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宫腔镜手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手术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08-02

随着外科微创手术和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宫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宫腔镜手术因具有不开腹、出血少、不干扰盆腔任何脏器、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切口小且美观,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女性子宫,满足女性生育意愿等优点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宫腔镜手术是通过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等设备,对子宫腔内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先进检查治疗手段,它不仅能准确定位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大大提高了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宫腔镜手术在更加精准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检查诊疗更加精细,完全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宫腔镜手术可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如妇女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内节育环和流产后胚胎组织残留等。宫腔镜手术以其直观、准确又不伤害其他组织成为妇科出血性疾病和宫内病变的首选检查和治疗方法,被成功的运用到了各种手术当中,让妇科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简单有效。虽然宫腔镜手术,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康复快、疗效好,但是宫腔镜手术毕竟是一种外科手术,有创口,在术后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我科自2012年至今,已成功开展30例宫腔镜手术,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1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年龄24岁-45岁,所有手术都很成功,手术持续时间为28-88分钟。由于我可对宫腔镜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细致、精心的护理。结果30例患者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事故,满意率100%。事实证明,宫腔镜术前术后的完善护理,可以减少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1术前护理

1.1心理准备: 针对患者焦虑、担心、期望值过高的心理,主动和患者及其亲属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目的与方法,麻醉方式等;及时为患者及其亲属解答疑难问题;讲解手术前后的配合与注意事项;有经济顾虑者应告知手术所需的费用;让患者了解宫腔镜手术的优点以缓解患者顾虑、恐惧的心理,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的来配合治疗。

1.2常规检查: 按医嘱进行手术前心电图、胸透检查,了解心肺功能有无异常;做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及血型,肝肾功能及免疫八项,了解有无贫血、凝血机制、肝肾功能有无异常及有无传染病;妇科检查查白带常规,进行宫颈刮片、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有无炎症及细胞变性等检查时间的选择: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以月经干净后5天内为宜。

1.3术前准备: 手术前3天用稀络合碘行阴道擦洗,每天2次,在手术前1日晚和术前2小时,要在阴道后穹窿放置适量米索前列醇,放置药后半小时不能下床活动,观察有无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严重时报告医生处理。在饮食方面,术前一天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切忌大鱼大肉,以防术中恶心呕吐引起窒息及术后引起肠胀气;术前晚及术晨用温肥皂水清洁灌肠,防止手术并发症可能涉及到肠道手术。术前30分钟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导尿管、遵医嘱给予适量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

2术后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手术毕返回病房,协助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因此,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每30分观察1次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6小时体征平稳后才停用心电监测。术后3天内每日测体温、脉搏4次,术后体温升高不应超过38.5℃。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腔内出血征象及阴道流血情况,如发现阴道出血增加,腹痛明显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对手术创面较大、出血较多的患者,应为其放置宫腔气囊导尿管,放置导尿尿管时应向气囊注入8-10ml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情况,症状明显时应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2除高危患者外,术后6小时内可指导患者在床上适当翻身活动,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及静脉血栓的形成。6-8小时后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6小时内禁食,给予静脉输液,次日可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但应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3术后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多做放松术,转移注意力即可自行缓解,若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并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每天用稀碘伏进行2次会阴擦洗。

宫腔镜手术范文2

[关键词] 宫腔镜;腹腔镜;不孕症;输卵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 R71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74-02

不孕症的病因复杂,常由多种因素引起,仅行宫腔镜或腹腔镜诊断会导致部分患者漏诊,宫、腹腔镜同时检查及手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同时又增加了宫腔手术的安全性,因而,宫腹腔镜成为不孕症的重要检查及治疗手段[1]。本文收集2006年9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临床诊断为女性不孕症的725例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9月~2012年12月诊断女性不孕症或不孕症同时合并其他疾病而住院治疗的725例患者,继发性不孕331例,原发性不孕394例。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34.08岁,不孕时间最长15年,最短2年,均通过中医调理、内分泌药物等治疗无效而选择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断和治疗。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全部患者排除配偶不孕原因、心脑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病或内分泌异常等疾病,无抗抗体等免疫异常。

