面均以网页形式显示。
3总结
实验室管理平台在结合我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和实现,它可以提高更好的教学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也可以使学生在具有一定开放能力的实验室中学习和提高,也可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满足了现代化教学与管理的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参考文献:
[1]齐鸿志,薛晓春,胡雅颖实验室管理平台分析与设计[J].科技信息,2008 (16).
[2]郭翠英,张效严.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发展[J].计算机教育,2010(16):138-140.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4
高职高专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电子、机电等专业,通过研究相关的教材,发现大多数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模式是:传感器原理介绍、传感器计算公式推导、传感器应用介绍几个步骤。有些教材上会多一些项目化教学方法,就会多出一个实训的环节[1]。这些实训环节当中采用了更多的成熟的传感器模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初步了解这些传感器模块或是前端的传感器敏感元件[2]。显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物联网已经成为主流技术的人才应用要求,这尤其体现在嵌入式/物联网这个行业,这种情况总结起来有几个主要的原因造成的:
1) 嵌入式与物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要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感器应用技术、传感器敏感元件组成的模块设计、传感器模块采集的数据到计算机之间的传递[3]。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传感器技术作为应用技术直接提供到上位机,使得其能够作为物联网信息空间中的前端信息采集部分而使用。
2) 物联网的信息空间中的基本节点为计算元节点[4],该节点作为信息空间中的终端节点构成了物联网前端网络组成的基础设施。需要看到的是异构型网络中的绝大多数计算元节点将是带有传感器的简单型网络,其基本通讯方式很多为传统的RS232、RS485通讯,因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已经不仅仅是单独的传感器部分,仍然需要引入通讯部分的介绍。
3) 目前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当中的开设专业对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影响很大。在机电类专业传感器课程当中,强调了对被测量的检测为目的的应用型传感器实践知识,这仅能体现在教材的改革上,尚无法体现在实际教学改革当中。在电子类专业传感器课程当中侧重于传感器原理、基本结构等内容的教学过程[5]。这种方式对于本科阶段学生而言是非常合适的,但是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难以接受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况且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培养对象的、获取技能为首要目标的教学任务没有起到推进作用。
4) 物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原来的独立传感器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物联网行业的需求,这种孤立点由于不具备通讯能力,故此无法作为信息采集前端加入到物联网的传感网络当中[6]。因此,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过程当中,从教材改革到课程改革都要求加入通讯部分与计算机部分的内容,作为其为物联网前端信息传感网络的能力而扩充。
5) 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的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难以应用。隶属于电子工程专业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较大、技术孤立性强应用困难;而机电类专业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强调了独立传感器模块的应用,面向被测量的教学方式对于在计算机专业而言如果也采用类似做法,显然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无法接受。
6) 在目前的课程实践教学当中,实际教学用具相当缺乏,很多技术较为先进的学校采用了软件仿真的方式进行传感器课程的教学工作。但是传感器模块是孤立的模块,最终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大的硬件系统,作为对该课程中每个独立模块进行支持的载体[7]。
综上所述,在现在的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开设过程当中,选择偏向计算机方向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就是必要的。其中尤其是配套实验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也成了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就设计与实现了一套针对计算机方向的嵌入式与物联网专业的教学实验电路。
1总体架构设计
考虑到专科院校目前学生的总体层次,如果考虑了过于复杂的内容将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如果太过简单学生又无法获取实际知识。这里需要考虑的两个典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过于理论,但是也不能完全没有理论支持;第二个问题是实践不能过于复杂,但是又要兼顾到一定的实用性。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大致对实践电路系统的设计规划为:将传感器模块、自动控制技术、简单计算机通讯技术联合起来,设计与实现一个相对实用、相对简单的计算机干预测控系统。同时,考虑到该系统应当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功能,则我们设计了一个计算机干预室温自控系统,其大致的架构设计如下图示:
图1示意了一个室内恒温自动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当监控到室内有人的时候开启,当离开的时候关闭。室内恒温系统则利用温度传感器控制温度发生装置将温度恒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且该系统的全部情况可以向计算机反馈,包含温度、是否有人、是否开启温度系统、是否开启照明系统等功能,计算机也可以实时通过远程调整温度范围的设定值。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描述为:计算机能够随时干预该系统的开启工作状态、停止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对系统的某些参数进行调节。
2模块设计与实现
依据总体架构的设计,下面逐个实现上述系统中的硬件部分。
1) 光电传感器模块
光电传感器模块的原理图设计如下图示:
这里这个模块的设计事实上并无必要,但是可以作为学生初步入门掌握的第一个模块,尤其是掌握DXP软件电路设计,并初步进行焊接与调试工作。
2) 继电器模块
继电器模块的原理图设计如下图示:
3) 温度传感器模块
温度传感器模块的原理图设计如图4示:
4) 通讯模块
通讯模块的原理图设计如下图示:
3算法设计
