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诵读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诵读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文;背诵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05-01中华五千年文明,大多存于古时文献之中,其中古典诗词尤其堪称中华文学之精华。学诗读诗,能有效增加学生人文涵养,让他们的人格变得厚重起来。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均为历代名家名篇,内涵高雅厚实,词句精美,韵律和美,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涵咏,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这些诗文,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学生习读背诵。具体如何组织与实施呢?现在简要分享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
1.安排恰当的时间
学校早读是7:30分开始,笔者则7:20到教室,利用提前的这十分钟和学生一起读诗背诗,一天一首,并作适当讲解。时日一长,学生每天上学时都会自觉地早到十分钟。因此,一个周内,不管是英语早读还是数学早读,之前的这十分钟都成了"诵诗十分钟"。其次,下午放学时,笔者也往往抽三到五分钟组织学生背早上所背之诗,背完即放学。如此安排,学生极其欢迎,因为他们不需要回家专门安排时间来背诵,只是上学和放学时各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轻松背得一首诗。他们感觉在没有什么负担的情况下就背得一首诗,心里十分愉快。这样的时间安排当然需要教师作出较大的付出,这就需要教师克服很多个人困难,敬业爱岗,努力投身于教学和学生管理,把学生当子女一样看待。每天都要注意做到按时到位,使学生逐步形成早读晚背的习惯。早读晚背安排在课表上,但如果执行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最终效果不会好。所以,安排好恰当的时间后,还要求教师持之以恒。
2.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计划
背诗不能急躁贪多,切不可想一天背多首。笔者的经验是最好一天只背一首,一个学期16个周,每周5个工作日,背80首诗是稀松平常的事。笔者给学生制定了每日背诗计划,每天学生只需要背下一首诗并能理解,每过十天后将前面背的十首诗歌回顾总结一下,并且由教师组织进行小测试。这样的计划,任务也不重,学生很容易接受,因此实施起来非常轻松。有的学生每天只针对一首诗进行背诵,达到了倒背如流之效果。有了合适的目标,再有合适的计划,按计划执行下来,目标也就能顺利实现了。
3.教给合适的方法
背当然不能傻背、死背,而要有一定的方法。方法需要老师指导。笔者教给学生的方法是:(1)读准。即力求将古诗字词读音搞准读准,不读白字。为做到这一点,在读之前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把每一个字的音查准读准。(2)读顺。即句读停顿等把握准确,能读得顺溜。笔者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反复念读,由慢到快,力求在快速朗读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咬字吐字清晰。(3)读懂。充分理解诗句意思,读懂每句诗。为让学生懂,教师可作必要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古典诗文意义。(4)涵咏。在前三方面做好的基础上,学会涵咏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感情来。
4.把握认知规律
指导学生背诵诗歌,不能盲目,不能蛮干,不能简单追求结果,而要懂得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遵循认知的一般规律,讲究循序渐进,注重日积月累。笔者指导学生背诵时,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记忆能力测试,对不同的学生作了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一些记忆和理解能力都强的学生,就让他们再背一些相关的诗歌篇目。对记忆能力稍弱的学生,就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能完成。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为全面把握学生背诵成长历程,笔者还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背诵成长档案袋,他们每天背诵的成果都会有所记录和体现,一一记于档案袋中。一段时间内,允许学生查看自己的档案记录,对自己的背诵史进行回顾总结,从而调整此后的背诵计划。档案袋记录的内容,更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背诵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继续背诵的的热情和兴趣。
5.定期开展背诗沙龙活动
为巩固背诵成果,也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笔者会定期举办古诗沙龙活动。活动形式具体有古诗手抄报展览、古诗接龙、古诗配画、古诗配乐等,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在这种活动的参与中,又进一步巩固了诗歌的背诵,并且背读的兴趣又得以进一步激发。研究表明,小学生大多有表现欲望,特别是他们觉得有自信的方面,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表现给他人看。背诗沙龙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可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当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之后,他们又会受到激励,从而会更有欲望继续诵读古诗文。所以,教师不能把这样的活动当成一种负担,应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多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这样的活动。
6.不定期举办古读诵读大赛
为展示学生背诵成果,笔者不定期地在班级中举办古诗诵读大赛,通过海选方式,分组进行淘汰赛,最后获胜者将获得"背诵之星"称号。通过这样的活动,笔者所管理的班级已经产生了好几名背诵之星,而还没有拿到该称号的学生,也在积极努力,想争取成为下一届的背诵之星。当然,这种背诵大赛,还可以在年级层面甚至全校进行,这样可将背诵活动推广至全校学生,让广大学生也从中受益。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文,将有助于改善学生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他们的人生底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让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行动起来,组织学生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之中。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将来,祖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7、8、10.
