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品

工艺美术品范文1

一、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开发

1.挖掘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旅游工艺品。事实证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特征越明显,其艺术价值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在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中,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设计开发富有地方性的工艺美术品、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市场需求的旅游工艺品。2.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高其使用的功能。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中,首先要提高传统工艺品的使用功能,不能一味地追求装饰效果,成为只用于收藏的古董;其次是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和材料,提高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质量和性能,才能更好地占有市场;另外,工艺美术品也应有等级上的区别,有作为高档礼品或收藏之用的,也有大众消费的旅游纪念品,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生活实用品,如靠垫、杯垫、U盘等。3.依托知名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工艺品品牌。在设计与开发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名旅游资源,结合山西各色传统工艺美术品来打造知名的旅游工艺品品牌。一旦拥有强势品牌,工艺品的知名度就随之提高,对消费者来说,即使价格略高于同类产品,也乐于解囊。因为,品质优良的旅游工艺品能够切实地满足旅游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也能获得购买著名品牌带来的心理满足。

二、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探索

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开发基础上,要体现出一系列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来打破原来的单一性模式,这是山西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作为与文化、旅游产业紧密相连的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就个人针对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的经营模式做一些初步的探讨。1.传统工艺美术品与旅游产品相结合,走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的特色之路。在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中,要站在统筹发展的高度来看问题,把传统工艺美术品真正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设计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走有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特色的路线,这才是真正改变目前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经营模式单一化现状的首要条件。2.加大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旅游工艺美术品交易大会。山西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传统工艺美术,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前举办的两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均为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更多本土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得以推广,并获得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3.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品和旅游工艺品在包装设计方面的创新力度,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和品位。在现代商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品和旅游工艺品的包装设计被提到首要的位置,商品的包装设计不仅限于保护产品、宣传产品这两大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在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中,加大对旅游工艺品的包装与装潢设计,是提高商品本身价值和品位的一条重要途径。4.在省内主要旅游景区,实行旅游工艺品的品牌经营模式,将其与景区的游览项目相结合。在创意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在打造知名旅游工艺品品牌的同时,应充分结合本土旅游资源进行。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的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行旅游工艺品的品牌经营模式,使旅游与购物相结合。5.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经营模式中,加入体验式的互动活动。以山西传统工艺美术品为道具,依托山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即体验式经营模式,其突破了长期以静态形式存在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的陈列方式,注重消费者与商品的互动,创造一种让旅游者或消费者值得回忆的活动。如,平遥作为晋商的发源地,依托晋商文化和作为世界遗产之一的平遥古城这一旅游资源,打造《又见平遥》这一情景剧,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平遥古城内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的特色旅游工艺品随之热销。再如,武乡县作为山西的革命老区,利用太行山风景区打造八路军“情景式”“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获得军事爱好者和各户外拓展组织的一致好评。

工艺美术品范文2

关键词:景观;民间艺术品;视觉建构;异化

德波在《景观社会》中,将资本有意使商品呈现出来的视觉表象总体定义为“景观”。他认为,“景观并非是一个图像合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通过图像的中介而建立的关系。[1]”景观不再只是商品的“形式”,更成为了一种关于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结果。

