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1

[关键词] 护理解剖学; 设计; 教学体系; 研究; 实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 R32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85-01

Research and Design on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u Long1 Zhang Zhigui1Li Liying1Gao Jinsong2*

(1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2Changsha Med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Based on its characterizes and target, the content of nursing anatomy course was discussed and the arrang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ere investigated. In practice it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ursing Anatomy; Design;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Experiment course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用解剖是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兼顾护士执业证书考试的需要,以实现双证融合。该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描绘出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并了解其功能。能够对护理技能操作相关的血管、神经准确定位。合理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为正确操作奠定解剖基础。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对于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对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程的内容结构、实施的手段、方法、模式等在进行着不断地摸索与探讨。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学习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及注射应用解剖、穿刺应用解剖、引流应用解剖、插管应用解剖、急救应用解剖的相关知识。其中,理论课程58学时: 1)绪论:2学时;2)基本组织:6学时;3)运动系统:8学时;4)内脏:12学时;5)脉管系统:8学时;6)内分泌系统:2学时;7)感觉器官:4学时;8)神经系统:14学时; 9)胚胎学总论:2学时。

3 实训课程 实训内容涵盖基础护理解剖、应用解剖两个层次。

3.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 22学时,包括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内脏、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人体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微细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关系及其功能关系。

3.2 应用解剖实训 18学时,包括肌肉注射术、浅静脉穿刺术、股静脉及股动脉穿刺术、颈内静脉及颈动脉穿刺术、锁骨下动脉、静脉穿刺术、心肺复苏术、腹部的应用解剖、腹腔引流术、会的应用解剖。实训目的:掌握各种注射、穿刺、引流、插管、急救的解剖学应用知识。

4 实训教材 自编教材《护理解剖实训教程》。内容包括两部分:

4.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基本组织实训;实验二:运动系统实训;实验三:内脏实训;实验四:脉管系统实训;实验五:内分泌系统实训;实验六:感觉器官实训;实验七:神经系统实训。

4.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脉管系统注射、穿刺实训;实验二:肌肉注射实训;实验二:心肺复苏术实训;实验三:腹部应用解剖实训;实验四:会应用解剖实训。

5 方案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预习、实训和考核的环节。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中的思考题,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合理解决,学生完成实验后,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于实验教学中,它将护理解剖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内容及要求、注意事项等直观地、动态地展示给学生。

6 课程考核 实训课程不仅体现对人体基本结构的掌握能力,同时要体现护理解剖临床应用实践能力,因此课程的考核分为:

6.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测试

6.1.1 实训报告 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实训内容、实训结果(绘图、填图)等。

6.1.2通过自制基础护理解剖多媒体标本测试软件测试学生实践能力。

6.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测试 通过选取20个标本测试题,测试学生识别标本能力。

实训成绩依据每次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的优劣给出一个成绩,所有实验成绩汇总核算占60%,多媒体考试占20%、标本考试成绩占20%。

参考文献

[1] 井西学,王金民,等.基于医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医学教育[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

[2] 谭立文,李震强.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组建[J].解剖学杂志,2003,26(2).

[3] 刘树伟,姜启海,等.建立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3,(1).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2

1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迎合畜牧兽医职业需要

根据国内农业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设置尧动物医学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尧饲养动物品种发生较大改变等方面的变化,相应调整及优化动物解剖学的核心内容。

1.1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解剖学的重要性

为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内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经课程组的申请和学院的慎重考虑,将合并在一起的家畜解剖学及组织学课程再次分开设置成为2门独立课程,更加突出了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2准确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到饲养动物的种类多与范围广的特点,及时更新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野十一五冶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其次,以常见的大家畜和家禽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到牛尧羊尧马等家畜的饲养逐渐增加,相应深化牛尧羊尧马等家畜的系统解剖构造曰同时,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选择性地将部分宠物与小家畜解剖学作为辅助和参考学习内容,适当增加兔尧犬和猫的系统与器官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上课时尽量结合目前宠物饲养与动医行业的特点,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5]。最后,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入,散养役用家畜的饲养比例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伴随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肉用畜禽依然是养殖的主要对象,适当增加学时,加强讲授家畜的运动系统内容。

