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范文1
学生对于离子反应微观过程的理解,容易产生认知障碍,因此采用知识线索、思想线索和方法线索“三线合一”教学思想设计教学,从现象入手,与思维联系,同时以电导率实验为载体,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并分析归纳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关键词]
三线合一;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三线合一”内涵及其教学设计的价值
匈牙利的哲学家贝拉・弗格拉希曾经说过:“科学的一方面是方法,另一方面是理论;它是二者的统一,而不是同一”。知识、思想、方法是学科的核心要素,化学学科有自身独特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三线合一”概括讲,是知识线索、思想线索和方法线索的统一。其中知识是指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就化学学科而言涵盖了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知识。思想是指对事物本质的、抽象的一种具体的认识概括,化学学科思想则是对化学学科本质、规律以及价值的一种理性认识,从化学事实性知识中提炼出的化学观点,同时“它是多角度、多层次,且与化学知识、化学发展以及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密切相关”[1]。方法是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操作的总和,在解决化学学科问题过程中形成和运用的规则、方式和手段等。线索则是指存在的逻辑顺序。在化学学科教学中,“三线合一”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是指在知识线索、思想线索和方法线索统一的视角下,从知识线索的逻辑上去融合学科内容的思想线索以及方法线索进行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三线合一”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价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行探究,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促进从学科的角度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思想形成。
二、离子反应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文以“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为例,从“三线合一”视角下设计教学。“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选取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内容[2]。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既是对前一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的深入,又与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是秉承一脉的,这样的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认知顺序。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能够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同时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离解成离子,掌握了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并且积累了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前认知为本课的开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离子间的反应涉及到微观过程,学习起来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认知障碍,于是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突破放在了离子反应概念的建立上,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基础,将教学重点确立为:认识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三、离子反应教学过程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是一节化学概念教学课,“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元”[3]。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不仅仅是对具体概念的理解、辨析和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并将概念当作认识问题和应用的工具。本课以饮用的电解质饮料为题材,接着以“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情况设计探究实验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在区分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时,从实际例子分析归纳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再由教材出发引导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最后用所学的离子反应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一层层深入的顺序作为知识线索。同时在知识逻辑线索基础中,将学生对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情况的深层次思想线索中的微粒观的形成与设计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线索进行有效整合,学生得以对离子反应的认识有“从理论抽象到思维具体”飞跃。
【教学过程】
[板书]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生活问题,剧烈运动之后,大家喝水吗?
[生]喝。
[师]其实喝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适当的补充电解质,这是某市售电解质饮料的离子含量表。
[投影]
[师]补充的电解质到哪儿去了呢?其实呀,他参与到人生命活动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中去了。
【设计意图】“三线合一”视角下“导入新课”的设计思路: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展示生活中运动后补充电解质的做法和市售的电解质饮料,提问补充的电解质都去了哪儿,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并做出回答:其实它参与到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中;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在此引入电解质饮料题材既是对电解质内容进行回顾,引出饮料中含有各种离子的化学学科知识,又将思维转入微观领域,融合了意在激发学生探究水溶液中离子的反应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将观察到的事实通过思维活动给以概念化的处理。
[举例]下面我们以硫酸、氢氧化钡为例研究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引导]硫酸、氢氧化钡溶于水分别以怎样的形式存在?
[生]Ba2+、SO42-、H+和OH-
[师]如果将这4种离子混合会有什么现象?哪些成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如何验证Ba2+和SO42-结合成BaSO4?如何验证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
[生设计方案]这时学生可能会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比如:混合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加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变蓝,加酚酞、石蕊试液检验酸碱性变化,测量混合过程导电性的变化等等。
[师]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带领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并修正,最后得出一个完善的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大家猜一猜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溶液离子浓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学生一般只能才想到离子浓度减小。
[师]下面选用电导率传感器来研究这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电导率的变化可以表征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实验操作]向稀B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稀溶液的导电情况,间接表征离子浓度,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然后向溶液中滴加稀H2SO4溶液,观察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和离子的浓度变化。(为保证充分反应,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混合溶液)
[实验图形]
[生,心理过程]进行实验时当学生发现曲线走势和他们预测一致时便自然消除怀疑态度,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当曲线又开始上升时,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师]随着硫酸的逐渐加入,离子浓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生]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因为Ba2+和SO42-结合成BaSO4,H+和OH-结合成H2O。
[师]最低点代表了什么意义?