一、成为景观的自我分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丰富,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艺术人类学家方李莉将之称为“物质世界的科技革命之外的,来自人自身的革命[3]”。其在这场认知革命之中,一方面通过梦幻的视觉表象来混淆商品,使其变得表意化和符号化,并借助景观形式完成对意识形态的干预、控制;另一方面,景观化作为“现代性”的产物,使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文化资本重新占据市场,不断刺激着自身地方性和差异性的再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农耕时代饱含传统文化情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迎来了复兴的可能,甚至可以成为对抗景观社会部分媚俗危机的重要地方力量。在对民间工艺美术品进入正式探讨前,我们应首先对“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进行概念区分。这些名词首次出现的时间基本在“五四”前后,这一时期尚未对“民间工艺”形成统一的概括,这些名词的概念基本是指在民间流传的艺术活动。今天普遍认为民间艺术主要分为民间表演和民间美术两个大类,其中,民间美术包含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等诸多门类。可见艺术、美术、工艺这三者虽然难以明确界定,但大体上属于隶属关系,代表着不同的三个层级。“民间”一词,在今天也并非是对特定阶级或空间的限定,更多的是指艺术互动呈现出的倾向与风貌,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大众的审美和文化精神,具有普遍而又广泛的公共性。因此,本文所指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可以明确地定义为受广泛大众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影响的,以实用为目的的手工艺制品。据考证,早在原始社会,山顶洞人便已开始运用钻孔、打磨、刻纹等技术制作工艺制品来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已经有了纯粹的装饰品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图腾”[4]。这些装饰品作为与劳动生产直接发生联系的物质文化,已经不再单纯地将实用功能作为造物的唯一目的。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它们是观念意识物态化活动的符号和标记”“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5]。这一时期的造物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之余,将信仰和崇拜进一步符号图像化,赋予器物以形象性,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也是艺术生产和审美意识萌芽的出现。在步入农耕时代之后,社会分工开始走向细化,手工业开始从农业中独立出来,手工作坊的兴起,使得民间工艺美术迎来了繁荣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已经完全符合恩格斯对商品的定义,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广泛地参与到市场的流通中。人们不仅会出于日常的生活需求发生购买行为,也会为这些注入了匠人灵韵的“器物之美”而消费。到了近现代,伴随着工业社会消费经济的驱动,人们开始追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价值”。跟随着机器、技术而变得标准化的用具,凭借批量化复刻的低成本与方便实用的高性能,试图把民间工艺美术品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驱逐出去,使得在农耕时代繁荣的民艺文化在工业社会面临着发展断裂的传承危机。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机械复制化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较多商品丧失了“灵韵”,这种现象给人们一种标准化的、呆板的感觉。于是人们又开始回味工业时代之前特有的工艺品,对此,一方面运用技术本身进行直接的抒情伪装,将技术作为艺术表现的新手段,以此展现个人生活空间的个性特征[6];另一方面不断赋予商品以文化的符号,强化商品的审美价值,借此实现在机械复制时代的高质量产出。这使得商品表象逐渐战胜了物性本身,其自身的功能生产变成了文化意义的符号生产,也意味着艺术被拉下了神坛,朝着日常生活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在商品和艺术的“联姻”中,民间工艺美术品被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市场文化的潮流中来,在物和符号的分离之下,完成了对视觉文化的符号生产,并成为了主导生产的形态。用德波的话来说就是“分离是景观的阿尔法和奥米加”,意味着民间工艺美术品自我分离的完成将会对生产逻辑进行改写,由此在社会空间中真正地成为景观。在不同时代的观照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工艺美术品诞生于劳动生产之中,自始至终都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一发展,兼顾实用与审美。机械复制化在让民间工艺美术品褪去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在刺激着民间工艺美术品价值逻辑的改写。外部世界情感的匮乏正在引导其走向一种艺术自律,更多地强调艺术属性的自我立法与独立。人们对于精神享受和审美体验的渴望,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品携带的意义感知得以重新展现。在现今社会的主导价值迁转过程中,民间工艺美术品作为景观正在被“发现”。

