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养殖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养殖业范文1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政府引导;管理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65-1
奶牛业在畜牧养殖中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受农民欢迎。但是由于农村奶牛的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回报率差,影响了奶农的收入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不少奶农收入骤减,全国奶业出现行业不景气,随之而来的奶农宰杀、“贱卖”奶牛现象时有发生。奶牛养殖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种困难与窘迫的形势,我镇畜牧兽医站,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谋划应对措施,在努力推进奶牛养殖业再创业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工作,现把农村奶牛养殖业的几点思考、心得总结如下:
1 目前农村奶牛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1.1 奶业市场走低
鲜奶收购价格波动和变低因素,不仅使部分奶农养殖积极性受到强烈冲击,而且使奶牛养殖数量出现急剧下降趋势。牛奶售价过低,已经不能维持奶农正常生产甚至资金周转;不少农民因亏本经营而被迫放弃奶牛饲养。
1.2 售奶渠道不畅通,收购企业太少,奶农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障
加上奶厅管理无序,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监管体系和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奶厅布局不合理,造成鲜奶收购无序竞争。
1.3 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
许多分散养殖的奶农没能及时拿到有效的资金补贴。或者还有部分分散农户,愿意饲养奶牛却没有相应的养殖业贷款政策。这些都是影响奶牛养殖农户稳定发展的因素。
1.4 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
大部分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饲养技术、管理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弱。部分养殖户,由于受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及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在奶牛喂养、品种选育、挤奶、送奶等环节缺乏科学性,使奶牛产奶量也相应变低。
2 解决农村奶牛养殖困境的有效方法
2.1 转变养殖经营思路,增强发展信心,积极推进奶牛养殖业再创业
首先作为基层畜牧站负责人,我站主要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奶牛养殖户,对养殖及生产情况进行多次调研,并多次和县级农业部门、奶牛协会,奶牛养殖户、奶厅业联手举办主奶牛业座谈会,认真听取奶牛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和座谈,对奶业生产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逐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调整养殖模式,走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养殖之路”的指导思想。
2.2 加强组织引导,千方百计确保奶业平稳运行
一是努力实现挤奶厅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对接,引导奶厅业主与乳制品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与责任共担的企业团体。确保鲜奶收购实现日检和抽检的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指标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相关标准,坚决查处问题牛奶,使鲜奶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努力培养奶农守法意识,加大卫生宣传和牛奶业各环节监控力度。
2.3 切实提高奶牛选育、饲养水平和管理方法指导
通过加强宣传,做好优质奶牛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淘汰劣质或低产奶牛,提高奶牛群体质量;通过推广应用青贮技术,提高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奶牛的成本。在奶牛饲养方法和管理方面,针对奶牛的不同生长期,使用不同的饲养方法。例如应根据奶牛的月龄、性别、体重及畜舍情况及时分群管理,实行定位管理。所谓分群管理就是成母牛按泌乳阶段分别集中管理,后备母牛按月龄分别集中管理。所谓定位饲养,就是无论成母牛还是后备牛都要固定床位饲养。同时要固定饲喂程序,稳定饲料品种。无论先粗后精,还是先精后粗,饲喂程序都应该固定和规范,不随意变更。饲料品种要保持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一周的过渡期。要按营养需要配料饲养,合理保证奶牛的进食量,保持能量、营养平衡。还要完善奶牛饲养环境,稳定饲养人员,保持牛舍内外及运动场清洁卫生。运动场粪便及时清理,地面要做到夏季不积水,冬季不结冰。饲喂和挤奶用具要及时清洗干净,牛体应每天刷拭,经常保持牛体清洁。 我镇兽医站,配备村动物防疫协防员,每年春、秋两季为全镇奶牛进行免费防疫,定期举办奶牛养殖分散户技术辅导。以上措施,有效维护了奶牛生产的稳定性,鼓励和稳定性奶牛分散户的积极性,带动牛奶牛朝着稳定和健康发展。
2.4畜牧站积极宣传,政府引导、养殖户自愿参加
进入全县奶牛协会,规范奶牛养殖协会组织,形成奶业经营网络。畜牧站、奶牛协会组织专家座谈会,定期交流,市场信息,促进奶牛养殖资源整合和持续、协调发展。
3 推进规模化发展进程
农村养殖业范文2
而猪场应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完善基础防疫设施,全面有效消毒,切实安全免疫,坚持全进全出,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产品,从而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构筑疫病综合防控防线,保障猪场安全。
一、建立完善的防疫的基础设施
1、合理规划和建设猪场
要特别注意猪场选址及猪场内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做好净污分离,雨污分离,选用优质专用并适于消毒的猪场设备,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间、隔离舍、防疫围墙、尸体池等防疫设施。
2、完善消毒设施
应从外到内完善猪场消毒设施,制定并严格执行消毒规程。一是在猪场大门设置消毒池和消毒走廊等消毒设施,供进出车辆、人员消毒用。二是在对外工作区和生活区通往生产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之间及装卸台处设置消毒池等消毒设施。三是在生产区内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交接处设消毒池并配备喷雾消毒器械等消毒设施。
3、全面有效消毒
猪场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猪场的消毒包括人员与车辆消毒、用具消毒、环境消毒、猪体消毒等。为确保消毒安全有效,猪场消毒应注意:一是猪场内各功能区的环境卫生应保持清洁;二是日常消毒、定期消毒和突击消毒的时间、次数、用药方法等制度化;三是科学选用消毒药,选择两种以上合适的消毒药并定期更换;四是定期扑杀传播疾病的媒介动物(如老鼠、蚊、蝇等)。
3.1人员与车辆消毒
场内员工进出生产区应更换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再通过消毒池进场。工作服在下班后置更衣间,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周进行一次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洗手消毒用0.1%新洁尔灭、0.2%的过氧乙酸等。工作人员外出回场后,在进入生产区净道或猪舍前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车辆进场需在大门处严格消毒,通过消毒池按指定路线行进。
3.2用具消毒 饲料车、料勺、接生箱、仔猪保温箱及补料糟等定期清洗、消毒。
3.3环境消毒