[生]离子浓度为最小,恰好完全反应。
[师]离子浓度为什么和大家的预测不一样,又开始增大了呢?
[生]硫酸的继续加入又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
【设计意图】“三线合一”视角下“探索新知―离子反应概念建立(1)”的设计思路:以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为例,引起学生对该反应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回顾,并思考该反应离子浓度如何变化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学生的答案大多是通过导电性实验来判断离子浓度变化。溶液中的具体离子虽然我们看不见,但上节课中学生见过通过导电性实验来获知溶液中有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重现导电性实验。选用电导率传感器来做,更能体现出滴加稀硫酸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将混合溶液中离子间的反应与微粒观的思维及导电性实验相融合,进而同化理解新概念。这样,能更好地完成课标指出的“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4]的要求。
[师]非常好,如果把向Ba(OH)2溶液中滴加的不是稀H2SO4溶液,而是稀Na2SO4溶液呢?会有什么现象?离子浓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猜想和预测
[实验操作]向稀B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向溶液中滴加稀Na2SO4溶液,观察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和离子的浓度变化。
[实验图形]
[师]曲线有什么区别?
[生]发现离子浓度并未降到几乎为零。
[师]溶液中哪些离子还大量存在?
[生]Na+和OH-。
[师]什么实验现象可以说明OH-仍大量存在?
[生]学生观察到溶液未像前一实验那样褪色,这说明该反应有些离子并没参与反应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Ba(OH)2与H2SO4和Na2SO4的反应,的的确确是离子间的反应。
[师]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可以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于是便增加了一种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师]在这些反应中某些离子浓度都怎样变化?
[生]减小
[师]对,某些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这就是离子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化学反应[非离子反应离子反应]
本质:某些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
【设计意图】“三线合一”视角下“探索新知―离子反应概念建立(2)”设计思路:为了突破学生理解的复分解反应中所有离子都参与了反应这种思维的局限性,接下来仍用电导率传感器探究Na2SO4和Ba(OH)2混合过程中离子浓度如何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两组反应中电导率曲线进行比较,看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电导率几乎为零,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电导率数值较大。从而可知,稀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中所有离子都参加了反应,而硫酸钠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中只有Ba2+和 SO42-反应了,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仍大量存在,至此,学生已初步建构起“微粒观”,认识到溶液中的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实质――某些反应物离子浓度改变。逐步地深化概念,能准确对概念下定义,引领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形成知识的理解、具体观念的建构,形成“将观察到的事实通过思维活动给以概念化的处理习惯”[5]。
[投影]练习1、将下面的六个反应进行分类,哪些是离子反应,哪些是非离子反应。
① 2H2 + O2 = 2H2O
②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③ NaOH + HCl = NaCl + H2O
④ 2Cu + O2 [] 2CuO
⑤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⑥ Zn + 2HCl = ZnCl2 + H2
[生]②③⑤⑥为离子反应,①④是非离子反应。
[师]很好,下面我们以②③⑤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复分解反应
[师]对,下面同学们分组进行下列实验,第1组完成实验1,第2组完成实验2,第3组完成实验3。
[实验,投影]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复分解反应的例子,试着根据生成物的特征,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生成沉淀,生成了水,放出气体
[师]归纳得很好,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就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满足一个即可)。
[板书]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
【设计意图】“三线合一”视角下“探索新知―离子反应概念应用”的设计思路:通过练习题巩固新知,强化理解,本着“充分利用教材,回归教材”的理念,接下来将②③⑤复分解反应(也是教材中的实验)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指导规范实验操作,这些实验都很容易,意在激活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前认知,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师]在实验1中,CuSO4 与 2NaOH 反应生成 Cu(OH)2 和Na2SO4,而实质上却是Cu2+与OH- 反应生成Cu(OH)2 ,同时进行副板书,哪个式子更能反映出这个反应的实质?
