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转基因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转基因技术论文范文1
在中职教育改革中,可分为“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和实践同行”以及“理论和实践结合”三个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大都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念进行教学。其中,“理论和实践结合”又分为以下三种:“项目课程”、“任务进行引领课程”以及“学习进行引领课程”。其中任务进行引领课程又被叫做任务先导课程,它是以工作任务为重点对学习进行组织教学,从而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引领式的学习,并养成相应的职业习惯。
有些学校在进行课程示范过程中,对相关的技术课程也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经过调查显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并通过实践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所占用的时间、空间较多,由于教学课时固定,就会使得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时间受到影响,削弱学生的创造力;第二,对知识体系的建设不明确,导致教学中系统性不强,从而影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出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材对课程的适应能力较弱。同时,这也是实施产品引领法的最主要原因。
二、产品引领法具有的特点
产品引领法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产品为主要引导,从而进行各章节的开展工作,并对课程进行模块教学。由于课程中的知识都来源于在生产中的实践,教学就是将技能、知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知识链条。并采取类似于产品设计的的过程对知识和课程进行设计、安装以及调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知识进行边学边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于此同时,通过这种产品,还能将基础课程融合到实践中去,进而将涵盖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达到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于那些没涵盖在实践活动当中的知识,就要在实用电路的引领下进行工作开展教学。其中,所谓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而是为了针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自行设计制作的教学课程用品。
同时,为了提高对教材的适用程度,在对中职教材进行编写过程中,可以考虑依照传统教材下的课程教学的章节顺序,对本产品的重点应用知识做出深刻的剖析,并制定出在对本产品进行调试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培训重点知识,从而使教材具有相对的系统性。若是在制定的产品中,没有涵盖其中要求的章节知识,就要以某一个实用电路来进行引领。在应用产品引领法进行编写教材时,可以依照产品传统的教材进行编写,也可以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制定出产品设计的方案。这种课程教学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对相应的知识基础、技能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结合,从而使得知识更具系统性,便于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掌握,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三、产品引领法进行产品选用的原则
如何对产品进行选取是产品引领法进行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同时具有统领整个体系的作用。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就如同于找到了对知识运用的方法,将知识转化成了相应的能力,并将知识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益于对相应的技术能力进行培养。
(一)涵盖性原则
涵盖性指的是对知识的涵盖性,也就是具有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也就是说,所选用的产品要在最大程度和所学习的课程进行进行良好结合。
(二)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实用性就是指,所要选取的商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最好是在市场中进行销售的产品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产品等等。岗位针对性指的是,所要选取的商品要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有关规定,并提出相应的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培养之后,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对职业的适应能力。
(三)可展示和趣味性原则
在进行产品引领法进行教学时,要保证所选择的产品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要求产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对学生讲解绪论课的时候,就要将所选择的产品带入到课堂之中进行演示练习,从而吸引学生听讲,激发出学生进行学习的欲望。将此产品的理念贯穿至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去,从而对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可实施性原则
可实施性原则指的是在课程设计中,便与课程实施的原则,也就是便于教师进行教学,便于学生进行制作。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进行课程的综合实践中能够对所学的文化知识能够很容易地记住,从而对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训练。
(五)校企间进行合作的原则
在对产品进行选择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聘请有关的企业专家参与进来,从而使选择的产品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适用性和岗位针对性。
四、产品引领法在中职教育中进行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性价比和知识涵盖性之间的矛盾,并将知识技能放在首位在进行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相应的性价比和可靠性,对所选择的元器件和电路要尽可能减少;若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要使设计的课程对所包含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多地涵盖进去,于此同时,要服从知识技能对产品的涵盖性原则。另外,在进行教学时,要对这一产品和在进行生产时的实际相结合,并重点强调其中的差异性,对情况进行说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导和歧义。
(二)注重和其他方法进行结合,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认识到,产品引领法是一种对课程教学进行宏观统领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增强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之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并和其他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的优良环境。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三)对校企之间的合作引起足够重视,实现校企之间对接中职毕业生,是国家未来的蓝领,实践能力对其十分重要。截止目前为止,在国内,已有很多中职院校提高了在课程设计中的实践课的比例,但和国外的教学设计相比,效果性还不明显。同时也造成了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和企业进行很好地对接。所以在将产品引领法应用到中职电类专业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时,要注重和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
转基因技术论文范文2
论文致谢范文(一)
感谢肇庆学院四年来对我的辛苦培育,让我在大学这四年来学到很东西,特别感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领导、老师们四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让我得以在这四年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在此,我还要感谢在班里同学和朋友,感谢你们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给我支持和鼓励,感谢你们。
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在本系统开发中给予我悉心指导,从系统开发到结束中过程遇到很多困难都是他给我鼓励与指引,使我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将系统做完成,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谢谢!
