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建构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班建构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班建构教案

小班建构教案范文1

幼儿园小班国庆节活动教案一

设计思路: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的日子,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快乐的节日气氛,知道尊敬国旗,在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等知识特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中通过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和运动员得冠军时的升旗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2、掌握词:五星红旗、国旗、尊敬。

3、能大胆在同伴中交流,发言,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准备:

1、国旗及各国国旗的图片。

2、有关升旗的录像。

3、红、黄腊光纸若干,双面胶。

过程:

1、谈话“我是中国人”,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各国国旗的图片,让幼儿找出我们国家的国旗。

3、观察、认识五星红旗,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有什么?(有五角星)有几颗大五角星?几颗小五角星?

讨论:为什么要有国旗?国旗代表什么?

幼儿相互交流话题一:

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在电视上面,在小学里面……)

话题二:

你有没有看到过升旗?(有,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奖牌时就有升旗的;还有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早上也要升旗的,他们是敬礼的)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是看着国旗的,一动也不动的……)

4、观看升旗活动,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5、模拟升旗仪式。

6、手工活动:做国旗。

幼儿园小班国庆节活动教案二

一、主题名称:快乐国庆节

二、主题来源

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在一片欢乐之中,电视、报纸、广播等等各种媒体会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报道、介绍,给我们的爱国教育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由此,我们设立了“我爱祖国”这一主题。

三、主题实施时间

三周(2019年9月22日——10月10日)

四、主要教育教学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国歌,学习升旗。

2、知道祖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及伟大的建设成就,能参与收集陈列各地特产以及风景名胜,有爱祖国的情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散文等,复述故事时会使用不同的语气,学习归纳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4、爱护幼儿园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喊叫和奔跑。

5、能叙述自己的游览见闻,介绍自己熟悉的特产、民俗风情等。

6、了解国庆节的来历。

五、主题知识网络

快乐国庆节

我的国家

庆祝国庆节

祖国各地的特产

六、智慧活动内容

1、语言智慧

1谈话:我的祖国、祖国各地的特产

2诗歌:我去台湾岛

3诗歌:天安门

4自编儿歌:我的祖国

5幼儿英语  2、自我认识智慧

1庆祝国庆节

2我是中国人

3、人际关系智慧

1参观:民俗文化村

2“国庆”联欢活动  4、逻辑智慧

1)分类记录 2)立体图形分类 3)数的二级分类 4)复习分类概念  5、音乐智慧

奥尔夫音乐教育   6、空间智慧

美工:自制中国地图

建构:长城  7、身体运动智慧

1)我去台湾岛 2)小飞行员 3)小小奥运会 4)到北京去

七、主要活动内容及过程

活动一:学习与祖国有关的儿歌、歌曲等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诗歌“天安门”、“我去祖国台湾岛”,还学习了歌曲“国旗红红地哩”。通过谈话和分享交流,孩子们对祖国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孩子们在表演他们学习的诗歌“天安门”!

活动二:粘贴国旗、粘贴中国地图

小班建构教案范文2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育 可行性研究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所谓“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1 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势在必行。

1.1 小班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人数多在20~30人,符合教师的最佳关注范围,有条件实施网式连接。在小班化教学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方便互动交流信息,整个课堂是一张网,教师和学生都是这网上的线,任何一根线如有所反应,整张网都能颤动,教师随时进行调节,真正做到变教案为学案,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扎实、更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1.2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方式的变革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否则只能成为空谈或沦为形式。而“小班”正是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切合的教学环境。

1.2.1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习、阅读和娱乐。

1.2.2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小班的组织形式给师生彼此的认识提供更多时空。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加强了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

1.2.3 小班化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小班化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真正课堂的主人。例如,可以充分进行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1.3 小班化教学可以改善我国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小班化教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和课程的综合性,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作者”。在师生相互交往的动态过程中建构课程意识,同时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小班化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舞台。从而改变我国学生缺少自信、恭顺无创造精神的个性。