猪舍内过道、舍外通道、运粪走道、管理房走廊、解剖台、售猪台、主要道路及路旁植被等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消毒一次,通常与带猪消毒同时进行。售猪台及赶猪通道在每次售猪后都要进行消毒。
3.4猪体消毒
一般情况下应每周进行一次带猪消毒。消毒时要考虑天气、温度及猪群健康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消毒时应认真小心,喷头压力不能过大,喷雾消毒时,小猪要做到让猪体的每个部位都充分接触到消毒液。冬季天冷,应适当加强空气喷雾消毒。
4、切实安全免疫
4.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止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规模化猪场,一些主要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等,必须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对种猪场,一些繁殖障碍性疫病,如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必须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对有些疫病,如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应根据本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免疫接种。关键之处是要建立猪群免疫抗体定期检测制度,根据猪场猪群的实际抗体效价,结合本场流行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4.2确保免疫安全有效
猪群免疫,要确保安全有效。①免疫接种前猪的体质应健康。②接种后应定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③保证疫苗质量,并且疫苗的储藏、运输直至启用应始终在冷链下进行。④合理选择疫苗溶剂及其佐剂。⑤在疫苗接种前3d和后4d,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⑥免疫接种时应做好注射部位皮肤的消毒工作,并按免疫技术规范进行接种。⑦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保证猪群舒适生活,减少免疫应激。
5、坚持全进全出制度
全进全出制度是指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或同时转出猪舍,它可切断不同日龄和不同猪舍的猪只的相互传染,是当前规模猪场控制疫病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
6、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其产品
猪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消灭疫病传播源头,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同时事关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对染疫病死猪、一时不能确诊的病死猪及其粪污与垃圾等传染源及污染物,应严格按照国标《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在无害化处理区进行消毒、焚烧和深埋,确保有效扑灭病原微生物。
三、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措施。
1、重视污染的治理,建立生态园区。要具有创新思维,大力发展种养业一体的循环经济。创新养殖新模式,发展龙头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使养殖形成规模、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资源整合与生态养殖。而且还要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园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2、科学定位,打造特色品牌。首先充分了解生猪养殖业发展特点,即我国居民肉类食品消费总量中猪肉居首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农村养殖业范文3
1.动物疫病防疫误区
1.1思想认识存在侥幸心理
在当地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动物饲养量少的养殖户)由于防疫意识不高,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养殖过程重发展轻保护,重效益轻防疫。认为养殖与防疫无关,不但不支持积极主动的动物防疫的工作,反而去阻挠防疫工作的进行,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2 防疫认识错误
在疫病防疫过程中,重疫苗接种轻饲养管理措施。以为免疫接种是万能的,片面以为只要是防疫做好了,动物的防疫做到位了,将防疫等同于免疫接种,对消毒等生物的安全措施认识不足。最终导致外界的病原广泛存在,增加了畜禽传染上一些疾病的几率,给养殖业主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3 平时重养轻防
在当地,很多养殖户在平时饲养过程中,为了节省资金,对疫病不进行防疫,一旦发生,病情无法控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4 重经济效益轻生态保护
在农村,养殖主要以散养,小规模饲养为主。养殖户为了节约资金,养而不防,防而不严,重效益轻管理,一味地加大饲养密度,不重视对畜禽排泄物的集中收集、处理,甚至出现乱排乱倒,动物尸体乱扔乱弃现象。造成环境污染,传播疫病。
1.5 场舍建筑布局不利于防疫
饲养动物的环境和猪舍大多选择一些的废弃的屋舍改变一下而成,所以各方面的环境很差,如通风、光照、透气、保暖性能等方面表现很差,天气改变时会造成一些感冒、疾病的发生。一些散养的和不规范的操作还是很多。一些分散管理的方式没有严格管理的制度,户挨户,栋连栋,场接场,没有一些必要的隔离和安全措施,发生疫病的时候,隔离非常的困难,影响到整个防疫的效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个别规模养殖户目前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场区内没有实现统一管理,不同年龄和用途的动物同舍,不分动物生长时期和饲养用途,把不同种类的养殖动物放在一起,由于饲养密度大,一旦发生疫病,隔离封锁更加困难。
1.6 缺乏疫病防疫监测体系
对动物疫病观察能力差患病动物在患病初期容易被忽视,发现时已经到中后期,病情严重,拖延了诊治时间,应诊时预后不良,失去了治疗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1.7 交易流通环节无检疫
在当地畜禽仍主要是采取集市的方式进行交易,在许多地方,交易、屠宰、加工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但很多交易市场大多建在闹市之中,路边道旁,里面的规模不是很大,畜禽来自很多的四面八方,进入市场缺少很有效的免疫处理,很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
1.8基层防疫体系脱节
防疫经费投入很少,基层的的一些畜牧兽医中心的很少,条件非常简陋,形同虚设。除简单的体温剂、听诊器、注射器、保温箱、消毒喷雾器外,没有比较先进的疫病监测诊断设施,加之无专业兽医防疫人才,很多地方有站无人,形同虚设。无法保证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2.当地动物疫病危害及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当地新增加的动物疫病就有10余种,其中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疫病均对我地的养猪业造成了较大影响;2010在当地爆发的动物口蹄疫给小型养殖户造成毁灭性打击。总的来说,当前动物疫病流行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2.1疫病种类多,流行范围广
由于养殖规模不规范、饲养密度过大、防疫技术落后、检疫不严格等。造成疫病种类不断增多,易造成大面积流行。
2.2旧病新变,危害更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畜禽饲养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养殖经营范围扩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成为疫病流行的客观条件,导致猪瘟、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已经被控制了的疫病又重新抬头,某些疫病呈扩散蔓延之势。
2.3亚急性型疫病日益增多,病情更复杂
养殖户引进种畜、种禽、野生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显著增加,检疫不严格,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致使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并呈流行扩大之势。
