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环境保护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环境保护论文范文1
Abstract: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key measurement,which has already promoted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ollege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nfluenced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directly. This paper discussed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special teaching content and versatile teaching forms,whichgot tested by questionnaire,and finally practice testified that these measurements increased the teaching effects.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教学效果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teach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181-01
0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各异的环境教育[1],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中开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推进高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2]。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全球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使命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其涵盖内容广泛[3],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授课
由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而目前我国多数大学都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时数相对较少。必然要求对讲授的内容做到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我们在查阅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筛选了以下几方面的素材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同学:(1)列举出你认为的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2)全球环境问题。(3)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问题。(4)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5)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6)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7)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措施。(8)物理污染、微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9)公害事件介绍。(10)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11)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工业园区。(1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3)当代大学生如何肩负起环境使命?由于所讲的内容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及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以专题的形式紧密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转变教学主角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填鸭式的,课堂上始终是老师作为主角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其缺点是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尝试了让学生当主角的授课方式,每学期拿出3-4学时让学生分组准备材料进行课上讲授,由同学和老师共同打分并记入平时成绩。同学们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讲到精彩处常常博得满堂掌声。一次一名学生在用多媒体讲解时假想了一个奇特的沙漠耐旱动物,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在每次课前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本周内发生的环保大事,可以口头的形式、或者制成幻灯片到前面来讲解,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写在纸上交给我,下堂课由我讲给同学们听。此外还采用了课堂讨论以及定期布置小论文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3调查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校以公选课出现的环境教育多数都是缺少实践部分的[4],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实践项目供学生来完成。这种活动一方面可以填补实践教学的空白,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4灵活公正的考试方式
为了保证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地拿到学分,很多学校都将选修课的平时成绩提高很多,有的甚至达到了50%,此外由于选课人数众多,如果仅凭考察出勤和作业等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公正客观评价学生带来了困难,而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实践环节纳入考核标准,比如积极主动发言的就要增加平时分,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需要卷面考察的部分应避免单纯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可以防止学生到网上直接下载论文蒙混过关。由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门大学里的公共环境教育课程而不是专业课,面向的学生来自多个专业,知识背景相差较大,所以试题的内容应当难易适中,深浅得当,既要覆盖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也要突出一些热点问题,可以多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题目,如结合环境热点问题的材料分析,可有多个答案的填空题等等。
5教学效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效果,我们设置了一套基本知识测验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课程进行到2/3时发给同学,每名同学领取两份,其中一份自己回答,另外一份拿给没选本门课程的同学来回答。以2008年和2009年统计调查结果为例。
2008年和2009年参加选课同学获得高分人数明显多于未参加选课的。以2008年为例,选修本门课程的有5人获得满分,64%获得80分以上成绩,60分以下的仅有6人;而未选修本门课程的无人获满分,仅有15%获得80分以上的成绩,55人在60分以下。2009年数据显示:学生整体环境意识有所提高,选课同学中有8人获得满分,80分以上人数增加到72%,而未选课的同学中仍没有人能获满分,获得80分以上成绩人数达到了25%;与2009年相比,无论是选修还是未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其不及格率都有所降低,但未选修本门课程的不及格率仍然较高,远远高于学习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同学。
参考文献:
[1]阮俊华,张志剑.高校环境教育促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34-36.
[2]杨淑萍.案例教学法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5):92-94.