1.4 小班化教学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做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 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前途、命运。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教育不容小视。在亚太一些地区,如新加坡、泰国等都在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缩减班级规模。在我国,小班化教学也已具备了可行的条件。

2.1 计划生育效应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

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实行的是大班教学制,一个班级的人数甚至达到了七八十人。班级的庞大给教师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但随着80年代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率明显下降,升学压力降低,这就为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可能。

2.2 我国GDP总值的不断增加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育的投入是小班化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以泰国为例(泰国的各方面情况类似于我国),政府资金是泰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来源,总的教育支出从1987年的13.48usd增加到1997年的68usd,再到 2000年的70usd。2000年,总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预算的25.7%。从1991年开始,教育支出成为中央财政预算中最大的份额。而在我国如果能提高教育支出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份额,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可能。我们来算一笔账(以某城市为例):现任小学教师为6000人,按师生比1: 19.5 的比例来说,学生有117000人。一个有50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大约有2人左右,把班级拆为25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大约1人,但是他所面对的学生数却减少了一半,若实行包班,就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教师的情况下实现小班化教学,也有利于综合课程的实施。目前,我国的GDP已达到小班化实施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需要五至十年甚至更长的过程才能见到效果,但是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后续发展。

2.3 师资条件和教育资源为小班化提供了可能性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的继续教育,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成为小班化教学的生力军。他们可以有效地开展小班化教学,为“综合性的课堂”的推行展开一片新天地。其次,本科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也大大提高了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壮大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的教学资源,缓解小班化校舍紧张的问题,将就近的学校整合起来,共享教学资源,合理分配老师以及教学场所。

2.4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应“由点及面”进行推广和普及

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小学已开展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策略和模式上已有了初步的经验,这就为我们在较大范围内推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提高了,但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使部分学生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不难看出,小班化教学以它特有的优势,逐步引领着世界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小班化教学带给我们的将是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小班化教学”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曙光。

参考文献:

[1] 乐毅,朱雪雯. 也谈小班化教育与教育机会均等――基于美国缩小班级规模实验的比较研究[J]. 常熟高专学报, 2003, (6): 15-17.

小班建构教案范文3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现状;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351-02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in Education

ZHANG Li-juan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the strategic responsibility to cultivate new talents. Their ability of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meets the requirment of modernlized education.This thesis analysed the basic skills teachers must own in this informationalized enviornment, what's more, it discusses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and th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Status quo; integration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本质,就是在课程“教”与“学”的内容和活动中有机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接收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1]。这种变化就需要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与教学很好地整合。然而目前的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

1 教学信息化现状

1)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上,仍然是高校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满堂灌。由于连续多年的大学扩招,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已经接近饱和,甚至超负荷运转。除个别超冷门专业可实现小班(30人以下)教学外,其余专业均存在大班(90人以上)授课。一名教师负责主导课堂教学、课下批改作业及辅导等一切教学活动。采用教师讲,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体,一本教案原封不动地用几年的教师也大有人在。在当今科学知识不断更新,以裂变的速度发展的信息社会,这只能传授给学生比较陈旧的知识。因而,对于有很多企业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评价为“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面较窄,教学内容陈旧”的评论就不足为奇了。

2)在教学媒体上,大多数教师还是以粉笔、黑板和讲稿为主要工具,最多加上以文本为主的电子幻灯片--所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教师对媒体的驾驭能力不强:包括运用媒体能力、操作媒体能力、排除故障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

3)在教学评价上,仍然是以记忆、理解、判断、综合及简单应用书本知识为标准,计算机考核评价系统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万变不离其宗[2]。来自学生的反馈: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教学软件的表现力比较一般,有的学校的学生认为用多媒体教学比不上传统教学。教师使用媒体教学的作用一般,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2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高校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2.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文字可以说与教师终生为伴,从远古时代的刀刻到毛笔、钢笔的使用,再到今天的计算机对文字的处理,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文字处理的探索,总是在寻找一种快捷方便的传播方式。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文字处理软件是WORD和WPS软件。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是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人们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更应该熟练掌握应用。

