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1
护理业务学习计划一.目的
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需求与医疗同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学习形式、内容及次数
1.形式
通过理论讲课、看光盘、多媒体等形式,要求各科护士长轮流讲课,必要时请上级专家进行讲座。
2.内容
护理刊物、报纸上的新知识、新理论、到上级学习的新内容。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可增加专科知识的内容。
3.次数
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不少于10次,要求参加人数在90%以上,科室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1—2次。
三.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效果
讲课者需提前备课、备讲稿,讲课者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听课者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护理部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
护理业务学习计划为不断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达到二级医院质量标准,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计划:
一、对各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与安排:
1、科室每月集中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学习,其余时间以自学为主。
2、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查房。
3、每半进行一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每月组织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一次。
4、参加总院组织的各项学术讲座和三基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
5、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及科内护理常规。
二、根据年资不同,对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要求:
(一)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1要求:以临床基础护理技能为主,兼学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
2培养目标: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专业思想,严格素质要求,加强护士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2)学习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3)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4)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及各班护士工作职责。
(5)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熟悉心内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6)学习为患者做健康教育。
(7)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熟练各项护理文书的填写和书写。
(8)掌握本科室常用的各项操作技术。
3培训计划:
(1)鼓励自学。参加总院、本院及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
(2)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
(3)在实践中培训:利用护理业务查房和晨会提问,通过实际业务指导加强基本功训练和系统的理论学习。
(4)不定期进行技术操作,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为目前医院已经组织培训的各项护理操作相关知识和三基知识。
4培训计划和方法:
(1)鼓励自学。参加总院、本院及科内的业务学习,完成每年继续教育学分。侧重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2)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 废物处理 分析 对策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教育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实验消耗也相应增加。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化学实验排放的废气、废液、废渣,即“三废”也相应增多,这些产物中很多属于剧毒的“三致”(致突变、致畸形、致癌)污染物,散发到空气中、水中、土壤中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的虽然无毒害,但无休止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于“三废”处理国家有明确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发出通知,要求自2005年1月l日起,对科研、监测(检测)、试验等实验室、化验室、试验场按照污染源进行管理,纳入环境监管范围,而且一般采用“集中收集,碱液处理,定点深埋”的处理原则。但目前普通院校的化学实验中“三废”处理现状不尽人意,下面就这方面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强化处理措施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废物处理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无机化学实验中产生的“三废”具有废物量少、成分复杂、污染面广、时间不确定、难于集中等特点,给污染治理带来一定困难。目前,除少数一些环保意识强的实验室没有直接排放废弃物外,多数实验室仅仅把环保放在口头上,废弃物回收协议签在纸上,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废液统统被排入下水道,废渣则被弃入垃圾道,基本上都没有进行有效地处理。究其主要原因:
(一)学校方面没有提供处理废物的基础设施
实验室没有配备专门的废气、废液收集桶或罐。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则被顺便排入大气,废液由于没有地方放,顺便倒入自来水池或卫生间便池,通过下水管排入下水道。学校也没有修建专用的废渣存放池,实验过程出现的废渣便被当做普通垃圾弃入附近的垃圾堆。
(二)实验教师或学生缺乏处理废物的环境意识
意识支配行动,尽管对不同的废气、废液、废渣等废物都有可借用的处理办法。但是,由于怕处理起来麻烦,加之,废物处理也不是现做实验要求的任务,况且,处不处理废物对自己也不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实验中产生的废物常常就不做处理。
(三)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监督机制
