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组讨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组讨论总结范文1
关键词: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 阶段
1.前言
小组讨论法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现在已在很多国家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1]小组讨论法既能促使学生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法的涵义
所谓小组讨论法,指的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人一组的小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共伺完成,共同解决。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2]
3.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笔者从事高校教师工作多年,期间承担了所在教研室企管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在前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讨论法,在最近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经过比较,发现课堂教学效果极大提高。笔者以市场营销学为例,从三个阶段分析小组讨论法的实施过程。
3.1小组编排阶段
开展课堂小组讨论首先要进行小组成员的编排,这涉及到小组人数和成员搭配两个方面。小组人数太多,小组讨论容易不充分;小组数太多,课堂秩序不容易控制。[3]小组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小组成员越多,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就可能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组成员越多越好。因为小组汇集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还取决于小组讨论的程度。成员过多,部分成员就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发表见解。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开放型的,每个成员都应有充分的机会发表见解。从这一意义上说,小组成员又以尽量少为好。由于不同学期的班级人数不同,笔者在实际上课中,对分组按如下规则进行:小班(40人左右)上课时,每组3-4人,其中1人任组长,共10组左右;大班(80人左右)上课时,每组5-6人,其中1人任组长,共15组左右。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部充分交流,又能保证课堂秩序得到控制。从实施情况来看,这样的分组效果比较好。
3.2 小组任务阶段
在完成小组编排后,需要确定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应符合以下两点:一是适合于进行小组讨论,能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讨论;二是问题的难度必须处于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范围之内,即小组成员有可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当任务成为学生的真正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才更容易被激发,也更容易进行真正的讨论。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存在内在联系,从整体框架来看,课程知识体系是围绕某产品的4p策略展开的。同时,在策略实施前,营销人员需要开展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等活动。因此,笔者在讨论题目设置上,以学生熟悉的产品为中心,分别设置了关于某产品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问题。各小组在一个学期的课堂里,结合自身熟悉的产品,讨论营销问题,提出各自的营销观点和对策。实践表明,这样的问题设置和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结构。
3.3 小组讨论与点评阶段
在小组开始讨论之初,学生可能会出现嬉笑、打闹等与小组讨论过程不相干的行为。在小组讨论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规定恰当的讨论时间,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逼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效率,深化讨论。(2)在讨论的后阶段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总结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将这种结果向其它小组或全班汇报,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3)对讨论进行得好,完成任务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就把小组的成功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比教师的单纯强制或劝说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完成成员分组和布置题目后,要求各组成员集中到教室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各组在进行讨论时不会互相干扰。[4]同时笔者会规定小组讨论时间,通常为10-20分钟。时间太短不利于小组成员充分讨论,激发小组成员的思考和灵感;时间太长不利于小组成员集中注意力持续进行讨论,以及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现象。规定的讨论时间到了后,笔者会要求各组代表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5]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笔者会在某个小组发言后立即进行点评,所有
小组发言后再进行总结性发言,对讨论和发言较好的小组进行公开表扬,这样就把小组的成功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比教师的单纯强制或劝说效果更好,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小组在后续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
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和实施小组讨论法,笔者认为课堂气氛明显变好,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极大提高,上课迟到现象消失,课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现象增加。同时,学生也普遍认为在小组讨论中,能把自己的实际体会和观察融入到问题思考中,以自己熟悉的产品为例对市场调查、市场选择4p策略等理论知识点开展讨论,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通过课间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激发了自身的创业积极性,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某些产品的营销活动。
4.结论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使用小组讨论法,能够比较清楚而客观地观察到学生营销各能力的现状与培养后的能力的比较,从而更好地分析本学期营销教学中的不足与优点,并为不断提高营销教学水平努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在正式场合表达自己及倾听的技巧等各种营销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小组讨论法的内涵和实施步骤,在小组讨论前做好问题设置,在小组讨论中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在小组讨论后及时总结点评,这将极大的发挥出小组讨论法的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双平,王琦.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法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91-93.
[2]姚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组讨论法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63-64.
[3]杨丽.小组讨论法在医学生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6):727-729.