1.2 术前准备

月经干净后1周内入院,入院后全面体格检査,完善手术常规检查如尿常规、大便常规加潜血实验、血细胞分析、ABO血型、凝血功能、生化全套、传染病血清标志物检查、胸片、心电图、B超腹部等,完善专科相关检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等,无手术禁忌证,安排全身麻醉下手术。

1.3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方法

术晨禁饮食,全麻满意后开始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并头低脚高位,常规消毒铺巾,气腹针穿刺行成人工气腹,在脐孔处及左右麦氏点作切口分别进行穿刺,放入腹腔镜,首先对腹腔脏器如肠管、大网膜、肝、胆囊、膈肌、脾等进行观察,查看有无结节性干酪病灶、炎性粘连等,然后探视盆腔,暴露盆腔各部位,依次观察子宫发育情况,双侧输卵管有无粘连、扭曲和积水,双侧卵巢的大小、质地,盆腔内有无粘连、肿物,子宫直肠陷凹及盆腔、腹膜各处是否有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结核病灶等。然后作宫腔镜检查,依次由浅入深逐渐探查子宫入口,了解宫腔形态,子宫内膜性状及输卵管开口情况,膨宫介质为生理盐水。

2 结果

725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断输卵管病变436例(60.13%),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内膜息肉病变219例(30.21%),子宫腔内粘连24例(3.31%),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1.10%),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110例(15.17%),子宫腺肌瘤57例(7.86%),纵隔子宫28例(3.86%),卵巢良性肿块27例(3.72%),多囊卵巢综合征24例(3.31%),内生殖器发育不正常7例(0.97%),盆腔腹腔结核4例(0.55%)。在输卵管病变中,继发不孕患者构成比为68.02%,高于原发不孕患者(59.81%)。

3.讨论

不孕症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导致家庭不和的重要原因,不孕症中女性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有年龄因素、精神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免疫因素、先天发育及内外生殖器病变因素等,其中宫腔内异常、盆腔异常为最常见病因。宫腔镜插管疏通术可达到疏通输卵管近端梗阻的目的,而腹腔镜手术可恢复盆腔粘连,恢复输卵管正常解剖形态和功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可起到互补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手术在女性不孕症的诊治中可直观、方便且迅速地明确大部分不孕症的病因,使治疗有针对性,缩短治愈时间,使患者尽快获得生育机会[2-3]。腹腔镜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5]:①可全面观察腹腔和盆腔,电视屏幕有放大作用;②打孔进行微创手术,恢复快;③手术后感染并发症少;④术中腹腔水分丢失少,术后粘连发生率低的风险;⑤术后肠道蠕动恢复迅速;⑥二氧化碳气腹的压力使手术出血量减少。

宫腔镜手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6-7],通过宫腔镜可在直视下全面地观察宫腔及双侧输卵管开口情况,依次由浅入深逐渐探查,了解宫腔形态,子宫内膜性状及输卵管开口情况,探查子宫腔内异常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725例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较单一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探查更可靠,宫腔镜观察宫腔,腹腔镜观察盆腔和腹腔,减少了疾病的漏诊。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其中大多数是输卵管卵巢疾病。宫腔感染和盆腔感染常导致输卵管通道梗阻和盆腔粘连。因为腹腔及子宫之间的解剖结构是输卵管,病原性、生殖活动以及邻近器官炎症容易直接蔓延到输卵管而导致输卵管阻塞[8]。本组725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中输卵管病变436例,占60.13%,包括输卵管伞端闭锁、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迂曲等,居女性不孕症原因的首位。另外本文结果显示继发不孕患者盆腔慢性炎症、盆腹腔手术史、进行性痛经、痛经都高于原发不孕患者,可能与腹部手术、多次流产、宫腔手术有关,因此妇科炎症也是不孕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将更加完善,研究表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不孕症检查方法[9],在实施诊断的同时一部分患者可获得手术治疗,能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富青,徐广立.宫腹腔镜治疗不孕症139 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37-38.