2.2 网络环境的利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教育网和互联网资源(包括收发邮件、上网查询、电子资源利用等),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3]。学生的答疑、作业提交均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往来、网络课件平台中的教学反馈系统省时高效地完成。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反馈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通过网络查询,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相关资料。网络对于今天教师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熟悉它、利用它,最后驾驭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掌握更为丰富的科研信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

2.3 信息化教案的制作

信息化、电子化教案以其方便、美观、视觉效果和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师生们的青睐。电子教案可以使展示的教学内容做到图文并茂、静动结合、形象生动。教师还能适时方便地修改补充教学内容,实现常讲常新。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的讲授效率。因此,任课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去掌握电子教案的制作方法。教师一旦掌握了电子教案的制作方法,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出符合自己讲课风格和教学思想的电子教案[4]。

3 信息化与教学整合的思考

在运用信息技术于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以便利、迅速地检索与获取丰富的、合适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另一方面要清楚学校的课程设置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准备情况。正如麦德克斯在文章中所指出的:“技术支持只是给教学过程提供了外部的技术环境,而课程支持则把这种技术条件转化为教学过程的直接促进力量,两个条件都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麦德克斯的这一说法从某种程度上道出了整合的关键,即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运用”问题,而且是一个“课程资源”问题。更进一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意味着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而且意味着课程资源的选择与比较。只有先有了课程资源的选择与比较,才会有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进而才有建立在技术运用基础上的其他发展[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优化课程与教学、促进学习与发展,更直接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获得学习经验。虽然信息技术为课程与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便利的获取方式和全新的沟通机制,但信息不等于知识,学习也不纯粹是信息获取;运用信息技术接触信息和获取资源,不等于掌握了知识和获得了知识经验。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中,整合者必须对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比较,即把这些信息资源同学科课程目标、具体教学任务,以及学生认知特点等联系起来,选择和比较出有效的部分。信息资源的质量、组织、结构、交流工具等均是在整合实践中进行信息资源的选择和比较的首要考查因素。

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便利的获取方式和全新的沟通机制,给课程与教学带来了形式的多样化、过程的优化和效果的提高。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广大学生获得了从多渠道学习的机会,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获得了更多进行再学习的自由。基于此,在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整合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等概念相继出现。这些做法针对传统教学中刻板划一和机械灌输的弊端,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要注意,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是不成熟、待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能力完备、只等发挥的主体。诚然,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被动特征,使其自身的主体性大大增强。但这种转变不是必然的,而是有条件的,我们既要看到信息技术对学生角色转变的外在特征,又要深刻认识到这种转变的内在条件与能力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充分发挥”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并不是把信息技术的设备和资源放到学生面前,学生就能自然地主体性增强、主动性提高、创造性发展,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被系统地运用于课程与教学的优化过程中[6]。信息技术于课程与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教育工具与手段的更新以及这种更新引起的其他诸方面变化,即整合的最直接目的是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效果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可以说,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是翅膀,课程与教学是灵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活动应紧紧围绕和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首先,它是教学手段的变革,信息技术于学科课程与教学,不仅可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助教工具,还可作为一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助学工具,或者两者兼可。其次,通过教学手段的变革来带动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性变革,目的是要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一方面在课程物质载体上创新和建构信息化课程材料包,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结构上注重知识体系、情感维度与能力梯度的全面整合。可以说,教学手段的更新是过程,课程形态的信息化是结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应以现有课程与教学条件为基础,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通过对过程的组织,把信息技术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课程与教学中,从而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

参考文献:

[1] 朱新伟,周小浦.关于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1(1):10.

[2] 陈榕芝.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人才问题探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3,(1):36-40.

[3] 赵国栋.教育技术研究的新课题:交互网络运用于学校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1996,(12).

