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库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范文1

关键词:数据库 安全性

目前,随着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发应用,数据库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库存储着企业大量的至关重要的信息资源,所以随之而来的数据库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数据库系统安全控制

数据库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各方面的风险,如火、电、人为因素等等,这些最终都会引起各类安全问题。数据库系统安全性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位置:存放计算机系统的地方应该保护,防止入侵者进行破坏。

(2)人员:数据库用户账号以及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需谨慎,防止用户把数据库的访问权利交给其他人使用。其次就是用户的安全意识,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

(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对操作系统相关的安全配置以及病毒的威胁这三个方面,影响到数据库的安全性。因此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安全是数据库安全的保证。

(4)网络:几乎所有的数据库系统都会允许用户通过终端或网络进行远程访问,所以网络的安全性也是数据库安全的一个重要屏障,目前网络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有网络欺骗、木马程序、病毒和入侵等。

(5)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同的用户在系统中具有对不同数据的不同的访问权限,数据库系统应保证这些权限不发生冲突;可以通过视图的方法对信息进行隔离,防止用户对基本表的操作;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操作,防止系统问题导致的数据丢失。

(6)人为因素:用户使用简单的口令,而使允许访问敏感数据的用户进行了误操作。

二、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

数据库存在着诸多安全因素,不同的DBMS提供着不同的数据库安全手段,以下将提出几种常用的DBMS安全防范技术。

1、自主访问控制技术(DAC)

一个数据库通常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几组用户。如果允许所有的用户无限制去访问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这样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机制来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自主访问控制就是对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加以限制的机制。按照用户访问数据库权限的不同将数据库用户分为三种:(1)具有CONNECT特权用户,这类用户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更新、创建视图。(2)具有RESOURCE特权的用户,这类用户除以上特权外还可以表、索引、修改表结构,可以把自己创建的数据对象的访问权授予其他用户或将其权限再收回,而且可以对自己创建的数据对象进行跟踪审查。(3)具有DBA特权的用户,这类用户拥有对数据库操作的最大权利,可以对数据库进行任何操作,因而也对数据库负有最大的责任。

2、跟踪审计技术

跟踪审计技术是一种监视措施,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一旦发现用户进行了不当操作,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或根据数据进行事后的分析和调查。跟踪审计是一种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但是通常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所以DBA可以根据应用对安全性的要求,打开或关闭审计功能。很多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内置机制,可以建立审计跟踪。

3、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可以实现数据存储的安全保护和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的技术。数据库系统,担负着存储和管理数据和信息的任务。每个信息系统都要保证其保密性和安全性。对数据库系统中重要信息加密,只有在执行了相应的解密算法后,用户才能正确进入数据库中,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关键数据的安全性。为防止密码被破解,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流行的加密模式是公钥加密。在对数据库文件加密或是对数据库字段说明部分加密时一定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加密。

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保证。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软硬件故障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应及早做好数据库的备份,而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备份时影响数据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物理方面、密码保管、备份软件、备份权限设置和数据的恢复等操作。为了提高备份的安全性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5、鉴定技术

鉴别用户身份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的安全保护措施。目前常用的鉴别用户身份的方法有:

(1)询问-应答系统

通过数据库系统和被鉴别者的对话,问题答对了,就核实了用户的身份。

(2)只有用户具有的物品鉴别

通过数据库系统安装磁性卡片来鉴别用户身份。

(3)用户个人特征鉴别

通过指纹、声音、签名等用户个人特征来鉴别用户的真伪。

(4)数字签名

通过采用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保证发送信息的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身份认证。

(5)口令认证技术

口令认证方式是鉴别数据库系统用户身份最基本的方式。是通过对用户账号和密码进行严格的管理机制来保证数据库系统安全性。

三、总结

数据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也是人们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涉及到了企业各个层次协调工作,因此对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与操作系统的安全、网络的安全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对必要的安全需要进行分析,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田婕.谈数据库安全性策略[J].计算机安全,2003(6)

[2]姚志强.子密钥数据库安全加密算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

数据库系统范文2

关键词:高校本科;考试方式;改革;数据库

课程考试是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而考试方式又是考试技术环节中的重要问题。面对当前本科生的学习状态、考场上的纪律情况、毕业生的就业及工作状况,作为本科教师不得不深思:我们的考试方式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促进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并及时纠正学习方向上的偏差,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考试方式不当,一方面会助长高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阻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现行高校本科课程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本科大多数课程的考试方式采取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闭卷形式。尽管各种开卷、论文、实际操作、大型作业等考试方式越来越多,但所占比例仍不够大,且多限于选修性质的课程。闭卷考试考题比较单一,客观题较多,而论述、分析等主观题较少,理论性知识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难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进行培养和评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目的存在误区

考试是高校检查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学完了自己所教的课程,应该给个结论,因而考试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学了某门课程下个结论而已;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就是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取得学分,获得奖、助学金、优先入党、谋取文凭与学位。因此没能对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尤其缺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形成情况的了解。教师则是在改完试卷得出分数,即认为课程结束,教学任务完成,很少有人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做出评鉴,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则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每天“读死书”。这种墨守成规、不善思考、满足书本、不敢质疑的学习态度与方式,与时代所倡导的创新精神是相背离的。

