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 保健班 体育课 教学设计

在各普通高校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先天不足或者后天损伤等原因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学习,这部分学生虽然占学校总人数的比例很小,但是他们有着健全的大脑和正常的思维,非常渴望和正常人一样参加体育锻炼,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身心得到愉悦。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同时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各普通高校纷纷将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教学活动的学生组织起来开设保健班。

一、保健班学生的特征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参加保健班的学生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先天残疾。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造成四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或者不全。

(二)后天损伤。这部分学生占的比重较大,情况也比较复杂,但总的说来主要是由慢性病、意外伤害等引起的身体伤残,导致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

(三)其他原因。这包括精神疾病、身体肥胖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病的高发,由于此种原因参加保健班的学生数量在增加。

不管以上哪一种原因,保健班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有着聪明的头脑,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在同一个校园,却因为存在运动功能不健全的事实,使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调查发现,保健班的学生都非常渴望像正常学生一样参与体育锻炼,羡慕和欣赏同龄人在运动场上潇洒的身姿和雄壮的体魄。同时,他们又往往对自己身体一些部位的不健全而感到沮丧。这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就使得他们不仅丧失了与普通学生一起运动的权利,甚至不愿意与同学一起观看体育赛事和活动,在与人交往中也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抑郁内向的性格特征。但是这种性格往往并不表现为一种消极的压抑,而是他们力求通过刻苦的锻炼来弥补身体的缺陷,通过认真的学习来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在保健班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希望通过一定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运动项目的锻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的健身知识和保健方法,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体力、重塑体魄的目的。

二、保健班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走访,我发现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保健班,虽然其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设置的课程都具有运动技术简单、运动负荷较小的特点,这些课程包括太极拳、乒乓球、交谊舞、健身气功等。不过长久以来,我国各高校对保健课的教材、教学计划、考核要求,以及授课教师的配备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校没有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分类教学,而是往往将全校所有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教学的学生组织起来,随即编班分派,安排固定的教师进行授课。教授保健班的教师往往是本校的普通体育教师,有的学校给几乎每位教师都安排了保健班,但是有的学校安排了专职教师予以授课。教师在给普通学生教学的同时,一般不会对保健班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认为教授保健班学生的任务就是“带着他们玩儿”,没有将之上升到教学任务的高度。而专门安排授课教师的高校选择的教师,往往也选择缺乏教学建树的教师担任。同时,绝大多数授课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残疾人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缺乏对残疾人教育规律的认识,从而严重影响了保健课的教授质量。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不适合或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有可能损伤他们的运动积极性,以致对其心理造成永久的伤害。

三、针对保健班的体育课教学设计

保健班学生入班的原因各有不同,由于身体、喜好差距较大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对保健班体育课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身体条件与兴趣爱好因材施教。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校及相关教师在对保健班体育课教学设计之前,应该根据医院对学生身体状况的诊断以及学生入学体检的相关资料信息,根据身体状况将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身体类型组成不同的教学班或者小组,从而制订出不同的体育课教学科目计划。

(一)慢性疾病。这里指的慢性病是保健班学生中常见的心脏病、甲亢、胃炎、关节炎等疾病。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将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等项目列入课程,在体育课中安排中小强度的运动,通过每次30―60分钟的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

(二)意外伤害。有些学生在入学后因拉伤、扭伤、骨折或手术等意外伤害无法参加正常的体育课教学而参加保健班,对于这些学生要进行康复性训练,除了慢跑、太极拳等项目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柔韧性训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应该根据学生的伤情来设计,而且锻炼的时间不宜太长。

(三)心理障碍。有专家预言,心理疾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纪疾病”。在高校中,也有部分学生患有忧郁、自卑、强迫等心理障碍疾病。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教师更应该加以注意,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尽量选择集体项目,以及带有音乐伴奏等可以放松心情的项目,比如太极拳、健身操、趣味游戏、体育舞蹈等,这些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心情愉快。

(四)体质较差。在现代高校中,体质较差的学生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开展各种身体素质练习,将游泳、中长跑、健身操、减肥操等项目融入教学,培养其运动兴趣,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提高素质的作用。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健班的学生有些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而其他学生因为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学习,或多或少也会存在心理压力和负担,如果这种心理障碍或者心理压力哪怕被无意之间激化,也有可能引发学生心理上对运动的叛逆和反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更多地进行引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强烈的爱好。