2.4滥用药物,滥增剂量,使病原产生抗药性
由于未能充分掌握病原体的发生与变异规律,在流行过程中被误诊或免疫失败。同时,在病害防治中,长期盲目滥用抗菌药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导致病菌耐药性的普遍产生,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3.建议和对策
3.1组织培训,提高养殖、防疫技术水平
对从事畜禽养殖的专业户组织参加相应的养殖培训班,通过学习和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3.2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3.3健全防疫机构,提高防疫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加强基础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3.4加大执法力度,发展规模养殖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
农村养殖业范文4
一、新时期农民工素质存在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下,国加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在新时期新阶段下三农问题尤为重要。近些年来,虽然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某些方面呈下滑趋势
一方面,在某些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团结意识极差的现象,个人主义苗头上升,拥护集体主义的观念淡薄,参加一些公益事业的的态度消极。另一方面,有的农民工缺乏公共道德素质,在公共场合不遵守公共秩序,缺乏组织纪律性。
(二)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首先,因为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呈现高、中、低的不平衡发展趋势。东部和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较发达。而且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的地区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而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地区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就低。其次,我国的产业结构对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三)农民工的生活卫生健康素质普遍低
一是在当今社会农民工所取得的工资报酬还比较低,这就影响了农民工的医疗卫生水平,卫生水平越差,农民工的身体健康素质就越得不到良好的改善。从而农民工参加的业余爱好的活动减少,这就说明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欠佳。二是现如今还存在着大量农民工所从事的是体力劳动方面的工作,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且发病率高,寿命比从事脑力劳动者的要低。
二、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意义
党和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系列系统工程。加快速度培养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型农民工,充分调动农民工队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农民工素质对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长远意义
首先,切实落实好农民工的素质培养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帮助在外务工人员摈弃不良嗜好。帮助他们转变小农思想意识,培养乐于奉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贵品德。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及将坚定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次,有利于预防农民工心理疾病的产生。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普遍不如城市居民。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便于使他们养成一种意识――无论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劳动就是最光荣的。防止因乡村差异而对农民工带来心灵上的不满。对农民工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有着长远意义。
(二)提高农民工素质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
首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三民问题,而如今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挣钱养家糊口。为农民工自主创业打下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有利于保障城市的稳定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队伍。有农民工作为建设现代城市的坚强后盾,有利于加强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再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全民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保障农民工权利,立足于基层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全民推进社会良性发展,共创和谐局面。
三、在加强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做好组织与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党和政府致力于组织和宣传工作,为了转变农民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可以采取灌输的方法。为农民工开展陶冶身心的社会活动,组织农民工自发向上地参与到实践中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去除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坚持实行灌输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彰显出来的优良精神,宣扬劳动模范的良好道德精神。建立农民工奖惩制度,发挥劳动者示范效应,积极影响他人工作的精神状态。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最重要的是大力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开创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局面。
(二)普遍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积极发展生产
从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长期关注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调整农民工的就业范围,教育问题放在尤为突出的地位。众所周知,绝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甚至在当今社会还有不少文盲。为了避免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上当受骗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农村一定要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已经投身工作的农民工更要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成为知识型的农民,杜绝文盲的产生。