1.3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案

针对理论课程学时合理编排动物解剖学大纲,并依据教学大纲重新修改和完善教案,将教学内容尧学时分配尧重点难点及其他教学细节安排更为准确和清晰,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变得更为明确和具体。

2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2.1针对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强调以实物标本为主,结合使用教学模型尧解剖视频尧多媒体图片播放等多种方式作为直观形象教具,从眼观尧手触尧心想尧脑记多方面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6]。首先,为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程尽可能少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逐步增加更多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塑化标本尧干制标本尧新鲜标本及标本模型。其次,购置了畜禽解剖学的教学录像,视频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显示畜体的系统组成结构与器官形态特征,教学实习期间每天均会播放至少2个学时的录像,通过解剖录像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畜禽解剖有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2.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实践

实验课期间教师示范解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购置鲜活小家畜与家禽供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畜禽解剖的过程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记忆畜禽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让其掌握一定的解剖技巧与技能,将畜禽解剖学知识深深烙入学生的心里。

2.3延长教学实习时间,增加鲜活畜禽解剖内容

考虑到理论课时的缩减,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教学实习时间。将原本3d的解剖学教学实习延长至5d,这样便可以将原来安排辅助或选取的部分理论教学同容通过以实习教学的形式加以补充,从而拓宽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原来品种单一的畜禽解剖转变为现在品种多样的畜禽解剖实习。

3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学重点讲解畜禽有机体结构与器官解剖特征,理论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强化课堂得到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课采用观察和解剖畜禽实物尧课堂问答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尧主动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能力。

3.1及时改进教学课件,提升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强化畜禽的形态与结构性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想象力,将被动尧传统和生硬的教学变得更为积极尧现代和鲜活的教学。当前,学校均采用多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上课时在很多情况下主要通过老师制作的CAI课件来获得信息,CAI课件质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常见畜禽解剖内容为基础,强化核心内容,根据畜牧兽医职业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正,对CAI课件加以完善。

3.2增加标本种类

考虑到福尔马林浸制标本的刺激气味对学生的影响,陆续购置了猪牛的教学模型及塑化标本尧畜禽解剖学录像,不断增加标本种类,既有家畜浸制标本和解剖模型,也有塑化标本和新鲜标本。教学模型和塑化标本可以清楚地显示家畜机体的结构和系统的组成,便于加强学生对家畜的机体结构尧器官形态与位置关系的掌握。新鲜标本既有系统器官标本,也有零散器官标本以及鲜活畜禽,运用新鲜标本便于向学生清楚显示系统的组成及器官的形态特征,可以强化学生对畜禽器官大体解剖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教学内容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ining plan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uanghuai University, to establish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 new teaching mode about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of human movement is expected to be explored and its reasonable system of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structure is expected to be rebuilt, achieving the recognition that human sports science is an applied professional.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is regarded as the center, and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will be improved based on teaching outline so that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an be buil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Key words: human movement science;experimental 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55-02

0 引言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体育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心理学等多学科实验内容,是体育专业都要涉及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然而,现在各体育院校或院系中,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外,其他相关专业都未能全面、系统地安排这些实验,运动人体科学类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几十年没有变化。

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教学依附理论课程教学、各成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平台上,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课与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等专业课各自强调体系的完整,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导致有些实验教学内容重复。例如:PWC170的测定,体成分分析、心肺功能测试等,这些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指导书、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上同时出现。

1.2 实验项目设置和教学方法陈旧、滞后 实验项目的设置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实验项目还是以基础性和验证性的实验项目为主,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1.3 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 与理论课相比,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很多院校的实验考核是以学生的考勤和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标准,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很小。