[2]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107,312-327,478.

[3] 陈子江,石玉华.女性不孕症的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应用特点及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 (12):705-706.

[4] 叶远征,马彩玲.腹腔镜手术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价值探讨[J].生殖与避孕,2012,32(3):190-194.

[5] 韦修娟,农小珍,梁庆芬.腹腔镜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1,6(2):145-146.

[6] 翁梅英,李琳,洪顺家,等.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16):2405-2407.

[7] 李志华,方小玲,梁锦华.宫腔镜针对不孕症的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0):1569.

[8] 宁飞燕.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原因不孕症136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818-3819.

宫腔镜手术范文3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手术 子宫纵隔

纵隔子宫的形成是由于胚胎发育时两侧副中肾管汇合后纵隔未被吸收而形成,可分为完全及不完全性纵隔,是子宫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约占子宫畸形的80 %~90 %[1]。临床上不孕者多见,也是反复流产、早产等不良孕产史患者就诊的原因。患者经过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 )或宫腔镜检查可诊断子宫纵隔。本院收治的纵隔子宫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进行子宫纵隔电切术,现将其诊治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35例纵隔子宫患者。不完全纵隔33例,完全纵隔2例。年龄在23~35岁,平均28.5岁。

2.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患者中有23例出现了自然流产,其中最少发生1次,最多发生4次。有习惯性流产的18例。早产8例次,其中最少发生1次,最多发生2次。宫外孕2例次,原发性不孕9例次(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2年从未怀孕者)。B超诊断27例,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诊断2例,宫腔镜检查诊断6例。其中2例术前,1例术中发现合并卵巢囊肿,2例合并子宫肌瘤,6例输卵管不通畅,3例盆腔黏连。

3.手术方法:均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行子宫纵隔电切术。术前行心电图、血液电解质、血常规等检查。介绍手术基本程序,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在脐轮下做1~2 cm切口,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经此孔置入腹腔穿刺器,插入腹腔镜,置入5 mm或10 mm套管,会放置举宫器举起子宫,检查子宫大小、形状、双输卵管卵巢外形以及盆腔其他部位存在的病变。检查腹腔和内生殖器全貌,确诊后开始宫腔镜操作。探测宫腔深度,用4~10号扩宫器扩张宫颈,置入电切镜,用5 %葡萄糖液为膨宫介质,在电子膨宫泵作用(压力采用10~12 mmHg)下持续灌注500~3 000 ml,观察宫腔病变部位,用电切环依次切除子宫纵隔。部分子宫纵隔较薄者,可用针状电极将纵隔划开,切割时电刀向前逆行切割为宜。纵隔较厚者,可用环状电极从两侧对称切割。完全性子宫纵隔者,用环状电极从两侧宫腔对称进行切割。切割第一刀时,用一扩张棒在另一宫腔作指示,防上损伤至对侧子宫壁。纵隔切通后,夹闭一侧宫口,防止膨宫液外溢。切割至宫颈内口时,保留纵隔,长度为纵隔至宫颈外口约3~5 cm ,以免导致宫口松弛而出现妊娠后流产、早产。切割纵隔完毕后,将宫腔镜退至宫颈内口处,观察宫腔是否恢复正常宫腔形态,是否对称,避免出现人为的宫腔变形,影响受孕。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 IUD) ,预防宫腔黏连。完成宫腔内操作后,对盆腔内其他器官的病变,如需进行输卵管通畅度检查、囊肿剥除、盆腔黏连分离、子宫肌瘤剔除等操作,可在下腹部适当增加辅助穿刺套管,进行相应的腹腔镜手术。

结果

35例患者均一次性切开纵隔,切除纵隔时间15~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5) ml,术中无子宫穿孔发生,术后无感染发生。所有病例术后均予雌激素序贯周期治疗3个疗程,术后3个月宫腔镜复查22例宫腔形态恢复正常,宫底内膜修复光滑未见纵隔痕迹,5例残余纵隔长径小于1 cm,未予处理。8例失访。

