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学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学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学术论文

经济学学术论文范文1

1.数学实验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

《经济数学》作为面向经济管理类职校生的一门具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课程,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中的数学原理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直观认识和应用的主动性,这就迫切需要与数学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工具。我们从2011年9月开始在一些班级开设数学实验,其目的是实现“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数值计方法,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方法是———运用微积分与数学实验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配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在对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通过软件的使用,一些复杂的概念或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感兴趣地主动学习。在这样的思路下,对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做如下安排:在60节高等数学总课时中,安排12课时即6次的数学实验上机课。主要介绍Matlab软件特点、窗口命令和基本运算;介绍Matlab的矩阵运算、建立M文件的方法;介绍运用Matlab求函数极限,运用Matlab求解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程组;介绍运用Matlab绘制二维图形;介绍运用Matlab进行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广义积分的计算。对于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融入《经济数学》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思想的全方位发展。通过将数学实验融入《经济数学》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准确,更深刻。另外,学生不用再痛苦地纠缠于定理的证明和复杂的计算技巧,这使他们轻装上阵,以更多的热情自主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更强烈。此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使得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进行数学建模。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课时占多少比例、对理论知识如何删减和整合、数学实验内容的选取等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2.数学建模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应用性,密切它与各专业的结合。我们认为,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桥梁,将数学应用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重要形式是通过数学模型,其研究过程是数学建模。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高职数学教育中,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我校自2006年起,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江苏赛区一等奖、二等奖等好成绩,老师在教学中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除了对学生在暑期集中培训以外,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在数学课上适时地介绍数学建模思想或数学模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经济数学》中我们建立了众多数学模型,如边际分析模型、弹性分析模型、最大利润模型、最优化价格模型、最优批量模型、线形回归方程模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风险型决策数学模型等,建立这些模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条件下、怎么使用这些数学模型。我们通过一系列实例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在引进定积分的数学模型后,我们讨论了经管领域涉及的经济量的总量、平均值等问题:已知边际求总量;已知净投资函数(流量)求总资本量及平均收入、平均成本等。在《运输管理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中都有成本问题,讲“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时,结合所学专业,讨论最优批量模型在物流成本评价中的应用;讨论成批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陆续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尝试“以案例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或专业实践中真实发生过的场景和结果作为“案例引入”环节,通过案例驱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后再回到生活或专业的案例中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得以应用,所以案例的选择是关键。

二、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

如何把数学文化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数学素养?这是高职经济数学课程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数学文化的融入无疑是促进高职经济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数学文化融入各知识点中,即将数学文化体现在各教学环节之中,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挖掘若干知识点中的数学文化,才能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提高高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把数学文化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以及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联系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家的传记、数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这样不仅增强了这门课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1.以数学史的融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到微积分基本概念极限时,列举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一些实例。一是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作为极限的引例。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潜无限的变化过程的归宿为0。二是可以引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中“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描绘了“孤帆”远影的大小趋向于0的动态意境。碧空“尽”,在数量上的最后归宿是0。又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能够运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极限过程求圆周率。刘徽在“割圆术”中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把极限的动态过程及其归宿描写得十分透彻和传神。如果一个变量具有向一个有限数A无限接近的趋势,我们就把这个数A称为该变量的极限。

2.以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常常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艺术”,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转化问题,它主要通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暗为明,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可以解决的等价命题,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简洁美的一种具体体现,简洁美通过转化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创造,这是最常用的数学创造实践活动。

三、注重分层教学来强化教学效果

由于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成绩相差比较悬殊,给正常的教学带来较大困难。更突出的是许多低分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倦学习,造成知识缺陷积累越来越大。人应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原来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已经不适应学生状况的变化、不适应变化了的教育竞争格局、不适应人才市场的巨大变化。面对没有调整 空间的传统教育,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这种质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职经济数学分层教学呼之欲出。2014年4月我校召开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研讨会,讨论在院系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草案)》的主要内容。《经济数学》作为经管类基础课程,要注重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先让C层次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次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四、改进高职经济数学课程评价方法

经济学学术论文范文2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经济数学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参与包括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成果的评价等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则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中淡出,而是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2、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经济数学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动的说教者,而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主要精力应侧重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案例的设计和教学项目的设计上。

3、打破课程的单一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学生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参照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为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在教学评价上也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