在考虑算法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前面提到的进程之间的通讯与互斥的问题。这里通讯是指进程之间的通讯,另外一个就是进程互斥的问题。那么这两个进程显然就是互斥的关系。下图就通过系统的应用功能行为来说明这些问题。
在图6中有两部分任务需要完成,左边部分为工作状态需要完成的任务,右边是非工作状态需要完成的任务。基于上述分析,给出参考算法如下:
算法1.1 主流程算法
算法:单片机端主流程
S1:系统初始化
S2:在无限循环中做如下事件
S2.1如果上位机有命令发来
若为启动工作过程命令
{
启动工作过程;
}
否则关闭工作过程;
S2.2如果数据收集完成
{
向上位机系统传递测到的系统状态数据 }
}
另外一个要点就是获取计算机发送过来的命令,参考第九章的方法即可,这里直接给出算法描述:
算法:单片机使用中断接收上位机一串符号的算法
输入:上位机发来的一个字节
输出:合法的字符串
S1:清除发送标志
S2:判断当前字符是否为包头
如果是包头,清缓冲准备从缓冲区起点开始存放数据
S3:如果当前是最后一个字节位置,则判断当前读入的字符是不是包尾
如果是则通知主函数可以读命令了
S4:存放该字节数据到当前缓冲位置
S5:缓冲区存放位置下移一个字节
S6:调节缓冲位置边界
算法1.2 接收计算机接命令与分析算法
3系统验证
硬件系统的设计思想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只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图1的设计目标即可。在图1中,只需要明确考虑几个接口部分的连接方式、并采用确定的连接来练好这些接口线路即可,确定需要连接的几个部分如下:
1) 计算机与通讯模块的连接方式。
2) 单片机板与通讯模块的连接方式。
3) 单片机板与继电器模块的连接方式。
4) 单片机板与光电传感器模块的连接方式。
5) 单片机板与温度传感器模块的连接方式。
6) 继电器模块与外部受控的市电电路部分的连接方式。
7)继电器模块与外部受控的温度调节电路部分的连接方式。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连接进行实际连接,并最终在实际线路连接完成之后,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简要测试,以确定这些线路连接均无问题。
连接好硬件之后需要对硬件进行测试工作,下面我们就列出这些步骤进行硬件测试工作:
第一步:连接好硬件核心板与硬件模块
第二步:新建一个工程,并编写代码
第三步:编译软件并生成hex文件
第四步:下载hex文件到核心板
第五步:观察模块的基本行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从第一步开始查找问题,并重复上述步骤。最终的实物硬件连接示意图如图: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实验教学;面向学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研究
一、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1.现有实验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据顾洪洲等在《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调查》中的观点,目前国内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未实现信息共享:从国外网上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轻松获得关于某一主题的详细资料,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而在国内,在教学网站上最多的是通知、教育政策,或者是电子课件等内容,明显缺乏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②未实现多向交互:在国外的网络教学中,交互是得到极大重视的活动,几乎所有的网络教学课程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来开展交互。而在我国目前的网络教学中,交互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远。③未实现全面开放: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投资的不同,使得各个高校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进程差距很大,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即使进行了校园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但往往加了很多限制,如只限于对内开放。这些问题导致现有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性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2.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的特点
(1)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设计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对象,解决以往的实验教学平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2)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更加注重对平台的维护。为了解决实验教学平台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较慢的问题,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建设专门的实验室来运行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来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依托现有的计算机中心的公共实验室进行实验,将实验教学中所需要的应用软件安装到其他磁盘中,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与清洁,同时建立硬件设备的备份库,以保证损坏的设备能得到及时的更换。
(3)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应更加重视对实验资源的管理。在以往的实验室资源的收集中,大多是纸质资源,教师和学生不注重对资源的分类以及整理。通过建立实验室资源库,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时上传与更新实验教学资源,充分满足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二、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目标与功能
1.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目标
第一,将平台打造成实验室资源库。资源库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前预先上传的资源,如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课件等;另一类是实验后生成的资源如课堂实录、成果分享等。
第二,将实验教学平台建成有特色的实验教学基地。实验教学平台与教学体系相融合,重点研究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第三,利用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定期开展相关比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面向全校学生举办校级程序及网页设计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程序及网页设计水平和能力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功能