[4] 黄伟,谢利民.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辩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小班建构教案范文4

关健词:学生、班会课、教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学生个人品德、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有效形势,如何上好班会课,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潜能和服务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而传统的班会课基本上是班主任“批评―表扬―总结”的简单操作方法,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扼杀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人多年来实施的“学生主持班会课”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管理的主人,锻练了学生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及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主持班会课的基本做法是让学生充当“小班主任”主持班会课,使之成为班会课的操作者和实践者,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指导学生主持班会课的各个环节,每节课由学生分别担任主持人,评论人等,实行轮流或临时指定,课后全班同学评议、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当各种角色。实施“学生主持班会课”使学生这一受教育者、受管理者,既充当学生又充当班主任,把学生从被告动管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了管理的主人。这与以往传统的班会课相比,有下列几方面的优点:

一、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目标追求,新课改所提出的“主动探究”理念不仅只在学科学习上得以贯彻,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好班会课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班会课的特殊作用,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赋予每个学生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发挥学生个体的最大创造潜能, 组织好学生全员、全程、全域参与的自主管理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班会课的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和服务中来。所实施的学生主持班会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是班会课的主持者或评论者、讨论者,都有备课、主持、评论、讨论等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班会课的作用自觉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和服务,并在班级管理和服务中,不断将个人融入集体、不断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树立"班兴我兴、班荣我荣"理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关爱集体、奉献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有利于锻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主持班会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能力的锻练提高过程。备课需要观察、了解、总结班级情况,需要翻阅资料、学习新知识,对怎样选择课题,怎样选择授课方法,怎样写教案等,还要仔细思考、推敲等,有利于锻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写作能力;主持班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论、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评价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曾有位学生杨棋,刚入校时,少话,内向,不善表达,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经一学期的学生主持班会课的锻练,该生从少话到敢言,由内向到开朗,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不断提高,一年后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还荣获二等奖。

三、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使班会课变得活泼轻松。

新课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班会课的建设过程也应是师生间、学生间彼此分享经验和认识的过程,班会课的平台搭建起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的机制,通过知识传递、对话交流、相互回应、相互评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使学生获得成长。而传统的“批评―表杨―总结”的班会课模式,学生处于被动者地位,老师批评学生惊,老师总结学听,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实施的学生主持班会课,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师生间、学生间互动。如问题的讨论、争议,课题的评议等,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见解,交流经验,既锻练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又活跃了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锻练了能力,学习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班建构教案范文5

为了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作为教师需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计划。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文1本学期,我们将根据上级及幼儿园的工作要求以及孩子的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自我加压,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尝试、探索课程改革的研究,渗透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中班共有幼儿20名,,教师1名。通过小班一学年的在园生活,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1、本班幼儿特点及优点分析:

(1)基本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和用茶水杯喝水情况较好。

(2)幼儿基本都能愉快地入园,并能与同伴一起友好地相处、交往。

(3)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活动。

(4)能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老师、同伴打招呼,部分幼儿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2、薄弱环节分析:

(1)部分幼儿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思维不够集中,对于老师的提问,有的表现为一种与我无关的感觉,有的则是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有的就是答非所问;还有的孩子喜欢在下面做小动作,而且有时会影响到他人。

(2)在进餐方面,约有1/4的孩子速度较慢,而且经过了一个暑假,有部分孩子对于餐后的卫生工作(清理桌面、擦嘴、搬椅子等环节),有所淡忘,在洗手环节上爱在盥洗室逗留,玩耍。

(3)幼儿在操作能力及操作常规上,有待提高。

(4)幼儿在户外运动时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提高,有的孩子在动作的协调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个别幼儿(新生)在与人交往上表现的较胆小,他们不敢主动地寻找同伴交往,而是坐在椅子上等待别人来和他交流,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

(6)当遇到困难时,幼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叫老师,缺乏自己动脑筋解决的主动性。

(7)幼儿的任务意识较弱,任务不能及时、按时的完成。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将会团结协作,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要求和幼儿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新《纲要》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行而有效的指导,用适时的家园沟通方法,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班务管理,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班上两位老师要搞团结、讲合作,教育观念达成一致,坚持常规培养一贯性。