(三)努力加强农民工的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理想信念支撑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生活会更有追求。但是每个人的理想不要规划得毫无意义,长远得令人无法达到的目标只会令自己失望。巴金曾说过这样的话:“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培养新一代坚定自己理想信念的农民工迫在眉睫。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一代农民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鼓舞农民工斗志。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结束语:综上所述,农民工其实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底层。这就要求国家与社会对农民工投入更大的关注,切实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对于农民工的素质培养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各个方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养殖业范文5
[关键词]农村;成人学校;教师职业素养
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相对于传统教师而言有其特殊性,学校应该努力为这些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其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培养其专业技能,让农村成人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如此,他们才能担负起农村成人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笔者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多年,现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农村成人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以学员为本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现在,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新农村的建设活动,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活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在向农民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深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去,了解农民的心态变化,从而为培养农村高素质人才服务。随着经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了沿海城市,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都纷纷涌入到珠三角等发达城市去打工,一些人已经在城市稳定下来,这就造成了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很多村庄都是由老人和留守儿童组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近年来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稳定。现在,国家对农民种田的补贴越来越多,该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很多农民工都选择回家务农,农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家不仅给了农民很多的优惠政策,还在农业技术上大力支持,帮助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增收。但很多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很多新型的农业技术学不会,这不利于新型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农村成人学校应该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在日常的授课中对农村成人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将可以给农民带去实际收益的农业技术学习加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加上现在城乡结合的速度越来越快,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很多的知识,比如优生优育、法律咨询、社保制度等知识,农民需要学习的知识种类非常多。所以,成人学校应该对课程进行调整,将这些知识都纳入到教学计划中,而不应一味地教授文化理论知识。这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校应该让教师不定期地进修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农村成人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农村成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农村实用性人才。实用技术培训是目前成人教育中的一块短板,也是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要想发展出更多农村实用性人才就必须扩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相关专业的人才走入农村,去不断壮大农村成人学校教育的师资力量。引入人才扩充教师队伍的做法看似可行,但真正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人不太愿意去农村工作,短时间可以,时间一长就不太现实。所以,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让农村成人教育的教师去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需求,至今还是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现有调查显示,现在农村成人教育的教师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而且专业门类比较少,实践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培训、自学等方式,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前线,与农民朝夕相处,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了解农民的心理动态,然后再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如今的农村社会有很多的知识分子,他们有的是工匠,有的是致富带头人,还有一些高文凭的社会青年以及大学生村官等,这些人是农村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是可以发展成为兼职教师的一部分人群。他们了解当地情况,了解当地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教师应该多和这类人交朋友,让他们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帮手。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教师光有书本知识肯定是行不通的,教师必须将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通多不断地学习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更多的农业专业知识。一位受欢迎的成人教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应具备多项才能,要兴趣广泛,掌握真正的农业生产本领,让农民学有所长。