二、景观的“脱域”和再介入

民间工艺美术品根植于地方社会,在前人创作经验的高度概括中代代相传,以稳定、延续的方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大众价值观念的视觉表征,起到了维系地方社会历史记忆的符号作用。在传统社会,活跃的地域性造物集群既成为了个体造物特色的结合体,又本能地具有张扬的特点,在突破自身封闭、狭隘的同时,也促进了新的地域性造物的形成。得益于自身的“实用物”属性,民间工艺美术品长期以来为特定空间、特定人群所传承,在人们日复一日的使用和观看中,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7]。这种局部的持续“在场”将其携带的意义感知不断地向更为广阔的外部社会生活空间渗透,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品突破了地域边界,塑造着充盈多样的文化圈。与传统造物的语境分离,意味着民间工艺美术品走向了没有边界的观念时空,家庭、学院、展馆、旅游景区……目光所及,人们都可感知到它的视觉编码。当民间工艺美术品变成社会关系的图像中介,便完成了从“物”到“符号”再到“景观”的复杂过程,伴随而来的是文化语境的分离,也就是吉登斯所说的“脱域”和“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8]。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这样解释道,他认为“脱域”既是现代性的动力来源,也是现代性的后果。“脱域”一词和上文所说的“分离”具有高度相似的意味,但分离强调“社会领域的视觉建构”,而“脱域”则更多地指向“视觉领域的社会建构”,两者都是社会性的视觉表意实践。在景观社会的潮流中,机械复制的标准化商品在成为景观的分离中,它所发生的“脱域”,实则是依托于一种表象式的名望,使其审美化、符号化,以此来屏蔽本真的标准化冰冷,这也是学界对“景观化”进行批判的主要缘由[9]。与之相比,民间工艺美术品的“脱域”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其与机械复制化的标准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原初所携带的意义感知。作为观念艺术物态化的符号和标记,得益于手工复制的造物形式,在脱离原初时空规定的流通传播中,让民间工艺美术品器物之美的“灵韵”尚未消磨殆尽。如果把“景观”看作是民间工艺美术品的赋性,那么“脱域”现象可以认为是由来已久,并非是消费主义的专利。与“脱域”相对应的概念是“再介入”,指的是重新构造已经“脱域”的关系。对民间工艺美术品再介入生活世界的探讨还需从“脱域”的两种机制来谈起[10]。一种是象征标志,即把对象概念化、符号化,具体表现为将对象抽象成元素、关键词。比如,在当下建筑界广泛运用的地域文化转译设计,常对当地的民间工艺品形态和制作工艺进行提取,从而进行建筑符号的形式表达,这些“有意味的形式”虽抽离出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传统使用情景,却极易被人们感知。另一种是专家系统,指“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所组成的体系”。非遗保护、文化产业、乡村振兴、艺术乡建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的实践,都是专家系统对社会空间的调节。象征符号和专家系统的双重机制推动了民间工艺美术品从传统社会特定时空的情境中分离,形成普遍的“脱域”现象。当下,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地方社会中持续“在场”形成的融入性审美,仍伴随潜移默化的审美功效来发挥作用。如季中扬所言:“原有生活空间丧失的情境下,凝结在民间艺术中的符号体系和文化理念是可迁移的”[11]。当我们的目光触碰到民间工艺美术品或被重新视觉编码、解码后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时,仍然可以感知到原初的情感。这种情感属性可以用先生所说的“乡土”一词来描述,不受限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也无所谓空间属性,而是一种具有融入性、认同性的文化形态,具有稳定和持久的属性,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维度存在,人们一旦感知到这种意向,便会唤醒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归属感、亲切感。在景观社会中,如果民间工艺美术品彻底接受自己作为景观的身份,并以视觉图景的形式参与社会建构,就有可能形成一种“无场所的记忆”,从而实现对日常生活价值的超越,重新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世界,回归这个糅杂了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本真世界[12]。

三、虚实交织中的价值异化

工艺美术品范文3

【关键词】工艺美术;经济市场;现状

一、艺术品市场跟着经济总量放大

2008年以来,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绝对龙头——北京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103亿元。2010年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将继续好转,艺术品市场继续向好应无悬念,因此,在强势书画板块的带动下,其他艺术品门类都将活跃。加之多年拍卖市场的培育,追求珍稀的精品已获得藏家认可,总成交额在2009年基础上再创新高,值得期待。套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经济总量放大,艺术品市场一定跟着放大。

亿元拍品成家常便饭,在2008年的拍卖中,千万元级的拍品是重头戏,而在 2009年秋拍中,就涌现出4件过亿的拍品。亿元拍品的多次出现,大大拓宽了市场空间,这种刺激作用非常巨大,因而,2010年,承接2009年的市场激情,高价还将高调亮相,并且数量会有增无减,甚至有人预言,将出现10亿元级的艺术品。它一方面刺激了拍卖公司寻找珍稀拍品的激情,另一方面也大大激励了提供高价拍品的意愿,更多拍品将进入亿元俱乐部。

二、经典艺术需求殷切

在环球经济周期调整、市况有欠明朗的2009年,市场对中国20世纪艺术推出的经典作品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如常玉《猫与雀》在春拍以4200万港元缔造了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群的《雪霏霏》则在秋拍以4550万港元刷新了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这说明只要是进入艺术史的精品杰作,便能受到市场支持,缔造更新的世界拍卖纪录。此外,赵无极的作品,则占了秋拍最高成交价十大排行榜的一半,其中最高的《19-11-59》为3030万港元成交。