4、形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学习形式

主要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5、出现成果的多样性

经济数学行动导向教学追求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能力的提高。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唯一的,因此说成果具有多样性。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高职高专的经济数学包括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三门学科,其中微积分安排在第一学年,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则安排在第二学年。经济数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上应始终把握“数学为本,经济为用,数学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根本思想,在制定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时,不能一味地考虑书本常识,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的教学内容,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学生能够接受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1、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类型,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况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它的宗旨不是传统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我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如何运用导数和微分解决库存费用问题上。“最佳库存”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库存太多,会造成资金积压或者货物过期;库存太少,又会出现供不应求错失商机。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公司保持一个最佳库存呢?从一个实例出发引出问题。某商场每月需某种商品2500件,每件的成本价为150元,每件的库存费用为150*16%元/年,而每次的订货费为100元,问每批进货多少件时,每月这两项费用之和最低?请同学们确定每批定货量多少时,才能使库存费与定货费之和最小?并求出最小费用?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规定:一般情况下,库存量为批量的一半。对于最佳库存有下面的结论:使库存费与生产准备费相等的批量是最经济批量。根据此规定和结论,同学们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通过计算确定出当每批定货量为500件时,能使库存费与定货量之和为最小,只有1000元。经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明确了学习任务,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使他们自觉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紧密联系专业实际,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加以灵活运用。

2、团队竞争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团队竞争法是一种让学生事先对教学知识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设问,小组之间针对所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然后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课后结合已学知识,查找并对该案情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如何处置。最后在课堂上对该案例进行讨论,结合各组的意见得出最终结论。比如我校经济贸易系会计与审计专业在学习概率与统计初步时,把重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上,有三家公司接受了你的求职申请,愿为提供面试机会.按照面试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三家公司分别记为A、B、C,每家公司都可以提供极好、好、一般三种职位,每家公司都将根据面试情况决定给予何种职位或拒绝提供职位。规定求职双方在面试后需立即签约且不许毁约。问题属于数学期望的最大或最小的决策问题。即对于利润、收益等有利指标总希望数学期望越大越好;而对于成本、消耗等无利指标总希望数学期望越小越好。本例属于计算各种方案可获得工资额的数学期望值,并比较筛选出其中数学期望工资额最大的方案。课前全班同学分为3个小组,课上三个小组代表说出各组的决策,我再根据学生的决策分析并且给出最终的结论,我的总决策如下:先去A公司面试,若A公司提供极好职位而你又很谨慎,则选择A公司。否则,去B公司面试,若B公司提供极好职位,则选择B公司。否则,去C公司面试,接受C公司提供的任一个可能的职位。这个分析过程既体现数学为专业服务,又体现现代社会的团队竞争法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同学们在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中,学会了如何计算数学期望和方差,如何利用数学期望和方差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认为概率问题比较难学和实际不易接轨。通过这一真实的教学案例,既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真正把数学知识学活了。团队竞争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不同组意见的比较,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法规中的各项内容,并更深入地理解法规,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此外,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培养了学生搜索、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课堂上各组观点。

3、信息技术在经济数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利用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师从重复的教学环节当中解放出来。比如,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经济数学课程的电子教案,不仅在设计方面更加灵活,而且在文字内容及图表信息的处理方面更加丰富,还可以避免教师在授课时低效、重复的板书过程。在介绍数学工具应用的同时,还应在数学课教学中开设一些实验课,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在电脑中进行求近似值、求导数、求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使用数学软件减少了大量计算的过程,不仅节省了课时,而且学生能把大量精力集中用于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验的机会,通过对数学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结语

经济学学术论文范文3

1.忽视经济数学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一向是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往往会偏重实践操作课程而忽略各种基础理论课程,以致理论课程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剪裁,其中就包括经济数学这门基础理论课。这样压缩了经济课程的学时,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经济数学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导致学生学习投入不够,热情不高,严重地影响教学的开展。

2.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地沿用“引出定义、证明定理、例题讲解、布置作业”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大量定义、定理和解题技巧。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把学生打造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考核方式单一