(二)考试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都存在着考试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现行考试习惯于一次性闭卷考试,很少能充分利用多种考试手段。严重存在着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试定论多,数次考试及综合评价少。此考试的弊端在于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仅对教学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相反会阻碍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然而高校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实践性的高级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更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在很多课程的试题中,考试内容基本上是教科书上有的、教师讲过的,且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做题,很少有自由发挥的机会。考试前学生要求教师划重点、划考试范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试卷上很少有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忽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记忆轻创新,也就是说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死记硬背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了“接受-复制性思维”,遏制了“创造-发散性思维”。

(四)重考试结果

现在的考试在很多时候都是“一锤定音”,只根据学生的期末成绩便对其进行评价。这是极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学生的惰性和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

(五)考试分析反馈不够

期末考试面临寒暑假,多数教师把试卷改出来登录了成绩就算了事,有的教师即使做了试卷分析,也只是按规定统计及格率,排分数段等肤浅应付。真正使教研组的老师能认真坐下来,组织分析研究试卷,确定考试的难易度、灵活度、开放度、学生的掌握度以及对知识的延伸度等很少。这样,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就发挥不出来。

二、其他先进国家大学考试方式的借鉴

在国外,大学考试的形式至少在二十多种以上,如无人监考考试、论文、开卷考试、阶段测试、试验和实地考察、答辩、专题讨论、口头演示、同学评价、图片演示、设计、制图或模型、个人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自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评价、资料分析、书评、图书馆运用评估项目、课堂表现、作文、实习和社会实践笔记或日记、口试以及闭卷口试等。

美国大学的课程很少统考,多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进程和要求,自行组织考核。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澳洲大学的学生考核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平时成绩为主,考试成绩为辅”。这样的考评模式既鼓励学生平时努力,撰写文章,互相交流,积极参与课上讨论等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又避免了抱佛脚、死记硬背等不良学习习惯,值得借鉴。

三、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改革实践

数据库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课程,它作为IT类相关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开发方法,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完成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教授该门课程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何能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最终能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体现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和才能。我们经过长时间反复思考在对该课程考试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法

任何一种单一的考试方法,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目的的需求。要想通过考试达到测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单一的考试方式肯定是欠科学的。

在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所授“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相对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法。首先把该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每个环节上都有不同的考试方式和评价办法。理论教学中的采用笔试考试和课外读书报告方式(通过数据库专题网站进行数据库新技术学习笔记);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操作演示(含口试)及实验报告考试方式;课程设计中的论文和答辩考试方式等。

相应的评价方法分为五个部分,即作业(含读书笔记)、出勤(含课堂问答)、实验成绩、课程设计答辩、期末笔试成绩。

考试方式的选择应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区别,根据具体考试内容的性质特点和目的要求,选择考试方式,以对学生进行立体式的、多方位、多层面的测查,尽可能全面地获得有关学生素质水平的信息。

(二)过程考试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中的基本技能的考核通过实验环节采用多次过程化考试方式。该门课程的实验环境采用是:Access+SQLServer,编程语言不限(VB、JAVA、.NET等)。每次实验进行单元能力测试,包括基础模块测试和应用模块的测试。基础模块测试主要考核工具的使用,进行数据库建立、查询及应用等,如Access的使用;应用模块测试主要考核使用SQL命令进行数据库建立、查询及应用(SQLServer)。每次考核若干个技能点,不但要看结果,还要看速度。最后是期末的集中考试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次过程化考核成绩累加起来,算作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读书笔记、出勤、每次实验成绩),学生最后成绩的得出,按照平时成绩50%,期末集中考试成绩50%计算。随着考试条件和手段的进一步改善,可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这种考试方式强调考试过程化,它把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像企业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一样,能够促进学生在平时下功夫,把精力用在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上;有利于及时诊断出教与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与学的努力方向,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基本技能考试和综合技能的考试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同时要注重实践。

前面提到基本技能的考试是通过课程实验进行的,而数据库系统的综合技能的训练是通过课程设计进行。在开课时就给学生布置一些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应用系统。最后采用答辩和论文报告的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学生需要经过认真的选题,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一番精心设计,在调查、设计、编写程序、测试等基础上才能完成。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训练,这种综合训练和考核既包括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也包括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还包括一些和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实践证明课程设计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的就业非常有利。

(四)个体考试与小组考试相结合

数据库基本技能考试与期末集中考试采用的是个体考试方式,而课程设计的综合性考试则采用小组考试方式。教师只对小组评分,小组长将教师的评分进行分配。

由于课程设计采取分组方式,每个小组同一个题目,不同小组的题目不同。因此考试方式是分组答辩方式,每个学生既是答辩人,又是评委。答辩人一边在计算机上演示,一边讲解自己设计的软件的功能,还要讲解增加在软件设计中的“得意之作”以及今后有待改进之处。其他同学再帮他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对于答辩人在软件设计中的闪光点,同学们纷纷取经。每组答辩完毕,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选出优秀软件。通过答辩,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次互动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

通过对数据库课程的考试改革,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而且在没有降低考试要求的情况下全部通过了考试,并且优良的比例也有较大的提高。

积极改革高校本科课程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探索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相互及自我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考”以致“思”,“考”以“创新”,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考试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考试变成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张运舟.对高校考试改革的一点思考[J].河套大学学报,2006(1).