大学环境保护论文范文2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12-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1世纪,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被国民所接受,政府也正在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兴起,又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这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也将面临严峻的人才市场的竞争。环境工程是一个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学科,从根本上说,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手段防止、控制和解决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涉及到供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各种除尘设备与装置、垃圾处理场等的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等,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
长期以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导致了环境工程的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区。
1 传统实验教学问题的分析
在传统的环境专业教学中,实验课基本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一般只开设验证性或者操作性的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无法对这些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实验课引起重视。而且实验教学并没有很紧密的联系环境工程实践,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以及概念系统化。传统环境工程实验有一下几个特点。
(1)现有实验内容单一,测定方法过于陈旧,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实验类型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对上实验课缺乏兴趣,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得不到锻炼,没有帮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知识,更无从谈起学生创新、创造力的锻炼。
(2)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相对陈旧,且落后于理论教学,实验教材已经大大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实验教材很早就编著,并没有及时更新,甚至某些已经被淘汰的实验方案仍在使用。这些情况使环境工程教学远离现实情况,对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产生滞后影响。
(3)实验安排缺乏整体性及系统性,环境保护研究发展越来越快,环保的标准被不断更新,然而实验教学中仍在使用配置较低、落后甚至老化的仪器设备,已经大不要所要求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2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2.1 调整实验课程安排
传统的环境工程试验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和大气、噪声控制实验等,这些试验均依托于理论课程,我们先对这些实验内容进行整合,设立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微生物实验内容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和以水处理实验、固废处理处置实验和大气控制实验内容为主环境工程专业实验,使之成为独立的实验课程。
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微生物实验内容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内容各有侧重。在学生完成规定学时学习外,在开放性实验中,设立两个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侧重大型仪器的分析和使用,例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侧重水处理工程实验、水处理工程综合实验和化工原理实验。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选修实验课程。
2.2 增加综合性专业实验
除了安排传统的综合性专业实验外,充分利用湖南城市学院和益阳市周边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中开设南洞庭湖水质监测综合实验,校园及周围地下水水质监测综合实验,长张高速公路(长沙至张家界益阳段)空气质量与噪声监测综合实验。此类实验的开设,不仅使专业实验充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而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开实验的实际应用意义,加深了对各项环境指标的认识和理解。
3 建立新实验教学体系
3.1 采用开放式实习模式
任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实习小组( 每组2~4名成员),确定1名组长,然后根据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选择药品、仪器等设备,分别为各个小组制订计划,明确各小组的监测对象、监测项目、采样位置、时间安排及分析方法;也可以预约实验,即根据学生自己的时间和掌握实验的程度,分批完成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玻璃仪器、试剂药品,实习期间仪器室及实验室全天开放,以电厂废水处理为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污水,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后,还要进一步去除水中多余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对每步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比对,并检测最终的处理结果。一星期内各小组完成实习项目。实习完成后,全班所有小组集中进行交流讨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验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做单独指导,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对大型精密仪器要进行定期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试手段,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2 毕业论文与工程项目相结合
取消综述性研究的毕业论文,规定撰写的论文要有一定的工程研究背景,以工程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采用教师自己主持或参与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基础,也可以聘请环保公司或者是环保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把毕业论文与工程项目及实验挂钩,使学生更投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 结语
通过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都获得了改进,实验条件也获得了改善,湖南城市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科学研究中试验设计、试验组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229-232.
[2] 孙曜,暨仲明.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41-143.
大学环境保护论文范文3