小组讨论总结范文2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教学对话主体范围的最大化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同行探讨。
一、 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着眼课堂教学的总体环境,教师、学生、教材是三个关键的环境因素,而在这个系统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永远是一个核心问题。教师角色定位准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得到体现,对话中的主体范围最大化也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对话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对于“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教师们掌握得较好,但对于“合作者”的理解把握,以及“首席”的含义把握,目前还有很多教师把握不准,有必要做些微观思考。整堂课上出现更多的是教师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经历讲话只不过是用来诠释老师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吗?其实学生已经淡化为附庸的地位,老师并不是合作者,而是主导者;不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而是对话中的首脑。这样的课堂教学对话,学生不能充分展开讨论,也缺少自我的知识方法建构过程,整堂课很难习得什么有用的方法与经验。如能让其他学生来评价,让更多的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与困惑来讨论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巧妙点拨,相信学生更感兴趣,更能得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与方法。教师不能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确的,不能总是拿自己的固有经验来约束学生的实践,无论如何,都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问题技巧的合理运用
课堂教学对话的展开,得益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实现对话主体范围的最大化,教师就要在问题设计上下工夫。一方面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可能性,这是在课前备课中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对话中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关注学生回答的指向性,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下结论,而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思考,让全班同学在个别思考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归纳、总结。
使教学对话主体范围最大化的教师问题技巧策略有:追问――把个别同学的思考结果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向其他同学,促使其他同学一起思考,这样不仅能使这个问题探讨深入,而且探讨会更加广泛;巧问――让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形成碰撞,从而引导更多的同学思考与对话;重问――让其他同学重复某位同学的回答,能使学生养成聆听他人讲话的习惯,从而使教学对话能在班级所有同学中展开;反问――通过老师的反问,学生在回答中不断形成新问题,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对话与交流。
三、留白艺术的大胆使用
“留白”是绘画艺术里的术语,意为画家给欣赏者留出视觉的空白并由后者根据意境的内在规定性而拓展为想象力翩飞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留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及充足的信任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艺术。包括:(1)思维留白,即教师应自觉摒弃使学习者被动接受某种固化思想价值这种变相强迫的“布道”,给他们留足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尽情遐想的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产生丰富多彩、个性烂漫的“内部言语”。(2)时间留白,即把指令型课程范式中被教师挪用的本属于学习者所有的语用时间再归还后者,使之获得充分的时间长度,供学习者在内部言语的基础上习得某种知识或方法,获得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艺术。
教学留白艺术,早就为人所论及,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或是迫于教学进度,或是教师观念诸问题,课堂教学仍然是匆匆忙忙,未曾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特别是未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也有一种情况是课堂教学对话开展得热热闹闹,但总是有一部分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未能跟上众人的步伐,这时候,留白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艺术,把时间和思维留给学生,教学对话的主体――学生,甚至是全体学生都能认真思考,或是与文本对话,或是与自己对话,也可以与其他学生对话。当一个问题众人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时,不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文本,寻找答案;当一个问题提出时,不妨给所有学生时间认真思考;当一部分学生并未跟上众人的节奏时,不妨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即使是一堂课结束时,也可留一定的时间来给所有人总结和提高。大胆留白,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好组织。
四、小组讨论的规范组织
小组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集体学习活动。在小组讨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初引入教学中时,被大墨使用:事无巨细,问题无大小,都喜欢用一个讨论的形式来解决,似乎一用小组讨论,就有了新课程的味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细究起来,小组讨论多是流于形式,于是人们又对“小组讨论”这种形式避而远之。从以前逢上课必用小组讨论到现在上课不用小组讨论,这两种极端的做法,正是不理解小组讨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规范而引起的。
小组讨论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讨论式教学 问题 内涵 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都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然而在日常教学课堂中,一些教师由于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不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使小组讨论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使小组讨论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一、小组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形式较为单一,更缺少完全意义上的自主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兴趣,力图使课堂自主,小组讨论式学习,常常缺乏详细的讨论指导方案和有效组织与引领,任由不发一言的学生退出讨论活动,也或者难以控制组内学生的发言无序、无重点和无中心的现象,使学生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学习上的自主。也有很多学生课前没有预喜,对讨论的内容不熟悉,小组成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去讨论,分工不明确等等,导致讨论走向低质、低效。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功能