中国20世纪艺术大师致力于融合中西美术体系的优点,他们的作品深具独特东方美学特色及历史价值,成为西方及亚洲区国家级美术馆的永久收藏,中国艺术藏家的收藏依归和目标。随着亚洲经济和文化在全球版图的扩展,亚洲艺术独特的审美原则和文化面貌也更为国际藏家所认识和接受。春拍中吴大羽的作品便由美国私人藏家购得,而秋拍中欧洲私人藏家又购入中国写实主义代表罗中立的作品。他断言随着亚洲艺术市场的发展及佳士得的推广,全球藏家将会有更多机会购藏中国艺术的精品。海外回流再掀热潮。

数据显示,北京已经取代了香港、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艺术品的中心。可以预料,后面这些城市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份额还会继续减少,因为亿元价格出现在了北京,并且是中国人创造的,这种价值发现的波及力、冲击力是巨大的,可以想象,它对海外回流拍品的磁力。而内地拍卖公司例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公司主动到国外去寻觅拍品,无疑更为回流消除了交通运输、结算不便等障碍。在2010年,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拍品从海外回流,这会让人在拍卖会上大开眼界。

三、国际拍卖巨头在中国市场份额萎缩

交易品种出新,与过去几年间重要珍罕的宫廷瓷器拍品价格激增、频创拍卖纪录不同,就2009年世界各地拍卖所见,传统中国艺术品市场正逐渐朝向新趋势发展。不少新买家加入并将目光投向其它艺术品,除明清工艺品外,古玉及青铜器亦已成为藏家争夺的对象。以香港最近的拍卖为例,“清乾隆·白玉卧牛”便以2080万港元由一名新藏家投得,而李氏家族珍藏的漆器专拍中“明洪武?剔红游归图倭角方盘更以2530万港元拍出,成交价高据漆器榜首。此外,重要中国家具、织品、文人珍玩、古青铜等纷纷创下拍卖纪录。藏家们对品相完美、拥有显赫传承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的需求将依然强劲,市场将继续走强。她还透露,目前佳士得已征集到一批来自美国藏家的重要犀角雕的私人珍藏拍品,将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上拍。

市场繁荣,艺术发展之助力。在中国整个市场经济中,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极小,但它仍从客观上改变了经济结构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市场首先将中国艺术品推向了国际市场,将中国文化艺术推向了世界,促进了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内外的传播。艺术品市场还为国家博物馆提供了发现、收藏藏品的机会,促进了民办博物馆、艺术收藏机构的发展。特别是拍卖业世界范围内文物货源的征集方式,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

四、市场发掘之潜力

经过近十几年来的迅猛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以北京为中心,沪、杭、粤为支点,逐渐扩展到了全国。现如今,市场中国营、民营、外资、合资等各种企业并存,画廊、拍卖会、艺术博览会越来越重视自身在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艺术经纪人在市场中越来越活跃,收藏品种的范围不断多角度扩展……艺术品市场呈现规模化、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术在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然而市场毕竟是把双刃剑。如今,艺术品投资与股票、房地产投资被人并列称为三大投资手段,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性质已逐步从以收藏为主过渡为以投资为主,投机色彩过于浓重。

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市场中的假拍和赝品一直如恶狼当道,甚至海外回流文物中也不乏赝品,屯货、炒作、频繁换手等现象突出;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一些学术界人士和机构出卖了学术良心,文物与艺术品的鉴定、批评无法形成独立的、公正的、客观的评判;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当代艺术表现出消费化、娱乐化、复制化和趋同化的特点,艺术原创力下降;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更导致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使市场结构一二级倒置。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致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让一些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让一些经营者颇感无奈,让一些学者扼腕叹息……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爆之后所遭遇的寒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几年来的骄人业绩,放眼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惟有立足于现实,在参照西方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理性调整,用学术加以规范,强劲的市场潜力才能被逐步挖掘,中国艺术品市场才能够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李固.工艺美术经济产业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4).