2、定期开展班级会议,找不足、定措施、认真实施。

3、以一日活动中的安全为重点开展安全活动。

如:通过照片再现的形式或结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幼儿对自己的安全提高警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重视常规指导和体育锻炼:

1、培养幼儿养成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建立为他人服务意识。

2.在平常的教学中穿插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教给幼儿一些增进健康的方法,使幼儿初步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3.开展家园活动,双方面的促进幼儿体能和行为习惯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经过小班一学年的教育,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语言方面,班级幼儿学会了安静的倾听,能用普通话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的连贯性及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大多数幼儿喜欢幼儿园,愿意亲近老师,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并且尝试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并体验其中的快乐。在科学方面,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乐意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通过上个学期总结,我班还存在问题:

1、安全情况存在隐患,所以这学期本班教师应该继续把幼儿安全放到首位,把事故降到最地点,时刻给自己敲警钟;

2、区角创造不够完美,在区角创设中我们会修改去年的不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出更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区角活动。

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主题有《我长大了》《豆子大家族》《轮子滚滚》《红红的新年》《鸟儿飞飞》以及数学资源包《认知与探究》,根据这些主题我特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幼儿需要在适宜的情境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我将充分利用资源包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实验,让幼儿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学时一个教室与儿童积极互动,合作建构的过程。其中既有儿童独立完成的部分,又有儿童必须借助教室的支持才能完成的部分。因此,我们要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自主的探索,主动地构建,教室也要适时的,恰当的为孩子提供一种暗示性,建议性的知道,并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提供给幼儿的支持的内容和形式。

幼儿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是操作探究,自主建构,即幼儿再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对各种事物的探究中自主的建构关于自然的经验;二是对话协商,社会建构,即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与协作中,进一步深化着自己关于自然的经验的建构,同事也建构者自己关于社会的经验;三是了解体验,文化建构,即幼儿在对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的认识与体验中,建构自己关于文化的经验;四是探索经历,自我建构,即幼儿在对自我与自我成长历程的探索总建构关于自我的经验。除此之外,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使用日常英语常规,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

主题性目标:

主题《我长大了》以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及与他人相处的快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言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主题《豆子大家族》以豆子大搜索、豆子的生长、好吃的豆子和豆豆玩游戏等线索展开。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用途及生长过程,积极运用豆类进行艺术创作,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主题《轮子滚滚》以各种各样的车辆为切入点,引领幼儿走进轮子世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启发幼儿去运用多种感官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初步了解乘车、过马路等简单的交通安全知识,在体育游戏中,进一步感受轮子滚动的特点,体验团队协作,客服困难的喜悦心情

主题《鸟儿飞飞》引领幼儿走进鸟的世界,了解一些常见的鸟的形态和习,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朋友。

主题《红红的新年》让幼儿体会红色搜象征的喜庆热闹,吉祥祝福的含义,了解各地传统的民间习俗,感受中国特有的年文化,学习一些基本的拜年礼节,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

以上便是我这学期的工作计划,我会认真的书写教案,准备教具,上好每一节课并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积极配合,做到家园共育。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文3一、班况分析

朵朵二班有幼儿46名,其中男生 23名,女生23名,通过两周的观察,发现我班孩子有以下优点:

1、能礼貌待人,高兴入园,乐于主动帮助同伴、教师。

2、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主动积极为集体、同伴服务。

3、喜欢听故事,大部分幼儿能听懂故事寓意,讲述故事基本内容。

4、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有集体荣誉感。

5、敢于大胆讲述自己的意愿。

不足之处:

1、孩子天生好动,但有部分孩子太好动,还要影响周边的小朋友。

2、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完整讲述一件事。

3、倾听习惯弱,不能安静听别人讲话。

二、工作任务

结合本班实际,首先要抓好幼儿的常规教育,抓好幼儿的卫生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后漱口,擦脸,保持衣服整洁等;抓好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幼儿相亲相爱,不挣抢玩具,不打架骂人,小朋友有了困难要主动地帮助他;在学习方面,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在艺术活动中要求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平时应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儿歌、故事等形式提醒幼儿已经升入了中班,有些事情应该自己来做。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普通话训练,逐渐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发音不准的幼儿做一些纠正和帮助。

三、保育方面

1、每天做好室内外清洁、通风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执行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整理好室内外的环境布置,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学习的环境。

2、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把脏东西放入口中,以防止病从口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保护的一些常识。

全班人员要做到因人施教,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特殊帮助.