(二)对保健班的教学活动,应该掌握适度原则,使学生的身心都达到一个正好饱和的状态。这是因为较小的运动量无法满足保健班学生的运动需求,达不到运动的目的;而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般不能承受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果强行加大运动量,不仅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有可能带来新的运动损伤。

(三)应该教授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保健卫生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正确的运动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他们终身运动的信念和技能,使他们树立起战胜伤残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获得体质的大幅度提升。

保健班的学生是普通高校里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现在存在以后也将长期存在。但是从目前来看,不论是从教学活动还是科学研究都没有对保健班加以足够的重视,希望高校各方面加强对保健班学生的重视,使他们真正享受和体验到和普通学生一样的运动快乐。

参考文献:

[1]虞荣娟.实施新《指导纲要》后高校保健体育课程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杨敏,邱习勤.普通高校保健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

[3]林建华,郭琼珠.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及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4]刘永峰.高校保健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学刊,2001,(8).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情感 职业知识 职业技能

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为前提,以学生对工作环境的熟悉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根本路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还包括教学情感的培育;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场景的把握;不仅要求书面考试的成绩,更要求教学实践的检验。

1.职业情感培养

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培育职业情感、加强职业认同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职业情感的培养受制于多个影响因素,一是职业本身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与学生的个性相关,比如有的学生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玩耍,而有的学生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不舒服。这是一种本源性的影响因素,对学生在学校能否踏实地学习本专业知识,走上岗位后能否主动追求教学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行业地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行业声望和行业报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从业选择。幼儿教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认为是“看孩子”的工作,没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可言,而且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偏低,这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也阻挡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这一行业的认同与选择。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首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安排轻松愉快的“交朋友活动”,帮助学生尽早熟悉学前教育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情感,领略职业精神。所谓“交朋友”活动就是让学生与校内实训中心的学院附属幼儿园小朋友结对子开展活动,每周有一个半天的固定时段,学生与结对子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学院或附近社区开展各种活动,从最初的自由交谈、讲故事到协助基地园教师开展各种大型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孩子的爱心,进而提升其对本专业的认可度,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应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形势转变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的机会,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宣讲会。总之,情感的激发和专业的认同是促进学生职业情感发展的基础,做好这两项工作,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职业知识学习

见习活动虽然不是直接尝试各种学前教育工作,但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其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评价、反思等教育技能,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

学生的见习活动需要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应由双方教师共同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项目,并努力涉及儿童行为表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记录与评价等方方面面。在每次学生下园后,还应以教育现场观察与研讨、案例讨论、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教育笔记等形式收取反馈信息,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和小结,并将学生下园见习作业的成绩作为专业课程成绩总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高学生见习的实效性。模拟仿真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宜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各个年级的专业学习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进行,一般应采用小组教学形式,既有模拟仿真教学活动,又有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案例分析和现场点评。应用模拟仿真教学,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 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3.职业技能实践

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按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最终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目标,仅有职业情感培养和职业知识的学习显然还不够。当前,普通职业教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实训与顶岗实习。

3.1 小组项目式实训。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它以项目小组为实训的基本单位,针对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整个过程在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由项目小组学生协作完成。该模式立足于幼儿园实地操作,具有研究性、真实性、针对性、灵活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首先,小组项目式实训采用的是小组工作坊的形式,基本上是三个人一组,学生的组合尽量考虑特长优势互补和能力的强弱搭配,形成学生水平的阶梯式分布,即能对学生实训起到一个自然的激励和互助作用,又能有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小组项目式实训面对的是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和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实训项目实施前,每个学生要交出自己的计划或方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析、选择最好的计划,其负责人作为小组项目主管,综合并领导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依据现实的职业情景进行富有教育智慧的反思调整与推进。

3.2 坚持多岗实习。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幼儿园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模式,而要求学生在全程化、阶梯式、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中,在做强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保育员、育婴师、0~3 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语言、舞蹈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3, (11).