小组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思考、主动设疑,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讨论、质疑,并加强合作交流,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现,彰显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能激活主体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语文课堂实效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小组讨论式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针对于给定的主题,自由的提问和辩论,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解决阅读困惑、获得阅读见解、完成阅读任务,激发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一个还课堂、还学习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讨论之前,学生需要应用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及经历一番深刻、紧密的思维,建立自己对于讨论主题的认识,在此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就能唤起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多向交流,使学生阅读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三、小组讨论式教学改进的策略
1.设计问题
讨论问题的设计,是能否运用“讨论式教学”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课前教师要针对每课时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富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问题,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这样就为学生的课堂讨论提供了充分的材料,使课堂讨论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达到课堂讨论的最佳效果。
2.明确分工
要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关键是要合理建构讨论学习小组,每组选一位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际间差距不大,并给小组成员分配明确的任务,提出要求:在小组讨论时,每个组员都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发言,与同伴相互交换意见。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小组成员要认真听,并适当记录,如果发现对方的观点与自己的有所不同,可以随时进行争论、辩驳。同时,小组长负责监督和调控小组内讨论活动。
3.教师引导
由于学生的理解力的不同,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别,讨论往往可能会形成少数同学发言的平台。因此,在活动中,为了保证讨论的质量,教师还应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与学生情感交流。一方面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调整、反思,进一步提高讨论的效果。
5、反馈评价
没有讨论的总结是空洞的,没有总结的讨论是无效的。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提炼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较弱,思维常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老师要及时对学生激烈的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分析,及时捕捉学生语文学习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同时,要将学生的认识加以自觉地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方式、行为等进行有效的反思和调节,对课堂学习内容加以提炼,促进知识的升华,促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和多向发展,深入思考,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以讨论为手段,深入开展师生、生生间的真诚对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小组讨论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小组讨论法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一、小组讨论法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一)小组讨论法的定义
小组讨论法是学生按照层次差异分小组学习的方法,每组大约4至6人。有研究表明,按人际关系分组最好,推选其中一个为组长,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其优点在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二)小组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第三,做好讨论小结。
小组讨论法的注意事项:第一,运用讨论法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相应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小学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第二,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不能太难又不能过于简单;第三,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逐层推进。
二、小组讨论法的优点
小组讨论法是可以让学生随时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其流程是:自己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发言老师小结。自己探索提高动手能力,对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不存在距离,对两个人的观点取其相同,讨论其不同。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也有倾听的机会,从小范围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到大范围发表自己的观点,既提升自己,又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见解,会更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说出的语言更准确、更全面。全班发言,让学生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叙述,容易接受,有的只需把小组说的话再说一次就可以,所以压力不大。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总结、说出所提问题的答案,再经过老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对其所讨论的问题的理解则更深刻。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同时其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会使其感悟到集体的伟大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体精神,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可以锻炼小组成员的发散性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在有效的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及竞争的意识。在小组讨论后,老师请小组长或普通成员说明本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教师及学生进行评价、疏导,让知识系统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做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讨论法呢?笔者以小学四年级的《卫星比武》一课为例,进行如下的教学流程拟设。
(一)导入课题
请学生观察图片(各种卫星图片和视频)。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出课题:《卫星比武》。