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关于对高校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造的要求,以加强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出发点,提高投资效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与创新的能力,为培养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

3 构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3.1 优化实验内容 新的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目前,黄淮学院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设置,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的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所占比例达到100%。运动解剖学和体育心理学在基础实验项目的基础上也增设综合性实验。

3.2 实验项目的调整 我系新制订的2013级人材培养方案,在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所有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进行探讨,将实验项目进行整合,注意学科间的衔接,避免实验交叉和重复,减少非教学重点、非实用性的实验项目和教学时数。

3.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也应进行教学改革。强化预习提高实验课质量,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来多方位呈现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这样就大大提高和强化了实验课的效果。

3.4 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重要的是要对操作进行考核,并加大操作考核的权重,重点考核实验技能、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系实验考核是实验技能操作、自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实验报告和出勤的综合成绩。

3.5 实现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和开放 实验室统一管理是指对实验室人员、账目、物资、药品、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优化资源,为实验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要规范,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系建立了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并对大型仪器建立专门的档案,保证大型仪器的使用率。

4 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环节,使实验教学走出实验室,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新途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必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晓兰.浅析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实验室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5):35-39.

[2]朱玉华,杨正宏.改革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117-120.

[3]丁筱玲,赵立新.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搭建创新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16-17.

[4]李明.实验室改革及发展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49-151.

[5]林华,聂金雷.创新教育与高师体育实验教学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10-312.

[6]李香华,史湘平,周亮.运动人体科学模块化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1):20-24.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实用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078-021

中职护理学专业人体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1.1现行教材情况: 为了满足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教学要求,一门新型课程应运而生---《正常人体学》,这是一门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新课程,一般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136学时,一周为8学时。近几年我们先后使用了于晓谟主编的《正常人体概论》、王之一和冯建疆主编的《正学人体学基础》等相关教材,纵观这些教材,虽然各部分学科的内容比传统独立教材是简化了、简单了,但是没有突出“理论实用、够用”的职业教育理念,牢牢贯彻传统教材的“细胞—组织—系统”这一理论主线,没有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课时分配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1.2教学对象分析: 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的中专生和高考落榜生,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不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面对《正常人体学》全面的多元知识体系,学生“茫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头绪,感觉处处是重点,处处要掌握,要记的东西太多且抽象难记;一周8学时的教学进度,学生感觉进度太快,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加上学生自学能力不高,没有及时去预习和复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3理论教学情况: 受传统教材的影响,现行的中职护理《正常人体学》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一般是围绕“细胞—组织—系统”这一主线来开展的,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偏重,重难点突出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教而教,往往采取 “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细胞学、组织学都是显微结构,对中职护理学生而言简直是“天书“,听不懂记不住也不实用。由于细胞学、组织学占用了太多课时,使教学重点---系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不够。

1.4实践教学情况: 《正常人体学》的实践分形态实验和功能实验,当前人体学实践课开展的现状是:由于实验组织切片没有很好地显示组织的典型结构,学生实际观察到的切片效果和教材插图差别太大,感觉不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都很相似,导致组织实验成了走马观花,效果不佳;大体标本实验主要依靠教师画图、模型、挂图、多媒体幻灯片,甚至完全依靠教材上的插图,学生很难接少到尸体标本,感性直观认识难以真正建立;功能实验绝大多数是单纯的验证性项目,实验方法以教师先示范、学生照着做为主,学生主观性没有发挥。另外,由于实验师资不足,任课老师兼任实验老师,师生比太大,实验效果不理想;同时理论内容“太全面”“太繁重”而挤占了实验课时,使得实践课程开展很困难,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中职护理学专业《正常人体学》实用型教学改革思路