四、教育教学方面

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他们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向成人刨根问底的提问为什么?他们喜欢与同伴共同操作和探究,并进行相互商议和交流以满足好奇心和活动的愿望,45岁儿童在动作的灵活性和认知经验上强于34岁儿童,但在控制能力和认知活动的深度上又不如56岁儿童。因此,要很好地把握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1、树立正确的观念,认真思考各科教学的活动价值,有效地实施活动整合课程。

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类教研学习,采取分组、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活动。

2、加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谈话的水平和幼儿良好地倾听习惯。

3、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在主题活动中通过活动区的规则培养幼儿的责任行为和自控能力。

4、根据主题活动多组织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多开展合作性游戏和年级组间的交往等手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的发展。

5、注重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班级管理

1、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班级安全和管理工作,认真督察安全工作的实施。

2、认真制定月、周、日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幼儿一日要动静结合,科学管理。

3、管理好班级物品,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4、抓好区角活动和早操活动的管理。

5、三位老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并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完成班级各项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商讨,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六、家长工作

1、尊重每一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家长服务,尽力让每一个家长都满意。

2、不来园的孩子当天电话联系,了解情况。

3、通过多种方式,如家访、电访、个别谈话、园地、家长会等方法与家长沟通,使家园配合更加默契。

小班建构教案范文6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理论依据 评价指标 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质量

一体化课程在改革中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各高职院校、各研究机构和人员也在此领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在其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解决一些课改中面临的问题,诸如,如何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予以整合以提高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教学项目为载体、基于项目、案例的需要组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体现在项目教学中等实际运行层面上的问题,如何通过建构“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如何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如何将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融合为一体,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评”,以满足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教学体系探索其建立途径的需要,怎样评价一节一体化课是否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目标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此,只有构建了统一、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一体化的课程改革起到导向的作用,也才能使教师有章可循,最终才能使教师实施一体化课改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实现学院内部的督导“客观、全面、有效”[2]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教师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观、个性、实用”地对教学过程的组织相统一,促进高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厅发[2012]30号)中明确指出:“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为此,如何按照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使一体化教学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要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是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加以探讨的问题。

“一体化”就是划一体的过程,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组织,一般在实际教学中是以项目教学、小班教学为特点,在实习实训环境下,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即“教学做”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情景或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景,最终以学习成果的形式,完成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组织方式。在这里,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教学、小班教学为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目前,经过近两年的督导听课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听课评价的五个基本维度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学做一体化”听课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我院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的、要求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基于“教学做一体化”听课评价规程或听课评价标准的、由对教学过程实施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的各项指标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听课评价系统。

(二)建构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的听课评价标准是前提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如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中指出:“器范自然,标准无假”。“教学做一体化”听课评价标准是对该一次课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落实《一体化课程技术规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遵循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对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的听课考核准则。

它包括: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议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议。同时,也包括对一体化课的量化和质性的考评。只有构建了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才能对一体化教学的课改起到导向的作用,也才能使教师有章可循,最终才能使教师实施一体化课改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体化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学效果这五个基本维度来考查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而且,在每一个基本维度上,进一步明确对师生发展有价值的若干观察标志(如学习状态又可分为: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并对各个标志进一步明确评价内涵,最后构建出的一个富有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听课评价体系。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整体论

姜大源教授指出:所谓整体论是一种辩证的教育原理,它既关注整合技能与知识的专业能力、学习与工作的方法能力和共处与合作的社会能力基础上所体现的职业能力的提高,又关注整合个性发展、价值取向、行动反思和责任承担的个性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教学无非要回答三个问题: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教?的问题。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教知识和技能、学原理和方法、做探究和实践、促德才全发展”的目标。为此,教学应该以教学生知识和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基础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基于整体论的“专-基合一”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以教学生原理和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为导向应用知识与能力,构建基于全纳教育观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实现“教、学、做一体”,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评,这是整体论的教育原理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要求,也是运用整体论的教育原理检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客观需要。