(二)自学质疑
每个小组成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包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解决“卫星的种类有哪些”、“每种卫星的功能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参考资料,进一步整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逻查看,特别是检查指导小组长的课堂笔记,小组长完成后指导本组成员,成员间相互指导。这样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同时解决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无法全面顾及所有学生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
在小组成员都完成问题后,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再请小组长上台说明。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要点进行点评、强调。通过自学学习、分组合作、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被肯定的喜悦,也提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小结
全体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请个别学生小结和提出不懂之处。用自己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价、网络评价、老师评价多元的评价模式,全方位检查评价对这一课的掌握程度。
教师强调卫星的种类及卫星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其实人造卫星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使用它们可减轻我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学生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让它应用到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拓展应用
人造卫星除了勘察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营救卫星、气象卫星外,还有其他没有开发出来的卫星吗?可以应用到哪个领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研究创新的精神。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积极性高。通过太空等一系列的现象产生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寻求录像、学习包、小组讨论、同学、老师等帮助解决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良好。整堂课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和课后作业的操作,提高了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他们创新的精神。
小组讨论总结范文5
该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小组内部讨论。在教师选定英语作文题目与要求后,学习小组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首先熟悉作文要求,对作文内容进行初步把握,然后在小组中以个人理解为根据进行讨论交流,在沟通中丰富写作思维,并且对陌生词汇与词组等进行查漏补缺。
第二,全班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小组讨论的内容与状况。小组讨论结束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级中广泛地进行讨论,通过对讨论结果的评价指出作文在写作中的主要方向和要点。
第三,学生独立写作。在小组和班级讨论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讨论结果及其对自身的启发,按照写作要求,并结合自身思路进行作文创作。如果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或者与同学讨论解决。
第四,完成作文后相互批阅。在相互批阅的环节中,可以让小组与小组交换作文来批阅,也可以是在小组中成员之间相互批阅。在批阅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将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表达出来,对批阅的作文中有瑕疵的语句提出修改意见,对在内容上的缺乏进行补充,将作文中的亮点词组与句子标注并记录下来。
第五,修改作文。在相互批阅之后,学生应当根据他人对自己作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再次对作文进行完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是盲目地依照他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学生需要在修改时辩证地看待他人的修改意见,应当再次审视作文全文,对于有疑问的修改意见进行讨论或者咨询教师。
第六,教师点评。在以上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对本次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对本次作文的要点与重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分析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指导,并且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小组中每个组员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教师未能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小组组员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人际交流能力,学会相互信任,积极沟通。
三、总结
小组讨论总结范文6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 人才测评 模拟团队
无领导小组讨论(LGD,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是一种常用的人才测评技术,也是评价中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应试者的内涵素养和应变能力,在企事业人才选拔和公务员考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拟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实施要点以及难点略做探讨。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通过小群体互动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诱发应试者的角色行为,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以及人际比较来判断应试者素质特征和能力取向的人才测评方法。其操作方式是,5—8名应试者为一组,围绕某一主题或情境进行一小时左右的讨论,最终形成一个解决方案。小组成员在讨论中地位平等,领导者自发产生。面试官通过观察应试者在讨论中的实际表现,来检测和应试者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快速反应、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自信心、进取心、情绪稳定性等个性特征,从中选择出职位胜任者。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测评工具,与其他测评工具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高度仿真性。应试者置身于某种假设的、接近工作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讨论,竞争激烈,时间有限,其行为能够表现出更多的真实性,大大减少了伪饰性[1]。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怎样得到他人的认可、怎样处理不同意见,这些都能反映出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外显和潜在的个人素质。
第二,人际互动性。在传统的面试测评方式中,应试者只需接受考官的“盘问”即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正面较量。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应试者各抒己见、频繁互动,竞争更为直观,面试官能够捕捉到纸笔测验和单一面试不能检测出的能力或者素质。