[生]Cu2+ + 2OH- = Cu(OH)2
[师]对,像这样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就称为离子方程式。
[板书]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师]如何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练习2、请同学们以CuSO4+2NaOH=Cu(OH)2+Na2SO4为例来进行练习。
[生]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书写步骤:
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③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
④检查反应前后电荷是否守恒,质量是否守恒。
[投影]练习3、下列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能发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氯化钠与硝酸银
②氯化钠与氢氧化钾
③石灰石与稀盐酸
④KOH溶液和HNO3溶液
⑤NaOH溶液和H2SO4溶液
[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三线合一”视角下“探索新知―离子反应的表达”的设计思路:学生思考回答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 沉淀,更能反映出CuSO4与NaOH反应的实质,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再尝试写出其离子方程式,然后大家共同总结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练习。
[拓展]长期食用菠菜豆腐汤易患结石
菠菜豆腐汤是传统家常菜,以其清淡爽口而受到人们喜爱。现代医学研究却表明,菠菜和豆腐不宜同时食用。菠菜营养丰富,但是菠菜里含较多的草酸(每100克菠菜中约含300毫克草酸)。然而豆腐里含有较多氯化镁、硫酸钙,两者同时食用进入人体内会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不但会造成钙质的流失,还可能慢慢沉积成结石。所以菠菜和豆腐最好不要同时食用。
【设计意图】拓展小结:为了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离子反应的知识解释:长期食用菠菜豆腐汤增加患结石机率的原因。
[课后思考]H++OH-=H2O除了能表示习题中KOH与HNO3的反应,还能表示哪些反应呢?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对概念的深入分析应用可采取提供各种变式反应,对于更多的书写方面应用,则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去渗透和强化,在书写的同时加深从微观离子角度去分析反应实质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化学反应[非离子反应离子反应]
本质:某些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
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
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参 考 文 献]
[1]谢兆贵.学科思想方法与中学化学教学[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保志明.运用实验体现概念的建构过程―“离子反应”的教学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3).
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范文2
一、设计思路及教材分析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化合物中第二节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中学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自追究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的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氯元素是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典型代表,在自然界中有广泛的存在,对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本节内容也就轻而易举。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硅元素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内容,运用氧化还原知识和物质分类思想来学习氯气的性质也顺利成章。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镜引入新课
播放海洋视频:美丽的大海
播放文字资料: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含有丰富的生物、物理、化学资源,、黄岩岛争端问题不断升级,除外,关键还因海洋中的丰富资源。海洋中含盐3%,主要为NaCl,此外因还有MgCl2、MgSO4等盐类,致使海水既咸又苦,不能直接饮用。所以说,海洋是包括NaCl在内的巨大的资源宝库。如果将海洋中的盐全提取出来,铺在地球的陆地上,可使陆地平均升高150m。引入课题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元素。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元素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让同学们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含氯的物质。
环节二:生活中的含氯物质
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氯化合物,图片资料和分子式,如生理盐水、84消毒液、漂白粉、聚氯乙烯、合成杀虫剂等。
氯元素与我们的生活有这么重要的联系,同学们一定想知道氯单质――氯气的有关性质。
环节三:感知氯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刚制备好的一瓶氯气,请同学们观察其颜色和状态。让学生说出其颜色:黄绿色,状态:气体;气味:刺激性气味;密度(让学生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判断):比空气大,溶解度:能溶于水(1:2),毒性:有毒,易液化为液氯。
特别强调闻有毒气体气味时应该注意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上闻氯气气味。
补充说明:现在实验室制取的氯气就是236年前舍勒发现时生成的方法,简单介绍所取化学反应原理。
环节四: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同学们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具有强氧化性,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运用分类思想对比学过的氧气、硅的性质推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金属反应
学生写出氯气与Na、Fe、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反应前后Cl化合价的变化。(3学生去黑板上写)
(1)与Na反应:2Na+Cl2■2NaCl
(2)与Fe反应:Fe+3Cl2■2FeCl3
(3)与Cu反应:Cu+Cl2■CuCl2
【结论】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直接化合。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H2在Cl2中燃烧
教师演示:H2在Cl2中燃烧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能够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反应化学方程式:H2+Cl2■2HCl
【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思考】如果将氢气与氯气先混合后,经强光照射,结果还一样吗?