[2]周晓文、李国英.识字教学软件制作中的汉字学理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50-51
[3]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科学出版社,1998:116
诵读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单词记忆短时记忆艾宾斯浩遗忘曲线一、引言
通常而言,对于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单词记忆。记忆单词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不单单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大部分人在面对大量的单词的时候,采取的记忆方法通常就是死记硬背,通常的记忆效果是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从心理学关于记忆的角度看,学习新单词的过程就是对词在短时记忆中进行加工,并使之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转换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效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总体上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这些心理学的知识内容都可以用来指导单词记忆。
一、心理学有关记忆的理论知识。
(一)三种记忆系统。
认知心理学以现代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考察人类的记忆现象,认为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登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虽然三个子系统在信息处理、保持时间、信息容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三种记忆系统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处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因此,相互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并构成记忆系统的有机整体。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0%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这条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识记后短期内遗忘较多,过了较长的时间后遗忘发展减慢了,即新近形成的记忆比历时较久的记忆容易遗忘。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的记忆来英语单词。
依据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我提出一些记忆单词应该遵循的方法:
(一)采取组块分组的方法。
这点借鉴了单词循环记忆法的优点,考虑到人的短时记忆的单位大致为7±2个单位。所以将英语单词分组组块来进行记忆。在分组的过程中要考虑好自己的能力和单词释义多少,单词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单词的发音、相关词的类型。组块记忆相对于整体的记忆来讲,有着一定的优势。组块化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重组或再编码,是记忆活动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将较小的记忆材料结合成较大的记忆单元,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效果。对词汇的组块分类其实就是使词汇的记忆更加符合记忆者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经验,从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强化瞬时记忆,加强对信息的编码。
瞬间记忆存储时间很短,但却在记忆过程中占据主要作用,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只要再稍经启发,就能很容易地产生联想和回忆。瞬间记忆可以通过强化手段来加深。此外,对单词信息的编码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来对单词进行编码,例如通过逻辑记忆、联想记忆、分类记忆,利用单词读音、构词法、对比记忆、联系记忆等多种方法对单词进行记忆。取代那种对单词进行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
(三)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艾宾浩斯在他的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他的这些观察结果告诉我们:人们对于理解的内容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相应地回忆起来也越轻松。机械的记忆不可取。我们的记忆要采取理解的形式,要分析记忆材料的内容。针对单词记忆而言,就要找出单词的释义与自己本身的知识相关的内容,争取做到理解记忆。
(四)及时复习,寻找最佳复习循环点。
遗忘的发生有规律可循,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其发生的规律和影响遗忘发生的诸多因素科学安排复习,尽可能地克服遗忘的发生。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知道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如果说注意方法、循序渐进是根本,那么适时复习则是巩固成果的关键。在记忆众多方法中,不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与循环记忆法相结合才能使学习进入长期的良性循环。首先,复习应当在遗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在理解的基础上先密后疏、连续不断、密集多样的复习可以给大脑产生强烈刺激,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个人记忆特点的适时复习计划,定时定期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同时辅以习题进行自我评估、加以强化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超级秘书网
(五)记忆方法个性化。
记忆是一个很个性化的心理过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法、记忆能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规律。这个曲线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人的遗忘特征。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培养自己的记忆的习惯。
三、结语。
诚然,关于记忆英文单词的方法不仅仅只有这些方法和技巧,心理学上关于记忆的论述也不只限于记忆结构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也是相对简单地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对科学记忆英语单词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技巧,还很不成熟,观点的提出也是不全面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对我们工作学习的巨大帮助,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冯凌,文风。艾宾斯浩遗忘曲线在单词记忆种的运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53-55.
[2]尤肖南。记忆与外语学习[J]。教学研究,2003,VOL16,(五):35-37.
[3]邢云,张广伟。论科学复习对客服遗忘产生的影响[J]。教育心理,2005,6:85.