[2] 何立立,关金.沈阳市优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调查.辽宁教育研究,2003,(10).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3

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学前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前教育事业关系着亿万儿童的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希望,关系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独立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能力的应用型的人才,一直是教师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以及学前家庭教育,是一项具有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广泛性、实用性等特点的教育事业。学前教育的特性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人员既要知识丰富、爱好广泛,又要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胜任对幼儿园班级的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学前教育领域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从业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

目前,独立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达到培养的学生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造成现状的原因,采取适合独立学院教学发展的方式进行解决,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更接近,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创新。

二、独立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独立学院的学前教育所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涉及面比较广泛。通过对所设课程设置的梳理并结合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的现状,发现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课程结构脱离实际、学生的实践性课程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学资源匮乏,机制不合理,忽视了隐性课程对培养目标的影响。

1.课程结构合理性分析

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大学前两年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声乐、钢琴、幼儿园课程概论、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等。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学的专业类课程比较多,而相关的实践类和专业技能类课程占用的课时则比较少;像基础乐理、美术、声乐、钢琴、舞蹈等艺术类课程也过于专业化,有些部分甚至超出了此阶段学生的理解范围。因此,课程结构的设置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要充分体现课程的设置是为学生将来就业服务的办学宗旨。

2.课程内容合理性分析

一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任科教师之间缺少经常性的关于授课内容的沟通,致使学生所学的有些课程内容出现了重复现象,学习内容范范而不系统。致使教学资源的浪费。二是实践环节与理论环节脱节,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学前教育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对目前独立学院大一大二在校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增加见习时间。在实践中,学生将遇到问题反馈出来后,然后再去学习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相结合,因此需要丰富学生的见习内容。

3.教学资源合理性分析

首先,由校方组织学生见习、实习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自己组织的实践活动又缺乏专业的指导与评价。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学生见习、实习活动没有明确详细的目标,实习后的成效评价机制也没有建立。学生实践的目标不明确,幼儿园老师有时又不会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实习生所提出的问题,在校外学生缺乏和老师交流的机会,这都影响了实习得效果。其次,独立学院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与实践的资源欠缺,从而制约了学生发展。

4.课程目标合理性分析

目前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针对“课程表”开课,忽略了教师对幼儿园班级的管理方式、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考评鼓励等,这些隐性课程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适当改变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较多地关注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对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各种隐性课程因素必须有目标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

三、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对策

1.明确培养规格,调整培养目标

目前社会上所需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属于复合型应用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知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工作规范,具备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从业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及发展能力。培养目标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品质。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点

2.1依据学科特点,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在遵循学科特点的同时,兼顾实用性的原则,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校方可以定期邀请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做学科的国际前沿理论指导。也要聘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现场示范指导,并就切身体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专业课设置方面,还要纳入幼儿电教使用技术、早期教育、亲子关系等新课程,以适应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需要。

2.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向导,整合理论课程

首先,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比例,针对重复性过高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整合。再次,要调整理论知识类课程的时间比例,兼顾艺术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时间安排。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4

1 以两所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幼儿教师培养的特点

1 . 1 注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大多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其四年制大学早期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包括人文、历史、哲学、艺术、科学、社科、戏剧、政治等)占整个课程的1/3。笔者在对太平洋大学的学习考察中,尤其感到美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识教育是太平洋大学的招牌特色教育项目,本科生要求达到124学分毕业,其中有46学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其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合格公民和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具体表现为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及研究方法和技巧、跨文化意识、道德伦理审美观和公民责任等七方面能力。这样既保证了早期教育从业人员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也为学习者今后专业选择或在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个人多种职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 . 2 突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 养

美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非常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与掌握。近年来,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使美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评价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强调知识掌握以及学习成果的内部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的实践表现与理论运用,以及强调学生与儿童相互交往、个性化指导的外部评价。实践技能的评价由学生的田野经历表现与实习表现组成,其中田野经历是学生每学期被分配在各幼教机构进行实践、观察、调查与反思的经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与儿童、家长、同事、社区机构的互动中获得知识、技能与专业态度,一般为290个学时。实习则是学生在校的最终职业准备期,实习生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独立地进入实际教学环境,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实习时间一般要求达到500学时左右。