2、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S1).

数据库系统范文3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138

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和安全已经随着数据库的发展而得到国家的重视。数据库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受到国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等部门的重点关注。数据库系统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深入到商业协作的领域。Oracle数据库是全世界最为应用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

1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定义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分为四部分:数据内容的完整性;保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

数据内容的完整性是指阻止非法数据进入数据库内,由开发人员定义数据的完整性,规定数据表中的数据内容。数据完整性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防止非法数据进入到数据库内产生无效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十分关键,关系到能否真实的输入数据信息。

数据的保密性是指数据库的信息具有隐私权,不能被非法、非授权人员私自获取。

数据的一致性是使每个用户看到的数据是统一的。

可用性是数据信息保证对已授权用户进行开放,而不会因为人为或其他自然原因而关闭授权用户的使用权[1]。

2 Oracle数据库系统安全问题

Oracle是一种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功能非常强大,在数据库中应用十分广泛,由其大型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基本离不开Oracle。正常使用的情况下,Oracle数据库会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可以为用户提供准确信息,但Oracle数据库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例如用户非法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或使用合法权限从事非法目的,攻击Oracle数据库TNS Listener和调度器或数据库通信协议受到威胁。这些问题都将影响Oracle数据库内的数据正常使用,甚至可以破坏掉数据库内容,使数据库内容丢失、系统瘫痪等状态发生。所以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对于整个系统来讲,是最为重要的安全部分[2]。

3 Oracle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策略

3.1 网络系统层次的安全策略

(1)设立密码。网络系统中,网上的远程用户需要通过密码方式进入数据库,输入密码时,进行加密设置,这样能够避免密码被他人盗用;

(2)对于非法用户进行拒绝访问。设置由远程用户访问DBA来对网络上的DBA权限的控制;

(3)利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作为系统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可以监控可信任网络和未知网络之间的访问通道,可以在网络系统的内部形成一道防线,阻挡外来非法访问,从而防止内部信息的丢失。

3.2 操作系统的层次安全策略

(1)密码保障。用户登录时需要输入密码口令,这是第一道用户访问防护验证;

(2)账户锁定保护。用户需要申请账户后才是合法用户,才可以登录系统;

(3)用户权利。用户登录后,有访问所使用的账户、口令、访问权限等方面;

(4)访问权限。规定了用户的的访问权限。

3.3 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的安全技术

数据库在操作系统中都是以文件形式进行管理,非法入侵者可以利用网络系统漏洞或直接利用OS来进行对数据库内容的更该,为保证前两道安全防护被攻破后仍然能使数据库安全运行,需要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制定一套完整的、强大的、有力的安全机制[3]。

计算机系统如果发生故障,将会影响到数据库的正常操作,也会对数据库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甚至破坏数据库,使内容丢失。因此,对于如何保证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应该采取以下的安全防范措施:

(1)权限控制。Oracle数据库可以通过用户角色(Role)和用户的权限(Privilage)进行授权(Grant)和回收(Revoke)操作,可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有效控制。用户的该有权限只能对其他用户的信息查看而不能修改;用户的权限只用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指定内容的存储;用户可以利用自己账户的权限进行对自己账户的修改;数据库管理员需要有create和delete文献的操作系统权限;

(2)用户控制。对于普通用户的使用,设置其密码的方式与数据库连接,方法如下:客户端中oracle.ini文件,将初始化参数从ora_encrypt_login改为true;在服务器的initORACLE_SID.ora文件中将初始化参数dbling_encypt_login改为true;

(3)数据库管理者的安全性控制。数据库建立好之后,需要更改管理权限的sys和system的默认密码,防止用户非法访问;需要保证数据库管理者的唯一性,只有管理者有权利进入数据库,防止以sysdba连接,进行没有任何限制的操作;对于失效用户,Oracle数据库系统在安装时会自动生成一些默认用户,数据库安装完成后,将无用的用户进行失效处理[4];

(4)数据的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重要作用是对数据进行保护,保证在服务器或系统出现错误时仍然使数据不丢失。

数据库对数据的日常保护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当服务器或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使用备份资料进行数据回复。

Oracle数据库中提供的日志,用以记录数据库中的各种操作,是数据库内部建立起的一个所有作业的完整记录[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技术还有待提高,对于数据系统的防护还需要做好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需要长期维护,并不断更新技术,加强数据库管理人员的技术手段,及时阻止非法用户对数据库内的数据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数据库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防范意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概括说明Oracle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防护措施,利用高科技手段对Oracle数据库进行安全保护。

参考文献:

[1]赵力涵.Oracle数据库解密技术及权限提升漏洞的挖掘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2]招童飞.Oracle数据库信息源日志读取与查询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暨南大学,2008.

[3]王雷,曾蕴波,王璐.Oracle数据库的性能调整与优化方法探析[J].航天器工程,2008(06):129-133.

[4]余小高.用OO4O和VC++开发ORACLE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方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3(01):78-80.

[5]张辉,赵郁亮,徐江.基于Oracle数据库海量数据的查询优化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02):165-167.