3例合并卵巢囊肿者,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2例术前已B超发现卵巢包块,术中冰冻诊断2例为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肿,1例术中诊断为巧克力囊肿;6例输卵管不通畅者手术当中行输卵管通液术,手术顺利。

术后有8例术前怀孕但反复流产患者术后1年再次怀孕,其中5例已妊娠足月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均体重在2 500 g以上,其余3例妊娠患者在随访中。

讨论

子宫纵隔导致不孕及流产、早产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理论提出可能与子宫纵隔血管形成不良,供血不足,子宫纵隔部位的子宫内膜对雌激素无反应有关。受精卵进入宫腔后,子宫纵隔部位的子宫内膜未能蜕膜样变,使受精卵在此部位无法着床,造成不孕。即使着床,会因营养供应异常造成流产。由于子宫纵隔的存在,使宫腔形态异常,宫腔狭小,在子宫壁着床的受精卵,发育至妊娠中晚期时,易发生流产和早产。

当纵隔子宫影响生育时,宫底楔形切除纵隔是传统治疗方法[2]。子宫畸形的传统矫治方法是经腹子宫整形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子宫腔和盆腹腔内黏连影响手术疗效。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不开腹不需切开子宫,在微创伤环境下使子宫腔恢复正常解剖学形态,去除引起不孕与不育的病因。而宫腔镜下纵隔切除不仅可避免了开腹手术后盆腔黏连和子宫切开后疤痕形成的风险,还可最大限度提高了宫腔的有效空间,这对于提高术后妊娠率及生育率具有重要意义。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手术的优点还在于腹腔镜可监视宫内操作,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防止子宫穿孔必不可少的措施,并可在腹腔镜下观察宫腔镜下子宫透光实验以判断纵隔是否切除到位,使术者能最大限度切开纵隔以恢复宫底正常解剖形态,有利于提高术后妊娠率。对于腹腔内有病变的患者也可以同时进行手术,避免了2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3]。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腹腔脏器干扰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术中仍然不能忽视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并发症主要包括子宫穿孔,子宫出血,水中毒以及静脉空气栓塞等。其中以子宫穿孔最为多见,腹腔镜监护宫腔镜手术能够直视观察子宫浆膜面的变化,当宫腔镜作用电极对子宫肌壁切割或凝固过深即将发生穿孔时,由于局部组织受热传导,在子宫浆膜面会产生相应改变,或在腹腔镜下看到自宫腔镜内透出较强光亮,及时提示术者停止操作。此外,腹腔镜下还可以及时拨开肠管或其他邻近器官,避免宫腔镜作用电极及其热传导造成的损伤。与超声监护相比,腹腔镜监护不仅能够及时诊断子宫穿孔,同时还可以修补穿孔和处理其他脏器损伤。此外,术中应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等,避免发生水中毒,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操作中应采用低灌注,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如发生并发症立即对症处理,抢救病人生命。另外,腹腔镜手术为Ⅰ类手术,宫腔镜手术为Ⅱ类手术,因此宫腹手术无菌台应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术者由宫腔操作返回腹腔操作时必须换手术衣及手套。

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是子宫的整复手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恢复子宫腔的正常形态,同时又不破坏子宫肌壁的完整性,随着宫腔镜技术趋于成熟,该技术已替代开腹矫形术成为治疗子宫纵隔的标准术式[4]。文献报道,纵隔周围子宫内膜上皮化覆盖并修复手术创面只需4~5周,因此术后患者6~8周即可妊娠。而且不必因此在分娩时行剖宫产术分娩。但仍有个案报道妊娠期子宫破裂,因此纵隔切除术后患者应规范孕期和产时监护,对于潜在并发症及早干预,保证母婴安全极为重要[5]。

参考文献

1Sanja K, Kurjak A, Skendeovic S,etl al .Screening for ulerine abnomalities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proves perinatal outcome[J]. J perinat Med,2002,30:717.

2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2005.8:372.

3吴浩泉,陈汝芳,张四友.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2,8(1):100101.