1 . 3 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场所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既然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非常重视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与此相关的实习实训场所和基地的配套也非常重视。例如,这两所大学教育学院都与相关幼教机构有密切的合作,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实习基地。旧金山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还有专门的教学活动室,有幼儿直接作为某些科目的教学对象,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中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华爱华教授日前也提出,教师的专业性存在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关系中,幼儿园既是培养幼儿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师范院校应附设临床学校(即建立专业发展基地)。但目前中国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仅限于表面,在对学前师资培养上还没有形成合力。

2 对我国高校学前专业设置的启示

2 . 1 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增强通识教育

我国高校在专业课程之外,一般都设置有公共基础课,作为所有大学生都应掌握的知识,如大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类课程等;也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拓展视野,但一般学分要求不多。公共基础课与选修课与通识教育相似,但在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哲学和逻辑等方面的远远不足。学前教育阶段作为人一生的奠基阶段,需要有初步的各项综合能力,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就更应该具有这些整合的意识,才能为我们的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一个体系完备、覆盖面广的通识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 2 应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与实习时间普遍较短,且模式比较单一,不太有利于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应进行如下改进:首先,使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见习相结合,增加学生实习和见习的时间,让他们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且形式多样化,如作调查、跟踪观察、作专题报告等。其次,使学生在幼教机构中“跟班听课”、“担任助教”、“顶岗任教”等活动成为教学常规,让学生直接参与幼儿的保教工作中去。

2 . 3 深入与幼儿园的合作, 建立完善的实践指导制度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5

本文作者:王淑宁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当前高师学前专业教育实习的困境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灵活扮演各种角色,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些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而教育实习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教育实习一直是培养幼师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近几年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对学前专业教育实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学前专业教育实习还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1.教育实习的形式与内容单一。当前高师院校学前专业实习的形式基本都是见习和实习两种形式,有些院校连见习都没有,仅毕业前的实习。见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听各个年级的课、设计各领域活动、亲自组织活动、实习日记及总结报告等。王长倩的研究发现“目前学生见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幼儿园保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等”[4]。与张雪门的教育实习内容相比,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的内容比较单一,侧重于幼师生在活动设计、组织活动、班级管理、实结等方面内容,很少给幼师生尝试行政管理、招生、编班、婴儿保教及小学低年级教育等方面的工作。2.教育实习基地的不稳定,类型单一。当前缺乏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类型单一成为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高师院校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对众多实习生来说,稳定的实习基地相对太少了。很多幼儿园怕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加上对幼儿安全的考虑,不太愿意接收实习。为了缓解实习基地紧张的局面,一些院校的采取让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自主实习。这样就会遇到如下问题,学生所选的幼儿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就无法达到幼儿教育实习的目标,实习基地过于分散,使实习管理和检查难以保证。另外,我国目前大部分学前专业的实习基地也仅限于幼儿园,并没有像张雪门一样为实习生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如小学、婴儿保教所等,有意去扩充幼师生的知识面。3.实习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连续性。“我国现行的高师教育大纲规定,包括1周的教育见习在内,本科教育实习时间是6周,专科是4周。”[5]224虽然有一些院延长了教育实习的时间,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学前专业实习时间为8-10周左右,有些院校没有见习、仅8周实习,有些院校是2周见习、8周实习。实习生要在短时间了解大、中、小班幼儿情况,熟悉各个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保育工作、管理工作等,往往是实习生小班情况还不太了解,就进入中班、大班,犹如在走过场,而且幼儿园好多方面还没机会尝试到,教育实习就结束了。与张雪门的实习时间相比,大多数师范院校学前专业实习时间显得很短。另外与张雪门的连续分散的、贯穿全程的教育实习时间相比,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时间安排过于集中,大多本科院校把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师范专科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而且多数院校没有参观、见习,只是一次集中实习。4.实习指导教师水平不高。除了实习基地与实习时间,实习导师的水平也是影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很多师范院校,在选派实习指导老师时,都比较重视专业学术水平而忽视指导经验。随着近几年地方高校相继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以及本专业逐年扩招,实习生逐渐增多,使得一些刚工作不久的新青年教师也要担起教育实习指导的任务。这些新青年教师具备丰富的幼教理论,但是缺乏幼儿园保教、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所以他们在对幼师生实习进行指导时,就难以保证实习的成效。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在对实习生进行指导时,大多只是负责听实习生校内试讲和把实习生送到实习基地,并没有像张雪门教育实习中的导师那样进行全程指导,并会根据不同的实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另外,多数院校学前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是由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两部分构成,而张雪门则强调应该由广泛的人来担任实习导师。