1结合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前毕业论文工作的选题时间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时间是第七学期到第八学期。通常安排学生在第七学期期末时进行课题选题,在第七学期的寒假和第八学期的1~2周,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献查阅以及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第八学期的3~4周,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以及相关的开题报告答辩的工作,随后的时间进行论文中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到第8~9周时进行论文中期检查,而第14周左右进行论文的答辩。在毕业论文的工作工程中,实验的实施阶段大约有8~9周的时间,如果学生全程投入,基本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的工作量以及质量。但近年来,笔者所带毕业生中在第八学期时,有人需要时常参与招聘会,有人要去签约单位实习,有人要参加研究生复试,有人要参与清考(通常在最后一学期的第8~10周),使得毕业生在第八学期的实验过程,不能保证实验时间,进而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论文中安排的实验工作不能完全开展,影响了论文的质量。鉴于此,笔者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探索以结合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前毕业论文工作的选题以及进行实验的方式,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时间与质量。笔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鼓励学生在第3学期或者第5学期,开始为期一年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活动结束后,参与的学生会得到2个学分,此外,完成程度比较好的项目,还可能被推荐参与“挑战杯”等科技活动竞赛。这些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以及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具备了相应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因专业课还未开课,故相对欠缺专业知识。此外,学生在前期开设课程的实验中,虽然有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单元的训练,但是相对综合能力仍然较弱。鉴于上述学生的特点,笔者尝试在第4学期让学生进行选题,然后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部分环境工程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提前对部分专业课的学习有所认识。在第5学期,让学生利用上述文献综述,结合毕业论文题目,进行“SRP”的申报工作,随后在第5~6学期正式开始实验后,在每次开始测定新的指标时,笔者都会全程指导并跟踪该实验的进行,帮助学生回顾大一时学到的基本操作技能,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外科技活动及毕业论文工作。
2以指导教师科研工作为依托,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
鉴于笔者所指导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工作时,工作单位要求他们能够迅速使用一些大型分析检测设备,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对部分分析测试仪器比较熟悉。虽然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如仪器分析与环境监测,且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疆高校投入的的加大,学校购买了相应的仪器设备,但因扩招后,学生人数较多,而大型仪器仍然因为属于贵重仪器,使得这部分实验在开设时,仍处于演示实验阶段,学生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掌握得仍然不好,这就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成为他们在校期间掌握这些仪器使用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好能够涉及一些大型测试仪器的使用。但目前我校的大型仪器使用是收费的,而学校拨付的毕业论文相关费用远低于仪器的使用费,使得教师在设计毕业论文课题时只能尽量减少甚至不涉及大型仪器的使用,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训练。但笔者在指导毕业论文工作中,很少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笔者设立的毕业论文课题,大多围绕自己已经立项的研究课题,可以充分保证研究经费,进而保证学生的科研训练质量及学生的论文质量。此外,教师的在研项目的选题一般是为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或是涉及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或者科学价值,学生毕业论文围绕此类问题开展,也可以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环境学科的一些前沿性研究或是使学生能够实际了解在环保类企业中工作时的一个流程。
3严格实施过程管理,提高论文质量
石河子大学的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毕业答辩几个阶段,笔者也主要是以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行督促。在学院进行检查前的1~2周就开始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此外,因为部分学生做论文的过程中,总是喜欢拖沓工作,比如把所有的数据积累到要写论文时才进行数据分析,这有时会因数据处理的拖沓而使得实验进行的不顺利,笔者会要求所带学生在第八学期以前,每月进行一次上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和本月工作的规划,在第八学期,这一过程缩短为1周,这样除可以督促学生的工作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总结习惯。通过此项工作,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此时找工作、考研以及论文进行的情况。
4结语
大学环境保护论文范文4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校歌》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走向海洋成为国际发展趋势与时代潮流。党的十报告从战略高度对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海洋强国”。
朱庆林自2005年6月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专业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在海洋功能评价、海洋环境、资源评价及海域使用论证领域不懈努力,辛勤耕耘,传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薪火,成绩斐然。
八年来,他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先后主讲了《海洋管理概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自编教材)等本科课程及《海洋环境评价》(自编教材)、《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管理》(自编教材)等研究生课程,承担了研究生教育中心组织的“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专业培训”授课任务,为中国海监九期上岗培训讲授课程《海洋环境管理》,并被中国海监总队制作成录像作为中国海监远程教育网中国海监行政执法人员上岗资格培训课程。教材《海洋环境保护》获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并于2011年11月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他多次参加了大型学术会议,获得了《海域使用论证资格证书》和《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先后独自或合作发表了《近海及海岸带功能评价数学模型研究》、《基于海洋产业集聚的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力综合评价研究》等科研论文,以及《中国海监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等教学论文。其教学、科研事迹先后被《中国科技成果》和《中国科技产业》报道。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先后参加或主持了蓬莱电厂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福建罗源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及数值模拟试验及海洋环境评价补充(主持);烟台污水处理厂排污混合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修编;浙江舟山成品油码头及配套设施工程海域使用论证(主持);山东石岛湾核电厂厂址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主编);福州港江阴港区15#-17#泊位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主持);福州港江阴港区8#、9#泊位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主持);山东成山头海域建设波浪能、潮流能海上试验与测试场的论证及工程预设计;双岛湾区域规划泥沙冲淤及水动力专题研究(主持);国电潍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及电缆路由论证(主持);青岛炼化液体化工品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主编);国家海洋软科学项目“海洋功能评估数学模型研究”(主持);“海洋功能评价数学模型软件”(主持)等工作。
大学环境保护论文范文5
企业/绿色会计/理论/实践