诵读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诵读;古诗文;情境教学法;整体感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202-02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熔铸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怎样将这些浓缩着民族文化精神的古诗文更好地发扬和继承,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纵观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拆解,过于注重单个字词的解释,却轻视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和欣赏;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学习应有的兴趣和动力,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与最初的教育目标相背离。于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如何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这一问题上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诵读”这种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上。
但是,目前大部分学者只是指出“诵读是立足于‘读’而致力于‘悟’教学方法”,但具体还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以笔者的观点,诵读虽然作为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方法,却体现了现代情境教学的教育理念――它以“读”为途径,营造一种氛围,以次来缩短学生由于所处环境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古诗文产生的隔阂感,并且通过自我积极地联想和想象,构建一种情感体验,以达到理解文本意义和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至于诵读具体是怎么创设情境促进教学的,有必要先从情景教学的相关理论谈起。
一、情景教学的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境地。这种境地既含有时间因素,又包括空间因素;既囊括客观因素,又暗含主观因素。
情境教学来源于建构主义相关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者假说,而不是问题最终的答案。尽管现在很多的知识经过人们的整理变得系统,客观,可描述,其一定的外在形式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不同的学习者还是会基于不同的经验背景来建构起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于是,基于知识具有情境化、个体化特点的这种观点,1989年,布朗(J. S. Brown)等人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的概念,他们认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即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提供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有效的联想,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诵读――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为什么古诗文教学要提倡诵读?古人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等词句深刻反映了诵读在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和整体感知理解文本内涵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情境说的角度来看,诵读能通过声音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在一定的语言情境里,借助语言本身的形象性和语言环境的生动性来受到感染和陶冶, 从而获得语言体验, 激发语言情感, 体悟语言的美学意义。而这正切合“新课标”中“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要求。
(一)就语言的学习规律而言,诵读能通过制造情境来培养语感
根据我们儿童时期的母语习得经验,学习一种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听说熏陶,自然而然地学会。即学习语言要从听、说入手创造情境培养语感,古诗文也同样如此。
我们这里所说的古诗文包括文言文和诗词曲两大部分。文言,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体。但由于在近两千年历史中,它一直处于与各个时代的口头语言相脱离的状态,不光现代人没有学习文言的环境,就是秦汉以后的各时代古人所面临的问题与难度都跟我们没有实质性差别。正如王力先生说的那样:“咱们现在模仿清代以前的古文,恰象罗贯中模仿汉末或三国时代的古文一样困难。”而阅读心理的角度研究表明,书面语的阅读理解有两条通道――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视觉通道,以文字的视觉表征为中介达到词义,即文字――词义;听觉通道,通过语音转录到达词义,即文字――语音――词义。选择哪条道路往往与阅读材料、阅读水平和任务要求有关。较难的阅读材料、阅读水平较低、需要记忆的材料等因素都会使读者选择语音通路,即听觉通道。所以郭绍虞先生才说:“学习这种超方言的文学语言(指“文言”引者),等于学习另一种语言,所以要求能够应用于写作,只有像鹦鹉学舌般的从诵读入手。…… 离口语愈远,那么学习的方法也就愈需要诵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文言的语言交际环境,通过读的方式多接触文言材料,强化听说两方面的训练,增加对于文言的感性认识。
至于中学教材中的诗词曲,它们大都来源于远古歌谣,虽然后来脱离了音乐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但歌唱赋予的句式整齐、合于音律的言语形式却被保留了下来,一般讲究用词凝练、声韵和谐,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特殊的语言组合以及它与诗人情感相结合的特征,决定了读者只有通过诵读才能领略其音乐美,进而体会到诗人的情感韵味和精神实质。