(1)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利用好实验室资源这对提高学习成绩、课程兴趣以及增加课堂互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资源库中主要包括教学资源与往届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学生可查看及下载老师提供的视频资源、文档资源以及实验指导书等,同时可以查看往届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教师可通过实验教学平台,把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教学内容。
(2)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课上及时指导学生,上完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并让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的方面,提倡“案例教学”,在“学”的方面,强调作业与专题训练等。
(3)发展学生的实训能力。学生要多尝试完成新任务,并且取得练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实训项目可巩固、拓展知识。教师提供一些实训项目,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程度,选择并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同时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向别人展示或讲解所学到的东西,从而提高能力。
(4)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激情,引导学生研究实验知识与技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结构
1.总体设计
建立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同时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平台在原来的“教师”“学生”“管理员”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设计“学生”。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给教师进行留言,完成与提交实验报告及实训项目等。教师能够利用该平台验教学内容,布置实验教学任务,上传实验指导书及视频、文档等资源,查看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进行评阅,同时查看学生的留言等。平台在选择色彩时应该考虑用户的体验,色彩过于个性以及色彩与色彩之间对比性太强会影响用户的使用,阻碍信息的传播,所以应该选择让人感觉到简洁的色调。本实验教学平台的风格主要以蓝色为主,蓝色沉稳、纯洁、宁静。数据库设计是实验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较复杂,平台通过确定目标和功能之后,结合调查和分析资料对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和子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根据本平台所要面临的用户,即教师、学生和管理者,设计角色共有功能:平台信息的查看、个人信息的查看和修改、用户密码的修改等。
实验室预约数据库设计主要是围绕学生,预约信息表中包括学生预约实验室的编号、实验室地点、学生预约的时间、预约学生的ID、学生实验内容。实验课程表中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教师ID、实验地点、课程时间。用户通过登录可查看实验课程表。
验室资源表中主要包括资源编号、资源类型、资源名称、上传者及内容。教学实训部分主要的功能是教师提供一些实训项目,学生自主地选择实训项目完成并提交,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实训项目进行评阅。因此,涉及的数据库表主要有实训项目表、项目作业表。实训项目表主要存放项目名称、教师ID、项目时间、项目编号。项目作业表主要存放学生ID、项目编号、项目成绩等。
留言板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可在平台上进行留言,教师可查看并回复留言。留言板主要包括留言主表与留言子表,其中留言主表里面存放主题、主题ID、时间,留言子表存放留言学生、回复主题、回复内容。
本平台根据选题内容采用B/S结构的程序方式来实现。设计好基本功能后,根据网络开发知识和自身语言掌握情况采用了以下工具,后台实现主要是利用Java语言与HHS框架进行开发,开发工具主要是MyEclipse 10。数据库搭建和实现主要是利用MySQL,开发工具是MySQL5.5和Navicat 10.0.11。前端页面设计与搭建主要是利用DIV+CSS+JavaScript,开发工具是UE火狐。界面设计主要是利用PhotoShop软件。
2.模块结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方便地获取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与研究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登录、实验室简介、实验室预约、实验课程表、实验室资源、实验室动态、规章制度、教学实训、留言板模块。
用户登录:用户登录模块主要供学生、教师、管理员使用。
实验室简介:实验室简介的主要功能是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实验室预约:用户可对实验室进行预约。
实验课程表:实验课程表由管理员或教师进行上传。
实验室资源:实验室资源主要包括视频资源、文档资源、优秀作品、实验指导书。实验室资源主要由教师提供的资源与往届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为主,学生可以查看与下载老师提供的视频资源、文档资源、实验指导书以及往届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
实验室动态:实验室动态主要呈现学院新闻、实验公告,将实验室的信息,让教师与学生及时了解。
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工作人员条例、学生实验守则、设备管理制度、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制订能够降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教学实训:教学实训主要是指实验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实训项目,学生自主地选择实训项目完成并提交,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实训项目进行评阅。
留言板:学生可在平台上进行留言,教师可查看并回复留言。
四、总结
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平台的建立,是全体师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一个再认识问题,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会严重制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向学生的实验平台在设计中,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通过前期的规划,面向学生的实验教学平台已采用相关技术手段开发实现,并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善了实验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实验效率,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接下来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善功能。
参考文献:
[1]顾洪洲,江春然,张玲玲,等.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调查[J].科技致富向导,2012(3).