宫腔镜手术范文4

【关键词】 宫腔镜;治疗;体会

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可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子宫腔内病变。宫腔镜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如:粘膜下肌瘤、息肉、内膜情况等,去除病灶或定位刮宫,大大提高了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新、发展和弥补了传统诊疗的不足,也减轻了患者痛苦和诊疗过程中的繁琐程序,基层医院开展宫腔镜手术时,需专科医生及参加正规培训或有经验的腔镜医师临床指导,我院是一家县级综合性中医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完成宫腔镜检查和治疗148例,其中1例因阴道暴露困难失败,5例要求子宫全切、次全切,余全部临床治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在20―68岁,平均年龄44岁,术前均做b超检查,凝血四项,详细询问既往史,40岁以上,常规查心电图及胸透,考虑有贫血的常规血球检查。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局麻下检查,打开入水及排水孔,直至排出无气泡澄清液为止,扩张宫颈口至5号,扭开光源排除镜管中的气泡,再将窥镜徐徐插入宫颈,同时注入膨宫液(0.9%氯化钠注射液,膨宫压力为16―22kpa),窥镜前端到达宫底后暂停不动,稍调整镜体,推动膨宫液,即可见宫体扩张,先观察宫腔内全部形态,注意宫腔内有无病变,再将镜头偏向一侧宫角,即可窥见输卵管口,当进入宫颈管时,可见颈管呈圆筒状,黄白色泽,内膜平整光滑,镜检完毕后,可根据需要在宫腔镜直视下作相应的手术。

2 结果

本组148例检查中,出血量5―20ml,手术时间最短3min,最长32min,平均17min,要求子宫全切3例,次切2例,肌瘤挖除2例,失败2例(因阴道壁过度松弛,宫颈暴露困难),插管4例,其中1例受孕成功,2例检查同时因宫颈重度肥大电切。20例中其中10例入院考虑功血,镜下诊断不全流产,另10例镜下诊断子宫内膜炎。148例检查中门诊检查共86例,与以往相比降低入院率约52%,全组无逆行感染和子宫穿孔,部分患者有不等程度的人流反应综合症,门诊患者检查完休息15分钟左右后即可离院,口服抗生素3―5天,禁性生活及盆浴2―3周。

3 讨论

3.1 宫腔镜基本功的训练 将我院3年前购置腹腔镜的部分器械模拟训练箱来练习眼睛直视屏幕,双手配合动作及方向感,循序渐进,再练习钳夹、精确方向定位下的剪切等操作。

3.2 患者的选择 刚开展宫腔镜时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如年龄20―30岁,情绪稳定,病情轻,无明显的禁忌症,检查前最好再争取患者的合作。

3.3 熟练掌握腔镜的操作程序 包括患者、会阴正确消毒方法和范围、铺无菌巾单和洞单的顺序以及宫腔镜器械的消毒,正确安装和使用方法。

3.4 遇到子宫畸形或相对较复杂的患者 检查时要沉着冷静,速度忌快,认真和足够仔细,避免抱侥幸心理,若发生意外,要迅速停止检查,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无误处理并发症。

宫腔镜手术范文5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共进行宫腔镜手术368例。其中行子宫黏膜下肌瘤78例,宫腔粘连90例,各种异常子宫出血42例,宫颈息肉96例,宫腔镜下输卵管逆行插管36例,不全流产、妊娠物清除26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9岁,手术时间约10~50分钟,出血10~30ml。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均顺利完成(除1例术中发生心率减慢,给予阿托品后好转)未出现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2术前准备

2•1术前访视手术前一天到病房访视患者,说明宫腔镜下手术的优点,向患者介绍术前注意事项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解除恐惧心里,取得患者的合作。

2•2仪器准备备电视显示系统,冷光源,电刀,注水泵,检查机器性能使之处于完好工作状态。光纤线,注水管道,冲洗抽吸系统,电切头及线熏蒸消毒,宫腔镜器械及镜头(检查为30°,电切为12°)。凡是产品说明可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都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器械用戊二醛熏蒸消毒10小时。或用环氧乙烷灭菌。