2.1构建新的实用型人体学教学体系: 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对《正常人体学》的授课内容和授课顺序作必要的调整、删减和整合,构建新的实用型人体学教学体系。新的学科体系以培养护士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为重点,围绕“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调节”知识主线,注重和临床护理操作对接,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主要变动有:(1)将运动系统编排在绪论后,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起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2)把人体的两大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编排靠前,为以后学习器官功能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打下基础。(3)将细胞学和组织学内容大幅度压缩和调整作了解为主,编排到系统解剖学之后。(4)编写教材时,以理论“实用、够用”为原则,注重和临床护理操作如注射、插管、穿刺对接,使学生提前进入护士角色,提高学习兴趣。在阐述人体结构的同时联系临床护理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习。

2.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2.2.1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人体学实验体系: 针对中职护理教育要求,应对《正常人体学》实验内容作整合、删减和调整, 合理安排实验。对基础性实验作保留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大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将“形态-结构-功能-调节”这一主线紧密联系起来,如将原开设的呼吸运动的调节和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两组实验重新组合为神经体液调节对动脉血压和呼吸运动的调节.这样既提高了动物的利用率,节约了经费,也提高了实验的开设率,同时, 也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2.2开展多种实验教学形式,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实验教学形式:对细胞学和组织学实验,采用多媒体示教为主,使学生对组织结构有一定了解即可;对大体标本形态学实验,在用多媒体或模型讲解的基础上,再用尸体标本展示,建立感性认识;对功能学实验,可以采用“设疑法”,教师在实验前设疑,如在“家兔尿生成的调节”实验之前,首先让学生思考下列常识问题: 大量饮清水、快速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什么? 然后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这样不仅激励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3改革考试制度,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创新考试形式,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兼顾理论知识、实训技能、行为素养三个方面。理论知识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实训技能考核采用标本或模型考核、实训报告考核、提问抽考等评价指标;行为考核方面包括纪律、态度等职业素养评价。这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充分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打破以往的一考定论的模式,符合本职业教育的学生定位。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师资队伍是课程改革和实施课程教学的主力军,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护理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果教师只重视传统人解剖体学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不懂相关的护理技能,就难以满足护理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应健全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大教师培养计划的投入,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综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法先进的教学团队。

总之,根据 “理论够用为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我们应打破传统“研究型”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和束缚,与时俱进地对人体学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实用型学科体系;加大实验教学的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更好的服务于中职护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唐成和,常唐喜,杨留才,郝玲.护理实用人体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33-34.

[2]徐平,王卫东.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8):100-101.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5

关键词:高职临床专业 生理学 实验教学改革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与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各科联系非常紧密的基础课程,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可以用生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近年高职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生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尚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医学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院生理学教研室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临床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动物实验内容与课时安排不合理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机能实验和人体功能实验两部分,动物机能实验包括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刺激与反应、离体蛙心灌流、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等等;人体功能实验包括ABO血型鉴定、人体动脉血压测量、肺活量测定以及感官功能检查等等。然而在近年修订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生理学学时逐渐被缩减,以永州职院为例,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课时仅为16学时,理论与实验比为1:0.25,低于国内医学院1:0.6,而其中动物机能实验不足10%,缺乏综合性、创新性设计实验,而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居多,如开设的经典演示性动物实验“离体蛙心灌流”,结果是老师做的汗流浃背,学生只是在旁观看,云里雾里,这对于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与学院开设实验课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因循守旧

现在的生理学实验教学仍然采用“一讲解,二操作,三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做好实验准备、示范实验步骤、总结理论知识,把结果分析直接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地完成几个主要操作步骤,在验证前人已经充分肯定的理论知识,整个实验只是一个机械模仿的过程,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最后得出雷同的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过度强调以实验验证理论的教学思想,限制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养成了学习上的懒惰,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难以独当一面。

二、高职临床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科学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专业需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性人才”,首要原则是结合临床,因此,要以“实用,够用,与临床相结合”为原则,考虑到实验教学学时的不足,以及今后临床岗位的需求,为了加强对学生智能和技能的培养,我们自主编写了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生理学实训指导。在内容安排上果断删除了某些操作方法单一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了多系统生理学综合实验。例如,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以及循环系统与排泄系统的综合性实验。一方面,提高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效果