数据库系统范文4

摘要:要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不仅要求数据库管理员熟练掌握专业技术,还要有足够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科学有效地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系统是不断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数据库;维护;优化策略

大量的数据存储、共享、访问和修改,都需要通过数据库系统来实现。数据库系统作为信息的聚集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科学有效地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己经成为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数据库管理的意义重大,关系到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仍至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领域愈来愈广。如何合理高效地为政府管理人员或企业高层决策人员、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数据库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告诉我们,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不容小视。为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安全,企业应该做到未雨绸缪。

(一)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力度。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与企业自身内部的安全机制、内外网络环境、从业人员素质等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该完善网络系统安全规章制度,防范因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企业应该规范操作流程和故障处理流程,减少人为失误与故障,提高故障处理速度,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企业应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追究机制,防止出现由于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库安全事故。

(二)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库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安全是数据库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企业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有:

确保网络及操作系统安全。网络系统是数据库应用的外部环境和基础,网络系统安全是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从技术角度讲,网络系统层次的安全防范技术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防火墙、数字签名与认证、入侵检测等。操作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能够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法主要是采用隔离控制、访问控制、信息加密和审计跟踪。主要安全技术有操作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 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用户身份验证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防线。利用窗体身份验证数据库程序的漏洞,进而获取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用户身份验证密码,这是目前对网络数据库攻击最常见的方式。对此,企业信息部门通常使用带有salt值的单向密码哈希值,以避免用户密码在数据库中以明文形式存储,减轻字典攻击带来的威胁。

对重要数据加密。数据加密交换又称密码学,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它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交换,实现信息隐蔽,从而有效保护信息的安全不受侵犯。数据库加密要求加解密的粒度是每个记录的字段数据。采用库外口加密的方式,对密钥的管理较为简单,只需借用文件加密的密钥管理方法,将加密后的数据块纳入数据库,在算法或数据库系统中做些必要的改动就行。这样有利于公共数据字典的使用和维护系统的完整性。

二、搞好用户需求分析采集

设计一个数据库,第一件的事情就是搞好用户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现实世界深入了解的过程,数据库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主要决定于需求分析。而需求分析的采集主要是由设计人员和该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合作进行的。在收集用户视图需求的数据和整个系统需求的数据时,开发人员将会了解当前系统的运行方式。当然,我们正在建立一个新的系统,在给新的系统引进新的优良特性的同时还应该尽量保留老系统的好的方面。与此阶段相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是怎样处理有多个视图的情况。

需求分析的结果整理成需求说明。需求说明是数据库技术人员和应用单位的工作人员取得共识的基础,必须得到有关管理人员确认。需求说明经过评审后,才成为正式的需求文档,为下一步的数据库设计打好基础。

三、搞好数据库逻辑性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决定了数据库及其应用的整体性能,调优位置。如果数据库逻辑设计不好,则所有调优方法对于提高数据库性能的效果都是有限的。为了使数据库设计的方法走向完备,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必须遵守。规范化理论为数据库逻辑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工具,在减少了数据冗余的同时节约了存储空间,同时加快了增、删、改的速度。

另外,在规范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时,还应考虑适当地破坏规范规则,即反规范化设计,来降低索引、表的数目,降低连接操作的数目,从而加快查询速度。常用的反规范技术有增加冗余列、增加派生列、重新组表等。

增加冗余列:有时要进行查询的列分布在不同的表中,如果这个连接查询的频率比较高,那就可以根据需要,把其它表中的这一列加进来,从而使得多个表中具有相同的列,它常用来在查询时避免连接操作。但它的坏处就是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同时因为完整性问题需要增加维护表的工作量。

四、提高数据库关系模式规范化程度

对数据库进行关系模式规范化不仅有助于消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删除、插入等异常出错的可能性,而且,还使你的设计比较科学、规范,同时也使你的系统的伸缩性,以及后期维护特别容易。

3NF通常被认为在性能、扩展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达到了最好平衡。其定义为:关系R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包含于Y)使得X决定Y、Y不依赖于X、Y决定Z成立,则称R属于3NF。

此外,还有BCNF,4NF、5NF等更高层次的关系规范化,但是不是关系规范化的程序越高, 就越实用呢,就越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呢?我只能用不一定来回答,因为这要视情况而定。其实,在有些项目中是非常慎用关系模式的。因为如果规范化的程序越高,势必要将一个大表拆分成几个小表,在这些小表中用一些键值进行联接,在查询时就需要对多个表进行连接,而联接时最易产生迪卡尔积,这样查询结果集就成几何倍增,非常影响查询的效率。所以为了追求效率我们有时不对表进行关系规范化也是必要的,这样的例子很多。

五、运用视图隐藏细节

我们考虑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进行数据库模式设计时需要将一张大表拆分为几张小表,而在进行查询时又需要将几张小表合并为一张大表。如果表比较多的话,我们就要编写复杂的SQL语句,有没有一种机制将这几张小表一次合并为一张虚表,然后对一张表查询,这样操作起来就会简单得多。答案是肯定的。在Oracle9i中可以用视图解决。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值集形式存在。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的表,并且在引用视图时动态生成。