(2)H2与Cl2混合光照
教师演示:H2与Cl2混合光照
现象:混合气体经强光照射发生爆炸。
【结论】条件不同,反应剧烈程度不同。
【思考交流】金属、非金属跟氯气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运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表现氯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这些反应中,氯元素价态都从0价降低到-1价。氯气在反应中都作氧化剂。
教师强调:一般地,氯气将金属氧化为最高价态如铁、铜。体现了氯气的强氧化性,它还可以与其它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如KI)反应。
氯与水反应区别于其它非金属性质,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用探究方法学习比较好。
3.氯气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一:氯气的溶解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1)装有氯气的针筒。
(2)用针筒抽取水,记录此时氯气与水体积。
(3)充分震荡,对比氯气与水的体积。
教师展示:氯水,请同学们观察氯水颜色并思考。
(1)氯水为什么呈黄绿色?
(2)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氯气在水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氯水中含有哪些溶质?
实验探究二:氯水的成分
学生实验:新制氯水分别滴硝酸银溶液、pH试纸、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思考交流,提问学生对氯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氯水呈黄绿色,说明含有________,氯水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说明有______。
后褪色,说明,氯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________。
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果: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根据实验现象学生可推出新制的氯水的成分Cl2、H+、Cl-。次氯酸学生推不出来,只能教师讲解,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H2O+Cl2■HClO+HCl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
教师讲解:次氯酸的三性
①弱酸性(比碳酸还弱,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分子式)
②不稳定性(光照易分解):2HClO■2HCl+O2
③强氧化性(漂白、杀菌)
【思考交流】
(1)新制的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Cl2,还是Cl2与H2O反应的产物?
(2)新制的氯水为什么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新制的氯水久置后性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探究三:氯水的漂白性本质
实验: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现象:氯气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分析: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水的漂白性实质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所以HClO具有漂白性,并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分解放出氧气。
由于HClO的分解,使Cl2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久置氯水成分为稀盐酸。
4.与碱反应
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原理,推测氯气与NaOH、石灰水能否发生反应?若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请一学生上讲台书写。
教师引导:氯气的含氯化合物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如禽流感消毒,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2003年春,我国出现重大“非典”(SARS)疫情,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而含氯的“84消毒液”对SARS病的冠状病毒具有较好的消毒作用。
但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会危害人类,产生不良后果。
【学以致用】一旦发生大量氯气泄露,我们应该怎样自救?
请大家阅读文字材料,小组讨论后给出结论。
【材料1】2005年,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槽罐车与一辆迎面驶来的大货车相撞后翻倒在地,槽罐车上满载的约32吨液态氯气快速泄漏。事故发生后,组织周围居民(顺逆)风撤离,并尽量将居民安置在附近的某些(低高)处;消防战士则迅速向解放车头喷和喷洒已稀释的溶液(水和NaOH溶液)。
【结论】氯气有毒,密度比空气大;逆风撤离,转移到高处,用喷水和喷洒已稀释的NaOH溶液。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眼睛和呼吸道,顶风撤离到上风和侧风方向。
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范文3
【关键词】自主互助教学 化学复习 高效
运用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实施方法有所变动,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化学复习课堂中笃行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打造高效复习课堂谈点自己的想法。