1.设计实验情景,进行探究式提问

为了完成实验教学目标,体现实验课的预期效果,我们倡导“布置实验项目――引导检索――操作――交流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模式,即问题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例如,在“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我们老师布置实验项目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实训教材中的知识链接点,利用互联网检索相关知识,加深对减压反射的理解和认识。接着转到实验课实施程序,实验课实施程序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验前可播放电教片或示教,详细讲解实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让学生在动手前尽可能地思考,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让其实践操作,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或者失败,在肯定其探索精神的同时帮助学生寻找其原因,提出改进意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实验中结合生理现象和临床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所在。

交流讨论中穿插设问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的指南针,通过设问的方法吸引学生眼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沿着问题的框架看书、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动脉插管前,为什么事先要经耳缘静脉注入0.3%肝素生理盐水0.003g/kg(1ml/kg),全身肝素化。并在动脉插管和压力换能器内充满肝素。鼓励学生不事先肝素化,观察实验结果前后有何不同。当出现插管内血液凝固时,学生便感到惊讶、有趣和不解,老师及时提问学生:这说明肝素有什么特性?当记录正常减压神经冲动发放的情形时,可以提问学生:“减压神经放电幅度与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变化有何关系?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此时便会通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各个通道的描记曲线,来观察两者的关系。这样学生感觉实验结果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并具有对照可比性。再如,整体情况时经耳缘静脉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3ml,观察减压神经放电情况及血压有何变化。随之引出理论课上已经学习过的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弧,调节机制以及生理意义。同时启发式提问:压迫颈动脉窦,此时减压神经群集性放电情况和动脉血压曲线又有何变化?这样通过提问――讨论――讲解――答疑几个环节后,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把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寻求它们的结合点,并引入恰当的临床案例。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当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引起心动过速,如何缓解症状?实验可分成每5~6人一组,并设小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协作和实验讨论等;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应加强巡回指导以便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实验操作完成后,老师、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实验的优缺点、操作的要领等。最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2.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生理学知识内容抽象复杂,我院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紧迫,学时数少,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与生理学一般同步开课,没有结构形态学的基础,学生对实验操作中遇到的解剖结构、层次往往辨认不清楚,因此实验操作前必须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或视频,讲清结构和层次。观看后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明确了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后再做,完成效果较好。同时适当的使用教学软件,如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它不仅界面简洁,容易操作,而且实验结果直观,使得实验课效率和效果大为提高。

“生理学”实验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体系乃至整个医学教学体系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学生学习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必须加强“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应该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紧密联系临床知识,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时将临床知识以及技能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有亲身参加探索生命活动的实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6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分析在应用型人才改革背景下,我校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成绩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解析了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特点;其次,揭示了现行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60-02

基金项目:本文是赤峰学院深化“双改”工作研究项目(JGXM201437)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为顺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本科教育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教学的重心所在.而对学生实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实验应用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未来社会就业能力和社会工作竞争力.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向学生传授保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保健技能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为学生走上体育教学、大众健身指导等工作岗位做好坚实的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需求.

1 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特点

体育保健学是我国各类体育院系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它是一门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与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也是体育运动与医疗保健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该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体育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大众体育健身指导和保健养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他们不仅对运动伤病的预防、诊断、处理、运动医务监督、消除运动性疲劳以及体育康复等方面要有坚实的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预防、临床、康复等医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2 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体育保健学是我校体育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动手性和实践性.然而,根据一项实证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体育保健学课程理论讲授偏多,实践教学较少.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基础仪器设备数量不足,与体育保健康复实践相结合的仪器设备尤其匮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缺少具备资质的专门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实践内容简单,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需求;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师讲解,学生操作,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实验考核方面,实验技能考核与实验操作的评价体系不科学,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为推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满足社会对体育保健康复人才的需求,本研究在充分考虑我校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对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做出了如下改革设想.