工艺美术品范文4

一、建立和完善认定保护制度

(一)制定有关工作细则。

由省经贸委根据《规定》和本《实施方案》要求,制订《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认定细则》、《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珍品认定和证标使用管理办法》和《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办法》,使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珍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程序化、具体化。

(二)明确认定公布规范。

1.经评审委员会评审为本省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的,由省经贸委认定后予以公布。

2.经评审委员会评审为本省工艺美术珍品的,由省经贸委认定后,予以公布并颁发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证标。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证标由省工艺美术协会组织设计制作,经省经贸委组织认定后,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省经贸委具体负责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证标的监制工作。

3.经评审委员会评审为本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由省经贸委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予以公布。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每四年评审一次。

4.申报国家认定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由省经贸委从本省认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省工艺美术珍品、省工艺美术大师中评选,向国家推荐。

5.省经贸委以专刊形式将每届认定的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省工艺美术珍品、省工艺美术大师资料整理汇编成册,印刷发行。

二、制定保护发展规划

在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省经贸委组织各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对传统工艺美术现状的调查,编制《广东省*—2010年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划》。各地要根据实际,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制定相应的保护发展规划。

三、加大保护力度

(一)明确保护重点。

近期需保护、抢救的重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有:刺绣,象牙雕刻、玉雕、木雕、石雕、广彩、潮彩、葵编、竹编、藤编、草编、泥塑、灰塑、嵌瓷、剪纸、秋色、木板年画等类近百个品种。其中,省经贸委每年安排落实1-2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或技艺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工艺美术大师承担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带徒授艺任务的,由省工艺美术协会核实、公示后,举行工艺美术大师授艺仪式,并给予奖励。

(二)建立培训、保护基地。

各地要根据实际,依托有一定基础的院校、研究所、专业场馆、企业等,建立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研究、培训基地,开展传统工艺美术挖掘抢救、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作品收集、展示交流、知识宣传等工作。特别是要规划建立特需的珍稀矿产资源保护基地。对制作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特需的天然原料、材料,省经贸委组织各地进行规划,并送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组织有关部门对肇庆端砚、信宜南玉、广宁广东绿石等珍稀原材料的矿藏保护进行研究,加强协调,禁止无证开采、盲目开采。对制作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所需的稀有原材料,优先提供给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制作珍品和精品。

(三)做好工艺美术珍品保存工作。

支持省工艺美术专业场馆征集、收藏、展示优秀工艺美术代表作品,为专家学者和广大技艺人员提供实物借鉴和学习场所。鼓励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专业场馆的建设。

(四)建立传统工艺美术名录体系。

挖掘、整理传统工艺美术资料,建立档案,保护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方式,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批对其发展历史和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四、推进收藏展示和艺术传播

(一)建立收藏管理制度。

省经贸委指导省工艺美术协会制定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收藏管理有关规定,促进珍品收藏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持续化。

(二)积极开展艺术传播。

大力宣传传统工艺美术知识和产品,培育传统工艺美术品市场。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传统工艺美术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围绕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历史沿革、风格特色、艺术价值、鉴赏保护等内容拍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电视记录片,印制宣传小册子,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营造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良好氛围。支持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科研、理论、技艺研究,鼓励教育院校特别是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教育院校,设立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基地,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不定期举办传统工艺美术培训班;支持发行省内传统工艺美术类的刊物和著作;鼓励老艺人出书传世或委托他人进行笔录整理。

(三)推进传统工艺美术品产业化。

鼓励设计、生产旅游纪念品系列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鼓励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工业或旅游业相结合的创作,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内涵在现代工业、服务业中的应用,实现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设立广东省工艺美术创新开发奖项,每两年进行一次珍品评定,对优秀作品给予认定和奖励。

工艺美术品范文5

【关键词】工艺美术;草原文化;创新发展

内蒙古的工艺美术作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草原民族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内蒙古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其蕴含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反映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独特的文化。内蒙古工艺美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与此同时,也具有实用性和文化价值,是将人类审美与实用融为一体的创新产品。

一、内蒙古工艺美术的品种及几大特色

近年来,内蒙古的工艺美术业不断发展,其衍生出来的美术品不仅仅是草原民族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种生产用品。生活用品主要有民族特色服饰、民族特色饰品、民族碗筷酒具、各种挂饰摆件、蒙古包以及皮艺等;而生产用品主要有运输、挤奶以及剪羊毛、烙马印等。结合对内蒙古美术的相关普查报告结果,可以将工艺美术品按照材质进行分类,包括草木、混合材质、皮革以及骨角等。其中,金属工艺品主要包括马鞍子、各种摆件、蒙古刀等美术工艺品。金属工艺品的特点就是工艺十分精湛,且外部图形也较为富力。蒙镶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做工精美,蕴含着浓郁的特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金银制品的制作中[1]。