视图可以隐藏基表。 可以禁止所有用户访问数据库表,而要求用户只能通过视图操作数据。这种方法可以保护用户和应用程序不受某些数据库修改的影响。

总之,我们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考虑当前实现的可行性,又要考虑以后的升级维护;既要减轻前台编码的负担,又要让后台的管理简单易行;既要让前台的查询效率高,又要让后台的实现方便可行。数据库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在工作、学习中多思考、多动脑、多总结、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平衡把握每个细节,这样数据库设计才会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大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王越,刘加伶,李梁著。

[2]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珊,萨师煊著。

数据库系统范文5

关键词:系统设计;信息分析;Oracle数据库;数据结构;GIS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800-04

The System Design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Database for Changqing Oilfield

LI Juan, GUO Kang-liang, HE Zhen-ming, TANG Jun, YAN Ke-wei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Changqing Oilfield information analysis database system using ORACLE database,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on the original field information storage, graphical management, and through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accomplish the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nalysis, obtained laws to assist in the future the work of decision making. Development through information analysis system will make that fiel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re scientific and convenient.

Key words: system design; information analysis; Oracle databases; data structures; GIS

随着当今计算机数据库和数据仓库,GIS等技术的发展,利用大量的、全面的生产历史数据,将其存储在数据(仓)库中,进行新数据的录入、历史数据的分类提取。然后借助相关数学方法对生产信息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进而总结规律。GIS图形化管理工具的运用也能帮助直观、便捷的处理各类信息。这些先进的技术必将给油田的发展带来二次的飞越。油田信息化将大大提升油田生产、管理水平,为油田生产发挥巨大的效益,成为公认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数据管理需求

油田信息化建设是改变传统的油田生产经营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作业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工作方式。油田的管理首先要对油田的各类海量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数据是油田的资产和宝贵的财富,但由于以前是人工管理,现在存在了资料的保存介质多样、数据格式多样、数据冗余、数据管理繁琐、数据应用不便、不能共享等各种问题。系统将以数据库技术,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直观合理、科学便捷的实现油田地质研究、数据管理、自动化监控、经营管理、部门管理等。

1.2 生产需求

长庆油田属于低渗透砂岩气藏,这类气藏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关系负杂、非均质性强、气体流动启动压力高、单井产量低等特点,压裂是这类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的主要手段。只有搞好气井的压裂,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提高油气田的产量。因此做好压裂前各项技术的准备,如选井选层及综合地质研究,为优化施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压裂以后做好压裂效果评价,正确科学的对压裂效果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压裂施工方案[1]。系统可以将油井的复杂性整体客观地展示给管理者,用户可以把复杂的压裂数据和地质情况转换成直观的分析曲线,可简单便捷的确定分析油藏,直接设计井位和压裂开发方案,可以实现桌面化的油田研究、管理、指挥和决策,能够获得不同思路的建模和模拟结果,从而达到降低风险,优化决策的效果[2]。

2 系统体系结构

计算机应用结构分为:Client/ 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2.1 Client/Server模式

C/S模式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体系结构的信息处理模式,具有较强的信息共享能力。这种结构的配置较为灵活,每个用户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需要在每一个Client端安装特定的应用程序,限制了Client端的灵活性,而且存在Client端跨多平台时不灵活的问题,因此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S网络运行模式操作复杂,对系统维护人员要求高。这样对于一般的部门往往会出现因为管理人员的维护不当而使系统出错甚至使系统崩溃。另外C/S方式对网络要求比较高,一般适用于局域网内部使用。

2.2 Browser/Server模式

B/S结构扩展了客户机/服务器的概念,使开发者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到Web服务器端后台应用的开发,省去了客户端前台交互界面软件的开发,上网用户使用通用的多媒体浏览器(如IE)就可进行信息访问和交流,数据操作和程序运行都在服务器中完成,实现客户端的零安装和零维护。这不仅可节省开发费用和加快开发进度,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跨越多平台的开发。由于数据访问是实时的,当多用户并发访问、传输数据量较大时,易造成网络堵塞,降低访问速度。

鉴于B/S方式和C/S方式各具优缺点,系统采用以B/S为主,C/S为辅的网络结构模式进行系统结构管理(见图1),为各部门业务的开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信息室,由于要负责数据更新和系统的维护等工作,涉及大量数据的处理,提供C/S模式,以充分利用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对图形数据具有很强的处理和编辑能力,对于空间数据的存取效率高的特点,方便用户开展管理工作[3]。对于各处室业务人员日常办公,由于办公地点分布地域广、工作人员的素质差异较大,为其提供B/S模式,通过局域网访问信息中心。所有日常办公操作可通过浏览器完成,可大大降低对基层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要求。

3 系统功能设计

数据库系统在功能结构上由服务器、管理平台和客户端三部分组成,管理平台和客户端通过TCP/IP协议与服务器相连。服务器主要用于数据库的存储、数据库信息调用的服务。并选用国际通用的、能提供对大块数据体支持的Oracle数据库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分布式网络数据库要求。管理平台与客户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通过内部网络与服务器相连,通过软件平台调用服务器上数据库的信息。功能模块的设计上,按照功能的不同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基础资料的管理部分,图件数字化部分,分析决策部分;其中各个部分又依照具体功能分成了不同的子系统来实现具体功能。子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与显示子系统、基础数据统计查询子系统、数理统计方法库管理子系统、压裂措施选取辅助决策子系统、数据接口子系统、生产分析结果管理子系统、图件数字化子系统、专题地质图件绘制子系统等等。