1 传统化学复习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堂教学过程或以学生做题为主,或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活动仅限于听、在课本上勾画要点或毫无方法的死做题等简单的机械活动,有价值的思维活动难得一见。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失殆尽,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无从养成。
2 将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复习课堂的探究
化学复习要有针对性,体现巩固性,着眼发展性,要设疑激趣,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将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复习课堂的大概思路是: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才教,教不是由教师教,而是"兵教兵",教师补充,归纳小结,阐明原理规律。下面就以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和体会。
2.1 板书课题:复习含硫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操作方法:三言两语引入,板书或投影课题,或直接显示课题。
2.2 揭示目标:复习回忆含硫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酸雨的形成和防治,工业制备硫酸原理,巩固常考点的基础知识;通过知识融会贯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记忆与运用。
操作方法:揭示目标可用投影出示,在有学案明确的情况下可不再出示,教师阐述即可;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等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2.3 自学指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若有困难,也可查阅必修一P88-94)
硫元素的家族介绍:我们整个家族的兄弟姐妹都有一个共同点――含有硫元素,硫元素排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
老大:我叫二氧化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既有"功",又有"过":"功"表现在可以漂白纸张、草编制品等,可以制硫酸和亚硫酸盐等;"过"表现在首先我是硫酸型酸雨的罪魁祸首,其次我被不法生产者利用,用作腌制蔬菜的防腐剂,食品美白剂、脱皮蔬菜的抗氧化剂等。
老二:我叫硫酸,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在我国,使用黄铁矿(FeS2)和空气可以得到我。当我年纪到了"98岁"时,我的脾气就"不太好"了,每逢喝水就"发高烧",能"消化"大多数金属和碳等非金属,蔗糖、白纸等一见到我就吓得"脸"发黑,蓝矾见到我吓得"脸"变白,我可以生产低沸点、易挥发的HCl气体,还可以"吸干"H2、O2等潮湿气体中的水分。
老三、老四……:我们都是常见的硫酸盐矿物,有的叫石膏,有的叫重晶石,有的叫胆矾,有的叫芒硝,我们和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问题一:SO2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
问题二:什么叫酸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雨的形成:
问题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并写出设备名称:
问题四:上述第三段划线部分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问题五:写出上述第四段中的硫酸盐的化学式,并自主构建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并在每步转化的箭头上注明反应条件。
操作方法:揭示目标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自学的内容。如果是新授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教材对应部分;如果是复习课,一般再直接看教材就很浪费时间,没有多大的意义。此时教师可以自编学习内容,将要复习的知识点编辑在一块儿,有时也可编得活泼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是自学的方法。一般先让学生独立看,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再次是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或材料,思考的时间。最后是自学的要求,即告诉学生如何检测。这样,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让学生立刻紧张地思维,提高自学效率。
上述案例中,要复习整个一节内容,笔者就自编了自学材料,将要复习的知识点全部包含在内,让学生自学后,完成后面五个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笔者巡视全班的情况,挑出一些错误多的练习,问题一到四采用实物投影,问题五让一位学生板书到黑板上。然后采用"兵教兵",讲台下发现问题的同学一个一个上讲台来用红笔不断补充或改正。
2.4 互助教学:
【自主学习】
2.4.1 将SO2分别通入下列溶液,请根据反应现象,找出与之相应的溶质,并说明SO2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① 澄清溶液变浑浊 ②紫色溶液变成红色 ③浅黄绿色溶液褪色 ④紫红色溶液褪色
⑤无色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⑥红色溶液褪色
2.4.2 当木炭与浓硫酸反应时,产生的三种气体(包括水蒸气)如何一一检验?