三、将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被运用到了日常的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教学是将声音、图像等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多媒体终端输送出来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直观,有利于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对农村成人教育而言,将多媒体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直接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农业技术,教师没法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讲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视频里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将技术的运用一步一步地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既直观又生动有趣,农民容易接受。如今,报刊、图书、影视等现代的传媒在农村也得到了普及,并被广泛运用到了实际的教育中。新媒体的运用改变了现在农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涌入农村,开展农村的网络建设。如今科技在高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可是,目前的农村还是会有一些地区由于地域的原因,道路不畅通,信息不畅通。针对这类农村,首要解决的就是其信息的建设问题,打通道路,让外面的世界看到这里,让外面的人知道这里的情况,帮助农民脱贫脱困。农村成人教育学校作为农村文化的中心,也是信息比较集中的地方,如何利用信息服务好农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成人教学学校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怎样来利用信息帮助农民呢?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是帮助农民传递信息,第二是教会农民掌握信息,第三是教农民利用信息。帮助农民利用信息就是在农民还没有完全掌握信息运用的情况下,将对农民有利的信息收集起来并传递给有需要的农民群体,如央视的农业频道就经常播放农民致富的先进故事,很多农民的农产品都是通过互联网的渠道来进行销售的。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要做的工作很多,不仅仅是要培养新一代农民,还担负着农村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任,其中就涵盖了文化知识、农业生产与销售知识的普及工作。在新农村建设的当下,农村需要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这对农村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压力下,农村成人教育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各方面的素质会得到更大的提高,也希望广大的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加入到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教师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农村养殖业范文6
那么,针对农村职业高中,如何从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导参与,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若喜爱一个老师,对他们所教的学科就会有兴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往,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要充满爱心,时时处处关心学生,使师生之间真正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只有当老师主动接近学生,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时,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才能逐渐缩小,这样学生就愿意接近老师。当一个受学生尊敬、喜欢的老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顿时精神振奋,从而形成了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赏识教育,多鼓励,培养学生兴趣
“好受表扬”是每一个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可以是点头表示肯定、赞许,可以是说些鼓励的话。比如:当老师批改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写上“字体工整”“有创意”等评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说“真好”“真会动脑筋”等,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从而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平时不专心,听课时玩手机,教师当时没有批评他,而是提问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结果他很容易答对了。教师就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经过以后教师的几次提问、表扬,后来,这位学生听课一直很认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通过新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一节课的好坏,是一节课的灵魂。新颖的导入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都应该认真、仔细地推敲,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利用谚语、谜语、故事导入,利用游戏、实验导入等。
四、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播信息的手段能够记忆65%。在讲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时,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粉笔+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运用模型、挂图、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而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用多种信号对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进行刺激,从而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长时间保持。
五、加强实验教学,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习兴趣
做好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关键所在。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形成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爱动的特点,让他们从玩中学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做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时,各组学生能够积极合作进行交流,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实验,不仅从玩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且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兴趣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作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要抓住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根据学生的爱好组建生物兴趣小组,有计划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养殖场、到田间地头、到工厂企业去观察、去分析。同时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模型、标本,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动物内脏标本等,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