张雪门实习理论对高师学前专业教育实习的启示

1.丰富实习形式、扩充实习内容。由于近年来学前教育的新发展及学前教育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教育实习应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幼儿心理现象与行为的观察、亲子活动的设计、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探索、特殊教育的尝试等。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保教内容,还应了解婴幼儿保教、小学低年级教育内容,因此,见实习的内容也应做适当的拓展。同时还应丰富教育实习的形式,将参观、见习、模拟实习、顶岗实习等贯穿到幼师生的全程培养中。2.建立稳定、多样的实习基地。为了不断提高实习质量,高师院校应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密切合作。在选择基地时,一方面应选取当地办学质量好、规范大、交通方便、师资优良的幼儿园、婴幼儿托幼机构、小学等作为学前专业的紧密合作型实践基地,来满足学前专业实习生的参观、见习、调研及各专业课程实践环节需求,其中幼儿园也要承担部分学前实习生的毕业实习工作。另一方面还应选取生源所在地办学实力较强的幼儿园作为学前实习生的毕业实习基地。因为部分学生想通过原籍举行的教师招考考试,获取国家正式的幼儿教师编制,这样把毕业实习放在原籍有利于学生了解地方幼儿园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在与实习基地进行合作时,高师院校应动员教师定期参加实习基地的教研活动,派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或聘请一线名师来高师院校担任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同时高师院校还要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平台。3.延长实习时间,实施全程教育实习。从张雪门对教育实习时间的安排可以看出,幼师生实习时间远远比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充裕,且安排方式多样,把教育实习的时间分割为若干部分连续地分散在幼师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之中。短而集中的实习时间安排不仅不利于实习生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还不利于强化和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改变集中的实习方式,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把教育实习纳入培养幼师生的全过程之中,实施全程教育实习。在大一、大二时,每周均安排半天或一天的时间由指定教师带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在三年级上半期,可以进行专题研讨,对幼儿园使用的各种教材、教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幼儿园、婴幼儿托幼机构、小学等机构走访、调查,返校后提交访谈记录和教育调研报告。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在学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法课,并利用幼儿微格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在四年级上半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集中实习。前2周让学生在校内实习,每组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2次说课、2次讲课,并撰写4份幼儿教学活动教案。后6周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以“影子教师”的方式进行实习,每位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跟随一位优秀幼儿教师,系统地参与并学习各领域教学、教研活动。四年级下半学期,让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独当地开展教学,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4.精心选取实习指导教师,保证实习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实习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前专业教育实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以实习指导教师的选取非常重要。高师院校中称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非常了解当前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和一日生活常规,还要熟悉相关的幼教理论以及未来幼教发展的方向。实习基地合格的指导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的道德,丰富的保教、管理和教研等经验。对于实习指导经验欠缺的青年教师,我们应让有实习指导经验、业务素质较强的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业务培训。高师院校还应经常派一些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协助幼儿园开展工作,让其了解幼儿园保教及管理工作,使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习指导水平。另外,在进行各领域教法活动、各类游戏活动组织时,高师院校还可以邀请一线名师来做指导。只有由于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得到加强,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前专业教育实习质量的提高。

学前教育见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校企合作;见习;职业要求;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121-0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定位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一线幼儿教师,毕业即直接走向工作岗位,能快速适应职业特点及企业要求。作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尤为重要。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和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决定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踏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之前就拥有足够的实践性知识是学前专业课程设置、学业考核的重要目标。

1 目前校企合作的实际状况

通过对学生见习期实地跟踪走访和学生见习后的反馈,总结出幼儿园对于见习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见习形式大于内容 幼儿园接收学生后会将其分配给每个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负责管理。由于没有详细而具体的见习制度与考核标准,见习往往流于形式,成为见习生“观光放松”的好机会。负责管理的教师很不愿意拿出精力管理流动性大且与本园无用人协议的见习学生;见习生也因为受自身素质限制不够自觉,无人管理较放松时无法把握学习的内容方向。当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时,见习生往往在班级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学什么、看什么。