2•3用物准备刮宫包,3L保护套,32℃5%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介质,黏稠度高,视野清晰[1],不导电,流出后不仅可以带走电切掉的组织,还可降低宫内温度,减少出血)1000~3000ml。

3手术配合

3•1患者入室后在上肢建立静脉通路,配合麻醉师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取截石,脚架高度<30cm,两脚分开角度<120°。此腹腔压力小,不影响呼吸,操作时镜头易接近输卵管口[2],并注意保护腘窝。贴电刀负极板于肌肉丰富处,紧密贴合,要避免消毒液浸湿。

3•2消毒,铺巾,将光纤线,摄像系统套上3L无菌保护套并连接好各操作部件,加以固定,防止脱落,调节好光源亮度使之处于工作状态,宫腔镜器械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后擦干备用。

3•3准备窥阴器扩张阴道,碘伏消毒宫颈,由小到大依次放入扩宫棒,扩宫颈至能容纳宫腔镜外鞘后放入检查镜。膨宫将注水管连接于5%葡萄糖溶液和检查镜的进水口,排尽空气打开进水开关,液体迅速进入宫腔开始膨宫,膨宫能使宫腔扩大,视野清晰便于检查和手术。根据膨宫效果控制液体流速从而控制宫腔内压力,一般调节注水压力<100mmHg,流速为200~300ml/min[2]。检查宫腔内病变情况后,换电切器械及镜头,调节电切功率80W,电凝60W,对病变组织进行切割止血,并送病理检查。

3•4术毕,撤下各线路管道清洁后,盘缠妥善放置,器械按内镜清洗程序处理。

4护理体会

熟悉手术步骤,关注手术进展,掌握仪器性能,并按程序操作。膨宫前排尽管道内空气,先排空灌流管及镜鞘中的气体,术中及时更换膨宫液,保持灌注的连续性,防止空气进入宫腔,影响手术及发生空气栓塞。严格控制膨宫压力及流速,防止压力过高发生输卵管破裂及病人不适。严格控制灌注液量,准确记录膨宫液的出入量,一般灌注量为1500~3000ml。如进液过多或疑有水中毒的情况,应遵医嘱用利尿剂和输入高渗盐水。术中妥善固定各管路和器械,防止器械坠落,碰撞等损坏。术后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出血等异常。

宫腔镜手术范文6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B超;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65-04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子宫黏膜下肌瘤占肌瘤发病率的10%~15%[1],其症状包括月经过多和子宫出血导致贫血,痛经和或下腹、腰痛绝经后阴道出血和排液,不孕和早产。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是治疗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留或改善生育功能的最佳方法,本院2002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26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并要求保留子宫或保留生育功能、无宫腔镜电切手术绝对禁忌证的1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已婚,年龄24~56岁,平均(40.1±5.9)岁;病程最短1个半月,最长58个月,平均(17.5±11.6)个月;其中1.5 cm≤肌瘤最大直径

1.2 子宫黏膜下肌瘤分类

以荷兰Ha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2]。0型:有蒂黏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Ⅰ型:无蒂向肌层扩展

1.3 方法

1.3.1 仪器与设备 手术器械及设备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电视宫腔镜及单极电割镜。设置电割电极功率为80~100 W,凝固电极功率60~70 W,膨宫液的流量200~250 ml/min;B超为荷兰产多焦点线阵,多焦点凸阵超声扫描仪,探头频率为3.5 MHz。

1.3.2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2]:①月经过多或子宫异常出血症状。②子宫大小≤孕10周,宫腔深度

1.3.3 术前准备 手术时间选在月经干净3~7 d进行,术前禁食水,无米索前列醇禁忌证者,肌瘤未脱出宫颈者术前晚在术者阴道后穹隆处放置400 μg米索前列醇以软化扩张宫颈。有米索前列醇禁忌证者,术前晚宫颈插扩张棒。子宫肌瘤脱出阴道内者,术前常规阴道擦洗每日2次,共2~3 d。常规行实验室检查,尤其注意有血糖升高者的检查结果。