采用笔试方式进行学生考核,是高职院校一直贯彻的理论课考核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虽然对维持教学秩序有一定作用,却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无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反而增加学生心理负担,降低学习的热情。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只会疲于应付,无法做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课程,目前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揭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笔者从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素质的角度,对如何有效促进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校本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数学》教材往往不能结合高职学生的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工作,一方面,教材内容上偏重理论知识,没有突出经济数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另一方面,教材中所用到的定义、概念等基础知识过于严谨,使学生很难从抽象、严密的逻辑体系中脱离出来,真正理解掌握教材知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制定以经济应用为主线,对严谨的数学定理、概念等进行合理整合的校本教材。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经济数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据调查,经济数学教材中有关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实例非常少,导致学生不理解经济数学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相应的数学概念,避免采用过于专业化的叙述来表达概念的定义,减少经济数学的理解难度。例如,在介绍极限的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以从庄子所说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例子出发引出极限的定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直观表象,降低理解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将经济数学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例如,运用极限的知识解释细胞的繁殖、树木的生长等问题。这样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经济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如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关键。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往往遵循“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经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把数学问题具体化,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各种经济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印象,提高了经济数学在学生中的地位,还培养了学生从问题中不断探讨解决方法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完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模式

单一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不仅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反而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出发,优化并完善经济数学的课程考核机制。一方面,院校在考察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杜绝采用单一片面的考核方式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除了笔试这种常用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调查报告、论文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促进了学生技能方面的发展。

三、结语

经济学学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金融实践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姜丽丽(2011)站在经济学科的立场讨论了计量经济学和相应的计量软件(主要是Eviews)的结合;李劫(2014)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认为应该将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张卫东,黎实(2016)讨论了博士阶段的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问题。但是,由于金融数学是新兴专业的原因,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尚缺乏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探讨。本文重点针对金融数学专业剖析计量经济学中金融理论及实践结合不紧密问题,并给出相关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不紧密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在编写时,为了满足较少学时的需要,保留了数学抽象,减少了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特别是与金融学、投资学理论的结合更是几乎没有。这使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理清计量经济学课程与金融理论、金融问题间的关系,而且学习完成后也难以应用该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我们以如下两个例子为例。

第一,以消费—收入案例作为经典一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案例。当前众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在介绍完经典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关理论后,为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往往引入一个实例进行分析。由于当前教材大多以经济学或金融学学生为授课对象,所以其在教材中引入的案例往往都是经济学的案例。例如,分析居民收入与消费间的关系。如此导致金融数学的学生误认为计量经济学仅仅只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在金融上应用很少。

第二,引入消费习惯作为经典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案例。不少教材在对多元线性回归案例的选择时,仍然是主要以经济学、金融学的学生为考虑对象,通过引入消费习惯(上一年的消费)进一步加深消费—收入模型的分析,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案例。然而这对于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正好加深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误会,如此导致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误认为计量经济学在金融上没有应用。可见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案例分析往往都是以传统的经济模型作为分析,考虑的往往是消费—收入等这些经济现象,没有体现出计量经济学在金融的应用。这显然不足以让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金融学、投资学中的应用,学生亦难以将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事实上,金融学、投资学中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三因子定价模型等等大量金融模型就是计量经济学中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这些金融模型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引入必然将对金融数学的教学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何把金融理论及实践与计量经济的教学进行结合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改革措施

金融数学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针对上述数学推导的设置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第一,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分析作为案例引入计量经济学。在介绍完计量经济学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μ后,立刻把金融学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作[1]FamaEF,FrenchKR.Commonriskfactorsinthereturnsonstocksandbond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3,33(1).[2]姜丽丽.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26).[3]李劼.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为案例引入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例如,采用CAPM分析中国石油(R2)的收益:R2=α+β(Rm-Rf)+μ,其中,Rm为市场收益(例如上证综指的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例如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APM在计量经济学的视角下其实就是做一个简单的一元回归。因此,通过在案例中引入CAPM的实证分析,能加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计量经济学与投资学间的关系,提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济学学术论文范文5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高专的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滑坡,而高职经济学院的学生基本都是文科生录取,所以学生的数学底子更是参差不齐。面对大学内容多,讲解方式枯燥的高等数学课程更加剧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厌倦感和畏难情绪,于是出现了目前课堂上看小说、听歌、玩手机,聊天等学生普遍不听讲的现状。尽管高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一直在探索改革新方法,新路径,但是普遍还是以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主,书本内容为中心,内容理论性强,忽视了数学在经济学、管理中的应用,内容与专业脱节,实用性差;课堂教学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考核评价大都仍依靠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方式,使得经济数学的教学一度陷于“瓶颈”期。

2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项目当中,学生通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来达到知识点的掌握。尽管如此,项目教学法应该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传统教学法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解决新问题,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两者良好的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学习机会。