见习内容空洞 见习生回学校后普遍反映,在见习期间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主班教师抄写教案或工作日志;工作之二是帮助教师进行环境设计中的剪纸制作、折叠、粘贴等,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并一无所获;工作之三是帮助幼儿园进行洗刷桌子和椅子等简单的清洁工作。见习生带着在幼儿园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洁的印象回到学校,见习不仅没能帮助学生,反而害了学生。

见习制度严重缺失 见习生在见习时会带着学校设计的见习报告走进幼儿园,但是由于见习报告设计脱离企业实际、制度无人监管、见习结果与学生学业和就业完全脱节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教师和见习生都没能重视和珍惜见习机会。个别带班教师甚至利用学生见习期间满足私欲,让学生从事完全与见习无关的工作,造成人才和时间的浪费。

见习时间短 本校见习为一周时间,幼儿园因企业管理和行业特点,无法在见习之初就让年轻没有经验的见习生直接深入一线工作,而学生刚刚熟悉了工作环境就到了返校的日期。学生普遍反映刚要摸到一点儿门路,见习期却结束了,很遗憾。

2 校企合作之中职院校在见习期的建设建议

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校首先要对见习制度进行整改。

培养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在一定的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人从事自己职业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认识[1]。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本身就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对角色的理解和就业的前景尚未认知。为了让学生尽快通过职业定向阶段,进入准幼教工作者的学习状态,建议每学期让学生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或优秀的私立幼儿园见习两周时间,请企业安排优秀骨干教师以讲座或演讲的形式,用他们自身的优秀业绩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向往。见习时要按照见习计划确定每日见习内容,将每个学生分配到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等相关职业要求,培养职业意识。

减少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大连市公办幼儿园目前使用的是《探究式B版教材》,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并将五大领域系统融合,目的是让幼儿在3~6岁发展关键时期,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育、情感发育,都得到合理发展。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理论课课时,但学生往往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能唱会跳,基本上不用学教育学原理等纯理论课程。为了加强中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从企业要求出发,将工作内容及时引进到学校课堂里。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参照B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利用资料包并进行活动准备。在实训周中,学校要求幼儿园必须安排有专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看课、听课、讲课、评课的时间。教师讲课是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发挥和融合过程,这是形成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见习时找到自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漏洞,回到学校课堂才会重视理论知识。

为企业提供财务保障及人才储备 每一学期,学校会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幼儿园见习两周,势必会给幼儿园的工作和日常管理来带压力和负担。尤其对一线的班主任无疑加重额外负担,因此,幼儿园教师对见习生进行管理时难免出现精力不足或不负责任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为企业支付经费和课时费,确保见习的有效开展。同时,见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人才储备,在毕业实习分配时优先选择校企合作期间大力支持并培养见习生的幼儿园,激励幼儿园为学校见习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与企业合作,加强交流 在学生见习期间,学校应组织因为见习周而停课的教师集体到幼儿园参观学习,有条件者可以在见习的企业驻点调研。这不仅是发挥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也让中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企业,成为理论性实践者。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教师免费授课,给他们带去最前沿的政策和理论;同时听取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学校只有和企业经常往来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3 校企合作之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想要通过见习积累经验、感悟未来职场的工作内容和氛围,与幼儿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加强实习指导 教育实习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式。幼儿园的主要岗位就是教师和保育员,见习的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幼儿园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为学生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详细系统地为见习学生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与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环境概述”“3~6岁幼儿发展指南在园实践效果”“幼儿园与家长、小朋友的沟通技巧”等辅导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避免学生在见习期间盲目、被动地适应环境。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核工作 考核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考核是否严格规范决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保证学生见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

考核时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的原则。尤其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求见习学生必须完整地进行一次活动设计与实践,由指导教师为见习教师打分、评价的标准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活动过程是否思路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有感染力,等等。

为见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 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学生见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见习生未来工作的楷模。不仅代表企业的形象,更是行业的标杆。因此,在学生见习周期间,一线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端庄大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传递正能量,让实习生心中充满爱,充满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德高为范、技高为师,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见习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介绍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护见习学生对本行业的热情。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中职院校要培养符合幼儿园要求的技能型劳动者,就必须走出学校迈进企业;而企业既然与学校合作,就要尽责任和义务。校园和企业共同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完善的见习场所和见习过程,才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