论文致谢范文(二)
这次的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是在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毕业设计选题到设计完成,x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有了莫老师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我才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进动力。x老师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感谢x老师给予了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谢谢!
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舍友与同学们,感谢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感谢肇庆学院,特别感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四年来为我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谢谢!
论文致谢范文(三)
我的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和一直关心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香平老师,没有您的悉心指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班主任牛永斌老师,四年的生活相处不久,却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必将终身受益。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暨南大学的老师们,是你们诲人不倦才有了现在的我。
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基因技术论文范文3
辛勤耕耘十五年,他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也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曾引用其观点。自2008年始,他还连续两届担任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特设技术专家组专家,参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国际谈判。由于转基因逃逸的一个重要影响是污染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等遗传资源,因此他也非常重视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他是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议定书政府间工作委员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曾多次参加制定和实施该议定书的谈判。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魏伟谦逊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水平一般,影响也一般。目前在有限研究经费的支持下开展了一些工作,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乐在其中。个人比较重视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能够及时了解研究趋势,发现研究问题。”
他指出,目前国内的主流是支持转基因生物技术,这也无可厚非。然而,刻意回避生物安全风险也是个通病,可能会让国内的生物技术产业蒙上阴影。有人评论说,中国人勤劳勇敢,能吃苦耐劳,但缺少认真的思考,他认为这个评论比较中肯。比如,中国人很容易相信一些空洞的口号,如“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个趋势”,而没有认真考虑“口号”背后的理由是否充分,不去深究为了粮食安全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实际上,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是不能滥用。
转基因技术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农业将经历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毫无疑问,生物技术作为科学和技术在这场变革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原则上讲,生物技术本身有能力帮助人们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保护环境,但在实践中,生物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人其作用相对来说是微乎其微的。人们对它在环境保护以及促进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仍将拭目以待。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发展带来机遇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亿美元收入。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达比等人已生产出一种转基因三叶草,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该基因来自向日葵,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两个方面。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以减低农业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扩张的要求,因此,它有助于有人类保存、保护地球上仅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资源,有助于人们未来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资源开发新的产品。
生物技术已用于生产抗虫害、抗除草剂作物。正如前面所述,一些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具有抗虫害、抗除草剂的能力。1995年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转基因马铃薯,这种马铃薯能产生水晶蛋白,而水晶蛋白对科伦那多马铃薯甲虫有毒害作用。这些转基因作物能减少杀虫剂的用量,降低杀虫剂及其残留物对食物链、水体造成污染,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许多农业生产区,土壤氮素可利用量是制约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子。而一高科技农业生产区使用人造氮肥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制造氮肥要利用大量能源,据统计,英联邦农场平均投入的能源大约有50%来自肥料。由施用肥料而产生的温度气体(二氧气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不可避免地促进地球气候变暖。除此之外,农业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生物技术的利用能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潜在的、真正有价值的帮助。
同样,人们可以利用真菌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温莱指出:特定的真菌类能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从而促进作物生长;真菌也能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例如纤维素等)释放出糖类,促进固氮菌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可能,包括获得转基因细菌和真菌,以进一步增强它们制造养分和释放土壤养分的能力。转基因作物的最终目标是使作物本身能够自行固氮,避免、减少使用人造肥料,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在目前尚不可能,但在将来却有望实现这个目标。
二、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农业应注意克服的问题
从经济角度上讲,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并不明显,然而,它会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为,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输出生物技术产品而获得利润。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及其产品还远没有被广泛接受。
生物技术可能引起生产方式和人类健康的退变。这种情奖品可能会随着需要特定处理的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而产生,特别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出现。农民必须从同一公司购买种子和除草剂,否则除草剂起不了作用。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在需人造肥料的转基因作物上出现,这些转基因作物会取代传统的依靠有机肥的作物,后者在发展中国家是很普遍的,并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也会造成许多困难。生物技术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制造麻烦。近年来在英国已有这方面的报道。特别是当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基因转入农作物时,例如,坚果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若它的基因被导入其他作物,则有可能其他作物也会引起人体过敏。为了预防起见,转基因作物产品必须经免疫测定筛选后才能利用。