一方面没有形成处理废物的奖惩制度,如果处理废物既花了时间和精力,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过来,即使不处理废物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必然结果不会采取处理措施。另一方面没有必要的监督机制。许多学校没有明确由谁来监督或者检查关于废物处理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实验中废物处理则有名无实。
二、强化废物处理的措施
鉴于以上的原因,要强化废物处理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完善设施建设
实验室要配有专门的盛放废物桶或容器,对于桶或容器要有标记,按种类盛放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也便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还应设立专门的废渣存放池。同时,还应对收集到的废气、废液和废渣做再处理,以便回收或可利用。
(二)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处理废物意识教育
如果没有废物处理的意识,即使提供了的基础处理设施和方法,废物处理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所以,意识教育非常重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让师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依据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整体思维方式来考虑和解决化学实验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在实验始端采用科学手段,确保实验过程和终端均有利于实验者的学习、研究和身心健康,使环境少受或不受污染,从而达到最好的环境效应。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作为化学工作者,教育师生在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中,体现教学科研道德作风,在行动中做出具体表率。
(三)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监督责任
对于实验过程产生的废物要有明确的奖惩办法,把废物处理的情况记入学生或教师的学习或工作档案,作为师生评优的一个依据。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人作为监督人,主要是提醒和督促按照规范进行废物的处理行为的落实。
(四)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尽可能降低废物的影响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要求,充分考虑试剂和产物的毒性及整个过程所产生的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尽量排除或减少对环境污染大、毒性大、危险大、废物处理困难的实验项目。选择低毒、污染小,且后处理容易的实验项目。要大力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它是近20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的一种化学实验新方法、新技术。微型化学实验不仅具有节约试剂、减少污染、测定速度快、操作安全等特点,而且可降低水、电消耗,对药品贵、耗量大、污染严重、操作复杂的实验尤为重要,也便于实验室管理和废物的处理。在实验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使实验微型化,以减轻末端实验室废物处理的压力。对不得己必须排放的废弃物应根据其特点,做到分类收集、存放、集中处理,处理方法不但要简单易操作、处理效率高、投资小,而且要尽最大可能将其综合利用,无法循环利用的,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按环保要求排入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秀芹.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无机化学实验[J].内江科技,2008,(8):79
[2]张佩丽,饶震红.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绿色化”和“微型化”[J].实验室科学,2007,(3):156-157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物理化学;考核方式改革;自主学习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学、材料、环境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实践表明,具有较好物理化学素养的大学毕业生,适应能力较强,“后劲足”[1]。因为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他们容易触类旁通,自学深造,开辟新的研究阵地。检查《物理化学》的教学质量主要依靠考试这个手段,因此考试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有很强的导向作用[2]。但目前传统的考试形式无论在考试内容上和考试采用的方式上,都远未达到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激励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其弊端显而易见。
一、物化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1.是实现物化教学目的的需要《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需要达到三个目的:(1)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考试一般只注重检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等这类偏重于靠记忆的内容,在衡量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对于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衡量则更是极为有限。因此学生为了应付偏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普遍存在作业抄袭、考试突击的现象。而且由于针对记忆性的知识进行突击应试,考后能记住的不多,学生真正能从课程中学习到的东西非常有限。不仅对于实现第二、第三个教学目的基本毫无助益,对第一个教学目的的实现也帮助有限。因此对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是改变这一现状,真正实现物化教学目的的需要。2.是课时紧缩下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现今高等教育改革提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人才的背景下,高校各专业很多课程都面临着教学课时减缩的问题,以我校《物理化学》课程为例,原来化学类专业理论讲授120课时,经过一压再压,已减到80课时。课时的大量压缩对教学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仅靠一味减少课程内容这一方法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也违背对学生培养要“厚基础”的目标。对物化这门概念多、公式复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课程而言,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的难度更大。