3项目教学法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3.1确定项目

“经济数学”的教学项目应该通过分析经济类,管理类中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将知识点融入其中精心编制项目进行教学。首先将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即: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知识初步。全部内容可以设置成30个教学项目。比如在讲授第二个重要极限这一章节时,可以将房屋贷款作为教学项目。在讲授导数及其经济应用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将整个内容设置为6个教学项目,即:项目1:瞬时变化率与导数;项目2:产品加工的分析;项目3:边际分析;项目4:弹性分析与机票定价策略;项目5:最优化设计;项目6:经济量的近似计算。这些项目内容来源于学生专业,来源于生活,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喜欢学,教师也乐于教,这样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计划和实施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确定项目之后,学生进行分组,一般高数都是50人小班教学,小组人数在6人左右。每个小组确定小组组长,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能力的互补,为此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写作好,数学底子好,口才好的学生分散到每个组。教师安排好项目内容和知识点之后,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先将项目内容进行合理拆分,并且教师讲清步骤,使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做一步,检测一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直至成功。课堂上学生每个组要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粗稿。以第二个重要极限这一章节设置的房贷问题项目为例。教师首先将一个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某人要买房的贷款还款问题作为项目,将项目细分为第一步:通过查询资料确定贷款政策。第二步,给出相应贷款政策下的还款方案。第三步,以论文的形式提交每个小组的项目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体现了“从做中学”“寓教于乐”的基本原则。在每个小组解决方案完成之后,教师作为组织者,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各小组之间对作品指出优点和缺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会了与别人的相处和交流,学会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教师自己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3.3评价和总结

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方面,打破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就应该予以奖励、表扬和鼓励。并且将每次的教学活动评价计入学期末的总评成绩。

4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一些建议

4.1对老师的建议

对“经济数学”这门课教学而言,要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适当的熟悉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应适当的进行进修或培训,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以便相互交流和提高业务水平,或利用暑期参加财会相关领域的企业训练,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将数学与专业进行深度融合,着实的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这一工具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4.2对学生的建议

首先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资源的准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其次,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要克服自身障碍积极参与其中,虚心倾听别人的思路和观点,注意发挥好团队合作意识。最后,要求每个学生要对每次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查缺补漏,为下次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和奠定基础。

5结束语

经济学学术论文范文6

经济数学课程往往面向经济类学生而开,因此,在学习经济数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类学生,对于他们来讲,学习经济数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首先是思维方法的制约。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是掌握数学思维方法。而文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恰恰就在于此,对数学的思维方法不习惯或难以适应。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中,有些是独具数学特点的,这些思维方法在其他文科课程中很难遇到。如构造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极限等。文科生接受起来困难较大,因而难以适应。逻辑严谨是数学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要求在演绎推理中有根有据,结论确定无疑。这些要求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也难以完全适应。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头脑中应该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才可能用头脑中的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其次是急于求成,情绪不稳。文科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所学课程能够提前阅读全书或有关章节,即使存在旷课情况,通常也可以通过自学而弥补。然而,这种自学方式对数学学习来讲是不适用的。与文科课程教学相比,数学教学具有有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即数学内容必须按步骤进行讲授,而不能前后顺序颠倒,也不能跳跃式地教学,否则,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后续学习将会步履艰难。由此可见,学习数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逐节逐章地展开。如果不了解数学课程的学习特点,而采用文科课程的“急于求成”的方式学习,是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的。

最后是死记硬背,缺乏兴趣。文科学生习惯于背诵课本知识,特别是结论性的知识,他们在学习文科课程时,通常是到了每学期的期末,只要将主要内容看看,重点内容背背就有把握参加并通过考试。这种学习方法是不适应于经济数学的学习的。当然,数学中的某些内容,如数学公式和法则,也需要记忆,但是只记住这些结论还是不行的,还应该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和习题。数学学习需要理解,功夫主要在于平时,这一特征是经济数学学习与文科课程学习的主要区别,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就很难学好数学。类似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可取得的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提高经济数学学习效果的对策建议

首先,要讲好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中,要向学生讲清开设经济数学课的必要性,分析经济数学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要结合文科学生的自身特征,向学生讲述经济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搞好经济数学教学的“开局”。

其次,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和思想。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尤为重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数学内容较少,其中操作性、应用性的内容多于理论性内容;二是经济数学的部分内容不能直接应用于经济实践,但其思想方法对分析、处理和解决经济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将某些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后,建立数学模型,也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再次,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牵线搭桥,在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建立连贯,在优秀学生与差生之间建立连贯,这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数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最后,要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利用答疑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参加班级或小组活动,个别征求意见,个别辅导等。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了解、努力解决,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和畅通的沟通机制将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袁秋梅.谈谈经济数学对经济学学习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市场,200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