3.1 基础资料管理部分

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系统维护、基础应用管理、数据显示等功能模块来负责对以往的油田各项信息资料数据进行存取、录入、更新以及维护。这部分主要是借助ORACLE数据库各种功能的来管理和实现,类似一般的数据库管理。

3.2 图件数字化部分

主要是采用C/S结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组件二次开发,图件数字化子系统实现了地图显示与浏览、图像导入、图像校正、空间参照系的设置、图形输入与编辑、常用数据接口、图件排版与输出等功能。并且联同ORACLE查询功能来实现图形与属性互操作的管理、查询、修改功能。

3.3 分析决策部分

这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建立服务于压裂效果评价与措施选择的方法库,为基础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借助了相关的数学分析方法能够对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线性、非线性)、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其中运用了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于分析油层参数、措施参数与措施效果之间的协同复杂关系,为措施效果评价、措施参数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由于压裂效果与其影响参数之间大多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难以用传统的数学表达式来描绘;又由于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某些因素之间存在交叉影响现象。因而可以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解决这类高度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在处理参数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时,利用网络上各神经元的参数(即复杂的网络结构)来表达知识,而不是用传统数学中的简单表达式;通过调节网络中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系数(即参数的权值大小)来解决参数存在的重复和主次现象[4]。

4 数据库结构设计

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数据库是本系统的基础,将实现系统中各种空间、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支持系统中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总体上,本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成果数据三大部分。基础数据由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组织机构数据、工程基础数据组成;业务数据主要由长庆石油勘探局井下技术作业处生产信息系统中的压裂、试井、分析生产数据构成,另外还包括收集整理测井成果数据。分析成果数据是该系统的核心数据,通过运用本系统提供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对现有油层数据、测井数据、试井数据等评价分析获得,是系统进行压裂效果评价和压裂方案设计的数据基础。

4.2 数据库系统设计

系统选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就是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是一种目前广泛被采用的系统开发方法[5]。数据库是本系统的基础,将实现系统中各种空间、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支持系统中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

从数据的形式来说,本系统数据库中既包含传统一维表格数据又包括新采集的二维图形数据。为了便于二者的管理和维护,需要设计统一的数据模型将二者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维护[4]。利用国产GIS软件MapGIS空间数据引擎SDE提供的强大功能,可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在商业数据库软件ORACLE中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同时也保证了本系统数据库与井下处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兼容性。从数据的来源与用途来看,本系统数据可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成果数据三大部分,因此,逻辑上划分为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分析成果数据库三个子库。

1)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包括维护系统和系统业务运行的各项基础数据,包括工程基础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组织机构基础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等。

2)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是井下处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设计、生产记录和生产成果数据,主要包括压酸挤数据、测试试井数据、生产分析结果数据、测井综合数据等。

3)分析成果数据

分析成果数据是本系统中用于支持压裂效果评价与方案优选的数据基础,包括评价分析样本数据、评价分析因素相关系数数据、评价分析方法数据、评价分析成果数据。

4.3 数据表结构设计

每一口井的信息种类不尽相同,同时,每一口井的单个信息可能有多次测量。并且测井信息在不断的更新中。这就要求数据库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在统一了测井信息数据格式的基础上,在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下,采用嵌套表的方法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6]。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库中井的数量庞大。这就要求测井信息数据库有良好的结,达到尽量提高效率的原则。基于此,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数据库表结构形式[7]。

4.4 数据信息关系设计

系统采用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于关系表的存储方式,并采用星型存储模式,这种模式可为数据仓库提供优越的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在创建数据仓库的过程中,选定的主题为压裂效果无阻流量,在数据仓库中存在维表和事实表,两种表间利用维的ID连接[8]。

5 系统的关键技术路线

5.1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OOA&D)方法

系统分析与设计将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OOA&D)方法,确保系统设计与开发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开发出规范化的、具有较高可移植性、可靠性的软件,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

5.2 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是采用关系数据库或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数据管理功能,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操作,同时可以利用关系数据库的海量数据管理、事务处理(Transaction)、记录锁定、并发控制、数据仓库等功能,使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一体化集成。系统将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确保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集成。

5.3 全组件式GIS技术应用

GIS融入IT除了将空间数据交到关系数据库中进行管理以外,开发客户端时,还要考虑使用全组件式的GIS。全组件式GIS软件将GIS的功能从数据输入、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查询显示、分析和制图输出全部封装成组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由定制操作方式和界面。用户可以将GIS组件和其他组件放在一起,采用通用的开发平台,如Visual Basic、Delphi、Power Builder、C#等,而不再受GIS二次开发语言限制。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二次开发,同时增强了二次开发的扩展能力,使得后续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基础数据的衔接变得方便简单[7]。

5.4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数据挖掘能自动在大型数据库里面找寻潜在的预测信息。传统上需要很多专家来进行分析的问题,现在可以快速而直接地从数据中间找到答案。数据挖掘工具可以根据过去大量的数据找出其中最有可能对将来的发展最有价值的信息,并辨认出那些隐藏着的模式。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让现有的软件和硬件更加自动化,并且可以在升级的或者新开发的平台上执行[9]。

5.5 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思维的直观性思维:1)信息是通过神经元上的兴奋模式分布储在网络上;2)信息处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同时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来完成的。这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神经网络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多因素的非线性问题[8]。

6 结束语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要具体的考虑到数据库表的各项数据内容的结构,设置方便开放的数据接口,方便系统的二次开发与维护。各类数据平台和软硬件要更加通用和开放。

参考文献:

[1] 肖昆.低渗透气藏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3.