此外,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物理化学的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内容不断拓展,在原本课时就紧张的条件下,将物化发展的前沿内容大量地引进课堂显然更不实际。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鼓励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更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如今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材料。但现今的学生面临的诱惑较多,心态比较浮躁,很多时候对学习的惰性较大,在课堂上教师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而在课外,单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进行学习是不现实的。而且传统的考试方式,并不注重考核学生对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的获取,造成学生的关注点只在于课堂上的内容甚至只有教师划定的重点内容,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僵化。因此提供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对监督学生课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非常必要。综合以上两点,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是真正实现物化教学目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构建综合衡量学生素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全面化、全程化、扩大化”的考核体系
1.开、闭卷考试结合实现考核的全面化为真正实现物化教学目的,考试应能全面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偏于记忆,因此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能比较理想地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可采用开卷的方式进行。开卷的试题可偏重于一些现实的问题。例如,让学生利用克拉佩龙方程分析为什么可以采用细铁丝切割冰块?根据溶胶的光学性质分析路灯为什么用黄光,而不用绿光?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在气温很低的情况下,工地上要防止砂浆结冰,可采取什么措施?等等。这类现实问题可以训练学生采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要求他们通过死记硬背公式和定律的方式通过考试,显然和目前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不符。并且,在学生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的具体公式及相关的信息尽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调研文献来获得,主要是依靠他们专业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来解决问题[3]。因此考试中记忆性知识点比例应适当降低,更偏重于知道该用什么公式、定律解决而不一定需要具体的背下这些公式。2.注重平时考核的全程化我校物化课程的讲授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对于这门难度较大的课程,除了考勤和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外,一个学期的时间长度若只采用期末一考一锤定音的方式确定成绩,无疑会加大学生期末的压力,并且会助长学生考前突击的不良风气。而对于有些院校采用的“多考”的方法,即平时多次小考、期中考加期末考的方法,在我校物化课时被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也并不适用。采用全程化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融入平时的教学过程,即从课程开始直至期终考试结束的时间内,从考勤到作业情况、课堂问题的回答、网络平台的教学互动、参加期终考试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纳入考核的范畴,并且适当提高平时教学环节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减小期末考试成绩比例,是在课时紧张条件下促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有效手段。课堂提问和网络平台的教学互动可帮助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但要得到学生的回应,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我们精选一些题目作为课堂提问和网络互动的问题,并以一定的比例计分统计到课程成绩中,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这一措施使得学生更注重平时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考试突击复习的现象。采用的计分比例为期末考试60%-80%,考勤10%,作业10%,课堂提问采用抢答方式,网络平台则是每人发消息的方式,分别占10%,每个题目按难易程度计分,这两项每项每个同学最多能计到10分。两部分若是一共能拿到x分,则期末考试的计分比例按80%-x%计算。3.从课堂到课外,从基础理论到前沿知识的扩大化为鼓励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对课程相关的课堂计划外的内容的考核可以以网络平台教学互动的方式进行。这一部分可以是与物化有关的前沿知识,比较热的研究课题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些研究前沿的梗概,详细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出一些问题以掌握学生在这方面的了解程度,按上述比例计分给予鼓励。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能自主地查找资料了解课程相关的前沿研究,使学习的形式更多样化,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改变僵化的学习模式。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除了不能帮助实现教学目的,全面衡量学生能力之外,对学生自主学习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滋长了学生急功近利、敷衍过关的心态。通过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全面化、全程化、扩大化”地对学生掌握的理论内容,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对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在课时减缩条件下保证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物化教学目的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盘良.基础课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5):13-14.