二、内蒙古工艺美术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工艺美术业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艺美术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内蒙古工艺美术业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传统的工艺美术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此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创新和传承。在传承方面,内蒙古的工艺美术是一种传统的技艺,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积累着精华,而这种精华该如何传承,怎样从草原文化的角度解析这种技艺;在传统工艺美术中,怎样将经典传承下去,更好地将草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怎样结合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的精湛工艺传承下去,这些成为了内蒙古工艺美术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从草原文化的视角,整体地进行观察和分析[2]。在创新方面,民族的生活生产需求是传统的内蒙古工艺美术品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动力。群体创造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工艺品的设计师也是产品的使用者,而产品的使用者也是设计师。工艺品就是产品,而产品的用途就是方便自己和大家使用。现代内蒙古工艺美术产品虽然样式繁多,但是设计师缺少对草原文化的理解,也缺少生活实践,其设计产品能否满足草原民族的需求,能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三、内蒙古工艺美术业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

内蒙古工艺美术业想要发展创新,首先需要对传统的继承,只有先传承才有之后的创新。首先,传承方面。对于内蒙古的工艺美术来讲,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草原文化传统的继承,其发展是随着草原文化发展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工艺美术产品不仅仅需要满足草原民族的生活生产需求,其内容需要体现出草原文化的理念,产品是草原民族精神寄托的表现。因此,在文化层次方面,工艺美术品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其次,创新方面。工业美术业的创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首先需要对草原文化蕴含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草原文化是工艺美术业的设计源泉,工业美术的发展需要对草原文化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草原民族的文化形式加以理解,以此为核心,将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不断创新,进行深一层的艺术创造;在形式创新方面,将创新逐步融入到产品的创作理念中,结合时代的特色,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创新;在技艺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引入新的材料和新的创造工艺,例如,在银碗的制作上,可以应用数控技术进行银碗的雕刻技艺,不仅能够保持特色,增加艺术效果,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

四、结语

内蒙古工艺美术业是草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承方面,无论是文化、形式还是技艺都需要以传统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深刻感受草原民族的精神,在对设计的阐述及技艺方面寻找新的途径。除此之外,可以制定相关的美术品保护条例,保持内蒙古美术工艺品的个性生产,促进工艺美术业草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庆著.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J].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2]国庆,郑宏奎.发挥民族地方特色、繁荣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内蒙古工艺美术产业的思路与对策[J].美术大观,2011.

工艺美术品范文6

[关键词]广西;工艺美术产业;优势;对策

[作者简介]李燕宁,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所,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172-03

50多年来广西工艺美术行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较快的发展。近些年来,广西工艺美术民营、私营企业迅速崛起,不断壮大,健康发展。一些工艺美术行业企业和品牌在区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些产品被列为广西的旅游推荐产品,有些被作为馈赠贵宾和外宾的礼品,尤其是民族织锦、芒竹藤编、工艺画扇、珍珠饰品、绣球、奇石等,不仅在国内大城市畅销,而且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广西的民族文化艺术通过工艺制作手法展现给世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艺术的享受及追求,而且继承弘扬了民族文化,达到宣传广西、介绍广西、了解广西的目的。广西工艺美术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及旅游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1999年桂林市举办了“广西首届民族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参展客商360家,直接成交1300多万元,合同成交金额1.2亿元。展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来观展和购买工艺美术品的群众络绎不绝,对扩大广西工艺美术的影响,让广西的工艺美术产品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优势