[2]王建林,何苏勤,孙洪程.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4).
前端实训总结范文6
一、“深入浅出”的必要性
《汽车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课,主要讲解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以及汽车车身四大部分各总成或部件的功用、组成、结构、材料、工作原理和正确安装调整方法。它包含物理、化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机械基础等学科和课程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内容繁多,原理深刻复杂,实践发展日新月异,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都应当采取“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以为,“深入’就是要揭示出科学技术的规律性本质,使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开阔认识汽车世界的眼界。那么应该“深入”到什么程度?要“深入”到我们应用的科学技术是什么原理,能解决什么问题,其先进性是什么?其应用前景如何?“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东西,用简明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理解、掌握、应用。
如内燃机,汽油机有点火系,而柴油机为什么没有点火系呢?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是对于初学《汽车构造与维修》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一定要解答的问题。那么应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才能让初学者豁然明白呢?这就要“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笔者是这样回答的:汽油的自燃点较高,约为530℃,不易自燃;而柴油的自燃点较低,约为350℃,较易自燃。因此,汽油机选择点燃的着火方式,需要点火系;而柴油机选择压燃的着火方式(压缩终了温度升高而自燃),不需要点火系。理解这一解答所应具备的感性经验是自燃现象和自燃点。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循序渐进地引入 “压缩比”、“爆燃”、“热负荷”、“机械负荷”等概念,学生自己就可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总结和理解。
二、“深入浅出”的基本要素
第一,要吃透教材,对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反复揣摩,达到融会贯通。否则,我们的“深入浅出”不准确、不恰当、不全面。为此教师要多看几种不同版本的参考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方法,去领会教材内容,开阔眼界。同时还需要多观察实际应用状况,来丰富我们的认识。
第二,要坚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存在于实践中。即理论上的表述在实践上能够体现为具体的操作规范或应用条件。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深入浅出”才有意义,我们所讲的理论才对学生有吸引力,我们的实践才不会是盲目的实践,才是有效率的实践。例如,我们用万用表可以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电容,并且要注意区分直流档和交流档;用电度表可以测量电能。在点火系电路中,在初级线圈的断电触点上并联一个电容器,可以提高初级线圈在断开时自感电流的变化速率,并防止触点烧蚀,以此可靠地提高次级线圈的点火电压。这就是电容器的一个实际应用,使电容器的原理耀然眼前。
第三,要善于概括,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即用简明通俗的词语表达深奥复杂的科学技术原理。能够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层次化,能够展现清晰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前沿。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实所要求的。例如,在汽车变速器没有同步器的漫长时期,“低挡换高挡”过程可以概括为“分离——等待同步点”,而“高挡换低挡”可以概括为“分离——加油——接合——寻找同步点”。这是一个紧凑而紧张的换挡过程。而在发明了同步器之后,无论是“低挡换高挡”,还是“高挡换低挡”,换挡过程只需简单轻松地“分离——换挡”即可。这就可以引起学生探求同步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兴趣。从而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任何科技进步和科学发明都凝结人类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在这样的学习中,可以培养起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也就达到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深入浅出”的方法与实例
1.数据汽车法
汽车装配和运转中,都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数据指标,它们代表了汽车制造和维修的精密化专业程度,也定量地反映了汽车各部分正常工作的实际状况,是可以用仪表和量具测量的。明晰这些数据,就可以浅显地、具体地、真实地而不是深奥地、茫然地、抽象地感知和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在教学中重复提示这些数据并经常归纳,就可以把复杂的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关系和工作原理,有代表性地数据化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清晰的数据概念。然后认识、学会使用专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去测量、安装调试和维修汽车。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这也是“深入浅出”的最佳途径——用数据掌握汽车。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数据汽车法”,具体方法如下。