[2]王国平,方文军,许佩新.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3(3):28-29.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4
一、信息技术可优化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教师利用多种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适宜教学情境,这也是现代物理课堂教学的普遍诉求。随着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教师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挂图的原始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展示功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例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在新课之前播放一个当人类生活中失去摩擦力之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的视频,给学生以想不到的震撼,以及在真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感受,让他们从视觉和心理上得到体验,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实情况,然后学生就会思考:原来摩擦力如此重要,摩擦力是怎么产生的,影响摩擦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使学生带着一种急切的想探索为什么的心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的学生思想还处于一个相对单纯的年龄,并不能完全理解初中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对一门课的重视和喜欢程度往往取决于这门课“好不好玩”,所以,让物理教育教学课堂变得“好玩”是把控学生兴趣的关键。例如:在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现牛顿非凡想象力的几个情景:牛顿坐在树下,发现苹果落地,思考“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向地面落下,而不向上运动。“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地?”在地面上任何平抛运动的物体终要落地(速度越大,射程越远),月球不管以多大的速度运动最终都要“落地”(如果地球表面是个大平面,课件动态展示落地情形);若地球变成圆球状呢(提出假设问题)?展现月球要落地的动态情景(速度越大,射程越远,以至于落不了地)。牛顿非凡想象力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前提下,深刻体会牛顿卫星原理图,同时坚信地球是个球状体,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再如,在讲到“声音的传播”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将声波的传播具象为水波传播的形式并将之做成动画,那么学生就能看到疏密相间的波向外荡去,很容易就能理解声音的传播形式和波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又如:在“物体的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教学中,我设计编辑了一个短片,配以和谐的音乐解说,有轮船、潜水艇上浮下沉、气球、飞艇等浮力应用于实际的画面,学生立刻被吸引了。于是出现质疑题目,这些飞行物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学生讨论,适时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轻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从而水到渠成。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护理专业;医学生物化学;自主式学习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脂类、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但由于护理专业学时少,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水平不一,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一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如何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自主式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快速掌握学科主要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参与感。如果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其学习兴趣,那么,其对知识的掌握自然水到渠成。而自主式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
二、开展自主式学习的主要方法
自主式学习不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完全让其自学,而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其今后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后, 也能自主地进行终身学习。开展自主式学习时,教师并非提出问题后就不再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应作为一个引导者,阶段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学生可以围绕所提的问题发散思维,并制订学习计划;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后由教师或学生总结要点。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
三、 开展自主式学习的实例
下面举例介绍如何开展自主式学习。学习内容不一定以整章为单位,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如在讲糖代谢知识时,可提出以下问题: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糖尿病,是哪类代谢紊乱?又为什么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哪些?等等。
以脂肪分解代谢为例,课前教师先告知学生本节要掌握脂肪分解代谢的部位、过程及催化反应的酶,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减肥所消耗的脂肪最后转化成什么?减肥过程中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瘦?左旋肉碱是否真有减肥的功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后阅读教材,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也可以出练习题。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反馈性问题,或是让学生画出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图,概念之间的关系用连线来表示,使学生形成更清晰、更完整的印象。除了在课堂上直接反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也是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 。以维生素这章为例,维生素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学生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所以这章节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但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掌握维生素知识,还要了解维生素的结构及功能。教师可从比较容易理解的维生素缺乏症这节内容出发来提出问题,再根据班级人数平均分组,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查阅资料。最后,结果的反馈可由教师或学生主持,小组解答,其他同学还可向该组提问。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制作成课件演示最后的成果。这种自主式学习方式结合了讨论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断思考,可拓展思维,锻炼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
总之,自主式学习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实则是在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经过精心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的学习过程。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也是自主式学习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6
北京科技大学通过3年的系统研究,对比了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和信息化融合后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对培养学生实验、科研能力的影响.探索了使用计算机智能评判技术提高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质量的可行性及方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在2015年年底的对比试验研究中,可以看到我们建立的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通过网络撰写、智能评判既保持了传统手写报告训练的优势,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保证报告评阅过程中的全面、公正与公平性的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实验课程.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各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主要在实验预约、成绩管理、仿真实验、MOOCs视频教学等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但如何在实验报告方面恰当地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还尚显不足.物理实验课程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和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1-3].物理实验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时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4]:(1)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实验分析与研究能力;(5)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6)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培养学生创新与实验设计能力.其中,实验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撰写实验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分析与研究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近年来,我们对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涵盖了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等方面,本文重点阐述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报告中的应用探索.