(二)就古诗文的特点而言,诵读能通过声音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汉语具有独特的词音形式,它用类似于事物的自然声音的听觉符号为能指形式来指称对象,使得特定的声、韵、调与相应的情感色彩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由于汉语词音的这种直接表意的功能,人们在诵读汉语文本的过程中,仅凭这些语词在诵读时的音韵特征,不仅能对全文或个别语句的情感韵味的总体把握,而且这种体验的深刻与真实,对读者情感的震撼,更是一般单纯的教学无法企及的。
因此古人讲究“循声以求义”的方法正,就是要以感知话语声音形态的方式,尽量还原作者创作时的真实情境,通过亲身体验实现文本的感悟理解。文本是无声的话语,但当它以文字的形式独立存在的同时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语境,“也必然减损了言语生成之时的具象与鲜活,漏失了声音,也意味漏失了一部分的情味。这就为读者的创造提供了空间”诵读类似一种话语的还原过程,主要通过对语调高低的调整,节奏快慢的掌握,不断地猜测、预期和选择,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读出来的文本除了原始意义已经包含读者自我的情感态度与认知了。
(三)就阅读的目的而言,诵读能通过整体感知积累言语材料
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他们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文学作品同样具有“格式塔质”,虽然是由各个部分构成,但作品整体的意蕴超过各个部分的综合,这也正是作品的张力所在。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将其割裂为背景简介、文言知识、句子翻译、背诵课文等几个单独的教学模块,这样不仅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而且不符合心理学的认知常规。
古诗文的美存在于它外部言语和内部蕴涵的思想内容中。因此,诵读古诗文其实通过鉴赏主体对言语形式的把握去感受其中的意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眼、口、耳、脑等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协同活动,包含了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多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体现了整体的观点。语言现象都是通过“整体”发挥作用的。诵读以其极强的整体记忆功能而成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手段。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历经千百年仍然传诵至今的名篇,其文质兼美的特点让我们不仅能通过学习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中蕴涵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佳载体。
三、诵读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任何文本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对文本的阅读过程就是读者根据自身情感经历去感知作者沉淀在作品中的情感的过程,读者的经历不同,对文本的解读就可能存在差异。古诗文由于其特定的创作情境,文本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时代的隔阂,还有人格和情感的隔阂。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这些条件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们克服感受和理解文本的困难,使学生在文本的创作语境中,体验、理解作者,由诵读“读”出“滋味”。具体到实践中应该怎样设置这种情境呢?教师范读和配乐诵读是一线教师经常采用的两种方法。
在诵读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范读是需要的。范读的作用不是使范读成为学生简单模仿的范本,而主要在于让学生整体感知富有意味感的声音形态,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所表现的意义情调,为自己的感知表现找到准确的路径,从而以他自己的方式读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喜欢使用专家的范读录音,认为专家的诵读比自身完美。但是其恰恰忽略了范读的作用就是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以拉进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只有身在现场才能切身体会,专家即使读的再好都会有一种无法企及的隔阂感,无论从感染力还是气氛的营造上,都不如教师亲自示范效果好。
诵读时也可以找一些意境接近的曲子来配合。音乐其实是一种情绪,其感召力是靠情绪的渲染。中学生诵读古诗文困难,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字句难懂,而是不能进入带着感情进入作者营造的意境,这时候就需要音乐这个媒介。《登高》的二胡曲,《雨霖铃》的排箫声,《孔雀东南飞》时梁祝交响乐…… 这些在音乐配合下的古诗文,能大大扩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很容易将读者带入“角色”,不仅激发了“读”的兴趣,还加深了“品”的深度。但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围绕课堂主题,有针对性的引入,切不可无目的的乱用滥用,那样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的课堂会因为偏离教学目标而本末倒置。
四、小结
普遍认为的情景教学法有四个特征:形式上的真实,情感上的真切,所含意境的深远,围绕学习内容的中心或主题展开。诵读就是这样一种立足于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用语音的“读”营造形式上真实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能引感上的共鸣,以达到体会作品中深远的意境的目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应然”,怎样将“应然”转化为“实然”达到诵读的目的,还需要教师们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晶.正解诵读法[J].中学语文,2008(9).
[2]李泓. 谈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语感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06(10).