2.4.3 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浓硫酸。
【组内交流讨论】
【展示讨论成果,交流方法心得】
操作方法:学生针对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主要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质疑,即学生与学生互动。然后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向教师提出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争议的问题或是经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当堂训练(略)
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范文4
【关键词】平衡体系 无机化学 平衡常数 平衡浓度
无机化学是化学、材料、医药、化工、检验等许多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前提和基础。系统的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原理和元素两大部分,其中化学原理是大多数专业学习无机化学这门课程时的重点内容。有关于化学平衡问题的理论和计算是化学原理的核心部分,在无机化学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机化学中涉及到化学平衡内容有诸多章节,按其从属关系可以分为总论和分论。化学平衡就是总论;分论包括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这些内容是化学平衡在各自平衡体系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现阶段大部分出版的无机化学教材针对这部分内容都是分章节介绍,涉及到常数、公式和原理太多,学生在学习阶段难以将相关内容进行联系融合,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学研究发现,在学习完分论――四大平衡以后,应及时将其与前面总论化学平衡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将会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1.基本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即该反应只能进行到“某一程度”就达到反应的终点。此时反应物的消耗速度和产物的生成速度相等,形成一个动态平衡,该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基本含义还包括: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达到平衡状态时系统的组成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平衡常数是状态函数,因此系统的组成与达到平衡状态的途径无关;化学平衡是动态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建立与新条件相适应的新平衡。
2.特征
(1)平衡浓度
化学平衡所阐述的具体含义是指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各反应物的浓度与产物的浓度存在一定关系,即“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生成物平衡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这一反应的平衡常数。这是解决与此相关的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计算的必要前提。为此,我们还需要了解与平衡浓度相关的起始浓度和变化浓度,明确这三种浓度之间的关系,即起始浓度任意值,变化浓度有比例,平衡浓度相制约。
(2)经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是表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特征值,可分为经验平衡常数K和标准平衡常数。两者在定义和表达形式上虽然相似,但含义却有很大差异。经验平衡常数又称实验平衡常数,是由实验测定而获得的,根据反应类型不同及体系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表示方法的差别,可分为浓度平衡常数K,和压力平衡常数K。。经验平衡常数通常具有量纲,对于有气体和溶液同时参加的反应,量纲极为复杂,因此在使用时十分不便。标准平衡常数的表示是以平衡浓度(或平衡分压)与标准浓度(或标准压强)的比值(即相对浓度)来代替平衡浓度,从而达到一个无量纲的平衡常数,它同样可以表达体系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而且使用更为简洁方便。此外,标准平衡常数标准一致,有对应关系,因此使用更为广泛。
此外,在使用平衡常数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平衡体系中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溶液中溶剂水的浓度(活度)都近似,因此它们都不会出现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同一化学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写法不同,表达式中的指数不同,平衡常数不同;平衡常数是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一个定量标度,利用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不同反应进行的程度时,各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必须相同,否则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二、化学平衡在各类平衡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平衡常常涉及包括平衡常数、转化率、平衡移动定律和多重平衡等具体问题,这也是掌握化学平衡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些问题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中的具体应用。
1.标准平衡常数
在总论化学平衡体系中,标准平衡常数一般用来表示。在分论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从反应类型上来说都属于离子反应。因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一般用来表示,随着反应体系的不同,的具体含义也不同,列出了常用标准平衡常数在各平衡中的具体表示形式。在酸碱平衡体系中,经常讨论的是水的解离平衡和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平衡常数的表示分别为《研究的侧重点是各种复杂体系中溶液蚶值的计算。在沉淀溶解平衡中,判断多离子共存溶液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是计算的重点,衡量的标准就是平衡溶液体系中反应商J与离子积常数的大小。在配位平衡反应中,分别表示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和形成常数,其数值大小分别表示配合物分解或是形成反应趋势的大小。在电化学氧化还原平衡中,常常考察的具体重点是利用各种反应的电极电势来计算相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2.平衡转化率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除了标准平衡常数以外,有关化学平衡转化率的概念也比较多。虽然在不同平衡体系中的叫法各不相同,但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表示某物质达到平衡时已经转化的浓度与起始浓度的比值。例如,酸碱平衡体系中的弱酸弱碱的解离度和盐的水解度;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解度等。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平衡转化率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与的表达式相匹配,平衡转化率也可以确定反应程度的相对大小。
3.平衡移动定律
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知建立化学平衡的条件是相对的,体系的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勒夏特列(Le Chatelier)原理从定性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平衡移动的普遍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在四大平衡体系中主要是考虑浓度因素――反应商J对于平衡移动的影响,一旦平衡浓度发生改变,平衡必然发生移动。平衡移动的方向主要是考虑反应商J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大小,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反应中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通常分别为溶液pH、pOH值的改变、溶度积的改变和配合物生成与溶解;在氧化还原平衡体系中,浓度改变直接体现在电极电势的数值,因此电极电势的改变直接反应出平衡的移动。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建立新的平衡体系,最终使得正向和逆向反应速度相等并且反应的对于氧化还原平衡而言则是。
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范文5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程导入 教学方法 多媒体资源 教学情境 课后反思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在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下,有效教学已经广泛地被各个学科所追求。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何才能使有效教学在课堂中更好的开展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一、新颖的课程导入,丰富精准的语言,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精彩的导入。比如在讲授《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一节时,可以采用下面导入:“《红楼梦》中,贾宝玉说过这样一句话: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这种说法对吗?我们的身体又是由哪些液体组成的呢?”这样既增加了文学性,又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作为一名教授科学学科的教师,语言的科学准确性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备课,设置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里需要“备”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学生,掌握好学生的学情特点更为重要。孔子云“因材施教”,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掌握知识,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我在课堂上采取的方式是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全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其他探究过程交予学生完成。比如在讲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PH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设计该实验的思路,并讨论完善,自己动手记录拟定方案,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器具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及时发现不足之处。这样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可以轻车熟路,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有效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一举两得。我的目标是让课堂上的每一名学生都“爱学生物课,会学生物课,会用生物知识”,我将继续为之而努力。