1实验报告评判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理工科高校来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年需要承担培养的学生数量众多.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年需要培养约3000人,每节实验课面向的学生不超过16名,这样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课题组的授课教师,同时还有几十名研究生协助参与授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专业水平出现较大差别.这样,实验报告的评判随意性很大,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造成不同教师所带学生的课程成绩差异较大,评定不客观不科学.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实验报告批改量大,授课教师很难为每一位学生计算实验数据,进行细致的评判,特别是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估算.因此,时常出现很多教学要求不能确切落实,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现象.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仅仅靠课堂无法完全消化实验教学的内容,物理实验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验条件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短短的一节实验课上很难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消化所有的教学内容;(2)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没有客观与规范的标准,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实验、实验报告、期末实验操作与笔试多个环节,不能通过统一的一份试卷来考核全体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掌握情况,但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核成绩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各个实验班之间、不同的老师之间评价标准不一致;(3)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掌握实验课程内容情况以及实验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实验报告批改量大,完全靠人工批改,难以做到细致、全面.从实验报告评判的整体情况来看,评判质量差别较大,许多需要学生改正的问题没有指出,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反馈信息,影响了学生扎实地掌握教学内容,使得大面积的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控制和提高.
2信息化技术在实验报告评阅中应用的设想
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手写实验报告的方式记住并掌握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步骤,通过亲自绘制实验曲线掌握实验曲线绘图的要点,通过写下数据处理的过程切实掌握数据处理方法.但是,在使用传统实验报告的撰写方式时,由于教师无法评阅所有学生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部分的正确性,容易造成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错误概念无法纠正,而且由于传统实验报告的撰写方式无法明确分析与讨论部分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认真完成实验的分析与讨论.在实验报告评阅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既不能抛弃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又要发挥信息化融合后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在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报告结构要求上的优势.
2.1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中,为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我们重点思考并实践了以下几个设计细节.(1)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部分的考虑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与方法,采取了学生自己总结、凝练与撰写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方式,每部分不超过400字,并要求学生手绘实验原理图.以往,在物理实验信息化的应用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往往容易被丢掉.在我们的设计中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实验原理与操作并上传手绘的实验原理图,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加深对实验思想、方法与手段的理解,同时避免出现学生直接照搬教科书的内容而不进一步思考的现象.(2)数据处理方面的考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具有内容丰富、覆盖面全的特点,在选题上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既包含训练学生基础物理实验思想、物理实验方法和物理实验技能的经典实验,又包含与现代物理技术相结合的课题型综合性实验.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包含“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而每个实验项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这些方法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以目前科研领域和测量技术领域的最新实验数据处理与测量结果表示规范为基准,对每个具体实验项目制定相应的评判计算方法,采用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评估每个实验项目中各个不同计算步骤的分数,并合理分布给分点.系统会根据学生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出标准答案,并与学生输入的答案相比较进行智能评阅,给出学生所得分数.在我们的设计中要求学生上传其手写的实验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计算过程,以确保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丢掉传统实验报告中的优点.(3)对测量正确性的限制对于某些客观的物理量,如钠黄灯的波长、三棱镜的顶角等,要求报告系统将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客观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差别超过一定范围则判断学生测量错误.报告系统验证学生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是否自洽的同时,也可以判断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有误.比如,在“分光仪的调节及三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实验中,系统会根据学生输入的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出三棱镜的顶角,与此同时系统也会与三棱镜的标准值(60°0′)进行比较,如果学生自己的计算结果与系统根据学生输入的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出的结果相比较差别较大,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计算错误;如果学生自己的计算结果与三棱镜的标准值相比较差别较大,则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测量错误.(4)设备量程的判断报告系统通过学生的实验数据判断学生的电表等设备的量程选择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实验操作有错误.(5)有效数字位数的评判和最终结果的表示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保留有效数字位数,完整表达实验测量结果.系统会智能评阅学生的有效数字位数保留和结果表达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有效数字位数保留不正确,或结果表达不正确.(6)实验报告中实验曲线的考虑对于实验报告中的曲线、原理图,系统采取了学生上传手绘曲线(或图片),并请教师进行主观评阅的方式.这样,可以全面地训练学生正确且完整地绘制实验曲线,不忽略如曲线标注、坐标名称、坐标轴刻度等细节信息.