3.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目前,我校体育学院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普遍比较薄弱,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不强,造成他们在实验操作学习中效率不高,甚而有时无法顺利完成实验操作流程.但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优点同样明显.他们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大保健技能知识的思想教育,把学生从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中纠正过来,使学生从主观上感悟到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能够对其在未来走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大众医疗康复保健等工作岗位奠定宝贵的实践基础.

3.2 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在我院实验室原有仪器的基础上,为了对体育运动中人体形态与机能水平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价,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所属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了资源整合;2014年招标购置了电脑中频治疗仪、TDP治疗仪等体育保健康复仪器设备,逐步建立了具有医学背景的体育保健康复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体育保健康复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努力使实验教学环境与设备能够满足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要求,这样既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又顺应了当今社会对体育保健康复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验室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实验室开放对于学生良好地掌握保健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部分实验仪器设备做到了对学生完全开放,例如,人体形态测量、体成分分析、心肺复苏、急救包扎等仪器教具定期开放以供学生操作练习.实验室开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实践内容进行训练、设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实验室可以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和周六、周日全天对学生进行开放,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术的训练,也可以进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物理手段的治疗.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实践水平,同时自身又获得了一定的益处,最终让学生们愿意到实验室进行实操训练.

3.3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实验学时

以往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开设情况表明,实验学时数和实验内容无法满足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对于实验内容,在不打乱体育保健学基本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要遵循体育保健康复领域的发展规律更新知识,增加21世纪体育保健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减少一些落后的基本型实验内容,突出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多开设一些设计性、应用型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应积极设法与大众健身、人体机能水平监测需求紧密结合,开设诸如人体形态测量与评价、体成分分析、急救包扎、运动医务监督等综合性实验.另外,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学时数增加近1倍,达到16学时,这样为完善实验教学的内容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近几年社会对体育保健康复人才的需求,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专门增加了一些运动损伤防治、运动性疲劳消除、运动损伤检查、运动处方设计、心肺复苏术等方面的实验内容,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保健学实验对大众体育健身运动的指导作用,为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加强实验资源建设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志愿的基础上参加业余体育科研小组,结合课堂教学,通过课上或课余组织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集体进行讨论,发挥学生实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接触最新的体育保健康复领域的知识与仪器设备,运用现代信息交流发达的有利条件(互联网)弥补保健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激励学生利用现有保健知识与技能,勤于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

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人才及实验课教学大纲等方面的要求,组织教学团队自主编写了《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等参考书.实验指导参考书设计内容尽量加入一些急救包扎、心肺复苏、运动损伤、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急救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开设的内容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特色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成为配合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资源.

3.5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加大实验成绩比重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不单独考试是目前各类体育院系实验教学内容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院系开设的体育保健学课程考核分值约为20%,比重相对不高,这是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原因之一.况且实验课成绩也仅仅根据学生平时的上课表现和实验报告来评定,难以有效地评价实验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加大实验成绩所占分值的前提下,还要相应地降低理论考核成绩分值比重,同时增加课余时间实践内容所占比重,平时成绩注重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等方面,通过给学生开放实验室,并记录学生利用所学实践知识与技能进行社会实践的表现情况,增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对实验成绩评分标准进行改革,要按照大纲设置实验内容,确定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指数,确立实验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一整套切实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质量.例如采取阶段测验等多种考核形式进行综合评定,摈弃以往集中式或走过场式的实验考核过程.传统的实验项目考核结束后,教师尝试对部分实验内容在一个月后进行重新测验,或不定期地进行考核,并纳入到平时成绩或实验成绩中,以巩固与验证学生对于所学保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上述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上把实验技能的掌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笔试、实践技能考核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保健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斌,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路萍.高师院校体育保健学实践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