绿色会计是将我们所知的传统会计理论结合现代绿色的企业经营理论,对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项目采取独立核算、单独反映、严格控制的管理活动。从理论上来说,研究绿色会计的目的是围绕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因人为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企业经营者所必须面对的绿色经济、经营与管理冲击,在研究绿色会计和传统会计基础之上,提出适应现代的绿色会计理论基础体系。在确认、计量、记录及信息披露等方面,为广大中国企业制订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绿色会计标准和会计制度提供借鉴。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绿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绿色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绿色会计现状
自从绿色会计传入我们国家,尽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主要是以国内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一些企业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主要集中体现在企业的对外信息披露,但也仅涉及到部分关于环境信息的报告,提及的信息大多是针对企业有利的方面,同时这些公布的信息是不完整的,而且缺乏可信性和可比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我国企业缺乏可供企业参考的绿色会计标准、制度等,企业没有可以遵循的权威准则。企业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披露有利于自身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综合目前国内针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就目前研究成果作出如下阐述。
从理论方面来讲,国内之前对绿色会计问题的探讨,一般是将绿色会计当成一个独立学科对待,作为一个对传统会计理论批判后出现的一个新的会计理论,并没有意识到传统会计也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受到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其主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不断进步。现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国内生产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越来越多,相应的投资支出明显增加,绿色会计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从而传统会计也在绿色方向得以创新、拓展和充实。
从实践上看,绿色会计在指导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绿色会计实践中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绿色”附加值,使得企业在“绿色竞争”上凸显优势。绿色会计强调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持续拓展环境保护措施,致力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提高生活品质。
二、目前国内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绿色会计实践方面还是很欠缺,除涉及环境污染的上市公司迫于公众压力部分披露环境信息外,其它的企业基本没有这方面信息的披露。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不难发现,在我国受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实施主要问题是,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认识不足。
首先,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官员缺乏这方面的认识,鉴于环保工作很难从政绩上体现,往往被忽视。特别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重点抓经济发展思想的影响,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官员选择性忽视环境污染,甚至有人认为发展经济就是要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导致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实施绿色会计核算。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是导致国内绿色会计建立和实施迟缓的重要原因。
其次,企业生态环境责任意识不强,逐利思想严重。作为绿色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生产企业,从本质上讲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自身利益,选择性遗忘企业应该履行的环境保护责任,而企业应该履行的生态环保责任恰恰是绿色会计的主要核算内容。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是不会主动拿出资金去从事保护环境的,从而也就不可能主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工作。
第三,公众生态环保意识非常薄弱。长久以来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思想的灌输,使得我们毫无吝惜地浪费资源、肆意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没形成普遍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最后,广大会计从业者绿色会计理念落后。我国目前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由学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们来从事,有关绿色会计学科的建设和教学比较落后,绿色会计理论缺乏专业培训机构,绿色会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绿色观念不强甚至根本没有。绿色会计作为综合性较强、新兴的会计学分支,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及时更新观念,主动调整知识结构,积极掌握新知识,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工作。在我国,亟需既精通传统的会计理论,又掌握环境保护方面专业知识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复合人才。
三、现代绿色会计改善思路和实施方案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部门改变之前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督促企业依照实施,从根源上避免企业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剔除“先污染、后治理”的不正确思想。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企业经营机构,严格执法,严惩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督促企业建立绿色会计预算制度,将环境因素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围。上级职能部门行使绿色审计监督职能,依法审计企业绿色会计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合理性,敦促企业协调生产与环保的利益关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生产经营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次,企业积极主动推行绿色会计制度,加强绿色会计制度管理。企业生产计划要提前就做好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作,要就环境保护进行风险评估。从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普及环境环保科学知识,增强大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灌输经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思想,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投入到可持续发展性社会生活中去,为绿色会计实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最后,加强专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者绿色会计理念。绿色会计将环境保护与传统会计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我们要积极组建由环保、会计、经济、法律等专家学者组成的高水平团队,综合发挥各方特长,研究探讨环保成本、绿色会计计量与核算等有关问题,加大力度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实践,持续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会计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为绿色会计实施保驾护航。
从对传统会计的发展与创新角度出发,思索如何构建企业绿色会计制度,让我国企业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明.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06).