2.2实验报告的结构体系
恰当的计算机客观评判与教师的主观评判相结合,同时评判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计算问题和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是《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初衷.为此,系统保留了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特色的实验报告结构,即: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0.5分),二、实验原理(提示:限400字)(1分),三、实验步骤(提示:限400字)(1分),四、数据处理(1.5分),五、分析讨论与结论(1分),六、原始数据与数据处理过程.同时,系统具备主客观相结合的评阅模式:网络报告智能评阅系统中第一、二、三、五以及第六部分要求学生自主输入相应文字或图片,尤其是原理部分要求学生手绘实验原理图并上传至报告系统中,这些部分由教师进行评阅附分,即主观评阅部分;“四、数据处理(1.5分)”部分为系统智能评阅的部分,即客观评阅部分.在“四、数据处理(1.5分)”部分中,如果遇到实验曲线描绘,系统会要求学生使用坐标纸或计算机绘图,转成图片后再上传至报告系统,并由教师评判附分,这部分也是主观评阅部分.
3实际教学实践对比试验
我们将《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投入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对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创新与实验设计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分析与研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献阅读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影响.采用逐项对比的方式,将8个班级共240名学生分为2组(每个组各4个班120名学生),即:传统报告组:采取传统的手写实验报告和人工评判的“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报告系统组:采取使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撰写实验报告,主客观结合智能评判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
3.1对比试验考试题目设计
2015年年底,参与对比试验的240名学生在完成物理实验课程后进行了统一考试.考试依据物理实验课程培养任务特别设计了考试题目.
3.2对比实验结果
我们汇总了报告系统组与传统报告组的考试结果,并对每组每一道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计算了得分率:得分率=该题平均分该题原始分数×100%给出了不同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可以发现,在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曲线绘制与文献阅读4个方面,采取不同形式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最终考试得分率相差无几,甚至于采取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传统报告组得分率还略高于报告系统组.这表明,传统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绘图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理解,同时也方便学生将查阅文献后得到的信息写在实验报告中.而采取报告系统撰写方式的报告系统组虽然在得分率上与传统报告组相比略有不足,但可以看出信息化后报告系统也没有丢掉传统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给出了不同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对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的影响.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下的传统报告组中,学生的误差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核得分率均低于使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报告系统组.报告系统要求学生逐步分项完成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其中不确定度的计算、有效位数的保留、完整表达式的形式等要求均为智能评判的重点考查内容.学生也可以在每份实验报告评判结束后得到系统给出的错误提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据处理过程的学习.学生在独立、详尽的完成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建立误差与不确定度的概念,显著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规范化的评判标准,报告系统自动智能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学生实际报告得分与数据计算错误原因,减轻了教师因学生众多而产生的报告评阅负担,保证了报告评阅的细致、全面、公正与公平.并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实验参量与实验结果数据之间的联系,更易于融合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归纳与总结.同时,报告系统可以明确提示学生在实验报告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讨论和分析,且根据主客观相结合的评阅方式,实验讨论与分析部分是不同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在不确定度计算、实验分析等方面的影响由老师进行评阅.这使得学生在主观上对每个实验的讨论和分析更加重视,通过一个学期的10个左右的实验报告的锻炼,使学生学会了对科学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整体而言,采用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完成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与实验分析能力均能在经过充分的培养与锻炼后得到显著的提高.
4结语
我校通过3年系统的对比性研究,建立了以计算机智能评判为基础的信息化实验报告智能评判平台.240名学生参与的对比性试验表明,这种物理实验报告网络撰写、智能评判的手段,既保持了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在保证报告评阅过程中的全面、公正与公平性的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作者:吴平 张师平 李莉 陈森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平,邱宏,孙旭贵,等.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引进普通物理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1):73-75.
[2]吴平,陈森,张师平.“现代物理实验”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4,24(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