1.3.4 手术方式 采用持续硬外麻醉或腰硬联合或静脉麻醉,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充盈膀胱至宫底完全暴露于B超的监护下,膨宫液为5%葡萄糖,血糖高者则用25%甘露醇作为膨宫液。膨宫压为100~250 mm Hg,膨宫液流量200~250 ml/mim,总量300~1200 ml,平均600 ml。宫颈扩张至10~11 cm。不同类型实施不同方法[3],具体如下。0型:突出宫颈的有蒂者采用直接扭转法,卵圆钳钳夹瘤体向同一方向扭转摘下瘤体,若瘤体表面血管丰富,可先电凝血管再电切瘤蒂,对于较大瘤蒂部不易暴露者,先将肌瘤切割成块,用卵圆钳取出,剩余部分直接用宫腔镜电切除;若肌瘤根部较粗,在肌瘤的根部作对应的切割,使蒂变细,自切断根蒂或卵圆钳直将肌瘤钳夹扭转取出。Ⅰ型:直视下从肌瘤位于宫腔内最突出部分开始,将电切环越过突出宫腔的肌瘤表面至其后部,自宫底向宫颈方向逐层切割,直至肌瘤切除为止,或将瘤体电切成2块或多块,用卵圆钳取出肌瘤,对于肌层内肌瘤尽可能一次切净,避免两次手术。0型及Ⅰ型术中出血较少。Ⅱ型:无生育者,采用旋转根治方法,可直接用环状电极在肌瘤最突出部位表面切开黏膜及肌瘤的包膜,同时给予缩宫素注液使肌瘤凸向宫腔,切割肌瘤直至切净;有生育要求者,先用针状电极在肌瘤最突出部分纵行划开黏膜及肌瘤包膜,再用环状电极在肌瘤的表面逐层切割,切除突向宫腔的瘤体,同时静脉点滴缩宫素或宫颈注射缩宫素,使肌瘤挤入宫腔,使子宫壁与肌瘤的界限更清楚,减少出血,再用环状电极将肌瘤床修平整,切除肌瘤床的假包膜,保留肌瘤床周边的包膜及内膜组织,减少术后子宫粘连的发生,必要时术后给予雌激素治疗,Ⅱ型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检查。术后检查宫腔,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止血药防止术后感染及出血。

1.3.5 术中监护 术中全程B超严密监护下密切观测切割范围及深度,引导术者于蒂的瘤体缘处切割,防止漏切或子宫穿孔[2]。同时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避免发生并发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满意:术后月经量正常、周期规律,无肌瘤残留或剩余肌瘤无复发,贫血症状明显改善;不满意:月经量增多至术前水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剩余肌瘤有复发或增大,需行2次宫腔镜或开腹手术[4]。

1.5 术后随访

术后1、3、6个月常规随访,了解阴道出血、有无感染、子宫大小及月经恢复情况、剩余肌瘤转归,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了解盆腔情况,有生育要求者,常规手术后4~8周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恢复情况,防止宫腔粘连,血常规检测患者的贫血纠正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本组126例患者宫腔镜手术均成功,术前超声测量肌瘤直径1.5~6.5 cm,切除组织15~208 g,手术时间10~90 min。所有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Ⅱ型16例1次性切除,10例未一次性切净,而绝大部分切除至瘤面低于内膜约5 mm终止手术,无一例因切除不彻底而出现临床症状,无子宫穿孔、感染、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15~200 ml;术后住院时间最短1 d,最长5 d,平均(3.8±1.2) d。

2.2 米非司酮肌瘤预处理后手术情况

14例患者术前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 1次/d,连续服用3个月,绝大多数肌瘤体积均有缩小,用药后子宫缩小率为24.8%,子宫肌瘤缩小率为35.2%,子宫体积缩小速度快于肌瘤缩小的速度。

服用米非司酮肌瘤预处理后,术中可见宫腔比较洁净,视野宽阔,子宫内膜变薄及血管呈萎缩状,肌瘤组织质地脆弱,容易用钳子夹出,有利于肌瘤向子宫腔内突出使无蒂性变成有蒂性,增加壁间内凸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的程度,有利于于手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但肌瘤界限不如未服药者清晰,子宫肌瘤回缩能力降低。