第三,功能全面性。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区分功能,能够区分出应试者能力素质上的相对差异;评定功能,可以全面评价、鉴别应试者能力、素质和水平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某一标准;预测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应试者的能力倾向和发展潜力,预测应试者在未来岗位上的表现、成功的可能性和成就。
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实施要点
2.1明确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适用范围
没有哪一种测评工具是万能的,不同的测评工具有不同的适用性,无领导小组讨论也是如此。无领导小组讨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际互动性,应试者需要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中表现自己,其考察的维度也多与人际沟通有关。因此,这一方式适用于那些经常与人打交道的岗位人员的选拔,而对于较少与人找交道的岗位,比如财务人员和研发人员的选拔,无领导小组讨论可能并不十分合适[2]。
2.2根据职位要求,选择恰当的讨论题目和测评维度
无领导小组讨论常用的题型有五类,包括开放式问题、两难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操作性问题和资源争夺问题。一般来说,选择能够引发小组成员较激烈的争论的题目比较好,设计讨论题目应符合逼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熟悉性原则、具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辩论性原则和多元性原则[3]。测评维度要通过工作分析,根据职位特点,按照针对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内涵明确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来确定。
2.3组织安排好应试者和测评者
事先分好组,每组5—8名为宜。竞争同一职位的应试者安排在同一小组,以利于相互比较,同一小组内的成员也应尽量是竞争同一个职位(或相似职位)的应试者。分组时,应把以前曾经接受过无领导小组讨论训练或者参加过无领导小组讨论,有此类经验的应试者放在一组,把没有此类经验的应试者放在另一组,以保证相对公平性。测评者者应该由竞争职位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专家共同组成,4—6名左右。在评分前,没有经验的测评者应进行系统培训,熟悉测评流程、评价标准、行为观察技术和评分方法等内容,必要时还须进行模拟评分练习。必要时,可以引入专业测评机构参与。
2.4严格按照实施流程进行测评
一次完整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大致需要1小时左右,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测评者宣读注意事项和题目,应试者阅读题目,草拟提纲。个人发言阶段:应试者轮流发言,初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交互讨论阶段:应试者继续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反应,完善个人观点。最后形成一致意见,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整个讨论过程最好录像,便于测评打分。
2.5客观公正地评分和总结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测评者只在一旁观察,依据评分标准为每位应试者打分,不能参与讨论或给予任何形式的指导,注意把握时间进度和控制场面。应试者退场后,主测评者收集各测评人员的评分表,汇总后得到每位应试者素质要项的综合得分。为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组织者开一次所有测评者参加的评分讨论会,就应试者的表现充分交流意见,并给出一份评定报告,对应试者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难点
尽管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人才测评中拥有独特的优势,日益得到重视,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存在以下难点:
3.1题目设计尺度不好把握。题目若太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则很难全面考察应试者;若太难则冲突太大,很难达成一致,应试者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表现失当,因此题目难度应适中,一道好的讨论题目需要反复实践和修改后方可获得。
3.2测评维度的选取不易。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通常面试官会根据行为尺度评定量表(BARS,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eales)对应试者进行评分,仪表、体态、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说服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移情能力和主动性、情绪稳定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特质都可能成为测评维度。不同的职位对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能力素质要项也有不同的权重,这增加了测评维度选取的难度。
3.3对面试官有更高的要求。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多个评价者对多个被评价者进行评价,评价者的评分是否一致,对于测评的准确度有重要的影响,这就涉及到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的可靠性问题。研究表明,评价者对不同的被评价者进行评定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且受过培训的评价者比未受过培训的评价者的评分一致性要高。这意味着,面试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否则难以做出准确、有效的评定。面试官的主观性、偏见和误解,可能导致对应试者评价的偏颇或不一致性。
3.4应试者表现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较大。例如,一个思维清楚但不善言辞的人如果与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很强的人分在一组,就会显得迟钝木讷;若分到一群同样不善言辞的人中,给他更多发言的机会,他可能就会脱颖而出。此外,应试者有存在做戏、表演或者伪装的可能性,其经验或培训经历可能也会影响其能力的真正表现[4]。
3.5现场掌控有一定难度。为了保证讨论的有效进行和信息的顺畅传达,无领导小组讨论与日常对话中一样,需要参与者自觉遵循一定的话语规则:一次只能有一个发言人,说话人和听话人角色不断互换交替,保证会话有序;说话人轮流发言,保证会话持续[5]。但由于无领导小组讨论属于“竞争性讨论”,时间有限,参与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发言机会,脱颖而出,抢夺、控制话语权的行为十分频繁,可能导致场面失序,影响测评效果。
作为模拟团队活动,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我国招聘选拔活动中正在逐步推广,作为一种专业且较为复杂的人才测评技术,在实践中,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测评者应准确把握实施要点,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不同组织、不同部门、不同职位要求的模式,提高人才测评的有效度。
参考文献:
[1]徐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量维度和行为样本分析》,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黎恒.《无领导小组讨论研究现状和理论进展》,载《人类工效学》2005年第3期
[3]郭哲,黄蕊著.《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红旗出版社,2012年11月版,第45页
[4]杜旌,尹晶.《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个人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性格、价值观和团队经验的研究》,载《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5]孙敏.《面试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会话分析与策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