[2] 刘拥军,杨永发,朱春红.长庆油田测井信息数据库的系统设计[J].测井技术,2005,26(3).

[3] 张晓林,侯宝稳,吴宝江.数据库系统管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吴亚红,李秀生.人工神经网在压裂选井及选层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2001(25).

[5] 王晓莲,顾娟,王颖,等.大庆油田测井数据库系统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26(2).

[6] 袁鹏飞.ORACLE8i数据库高级应用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7] 张帆.基于.Net 平台WebGIS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长沙:中南大学,2008.

数据库系统范文6

本文通过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对嵌入式数据库进行内涵介绍,并且对嵌入式数据库的各种应用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嵌入式数据库的发展情况,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选择进行阐述,对嵌入式数据库对于数据的处理以及存储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嵌入式数据库的主体架构进行介绍,望可以对我国嵌入式数据库的发展给予支持。

关键词: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

1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介绍

1.1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内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处理系统中也逐渐将嵌入式进行融合,对该系统自身功能进行全面完善,根据软硬件的不同的需求进行应用实现, 能够满足系统在进行应用过程中对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以及可靠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毫无疑问的融入了计算机高新技术、电子操作技术以及更加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将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融合无疑是对数据库系统处理数据的时候进行速度提升。另外融合了嵌入式技术的数据库系统并不和传统的数据库桌面相同,因为嵌入式系统内存比较小,所以这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所需要的内存以及磁盘空间都比较小,同时因为这种数据库系统总是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模型建造,所以可以将其分为层次性、网状性以及关系型等集中类型。

从我国目前所制定的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标准数据模型以及同步技术来看,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同类型中的新兴焦点,该系统中不管是嵌入式的操作程序还是数据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内存都比较小,所以运行效率一般都比较高。但是因为在嵌入式环境中使用数据库系统方面还是存在部分难度,因为不同的嵌入式应用模块具备独特的特点以及应用条件,而普通的数据处理系统只能够完成相对比较简单的数据查询以及处理流程,所以在这方面还得加深研究。

1.2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特点分析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之所以能够被广泛运用,与其自身所具备的有点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根据同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相比较,这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占有的系统资源很小,但却能保证高度可靠性,安全性也不低,系统自身可移植性也比较很高,系统所具备的易用性也是相当成功的,所以结合我国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进行分析,现总结为下文所述。

1.2.1 系统资源占有量较小

由于嵌入式系统内部存储资源很是有限,所以一般内部不会设置一些存储空间比较大的设备,所以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就组织结构就必须设计合理,以便能够在有限的内部存储空间中储存更多有用的数据,与此同时,嵌入式系统内部存储空间一般都比较小,所以就决定着嵌入式数据库体积比较小,并且运行效率很高的特点。另外影响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占有很小的系统资源是因为必须为其他应用程序预留一些磁盘空间,所以必须对系统占有资源进行最小化,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2.2可靠性

因为嵌入式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通常需要在移动环境中进行操作,就注定工作人员不能够对嵌入式数据库进行现场技术支持,所以注定嵌入式数据库必须可靠,并且还必须保证在没有工作人员进行维护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嵌入式数据库进行正常运行,所以对于嵌入式数据库来说,必须具备可靠性。

1.2.3良好的可移植性

因为一般的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需求满足之后才设计出来的,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与其他软件能够进行数据通信,所以嵌入式数据库开发人员必须在进行系统开发的时候提供必备的模块,以实现嵌入式数据库的可移植性,在应用对象有所变化的时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功能实现,可移植性能够保证资源不好出现大范围的浪费。

2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

2.1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选择

嵌入式数据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都是选择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是一种源代码完全公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是对标准Linux操作系统经过小型化裁剪后,能够固化在容量只有几百千字节或者几兆字节的存储器芯片中,并且应用于特定嵌入式环境的专用Linux操作系统。而且,Linux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好、网络能力优异、支持多种文件系统等优点。因此,嵌入式Linux一般具有性能可靠、软件资源丰富、网络功能强大、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而且支持多任务多线程,支持实时性扩充。同时,其内核可以灵活地进行配置,因此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Linux的内核小、效率高,内核的更新嵌入式Linux速度很快,Linux是可以定制的,其系统内核最小只有约134KB。第三,Linux是免费的OS,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 Linux还有着嵌入式操作系统所需要的很多特色,突出的就是Linux适应于多种CPU和多种硬件平台,是一个跨平台的系统。到目前为止,它可以支持二三十种CPU。而且性能稳定,裁剪性很好,开发和使用都很容易。很多CPU包括家电业芯片,都开始做Linux的平台移植工作。移植的速度远远超过Java的开发环境。也就是说,如果今天用Linux环境开发产品,那么将来换CPU就不会遇到困扰。同时,Linux内核的结构在网络方面是非常完整的,Linux对网络中最常用的TCP/IP协议有最完备的支持。提供了包括十兆、百兆、千兆的以太网络,以及无线网络,Toker ring(令牌环网)、光纤甚至卫星的支持。