大学环境保护论文范文6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民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因此各种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在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指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权利或义务范围内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就是指规划单位、建设项目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它相关的机关、团体、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当地居民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讨论、听证会)参与到规划、建设项目及政府决策和立法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附加手段,也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工具。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一直在进行研究,并不断实践着。论文参考。从1979年我国引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直到1989年12月《环境保护法》的颁发后,公众参与才被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论文参考。论文参考。200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境影响评价法》)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了法律依据[1-4]。
1.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绝大数公民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更多地是一种忧患意识,只有当自己周围环境出现严重问题到难以忍受时才想到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对国家的决策和规划较少关心;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设专章来分析公众参与的意见,但大部分时候公众都只能表示被动、无奈地接受,缺乏公众自发组织的环保社团,使公众参与的意见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并且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仅有以下几种形式: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走访、开听证会等,并以发放调查表为主,形式较为单一,作用有限。因此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能体现,其主要原因如下:
1.1 客观原因
虽然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公众参与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太过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中国的公众参与制度基本上还停留在“纸面上”,如对“公众”缺乏明确的界定,对参与方式与阶段规定也不尽全面合理,对公众参与权的侵害没有提供司法救济渠道。不仅如此,《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所应有的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的知情权也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使得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在根基上存在重大缺陷。
1.2 主观原因
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与人类其他财产价值的密切关联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意识到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但是一旦落实到行动上,则不尽然,特别在发
放调查表和进行走访调查的时候,大部分人认为个人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太微弱,觉得没有参与的必要。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公众也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特别是当这些行为危害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向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在事前参与,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参与不够[5-6]。
2. 如何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附加手段,也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工具。将公众参与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环保措施更具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公众参与过程也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有关部门对公众利益和权利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公众参与,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措施如下:
2.1 明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的界定
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指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权利或义务范围内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世界银行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l)直接受影响的人群:预期要获得收益的人、承担风险的团体、利益相关团体,他们大多位于项目范围或项目的影响范围内。
(2)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国家和省政府的代表、地方官员、传统的当局人员、地方机构、私有行业代表。
(3)其他感兴趣的团体:环评中公众参与包括听取项目所在地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学术团体或居委会代表的建议和意见,征询受影响地区公众的意见。
2.2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制度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看,环境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得以进行的前提,没有相应的环境信息,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无法进行,公众即使参与也是盲目的参与,甚至仅仅是一些情绪的发泄。这就决定了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必须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而一切担负环境保护责任以及其行为对公众环境利益发生实际影响的主体,都有义务和责任公开相关环境信息。其中,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的问题上负主要责任,而企业自觉地把环境信息向公众公开,又是环境影响评价得到有效实施的先导。由于环境信息公开对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至关重要,因此认为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法》需要加入信息公开的条款,只有在这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才能真正把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落到实处。
在我国,由于没有情报公开法,因而如何公开信息没有法律依据。但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和世界银行的方法,可以通过公告、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见报或信息、利用信息会散发工程相关内容的书面材料。公开的环境信息应该全面、清楚(规定保密的资料除外)。内容包括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预防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大纲)。在环境影响具不确定性和比较抽象时,应把公开的相关内容描述成非专业人士能够理解的语言。
2.3 明确公众参与的介入时间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虽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公众参与不仅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公众的过激行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时还会降低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等。这正是政府决策者和管理者所不愿面对的,致使公众参与发展缓慢。因此选择恰当的、有效的实践介入时非常重要的。公众参与的合理时间应按照尽早介入的原则,在政府对某项决策或规划决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前介入。
2.4 建立和发展更多的非政府环保社团
我国目前非政府环保社团还比较薄弱,但在全国各地,有相当多热心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和已退休的环境保护干部、知识分子,他们都有成立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的要求或计划。如果他们能够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同时,也与政府保持联系和沟通。
2.5 实行环境教育改革
我国环境教育基本上已通过各种形式在各层面上全面展开,并在积极地探索适于我国国情的各种环境教育方式,让所有公众都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但由于经济和某些条件所限,许多学校的环境教育,还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太注重实践教育,不太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故对我国中小学生来说,不仅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还应多参与和实践,这是环境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大中专学生来说,在增强环境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党政和企业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则以国内外的环境形势、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7-9]。
3. 结语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没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就不能称其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发展,鼓励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保护了处于劣势地位公众的权益,公众参与成为开发方规避风险的一种有益的方式[10],增强了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环评的透明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公众参与起步稍晚,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了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发挥。我们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使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切实发挥其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荣伟伟,赵泽,蒋慕贤. 浅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应用[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38-44
[2] 桑燕鸿,吴仁海,陈国权.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分析[J]. 陕西环境, 2001,8(2):30-32
[3] 田良.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体、内容和方法[J]. 兰州大学学报,2005,33(5):9-10
[4] 段宁,程胜高.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1):58-61
[5] 王伟慧.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J]. 科技信息,2006(4):179,184
[6] 曹植菁,龙炳清. 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若干问题[J]. 四川环境,2004,23 (6):38-40
[7] 李玉文,孙洪刚.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状和对策[J]. 环境科学动态,2004 (1):3-5
[8] 蒋宏国,刘勇.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 环境科学动态,2003(1):8-9
[9] 李艳芳.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 江海学刊,2004(1):126-132
[10] Yang X Q,Xu Q.Thinks of execu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on environmentImpact assessment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Environment engecfing,2004(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