(1)记号归类法
汽车安装中有些重要的零件要按记号指示来安装,才能正确到位、正常工作。教学中把这些记号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这些记号如下。
·活塞顶部主承压面方向记号(朝前端);
·连杆大头切口方向记号(朝前端);
·连杆大头与杆身配对记号(配对);
·曲轴主轴承座位置和方向记号(由前端起、朝前端);
·曲轴与配气凸轮轴、喷油泵凸轮轴正时齿轮记号(一一对应);
·飞轮上第一缸压缩上止点记号(与壳体上记号对应);
·万向节滑动叉同平面记号(对正);
·转向器传动副要对称装配;
·转向摇臂与摇臂轴记号(对正);
·制动器偏心支撑销记号(对称)。
(2)间隙归类法
汽车装配中重要零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以及工作调整间隙,都是与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的,把这些间隙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对比与记忆。这些间隙数据如表1所示。
(3)压力归类法
汽车各系统工作压力是衡量汽车各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把这些压力指标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与对比掌握,这些压力指标如表2所示。
除上述记号、间隙、压力归类外,还应有电压、电流、电阻、温度、扭矩、形位公差和故障响声归类等等。
2.口诀法与简明概括法
对于汽车各系统、各机构、各部件较为复杂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操作要领,要进行简练化加工,用口诀或简明概括的方法总结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如对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8种变速方式,如果不进行归纳提炼,师生是难以记忆和应用的。笔者在教学中将此编成:“行从动降,行主动增,行不动倒,两结合直,不约束空”五句口诀,其中,行指行星架,行星架从动就是降速挡,行星架主动就是增速挡,而行星架不动就是倒挡;两结合直,是指太阳轮、行星架、齿圈三者之中,任两者接合在一起,就是直接挡;不约束空,是指上述三零件都不被约束,就是空挡。这样,分析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各挡位传动路线就简便易行。
又如,安装转向传动机构的操作要领,如果编成:“一对正,二调整,三锁紧”三句口诀,其中,一对正是指转向器传动副对称安装,转向摇臂与摇臂轴记号对正安装;二调整是指调整转向器啮合间隙和球头销座预紧度;三锁紧是指各连接处紧固螺母锁紧。这样就很好记了。
再如,对于同步器工作原理的分析和表述是复杂的。但授课时在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之后,如果及时地把工作原理简明地概括成:“靠摩擦趋于同步,靠锁止角阻止同步前啮合,同步时顺利啮合”这样一个结论,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记忆简明的结论要比记忆分析过程容易得多。过程是一种思路,一种论证,一种逻辑性,是结论的铺垫,其终点是结论。但对于记忆和运用而言,结论更便捷。这就是概括的作用。
3.创新法
在教学中遇到没有现成解决方法的疑难问题,要勇于探索,提出创新性的方法。如在分析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各挡位传动路线时,判定太阳轮、行星架、齿圈的未知转动趋势和单向离合器锁止方向是个难题,各种教材上也没有表述相应的解决方法。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这样的难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互动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计算设定条件法”,即输出件制动假定。
此设定条件法的基本思路是:在输入轴转向已知的前提下,设计或判定某挡位传动路线上的单向离合器锁止方向时,先假设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元件被汽车行驶阻力制动;然后以此分析相啮合的各元件之转动趋势。其中,与单向离合器连接的元件之转动趋势,即为单向离合器对其的锁止方向。此法既是一种简化的分析技巧,也符合实际初始运动状态(输入轴先动,输出轴由不动而后动),是符合机械原理和运动连续性的设定。实际上在汽车起步后,输出轴所受到的阻力矩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摩擦力制动——这种摩擦力或附着力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输出轴在驱动力矩和阻力矩的作用下经历了由静到动的过程。因此,这种假定符合实际运动过程是合理的、科学的,因而是成立的,能够运用的。
实例:拉维娜式4AT:D1挡传动路线分析,判断单向离合器F锁止方向,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D1挡传动路线:输入轴(离合器C2工作)——小太阳轮4-短行星轮5(单向离合器F工作)——行星架3与长小行星轮6-齿圈2-输出轴。
假设:输出件齿国2被阻力制动,则各元件转动方向分析如图2所示。
由此判定,行星架有逆时针转动趋势,故单向离合器F应锁止其逆时针转动方向,即:n3=0。此时机构为定轴轮系。这样,可以简便地判定单向离合器的锁止方向,防止安装时装反。
4.历史脉络法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汽车也经历了不断改进和更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这样的历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发明者和应用者的艰辛实践,增强学习的现实紧迫感,跟上时展的大趋势。
比如,1929年凯迪拉克公司成功研制同步器;1940—1984年间,美国工程师辛普森、拉维娜等成功研制行星齿轮机构式4挡自动变速器;1987年荷兰VDT公司成功研制钢带式无级变速器;2010年我国盛瑞公司成功研制8挡自动变速器;现在大众公司在速腾和迈腾轿车上采用DSG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又如,由燃油汽车发展到燃用天然气、酒精、氢气汽车,再到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