2.2 系统处理过程分析

由嵌入式应用程序的界面控制部分等待使用设备用户的输入。当等到一条用户输入的数据请求时,首先分析该数据请求是否能够在本地使用设备数据库中得到满足。若能够借助本地使用设备数据库实现数据请求,则将数据请求交给使用设备嵌入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否则,将数据请求交给使用设备同步程序。当使用设备嵌入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到数据请求时,它首先分析数据请求的合法性,若合法,则响应请求,访问嵌入式数据库,得到处理结果,并将其返回给嵌入式应用程序;否则,向嵌入式应用程序返回出错信息。当使用设备同步程序接收到数据请求时,它与PC同步程序联系,建立连接后,将数据请求发送过去,由PC同步程序进行后续处理。PC同步程序的监听线程监视串口状态,发现来自PDA的数据请求便将该请求交给PC同步程序的主线程。主线程接到数据请求后,将其交给ODBC接口模块进行处理。ODBC接口接到来自PC同步程序的数据请求后,解析数据请求,并判别其合法性,若合法,则访问ODBC主数据源,得到处理结果,并将该处理结果交给PC同步程序,由其回馈给PDA;若非法,则通知PC同步程序向PDA报告出错信息。

2.3 系统数据存储过程分析

当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上都采用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己经成为数据库中数据模型事实上的标准,采用关系数据模型有利于为广大开发社区接受。同时关系模型的描述能力比较强,效率高。对于嵌入式计算,数据库应该是轻量级的,不宜采用面向对象模型。嵌入式设备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资源紧张性。另外,嵌入式数据库本质上还是面向个人服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级数据库来说要求相对较弱。基于上述原因,这里我们将采用效率更高的关系模型。存储组织包括数据表示和存储空间管理两个方面。数据表示是数据库中应用数据的物理存储的表现方式,它受到数据库系统所采取的存储模型的制约。存储空间组织是对存储设备可用存储空间的应用组织策略,它的目标有两个:高效利用存储空间和为快速的数据存取提供便利。在嵌入式数据库中,数据将分为“永久版本”和“临时版本”。

数据库在运行的大部分时间中都只关心临时版本,只在系统空闲或显式要求的情况下才将临时版本中的数据更新到永久版本中。这是一种乐观的持久化策略。因此,对嵌入式数据库来说,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数据在主存中的高效的存取,其次,才会考虑数据的文件组织形式,尽可能地提高数据在内外存之间的调入、调出效率。因此,嵌入式数据库避免直接操作外存,而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系统接口实现外存处理;同时,不再使用数据缓冲区,而使用高活跃度数据存储区域替代,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在内存中按页面来组织缓冲区,每个页面对应磁盘上的一个存储块,后者则以记录为单位存储频繁被存取的数据。同时,因为数据字典占用空间很小且存取频繁,所以将其常驻内存。

2.4 系统主题架构

由于嵌入式系统地存储量有限,因此在终端嵌入式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同时,由于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主频较低,运行速度较慢,以及网络速度的原因,系统也不可能将每次的用户请求都提交到服务器端后台数据库处理数据,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将大多数的数据处理放在终端数据库系统中处理,为了保证终端嵌入式数据库数据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我们必须保证嵌入式数据库和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复制。 当终端数据库发生更新时,立即将更新的请求发送给终端同步程序,由终端同步程序和服务器端同步程序建立连接,再由服务器端同步程序将该请求交给服务器端数据库实现后台数据库的更新。

由于嵌入式系统地存储量有限,因此在终端嵌入式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同时,由于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主频较低,运行速度较慢,以及网络速度的原因,系统也不可能将每次的用户请求都提交到服务器端后台数据库处理数据,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将大多数的数据处理放在终端数据库系统中处理,为了保证终端嵌入式数据库数据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我们必须保证嵌入式数据库和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复制。当终端数据库发生更新时,立即将更新的请求发送给终端同步程序,由终端同步程序和服务器端同步程序建立连接,再由服务器端同步程序将该请求交给服务器端数据库实现后台数据库的更新。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中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大量化,并且对于数据具体的处理结果保密性也在逐步要求保密,而嵌入式系统因其强大的保密性、可移植性以及体积小等特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被广泛运用,嵌入式数据库由此诞生。通过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对其系统选择过程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嵌入式数据库运行范围进行处理过程分析,对嵌入式数据库在对具体数据进行处理之后的存储过程进行分析,对嵌入式数据库的主题架构进行全面了解,由此可以将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对该系统与传统数据库进行对比,可以将其优越性进行全面展示。相信随着相关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数据库一定会发展的更为迅速,更为全面。鉴于本人学识有限,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能够及时指出,以便日后及时作出修正。

参考文献

[1]张永.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清华大学,2012.

[2]殷晓伟,杨尚霖.关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3]张媛媛.嵌入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大数据技术

下一篇关系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