二、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什么”
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也非常好,可一堂课下来既没听出重点也没明白教师想让学生最终掌握什么知识,无疑这是一堂失败的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要干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为了避免中心的偏离可在一开始便展示给学生教学目标(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样学生心中有了明确的目的能更有效的学习。比如在讲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时,可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要掌握的三个知识:一、ATP的结构及含义;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三、ATP的功能及应用。这样使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一目了然,可以通读教材自己填充掌握要点。另外在教授新版教材时可充分利用每节的“本节聚焦”,让学生对此重视起来。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了解“怎样学”
如何能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学习信息?如何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我想没什么比多媒体资源给我们帮助更好的了。在生物教学中,我和我的学生充分体会到网络资源的必要性。比如在讲解生物进化及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的模块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视频、FLASH,当我把它们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去,真正做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我更深有体会的是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节时,借助了一个FLASH巧妙导入,在其中即表明了反应物与产物,又表现出了条件和场所,我顺势让学生自己动笔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并和教材给出的进行对比及时改正,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讲解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部分过程时我也是利用多媒体及FLASH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反应场所及发生的变化,然后自己总结出方程式进行记忆。通过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理解分析的能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课堂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课后反思
在课堂中,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也就是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讲解完一个知识点最好及时的予以相应习题巩固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掌握不好可以及时调整重新强调。另外我们面对的是学生的群体,在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学习情况良莠不齐,这样在课堂上运用一定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学生反馈情况一旦不好要马上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情。另外,不论作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反思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自我反思。它包括在课堂中备课是否充分、教学目标是否清晰体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效、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更加有效的方案等等,只有认真做好自我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二、对学生的反思。它包括在课堂上的知识反馈情况、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抽查反馈情况等等,如果和预期存在差距,那么就要找出原因,更好的解决。
总之,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这对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改革带给教师和学生的不仅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以上是笔者对于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究的感悟,希望能给大家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会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素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范文6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鲁科版教科书《化学2》(必修)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有四位教师。为更好的化学教学工作,特制化学备课组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 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 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 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继续坚持“同课异构”的备课方式,搞好化学必修2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2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二化学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本学年度这一年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选修5及必修1一轮复习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3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 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4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年已经结束,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高一年7班的班主任和7、8班的化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又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班级管理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 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时间。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班级管理方面: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所以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细心耐心,宽严并济。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培养好班干部,辅助班级管理。从生活、思想和学习上多方面关心学生,争取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多和学生沟通,多理解他们,争取做到民主处理各种问题,不能一味的处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给学生解释和改正的机会。在这一学年的班级管理中收获很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继续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四、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刚入职的新老师,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
1、工作中大胆实践、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科学思想、管理方法、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5今年我担任初三2、3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今年我校实行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猜想或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 p96 实验二 p96
[结论] 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
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
[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
(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3)镁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
(5)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后的质量为200g。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守定律”
[归纳化学变化中“五不变”及“两必变”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