(二)素质冰山模型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博士(Lyle M・Spencer,Jr・& Signe M・Spencer)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

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展露在冰山水面上的表层部分的知识和技能称为基准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e)。它是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因而也是容易被模仿的;也可以说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后天针对性的培训逐步提高的。而潜藏于水下深层部分的如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等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e)。它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改变和评价,这部分素质具有内在属性,很难通过后天的培训得以提高。因此,“一体化”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方案时就要以此为考量依据,将学生可以通过训练而达成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科学化,使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又确保理论知识的够用,使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工作性又确保知识学习的必要为度。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探究和实践(涵养品德和职业能力)为载体实现德才全面发展,构建以“素质冰山模型”为基础的品德培育体系。这样才能实现“教知识、学技能、做德人”的一体化课程目标。

运用此模型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帮助甄别教师关于该(次)一体化课的课程目标、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学习活动设计方案等制订得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评价该(次)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做一体化”听课评价指标(包括权重)、评价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听课评价指标是应用整体论和素质冰山模型的研究成果,将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学效果这五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项目,以对评价指标项目的具体观察标志作为评价内涵而构建的听课评价指标准则。具体的评价项目和评价内涵如下:

(一)教学准备(15分)

教学准备的评价项目有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评价内涵。

1.主要评价授课计划、任务书等材料齐全规范,教学设计具体、清晰。

2.应评价着装得体,符合教学规范及环境要求,必要时着工装。

3.教师要做到提前做好设备材料及相关设施的准备,安全检查后按时上课。

(二)教学组织(35分)

教学组织的评价项目有七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评价内涵。

1.能力目标清晰,紧密结合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

2.新课导入自然,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3.任务步骤明确,讲练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概念准确,重点突出。

4.讲练结合、学做合一,师生操作符合职业操作规范。

5.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及精神。

6.教学组织有序,教学环节设计完整、时间分配合理

7.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总结评价,考核标准具体,课后作业适当

(三)教学能力(25分)

教学能力的评价项目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评价内涵。

1.主要评价语言表达清楚,讲课有感染力亲和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应评价专业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教书育人。

3.根据实际恰用手段信息平台,板书工整、PPT简明扼要直观。

4.应评价有效掌控课堂,启发与引导指导结合,创设真实或仿真情境。

5.应评价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四)学生管理(15分)

学生管理的评价项目有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评价内涵。

1.主要评价严格考勤,贯穿始终。

2.应评价维护课堂秩序,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3.学生考勤、课堂纪律及课堂参与程度纳入成绩考核。

(五)教学效果(10分)

教学效果的评价项目有两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评价内涵。

1.主要评价重视职业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做效果良好。

2.教学设计组织严谨,学生积极有序参与,教学目标得到实现。

四、“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原则

根据《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关于做好技工院校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工作的通知》(人社职司便函[2012]8号)精神,开展高职一体化课督导听课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打破重理论或唯实践的倾向,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于“教、学、做”中,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表现在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如教师在课程初始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以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指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学会方法、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运用“实践导向”教学方法,使能力目标具体明确、有实施步骤,易于衡量。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突出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精讲,将从工作细节入手从子任务做起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解决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问题,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创设真实或仿真工作情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促进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如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学生活动设计方案要突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将学生未来的职业体验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锻炼能力,在针对性增强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应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准备方面

一体化课与普通的理论课不同,也同实训课不同,它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不仅要携带审核后的教案首页进行授课准备,而且还要携带项目任务书、指导书、学习活动设计方案等教学文件授课,这样才能将教师对本门课程整体性备课和一次(节)课的备课情况一目了然,也才能更好地对教师本次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有的教师认为只带教案首页就行了,实际上因为每个教师临场发挥情况是不同的,尤其是有评课者听课的情况下,如果在教师临场发挥不好的情况下及时将自己精心设计和精心准备的项目任务书、指导书、学习活动设计方案等教学文件及时出示并加以简单说明的话,就能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得以清晰的展示,更有利于评课者对讲课者学习任务的布置、难易度的把握程度、学习步骤的层次性、递进性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二)教学组织方面