广西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据考古发现,2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繁衍。漫长历史长卷,为广西积淀了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众多,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颁发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比较著名的有以桂林市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历史文化;以兴安灵渠为代表的古水利工程文化;以靖江王陵、王府为代表的宏伟壮观的明藩王文化;柳州白莲洞、南宁豹子头等古人类遗址;宁明花山壁画;著名的古建筑有容县真武阁、柳州柳侯祠、兴安县严关、恭城的孔庙;等等。这些充分反映了广西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广西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广西境内有壮、汉、瑶、苗、回、侗、彝、京、水、仫佬、毛南、仡佬12个民族,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神奇的文化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流传下一批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物,创造了大量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化艺术。各民族的建筑、陶瓷、服饰、饮食、器皿、婚俗、、剪纸、刺绣、丧葬、节庆等方面保留的独具民族特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构成了民族文化宝库,使广西具有全国其他省市区无可比拟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这些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吸引力。

广西有闻名遐迩的自然山水资源,奇观胜景遍布八桂大地,堪称旅游资源大省。广西的旅游资源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民族风情、边关风貌为主要特色,主要有瑰丽多姿、秀甲天下的山水奇观;气势超群、形肖神似的峰林和山地景色;鬼斧神工的岩溶洞穴景观;形声动魄的瀑布奇观;绚丽多姿的滨海风光;浩瀚林海的森林公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历史悠久的古迹和众多的革命纪念地;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宗教寺庙文化、侨乡风光以及独具魅力的南国边关风貌;等等。这些都是广西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是激活工艺美术设计者创作灵感的源泉,也是最好的工艺美术素材。

广西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芒、竹、木、石资源十分丰富,广西溶岩地区沿江沿河盛产竹子,石山地区盛产各种野藤蔓,为竹藤制品生产提供了少有的资源优势。广西工艺美术产业的前景一定会十分美好,这是由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所决定的。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温饱问题逐步解决,人们的文化需求一定会日益增长,工艺美术品开始走进老百姓的家庭;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内外朋友及游客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纪念品非常感兴趣,这些都给广西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

二、广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优势品牌

工艺美术一般可分为日用工艺、陈设工艺、装饰工艺和旅游纪念工艺等四大类,数千个品种,不是每个品种都能发展成为产业的。广西并非经济和文化大省,与发达地区难以相比,不可能四面出击,面面俱到,但也有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在挖掘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自己的一些东西作为拳头产品,打造自己的工艺美术品牌,加快形成富有广西特色和优势的工艺美术产品系列。如绣球、画扇、农民画、壮锦、珍珠、奇石和芒藤竹制品等,它们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绣球。绣球是用彩布或丝绸缝制而成的,如拳头状大小的一种小圆球。绣球原是作为娱乐时你抛我接之物,后来发展成为男女互相爱慕的赠品而逐渐在民间流传。绣球在靖西旧州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旧州街几乎家家生产绣球,年总产绣球15万只,产值180多万元,占总收入的35%,是旧州三大主要产业之一,产品每年都接到台湾、香港和澳大利亚的订单。

阳朔画扇。阳朔画扇是桂林著名旅游工艺品之一。画扇选用当地出产的凤尾竹做扇骨,画面用宣纸、布或丝绸绘画,画扇题材多样,有山水、花鸟、人物等。阳朔县福利镇年产画扇200多万把,产值1000多万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以来不断有中央和地方媒介到福利镇采访,在媒介的黄金时间和显著位置报道,始有“中国画扇第一镇”的美誉。1997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临桂县“三皮画”。临桂县“三皮画”是以树皮、猪皮、牛皮为绘画载体,以少数民族人物生活风情为绘画题材。在创办人沈运香的带动下,五通镇目前已出现了500多户绘画专业户,2000多人从事与绘画有关的产业,年产值3000多万元。在桂林市书画市场上五通镇农民画已占75%的市场份额,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2003年3月五通镇荣获“广西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珍珠。珍珠自古就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说,中国海产珍珠最负盛名的是南珠。南珠产自我国南部沿海,而北海合浦所产的“廉珠”又是南珠中的佼佼者,可谓珠中极品。广西是全国海水珍珠及珍珠制品生产大省。近年来,广西珍珠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从事珍珠养

殖、珍珠饰品、珍珠制品的加工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加工的产品达3000多种。2004年广西海水珍珠产量达15吨,占全国海水珍珠60%;珍珠制品产量达5000吨,产值30亿元,约占全国珍珠制品50%。珍珠及珍珠制品已成为北海市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广西的重要旅游商品,享誉国内外市场。