生物技术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人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抗旱、耐盐、抗病虫害作物同时,也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灭绝。这一结果是由于生物技术促进农作物向它原本不适应的地域扩张而造成的。生物技术同样加速土壤侵蚀和沙漠化。农业,尤其是耕作农业的扩张会增加除草剂、杀虫剂、人造肥料的使用,农业中不断投入的能源促进全球变暖。与此同时,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的改变也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直接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
转基因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转基因油;知晓情况;认知程度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29-02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被认为是新的一轮农业技术革命,并且已经在全球很多国家被加以广泛使用。然而发生在各国的一系列转基因产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信心大为降低。在不断推广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很有必要建立足够的国际性安全共识,从而保证转基因产品在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做出正面的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产品管理条例。
本文就是以在市场上大量流通的转基因食用油为代表,选取上海的超市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面访的调查方法进行关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和态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和对象 调查地点为上海市闸北区、普陀区三个超市,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超市消费人群,调查总样本数为702个消费者。
1.2 调查方法
人群调查 采用随机问卷式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知晓情况;(2)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程度;(3)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接受程度。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均汇总至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进行录入和二次校验,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以及t检验,P
2 结果
2.1 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发下调查问卷702份,收到有效问卷共701份,调查样本统计特征如下:在701个被调查的消费者中,男性302人,占总人数的43.08%,女性399人,占总人数的56.92%。年龄段在20岁以下的为70人,占9.99%;年龄段在21-40岁的为282人,占40.23%;年龄段在41-60岁的为230人,占32.81%;年龄在60岁以上的为119人,占16.98%。从样本的月收入情况看,2000元以下的为220人,占31.4%;2000-5000元的为339人,占48.4%;5001-10000的为115人,占16.4;10000元以上的为27人,占3.9%。从样本的受教育程度看,初中及以下为88人,占12.6%;高中、中专为258人,占36.8%;本科、大专为305人,占43.5%;硕士及以上为50人,占7.1%。
讨论
早在1957年,美国技术评估机构(U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就已经开始关注消费者对生物技术的接受程度,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转基因食品真正进入了市场,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关于消费者对生物技术接受程度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迅速升温。
消费者个人及家庭特征、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消费者的风险意识等是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主要因素。消费者的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居住地域等。
首先,从性别角度看,男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比女性相对要略高一些[1]。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性别并不会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明显的影响[2]。
其次,从年龄结构看,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是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最低的群体[3]。
第三,从受教育程度看,一份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研究报告分析了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对转基因食品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预期也就越高,这种现象在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消费者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
第四,,收入越高,消费者就越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4],理由是,收入高的群体主要考虑健康问题,而收入低的群体主要考虑温饱问题,转基因技术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使得价格降低。
此外,消费者对社会管理机构和专家的信任程度也会影响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疯牛病和口蹄疫的爆发使得欧洲消费者对相关管理机构和政府社会管理系统的信任程度明显降低,对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更是持怀疑态度。
结合本研究结果,在国内,转基因油的知晓率较高,但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年龄、教育水平是影响转基因油知晓率的重要因素,21-60人群及教育水平高的人群对转基因油知晓率较高。群众了解转基因油的途径多为电视、杂志、互联网等媒体途径。
但仅有少部分人表示清楚转基因食用油与非转基因食用油之间的区别,可见群众对转基因油的认知程度有限,仍存在较大空白。大多数人认为相比于非转基因食用油而言,转基因油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并富含营养,其缺点在于可能存在危害并且不确定性大。大部分人不确定转基因油是否危害人的健康和安全,并表示希望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油。而你那些购买过转基因油的人群亦仅有少部分人表示后悔。
而在购买倾向方面,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53.35%的人群倾向购买非转基因食用油。交叉分析显示性别、月收入情况及教育水平对人群购买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因素方面,女性人群较男性更倾向于购买非转基因食用油。月收入情况方面,月收入高者更倾向于购买非转基因食用油。教育程度方面,教育程度愈高者,更倾向于购买非转基因食用油。另外媒体报道同样是对人群购买转基因食用油意向产生影响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Morris S. H. and C. C. Adley. Irish public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 modern biotechnology: an overview with a focus on GM foods [Jl. 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01(19/2),PP:43一48.
[2] Jill J. McCluskey,Kristine M. Grimsrud,Hiromi Ouchi,et al. Consumer Response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Products in Japan [J].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2003(32).