2.3 术后情况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有3例发生一过性发热(37.5~38.5℃)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3~10 d阴道有少量淡红色分泌物排出,无需处理,流血量多者给予肌内注射缩宫素,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必要时口服雌激素以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预防宫腔粘连。本组所有患者恢复良好,住院3~5 d。

2.4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最短2个月,最长7年,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达100%,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者中有10例未能1次全部切净,10例中有8例术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其中4例因残余肌瘤突入宫腔行钳夹取出而愈,3例行2次宫腔镜电切术后而愈,另1例经随访术后肌瘤继续增长而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满意率为95.2%。20例有生育要求者,术后已妊娠15例,其中10例已足月分娩,5例正在妊娠中,术后妊娠率达75%。

3 讨论

3.1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评价

宫腔镜技术是妇科领域一门新的微创学科,具有无需开腹、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子宫、不留瘢痕或改善有生育要求者的生育能力、极大降低了妊娠者剖宫产术等优点[5-6]。本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16例均为一次性黏膜下切除肌瘤,术后随访至6个月,月经改善,贫血纠正,肌瘤无复发或再生。

3.2 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熟练手术操作技巧,有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较大肌瘤一次全部切除困难时,将肌瘤切除超过70%即可,不可强求切除全部肌瘤,必要时考虑二期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Ⅱ型黏膜下肌瘤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时,术前一定要对肌瘤的大小、肌瘤向肌层扩展的深度、肌瘤所处宫腔的位置、肌瘤底部与子宫壁的比例给予综合评估。对于Ⅱ型者肌壁间肌瘤较大,肌瘤无法向宫腔内突出,故手术中适时静脉注射缩宫素使肌壁不断随子宫收缩被挤向宫腔,有利于手术操作和肌瘤的全部切除。液体介质的吸收量与手术时间有关系,手术时间越长,液体吸收量越多,对于手术时间较长者要严密监测膨宫液的吸收量、血糖及电解质,必要时终止手术,以防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因此,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水中毒,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中要采用超声全程监护,尤其对Ⅱ型患者非常重要,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子宫穿孔、减少出血、避免气体栓塞、低钠血症、心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3.3 术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药物预处理的疗效

米非司酮是一种作用在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和抗糖皮质醇的类固醇,其通过直接对抗孕酮活动或抑制PH基因的表达、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上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以减少或阻断子宫动静脉血流等途径,使肌瘤萎缩或体积减小[7]。这样可使手术更容易、更迅速,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且其价格低,因此术前口服米非司酮预处理可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诱导患者暂时性闭经,洁净手术视野、降低手术难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子宫肌瘤术前辅助药物[8],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本组选14例行术前药物预处理治疗的效果显示了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优越性。

3.4 手术有关的注意问题

大多数患者手术出血量较少,但术中必须严格止血,术后宫腔不能有活动性出血,如电切环不能彻底止血,需用电凝滚球协助止血,若电凝滚球仍不能止血也可用丝线“8”字缝合子宫颈外口,以提高宫内压,可压迫颈管内止血,拔出球囊时一并拆除缝线。也可给予新生化或益母草等药物,有助于防止术后出血[9-10]。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已备受临床肯定,易被患者接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3.

[2] 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8,200-201,215.

[3] 高雪梅,罗国林,苏站勤.子宫肌瘤的宫腔镜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2):890-891.

[4] 汪清,陈敏,郑瑞莲,等.宫腔镜下单极电切割和激光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比较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 21(6):364-365.

[5] 程金华,张玉荣,毛为会,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45-50.

[6] 夏恩兰. 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143.

[7] 王晓雷,秦玉静,于景荣,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预后相应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9):546-547.

[8] 李风,王晓雷,宫华芳,等.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248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9):710-711.

[9] 陈志辽,陈湘云,陈勒,等.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1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于产科杂志,2004,20(11):698.

相关精选