奇石。广西遍地石山,赏石文化早就有名,特别是柳州市一带的奇石已闻名国内外。柳州市奇石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就发现了柳江河边的龙壁奇石是制作砚台的上等材料,其纹路宛如彩云交叠。

柳州市奇石资源丰富,石种繁多,有墨石、太湖石、风化石、千层石、彩霞石、钟乳石、卵石等50余种。且形、色、质、纹特色鲜明,有的珍品似仙似佛、如狮如虎、关龙关凤、类鼠类犬、像山像川、若树若林,有的像美女良民,有的像贤相清官……天上人间的种种事物无奇不有。据统计,全市直接与奇石相关的奇石经济产业从业人员就达近万人之多,全市奇石爱好者已达五六万人之众,家庭藏石馆近百家,企业藏石馆数十家,大小奇石交易市场遍布全市。由于奇石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石商来柳投资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柳州市经济的发展。随着奇石经济的发展,它的影响力将日益扩大,并将发展成为柳州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编织。广西博白是中国著名的编织之乡,是中国手工芒、藤、竹编生产出口基地,专供出口的样品就有2000多种,深受外商欢迎。产品畅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白县已跃居全国芒、藤、竹编出口收入最高的县级行列。其次是岑溪市,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编织工厂17家,另有2~3万农民以芒、竹编织为副业,从事芒、竹编织生产。这个市主要以竹蔑和芒心编织成各种造型不同、各具特点、小巧精致的篮子、碟子、箱匣或其他装饰用的工艺品。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本、东南亚及港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此外还有三江、桂林、兴安等地的竹编产品,其中以凉竹席有名,销往全国各地。

壮锦。壮锦是壮族妇女用丝绒和细纱精心制造的著名手工艺品。1700多年前的汉代史籍上记载的“斑布”就是当今壮锦的前身。明代万历年间龙凤花纺的图案壮锦已成为向宫廷敬献的礼品。壮锦多以壮族地区的动物图形为图案,织功精巧,线条简练而明快,粗犷而别致,且色彩绚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4年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组委会特别定制了一幅世界最大的壮锦,并指定壮锦作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礼品。

此外,还吸引了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品厂家来广西办厂,培育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种类和产量,提供更多更好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

综上所述,在“十一五”期间广西重点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绣球、画扇、农民画,把靖西旧州发展成“绣球基地”,阳朔发展成“画扇基地”,临桂发展成“三皮画”基地;优先发展北海珍珠、柳州奇石、博白、岑溪和平南等芒藤竹制品等现代工艺品业;加快发展壮锦、苗绣等,力争使广西的工艺美术产业的增加值在“十一五”期间以较快的速度增加。

三、广西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对策

目前,广西工艺美术产业落后,工艺美术事业、产业水平都不高,它既有体制问题,也有资金问题。工艺美术是文化产业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行业,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大多较为复杂和特殊,生产周期长,短期内不能产生经济效应,不能单纯以暂时的经济价值来决定其优劣取舍。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工艺美术行业的扶持,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予以适当的倾斜,最好能建立工艺美术发展专项资金。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工艺美术产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提高工艺美术品的竞争力。

(2)加快广西工艺美术法律法规建设。根据国务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广西工艺美术行业发展规划,应着力培养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至少把两三种工艺美术品发展成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对重点发展的品种争取得到政府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3)文化部门要重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确立民族工艺美术认证制度。广西文化厅应组织专家评审,命名省级的“民间工艺大师”、“民间艺术之乡”、“文化之乡”等。另外,还可以建立工艺美术品“原产地”保护制度,颁发相应的证书,确认属于文化特色显著、艺术风格独特、工艺水准精湛、具有技术独占性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提高创新意识,认真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作品。工艺美术很强调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要不断增加它的文化内涵,只有在市场中找到位置,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5)发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展学术交流、作品展示、作品推介和市场分析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艺术涵养和市场意识。

(6)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新、奇、精的高、中、低档次的产品,并刻意创造出一到几个品牌。大力发展多品种、小批量、有特色、价位低的工艺美术品和旅游品,在新颖独特上做文章,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7)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新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对专业人员进行多种多样的技术培训。对老一代的民间艺人的绝技应当由政府部门予以重视,派人学习继承。否则继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民族工艺美术就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药品广告法

下一篇办公楼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