转基因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332-02
分子生物学是目前农林院校生物专业及涉农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较快,并正在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学好分子生物学,学会运用基本的实验技术对遗传物质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很有帮助[1-2]。目前,各个院校生物专业均开设了分子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各学科重要的研究工具。但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存在着知识更新慢,实验内容单一[3],实验内容更新速度慢等问题,难以满足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现状,结合笔者自身体会,提出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和可行性,进行实验课的改革和创新。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把科学研究中较成熟的科研项目逐步运用于实验教学中,通过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探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现状
目前各个高校均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从20学时至60学时都有。但是目前各个高校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大同小异,验证性实验多,知识点少,综合性不强。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基因组DNA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PCR反应、质粒DNA提取、感受态细胞制备、DNA的分子杂交等[4-5],目前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开设基本采用集中教学的方法,因为分子生物学实验一般需要的时间较长,一个实验项目短则连续1 d完成,长则连续3 d完成。但是在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课程安排上每个项目基本是单独存在的,而且基本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但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往往实际使用的是连贯的技术体系,目前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只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无法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6]。学生学习了实验课内容后,记忆不强,印象不深,且在毕业论文及以后学习中,难以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分子生物学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交叉,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基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现状分析,提出了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实验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并严格要求,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以及实行开放式教学等若干合理对策。
2 综合性实验实施案例
综合性实验重点体现“综合”二字,本综合性实验名称为《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及转GUS基因鉴定》,涉及的实验技术比较多,而且每个环节都有联系,最终达到一个实验目的,解决一个问题。本实验以水稻种子为材料,从愈伤组织诱导、农杆菌的培养、GUS基因载体的转化、GUS基因的染色等方面,学习农杆菌导入方法,熟悉水稻转基因的全部流程,掌握GUS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优点,从而掌握植物转基因的各个环节,为以后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打下基础。实验目的为使学生明确实验流程(图1),熟悉科研课题的设计,并且训练学生的科研素养。实验内容主要包括:①水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②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③液氮冻融法把重组子导入农杆菌;④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的共培养和筛选;⑤水稻转基因抗性植株的获得和鉴定;⑥水稻愈伤组织和叶片的GUS染色[7-8]。然后根据实验内容撰写论文,论文的格式同格式,要求图文并茂。
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实验需要学生结合前期组织培养技术的学习,回顾学过的实验技术。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也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内容,同时结合了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技术[9]。液氮冻融法把重组子导入农杆菌是植物转基因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与上一个内容相连接,同时对阳性菌株的检验又会使用质粒提取、PCR等技术。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的共培养和筛选综合运用了植物转基因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植物转基因的步骤和原理[10]。水稻转基因抗性植株的获得和鉴定又结合了植物基因组提取、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水稻愈伤组织和叶片的GUS染色实验使学生熟悉了标记基因在转基因中的应用,基本实验过程见图2。总之在本综合性实验技术中,不仅包含了普通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技术,且与其他学科实验技术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整个实验室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一个明确的实验目的。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拍照,同时要进行数据统计,优化实验参数。
3 综合性实验实施效果分析
3.1 实验时间灵活,周期长
根据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特点和各校教学时间设计情况,在时间上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灵活而又合理的安排。该综合实验持续2~3个月的时间,学生可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实验,而不一定要在固定时间进行,且实验周期长,学生能学会更多知识内容。
3.2 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知识多
该实验不仅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实验技术也有涉及,起到了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技术的目的,同时也是对原来实验技术的复习和回顾。比如本实验中使用了组织培养技术,属于细胞工程实验的内容,农杆菌培养属于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再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体现了该实验的综合性。
3.3 考核方式灵活,重过程,轻结果
以往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每位同学的报告内容基本相同,抄袭现象严重,因为每位同学的实验步骤、方法,甚至结果都基本相同。综合性实验要求按照科研论文的形式上交,每位同学都要收集图片、统计数据,因此每个人的实验图表各不相同,通过图和表以及文字的叙述来衡量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比用单纯的实验报告效果更好。
3.4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起到辅导作用
以往的实验课中教师授课时间基本占1/3,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做实验,基本都是一些重复性的结果,学生往往是机械性地操作,实验内容枯燥乏味。综合性实验教师起到的是导师作用,进行实验的指导,学生往往需要自己查阅文献、配制试剂,并把实验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提高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能力。此外,安排研究生进行助教工作,将综合性实验与研究生实验进行有效结合[11]。同时也减少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从传统机械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实验性的辅导。
4 结语
农业院校生物学专业必须结合实际要求,植物转基因和基因工程是生物专业必须要了解的知识。但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往往进行的都是分子生物学基本技能的培养,缺乏深层次和系统性的实验,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综合性实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同时以《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及转GUS基因鉴定》综合性实验为例,列举了该实验集合了多项实验技能,能够通过这样的实验项目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进行了科研能力的训练,在今后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多采用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模式。
5 参考文献
[1] 胡晓燕,于清水,吴伟芳.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考核方法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00(2):55-56.
[2] 袁继红,李香花,朱意.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1,28(3):99-102.
[3] 姜立春,李俊刚,阎秋洁,等.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创新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3):56-58.
[4] 刘文,胡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6-227.
(下转第338页)
(上接第333页)
[5] 倪郁.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
报,2012,37(2):147-149.
[6] 张彦定,黄义德,胡雪锋.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8(126):115-116.
[7] HIEI Y,KOMARI T,KUMASHIRO T.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rice(Oryza sativa L.)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boundaries of the T-DNA[J].Plant J,1994(6):271-282.
[8] ANAI T,KOGA M,TANAKA H,et al.Improvement of rice(Oryza sativa L.)seed oil quality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a soybean microsomal omega-3 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J].Plant Cell Rep,2003(21):988-992.
[9] LEE S,JEON J S,JUNG K H,et al.Binary vector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rice[J].Plant Biol,1999(42):3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