[3]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诵读教学论文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在各自学校教研工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联校的潜力和资源,立足课堂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展示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区域内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问题为课题,以区域内网络教研为辅助手段,为教师发展提供丰富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为教师进行专业交流、相互学习、共享经验创造机会,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和谐教育生态。
二、 工作目标
1.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区域性教研工作制度。
2.建立以区域性教研活动协作组为核心的教研工作队伍。
3.完成预定的教研活动。
三、活动主题
1.橄榄型教师队伍建设主题研究活动
2.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活动,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3.教研成果展示与交流主题活动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建章立制,健全队伍,制定计划(区域性教研工作计划和各学科活动计划),启动活动。
2.研究新课标,解读新教材。
通过这种活动,引导区域内广大教师根据课标理念,认真研读教材,真正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橄榄型教师队伍建设主题研究活动
四月份:
1.区域性教研活动第一次月会。
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主题研究活动。科学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
3.教师理论学习。
五月份:
1.区域性教研活动第二次月会。
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主题研究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专题教研。
3.学生活动。
联合开展古诗文诵读、书法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4. 课例教研。
区域内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
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给教师们提供生动鲜活的范例。
六月份:
1. 教学研讨会,教学论文评比
我们三个联校联合召开教学研讨会,通过召开这种会议交流课改中产生的困惑、思考、经验、教训等,并进行教学论文的评比。
2. 堂邑联校教学开放周
课堂开放——区域内其它学校的教师可以随堂听课;资料开放——开放学校的计划、教案、作业本等各种资料都在指定的地方展示;学校环境开放——外校教师可以任意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感受学校的管理氛围、文化氛围。
3.本学期教研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4.本学期区域性教研活动期末总结。
5.对本学期参加活动教师的各项考核工作。
五、本计划自2011年三月份执行。
诵读教学论文范文5
——张炜事迹材料
她始终在不断地钻研、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教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她的教学成绩在全旗统考中连续好几年第一。
为了管理好班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班级凝聚力,她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她的班会课每周一个主题,内容丰富:理想、勤奋、团结、安全、学习方法……学生在这些主题班会课中提高了认识,掌握了方法,增强了凝聚力。她还以小组为单位办了班级小报《清风小河报》,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她不仅是严格管理学生的管理人,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
2012年,棋盘井中学参加了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她是我校课题的负责人,为了带领大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实现少教多学,课堂高效,她向年轻教师一样,积极参加培训,虚心学习,参加公开课教学展示,与同行切磋,相互学习。她总是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她是我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她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沉吟集》《中学生必备古诗词》《棋盘井中学优秀作文集》,她创建了我校首个文学社团——"春晖"文学社,并且出了六期社报,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她负责编写了《少教多学论文反思集》《少教多学案例集》《少教多学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她热心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她待人诚恳,为人谦虚耿直,捧着一颗教育热心,做好每一件事。在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仍能以满腔的热情从事一线教学,从不懈怠,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相信张炜老师会在将后的教育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主要业绩:
2002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旗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2年荣获内蒙古首届"文星杯"青少年作文大优秀组织奖;
2004年教学案例《月亮上的足迹》获国家级一等奖;
2004年论文《课改让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表在出版的《新课改理论与实践》上;
2004年鄂旗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奖;
2006年课件《大雁归来》被自治区评为"辽教杯"教学软件二等奖;
2007论文《诵读课之我见》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发表在《方法》杂志第三期上;
2008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名教师称号;
2008年教学录像课《三国演义导读》获自治区一等奖,论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荣获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第三届教学论文二等奖;
2008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沉吟集》;
2009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教师称号;
2009年被旗教育局授予鄂托克旗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2009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一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四《寻梦》。
2010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园丁称号;
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中荣获初中组"读书百杰"奖;
2010年在鄂尔多斯市第五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初中语文教学能手;
2010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二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三《寻梦》;
2011年所带班级107班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2012年编写了棋盘井中学校本教材《中学生必备古诗词》;
2012年教学案例《三国演义》导读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
2012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撰写了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主持课题研究;
2012年先进事迹在鄂托克旗电视台桃李芬芳栏目中报道,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2014年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中评为优秀主持人;
2015年是"少教多学"的结题年,负责收集了所有结题的资料,并编写了教师《论文反思集》、《案例集》、《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
诵读教学论文范文6
大力投资。全面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年底,对该乡一中实验室、仪器室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建设。2009年春季,该乡二中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学生餐厅楼、学生宿舍楼,9月投入使用。同时又对常庄小学等5所小学的体育器材进行了规范配置。
开展读书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设立教师“周六业务学习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培训工作,学习外部的先进经验;搭建教研平台,实施名师带动,教师业务水平全面提升。
传承经典。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创建。“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是王称固乡“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宗旨。为提升全体师生的素养,全乡各校立足经典,全面开展了文学研究活动。
赵宗方老师组织了王称固乡乡土文化文艺研究会,出版了期刊《河滩文苑》;王称固乡一中组建了“远航文学社”,出版了《远航》文学期刊,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心桥”广播站开播“沐浴诗香”经典诵读和“我与奥运”读书演讲活动,丰富多彩。
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让生命在生活中闪光。社会博大,处处神奇:自然无边,处处精彩。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悟生命;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的多彩,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