一体化课的教学组织一般包括七个程序或步骤,即讲授、演示、提出任务、分组研讨-案例分析-做出计划、模拟-实物操作-角色扮演、成果展示、讲评。它同具体工作任务的布置和完成不同,一定要突出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评,讲练评结合。而有的教师在实际上课时要么布置任务后学生自己动手做,要么自己先做学生看着,而后学生自己做,没有将职业教育与工厂培训相区别,既不是师傅带徒弟,也不是传统教师授课的形式,只有在任务讲授中将本次课所涉及的理论要点和实践动手要求首先教给学生,一面讲一面进行规范演示,然后再布置任务,给出具体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学生再动手实践,最后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点评和讲评,指出不足或可以提高的地方或更简便的方法,这样才符合“举一隅而反三”的教学原则,才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虽然不能每次课都按照七个步骤完成,但至少要能体现出教、学、做的效果,这样才能体现一体化课与普通课与实训课的区别,才能真正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得以彰显。

例如,有的教师讲课时将任务布置、任务演示、任务操作都做得很好,但就是没有针对示教板所展示的工作原理图给学生照图讲解,使得学生半懂不懂,学生是会操作了,但为什么这么操作,它的工作原理没有教给学生,再出现类似问题时,学生就不能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是需要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不能为了省事只教给学生怎么操作,而没有将为什么这么操作的工作原理教给学生,这样的危害是严重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能力方面

一体化课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一种特殊模式,因此,课程教学带有普遍性的教学能力仍然需要教师们具备并能实时运用和体现。不能出现以多媒体教学取代粉笔板书、挂图、示教板等传统辅助教学手段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其适用的范围,也不是什么课、什么时间段都适用的手段,必须结合粉笔板书、挂图、示教板等传统辅助教学手段的恰当使用,才能更发挥出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也才能更检验出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例如,有的教师在讲一个概念时居然用一整幅PPT版面、共计8行、每行22个字来表述,且该PPT版面停留时间为2分钟,如果以教师每分钟念330个字的速度来计算,该概念讲的时间只为念了一次的时间,教师根本没时间具体解释这个概念的含义和运用,更谈不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了。实际上课时,学生在笔记本上只记录下该概念的两行,教师就翻页了,所以,根本谈不到理解,更谈不到运用了,只能说教师讲了,但没有实际教学效果,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又如有的教师在给出了一个定义后,评课者上网查了相关概念,发现网络上有多种解释,但权威解释即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与该教师的解释是不同的,这说明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只是从网上下载下来后,根本没有反复推敲,就直接将答案给学生了,这样既反映了该教师教学准备的不充分,也反映了该教师的学术水平的差异,但也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了不严谨、不规范的后果,这是需要教育者注意的问题。

(四)学生管理方面

一体化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师生应合理互动,但有时学生动手操作时。并没有直接参与操作而是玩手机或大声议论事情,直接影响了课堂秩序,而有的教师认为我是任课教师又不是辅导员,课堂纪律、学生学不学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我只负责教课就行了,实际上,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仍然要关注学生管理问题。因此,为了使学生重视课堂表现,教师应将学生课上表现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之中,这样才能在督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更能遵守课堂秩序,以使全体学生能在秩序井然中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效果方面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讲得精彩、做得好就行,至于学生学没学、会没会,那是学生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实际上,如果学生没有学会,一体化课就没有起到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工作的目的,因此,在考查一体化课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了,积极动手了,制作出的学习成果具有差异性和创新性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才能说有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如何把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有机结合,把督导听课评价的客观标准同教师进行一体化课改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要不断的实践、研究和总结,一体化督导听课评价标准也要随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和发展,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